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擦哪款?選用4重點一次看

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擦哪款?選用4重點一次看

「請問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很強,我一定要用嗎?」、「請問有強一點的類固醇藥膏嗎?我皮膚癢一直好不了。」

上述2種情況皆是民眾接觸類固醇藥膏時會出現的反應,顯現出民眾對類固醇藥膏的種類、用法及副作用的不瞭解。其實類固醇藥膏種類繁多,用對藥膏、對症下藥,不僅用量少,症狀也較快緩解。

Hello健康》為你詳細介紹類固醇藥膏的種類、常見藥名及選用指南,讓你下次再選購類固醇藥膏時不會再「霧煞煞」,不知該用哪款。

外用類固醇藥膏4大作用

外用類固醇藥膏主要有4大作用,主要針對皮膚方面的疾病:

  • 抗發炎:治療皮膚過敏、濕疹、皮膚炎、眼瞼炎與結膜炎等症狀。
  • 免疫抑制:抑制淋巴球的活性,並影響細胞酵素作用,治療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及扁平苔癬皮膚病。
  • 抑制增生:暫時干擾表皮細胞內DNA的合成,治療乾癬(牛皮癬)。(推薦閱讀: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 血管收縮:使真皮上層微血管收縮,減少紅斑。

類固醇藥膏選用4重點

不同於口服類固醇,類固醇藥膏可在藥局買到,因此許多民眾多是藉由「親朋好友好康逗相報」、「藥局推薦」等方式選購類固醇藥膏,但無論是藥性過強、過弱,或是劑型不對(軟膏、乳膏)皆可能拖延症狀緩解速度,反而讓身體吸收更多藥劑。

以下《Hello健康》從強度、劑型、部位及年紀等4個層面一一為你介紹,讓你知道哪一種類固醇藥膏最適合自己。

1.類固醇藥膏強度有7級

不同國家、機構對於類固醇的強度分級不一,本篇以台灣常見的美國分類系統來介紹。

美國分類系統依據外用類固醇引起血管收縮、抗發炎程度,將不同劑型的類固醇藥膏分為7級,第1級最強效,第7級最弱效,其分級、成分、劑量及常見藥名如下所示。需特別注意的是,相同濃度的類固醇藥膏由於劑型不同(如軟膏、凝膠等),強度也會不同。

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擦哪款?選用4重點一次看

2.類固醇藥膏劑型選對,擦起來事半功倍

從上表可知類固醇藥膏可能有不同劑型,如軟膏或乳膏等。劑型會影響類固醇的強度,即使成分與濃度相同,不同劑型的藥效強度也會不一樣,因此依症狀與塗抹處選擇合適的劑型非常重要。

類固醇劑型大致可分以下5種:

  • 軟膏、油膏(Ointment):黏稠度最高,可增加皮膚吸收率,並具保護軟化效果,缺點是太油膩,適用於治療光滑無毛髮、乾燥或角質化的部位。
  • 乳膏(Cream):容易推展,可水洗且不油膩,適合塗抹於皮膚濕潤或流汗部位,但部分藥膏會添加防腐劑,因此較容易導致過敏。
  • 凝膠(Gel):質地清爽,適用於臉部毛髮處,但缺乏保護效果和軟化特性。此外,因含較有高濃度的酒精或丙二醇,容易造成皮膚乾燥和刺激感。
  • 洗劑、膠液(Lotion、Solution):延展性佳,可用於大面積病灶、毛髮部位及皮膚容易摩擦處。使用上較難控制用量,容易浪費。
  • 泡沫液(Foam):新類劑型,藥物釋出能力較傳統劑型佳,而且因不含界面活性劑、丙二醇,較不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3.類固醇藥膏擦不同部位的吸收量有差

皮膚角質厚度及濕潤度會影響藥劑吸收程度,舉例而言,發炎及脫屑的皮膚的吸收力,就比正常皮膚還好,因為受損皮膚的角質較薄。

以下為身體各處的吸收比例:

  • 腳掌:0.14%
  • 手掌:0.83%
  • 前臂:0.1%
  • 頭皮:3.5%
  • 前額:6.0%
  • 下顎:13%
  • 生殖器:42%

從上述數據可知,生殖器的吸收率較其他皮膚部位高非常多,因此就不適合選用藥效強度太高的類固醇藥膏。

4.擦類固醇藥膏3類人要注意

  • 孩童:孩童皮膚薄,吸收率較高,且皮膚屏障發育尚未完全,身體較不易代謝藥劑,因此適合使用第5~7級弱效類固醇藥膏。
  • 孕婦:研究證實孕婦於懷孕時期塗抹大量強效或超強效的外用類固醇,雖不會增加先天畸形、早產與胎兒死亡等風險,但胎兒出生體重過輕的風險會增加7倍,因此建議遵循醫師指示使用合適的類固醇藥膏或其他皮膚藥物,避免擅自購買藥物使用。(延伸閱讀:藥物酒精傷胎兒!導致先天缺陷的因素
  • 年長者:長者皮膚較薄,適合使用弱效類固醇,並需避免長期頻繁使用,以防皮膚變得更薄,導致老人性紫班出現。

