母親哺乳飲食很重要!6招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母親哺乳飲食很重要!6招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母乳對寶寶來說無庸置疑是最好的營養來源,因為母乳能提供寶寶至少前6個月的完整營養需求,此外,餵母乳也能為寶寶及媽媽帶來親密感,但科學家也發現母乳中可能也含有某些有毒物質。因此請各位親餵母乳的媽咪多注意,在哺餵心愛的寶寶之前,請先確認自己的母乳是不是安全無虞。

母乳的有毒物質哪裡來

我們生存的環境中含有很多有毒化學物質,例如每天生活中碰觸過的食物、化妝品、水甚至是空氣都可能含各種有毒物質,由於這些毒物含量輕微,所以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但是卻會透過母乳傳遞給寶寶。

含有毒物質的母乳會影響寶寶嗎

所幸母乳所含的有毒物質非常微量,因此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事實上,寶寶在子宮裡,就已經接觸過這些毒物了,只是比母乳所含的更微量罷了。而且,目前尚無研究證實這些有毒物質會影響寶寶腦部發育,因此請媽媽不用過度擔心。

該不該繼續餵母乳

因為母乳對寶寶來說是最完美的食物,所以各位媽咪應該要繼續餵母乳;母乳不僅能提供寶寶抗體,可以幫助寶寶預防一些小兒常見疾病,例如:胃腸炎(Gastroenteritis)、感冒(Colds)、肺部感染(Lung infections)或耳朵感染,而且母乳還含有腦部發育所需的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因此,餵母乳的好處大過於任何的潛在風險。 該如何儘量降低母乳的有毒物質

多留意並遵守指示適量地攝取肉類、魚、蛋及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並注意您的食物來源未受污染,您也可以諮詢專家意見以確認您的食物來源是否可能暴露於過量的有毒物質中。從飲食做改變可能幫助不大,但聊勝於無,而且若您擔心因餵食母乳將毒物帶給寶寶,您可以參考以下6方法來儘量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建立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這樣您就能避免從單一來源攝取污染食物的風險,記得也要吃多樣的蔬果、食品、肉、魚與澱粉食物。 烹調前先切除肉類的脂肪。 轉換成低脂產品。 食用多脂魚對您跟寶寶健康都有好處,但每週勿食用多脂魚或鮪魚超過2份,一週內勿食用鯊魚、旗魚或馬林魚超過一份,因為這些魚的汞含量很高。 如果可以,請購買有機食物,尤其是肉類,食用前要徹底洗淨。 勿食用魚肝油營養補充品,如鱈魚魚肝油(Cod liver oil),因為污染物通常都會累積在魚肝,但您可以食用使用新鮮魚肉製成的魚肝油營養補充品。

跟小孩談敏感話題~6方法父母老實說

跟小孩談敏感話題~6方法父母老實說

當小孩漸漸會說話和表達之後,他們會開始對很多事情感到好奇,可能會一直問為什麼,或是一些敏感的問題,例如:媽媽是怎麼懷孕的?讓父母頓時不知該怎麼回答。有時生命中發生無常的事,如家人或親友過世時,大人也會感到難以和小孩說明,面對這些棘手話題,大人又該如何向小孩解釋呢?可參考以下的方法,讓您更容易開口說清楚。

6方法跟小孩談敏感話題

和學步期(1~3歲)的兒童談論棘手話題時,最好用簡單的話語來解釋,並關心小孩當下和之後的反應。當孩子再大一點時,雖然感情上較成熟,但有些第一次感受到的情緒,對他們來說可能還是難以消化。等到小孩上學後,更容易從媒體或同儕的對話中,聽到許多複雜的話題。所以大人們不妨嘗試以下6種方法,會讓您談論敏感話題時更順利:

