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長期!嬰兒到學齡前的兒童營養

快速成長期!嬰兒到學齡前的兒童營養

和成人一樣,不管寶寶多大,從幼兒到青少年,飲食對身心的發展都十分重要,他們也需要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只不過補充的食物來源,和攝取的重點和成人有些不同,以下為你介紹孩子在各階段需要攝取的食物。

嬰兒期的營養補充

在寶寶一歲前,一切所需皆由奶水提供,不管是媽媽親餵的母奶、配方奶或是兩者混合,奶水幾乎提供了寶寶所需的所有營養。大約六個月大時,大部分的寶寶都能夠吃固體食物,例如菜泥或肉泥,此時奶水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鐵和鋅,多補充穀物及肉類,會有所幫助。

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營養補充

幼兒及學齡前的兒童正在快速成長,這時的食慾來得快也去得快,因此,他們可能一整天下來,吃了很多東西,隔天卻不怎麼吃。這是正常的現象,只要給寶寶健康的食物選擇,他們就會得到所需的營養。

父母要特別注意(Calcium)的攝取,就像是蓋房子的磚頭,身體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來發育強壯的骨骼及牙齒。小朋友可能不相信,甚至不在意,但奶類是鈣質最好的來源。

然而,有些人對奶類過敏,不含乳糖的牛奶、豆漿、豆腐、沙丁魚,以及添加鈣質的柳橙汁、穀物、鬆餅和燕麥片,都是補充鈣質的替代品。在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含鈣營養補充品。

纖維也十分重要,這時應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及豆類。纖維不僅能預防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其他疾病,還能夠幫助消化及預防便祕!

父母多注意!嬰兒的維生素K缺乏症

父母多注意!嬰兒的維生素K缺乏症

維生素K對人體凝血功能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您的血液無法正常凝固,就可能出現異常出血。若是比成人更需要營養的寶寶缺乏維生素K,那麼造成的風險可能更嚴重!因此,本文將帶您了解,若是嬰兒缺乏維生素K出現的症狀有哪些,以及該如何讓心愛的寶貝能夠攝取足夠的維生素K。

缺乏維生素K會出現的症狀

幾乎所有寶寶出生時身體的維生素K含量都很低,但在出生後的幾天內,體內的維生素K會急速上升而足以抑制出血,然而有些新生兒仍可能出現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 VKDB),而此症狀會導致寶寶凝血異常,導致寶寶身上可能會出現不預期的瘀青或出血;此症狀通常在產後12週內發生,早期警訊是新生兒的鼻子、嘴部或臍帶殘端、底部出血。

然而有些維生素K缺乏症的寶寶並未出現這些可見的早期警訊,但是如果初次出血是發生在腦部或腸道那就很危險了,因為這屬於內出血,很難被發現及確診,因此可能更容易造成生命危險。下列為您列出,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VKBD)的3種狀況:

早發型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出血症狀在出生後24小時內發生。 典型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出血症狀發生在出生後1週內。 晚發型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寶寶在2~12週大時發生出血症狀。

請注意,喝母乳的寶寶發生維生素K缺乏性的出血比喝配方奶的寶寶機率大,因為配方奶有添加較多的維生素K,而母親攝取高維生素K飲食,對母乳的維生素K含量則無太大影響,但您並不需要因此改餵寶寶配方奶,醫師建議所有的寶寶應該在出生時就給予維生素K,儘管是喝配方奶的寶寶也一樣。 如何讓寶寶攝取足夠維生素K

醫師建議寶寶應該在出生後就施打維生素K營養針,這是防止寶寶出現維生素K缺乏性的出血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若您選擇給寶寶維生素滴劑,那請確定寶寶有喝下全部的滴劑;至於喝母乳與配方奶的寶寶需要攝取的維生素K分別如下: 喝母奶的寶寶口服3滴維生素K滴劑。 喝配方奶的寶寶口服2滴維生素K滴劑。

即使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很少見,但一發生就很危險且致命,但是目前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明維生素K對寶寶有害,因此給予寶寶適量的維生素K,對寶寶健康是有幫助的,因此建議所有爸媽都讓新生兒注射維生素K,以預防這個可能致命的疾病。

猩紅熱: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猩紅熱: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猩紅熱的定義

