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藤

毒藤

毒藤的基本概念

常春藤,又稱做毒藤(Poison Ivy),是一種會引發嚴重皮膚刺激,導致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的植物。這種過敏反應是因為植物葉子、枝幹或根中一種稱為漆酚(Urushiol)的樹脂引起,若焚燒這種植物,其產生的煙霧可能也會影響肺部。

接觸到樹木毒素的人或關節炎(Arthritis)病患的皮膚會對毒藤有過敏風險,不過可以透過降低風險因素來控制,更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毒藤 毒藤的症狀

若對毒藤過敏,主要症狀可能會起疹子和水泡,這樣的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天或數週,其他症狀包含發癢和輕微疼痛。

此外,若吸入因燃燒藤蔓而產生的有毒煙霧也可能會呼吸困難(Shortness of breath)。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當紅疹散布到眼睛、嘴巴或生殖器 皮膚紅腫 長痘子 體溫超過攝氏 38 度

毒藤的致病因素

接觸到本植物的任何一個部分或是藤蔓(樹脂)的油都可能導致過敏,若間接碰到黏有樹脂的物品,如黏在衣服、毛皮或配件上的樹脂,毒性則會持續很久並導致起疹。

毒藤 毒藤的高風險族群及危險因子

諸多職業容易接觸到毒藤,如: 農夫 森林護管員(Ranger) 園丁 消防員 建築工人 電纜或電話線施工人員

另外在露營、釣魚或旅遊時若到陌生的地方可能也會有較高風險接觸到毒藤。沒有上述風險因素不代表沒有接觸到毒藤的風險,更多資訊應諮詢專科醫師。

毒藤的診斷與治療

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作為任何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建議諮詢醫師獲得更進一步資訊。 如何診斷毒藤?

一般不需要就醫或就診來診斷毒藤,因為紅疹會隨時間消失,不過某些情況下醫師會透過觀察和皮膚測試來看是否有皮膚炎的狀況。 如何治療毒藤?

最好的方法就是避開有毒藤蔓,學會分辨這種植物並且盡量避免接觸。在進行戶外活動或園藝工作的時候戴手套可避免接觸到毒藤。

一般來說,2~3週之內疹子就會消失,不過若疹子繼續擴散,醫師會開立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 來治療。若疹子或水泡導致感染,醫師會開立抗生素。此外美膚可樂洗劑(Calamine lotion)或燕麥皂等止癢乳液能減緩因紅疹起泡引發的燒灼感。在極端的病例中,若紅疹散布到臉部或生殖器官,可能會需要依靠注射或類固醇藥物來減緩症狀。(延伸閱讀: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很危險?擦了會變黑?教你類固醇用法,破解6大迷思) 毒藤的日常照護與居家療法

下列日常照護與居家療法有助於您處理毒藤:

每天使用處方類固醇藥物,需要時可能會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口服藥,並在不再發癢時停藥。 在乾燥清潔的皮膚上塗抹類固醇軟膏或乳液,且劑量應循醫師指示。 使用止癢液,不過應避免在使用類固醇乳液或軟膏一小時內使用,因為類固醇會需要時間溶解。 若治療後發燒、嘔吐、下痢或紅疹惡化,或出現新的紅疹時應通知醫師。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便更了解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人人都會有!6招預防並改善橘皮組織

人人都會有!6招預防並改善橘皮組織

發現皮膚不平整、隆起,像橘子皮一樣嗎?橘皮組織(Cellulite)通常好發於大腿、臀部和腹部的皮膚,根據統計,約80~90%的女性會因不同程度的橘皮所苦,而橘皮組織雖然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不過如果情況嚴重,外觀的改變可能會相當明顯,並為患者留下負面影響。

橘皮組織是什麼?人人都可能有!

任何體型和體重的人身上都有可能出現橘皮組織,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指出,身體產生橘皮的機制仍不清楚,但是一般認為橘皮與連接皮膚以及肌肉和脂肪的纖維束(Fibrous cords,一種結締組織)很有關聯。

橘皮組織的形成,是當皮膚底下的脂肪囤積,擠壓到真皮,導致皮膚隆起所產生的現象。脂肪擠壓到結締組織時,也會拉扯皮膚,造成凹陷,進而形成外觀凹凸不平的橘皮組織。

橘皮組織的數量以及其明顯程度,會受到生活型態、基因、體脂率、皮膚天生的厚度和年紀等影響,舉例來說,年紀上升時,橘皮會更明顯,因為皮膚也會開始變薄,且失去彈性。

人人都會有!6招預防並改善橘皮組織 女性容易得橘皮的原因

較不公平的是,雖然人人都有可能有橘皮,但女性出現橘皮組織的機率高達8~9成,但男性卻僅有1成,而且女性的橘皮組織在外觀上較男性明顯,3原因如下:

結構分布不同:上述提到的結締纖維組織,也是造成女性容易得到橘皮的主因之一,因為這種纖維在男性體內通常會呈45度交叉排列,纖維分布較密,使多餘脂肪不容易突出,而在女性身上則呈垂直排列,纖維分布較鬆散,導致脂肪容易擠壓突出,並形成橘皮。再加上女性因為需要生產,在骨盆等部位的脂肪量原本就較多,更容易導致橘皮的產生。 荷爾蒙:荷爾蒙也是影響橘皮的因素之一,不過目前科學無法確定男性荷爾蒙是否有抑制橘皮的效果,或是女性的雌激素會促進橘皮生成。雖然荷爾蒙對橘皮的作用仍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脂肪細胞對雌激素和睪固酮(男性荷爾蒙)的反應確實不同,所以有可能使女性更容易形成橘皮組織。 體重與體脂肪:過多的脂肪堆積是形成橘皮的一大因素,不過,一旦形成橘皮,減重雖然可以改善橘皮的外觀,但並無法根除橘皮,因為雖然脂肪雖然減少了,但受擠壓、拉扯的組織並不會因此復原,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的皮膚科助理教授安東尼羅錫(Anthony Rossi)表示:「光是減肥不一定能擺脫凹凸不平的橘皮,解決這些受牽扯的組織才是重點。」

