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必推!常見眼疾與眼睛照顧

家有老人必推!常見眼疾與眼睛照顧

隨著年紀增長,人的視覺也會有所改變,眼睛發生的變化,可能讓長輩憂心忡忡,因此,讓他們了解常見眼睛疾病很重要,或許您可以協助家裡長輩做好準備,以應變未來的狀況。

1. 乾眼症(Dry eye)

乾眼症是常見的症狀,對長者來說,淚腺無法適當地分泌淚液時,就會發生乾眼症(眼淚不足或眼淚品質低下),這時眼睛沒有得到足夠的水分,可能會紅紅的,而且可能會感覺眼睛灼熱、發癢。雖然長輩喪失視覺的可能性極低,但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乾眼症會讓長輩在讀書或使用電腦上,有些許困難,醫師可能會建議長輩,使用某些特別的空氣加濕器或眼藥水,才能保持眼睛濕潤。若有嚴重的乾眼症,醫師會開立更強的處方藥,或建議動手術。記得提醒您的長輩,要遵循醫師的囑咐。

2. 低視能(Low vision)

如果您的長輩視力不良,要他們執行讀書、散步、煮飯、看足球賽等日常活動,會有困難,就算是戴上眼鏡或隱形眼鏡、使用藥物或其他治療,也有困難。然而,現代藥物可以幫助您家中的長輩,與疾病和平共存。 3.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此病症的患者,無法看見影像的正中央,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視覺喪失最常見的因素之一,會使眼睛中特定的部位受損,一旦這個對銳利視覺和中心視力很重要的部位受損的話,會變得無法直接盯著眼前的物體看。

藥物、注射、特殊療法或雷射手術,都可以用來進行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但確切的治療方法需視嚴重性而定。 4. 白內障(Cataracts)

白內障是影響視覺的水晶體混濁,白內障大多發生在老人身上,症狀可能發生在一隻眼睛或兩眼上,但兩眼間不會互相擴散感染。戴眼鏡、隱形眼鏡,或動手術,都能治療白內障。 5. 青光眼(Glaucoma)

眼壓過高時,會導致青光眼。如果眼內的液體流動不正常時,眼壓會增加,因而使得眼睛的視神經受損,如果不去治療的話,有可能造成視覺損失或失明,但青光眼沒有明顯的早期症狀,最好的方法,是讓家中長輩定期接受檢查。青光眼可以用處方藥治療,其中包括眼藥水或口服藥物。(同場加映:青光眼手術) 帶長輩定期做眼部檢查

眼睛檢查是很重要的,如果您家裡的長輩有戴眼鏡,眼部檢查可以檢視那副眼鏡是否適合長輩當前的狀態。眼部檢查也可以讓您和長輩知道,是否有其他的眼睛問題存在。眼部檢查可以幫忙測出長輩是否有青光眼、白內障,或其它如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會影響視力的健康問題。另外,一般醫療院所或門診健康中心,都有提供眼部檢查的服務,您可以依照自己的時間安排或需求,選擇適合的檢查場所,並與長輩討論他們想要的檢查方式。 為長輩打造安全的居家環境

如果您家裡的長輩有視覺損失的狀況,給他們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無法清楚看到東西,因此較可能會跌倒,也有受到燙傷、割傷或觸電等傷害的危險。 眼睛保養4訣竅

眼睛保養不可少,尤其是當長輩年紀很大時,更是重要。您可以幫長輩照顧他們的眼睛,而這裡有一些簡單的做法。 吃好的食物。飲食是很重要的,健康的飲食可以幫忙保護眼睛,您可以為長輩規劃均衡的飲食,並確保菜單上有充足的蔬果。 太陽眼鏡很重要,可以保護眼睛不受陽光裡的紫外線傷害。 保持運動習慣。運動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同時因為不管是誰,都能從運動中獲得好處,您也可以與長輩一起運動,這樣就能一起保養眼睛。 一夜好眠。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時的眼睛運動可以排除細菌、煙塵等異物。

此外,使用良好的照明設備很重要,因為照明良好,可以減輕眼睛的工作負擔,這樣眼睛就不用費力在黑暗中看清東西。您可以增加房間內的照明,並為長輩添購檯燈。

眼睛可以幫助人們完成日常活動、看見這世界,但是隨著年紀增長,人的視力會有所變化。儘管如此,您可以幫長輩控制老化相關的眼睛問題,保護他們的眼睛不受更多傷害。

飲食運動皆有效!5招預防阿茲海默症

飲食運動皆有效!5招預防阿茲海默症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持續攀升,衛生福利部推估,台灣2026年恐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義的「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老人族群占國家總人口的兩成。失智症(Dementia,俗稱老人癡呆症)可以說是老人的通病,而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就是造成失智症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及降低阿茲海默症罹病率,需要政府與個人一起努力。

根據2018年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簡稱ADI)的統計,到去年(2018)為止,全球已有5千萬人患有失智症,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得失智症,到了2050年,全球失智症總人數將高達1億5,200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簡稱TADA)也指出,若按照內政部2018年12月底的人口統計資料估算,未來47年內,台灣的失智人口將以平均每天增加36人的速度成長,因此,政府及民間應當提早為阿茲海默症做準備才行。