猩紅熱(Scarlet fever/ Scarlatina)是患有鏈球菌咽喉炎(Strep throat)的人,感染細菌性呼吸道的傳染病。猩紅熱的特徵是身體會出現大範圍亮紅色疹子,而且總是伴隨喉嚨痛、高燒。

猩紅熱常見於5~15歲兒童,過去猩紅熱曾被視為是兒童專屬的重大疾病,但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後,猩紅熱對兒童的威脅已經大幅減少許多。然而如果患有猩紅熱沒有加以治療,將會導致其他更嚴重的疾病發生,如:心臟、腎臟與其他器官會受到影響。

猩紅熱有多常見

猩紅熱常發生於兒童,但任何年齡的人,也都可能患有猩紅熱;請與您的醫師詳細討論進一步細節。 猩紅熱的症狀

猩紅熱常見的症狀有: 紅疹:皮膚出現的紅色疹子看起來像被太陽曬傷,且摸起來像砂紙,有些粗糙。紅疹通常會先出現在臉部或脖子,然後蔓延到軀幹、手臂與腿部。但如果按壓紅色疹子,它的顏色則會變淡。 紅色線條:通常會出現在鼠蹊部、腋窩、手肘、膝蓋與脖子的皮膚皺褶部位,顏色也比周圍紅疹顏色更深,會呈現深紅色。 臉部潮紅:患者臉部會變得潮紅,嘴巴周圍變得蒼白、黯淡。 草莓舌:患者的舌頭表面會突起、凹凸不平,在患病初期階段,舌頭表面會覆蓋一層白色分泌物。

患者皮膚的紅疹、臉部與舌頭呈現的紅色,大約會持續1星期。當這些徵兆、症狀逐漸消退時,皮膚的紅疹也會脫落。其他與猩紅熱有關的徵兆、症狀,還有: 發高燒達攝氏38.3度或更高,而且感到寒冷。 喉嚨非常疼痛、紅腫,有時會出現白色或黃色斑點。 吞嚥困難。 脖子的淋巴腺腫大,摸起來軟軟的。 噁心、嘔吐頭痛

猩紅熱的症狀並沒有完全列舉出來,如果您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您有下列情形,請立即看醫師: 發高燒達攝氏38.9度或更高 脖子的淋巴腺腫脹或變得柔軟 皮膚出現紅疹 猩紅熱的原因

造成猩紅熱的細菌與造成咽喉炎的細菌,屬於同一型的細菌。以猩紅熱的情況而言,細菌在體內釋放的毒素,會導致皮膚出現紅疹、舌頭變成紅色。

當猩紅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噴出的一小滴體液接觸到別人時,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猩紅熱的潛伏期,在患者接觸到病原體後,直到出現症狀通常約是2~4天。 猩紅熱的風險因素

有很多風險因素會造成猩紅熱,如: 5~15歲的兒童,比其他人有更多機會得到猩紅熱,因為導致猩紅熱的細菌,在接觸密切、往來頻繁的人之間,如:家人、同學間,更容易彼此傳染。

猩紅熱的診斷與治療

這裡的資訊無法作為任何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更進一步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猩紅熱

醫師會為您進行身體檢查,檢查項目有: 檢查您孩子的喉嚨、扁桃腺、舌頭。 觸摸您孩子脖子的淋巴腺,以確認是否有腫大。 評估皮膚紅疹的外觀、結構。 醫師會在您喉嚨底部,用棉花棒輕刮取得檢體進行檢驗。

如果醫師認為鏈球菌(Streptococcus)是造成您孩子生病的原因,醫師也會在孩子扁桃腺、喉嚨底部,用棉花棒輕刮取得檢體後,進行檢驗。

檢驗以確認是否由鏈球菌致病,是很重要的,因為另外有些情況會導致出現猩紅熱的徵兆、症狀,這些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不是鏈球菌造成,那就是其他因素造成疾病發生。 如何治療猩紅熱

您的醫師會開立抗生素錠劑給您服用,較小兒童則服用液體型抗生素;療程為5天或10天。在開始服用藥物後約1~2天,您與您的孩子就會覺得比較舒服。但請您記得,抗生素的所有藥物要按時服用,直到吃完,以完成整個療程。