永遠說實話:永遠對孩子坦承,假設是父母離婚的事情,不妨對孩子說實話:「爸爸(或媽媽)現在要去住別的地方了,但還是會一直很愛你的。」 態度要真誠:真誠地交談、尊重小孩的想法,並有些目光接觸,可讓小孩更信任您,以後也願意繼續跟您溝通。 挑私密場合:如果可以提前規劃,請選擇一個對彼此都放鬆的時間,且私密又舒適的地方來談話。 安慰地擁抱:和小孩談話後,可視孩子的情緒而定,適時擁抱孩子給予安慰。 情緒管理:與孩子溝通時,大人的情緒管理很重要,因為大人在陳述或應對時的情緒處理,會深深影響小孩看待同一件事的態度。雖然可以讓孩子知道您的心情和想法,但若表現得太過痛苦、暴躁,小孩很可能會複製您的感受,甚至會一直持續影響到他們的未來。 善用故事書:無論哪種年齡的孩子,都適合用故事書當作見習問題的機會,或建立良好觀念的媒材。不妨引用故事內容與該話題相似的書,幫助他們更理解這件事情。

談敏感話題對小孩有正面影響

無論離婚、死亡或性等問題,它們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和小孩談論這些話題,其實是幫助他們應對生活中各種困難的方式之一。若您願意放開心胸和小孩談論這些話題,通常會有以下4點正面影響:

小孩會感受到當未來遇到類似的困難時,可向您傾訴,這也奠定未來小孩在青少年時期,親子溝通的良好基礎。 訓練孩子思考、解決問題和溝通的能力,並培養適應力。 父母也可以藉此機會,向小孩談論您對家庭或人際關係的觀念。 孩子在表達想法時,便可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這能幫助他們紓解和應對壓力。

小孩把話當耳邊風怎麼辦?6 招教你如何應對

小孩把話當耳邊風怎麼辦?6 招教你如何應對

小孩不理家長,不只是因為父母說的話他們不想聽,而是因為小孩有自己的想法;當事情與他們想法不同時,他們就會假裝沒聽到;或者他們可能只是想知道不聽話時會怎樣。小孩選擇性聽父母的話,或許會讓家長感到不解,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請不要覺得難過、受挫或生氣。以下是小孩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時,你可以採取的措施。

小孩把話當耳邊風怎麼辦? 給予明確和實際的指令

給小孩的訊息或指令,請確定是他能了解、處理的。如果小孩不了解,或是無法完成,他可能就不回應。此外,指令要明確,不要太籠統,例如應該要說「把帽子放在衣櫥裡」,而不是「把衣服收好」,因為小孩如果不知道要怎樣做,就可能會乾脆不回應。如果要確認小孩是否了解指令,你可以將指令再重複一次。

顧及小孩的感受

小孩不理你時,可能他當下正覺得很累、沮喪、注意力無法集中、興奮或開心。這些情緒都會影響他對聽話的專注程度,因此小孩有情緒時,先不要給他們太多指令。

給小孩一些緩衝時間

小孩在遊樂場正玩得開心時,如果準備要帶他們回家,請先確認你有提早告知他們,給他們一點時間準備離開。時間到了之後,如果小孩還是不想走,再溫柔和緩地將他們從溜滑梯或其他遊樂設施帶走,並可以讓他們知道,即使他們故意不回應、拖延回家時間,他們還是得聽話。 多稱讚小孩的良好行為

小孩表現良好時,總會希望得到父母的稱讚。因此如果小孩每次都能做到你的要求,請對他們多說一些讚美的話,這樣他們也會更願意聽從指令。 讓小孩知道聽話有好處

讓小孩知道,聽話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例如可以告訴小孩:「如果把玩具都放回收納箱,下次要玩的時候很快就找得到它們。」

儘量不要對小孩說不

小孩很聰明,如果常對他們說不可以,他們就會直接不理你,假裝沒聽到。因此,與其告訴小孩你覺得他們不該做什麼事,不如用正面、直接的方式告知他們你的想法。例如把可以「不可以在室內玩球」,改成「把球拿到外面玩好嗎?」或當小孩問你可不可以爬一個東西時,不要說「不」,而是可以說「最高只能爬到這裡。」總之就是不要反對或冷落他們。

父母什麼時候要尋求協助?