橘皮的預防勝於治療

根據106年台灣衛生福利部最新修訂的《化粧品得宣稱詞句例示及不適當宣稱詞句例示》中指出,若提到「預防脂肪細胞堆積、減少橘皮組織」等字句,即涉及宣稱療效及誇大,有可能因此受罰。可見橘皮組織確實難以根除,並非一般化妝品就做得到,民眾除了在選購前應該多加注意,更要有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

而市面上常見標榜消除橘皮的按摩霜,能夠暫時讓皮膚看起來平整,不過多餘的脂肪依然存在於皮膚底下,並無實際減少橘皮的效果,羅錫醫師也表示,按摩霜和其他常見的改善橘皮方式相同,大多都有保濕、保護老化皮膚的功能,雖有預防或短暫改善的效果,但真正消除橘皮的效果其實相當有限。

只要維持健康的體重,橘皮並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因此一般不需要治療。然而,若嚴重影響外觀,改善橘皮的手術或治療也有許多選擇,包括冷凍溶脂(Cryolipolysis)、音波治療(Acoustic wave therapy)、其他侵入性手術等,但效果通常是暫時性的,可能持續數月至數年就漸漸失去效果。

各種治療橘皮的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和副作用,再加上需要自費,價格並不便宜,所以民眾應事先充分理解手術內容,並諮詢專業意見為佳。 6招自我改善橘皮外觀

在橘皮形成後,僅能盡量改善其外觀,並無法徹底根除橘皮,雖然有些手術聲稱能去除橘皮,但目前並沒有任何實驗證明其功效,因此預防橘皮產生還是改善橘皮的主要目標,以下提供6種自我預防橘皮產生和惡化的方式: 塗抹藥膏:研究證實塗抹含0.3%視黃醇(或視網膜醇,Retinol)的藥膏,能夠改善橘皮的外觀,因為視黃醇能增加皮膚厚度,改善凹陷的狀況。建議1日塗抹1~2次,不過需要使用長達6個月以上,才會有明顯效果。 增肌減脂:如果體重過重或體脂肪過高,那麼減重減脂或是增加肌肉,都能夠幫助改善橘皮的外觀。 多活動避免久坐:運動不僅讓肌肉緊實,也能有助橘皮的改善,同時,也能幫助身體的淋巴和循環。試著在生活翁加入一些運動習慣,例如:瑜伽、皮拉提斯、游泳、騎腳踏車、舞蹈、快走、甚至是爬樓梯都是不錯的選擇。 無毒健康飲食:少攝取酒精、咖啡因等刺激物,避免精緻澱粉和碳水化合物、飽和脂肪、也盡量避免服用安眠藥或利尿劑等藥物,建議多攝取蔬果、五穀類、纖維,並補足水分和維生素。 抗橘皮乳霜: 許多乳霜或局部治療方式都宣稱能加強皮膚的結構,進而減少橘皮塌陷的狀況,雖然外觀上可能有改善,不過效果較不直接且短暫,如果想嘗試的話,建議挑選含有咖啡因、視黃醇、果酸(Alpha hydroxy acids)或氨基非林(或稱胺茶鹼,Aminophylline)的藥膏。 乾刷排毒法:雖然尚未有實驗證實效果,但自古以來,都認為乾刷有刺激血液和淋巴循環、去除老化角質、刺激細胞生長等功能,進一步幫助身體排毒並刺激神經系統。建議在洗澡前進行乾刷,利用天然的絲瓜絡、或是一般的體刷,輕柔地順著同方向輕刷皮膚表層,一般認為對橘皮也很有幫助。

指甲剪太短?當心「綠指甲」找上門!甲溝炎4招保養法、症狀治療完整看

指甲剪太短?當心「綠指甲」找上門!甲溝炎4招保養法、症狀治療完整看

指甲倒插或是指甲長到肉裡的疼痛可稱得上「十大酷刑」之一,當你發現指甲周圍的肉開始紅腫、疼痛難耐時,很可能已感染了甲溝炎。

當甲溝炎發生時應如何處理?為什麼會得到甲溝炎?《Hello健康》彙整出甲溝炎的原因症狀和治療法,和你一起積極治療甲溝炎!

甲溝炎是什麼? 為什麼有甲溝炎?