服用抗生素應注意的事項: 多休息,並且喝大量的液體。 如果您感到不舒服或發高燒,請服用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布洛芬(Ibuprofen);未滿16歲的兒童,請不要給他們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 請儘可能離開人群,不要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猩紅熱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能夠有效幫助您減少患有猩紅熱的機會: 服用藥物治療發燒、減緩疼痛:您可以服用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Paracetamol),以治療發燒,降低喉嚨痛不適。 隨時為孩子準備充足液體、水分:請讓您的孩子多喝水,以滋潤喉嚨,預防脫水情況發生。 準備好鹽水讓孩子可以漱口:如果您的孩子已經會漱口,您可以為他們準備鹽水,隨時給他們漱口,這樣有助於減緩喉嚨痛。 讓家裡的環境變得較濕潤:您可以使用噴霧增濕器,讓導致喉嚨痛的乾燥環境,變得濕潤一些。 吃喉糖:年紀超過4歲的兒童,可以給他們吃些喉糖,對緩解喉嚨痛的症狀有幫助。 多吃些能舒緩症狀的食物:飲用微溫的飲料或湯品,吃些冰涼的冰棒能緩解喉嚨痛的不適。 避免接觸刺激物品:請保持家裡無菸的環境,並將有刺激性的清潔用品收拾好,以免造成喉嚨、呼吸道不適。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找到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法。

腸繫膜淋巴腺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腸繫膜淋巴腺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定義

腸繫膜淋巴腺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又稱為腸系膜腺炎(Mesenteric adenitis),常發生於兒童、青少年,會導致患者腹部的淋巴結發炎、腫脹。

繫膜淋巴腺炎會影響淋巴結的腸繫膜組織,而腸繫膜是腸道和腹腔內壁之間的連結組織。而淋巴結是形狀像豌豆的器官,可以製造白血球和淋巴細胞,是身體淋巴系統的一部分,是人體免疫系統中重要的角色,負責過濾淋巴液裡的細菌和微生物,幫助身體移除有害物質。 腸繫膜淋巴腺炎有多常見?

請進一步與醫師討論相關資訊。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症狀

腸繫膜淋巴腺炎常見的症狀有:

腹部的右下側或腹部其他地方感到疼痛 發燒 噁心、嘔吐 腹瀉 一般的身體不適之感 體重減輕 一些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有些腸繫膜淋巴腺炎的症狀並沒有列舉出來,如果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有下列情形,請立即與醫師連絡:

腹部突然感到嚴重疼痛。 腹部疼痛,伴隨發燒、腹瀉、嘔吐或體重減輕。 症狀沒有改善,而且變得更糟。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原因

腹部可能會因為腸胃炎(Gastroenteritis)、吃到沒煮熟的豬肉,或其他感染,造成淋巴結發炎、腫脹。而因為腸繫膜是腸道、腹壁間的連結組織,所以會連帶受到影響。此外,呼吸道感染也可能造成腸繫膜淋巴腺炎。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風險因素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有腸繫膜淋巴腺炎,但兒童的患病情形較常見,尤其是有腸胃炎、感冒、呼吸道感染,或食用感染小腸大腸炎耶氏桿菌的豬肉的人,風險較高。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替代專業醫師囑咐,想要有進一步資訊,請隨時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腸繫膜淋巴腺炎?

醫師會先了解患者最近是否曾經感冒、得到腸胃炎,或有其他感染,然後用手觸摸腹部,檢查柔軟和腫脹程度。醫師也可能進行抽血檢查,以確認是否有感染情形。患者可能會需要做腹部淋巴結放大影像等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或超音波,以確認病情是腸繫膜淋巴腺炎還是闌尾炎(Appendicitis)。 腸繫膜淋巴腺炎如何治療?