預防阿茲海默症的5個方法 1. 有規律地運動

運動能治百病,透過刺激腦部的運作,它能減緩認知障礙惡化,並且提升胰島素的敏感度,有效減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挑自己喜歡的運動,像是到公園散步,讓自己有動力堅持下去,但時間不宜過長,培養規律的習慣才是重要,此外,也要小心運動傷害。 2. 要積極與人連結

人是社交型的動物,所以會渴望與他人連結,我們不一定要成為群體中的焦點,但我們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與身邊的人有交集,絕對不要孤立自己,而是要積極參與所屬的社交圈,有機會就約朋友出去聚餐,或是投身社區的義工活動,這都是不錯的選擇。

3. 鎖定飲食保健法

有研究推論,阿茲海默症可被歸類為第三型糖尿病(Type 3 Diabetes),指的就是病患腦部產生了胰島素抗性,進而導致腦部血壓過高。對此,飲食控制就變得很重要了,像是採用低碳水化合物、多吃omega−3脂肪酸食物,以及多食用椰子油。若想挑戰超低碳水化合物食譜,也可以嘗試生酮飲食或地中海飲食。

此外,正確地使用保健品也有助於治療阿茲海默症,包括魚油維生素B12維生素D、葉酸、鎂。但請記得,在使用任何藥品前,必需先和專業的醫師諮詢其藥效,以及您身體的狀況。 4. 持續地學習,但要懂得休息

腦部的運動和訓練很重要,即使退休了也要鞭策自己不停地學習,這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也要適時地讓自己休息,長期的工作壓力會對腦造成很重的負擔,甚至還會阻礙記憶和神經的成長。因此,多給自己安排放鬆的行程是好的,像是泡泡溫泉,或到郊外踏踏青。您也可以嘗試從沒做過的事,但要以身體的安全為最大考量,玩樂器和策略性遊戲都是很好的選擇。 5. 優化睡眠品質,排除干擾因子

不難發現,阿茲海默症病患通常都有睡眠障礙的困擾,越來越多研究也發現,睡眠品質欠佳者,通常腦部會有高量的β澱粉樣蛋白(β amyloid),這種蛋白質會影響一個人的睡眠,進而可能導致腦中毒素很難被清除,同時也會干擾記憶的產製。因此,病人務必要調好生理鬧鐘,注意寢室的環境和氛圍,排除所有會影響睡眠的原因(像是別把手機和電腦放在床邊),讓腦習慣您睡覺的時間,這才能保障高品質的睡眠。

1/5人口年過65歲!健康老化心態你準備好了嗎

1/5人口年過65歲!健康老化心態你準備好了嗎

健康老化的定義

健康老化(Healthy aging)的概念是由教育學家羅伯特・詹姆士・哈文赫斯特(Robert James Havighurst)所提出的,首見於 1961 年的《老年學家》(The Gerontologist)期刊。哈文赫斯特提出活動理論(The activity theory),說明成功老化 (Successful aging)的關鍵在於:社交生活、積極參與。當老人多多參加各式活動、維持社交生活,往往更加快樂,也更健康,還能提高生活品質、延緩老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WHO)的定義,健康老化是:發展並維持「生活機能」(Functional ability,又譯為功能發揮)之過程,而有正常的生活機能便能夠造就幸福的老年。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也在 2009 年於健康老化政策提出:「健康老化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面向的『最適化』,老人得以在無歧視的環境中積極參與社會,獨立自主且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人體如何老化

根據 WHO 所提供的定義,以生物學角度而言,老化是各種分子和細胞損傷隨時間逐步積累的結果,將導致身心能力逐漸下降、患病以及最終死亡的風險日益增加。

心血管功能:

心臟收縮力降低 血管系統出現動脈硬化 造血機能下降 呼吸系統: 橫膈膜變弱 氣管軟骨化 肺活量漸減

消化系統: 唾液減少 胃酸分泌減少 大腸蠕動遲緩

泌尿系統: 排尿困難 尿失禁 夜尿增加 頻尿增加

視覺: 乾眼 老花 周邊視力降低 強光耐受力降低

(同場加映:家有老人必推!常見眼疾與眼睛照顧

聽覺: 聽力障礙 耳鳴 暈眩

嗅覺: 嗅覺敏感度下降

味覺: 味蕾數目減少

皮膚: 皺紋滿佈 膠原蛋白流失 毛細孔角質化

骨骼: 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 骨刺增加

(同場加映:趁早開始重訓:強健骨頭防骨質疏鬆

肌肉:

肌肉量減少 反射能力下降

(同場加映:肌肉隨年齡流失!預防肌少症3招一起做

腦神經: 腦部組織萎縮 中風

(同場加映:中風後遺症別煩!親友牢記4點助康復) 老化心理上的特徵

失落感:喪失原有社會角色 疏離感:與社會脈動脫節 自我中心:生活圈小,只關心自我 孤獨感:喪偶,或子女兒孫不在身旁 依賴感:想被照顧卻怕被嫌 焦慮不安:面對病痛、死亡等的擔憂 固執:希望家人倚仗長輩的智慧 懷疑:失智症前期症狀