健康指甲的邊緣與皮膚緊緊相連,而皮膚會沿著指甲2側延伸,形成甲溝。當甲溝處出現傷口,細菌可能趁機而入引發感染,導致甲溝炎(Paronychia)。若你符合以下狀況,則你罹患甲溝炎的風險較高: 指甲附近有小傷口 長期穿著不合腳的鞋子 指甲剪太短 咬指甲 基因遺傳

指甲剪太短?當心「綠指甲」找上門!甲溝炎4招保養法、症狀治療完整看

甲溝炎分為急性與慢性

甲溝炎可依照感染部位、致病原因的不同分成急性與慢性2種: 急性甲溝炎

急性甲溝炎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常見症狀為手指或腳趾甲其中1側的皮膚邊緣突然感到疼痛與紅腫,有時會伴隨膿瘍。持續時間小於6週。雖然急性甲溝炎大多由外傷所引起,但咬指甲、吸吮手指、指甲剪太短或濕疹也可能引發急性甲溝炎。

此外,急性甲溝炎有時會合併趾甲內生症,又名「嵌甲」(Ingrown toenails),也就是老一輩很常說的「凍甲」,意指趾指甲往內生長並反覆刺激傷口,導致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的病狀。嵌甲好發於大腳趾,通常因鞋子不合腳、過度修剪腳趾甲或是遺傳所導致。

指甲剪太短?當心「綠指甲」找上門!甲溝炎4招保養法、症狀治療完整看 慢性甲溝炎

慢性甲溝炎的致病原因較多,諸如念珠菌、革蘭氏陰性菌或多種黴菌皆有可能引發感染,持續時間大於6週以上。慢性甲溝炎的近段與側邊甲摺最初會有壓痛以及輕微的腫脹,當甲溝反覆受到刺激後,會導致指甲呈現灰褐色、波浪狀;若有合併綠膿桿菌的感染,指甲則會呈現綠指甲。(延伸閱讀:灰指甲醜又臭!5方法乾爽預防拒感染)

另外,長期接觸到刺激的物質,如化學藥劑、清潔劑等,也有可能會侵蝕甲溝組織而有發炎的傾向,通常發生在單一手指,且會反覆發作。 甲溝炎有什麼症狀

若你的手指甲或腳趾甲出現以下症狀,應留意自己可能已感染甲溝炎,建議盡快至皮膚科治療。

局部紅腫 刺痛 化膿 指甲轉黃褐色(慢性甲溝炎較常出現)

指甲剪太短?當心「綠指甲」找上門!甲溝炎4招保養法、症狀治療完整看 甲溝炎的治療方式

甲溝炎需要依照急性、慢性,以及是否有化膿,分別進行不同的治療: 未化膿的急性甲溝炎:一般建議熱敷,1天熱敷3次,熱敷後可再使用外用抗生素軟膏,若效果不佳醫師會依病徵開立口服抗生素。治療過程應保持指甲清潔、乾燥,通常數天後即可痊癒。 化膿的急性甲溝炎:需切開化膿處將膿液引流出來,降低感染風險。 有嵌甲的甲溝炎:過去多以外用以及口服抗生素或是消炎藥來治療,不過缺點是容易復發。近年來市面上另有「指甲矯正器」,概念與牙套類似,透過金屬絲線與貼片來讓指甲回歸到正常的形狀和寬度。由於指甲矯正器沒有傷口,也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患者可依自身情況考慮搭配使用。 慢性甲溝炎:慢性甲溝炎大多因長期接觸刺激性物質而引起,因此醫師可能會給予類固醇軟膏來減緩發炎反應,療程通常需時3~4個月,但若患部合併細菌感染,則需搭配口服或外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慢性甲溝炎治療期間須盡量保持雙手乾燥,若因家務或工作須使用清潔劑等刺激溶劑,應戴手套再進行。

如何預防甲溝炎?

當甲溝炎痊癒後,若沒有維持好仍有極高的復發率,不妨透過下列生活習慣來預防與保養: 剪指甲應適當「留白」,避免指甲剪太短而導致甲溝發炎。(推薦閱讀:指甲剪未消毒易感染!教你正確剪指甲3方法) 指甲附近傷口要妥善照顧,可使用適當敷料覆蓋,避免碰水以降低傷口感染風險。 穿合腳的鞋子,減少甲溝炎或腳趾外翻的發生機率。 使用護手霜或是凡士林來保養手、腳皮膚。

甜食、油炸物竟會引起掉髮?教你5招戰勝掉髮!

甜食、油炸物竟會引起掉髮?教你5招戰勝掉髮!

你有掉髮的困擾嗎?其實掉髮是正常現象,人平均每日會掉50~100根頭髮,但如果髮量明顯變少或是頂上有禿頭,那就代表你可能有掉髮問題。!

Hello健康》向你介紹5個戰勝掉髮的有效方法,助你找回美麗秀髮。 1. 溫柔清洗頭皮和頭髮

頭髮十分敏感,若長期粗魯對待頭髮,便可能會影響頭髮及頭皮的健康。皮膚科醫師建議,應輕柔地用洗髮精按摩頭皮,而不是搓揉頭髮,當沖掉頭上的洗髮精時,應讓水順著髮流沖掉泡沫,避免頭髮打結,且沖洗完後,應使用潤髮乳才能更柔順好整理。(延伸閱讀:禿頭掉髮原因多!盤點4大掉髮類型) 2. 考慮藥物治療

部分掉髮治療藥物可延緩甚至停止大部分的女性掉髮的現象,並幫助頭髮長回,但當停用時,其效果可能也會消失,因此對於治療圓形禿(Alopecia areata),應選用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來幫助生髮。

甜食、油炸物竟會引起掉髮?教你5招戰勝掉髮! 3. 掉髮可能是暫時的,找出原因別緊張

事實上,引起暫時性掉髮的因素很多,如疾病、生育或壓力都可能造成脫髮。

當壓力大時,身體上的毛囊,可能會使比平常更多進入休止期(Telogen)並導致掉髮。但頭髮仍會在日後還會長出,所以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妥善處理壓力,便可以避免暫時性掉髮繼續惡化。 4. 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