小孩不理父母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有下列情況,請尋求專業協助: 小孩不理人比聽話的時候還多。 小孩對你的要求,都用挑釁的態度回應。 小孩總是不在乎周遭事物的情況、反應。 小孩會無意識的發出奇怪的聲音。 小孩甚至連對他的朋友,都經常不理、不回應。

誰說女兒才貼心?鼓勵表達養出好男生

誰說女兒才貼心?鼓勵表達養出好男生

女兒都比較貼心,男生就是皮!這個大家習以為常的刻板印象,其實不一定是事實,而往往只是固有觀念的放大。加上受刻板性別觀影響的教育方式,當小朋友發現女生多幫忙會被稱讚,男生調皮搗蛋是天生的改不了,長大後就很容易被這個價值觀框住。這個觀念無論對男女,都是有負面影響的。因此我們要針對生生男生的家長,如果希望兒子可以不受這個限制,自由發展成一個完整的人,那以下建議或許會對你很有幫助。

讓他習慣幫助別人

就算我們活在一個由女性總統整治的國家,在很多家庭,還是可以看到爸爸和公公翹著二郎腿,等著媽媽或媳婦端茶奉果。想要改變這個現象就要從小做起,就算生男生也可以教他們做家事。家長可以慢慢教他們按照指令,完成大人交付的工作,並用請他們協助,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叫他們幫忙倒水,或是把門和燈關好。透過協助大人,小孩會產生責任感,也更能體會紀律和規則的意義。

鼓勵他說出感覺和想法

應該沒有人聽過「女生不能哭,哭了就不是女人!」這句話吧?但男兒總是有淚不輕彈,就算到了傷心處也要故作堅強。這個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讓女生比較能對自己的內在情感暢所欲言,但卻會讓男生習慣壓抑情緒。而憋住感情、怒氣吞肚的習慣,往往就是不快樂的根源。所以發現兒子感到憂鬱時,請不要叫他忍耐,而是要試圖理解、安慰,並鼓勵他用健康的方式抒發,例如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適當給予擁抱等身體接觸

研究結果指出,小孩尚在學步期階段時,家長就會很自然地,對女兒投注比兒子還多的關愛,殊不知男生也是需要被關懷和擁抱的。家長在男生小時候給予緊擁和親吻,會讓他們有安全感。雖然他們長大後,多少會漸漸對這些身體接觸感到不好意思,但家長可以換成他們可以接受的作法,例如趁旁人不注意時快速抱一下就好,或是在他們難過需要支持時,輕撫他們的背。

盡量教他們守規矩

小孩總有用不完的體力,只要有機會,隨時都想到處跑跳,甚至攀爬。但家長不能因為認為頑皮是男生的天性,就縱容這種行為。雖然男生對別人大吼大叫時,不像女生會被貼上恰北北或沒氣質的標籤,但這也不表示他們就有權力這麼做。就算是男生,家長可以嘗試教導他什麼時間、地點可以這樣玩,什麼場合需要特別保持安靜。 鼓勵他多分享和交朋友

相較於女生,男生通常要長較大,或要進入青春期時,才會開始結交親密至友。這可能是因為男生與朋友互動玩耍時,都是成群結隊的關係,較少有一對一建立朋友關係的機會。家長可以鼓勵兒子跟朋友來往時,多分享玩具,並教他友善和大方的重要,以結交更多朋友。此外,家長也可以教導他們不要有恐同的觀念,因為就算異性戀小孩,若有開放的性別價值觀,也可以讓他們活得更自由、交友更自在。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小孩這樣玩藝術~培養創造力好處多