全球人口老化

根據 2019 年六月聯合國釋出的《 2019 全球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平均壽命延長與出生率降低是世界人口趨勢。全球人口數在本世紀結束之前,估計會一直呈現成長的態勢。推估至 2020 年底,全球人口總數會超過 79 億,人口將於 2050 年前後達到 97 億。

2019 年超過 65 歲的老年人佔世界總人口比例 9%,但是到了 2050 年這個比例會來到 17%,近乎兩倍的成長!這也表示到了 2050 年,每六人中便有一人年滿 65 歲。     

台灣是個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14% 以上。截至 2020 年 3 月底,我國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 366 萬人,占總人口比率的 15.5%。推估將於 2025 年邁入老年人口占總人口 20% 的超高齡社會!屆時五個台灣人裡就有一人年滿 65 歲。

我們不僅老人越來越多,而且還越來越長壽。2018 年國人平均歲數是 80.69 歲,但我們的健康歲數確是 72.28 歲,與平均歲數相減,得出「不健康生存年數」有 8.41 年,這代表我們在人生謝幕之前,因為失能或臥床而需他人照護的時間,平均長達 8.41 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推動「長照 2.0」,且坊間也有許多長照險能購買,但是這都不比「健康老化」來的牢靠。因為沒有誰想要被照顧八年之久,成為家人的負擔。

1/5人口年過65歲!健康老化心態你準備好了嗎 人口老化對青年的影響

2000 年後,在台灣每 8.1 位 15~64 歲之間的青壯年人口撫養一位老人。但是到了 2015 年,變成 5.9 位青壯年負擔一位老人。推估至 2065 年,每 1.2 位青壯年就得撫養一位老人,幾乎是 1:1 的態勢了!可見人口老化的衝擊的確深深影響著青壯年的經濟與社會負擔。 如何健康老化

WHO 健康老化是指的是「發展並維持生活機能之過程」,而「生活機能」則由以下三點組成:

1. 內在健康力(Intrinsic capacity) 行走能力 思考能力 視覺能力 聽覺能力 記憶能力

2. 環境特質(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居家環境 社區環境 社會環境 建築環境 當地居民及其人際關係 當地居民的態度和價值觀 當地的公衛及社會政策 提供給當地居民的服務 支持當地居民的系統

3. 上述兩種特質之間的互動

人類無法單憑一己之力存活下來,與環境、旁人的互動深刻地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小至寓居的樓房,大至整個國家,甚至是親友間的交流,或是政府推動的法案,都與我們的幸福脫不了關係。 健康老化的五大目標

為了要能夠健康老化,從心所欲地活出自己內心嚮往的高齡生活,代表一個人必須要能做到以下五個目標: 滿足基本需求 繼續學習、成長、自主決定 保有行動力 持續建立與維持人際關係 持續對社會貢獻

老年人皮膚變薄怎麼辦?改善銀髮族「5大皮膚問題」方法

老年人皮膚變薄怎麼辦?改善銀髮族「5大皮膚問題」方法

皮膚是人體最外層的保護器官,如同身體其他部位,也會伴隨著年齡增加而老化,銀髮族的皮膚會變得更加敏感脆弱,有些皮膚狀況被認為是衰老的正常現象,另一些卻可能是潛在健康問題的表象。以下列舉5項最常見的銀髮族皮膚狀況,以及改善小撇步,供讀者參考。

1. 皮膚乾燥

皮膚乾燥(Dry Skin)通常不是嚴重的健康問題,但有時會讓人感到不舒服,許多銀髮族的手肘腳肘,前臂外側和下肢小腿皮膚會變得粗糙,出現裂紋及發癢,部分是因為水喝得不多和生活壓力所致,另外皮脂分泌不夠、汗腺老化、出汗變少,皮膚脫水又缺油都可能是造成皮膚乾燥的元凶。

改善小撇步: 使用含有乳液的肥皂或潔膚乳,或乾性肌膚專用皂,甚至只用溫水清潔。 塗抹專為乾性及敏感肌膚設計的乳液。

2. 皮膚變薄而容易瘀青

瘀青(Bruises)不算是皮膚病,但在銀髮族手腳上常可見到一塊塊的瘀青,這是由於皮膚下的微血管壁隨著年齡或是服藥的關係,而變薄、變脆弱,輕輕碰撞就破了。

改善小撇步: 運用冷敷,阻緩血液流向瘀青部位,並舒解發炎現象。 避免使用易導致瘀青的藥物,例如抑制血小板凝結的阿斯匹靈類藥物,以及抗凝血藥物。

3. 壓瘡

壓瘡(Pressure Injury),又稱褥瘡,時常出現於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的年長者身上,皮膚會紅腫、起泡。