若找無掉髮原因,掉髮會影響人的心理狀況,因此建議去皮膚科門診求助,皮膚科醫師會檢查掉髮的原因,並告訴你有效且合宜的治療方法。

甜食、油炸物竟會引起掉髮?教你5招戰勝掉髮! 5. 均衡健康的飲食

食物的有害化學物質會引起掉髮,如炸物、紅肉、精緻食品、馬鈴薯、義大利麵、麵條、味精或是花生,因此建議適量攝取就好,不宜過多,否則可能導致嚴重掉髮。

此外,避免食用過多的甜食,如巧克力、糕點、冰淇淋、汽水和罐裝果汁等。(同場加映:搶救頭髮大作戰!7招小撇步有效預防掉髮)

掉髮原因繁多,若你正嘗試的解決方式效果不佳,而掉髮確實讓你覺得很困擾,建議首要諮詢皮膚科醫師,他們可以給予最合適的資訊和幫助。

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處理,有效緩解刺痛、加速復原!

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處理,有效緩解刺痛、加速復原!

曬傷(Sunburn)很常見,當皮膚受紫外線過度照射時,便會造成曬傷。從前期的皮膚刺痛,一直到恢復後期的皮膚脫皮、乾癢,相信每個曾受曬傷所苦的人,都能理解曬傷所帶來的困擾與不適。

Hello健康》從曬傷的症狀切入,教你前中後期該如何處理曬傷,助你快速復原,有效緩解曬傷所帶來的不適。

曬傷會有什麼症狀?

若是輕度曬傷,皮膚會出現泛紅疼痛、水泡、輕微頭痛和發燒等症狀,通常曝曬後4小時便會漸漸表現,而疼痛感則在曬後6小時至第2天間最為明顯,整體症狀約在2~3天時最為嚴重,多數曬傷通常能在3~5天後逐漸恢復。

若為過度大面積的曝曬,則可能導致重度曬傷,並有脫水的風險,同時伴隨著頭痛、噁心嘔吐、高燒、暈眩或冷顫等症狀。

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處理,有效緩解刺痛、加速復原!

曬傷該如何處理?

多數的曬傷對健康沒有立即的危害,因此曬後的照護和治療都是以減輕症狀和不適為主。

曬傷後,最重要的是小心照護受傷的皮膚,避免繼續曝曬或過度刺激皮膚。若曬傷部位出現水泡,避免主動刺破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影響癒合。若曬傷面積過大,或出現其他噁心、嘔吐、高燒等合併症狀,則建議立即就醫。(同場加映: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曬傷初期:避免繼續曝曬

若發現皮膚刺痛發熱,或發覺自己待在太陽底下太久,請盡快尋找遮蔽物,避免陽光繼續直射皮膚。此時你可能會感覺輕微灼熱和刺痛感,這是皮膚快要曬傷或輕度曬傷的跡象,因此需要讓曬傷的皮膚降溫,並且避免曝曬。以下為曬傷初期的4個舒緩方法: 避免繼續曝曬:避免陽光持續照射皮膚,最好戴上帽子、墨鏡,穿通風和抗UV的長袖衣物,並盡量躲在陰涼處。如果無法避免陽光照射,即時補擦防曬乳,也能避免曬傷惡化。 補充水分:曬傷會導致皮膚的水分被帶往體表,造成水分流失,因此感覺自己可能曬傷時或曬傷後,多喝水和適量的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冷水降溫:盡快找鄰近的水源用冷水降溫,也可以沖冷水澡或用濕毛巾冷敷,除了帶走曬後皮膚的熱能,也能減輕不適。  避免刺激肌膚:曬後皮膚較敏感,所以沖澡不宜過久,也避免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肥皂,或擦拭酒精或凡士林來降溫,這些行為可能導致皮膚乾燥,甚至過敏。若要冰敷,請避免讓冰塊直接貼在曬傷的肌膚上,用毛巾或紙巾隔著,避免低溫過度刺激受傷的皮膚。(同場加映:為什麼會曬傷?剖析紫外線的科學原理) 曬傷中期:刺痛出現,擦抹蘆薈舒緩不適

曬傷後約6小時,皮膚會開始感到劇烈刺痛,並伴隨搔癢感,這也是曬傷最難受的時期,通常會持續2~3天。

許多人都很好奇曬傷應擦什麼藥才能止癢止痛?蘆薈(Aloe vera)能不能讓加速曬傷的復原?事實上,蘆薈僅能舒緩刺痛和搔癢的症狀,已曬傷的皮膚組織需透過皮膚自行痊癒來復原,但在曬傷中期,我們仍可透過保濕、擦蘆薈等方式,避免皮膚狀況惡化,進而加速癒合狀況。

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處理,有效緩解刺痛、加速復原!