什麼是蕁麻疹?得了蕁麻疹怎麼辦?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和治療

什麼是蕁麻疹?得了蕁麻疹怎麼辦?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和治療

根據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院(ACAAI)資料,蕁麻疹(Urticaria,又稱風疹)的盛行率約20%,表示每5人就有1人得過蕁麻疹,而且女性罹患率為男性的3倍;《Hello醫師》為你介紹造成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蕁麻疹的原因與常見刺激

蕁麻疹發作主要是因表皮下的肥大細胞受刺激,釋放出組織胺(Histamine),進而使皮膚產生發炎、紅腫、搔癢等症狀。

接觸到過敏原或刺激後,蕁麻疹可能在數分鐘內就發作,也可長達兩小時以上才出現症狀,因此常常找不出實際病因。可能引發刺激的因素有很多,以下為主要的4類原因:

蕁麻疹原因1:過敏

急性蕁麻疹通常是由過敏引起,常見的過敏原包括食物、藥物、昆蟲叮咬、寵物皮屑、毛髮及乳膠等。(推薦閱讀:為什麼會過敏?認識過敏原因,向過敏說Bye Bye!

蕁麻疹原因2:壓力

情緒壓力會使症狀惡化,研究顯示壓力大的生活型態、與家人缺乏互動或失眠等原因,都可能誘發或增加蕁麻疹發作機率。

根據台大醫院統計,近70%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心理壓力大,也常見失眠的狀況,改善壓力對於改善蕁麻疹有很大幫助。

蕁麻疹原因3:外在環境轉變

物理性刺激也會造成肥大細胞分泌組織胺,例如空氣突然變冷、變熱或乾燥,或是接觸過敏性、刺激性物質,例如動物皮毛、地毯、尼龍或肥皂等。

蕁麻疹原因4:其它原因

細菌或黴菌感染,以及感冒也可能引發蕁麻疹,有些慢性患者的病因則是由於免疫系統失常,攻擊自身健康的細胞所導致。

蕁麻疹的典型症狀

蕁麻疹發作時幾乎都是急性,通常會於24小時內消退,但可能輪流出現在身體不同部位,因此症狀可能維持數天或更久。如果蕁麻疹反覆發作,並持續六週以上,就稱為「慢性蕁麻疹」,其典型症狀包含以下3點

風疹塊(Wheal,又稱膨疹)

身體各部位可能出現大小、形狀不一的膨疹,類似蚊蟲叮咬產生的紅腫,大多集中在手臂、腿部,甚至臉部。一般來說,蕁麻疹與膨疹來得快,去得也快,有時不到半天就消退,也因為來無影去無蹤的特性,讓蕁麻疹又被稱風疹。

極度搔癢

膨疹會造成極度的癢感,並可能持續數小時。

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

屬於深層皮膚的腫脹,病人可能於嘴唇、眼皮或手掌,出現腫大的症狀,嚴重可造成咽喉腫脹,導致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較嚴重的蕁麻疹會出現血管性水腫,除了腫脹外,還會疼痛,約1/4的急性蕁麻疹、1/2的慢性蕁麻疹病人,會併發血管性水腫,因此並不少見。

蕁麻疹會傳染嗎?

有些人擔心蕁麻疹會傳染或遺傳,但其實會傳染的是麻疹(Measles),雖然蕁麻疹和麻疹只差一個字,不過蕁麻疹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既不會傳染,多數也不會遺傳。

蕁麻疹怎麼止癢?會自己好嗎?多久會好?

多數蕁麻疹不需治療,通常數天就會改善,如需治療則以止癢、消腫為主要目的。

建議可以冷敷、輕拍或使用蘆薈來緩解癢感,避免搔抓患處,如不斷反覆發作或搔癢難耐,可尋求醫師協助,依指示服用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或擦止癢藥膏;慢性蕁麻疹則著重於控制病情,醫師可能會建議長期服用抗組織胺。

少數嚴重過敏者會在呼吸道發生血管性水腫,導致呼吸困難,若發生此情形,請盡速就醫。(推薦閱讀: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引焦慮!醫師警告:輕忽病況恐引身心失衡、使用「UAS7量表」助釐清病程)

屁股癢好難受!肛門癢多為衛生問題,快做這9招擊退肛門搔癢症

屁股癢好難受!肛門癢多為衛生問題,快做這9招擊退肛門搔癢症

林先生走進診間時面有難色,支支吾吾才小聲說「醫師,我的肛門好癢…」語畢,林先生忍不住就抓了屁股幾下。

多數人認為肛門是個骯髒和不雅的部位,平時鮮少談論外,若有問題也傾向避不就醫而自行擦藥。但肛門癢其實是十分普遍的肛門症狀,《Hello健康》向你說明何謂肛門搔癢症、肛門癢的原因、治療及預防。

肛門搔癢症是什麼?