在不需要特別治療情況下,腸繫膜淋巴腺炎幾天後會便會自行好轉。受到細菌感染的兒童,可能需要服用幾天抗生素,才能完成療程。

為了減緩孩子的不適,也可以讓孩子服用成藥,如: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Advil安舒疼止痛錠;商品名:Motrin莫痛寧止痛膠原錠),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止痛藥。不過患有類似流感症狀的小孩和青少年,請不要給他們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否則可能導致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 )。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定義

憂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嚴重的情緒疾患,會把歡樂的感覺從孩子的人生抽走。小孩情緒不佳或感到傷心很正常,像是寵物過世或搬到新城市之後後,小孩就可能出現這種情緒。不過要是這樣的情緒持續數週或數年,就可能就是憂鬱症的徵兆。以前專家曾認為只有成人才會得到憂鬱症,不過現在我們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可罹患,並且需要靠治療才能改善。

有2%的兒童和8%的青少年有嚴重憂鬱症,不過可以藉由減低風險因素來控制,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症狀

憂鬱症的症狀會依年齡層而有所不同,可能顯現的症狀如下。

較小的兒童可能有的症狀: 攻擊傾向 憤怒 哭鬧不止

青春期前的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有的症狀: 暴躁易怒 社交退縮 社交孤立 感到無助 社交互動減少 對於拒絕極度敏感 失去活力 對先前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 睡眠失調(睡眠時間減少或增加) 胃口變小或增加)或飲食習慣改變 活力降低 學業表現下降 與師長發生衝突 使用酒精及藥物 出現自殺的想法

不同年紀的年輕人還有可能會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生理症狀,包括頭痛或胃痛,這些也都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在憂鬱症最嚴重的情況,患者可能會有扭曲現實,例如產生幻覺或是妄想的現象。大多數意圖自殺或想過要自殺的孩子都為憂鬱症所苦,因此及時注意憂鬱症的症狀很重要。可能有些症狀未在此列出,若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若有上述任何症狀或有任何問題都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各有不同,最好和醫師討論什麼是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原因

腦部特定區域的活動,以及腦中影響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都與青少年和兒童憂鬱症有關。會導致這些問題的因素包括: 壓力事件:例如轉學、經歷父母離婚、失去親近的家庭成員或朋友。 某些藥物:例如使用類固醇(Steroids)或鴉片類(Narcotics)止痛藥物。 家族史:有些孩子的憂鬱症似乎是遺傳的。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風險因素

壓力大、經歷創傷、家庭失和、濫用物質或遺傳,都是青少年和兒童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因素。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替代任何醫療方案,進一步資訊請諮詢醫師。 醫師可能會詢問一些關於孩子過去健康狀況的問題,並會要求您和孩子填寫診所的症狀表單。醫師也可能會問孩子幾個問題以更加了解他們的思維、行為和感覺。 醫師可能會安排健康檢查,因為有些疾病會引起看起來像憂鬱症的症狀,因此可能要接受檢驗來排除生理問題,例如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或是貧血(Anemia)。 有憂鬱症的孩子常常同時患有其他問題,例如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或飲食障礙。醫師會詢問有關上述症狀的問題,以幫助正確診斷與治療。 如何治療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

教育:通常治療憂鬱症的第一步是教育孩子和家人了解憂鬱症,以讓大家不因此自責、埋怨。 諮商:諮商能讓孩子感覺好一點,而諮商的類型依孩子的情況而定。對較小的小朋友來說,可能最好用遊戲治療(Play therapy);大一點的孩子和青少年則可以透過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來改善,幫助孩子改變讓自己不開心的負面思考方式。 藥物:若孩子非常憂鬱,藥物可能是選擇之一。藥物治療和諮商同時進行通常效果最好,但嚴重憂鬱症的孩子可能會需要在醫院裡接受治療。 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有助於處理青少年及兒童憂鬱症: 鼓勵孩子規律運動、和能夠支持他們的朋友交流、吃健康的食物並擁有充足睡眠。 盯著孩子服用所有處方藥物,並參與所有追蹤回診。 多與孩子交談並傾聽孩子,以詢問他們的感受並表達愛與支持。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更加了解最適合的解決方式。

真笑還是假笑?寶寶的笑容這樣看才對

真笑還是假笑?寶寶的笑容這樣看才對

帶著情感與潛藏意義的微笑是人類與非靈長類動物的分界線。成人的笑容能夠輕易地辨別真假,但是新生兒的就很難判斷了,儘管寶寶從還在媽媽的子宮裡就已經會微笑了,但學會社交性的微笑則是到6週大才開始,寶寶在8~12週大時,開始會用笑容來表達他們感興趣、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以及自己的想法,而且寶寶也會用微笑來溝通。因此下列將為您解釋笑容的種類,以及寶寶在真笑還是假笑。