蘆薈舒緩疼痛:局部冷敷、塗抹含燕麥膠或蘆薈等曬後產品,能有效舒緩疼痛感。蘆薈可增加皮膚血流量、減少菌量、抑制發炎反應,並加速傷口癒合能力。另外,皮膚科醫師也提醒,用蘆薈治療曬傷時,只能取用葉肉內無色的黏液,不適合添加蘆薈綠色外皮與黃色汁液成分。 持續補充水分:曬傷後,應多喝水持續補充水分,若曬傷較嚴重時,則可能需要口服或注射電解質補充液,以過度曬傷造成的脫水情形。 洗澡後盡快保濕:趁洗完澡皮膚還濕潤時,塗抹溫和的乳液等保濕產品,避免過油或含礦物油的保養品或藥膏,因為油的成分可能會鎖住皮膚的熱能,無法順利散熱,導致曬傷更嚴重,因此曬傷後的幾天,請持續替曬傷或正在脫落的皮膚保濕。 消炎止痛藥:如果疼痛難耐,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非類固醇止痛藥,可減緩曬傷部位疼痛和發炎症狀,不過吃藥並不會加速復原。另外,一般情況下,也不建議口服固醇類藥物(Steroids),塗抹藥膏也有止痛、止癢或抗發炎的效果,如含低劑量類固醇的軟膏,可以減緩腫脹和燒灼感,不過使用任何藥物前,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及依醫囑使用。 保持通風:曬傷完全康復前,請盡量穿著寬鬆、通風透氣的衣物,過緊或過於貼身衣物容易導致悶熱出汗,而汗水會刺激已經曬傷的皮膚,除了能降溫與避免出汗外,較寬鬆的衣物也能減少衣物和曬傷肌膚的摩擦。

曬傷後期:皮膚脫皮不要撕,持續保護皮膚

曬傷到了後期,皮膚就會開始脫落,這是身體代謝死去細胞的表現,也是曬傷快要好了的徵兆,但通常會感覺特別的癢,讓人有把死皮撕掉的衝動。醫師提醒,要讓曬傷的皮膚自然脫落,千萬不要把皮撕掉、也不要去角質。

另外,脫皮的過程和剛復原的皮膚,會特別的敏感,對紫外線的抵抗也較弱,所以除了應持續替皮膚保濕,更要做好防曬措施、穿長袖衣物、使用低刺激性的防曬乳,避免再次曬傷,一般輕微到中度的曬傷大約7天就會完全復原。(同場加映:曬黑美白這樣做!3 方法找回白皙透亮的肌膚) 防曬不分季節,長期曝曬恐患皮膚癌

根據全球性公益組織皮膚癌基金會,雖然曬傷會恢復,但是重複性的曬傷,會讓皮膚提早老化,更增加罹患皮膚癌機率,衛福部疾管署更提醒,以下3種狀況更要特別注意防曬:

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處理,有效緩解刺痛、加速復原! 上午10點~下午3間是陽光最強的時段,盡量避免外出,在戶外盡量待在陰涼處。 高山地區紫外線強烈,因此從事登山活動須注意防曬。此外,夏季的紫外線也較冬季強,從事雪地或海灘水上活動也需防曬。 有些藥物會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造成光敏感,如部分心血管藥物(Thiazides, Amiodarone,簡稱 Nifedipine)、抗生素(Doxycycline, Tetracycline,簡稱 Sulfonamides)、抗黴菌藥物(Voriconazole)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簡稱 NSAID)、利尿劑(Acetazolamide、Furosemide)等,通常仿單也會在副作用標示「光敏感性」,服用相關藥物者,需特別注意防曬措施。(延伸閱讀:黑痣變化要小心!曬傷恐增皮膚癌風險)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8種技巧控制乾癬!簡單實用又省錢

8種技巧控制乾癬!簡單實用又省錢

要讓慢性疾病與您好好相處可是所費不貲,對於乾癬(Psoriasis)的患者更是如此,因為乾癬這種慢性疾病,會在皮膚上引起紅腫、甚至疼痛的斑塊。不過,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其實還有些簡單免錢的方法能夠有效控制乾癬,避免病情惡化,例如以下8點。

1. 抒發壓力

美國國家乾癬基金會(The National Psoriasis Foundation)的董事長柯爾比伊凡(Colby Evans)博士表示,引發乾癬的主要元兇就是壓力,因為壓力會讓人體開啟防禦模式,釋放出引發發炎的化學物質,進而讓乾癬惡化。因此抒發壓力,可以藉由運動、瑜伽、按摩或是培養嗜好來釋放,也可做漸進式肌肉放鬆、專注呼吸、靜觀冥想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抒發壓力的方法,您可以諮詢治療師或壓力控制心理專家。

2. 塗抹滋潤型乳液

如果皮膚過於乾燥,乾癬會變得更嚴重,所以請用乳膏或乳液保持肌膚濕潤。油滑濃稠的乳液通常效果比較好,比較能留住肌膚底層的水分。另外,您也可使用乳膏去除死皮;首先將乳霜抹在死皮上,然後用保鮮膜或是其他防水物品覆蓋其上,靜置數小時後再移除。(延伸閱讀:皮膚癢又乾竟患牛皮癬!了解乾癬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

3. 減少飲酒量

研究發現,乾癬患者通常喝比較多酒。但是對許多乾癬患者來說,酒精可是讓病情惡化的一大因素。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的研究就發現,喝烈酒特別容易引發乾癬,一週喝2~3杯就可看出明顯變化。所以,若不想被乾癬纏上,請減少你的飲酒量。(推薦閱讀:4方法減酒戒酒~是對心臟最好的保護) 4. 適度日曬

對乾癬患者來說,過度日曬會讓乾癬嚴重惡化,但又因為紫外線能夠殺死多餘的白血球,降緩皮膚細胞的增長速度,進而減少發炎、死皮、皮屑的產生。因此,適度曬太陽對一些患者來說是能夠改善病況的;然而,過度曝曬絕對會讓病情惡化。所以,若適度曬太陽對你的病情有效,建議選擇早上9點前以及下午3點後的陽光,並控制好你在陽光下的曝曬時間。(推薦閱讀:陽光不是只會破壞皮膚~曬太陽治乾癬) 5. 注意您服用了什麼藥