小孩這樣玩藝術~培養創造力好處多

你知道嗎?藝術創作或藝術遊戲,對小孩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1~3歲的學步期小孩,還在學習和熟悉語言的表達方式,通常很難好好說出為什麼感到生氣、沮喪、害怕或開心。但是透過具創造力的活動或遊戲,如畫畫、演戲、唱歌或跳舞等,除了能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能促進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能幫助感官的發展。以下介紹各種藝術練習的好處及形式,若家有小孩不妨試試看。

藝術練習對小孩的3大好處

激發獨創性和創造力:接觸藝術可以激發創造力,而創造力能讓小孩產生創新的思維,或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國際兒童藝術基金會(International Child Art Foundation)表示,研究證實接觸藝術的小孩,會較有創意思考和獨創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日後造就成功的關鍵之一。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藝術是種可以藉由自我發揮、選擇,並得到結果的創作過程。經常進行,不但能讓小孩對不確定性感到更加自在,也能讓小孩保持靈活的思想,成為日後創造力和自信的關鍵來源。小孩對各種媒材和技能的藝術體驗越豐富,就越有可能對同個問題產生多種想法。 幫助小孩表達和理解自己:藝術的任何媒材或呈現方式,都可以成為小孩表達情緒或想法的一種工具。無論是透過肢體動作、顏色、構圖、線條或聲音,都可能比言語還能更貼切,或是運用起來更自在。藉由鼓勵小孩用藝術來表達和探索自己,也能幫助小孩更了解自己,並知道自己的喜好。

藝術可以讓小孩這樣玩

美術創作

繪畫和美勞的練習,對學齡前的小孩很有幫助,不僅可以訓練小孩手指的肌肉,也能增加手眼協調。美術創作不只是手拿筆畫出點、線、面,而是可以大膽將顏色混合,或用剪刀、手撕、黏土等,增加小孩的手指靈活度和協調度。而且對大多數的小孩來說,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活動,也會愈練習愈進步。

戲劇表演

可別小看小朋友的模仿功力,像是說話和日常動作等,其實都是小孩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學來的。如果大人可以多陪小孩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就可以訓練小孩針對情境提出具有意義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想出有創意的回答,進而增進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操作布偶的遊戲也是一種不錯的互動方式,除了可以幫助小孩學習表達自己之外,也能幫助他們探索人際關係和社交互動的方式。

音樂演奏

唱歌可以幫助小孩練習使用單字和詞彙,並增進他們的記憶力。因為學步期小孩的記憶力還沒有發展得十分完全,所以往往1次只記得住短短幾句大人的話,就會忘記。但若透過唱歌,就能幫助他們記住更多單字。

此外,小孩也喜歡玩樂器,尤其是可以搖晃或敲打的種類,所以除了讓小孩聆聽,也不妨讓他以不同的音量和音調製造聲音、旋律和節奏,嘗試演奏樂器的樂趣。

盡情跳舞

即使小孩沒有真正學過舞蹈,他們也會舞動自己的肢體,跳出有自己風格的舞步。舞蹈可以幫助小孩發展肢體運動技能、平衡感,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跳得拍子或舞姿好不好看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讓小孩好好感受音樂的節奏,和肢體動作的表現。

離婚如何告訴小孩?5重點事先準備

離婚如何告訴小孩?5重點事先準備

已經上學的小孩,能理解離婚代表婚姻的結束,爸爸媽媽將不再住在一起。但是,理解不代表做好準備。收到爸媽離婚的消息,小孩仍然會擔心不已。小孩可能會沒有安全感、行為退化、調皮搗蛋或不願意配合。有些小孩可能會十分難過,或是變得冷漠,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有時,小孩甚至可能會把父母當成可怕的人,這是因為離婚對他們的世界造成了很大的改變。但如果父母能完善的解釋離婚的事情原委和後續安排,有些小孩夠堅強,是足以應付這些變化的。以下,就是父母告訴小孩他們要離婚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選擇適當的時間

夫妻倆若還沒討論好要不要離婚的話,請先不要告訴小孩,因為若事情未定案就說,可能會為小孩帶來不必要的混亂。如果已經決定好要離婚,那什麼時候跟小孩說都可以,只要確保宣布消息時,父母都能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度過這個充滿不安全、寂寞及空虛感的階段就好。