改善小撇步: 經常變換姿勢,2小時就要翻身1次。 經常施以按摩,促進年長者的血液循環。 使用膠棉類的軟性床墊,可幫助分散壓力。 萬一出現嚴重又不會退散的紅腫、破皮狀況時,請盡速向醫師或護理師等專家諮詢處理方式。 4.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Shingles,俗稱皮蛇)及水痘是由同一種病毒引起,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結,一旦年長者免疫力下降,病毒即開始活化並沿著末梢神經釋出,與免疫細胞對抗,並引起刺痛、灼熱等令人難以忍受的疼痛,在皮膚上可能沿著神經長出一串水泡,既癢又不能抓。帶狀泡疹可持續2~4週,且因神經受傷,帶狀皰疹後的神經痛可持續1~3個月不等。發生帶狀皰疹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也會攀高。

改善小撇步:

規律的生活作息,提高身體免疫力。 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5. 皮膚癌

脆弱的年長者皮膚很容易受到陽光的傷害,短短曬個15分鐘的太陽就可能會曬傷,因此,平時要加強防曬,穿戴防UV護具,長袖外套襯衫、防曬帽、太陽眼鏡等,來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以下是銀髮族常見的3種皮膚癌: 黑色素瘤(Melanoma) 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BCC)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另外,隨時注意身上的痣,是否有下列改變: 痣的大小、形狀、顏色及數量 外觀的變化,尤其是邊緣凹凸,形狀不規則的痣 顏色深淺不一致的痣 不對稱的痣 會發癢,痣的表面出現結痂、鱗片狀或滲血

老人憂鬱症?易怒、頭痛、失眠 9 大症狀要注意!

老人憂鬱症?易怒、頭痛、失眠 9 大症狀要注意!

憂鬱症(Depression)是常見的疾病,對老人來說更是如此,但這不代表人老了得憂鬱症很正常。憂鬱症不只是感到難過、疲憊,而是牽涉到更嚴重的情況;因此,千萬不要忽視任何憂鬱症的症狀,誤以為僅僅是情緒低落,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

患憂鬱症的人會感到憂鬱或焦慮,通常一次持續幾個禮拜,若沒有治療的話,症狀可能惡化,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等,患者還可能想自殺。

發生在老人身上的憂鬱症,常合併其他疾病且時間更長。老人患憂鬱症,會增加得到心臟方面疾病的機率,甚至會有因心臟病發而死亡的風險。因此,一定要留意老人憂鬱症的症狀,適時接受治療。 老人憂鬱症9種症狀 易怒、焦躁 吃太多或是沒食慾 悲觀,覺得人生沒希望 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 難入眠,太早醒或睡太晚 出現自殺的念頭或嘗試自殺 難專注、記不住事情、難做決定 感到內疚、無助,覺得自己很沒用 常覺得身體痛、頭痛、痙攣,或出現莫名的消化道問題,看醫師也沒好轉。

老年人患憂鬱症的10大風險因素

有以下特徵的老人,患憂鬱症的風險較高: 女性 孤獨 殘障 睡不好 服用特定藥物 酗酒或濫用藥物 患有腦部疾病 個人或家族有憂鬱症病史 患慢性病如癌症、糖尿病(Diabetes)、心臟方面的疾病等等 經歷痛苦的事,例如失去另一半、離婚,或是照顧有慢性病的病患

一旦發覺自己有任何憂鬱症相關的症狀,請務必要去看醫師。老人患憂鬱症,大多都是可以治療的,接受妥善治療,才能重拾健康和美好的人生。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老人易忽略的6症狀...可能的健康警訊

老人易忽略的6症狀...可能的健康警訊

隨著年齡增加,可能身體會開始出現一些問題,但老人們往往容易忽視這些症狀,認為是老了的自然現象,但這樣可能會因此忽視一些重要的健康警訊,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喔!以下介紹6種老人們要注意,且需告訴醫師的症狀:

1. 突發呼吸困難

除了胸痛之外,突發呼吸困難也算是心臟病的症狀之一,若在散步或運動後,突然呼吸困難又急促,可能是冠狀動脈有問題的前兆,送血液到心臟的動脈可能有阻塞的現象。若出現過呼吸困難,或伴隨其他症狀,如胸悶、胸口有壓迫感、呼吸急促或頭暈等,請盡快找醫師檢查。

2. 說話困難或動作不協調

若突然無法像平常一樣走路、難以起身、抬腿,感到頭暈或失去平衡等,這些都可能是中風的徵兆,無論症狀有多輕微都不可忽視。另外,如說話不清楚、表達困難,或是感覺頭昏眼花、看不清楚,臉部、四肢、指頭出現無力或麻的感覺,都需要注意,需盡快送醫治療。 3. 停經後陰道出血

若在更年期後出現任何陰道出血的現象,請盡快找醫師檢查,有些引發停經後陰道出血的病因,看似輕微不嚴重,但其實可能已患有足以危害生命的嚴重疾病,如癌症等。

4. 勃起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

隨著年齡增加,愈可能有勃起障礙,其實這有可能是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Diabetes)或其他疾病等影響。當然除了生理原因之外,心理因素也會影響,如壓力大或憂鬱症(Depression,又稱抑鬱症)等,但這些可經由藥物治療來改善。 5. 大號的變化