有些藥物有可能惡化、引發乾癬,像是用來治療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的鋰鹽(Lithium)、控制心血管疾病的乙型阻斷劑(Beta-blockers),以及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美國威克森林大學 (Wake Forest University) 的皮膚病學教授史蒂芬費爾德曼(Steven Feldman)表示,常用來治療泌尿道感染的磺胺類藥物(Sulfonamide drugs),會與乾癬全身性治療常見的藥物,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 產生不良的交互作用。此外,磺胺類藥物還會引發光敏感,讓服藥者對日光更加敏感。(推薦閱讀:乾癬如何治療:局部與全身性治療) 6. 注意氣候改變

天氣對乾癬的影響甚大,尤其是天氣又乾又冷時,乾癬更容易惡化。多數患者的病況在夏天時比較好、冬天時比較糟;溫暖的天氣確實有助於改善乾癬症狀,但也有例外的時候。 7. 避免皮膚外傷與感染

乾癬患者需要特別避免皮膚外傷,像是碰撞或割傷,因為肌膚的損傷會導致乾癬惡化;這種現象稱作寇伯納現象(Koebner’s phenomenon)。 皮膚感染也可能帶來諸多問題,因此刮鬍子時請特別留意,也盡量避免針灸、刺青、被蟲咬、擦傷。並換穿寬鬆衣物、指甲剪短,避免因摩擦產生的搔癢感及抓傷導致皮膚受損。 8. 肌膚與頭皮保養

善待你的肌膚,不要刻意地抓患處或死皮,否則會讓乾癬更嚴重。修剪指甲時也要小心,割傷皮膚會讓病情更加惡化。若頭皮也患有乾癬,請於患處塗抹藥物,例如使用煤焦油洗髮精。也請您養成規律洗澡的好習慣,並使用舒緩性的產品,例如:煤焦油溶液,有助於鎮靜效果。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夏天皮膚癢又過敏?9個夏季皮膚解決之道

夏天皮膚癢又過敏?9個夏季皮膚解決之道

暑假即將到來,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出遊和玩水,不過台灣夏天屬於溼熱的天氣型態,也為不少人帶來了惱人的皮膚問題,輕則皮膚癢或是長粉刺和痘痘,重則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搔癢紅腫,這次《Hello健康》為大家整理了9個夏日常見的皮膚問題,幫大家一起解決肌膚困擾,出遊也能放心地近距離拍照。

1. 粉刺與痘痘

當汗水和皮膚分泌的油脂混和後,就容易堆積在毛孔導致毛孔阻塞,但如果你的皮膚容易長痘痘的話,這樣的氣候環境特別容易造成痘痘大爆發,所以若要避免夏天粉刺痘痘孳生,建議參考以下3撇步: 吸乾汗水、別用擦的,因為摩擦會刺激皮膚,進而導致痘痘趁虛而入。 接觸過汗水的衣物、帽子或毛巾等用品,務必清洗過才能再次穿戴。 盡量選擇不致粉刺的(Non-comedogenic)的保養品或化妝品。(同場加映:臉泛油光長痘痘!油性肌夏日保養5招)

2. 濕疹

濕疹(Eczema)是很常見的皮膚病症狀,會導致皮膚紅腫、龜裂、粗糙或搔癢,有時甚至會出現水泡,而雖然名為濕疹,但其實濕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濕疹,可能會讓其惡化,所以在夏天要特別注意以下3點:(同場加映:皮膚炎 濕疹 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保持涼爽減少流汗:排汗會導致皮膚乾燥,而汗水的鹽分更會刺激皮膚,因此應讓皮膚隨時保持涼爽、減少流汗機會。 選擇寬鬆通風的衣物:避免穿著尼龍、羊毛等粗糙又無彈性的衣物,容易導致皮膚敏感,一般而言,棉質的衣物是最好的選擇。 避免各種刺激:盡量避開日曬、氯、海水或其他可能刺激皮膚的因子,流汗後也要擦乾,戲水後可以盡快用清水沖洗掉汗水等刺激物,隨後塗抹乳液緩和受刺激的肌膚,不過也要特別注意防曬乳、防蚊液或保養品等成分,因為有些化學成分可能會使濕疹的狀況更嚴重,因此購買前最好先試用看看。

3. 毛囊炎

毛囊(Foclliculitis)是毛髮生長出來的地方,當毛囊受到感染就成了毛囊炎,受感染的毛囊外觀像是粉刺,但更容易發癢且觸感較軟。(同場加映:關於毛囊炎的大小事!5 招有效預防)

因此,為降低夏天罹患毛囊炎的機率,請注意以下3點: 運動後應盡快沖洗身體,並替換衣著(特別是緊身的運動褲),避免汗水接觸皮膚過久。 如果不確定溫泉池或Spa水療池等公共設施的水質(例如:酸鹼值、是否經氯妥善處理),請避免入池,又因為泡溫泉後,較可能罹患毛囊炎,而又可以將此稱為溫泉性毛囊炎(Hot Tub Folliculitis)。 穿著輕便、寬鬆的衣物,並維持通風避免皮膚和毛孔,因潮濕悶熱阻塞。 4. 汗疹