夫妻倆一起告訴小孩

夫妻一起出面把離婚的決定告訴小孩,目的是要讓他們了解這是父母雙方的共同決定。為了小孩,就算兩人很恨對方,在宣布離婚消息時,至少還是一起出面說明,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小孩因為聽到不同版本的故事而感到困惑。 談話要簡單明瞭且準備充足

如果小孩較小,請使用他們可以理解的語言,簡單用幾句話開場後就可以直接說重點。在宣布這件事之前,夫妻倆別忘了要先私下討論好以後的居住情況等安排,以回答任何小孩可能詢問的問題,並讓他們知道無論如何,都還是能見到父母,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也永遠不會變。

告訴小孩不是他的錯

請說服小孩放心,離婚絕對不是他的錯,因為就算小孩沒說出口,心裡可能還是會認為自己是造成父母離婚的罪魁禍首,例如懷疑是自己功課不好,或是沒整理房間害的。 別講到一半吵起來

告訴小孩離婚消息時,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請不要在小孩面前責怪另一方或是吵架。即便是有外遇或經濟問題,都應先暫時瞞著小孩。因為若告訴小孩他爸是個大騙子、偷吃犯,那麼小孩可能會覺得自己也是個騙子,因為他擁有爸爸一半的基因。

在家排行老幾~是影響小孩個性的關鍵

在家排行老幾~是影響小孩個性的關鍵

根據研究,小孩在家排行老幾就跟擁有什麼性別一樣,會影響父母對待他們,以及教養他們的方式,進而影響小孩日後的個性。而很多在家裡排行位置相同的人,也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排行老大通常倍受照顧

第1個小孩通常都是新手父母的白老鼠。父母會將從親友、書籍、網路等地方蒐集而來的育兒經,全部拿來放在小孩身上實驗,並一邊學中做、錯中學。

因為是第1個小孩,父母也會投注比較多注意力關心育兒的各種細節,並花很多時間紀錄小孩的一舉一動。而父母這樣的行為,往往讓很多排行老大的小孩變成父母的縮影,並在日後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或成為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傾向追求成功的人。此外,很多老大也都有負責、可靠,和有教養的特質。 排行中間通常善解人意

父母生第2胎時,一定都比第1次生還要有經驗,而且因為現在有不只1個小孩要顧,父母的專注力會被分散,比較不能和之前一樣面面俱到,使所有在老大之後出生的小孩,容易變得比較會去討好別人,以得到自己需要的關注。

在家排行中間的小孩,通常也會比較善解人意和隨和,並懂得如何和人相處,使他們容易有很多朋友;而親密廣泛的朋友圈,正好可以彌補父母對他們不足的關心。但可能是因為常常被拿來和哥哥姊姊比較,當弟弟妹妹的也會比較愛跟別人競爭。

排行老么通常光芒四射

因為該經歷的經歷過了,父母通常比較容易忽略老么的成長里程碑,使家裡最晚出生的小孩,為了得到大家的關注,會想辦法把自己變成派對的焦點。父母也可能因為育兒經驗較豐富,比較懂得放手,因而放寬對老么的要求和規範。活潑的個性加上自由的管教,通常都會使老么成為一個有魅力、擅長吸引他人的人。 獨生子女通常個性成熟

身為家裡唯一一個小孩,因為總是在大人的圍繞下長大,會有很多學習、模仿大人的機會,使他們的個性比較成熟,口語表達能力也會比較好。獨生子女也因為較常獨處,會常有需要自己發揮創意、想辦法解決事情的時候。

懂得尊重小孩~青春期兒女就不難相處

懂得尊重小孩~青春期兒女就不難相處

當小孩逐漸長大,慢慢進入青春期時,會經歷許多身心上的改變,而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做的,就是在適當的管理下給予一定的自由。家長對待小孩的方式,會影響他們的行為以及家庭的氛圍,若您對青春期小孩的管教方式感到很困惑,那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對小孩表達尊重