肛門搔癢症指肛門因特殊原因奇癢無比並伴隨有灼熱感,使人忍不住想用力搔抓,卻從而引起抓痕、血痂、皮膚肥厚及苔蘚化,此症好發於20~40歲青壯年。

肛門搔癢症的範圍通常為肛門或肛門周圍,但也有可能包含外陰或陰囊,容易在夜間及排便後發作,患者會因夜間發癢過於嚴重而無法正常睡眠。 肛門癢多為生活及衛生習慣不佳所致

肛門搔癢症的原因可分為2類,一為原發性(Primary),二為續發性(Secondary,又稱繼發性原因),以下分別說明: 第一類:原發性肛門搔癢症

多數患者皆屬此類,常見原因: 肛門周圍皮膚因流汗、糞水或尿液浸潤,而長期處於潮濕狀態。 患者因攝取過量液體,導致糞便過稀、糞水較多。 患者食用易加重肛門癢症狀之特定食物,如酒類、牛奶、果汁、咖啡、茶、碳酸飲料、巧克力、水果、番茄、花生與爆米花等。 肛門因過度使用刺激性的清潔用品,使肛門分泌物增加,就會處於潮濕狀態。 肛門因不當塗抹藥膏或使用保險套進行性行為,出現過敏反應。 薦骨區感覺神經受壓迫而導致神經病變性癢感(Neuropathic itch),或感覺異常性背痛(Notalgia paresthetica)而引起癢感。

第二類:續發性肛門搔癢症 感染因素: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如蟯蟲) 皮膚病變:乾癬、濕疹、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 系統性疾病:糖尿病(最為常見)、黃疸、慢性腎病變、白血病、甲狀腺異常 肛門疾患:痔瘡、肛裂、直腸脫垂、瘻管、發炎性腸道疾病(如直腸炎) 內科疾患:下瀉、神經疾病、腸躁症 其他因素:放射線療法、尿失禁、大便失禁

屁股癢好難受!肛門癢多為衛生問題,快做這9招擊退肛門搔癢症

9招擊退肛門搔癢症,屁股不再癢

治療肛門搔癢症時,醫師首先會檢查肛門,若確診為續發性肛門搔癢症,則對症下藥;若為肛門濕疹則以類固醇藥膏治療;若為股癬(黴菌感染)則使用抗黴菌藥膏。

多數患者皆為原發性肛門搔癢症,僅需調整生活習慣及肛門的清潔習慣即能改善。以下提供9點建議: 每次排便後用水溫柔洗淨肛門,清洗時可使用蓮蓬頭,但切記水溫不可過燙,以冷水為佳,並在清洗後以乾淨毛巾擦乾或用吹風機吹乾,保持肛門乾爽。 若在外如廁不便清洗,可使用質地柔軟的衛生紙擦拭肛門,避免過度摩擦加重傷害。 若肛門會滲漏糞水,建議就醫查明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可藉棉花吸收糞水,或穿戴成人紙尿褲,避免糞水流溢。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乳過度清潔,洗澡水亦不宜過燙。 穿著舒適透氣的棉質內褲並每日更換,避免穿著緊身悶熱外褲,如牛仔褲。 避免任何加重肛門癢症的刺激物,如菸酒、牛奶、果汁、咖啡、茶、碳酸飲料、巧克力、水果、番茄、花生及爆米花。 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以每日一次為目標,並適時坐溫浴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痔瘡的可能性。 勿隨意塗抹非醫師處方之藥膏,若出現急性癢症可暫時使用含類固醇成分之止癢藥膏,但不宜長期使用,避免皮膚萎縮。 若肛門劇癢想抓,請用手指隔著衣物按壓肛門及周圍皮膚的輕柔方式。

指甲有黑線免緊張!7大狀況發黑長斑你中了沒?

指甲有黑線免緊張!7大狀況發黑長斑你中了沒?

指甲雖非器官協助身體機能正常運作,但人體的健康狀態卻能從指甲外觀得以一窺究竟。健康的指甲應呈半透明狀,甲面下可見紅潤的甲床。然而,當指甲上竟出現不明黑線時究竟是怎麼回事?很多人以為指甲有黑線就是罹患皮膚癌或是其他惡性腫瘤的徵兆,但真是如此還是有其它原因?

先別讓恐怖電影情節的聯想嚇死自己,為什麼指甲會長黑線?出現哪些狀況需要小心?讓《Hello健康》帶你解惑,解開指甲冒黑線的秘密。

指甲長黑線是什麼?

指甲長出黑線其實在學理上有跡可循,被稱為「縱向黑甲症」(Longitudinal Melanonychia)的病徵,如果從未發生過,一不小心就會讓人往民間習俗或迷信的方向尋求解決方式。

一般人的指甲都是晶亮透明,或是帶有些許紅潤以及漂亮的月牙在指甲頂端。然而,指甲下方其實存有黑色素細胞,雖然多數時間處於靜止狀態,但若黑色素細胞變得活躍時,就會促進黑色素合成,導致指甲浮出黑線。

指甲長黑線原因

指甲上的黑線超過95%為淡灰色、深黑色或淡棕色。指甲有黑線其實並不稀奇,不妨想像成甲床上長了痣,只是在指甲上以黑線的方式呈現。雖然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在手指或腳趾出現,不過除了黑色素細胞活化外,以下情況也可能會讓你的指甲長出黑線:

黴菌感染:有些黴菌感染會產生黑色素堆積在指甲上,造成指甲出現線狀或塊狀黑色素沉積。 疾病病徵:甲狀腺亢進、營養不良、愛滋病、乾癬等都會讓指甲出現黑線。 血塊淤積:甲床下出血可能導致血液積聚於甲床變得暗沉,導致指甲出現黑線。 藥物影響:化療藥物、治療青春痘的四環黴素。 外傷:摳抓、啃咬指甲造成色素沉澱。(推薦閱讀:指甲不是口香糖!6方法戒除咬指甲) 種族基因:相較於亞洲人,黑人的指甲較容易出現黑線,據統計,約有77%的黑人到20歲前會出現縱向黑甲症。

指甲有黑線免緊張!7大狀況發黑長斑你中了沒? 指甲黑線恐癌化 7大黑色素瘤潛伏危機看這些

雖然指甲長黑線大多屬於良性變化,不過當你發現指甲的黑線符合下列情況時,則需留意是否為罹患黑色素瘤的高風險患者(Melanoma,或稱黑色素細胞癌),建議盡快就醫由醫師進行專業診斷:

黑線開始往旁邊擴散 顏色深淺不一 寬窄粗細不一樣 黑線不規則變黑 指甲全黑 指甲附近出現跳躍性斑塊 指甲附近皮膚變黑

指甲有黑線免緊張!7大狀況發黑長斑你中了沒?