俗稱痱子的汗疹(Heat rash),好發於小孩身上,由於汗腺被阻塞,造成無法排汗,導致症狀如小水泡狀,或是較深沉的紅色腫塊。有些汗疹初期並無感覺,有些則可能出現刺麻感和極度搔癢,而汗疹通常會自行痊癒,減輕症狀的方式只要保持皮膚通風涼爽、避免過度流汗即可,嚴重則找皮膚科醫師診治。(同場加映:手腳狂冒小水泡!汗皰疹治療預防靠這8招)

夏天皮膚癢又過敏?9個夏季皮膚解決之道 5. 曬傷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無法避免日曬,應盡量穿著長袖衣褲防曬,佩戴帽子或墨鏡,防曬乳更記得每2小時視情況補擦。防曬乳建議選擇防水、防曬係數SPF>30+,及標有「Broad Spectrum」的,表示能對抗 UVA及UVB等多重防護效果。不過,SPF過高的產品,可能較不透氣,相對容易導致粉刺和痘痘。(延伸閱讀:防曬乳多久時間補一次? SPF愈高愈有效?公開防曬乳的安全守則與迷思) 6. 光過敏

有光敏感(Sun allergy)的人,在日照之後有可能會出現蕁麻疹或水泡等症狀,而這可能是因為下列2個原因:

服用藥物:諮詢醫師找出可能造成光敏感的藥物成分,有些止痛藥和抗生素較容易導致患者有光敏感的症狀。 注意防曬:有光敏感體質(通常會家族遺傳)的患者,防曬是免不了的,除了挑選防護規格高的防曬乳,找遮蔽物、避免日照還是最佳的預防方式。 7. 皮膚乾癢

皮膚乾癢雖然在冬季較常出現,不過濕熱的夏天,其實也常見皮膚乾癢的問題,原因包括經常進出泳池、長時間日曬或吹冷氣,避免夏季也皮膚乾癢,可參考以下6點: 進出泳池或玩水之後,盡快用清水和沐浴乳沖洗身體。 使用相對溫和中性的肥皂或沐浴乳,抗菌或有香味的清潔劑,可能會讓皮膚更乾。 洗澡水不應過熱,溫度適中就好。 使用無添加香精的保濕產品,盡量在洗澡後5分鐘內擦完才能鎖住水分。 隨身攜帶保濕用品,在洗手後或皮膚感覺乾燥的時候適時保濕。(推薦閱讀:手總是乾燥粗糙?護手霜這樣擦才保濕) 冷氣房太乾時,可再間掛1條濕毛巾,或使用加濕器來保持房間內一定濕度。

8. 肝斑

簡單來說,肝斑(Melasma)是種黑斑,雖稱為肝斑,但與肝臟功能並無關,形成肝斑的確切原因還未知,但其會受女性荷爾蒙或日曬影響,使肝斑更加嚴重,因此防曬是最好的治療及預防方式。 9. 外耳炎

外耳炎又可稱作游泳耳(Swimmer’s ear),由於耳朵進水時,水進入的區域大多為外耳道,如果水質不乾淨、或是過度清潔等,就可能導致外耳道發炎,因此為預防或治療外耳炎時,應保持耳道乾爽為佳。

另外,建議若想避免外耳炎,可以考慮佩戴耳塞,且避免使用棉花棒清耳朵,因為棉花棒可能會將耳垢和髒汙更推進耳道內,並造成刺激。(同場加映:游泳戴隱形眼鏡~小心水中蟲蟲危機

不理傷口!皮膚裂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不理傷口!皮膚裂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在外面蹦蹦跳跳,一不小心跌倒是常有的事。大部分情況,小傷口在妥善的照料下,都會很快自行復原,但最怕的就是免疫系統沒有成功抵擋細菌入侵,導致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相信這個名詞對大家都不陌生,腦中可能已經出現截肢、傷口潰爛的畫面。本文將帶您了解產生蜂窩性組織炎的原因,它的併發症,以及預防和治療方式。

蜂窩性組織炎的原因與症狀

當細菌透過皮膚表面上的傷口入侵人體,便有機會引發感染,並產生蜂窩性組織炎。在引發感染的細菌當中,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或鏈球菌(Streptococcus)是2大常見禍源。無論是常見割傷、裂傷、擦傷、動物咬傷、手術傷口,甚至皮膚因濕疹(Eczema)或其他皮膚病而脫皮,任何傷口都是細菌趁虛而入的好機會。蜂窩性組織炎也好發於腿部,原因可能跟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腫的情形有關。

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與一般組織發炎的症狀大同小異,胞括紅腫、疼痛、患部灼熱。當症狀較嚴重時,也可能出現發燒、顫抖、頭暈、畏寒、出汗等情況。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患部出現水泡、四肢無力、癱軟或有強烈睡意,則很有可能代表細菌已經開始擴散,必須馬上就醫治療。

在某些情況下,蜂窩性組織炎還可能會使皮膚底下形成膿瘍(Abscess),主要是因白血球在抵抗細菌所致。雖然部分膿瘡可能會自行消除,但有些可能需要醫師協助,才能將內部膿水抽出,消除膿瘡。

蜂窩性組織炎好發族群與傳染的可能

儘管許多許多人對蜂窩性組織炎充滿恐怖的印像,實際上若症狀輕微,也有可能自行痊癒,當然免疫系統愈強、抵抗力愈好的人,身體自行將入侵的細菌清乾淨的機會也會愈高。

迅速地將細菌於皮膚淺層殲滅,能避免細菌擴散;反過來說,免疫系統不佳的族群,像是糖尿病患或是過於肥胖的人,得到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不僅較高,症狀惡化的速度可能也較快。以糖尿病患者為例,除了免疫力不佳外,血液循環也不好,因此在感染發生時,將對抗細菌的免疫部隊送達戰場的速度會較慢。