笑容的種類

人類的笑容有很多種,無論是發自內心真實的微笑,或社交式的杜氏微笑(Duchenne smiles),都必須牽動眼部、嘴、臉頰及眉毛的肌肉,真實的微笑難以呈現是因為它必須反應正面情緒時才會促發,因此真實的微笑表達了一個人的快樂、愉悅或感激。

換言之,假笑則不需要那麼多的表情元素,隱藏在這種笑容後的動機也都有所不同,有時人們也用假笑來反應負面情緒,假笑總是伴隨著隱藏、批判或者謊言的情緒來掩飾背後真正的動機。 分辨寶寶在真笑還是假笑

2016年宋氏研究員與其他共同作者針對這個議題的研究也被發表在《進化與人類行為》(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學術期刊中;他們的論點著重在幾歲的幼兒開始擁有辨別真假笑容的能力。學者也研究幼兒對於真實笑容,以及有利社會行為的笑容,例如:誠實或配合社交性笑容的差異程度。在對168位2~5歲兒童進行評估後,宋氏以及其他專家們整理出結論如下:

2~4歲幼兒:比較容易分辨出假笑容還是真笑容。 4歲左右的幼兒:可以從言語中分辨哪個是真笑容。 4~5歲幼兒:為了希望獲得更多注意,因此在行為中出現的真笑容多於假笑容。

這項研究指出即使年幼的孩子,也能確實分辨誰值得信任、合作、互動,並成為了兒童未來發展的里程碑。畢竟選擇值得的合作對象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口碑以及過去跟他們相處的經驗作為選擇的基礎,那為什麼真實的微笑可以是好合作夥伴的判斷依據呢?因為真實的微笑是很難得的,我們能從真實微笑來取決一個人是否真誠。

好聚好散!「痛苦的」離婚可能危害小孩終生健康

好聚好散!「痛苦的」離婚可能危害小孩終生健康

父母離婚對小孩而言是一樁悲劇,這件痛苦的事,不只傷害孩子的感情,甚至會影響到他們一生的健康,有愈來愈多的證據支持這項推論。

早期壓力事件影響終生

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痛苦的離婚過程,對孩子的健康會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研究指出,父母雙方不歡而散,可能會使孩子在成年期間,更容易感冒。

根據一位來自匹茲堡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Pittsburgh)的心理學博士後研究員麥可墨菲(Michael Murphy)的研究,兒童時期的壓力,會造成生理上的傷害以及發炎。因此,隨著健康惡化,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這份研究也揭示,兒童很容易受影響,在經歷家庭壓力事件後20~40年,患病的可能性會提高。 研究揭露家庭事件的負面影響

先前的研究中,專家了解到,父母離婚會使孩子往後的健康狀況較差,這份研究報告解釋了這個現象。此研究針對超過200位以上,暴露於普通感冒病毒的健康成人,結果顯示,一家和樂融融的人,比父母離異且老死不相往來的人,感冒機率低3倍。那些父母分居,但仍然保持聯繫的人,感冒的機率並不會比較高。

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研究員薛爾頓科恩(Sheldon Cohen)在研究中指出,他們的研究聚焦在免疫系統上,視免疫系統為重要載體,記載早期家庭衝突,帶來的終生負面影響。不過,他也提及,並非所有的離婚都會造成同樣的結果。有時,父母離異後仍保持良好的聯繫,可降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這項研究後來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即便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但它的確發現,父母離異與小孩生病風險提高有關,其中一項原因是,壓力經驗會增加病毒感染相關的發炎過程。

嬰兒第46週:享受閱讀樂、逐步斷奶有訣竅

嬰兒第46週:享受閱讀樂、逐步斷奶有訣竅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你的寶寶應該很享受閱讀的時光吧!雖然他不見得總是逐頁詳讀,但會很喜歡有很多精彩的圖片,或用他小小的指頭就能翻閱的厚頁書本。(延伸閱讀:激發小孩語言與想像力!圖畫書5大好處

增加寶寶的閱讀時間,並找出最吸引他的題材,去逛逛附近的圖書館或有親子友善區的書店,跟朋友交換書本也行!

在第 46 週,你的寶寶已經可以做到下列事項: 拍手或揮手掰掰 扶著家具行走 伸手指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享受閱讀及瀏覽書本的時光

如何照顧寶寶?