老人若突然發生便祕或其他症狀,也有可能隱藏著嚴重疾病,如腸躁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或大腸癌(Colon cancer)等。通常醫師會從是否有血便、排便習慣,以及大號的急迫程度等來判斷。而大便顏色會受吃進的食物和藥物影響,如補鐵劑和某些止瀉藥,會讓大便呈現焦黑色或柏油色,但正常便便應為棕色或綠色,若黑色或帶血的話就算異常,可能與腸胃道潰瘍、痔瘡、憩室炎(Diverticulitis)或其他胃腸道疾病有關。 6. 皮膚變色和瘀青

皮膚會隨著年齡漸漸失去彈性,從深層、淺層到外在的膚色都可能會發生變化。一些老人會認為這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但其實可能是受到服用的抗凝血劑影響,或是有和紅細胞(又稱紅血球)與凝血功能相關的疾病。

憂鬱老人自殺率高!了解銀髮族輕生原因

憂鬱老人自殺率高!了解銀髮族輕生原因

我們對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什麼樣的想像?含飴弄孫?投身志工?熱衷政治?還是對年輕人的生活指手畫腳?感覺上有褒有貶,不過其實許多長輩並非這麼活得這麼有存在感。人老了,不見得能夠安享天年,更可能憂鬱纏身而有自殺的傾向。以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從民國 83 年至民國 108 年的紀錄來看,我國 65 歲以上的老年族群自殺率一直都高過其他年齡層,呈現年齡越大,自殺死亡率越高的趨勢。究竟為何會出現如此結果?以下將帶你一起探討。

老人自殺率較高

在台灣,我們有自殺通報的機制。也就是知道有人自殺,或者發現他人具自殺意圖而身處危險時,須通知警消來處理。這是為了要持續追蹤個案的後續發展,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不過以民國 108 年來說,當年一至四月全國自殺通報最多的年齡層落在 35~44 歲,佔 21.3%。但 65 歲以上老年人自殺通報人次僅占 10.3%。

低通報率代表的是:身旁的親友不易察覺或發現老年人有自殺的傾向與相關動機,這可能也顯現老年人的自殺意念比較強,致命性也相對較高。(同場加映:自殺徵兆不明顯?決意尋死只需10分鐘) 老人想自殺的原因

看到老年人的高自殺率,有些人可能滿頭問號:明明兒孫滿堂,有車有房,物質條件比年輕人好太多了,怎麼還會尋死呢?但是口袋很深,並不代表心情很好。讓我們歸納由衛福部整理的五大因素,一窺老人自殺的理由。 1. 精神疾病

數據顯示,大部分的老年人踏上絕路且患有憂鬱症的比例高達 44~87%。這一情況在 75 歲以上的族群更加明顯。國外針對退休銀髮族社區的研究也指出,其中居民因自殺身亡又罹患憂鬱症的比例,也較年輕人來得高。表示精神疾病(尤其是憂鬱症)是預測老年自殺的重要因素。

憂鬱老人自殺率高!了解銀髮族輕生原因(推薦閱讀:老人得憂鬱症~留意這些症狀及早治療) 2. 久病厭世

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都是交互作用的,身體上的病痛難以忍受的話,情緒一定隨之受影響,開心不起來。老年人罹患癌症,或是造成嚴重視力障礙的眼疾等等各式病症,都會引發較高的自殺率。尤其癌症的患者非常容易患有憂鬱症,自殺率也偏高。罹患失智症的老人,不僅會因個性改變、出現妄想而讓情緒不穩,其記憶、思考、語言能力的退化,也會讓患者感到自己逐漸失能,容易把他們推向絕路。

身體的不適讓心情絕望,研究顯示有 36% 的老年人輕生是因為「慢性疾病」。久病纏身對長輩來說,真的是很大的考驗。 3. 另一半的缺席

婚姻可說是老人的保命符,因為鰥寡、單身、離婚的老人,都有較高的自殺風險,其中又以男性為最。

統計上來說,一般女生雖較容易有自殺的意圖,但男性一旦出現自殺想法,往往死意堅決,且較不願對外尋求協助,更容易造成憾事。而男性的另一半若缺席,自殺的風險會高出三倍。男性長輩在老伴過世的一年內,其自殺意圖與自殺的死亡率最高。

以 1995 年的研究來看,我國的老榮民由於歷史因素,未婚比率是本省籍老人的 13 倍,而自殺率也比本省籍的老人高。學者推測,這是老榮民缺乏婚姻、家庭的支持之下所引發的悲劇。(同場加映:愛最強大!已婚者較少生病且忍痛力高) 4. 獨居

獨居老人的社會支持系統,比起有人為伴的長輩來說,一定比較薄弱。人類是群居動物,缺少社交生活,孤單寂寞的心情必定難以排遣,如果就此發展成憂鬱的心情,更容易有輕生念頭。