然而,當有些黑線的顏色或寬度難以僅用肉眼判斷時,此時皮膚科醫師會先根據指甲黑線發生的部位、時間,以及身體是否有其他疾病,再經由皮膚鏡檢查,透過皮膚鏡底下顯示的黑線,才能明確判別黑線是否有深淺、寬窄粗細或濃度不均的差異,以便做進一步的診斷或是切片檢查。(延伸閱讀:是痣還是瘤?黑色素瘤的類型、症狀與治療) 指甲黑線是否會自行消失?

因多數指甲黑線屬良性,若只是單純黑色素細胞活化,或因口服藥物(四環黴素、化療藥物)、外傷等原因,只要停藥或是待外傷痊癒,過段時間就會自行消失。

不過若是因為疾病而產生的黑線,例如甲狀腺亢進、營養不良、乾癬、粘液囊腫、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等,則需要等疾病治療痊癒,指甲的黑線才會消失。(延伸閱讀: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不明原因皮膚癢怎麼辦?5大潛在原因公開,2方法緩解皮膚癢

不明原因皮膚癢怎麼辦?5大潛在原因公開,2方法緩解皮膚癢

皮膚搔癢沒什麼大不了,但有些人卻會因此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不堪其擾,甚者更不知其原因。皮膚癢一定是皮膚問題嗎?讓《Hello健康》帶您探悉皮膚不明發癢的原因,有哪些疾病也會造成皮膚癢。

身體皮膚癢的原因及徵狀

皮膚沒有「癢覺」的受器,感到癢是位於表皮基底細胞的游離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傳到大腦皮質產生癢的感覺;癢覺和痛覺的處理途徑相同,有些人搔癢時可能還會伴隨著些微刺痛。

皮膚癢時,可能會出現紅腫、紅疹、水泡、皮膚乾癢龜裂或掉白色乾屑等徵狀。抓得越劇烈,癢感會越來越強烈;這些症狀若持續超過6星期,即可能為「慢性皮膚搔癢症」。(延伸閱讀:胯下癢抓不停?搞懂胯下癢5原因、不亂擦藥膏,及早跟「該邊癢」說再見!

不明原因皮膚癢怎麼辦?5大潛在原因公開,2方法緩解皮膚癢

不明原因皮膚癢?5大可能原因一次看

皮膚會不明發癢可能是單純碰到過敏原,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蕁麻疹等都會讓皮膚發癢、紅腫;皮膚太乾燥也會發癢,有些疾病也會造成皮膚搔癢:

皮膚疾病: 如皮膚炎,或濕疹、牛皮癬、汗皰疹,都會讓皮膚癢。 內科疾病: 肝炎、膽汁淤積、尿毒症、洗腎患者、慢性腎衰竭、貧血、糖尿病、淋巴瘤、骨髓瘤、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等疾病也可能造成皮膚癢;這類疾病較為嚴重,建議求助家庭醫學科或一般內科。 神經系統疾病: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多發性硬化症都會讓皮膚感到搔癢;可至皮膚科或神經內科請醫師協助。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也有皮膚癢的問題,如焦慮症或憂鬱症。 過敏:

接觸到特定成分的化妝品、藥物、清潔用品或被蚊蟲叮咬,會讓皮膚過敏產生癢感。

皮膚癢怎麼辦?2方法緩解

改善皮膚搔癢可分成日常生活與藥物治療: 日常生活: 生活環境保持通風涼爽 避免過度清潔或試用過熱的水洗澡 衣物材質要通風、排汗 皮膚要做好保濕

藥物治療

局部搔癢時可用皮質類固醇,不同部位採用不同強度的類固醇來塗抹。情況有改善就要減少使用頻率,避免出現抗藥性或是副作用。採用口服的抗組織胺、口服類固醇、抗憂鬱劑也是常見的診療,不過口服類固醇容易出現全身性的副作用,要謹慎使用。

夏天隱翅蟲多!胡亂拍打恐致皮膚潰爛,這樣預防與處理傷口

夏天隱翅蟲多!胡亂拍打恐致皮膚潰爛,這樣預防與處理傷口

夏天昆蟲多,有些人無論是什麼小蟲在身上,都會慣性將牠們拍掉,但其中卻有人因此而造成嚴重皮膚炎,後來才發現,這是一種稱為「隱翅蟲」(Rove beetles)的甲蟲,身上帶有毒液,若沾到皮膚會造成疼痛和潰爛,有些人還稱牠具有毀容的威脅性。究竟什麼是隱翅蟲?該如何預防和處置?若不慎碰到毒液時,又該如何處理傷口呢?

什麼是隱翅蟲?