在過去幾個月,你的寶寶可能已經與分離焦慮奮鬥了幾回合,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很愛也依賴著你。為了減少分離焦慮,你必須縮短分離的過程,當你把寶寶交給托兒所,或出門把他留給保母時,無需延長說再見及分離痛苦的淚水,因為他很快就會再快樂起來。

別總是守候在他身旁,讓你的寶寶學習獨立,當然,他仍需知道你就在周圍,而且可以依賴你,所以當他踏進另一個房間時,別急著跟著他;當你離開他的視線時,可以發出聲音,讓他知道你只是在隔壁房間,但請別在每次寶寶哭喊時,就立即跑到他身邊。

寶寶的健康須知

大部分的兒科醫師並不會在這個月安排例行檢查,但若你觀察到寶寶有不對勁的地方,請立即就診。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這時期你需留意的是,斷奶及牙損傷的問題: 斷奶

若你仍在親餵母奶,那斷奶的時機點則由你和寶寶來決定,一切皆由你掌握的狀態而定,你的寶寶可能已經釋出可以斷奶的訊息,比方對於餵食母奶沒有興趣而分心。你也可能對於何時該斷奶而猶豫不決,不用再每天親餵母奶,聽起來是一種解脫,但也許你也對這種緊密聯繫依依不捨,很多媽媽都親餵到孩子長牙為止,而通常都是以一歲做為斷奶的基準點。(延伸閱讀:哺乳媽媽如何斷奶?抓準斷奶時機、循序漸進並注意鐵質補充

你可以逐步減少每天親餵的次數,或一步到位直接以配方奶或牛奶(經醫師同意)來取代。若你的寶寶不接受奶瓶,你可以將母奶裝到奶瓶裡保存,以下是關於斷奶的小訣竅: 給寶寶額外的關愛來取代親餵的親密感。 當寶寶想吸母奶時,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觀察看看他們是否對其他東西有興趣,或改用奶瓶。 找其他家庭成員來哄寶寶睡覺,這樣或許可以避免掉睡前喝母奶的習慣。 最初斷奶的幾天,若你的乳房腫脹,可試試冰敷,或用手或擠奶器將母乳擠出來;布洛芬(Ibuprofen)消炎藥或許有幫助。 若你的寶寶堅持不接受斷奶,可考慮暫停一會兒再試。 寶寶的牙損傷

雖然那些可愛的小乳牙,終究會脫落長出新恆齒,尤其學步期的小孩一天到晚跌倒,擔心寶寶牙齒的小損傷也無濟於事。但可以檢查寶寶的牙齒,看是否有尖銳的地方,並抽空帶孩子去給牙醫檢查,可能需要將尖銳的地方磨平,或用樹脂填平,甚至是套上假齒冠保護起來。

若寶寶的牙齒有以下現象,請求診牙醫: 看起來牙疼(持續好幾天) 牙齒移位或出現感染症狀、牙齦紅腫 牙齒破損的中央部位可看到粉紅色的牙肉。

以上的症狀,都表示損傷已經到達牙神經,此時,牙醫可能需要照齒部 X 光,來評估是否需要治療,如果傷及神經而置之不理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即將長出的恆齒,再者,也可能導致你的寶寶因牙疼分心,而更容易跌倒。(延伸閱讀:學步期口腔保健~適量含氟牙膏防蛀牙) 新手爸媽小提醒

在這第 11 個月的第二週,你可能開始思考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不過,除非你之前已經開始如廁訓練,否則可能等到孩子 18~24 個月大時,再開始更適合,大部分的孩子在那時才做好準備。(延伸閱讀:和尿布說掰掰~訓練寶寶自己上廁所) 生理上

生理上已準備好如廁訓練的徵兆如下: 定時且可預測的排泄時間。 已可憋尿兩個小時。 排尿時可以完全將膀胱內的尿液排乾淨。 可以自己穿脫褲子,自己上下馬桶。 其他顯示寶寶已理解馬桶的作用,或相關字義的理解,也能回應做出簡單的指令時。