獨居長輩身旁無人,所以若真的想不開,也比較不容易被發現,搶救更為困難,所以他們自殺身亡的比率,較其他老年族群也來得高。 5. 人際失和

人際關係給我們溫暖,但同時也是壓力的來源。與親朋好友、或是心愛的枕邊人起爭執,對於每個年齡層來說,其實都是自殺的主因之一。(同場加映:總是不會安慰朋友?建立同理心是第一步)

由自殺防治通訊網 2019 年年底所公佈的整體分析來說,自殺原因以「情感/人際關係」46.5% 為大宗。研究也發現,高達 20% 的老年人是因為「家庭成員問題」而選擇輕生。學者認為,當老年照護的責任落在家人肩上時,長輩很有可能覺得自己是家族的累贅,因而引發以自殺收尾的「長照悲歌」,這點也跟前面提及的「久病厭世」有密切關聯。 老年人高自殺率打破既有觀念

退休後可以財務自由、從心所欲。這種期待對於仍在社會上打拼的青壯年來說,也許是支持大家努力工作的動力。但其實老年人的高自殺率血淋淋地提醒著我們:年紀大了以後,身體健康走下坡、親友的離散、人際關係的重組等等,給予的挑戰與關卡跟年少時相比,其實有過之無不及!銀髮族群要安享天年,可說是困難重重。

所以關心家中的長輩並非易事,身理上要顧得好,心理上也不可忽略。一般人很容易因為老年人的身體疾病或疼痛失能,去合理化老人精神上的問題,誤以為身體生病時就引發低潮的情緒是理所當然,而錯失治療良機。

俗語說:「老小老小,愈老愈小」,也就是年紀愈大的人,愈像小孩子一樣倔強、鬧脾氣。古人的智慧,一方面觀察到失智症讓長輩性格大變的病徵;一方面也點醒我們,面對老人家,要想對待小孩一樣的耐心與溫柔,才能找出他們的心結,阻止輕生的念頭化成行動。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當心老人吃安眠藥副作用!造成複雜性睡眠行為

當心老人吃安眠藥副作用!造成複雜性睡眠行為

台灣老人睡不好!據統計,超過百萬銀髮族每晚得依賴安眠藥,才能得一夜好眠。近四成 65 歲以上長者,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在台灣,安眠藥品可以粗分為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與非苯二氮平(Non-benzodiazepine)兩類。食藥署發現:國人使用苯二氮平類安眠藥比率最高的族群為 60~79 歲的女性,其次為 80 歲以上女性。而使用非苯二氮平類比例最高的族群為 80 歲以上女性,其次為 60~79 歲女性。由此可知,老人的失眠問題非常嚴重,相對而言,使用安眠藥的風險也變高了。

安眠藥副作用對老人的影響

無論是服用苯二氮平類或是非苯二氮平類的藥物都會有副作用,而且對老年人來說,服用安眠藥的風險更大,研究顯示老年人比起年輕人對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的效果更為敏感之外,還有一些先天的因素: 增加老人跌倒風險

安眠藥的副作用包括暈眩。頭暈也許不是病,但是對長輩來說「暈起來要人命」!頭暈便容易跌倒。且老年人由於身體上的老化,肌肉纖維慢慢萎縮,使老年人的動作顯得無力及遲鈍。老人因為使用安眠藥而頭暈導致的重心不穩,肌肉無法像年輕人一樣即時反應,所以摔傷的機率也大。(同場加映:一百人有八人跌倒送醫!鼓勵長輩運動保健康

而成人過了中年之後,骨骼中的質以每年約 0.5% 的量開始流失,因此老人容易彎腰駝背。老人的骨質脆弱,若摔跤也比起年輕人也更容易骨折。如果就此臥床,很可能「躺下就起不來了」。若是有夜尿問題的老人家,在服用安眠藥後夜起上廁所,更加容易因此跌倒、骨折,會大幅提高死亡風險。 老人注意力降低

人類身體老化後,神經傳導速度變慢,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較不靈敏。加上視覺中樞發生退化,使得老年人無法正確判斷物體間的距離、大小和運動速度。聽力也隨著老化而衰退,對聲音的接受能力減弱。而吃了安眠藥,可能會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副作用,這對老人家來說尤其危險。

這些生理機能的退化,讓老年人面對外在的世界有如隔了一層「霧面玻璃」。而安眠藥帶來注意力不集中的副作用,更是讓這個情況雪上加霜,讓長輩連要看哪裡都不曉得。這也是為何老人有開車習慣的老人吃安眠藥要特別當心,如果藥效讓他們一恍神,輕則把車身刮花,重則連命都不保了。

老人複雜性睡眠行為可致命

還需要注意的是,安眠藥可能會引發藥物造成的夢遊等複雜性睡眠行為(Complex Sleep Behaviors)。這是指病人服用完安眠鎮靜藥物後,處於類似睡著的狀態,仍然做出複雜的動作,而且病人第二天醒來後,幾乎沒有任何關於那段期間所發生的事情的記憶。患者可能發生以下行為: 夢遊 夢駕(邊睡邊開車) 睡眠狀態下進食 睡眠狀態下更衣 睡眠狀態下烹飪 睡眠狀態下打掃 睡眠狀態下購物 睡眠狀態下發生性行為