隱翅蟲因翅膀不明顯而得其名,它的身形小,長約 7~8 毫米(mm),寬 0.5~1 毫米,形狀似白蟻,頭部為黑色,腹部以下為橘紅色與黑色的間隔。平時喜歡棲息在水田、草地及樹林中,在夏天夜晚時,田野邊的屋內會較容易見到隱翅蟲,因為牠具有趨光性,夜晚時會靠近有光源的房子。(同場加映:蜜蜂螫傷的症狀與處置)

隱翅蟲毒液的危險性

隱翅蟲並不會主動咬人或螫人,但許多人一看到牠就當作蚊子打,反而引起更嚴重的傷害,這是因為隱翅蟲的體液中含有隱翅蟲毒素(Pederin),具強烈的刺激性,一接觸到皮膚就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強烈的灼熱感,接著感到疼痛和搔癢,並於四天後出現膿疱或水泡等。傷口的癒合期會長達十天左右,該段時間仍需注意患部,和患部附近皮膚的的毒素,也有可能會感染至身體其他部位。(同場加映: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如何預防隱翅蟲的傷害?

當遇到隱翅蟲的時候,不要拍打,而是用吹氣的方式,將牠從皮膚上吹走。另外,夜晚盡量少開燈,去草叢和水田等地時,盡量穿長袖長褲來遮蓋皮膚,並在床上架起蚊帳,避免夜晚時隱翅蟲飛進被窩裡,並且在家裡要隨時準備一瓶肥皂水,以應急使用。

隱翅蟲的傷口處理

如果身體不慎碰到隱翅蟲的體液,請立刻用肥皂水清洗接觸到隱翅蟲體液的皮膚部位,接著用冷敷或蘆薈來緩解該皮膚部位。因為毒液是慢慢滲透進皮膚的,所以當下立即用肥皂水清洗的話,可沖掉大量的毒液,降低傷害。

想要痘痘不留疤~吃這5種就對了

想要痘痘不留疤~吃這5種就對了

我們吃的食物不但會影響內在的健康,連帶也會影響到外在的膚質及外觀。除了借助醫學藥物,皮膚的問題也可經由正確的飲食去改善,所謂藥食同源。

Hello健康》整理了5種能幫助皮膚復原的食物,若痘痘冒出來了,請趕快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以下食物,可降低留下青春痘疤的機率。

1. 維生素C

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能鎮靜肌膚,有助於長痘痘區塊的發炎皮膚,且能加速受損組織的癒合,還可防止發炎感染區域擴大,降低因皮膚狀況惡化,而使組織受傷留下疤痕的機率。此外,維生素C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膠原蛋白是健康、光滑肌膚的必需營養素。(延伸閱讀:維生素C治感冒?破除迷思了解原因

許多種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列舉如下:

柑橘類:橘子、檸檬萊姆、柳丁、葡萄柚。建議整顆水果剝皮或切開吃,打成果汁會導致維生素C在處理過程中氧化,吸收效果較差。 莓果類:草莓、小紅莓、覆盆子、藍莓、黑莓。 其他水果:例如西瓜、芒果、鳳梨等。 蔬菜類:如青椒、紅椒、花椰菜、番茄。

2. 維生素A

維生素A可以幫助表皮細胞及角質細胞維持完整,讓皮膚看起來健康,並有助於體內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及彈力纖維細胞生成,維持細胞外形、緊緻皮膚。維生素A還可加強細胞之間的連結力,支持免疫系統並加速受損皮膚的癒合過程,減少疤痕。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很多,包括牛奶以及蔬菜類,如下: 深綠色葉菜類:芥藍菜、菠菜羽衣甘藍等。 富含胡蘿蔔素:紅、黃、橘色的蔬菜,例如紅蘿蔔、番茄、紅椒等。

值得注意的是,過量攝取維生素A並不利於健康,研究顯示,孕婦若服用過量的維生素A,可能造成胎兒骨頭天生畸形。

想要痘痘不留疤~吃這5種就對了

3. 鋅

鋅是人體內含量僅次於鐵的微量礦物質,足量的鋅,可幫助對抗引發痤瘡(痘痘)的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痤瘡丙酸桿菌存在於皮膚油性區域。鋅也可以鎮靜因痘痘而發炎紅腫的肌膚,幫助受傷肌膚迅速癒合。以下4類食物富含鋅,定期食用可維持健康: 甲殼類海鮮:牡蠣及蝦子皆富含鋅,每顆中等大小的牡蠣,就能提供人體一天所需的鋅。 動物肝臟、紅肉:紅肉中的鋅含量為白肉的2倍,可適量補充。 堅果種子類:如南瓜子、腰果、杏仁等食物,其中南瓜子的鋅含量最高。且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鎂等礦物質,適合素食者食用。

另外,乳製品、茄子以及蛋黃等食物,也都是富含鋅的健康食材。(延伸閱讀:男人必備營養素「鋅」!6大營養功效、補鋅吃這些準沒錯) 4. 水

人體有70%是水,它是身體細胞組織的必需品,尤其是皮膚細胞。充足的水分可讓您的皮膚看起來水嫩年輕,完美無瑕。水能增進皮膚癒合和再生能力,充足的水分可使痘痘傷口快速癒合,沒機會留疤。

建議隨時都可喝上幾口水,補充水分,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表示身體細胞已經缺水了。喝多了就多跑幾次廁所,尿出多餘的水分。此外,運動流汗後,一定要記得補充水分。 5. 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皮膚發炎機率,促進痘痘傷口癒合,並支援健康正常的皮膚細胞。大多數魚類含有Omega-3脂肪酸,尤其是鮭魚、鯖魚、鮪魚和沙丁魚。您也可以在亞麻籽、堅果類(例如杏仁、夏威夷豆等)或向日葵種子中,找到豐富的 Omega-3脂肪酸。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防曬係數怎麼看?SPF、UVA、PA差異?防曬乳指數一篇搞懂!