心理上

心理上已準備好如廁訓練的徵兆如下: 當要穿尿布時,寶寶會躲到牆角,或用語言、肢體動作表達不願意。 當弄髒尿布時,寶寶會生氣。

寶寶第 47 週又會如何發展呢?請詳見下篇文章介紹。

了解嬰兒睡眠時間:睡前儀式讓寶寶乖乖睡

了解嬰兒睡眠時間:睡前儀式讓寶寶乖乖睡

剛出生的嬰兒需要很多很多的睡眠,像隻小樹懶一樣,從早到晚都在睡。好奇寶寶一天到底要睡多久,怎麼做可以讓他們睡得好嗎?看這篇文章就對了。多了解嬰兒的睡眠需求和型態,就能讓大人更好準備、安排自己的生活。

嬰兒睡眠週期會慢慢由短變長

剛出生的寶寶一天要睡 16~17 個小時,且在出生的頭幾週,每次睡眠不會超過 2~4 小時。寶寶這麼短的睡眠週期,是因為他們的腦部正在發育,需要較長的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簡稱 REM)而造成。這段時間可能會苦了爸媽,因為他們會需要無時不刻為了換尿布、餵奶和安撫寶寶而忙碌不停。

出生 6~8 週後,大部分的寶寶會開始減少白天的睡眠時間,並在晚上睡比較久,但半夜可能還是會需要醒來喝奶。寶寶的快速動眼期也會漸漸縮短,非快速動眼期的深度睡眠則會漸漸拉長。寶寶 4~6 個月大時,大部分就能一晚睡上 8~12 小時,或一覺到天亮了。(同場加映:寶寶哭不停怎麼辦?判斷嬰兒哭鬧原因及6招安撫入睡) 建立睡前儀式養成睡眠習慣

有些寶寶變成幼兒後還是無法一覺到天亮,會習慣半夜醒來。可以參考以下方法,盡量讓寶寶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 在寶寶出生兩週後,就開始讓寶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學習分辨白天跟夜晚的不同。白天當寶寶醒著時,盡量跟他們玩耍,讓房間光線充足、保持明亮,環境很吵也沒關係。夜晚來臨時,再盡量讓寶寶維持平靜,調暗房間的燈光,降低環境中的聲響,並限制與寶寶說話的時間。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知道白天是活動時間,晚上就該睡覺休息。

6~8 週時,寶寶一次醒來不會超過兩小時,如果故意讓寶寶醒來太久,過度疲勞可能會讓他們更難入睡。但如果寶寶習慣在喝奶時睡著,請把他叫醒,讓他喝完再睡。

留意寶寶是否累了,他可能會揉眼睛、拉自己的耳朵,或表現得很煩躁。當這些想睡覺的徵兆出現時,就帶他去睡吧。爸媽可以與寶寶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如換尿布、唱搖籃曲,或道吻晚安,讓寶寶明白做這些事時就代表睡覺時間到了。

嬰兒第6週:注意寶寶睡姿、營養、呼吸和臍帶

嬰兒第6週:注意寶寶睡姿、營養、呼吸和臍帶

嬰兒的健康與成長

微笑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因此,寶寶會咧開無牙的小嘴,回報你的愛,只要看到這一幕,心便不自覺融化了。第六週時,寶寶可能以一定的方式,對聲音做出回應,例如盯著看、哭泣或不出聲。 如何照顧第 6 週的嬰兒?

大部分的睡眠專家建議,趁寶寶還醒著但昏昏欲睡時,便將寶寶放到床上,如此一來,能幫助寶寶學會自己睡覺,這個技能在半夜醒來時,能派上用場。你可以從一開始,就建立寶寶健康的睡眠習慣,例如睡前例行沐浴、按摩、聽故事,這不只能幫助寶寶更快學會自己睡覺,更能培養獨立的性格。 嬰兒的健康須知

醫師會依據孩子的健康狀況安排檢查,然而,若這週去找醫師,請記得詢問下列事項: 寶寶體重增加的速度,會不會太慢,或是可能罹患任何疾病。 若你對寶寶在過去兩週的健康、行為、睡眠、餵食方面,有任何疑慮的話。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你應該了解下列事項:

1. 寶寶的營養:若你無法親餵寶寶,不需要太過擔心。瓶餵寶寶只要喝足配方奶,一樣可以增加體重,過得健康又快樂。過多的配方奶,會導致寶寶太胖,也可能連帶造成其他問題。若是寶寶吐奶、肚子痛或體重增加過多,可能是餵了太多配方奶。小兒科醫師會告訴你,每次餵食的分量是多少。或者在這個階段,醫師可能會開一些維生素與營養素,例如維生素 D 及鐵質。