雖然複雜性睡眠行為的發生比率不算高。我國的研究也指出,65 歲以上的複雜性睡眠行為發生率與 20 ~ 55 歲族群的發生率,差距並沒有達到統計學上的意義。但即使如此,複雜睡眠行為發生在老年人的比例依然不少,而且很有可能帶來的嚴重的傷害與致死的風險。試想:夢遊而走上街頭不看紅綠燈、夢駕把車開到懸崖邊上,或是邊睡邊煮菜可能快要把廚房燒了都不自知,十分危險,所以衛福部食藥署特別點名以下非苯二氮平類的四種藥品,提醒病患要小心服用:

Zolpidem(譯:佐沛眠) Zopiclone Zaleplon Eszopiclone

上述四種藥品在 2013 年就被要求在藥品的說明書上加註警語,食藥署更於 2020 年四月決議醫師禁止開這四種藥給已經出現複雜性睡眠行為的患者,而其他病人若在使用這四類藥品卻出現複雜性睡眠行為,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回診。

不只上述四種藥物,無論苯二氮平類或是非苯二氮平類的藥品都有引發會引發複雜性睡眠行為的可能,只是這四種藥品的可性較高。所以家裡有長輩服用安眠藥一定得特別注意。台灣新聞也報導過老年人服用安眠藥後,在賣場內順手牽羊,或是賤賣家產,但事後當事人全都不記得了! 安眠藥怎麼吃

切記,服用任何安眠藥物之後,要「馬上」躺下來睡覺,不再從事其他活動。

我們也可以思考,睡不好,只能靠吃藥嗎?台灣的健保制度讓我們看病、拿藥都方便,但是我們也養成了「治百病,靠處方」的習慣。所以我國 2016 年消耗了 8.53 億顆安眠藥,到了 2018 年還增加到 9.18 億顆!每年國人平均服用 39 顆鎮靜安眠藥。但是美國的研究也顯示,服用佐沛眠或是 Eszopiclone 的受測者,與服用安慰劑的受測者相比,只快了 8~20 分鐘入睡。

安眠藥並非萬靈丹,須注意不要過度依賴或是用藥過量。(同場加映:年紀大睡不好?老人失眠原因、治療與預防

胃潰瘍與消化性潰瘍:老年人注意睡眠品質避免復發

胃潰瘍與消化性潰瘍:老年人注意睡眠品質避免復發

我們常常聽到「某某人壓力大到都得胃潰瘍了!」胃潰瘍(Gastric ulcer)其實是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的一種,所謂消化性潰瘍就是食道、胃、十二指腸等等臟器的黏膜,受到胃酸侵蝕,形成表面組織的損傷,這比破皮還要來得更深一點。潰瘍發生在胃叫胃潰瘍,發生在十二指腸就叫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通常消化性潰瘍就是指上述兩者,僅有少數潰瘍會發生在食道。(推薦閱讀:胃藥有致癌物?雷尼得錠的安全性

一般來說,老年人有更高的機率罹患消化性潰瘍,這與老化、細菌,還有藥物都有所關聯,且睡眠不足還有可能導致胃潰瘍復發。究竟是怎麼回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推薦閱讀:胃食道逆流)

高齡對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影響

不只工作壓力傷胃,高齡也會增加消化性潰瘍的風險。胃與十二指腸黏膜屏蔽(Mucosal barrier),也就是抵禦外部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能夠阻擋細菌和毒素通過,同時讓人體吸收水分與營養。

不過當身體漸漸老化時,胃酸的分泌量漸減,也破壞了黏膜屏蔽的功能,讓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有機可趁,提高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機會。(也許你也想知道:胃食道逆流或胃灼熱?消化不良的症狀與治療

不單單是幽門螺旋桿菌會惡化我們消化道內黏膜的防禦機制(Mucosal defense mechanisms),連服用特定藥物對我們的胃也不好。我們都聽過「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這句廣告詞,指的就是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以下簡稱 NSAIDs)。

NSAIDs 大多屬於酸性物質,會直接刺激胃腸的黏膜,造成胃部的不適。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就發現,服用 NSAIDs 的幽門螺旋桿菌患者,比起沒有服用 NSAIDs 的幽門螺旋桿菌患者,竟然有高出 61 倍的風險會得到消化性潰瘍。而老年人因為有關節疼痛等因素,服用 NSAIDs 的機會比年輕人更多,可想而知也更容易罹患胃潰瘍。

胃潰瘍與消化性潰瘍:老年人注意睡眠品質避免復發(對經常造成消化性潰瘍的細菌還有疑問?請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睡眠品質也會影響胃潰瘍

睡眠品質的好壞也會影響老年人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的報告,以 69 歲以上曾患有消化性潰瘍且已痊癒的受測者來研究,發現他們若是睡眠品質越差,越容易讓胃潰瘍或是十二指腸潰瘍復發。且消化性潰瘍復發的受測者比起沒有復發的受測者,也有更高的比例罹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還更有可能會飲酒過量。(推薦閱讀:心血管的沉默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