防曬係數怎麼看?SPF、UVA、PA差異?防曬乳指數一篇搞懂!

美國西北大學芬柏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調查發現,有高達 93% 的人買過防曬乳,但只有不到半數的人,了解防曬乳上的係數說明。你是否也搞不清楚防曬係數SPF是什麼?UVA、UVB、PA又有什麼差異?別擔心,《Hello健康》在這篇文章為你詳盡解說,讓你一篇搞懂防曬乳係數的意思。

防曬乳和防曬產品的差別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防曬產品,實際上是防曬乳與防曬產品的混合。防曬乳的成份多為化學性,防曬產品則為物理性。下列是防曬乳與防曬產品的功效說明:

防曬乳(Sunscreen):又稱為化學性防曬(Chemical sunscreen),能過濾及隔離大部分的紫外線,但少部分的紫外線如 UVA,仍無法完全阻絕。防曬乳所含有的化學物質,能在紫外線滲透進皮膚,對人體造成傷害之前先行吸收掉紫外線。 防曬產品(Sunblock,阻斷陽光):又稱為物理性防曬(Physical sunscreen),利用折射光線的原理,阻隔紫外線,能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讓紫外線無法穿透皮膚表面。大部分以氧化鈦(Titanium oxide)、氧化鋅(Zinc oxide)做為主要的活性成分。

紫外線 UVA、UVB 是什麼?

太陽放射的光線有很多種,依照波長可分為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而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對人體皮膚最容易造成傷害。紫外線又可分為UVB(Ultraviolet B)與UVA(Ultraviolet A)兩種,兩者皆可夠穿透臭氧層而到達地面。陽光中,UVA的量比UVB多了近500倍。

防曬係數怎麼看?SPF、UVA、PA差異?防曬乳指數一篇搞懂!

UVB會使肌膚曬紅、曬傷,而UVB的「B」本身也代表著Burn(灼傷、曬傷的意思),同時UVB也是造成皮膚癌(Skin cancer)的主要原因。UVA的穿透力較高,可滲透皮膚,進到皮膚的真皮層,因此也同樣具有致癌風險,並容易使皮膚出現早衰老化、皺紋等現象。 防曬乳的防曬係數多少才夠?

SPF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簡稱SPF),是用於衡量防曬乳濾除紫外線UVB的指標。以防曬係數30的防曬乳來舉例,SPF 30所代表的意思為當你固定時間範圍內持續塗抹防曬乳,你在陽光下需增加30倍以上照射時間才有可能曬傷。在此要提醒您,防曬係數30功效並不是防曬係數15 的兩倍。

以下為不同SPF的紫外線阻隔功效:

防曬係數15 :可阻擋約 93% 的紫外線UVB 防曬係數30:可阻擋約 97% 的紫外線UVB 防曬係數50:可阻擋約 98% 的紫外線UVB

由此可知,防曬係數50比防曬係數30,只多阻擋約1%的UVB。以一般成年人來說,每兩小時固定塗抹SPF 30的防曬乳,即能達到有效的防曬效果。 寬效域是什麼意思?

防曬係數(SPF)用於衡量可阻擋的紫外線UVB,而能阻擋紫外線UVA的防曬乳,則會標示寬效域(Broad spectrum)。防曬乳中的活性成分能阻擋UVB,但僅有少數能阻擋UVA,能同時阻擋UVB與UVA的活性成分又更少了。因此,只有同時具備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功能的防曬乳,才具備寛效域的功效。 UVA防護指標PPD、PA是什麼意思?

任何能同時抵抗UVA、UVB兩種紫外線的防曬乳,都可以標示為寬效域,但標示寬效愈的防曬乳,不代表該防曬乳擁有極佳的UVA阻擋效果。此外,各國對於UVA的阻擋標準皆不相同,歐洲及亞洲的防曬乳便使用不同的UVA阻擋標示。 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曬黑指數):普遍用於亞洲及歐洲國家,所代表的數值意涵為:若持續塗抹曬黑係數10 的防曬乳,可延長近十倍的時間,皮膚才會曬黑。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主要用於日本與韓國,將曬黑係數PPD簡化,以符號+來表示,指數範圍從1個+到4個+(PA+ ~ PA++++)。+代表可延長曬黑時間2~4倍、++表示可延長曬黑時間4~8倍、+++表示可延長曬黑時間8倍以上、++++表示可延長曬黑時間16倍以上。

皮膚癢又乾竟患牛皮癬!了解乾癬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

皮膚癢又乾竟患牛皮癬!了解乾癬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

什麼是乾癬?