2. 寶寶的睡姿:將寶寶放到床上睡覺時,仰睡是首選。研究顯示,仰睡者較少發燒、鼻塞及耳朵感染,而且不容易在半夜吐。現在就讓你的寶寶仰睡吧!這樣一來,他們開始習慣仰睡的姿勢後,就不會感到不舒服。

3. 寶寶的呼吸:正常的新生兒,呼吸速率大約是每分鐘 40 次,然而,睡覺時會降低至 20 次。要特別注意的是,嬰兒睡覺時的呼吸速率不固定,可能一開始呼吸很快,反覆快速地持續淺呼吸 15~20 秒,接下來暫停不到十秒,又繼續呼吸。這種模式稱為陣發性呼吸(Periodic breathing),在寶寶身上是正常的現象,這是由寶寶大腦中,尚未發育成熟的呼吸控制中心來控制。

4. 臍部的衛生:臍帶感染很少見,只要好好照顧傷口,並保持乾燥即可。如果你發現周圍的皮膚發紅,臍帶或臍帶底部有分泌物,尤其是發出臭味,應立即帶寶寶去看醫師,若寶寶受到感染,醫師會開立抗生素。正常來說,臍帶通常在寶寶出生的一到二週內,會乾掉並脫落,臍帶脫落時,可能會發現少量血跡或液體,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需過度擔心。然而,若臍帶脫落兩週後,肚臍沒有閉合或是乾掉,請帶寶寶去看醫師。 給新手爸媽的小提醒

你可能會擔心下列事項:

1. 輕放寶寶等待入睡:沒有什麼比看著可愛的小天使睡覺還要幸福了。然而,若寶寶在懷裡睡著,卻還有事情要做時,你應該輕輕地把寶寶放到床上,等待十分鐘,直到寶寶沉沉睡去再行離去,建議可以嘗試下列方法來幫助寶寶安穩入睡: 時時看著寶寶。 唱一些搖籃曲。 減少嬰兒房裡的光源。 以最習慣,也最容易輕鬆將寶寶放在床上的慣用手來餵奶,以及搖寶寶入睡。 把寶寶放在加高的床墊上。剛開始幾週可以使用嬰兒車、搖籃或搖床代替嬰兒床,這些方式都能更輕易地將寶寶抱進抱出。 如果寶寶睡覺的地方與睡著的地方相距過遠,就愈容易在半途中醒來。因此,盡可能在搖籃或嬰兒床附近,餵奶及哄寶寶入睡。

(同場加映:新生寶寶該睡多久?父母必知注意事項)

2. 嬰兒哭鬧:在第六週,寶寶仍然愛哭鬧。下列一些技巧,可能對安撫寶寶有用,你可以選特定一種方式,試完後再換下一種,不需要一次使用太多方法。以下是你在下次寶寶哭鬧時,可以嘗試的一些技巧: 不用擔心立即回應寶寶會寵壞他/她,更多的注意力不會造成寶寶依賴,所以寶寶哭泣時多安撫他/她。 評估情形,確定寶寶只是為了哭而哭,還是有可以解決的根本原因。 肌膚接觸,研究顯示,比起那些不那麼常被抱的寶寶,每天用嬰兒背帶或手臂抱著至少三小時的寶寶,較少哭泣。 對一些小嬰兒來說,腸絞痛發作時,緊緊地抱著寶寶,能安撫其情緒。 擁抱能給予寶寶安全感。 寶寶可能因為肚子不舒服而哭,輕壓腹部能減緩不適。 親餵或給奶嘴。 把寶寶交給另一個人,換手抱寶寶。 尋求新事物來安撫寶寶。 餵食期間,確保寶寶經常打嗝,好排出吞進肚子裡的空氣。 保持愉快的心情,逗寶寶開心。 降低寶寶的興奮度。 飲食檢查,確保寶寶不是因為肚子餓而哭。 請諮詢醫師。 輪流照顧小寶寶,充分利用任何能夠分擔照顧責任的機會。

(同場加映:寶寶哭不停怎麼辦?嬰兒哭鬧的原因及解決)

第六週過完囉!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孤軍奮鬥,Hello健康在下週會繼續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