所以對於長輩來說,一方面因為年紀大了,罹患胃潰瘍的風險驟增,同時也要注意睡眠品質,讓自己能夠睡得飽,減少夜半醒來的次數,才能真的保「胃」養身。

銀髮族好記憶~別忘了11種健腦食物

銀髮族好記憶~別忘了11種健腦食物

對於老年人來說,營養均衡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平時攝取膳食營養,搭配充足休息和規律運動,有助於銀髮族的大腦和身體健康。因此,銀髮族可以多補充以下11種健腦食物,幫助記憶力強化,並延緩記憶力衰退,腦筋彷彿又更年輕靈活了。

1. 魚類

研究顯示,飲食中含有較多魚類的老年人,其大腦會比缺乏魚肉攝取的人更加健康。事實上,多攝取富含Omega-3的鮭魚和鯡魚,對維持身體和大腦健康非常有幫助(懷孕婦女也能多補充Omega-3),Omega-3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當中的DHA為大腦細胞膜重要的組成成分,會影響大腦血流量、氧氣輸送、神經元的包覆維護,以及神經訊息傳導等大腦相關運作,此外,多攝取Omega-3,也能預防老年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降低其發病率。

2. 綠葉蔬菜

綠葉蔬菜富含維生素B6、B12,以及葉酸,幫助身體代謝升半胱胺酸(Homocysteine);升半胱胺酸會增加細胞氧化壓力,是導致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造成健忘,甚至演變成阿茲海默症。因此,透過攝取捲心菜,羽衣甘藍菠菜等補腦益智的綠葉蔬菜,也能有助於預防失智。

3. 巧克力

許多科學家提出的研究成果顯示,可可成分中的黃酮醇(Flavonols)為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增加大腦血液流動,輸送氧氣和養分,並且維護大腦健康。(推薦閱讀:吃吃黑巧克力好處多!黑巧克力7大健康好處報你知)

4. 茶

腦細胞可以新生,科學家稱之為神經增生(Neurogenesis)。新鮮泡製的綠茶含有兒茶素(Catechins),可以促進腦細胞新生,維持腦細胞的數量,幫助大腦功能正常運作,還可以提振精神,保持頭腦清醒。

5. 水果

水果富含抗氧化劑,是大腦必需營養素的食物來源,幫助維持長期記憶力。例如蘋果被稱為「記憶之果」,因其含有微量元素鋅,而鋅是構成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充足的核酸可以改善腦中血液循環,對抗有害蛋白質對腦部的傷害,減少腦神經細胞受損,提升記憶及認知能力。香蕉是「智慧之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鉀、磷、維生素B6等。而酪梨則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維持大腦健康。此外,莓果類也是銀髮族健腦水果好選擇,含有黃櫨素(Fisetin)和類黃酮 (Flavonoid),可抗氧化抗發炎,幫助提升腦力,讓您能輕鬆回味往日時光。

6. 咖哩

薑黃素(Curcumin)是咖哩的主要成分,可抗發炎抗氧化,幫助清理大腦中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澱粉蛋白沉積,平衡發炎反應,對抗大腦衰老,維持認知功能。咖哩不僅有益大腦健康,還可以協助銀髮族對抗糖尿病及心臟病。(推薦閱讀:咖哩控看過來!5種必備黃金辛香料

7. 蛋

蛋的營養成分極高,各類營養素一應俱全,尤其是維生素B12維生素B12能維護大腦健康,預防萎縮,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B12的人,其大腦萎縮的機率大大提高,此為阿茲海默症的前兆,不可不防。

8. 穀類食品

葉酸被視為大腦食物,穀類食品富含葉酸,如糙米,燕麥,全麥麵包,小麥,大麥等,葉酸有助於增加通往大腦的血流,提供氧氣及養分,維持腦細胞正常分裂與複製。全麥食品則富含維生素B6,以及硫胺素(維生素B1)。硫胺素能幫助身體將葡萄糖轉化成能量,能醒腦提神,提高記憶力,若缺乏硫胺素則造成元氣不佳,難以集中精神。

9. 南瓜

南瓜是首屈一指的健腦蔬菜,是銀髮族大腦的完美補品,其富含的麩胺酸(Glutamic Acid),是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能增加神經元活性,有助於提升神經細胞和大腦的代謝反應。

10. 牛奶

牛奶是公認最有價值的營養來源之一,能提供銀髮族蛋白質、,及其他大腦必需營養素。除了補給營養,銀髮族在睡前喝下一杯溫牛奶,還可以幫助睡眠。(推薦閱讀:乳糖不耐症)

11. 堅果類

堅果類泛指富含油脂的種子類,諸如花生,玉米,小米,杏仁等,對大腦十分有益。花生被稱為「長壽果」,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腦磷脂及許多營養素。研究證明,經常吃花生可以改善人體血液循環,延緩腦細胞衰老,增強記憶力。(推薦閱讀: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對銀髮族來說,飲食不僅能維持生命之所需,透過適切食材的攝取,更能改善大腦健康,在維持生活機能及心智上,都是極為關鍵的,因此,應該好好規劃每一餐,享受每一道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