乾癬(Psoriasis)是一種免疫系統的慢性皮膚病,又稱為牛皮癬或銀屑病,皮膚細胞增生過於快速,累積在皮膚表面,形成的乾燥銀色斑塊。乾癬嚴重程度有輕有重,嚴重時會發癢難耐,但不具傳染性。

此外,每個人的病情和療效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偶爾才會出現乾癬症狀,有些人卻一直深受其擾。除了疼痛外,也可能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壓力,這是因為乾癬的症狀會影響到患者的外表,使患者需要承受異樣眼光。(推薦閱讀: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我有可能罹患乾癬嗎?

乾癬的症狀通常會於15~25歲時首次出現,但也可能出現在任何年齡,且男女的發病率相等,不分社經地位、任何種族都有可能感染,只是感染率不盡相同。

乾癬主要有以下5種類型: 斑塊狀乾癬(Plaque psoriasis):這是最常見的一種乾癬, 約80%的乾癬病患都屬於此類型,症狀為紅色斑塊狀與正常皮膚的界線明顯,表面帶有鱗屑,最常發生於手肘、膝蓋的伸側和頭皮。 水滴(雨滴)狀乾癬(Guttate psoriasis):這類型乾癬最常發生在兒童身上,典型症狀為0.5~1.5公分直徑大小,常發生在軀幹上部和四肢近端。 膿皰狀乾癬(Pustular psoriasis):這類型乾癬最常發生在成人的軀幹,四肢,甚至手腳趾上,症狀為紅色斑塊狀的皮膚伴隨著白色膿皰。 皮褶性或擦爛性乾癬(Inverse psoriasis or intertriginous psoriasis):這種乾癬會出現在腋下、鼠蹊部、臀部、生殖器或胸部下。由於這些部位有著較重的濕氣,因此這類的乾癬比較沒有脫屑的問題,且相對的較為光滑。 紅皮狀乾癬(Erythrodermic psoriasis):這類的乾癬相當少見,一旦發生,通常涉及全身大面積皮膚。患者的皮膚基本上會呈現現曬傷狀態。 乾癬的原因

主要會造成乾癬原因為免疫系統失調,而免疫系統通常會保護身體,抵禦細菌和病毒,阻擋感染與疾病。然而,一旦患有乾癬,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T細胞會錯把皮膚細胞視為敵人,開始攻擊皮膚細胞,進而啟動體內其他免疫機制,讓皮膚細胞腫脹、激增。

另外有研究發現,某些病例的成因是家族遺傳,若你的親人患有乾癬,那麼你患有乾癬的機率相對較高。

乾癬患者有時毫無症狀,有時卻突然病況加劇。以下是會讓乾癬惡化的因素: 遭致病菌感染,例如鏈球菌性喉炎(Streptococcal throat)或一般感冒 罹患降低免疫力的疾病 壓力過大 服用某些藥物,如控制高血壓的乙型阻斷劑(Beta-blockers)及預防瘧疾(Malaria)的藥物 肌膚受到刺激 天氣寒冷 抽菸(延伸閱讀:抽菸傷口腔~牙齒萎縮變黃 還生口臭

乾癬的7大症狀

乾癬的徵兆與症狀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手指甲、腳趾甲、頭皮、臉部、手肘、手部、膝蓋、足部、胸部、下背及臀部間的皮膚皺褶,都是容易受影響的區域,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 皮膚紅腫且出現斑狀突起物與皮屑 小的鱗片狀斑點(在兒童身上常見)(同場加映:兒童乾癬:難治且常被誤當尿布疹) 乾裂的皮膚,可能會出血(推薦閱讀:勤洗手皮膚太乾燥?7招治療皮膚乾裂) 皮膚發癢、灼熱或痠痛 指甲增厚、凹陷或變粗糙 皮膚紅腫處出現膿疱(嚴重患者的症狀) 關節腫起或關節僵硬,有1/4罹患嚴重乾癬的人會有關節炎(Arthritis)的症狀

皮膚癢又乾竟患牛皮癬!了解乾癬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你符合以下任1點,快去看醫師吧!

1. 身體出現乾癬症狀:提早治療可預防病情惡化。

2. 身體出現細菌感染的徵兆: 身體紅腫、疼痛、灼熱,或對觸壓有異常敏感的反應 皮膚異常處出現紅斑 皮膚流膿 沒來由地高燒38度以上

若你已在接受乾癬治療,有以下狀況也請盡速去看醫師:

乾癬嚴重惡化與擴散,肌膚異常敏感、嚴重發炎,若你又剛好得了其他的病,更該馬上去看醫師。 服用乾癬的藥物出現嚴重副作用,如嘔吐、腹瀉出血、身體發冷或發燒。 罹患乾癬的高風險因子

下列因素可能會增加罹患乾癬或導致乾癬惡化的風險: 皮膚上有傷口,如割傷、擦傷、昆蟲咬傷及曬傷(推薦閱讀: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照顧) 荷爾蒙改變,特別是女性,如青春期及更年期時 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鋰(Lithium,為治療躁鬱症)、抗瘧疾藥物、布洛芬(Ibuprofen)等抗發炎藥物、ACE抑制劑(ACE inhibitors,為治療高血壓)、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為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其他免疫缺陷,如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抽菸、飲酒過量 暴露在寒冷乾燥的氣候 壓力、喉嚨痛、肥胖、遺傳、其他感染

乾癬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乾癬?