青春期的小孩喜歡證明自己的能力,常常會用不尊重長輩的態度來測試父母的底線。面對青春期的小孩,家長應保持冷靜,並且懂得表達對小孩的尊重,花時間跟他們溝通,這樣他們才可能用一樣的態度來面對您。

定期安排家庭聚會

當小孩長大後,會需要更多獨處的時間。家長確實應該給予小孩獨處的機會,但也別忘了每週至少全家聚會1次,例如固定在週六晚上一起出去吃晚餐。家庭聚會的時間,是傾聽小孩說話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從中了解他們的需求,小孩也會因此了解他們有自己的空間,也同時擁有家人的關懷。 試著委婉溝通不強迫

當您質問小孩在學校幹嘛,以掌握他的人生時,小孩只會覺得他們被嚴格監控,而為了不讓您得逞,他們可能會選擇說謊。如果想了解小孩,家長應試著委婉溝通,例如只要輕描淡寫地問「你今天過得如何?」就好。如果他們願意分享,他們就會說,若他們不願意,那就別再多問了,或許改天他們準備好了,就會對您敞開心房。

對小孩抱有合理的期望

與其幫小孩設定考試成績或上頂尖大學的目標,您更應該專注小孩是否有快樂的童年、是否做事細心、是否懂得尊重別人,或是否慷慨大方。因為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的天賦,家長不能期待每個小孩都達到同樣的社會既有目標。對小孩抱有合理的期望,並教導他們成為更好的人,才是家長的首要任務。 不要執著而應多多鼓勵

很多家長都會太專注於矯正小孩正負面的行為,卻忘了最基本的讚美,因此當小孩當小孩表現良好,請別忘了給予鼓勵。當正面的行為被表揚時,小孩就會更願做類似的事。

孩子怕小丑~父母用這3方法傾聽引導

孩子怕小丑~父母用這3方法傾聽引導

你看過《牠:第二章》嗎?,這部根據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小說改編的恐怖電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小丑潘尼懷斯的恐怖形象。劇中的小丑以邪惡且詭異的形態出現,重現人內心的恐懼。對孩子來說,崩壞扭曲的小丑形象,可能會讓孩子的童年蒙上陰影,因此,父母可藉機教導孩子,並給予健康的價值觀。

不知小丑笑臉背後是善還惡

小丑面對眾人總是很開心,但在真實世界中,沒有人是永遠快樂的,這笑臉反而會讓人提高警覺,深怕其背後不懷好意,對有些人而言,小丑這種無法預料的行為,已演變成一種社會病態。對此,《牠》片的導演安德烈斯馬斯基蒂(Andrés Muschietti)也說,小丑潘尼懷斯並無既定的行為模式,所以無從得知牠內心的想法,正是如此才讓人害怕。

鮮紅的大鼻子、誇張的濃妝、爆炸頭假髮、誇張的服裝,這些都是典型的小丑裝扮,對有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的人來說,簡直是噩夢。美國諾克斯學院(Knox College)網路問卷調查顯示,小丑在21個職業中,被票選為最怪異職業的第1名,加拿大心理學家拉米納德(Rami Nader)也指出,小丑誇張的妝容,象徵其身分的神祕和偽裝,這反而讓人感到害怕。

3方法讓孩子不再怕小丑

小丑恐懼症病人大多是小孩,這是因為他們還無法憑理性分辨善與惡,因此,父母及老師有責任幫助孩子,用健康的觀念認識小丑這個職業,以下3點可供參考:

1. 注意孩子異常的行為變化

當您發現孩子在不明原因下,發生反常的性格變化時,務必小心別輕忽,人通常在焦慮、害怕,或不舒服的環境下,身體會做出相對的反應,以小丑恐懼症為例,孩子也許會變得異常安靜、自卑、不安、易怒、生氣,甚至睡眠習慣顛倒。