由於乾癬的病狀與其他皮膚病相似,醫師可以藉由皮膚、指甲和頭皮的外觀來診斷。當診斷結果不清楚的時候,也可能透過切片檢查,例如移除一小塊皮膚組織來檢驗。 乾癬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乾癬無法根治,不過接受治療可有助於控制病情。另外,病患也應避免接觸易引發乾癬的事物,並使用處方藥物控制並緩解症狀。

醫師主要會根據以下4點,來決定該採取何種療法: 病情嚴重程度 乾癬紅斑的範圍大小 乾癬的種類 各療法對患者可能的療效

各種療法對每個人的療效都不同,若其中1種無效、有不良反應或沒有改善病情,醫生便會調整治療方法。以下為4大常見的療法: 1. 局部治療

在皮膚上塗抹皮質類固醇或其他抗皮膚發炎藥物,可達到以下4種療效: 減少發炎反應、減緩肌膚增生 抑制免疫系統 使死皮剝落、皮膚毛孔暢通 舒緩肌膚不適 2. 光線治療

自然光與人造光當中的紫外線,都可用來治療乾癬,例如PUVA光療法便是透過紫外線,加上口服或外用感光劑藥物進行治療。 3. 合併治療

若乾癬情形嚴重,患者可能會合併使用以上療法,或者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如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或口服A酸,Isotretinoin)、抗組織胺(止癢用),以及抗生素(為避免二次細菌感染)。(同場加映:乾癬如何治療:局部與全身性治療) 如何預防乾癬?

以下生活習慣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乾癬: 適度讓皮膚曬到太陽。(推薦閱讀:陽光不是只會破壞皮膚~曬太陽治乾癬) 避免讓皮膚受傷或過於乾燥。 使用燕麥粉製的沐浴產品。 和醫生討論所有使用中的藥物,包含非處方藥,並遵從醫師指示服藥、定期回診。 保持皮膚清潔及衛生,隨時注意有無細菌感染。(同場加映:8種技巧控制乾癬!簡單實用又省錢

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皮膚搔癢、發炎或起疹子等症狀,幾乎是每個人都曾遇到過的問題,但這些症狀的成因眾多,可能是皮膚炎(Dermatitis)、濕疹(Eczema),也可能是乾癬(Psoriasis)。

瞭解症狀成因,才能有效治療疾病。《Hello健康》為你介紹皮膚炎、濕疹和乾癬等3種疾病,說明它們的差異為何,分別有何症狀及成因。 皮膚炎

皮膚炎泛指是皮膚局部發炎的情況,若這些症狀是因為皮膚接觸到某種刺激性物質所引起的,就可稱作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簡稱ICD)。皮膚炎主要分2大類: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及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兩種皮膚炎皆會出疹子、皮膚發紅及發癢等症狀。

1.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屬於最常見的皮膚炎,多發生於當皮膚接觸到化學物質、酸類、皂類及清潔劑等刺激性物質。

無論過去皮膚是否接觸過該刺激性物質,皆有可能發生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常見症狀包括手部形成大片紅疹、搔癢難耐及腫痛交加。

了解何種物質引起皮膚炎,並加以避免是治療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的重點。

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2.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若您的皮膚對某種物質過敏,便會引發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如鎳、特定香料或藥物。(延伸閱讀:金屬過敏元兇是「鎳」,小心這些東西都含鎳!3招降低鎳過敏風險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為搔癢,接觸到該過敏原的皮膚部位,可能會於1~2天內出現皮疹。若您經常發生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來預防過敏原。(同場加映:過敏原檢測有用嗎?測越多越好?檢測過敏原前先看這篇) 濕疹

導致濕疹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諸多研究顯示,其成因與基因和環境因素有關。

常見的濕疹種類是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eczema),好發於兒童,通常在2歲以後狀況可能好轉,但也可能一直持續至成人階段。

出現濕疹時,皮膚會局部發癢、紅腫,並因搔癢難耐而抓破皮。疹子可出現於各種部位,如臉部、手肘內部、膝蓋後方及手腳。(同場加映:水痘、濕疹、手足口病-常見 5 種兒童皮膚問題

發現並避免特定致病物質相當重要,常見的刺激物包括家用清潔劑、肥皂、氯氣、羊毛和藥品。另外,一些環境因素像是氣溫驟變或壓力,都可能引發濕疹。要診斷濕疹並不容易,建議向醫師或皮膚科醫師做更深入的諮詢及診察。(推薦閱讀:濕疹和食物過敏有關?測了才知道

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乾癬

乾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出現乾癬時,皮膚會變厚、紅腫及銀白色的脫屑。

乾癬部位會發癢、發痛,甚至有灼燒感,通常發生在手肘和膝蓋外部。然而,乾癬也經常發生在頭皮及指甲等部位。(推薦閱讀:乾癬如何治療:局部與全身性治療)

乾癬的成因不明,但許多因素都可能引發乾癬,如壓力、寒冷的天氣、皮膚受傷和藥物過敏等。和異位性皮膚炎不同,乾癬鮮少發生於10歲以下的兒童,並好發於成人。

乾癬和其他皮膚疾病的病徵十分相似,但若詳細檢查患者的皮膚、指甲和頭皮狀況,便能辨別是否患上乾癬。在醫院,醫師可能會進行皮膚切片檢查,取下小部分皮膚樣本,來判斷乾癬的種類,並提供最好的治療。(同場加映:牛皮癬皮膚癢又乾?乾癬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