2. 用心傾聽了解孩子的煩惱和問題

很多父母往往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而不去用心傾聽他們的心事和想法,但反過來思考,正因為孩子不懂,才需要有人告訴他們知識和真理,否則他們就會受外界謠言的影響,而相信錯誤的資訊。因此,若您的孩子開始問問題,鼓勵父母要正視他提及的狀況及煩惱,對一個在害怕中的孩子來說,良好的談話和父母的關心,最能讓他們備受安慰。

傳統的華人家庭常用家規和權威施壓於孩子,這是很不妥的家庭教育,因為當孩子覺得說出來只會帶給父母麻煩,或害怕父母無法以同理心去了解他們,甚至可能招來一頓毒打時,他們就寧可什麼也不說。

3. 技巧性溝通慢慢開啟話題

一開始孩子不見得會直接對父母敞開心胸,這是正常的,因為人在面對內心的恐懼時,往往都不想去面對。因此,父母可以嘗試慢慢地開啟話題,例如聊學校和跟同學的相處等,用平靜的心仔細聆聽孩子的語氣表達,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您在意他,這就是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如果孩子已經念小學了,父母可以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一一解釋他正在面對的問題,再附上自己的經歷和方法,使孩子不再畏懼小丑(以小丑恐懼症為例),並且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在遇到危險時該如何向成人求救。

玩具戒斷法!這6招讓孩子獨立一覺好眠

玩具戒斷法!這6招讓孩子獨立一覺好眠

有些孩子睡覺時,會抱著填充玩具入睡,因為這樣讓他們覺得更有安全感。對孩子而言,有填充玩具陪伴入睡其實是很好的,這讓他們能夠睡得更安穩。然而如果睡覺時間到了,孩子找不到伴隨入眠的填充玩具,可能就得大傷腦筋。以下提供您6個小撇步,讓孩子不需要有填充玩具,也可以好好入睡。

1. 等孩子準備好再出手

期望孩子睡覺時不要有填充玩具陪伴,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您可以在睡覺前,試著讓孩子不要把填充玩具帶在身邊,或是婉轉的告訴他們,要利用今晚睡覺的時間,把填充玩具洗乾淨;這樣孩子就能暫時與他們的填充玩具分開。如果稍後孩子仍然要求把填充玩具拿回來,那您可能得再等一段較長的時間,等孩子準備好之後,再試試看。 2. 限定填充玩具數量

根據美國德州大學休士頓分校的健康科學研究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UTHSC-H)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漸進式改變確實對改變人的習慣有幫助。如果您的孩子睡覺時,床上有過多的填充玩具陪伴他們入眠,您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只選一個最喜歡的玩具就好。 3. 把填充玩具當成普通玩具

填充玩具或許是孩子睡覺時必要的陪伴,但如果您的孩子可以在白天,把填充玩具當成普通玩具般的玩耍,那他們對填充玩具的依賴會慢慢減少。 4. 找別的地方放置填充玩具

與其只有擺在床上,您可以幫孩子在臥室裡找別的地方放置填充玩具,如:書桌角落,窗戶旁邊,或書櫃的架子上。這樣有助於讓孩子改變一定要有填充玩具陪伴入睡的習慣,因為它們仍然在臥室裡,離孩子不遠,安全感還是存在。

5. 偶爾與填充玩具分開

您可以試著告訴孩子,除了週末沒有填充玩具陪伴入睡,其他睡覺時間都有;或您也可以試著建議孩子,去爺爺、奶奶家住幾晚,但不要帶著填充玩具。緩慢、漸進式的減少孩子睡覺時必需有填充玩具伴隨,對完全改變他們的習慣,會有很大幫助。 6. 耐心對待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因為要放棄心愛的填充玩具陪伴入睡而感到焦慮,而且確實需要能安撫的東西陪伴入眠,請多給他們一些時間,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請耐心對待孩子,當孩子準備好時,再由他們自己主動放棄填充玩具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