另外,有些人可能對於蜂窩性組織炎有傳染的疑慮,理論上來說,除非您皮膚上的傷口,剛好接觸到有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的皮膚,不然傳染的可能很低。如果您的手腳有脫皮或乾裂的情形,應盡量避免接觸患者,以降低病菌傳播到您身上的機會。

不理傷口!皮膚裂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與避免

基於蜂窩性組織炎的擴散速度,以及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如敗血症(Sepsis)等情形,當您發現傷口產生疑似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時,請不要猶豫、立即就醫。

許多感染擴大而需要截肢的情況,多來自於細菌入侵血液和淋巴系統,導致敗血症。醫師通常會開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不過每個人的體況不同,可能需要持續服用7~14天才能痊癒,切勿依自己的主觀判斷,以為症狀已經好轉,便自行停藥,除了可能拖延療程外,要是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就不好了。

預防勝於治療,想要降低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機率,減少傷口產生和妥善照顧是最大的原則,以下為3種降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方式: 避免受傷:例如溜冰或玩滑板的時候穿著護具、看到路邊的野狗不要隨便去摸、爬山或去野外踏青時,記得穿著長袖衣物。 仔細照護:若皮膚有外傷,記得清洗傷口並上藥包紮,不要放置不理,如果傷口紅腫或化膿的反應不退,請就醫治療。 治療皮膚疾病:有富貴手(Keratodermia Tylodes Palmaris Progressiva)或香港腳(或稱足癬,Tinea pedis)等皮膚疾病,請積極治療,降低細菌從脫皮或裂傷入侵的機會。

皮膚發炎有傷口?紅腫恐釀蜂窩性組織炎!9大病徵要注意

皮膚發炎有傷口?紅腫恐釀蜂窩性組織炎!9大病徵要注意

不少人都曾聽聞過蜂窩性組織炎這個可怕的疾病,甚至是身邊或多或少都曾有人罹患過嚴重程度不一的蜂窩性組織炎。當不小心受傷而沒有做好患部照護,進而造成細菌感染時就容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不過為什麼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當皮膚發炎、有傷口時是否就會容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時甚至可能得截肢?讓《Hello健康》告訴你什麼是蜂窩組織炎,又有哪9大病徵發生時你就該注意!

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為什麼會有蜂窩性組織炎?

人的皮下脂肪層是類似蜂窩狀的組織,當有細菌入侵到皮下組織後會引起發炎、紅腫、發熱、疼痛的反應時,這就是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引起發炎的細菌以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或鏈球菌(Streptococcus)這2種最為常見。

為什麼會有蜂窩性組織炎?這是因為當細菌從傷口侵入到真皮和皮下組織釋放毒素,會在組織的縫隙中生長,引起發炎反應。蜂窩性組織炎發作前通常是有小傷口,像是蚊蟲叮咬、小擦傷、割傷、香港腳所引起的皮膚龜裂,這些傷口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細菌會因此有機可趁進入到傷口裡面。不過有些蜂窩性組織炎的致病菌是經由血流到皮下組織再引起局部感染,因此有些蜂窩性組織炎是沒有傷口的。那麼有哪些人容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以下列舉出常見的9大病徵,快來檢查自己是不是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族群: 口腔衛生習慣不佳者(延伸閱讀:5招維持口腔衛生) 有罹患香港腳 其他沒黴菌感染 血液循環不良 皮膚有傷口 糖尿病患者 靜脈曲張、水腫 慢性疾病 過胖

(延伸閱讀:腿部冒青筋、長蜘蛛紋?得了靜脈曲張3大療法這樣治!)

蜂窩性組織炎症狀:不會覺得癢!

在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後,初期會有下列症狀: 紅:傷口及四周皮膚會發紅。 腫:受傷部位表面會隆起。 熱:受傷部位會微微發熱。 痛:受傷部位、四周皮膚會疼痛、化膿。

不少人以為蜂窩性組織炎也會讓皮膚癢癢的,其實這是錯的。蜂窩性組織炎是皮膚有傷口造成的細菌感染,症狀以「紅、腫、熱、痛」為主,所以並不會出現發癢的症狀。(推薦閱讀:不理傷口!皮膚裂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除了上述症狀,有些會合併發燒、畏寒、全身倦怠、頭痛、關節痛。如果患部出現水泡、四肢無力、癱軟或有強烈睡意,則很有可能代表細菌已經開始擴散,必須馬上就醫治療。若感覺到皮膚有點發癢時,也許是過敏而不是蜂窩性組織炎。(延伸閱讀:找出過敏原)

不過都是蜂窩性組織炎,為什麼有些人能不藥而癒,有些人可能會截肢或是危及生命?這是因為感染深度不同的原因,蜂窩性組織炎僅在皮膚表層有感染,但若感染到皮膚深處時,會導致「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會引起敗血症、截肢,或是生命上的危險。

皮膚發炎有傷口?紅腫恐釀蜂窩性組織炎!9大病徵要注意蜂窩性組織炎會讓傷口周圍紅腫、發熱、疼痛。 蜂窩性組織炎可以先局部冰敷

當有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出現時,務必要馬上就醫,醫師會按照嚴重程度來決定要如何治療: 冰敷:蜂窩性組織炎的傷口會紅腫、發熱,可以先局部冰敷減緩症狀,但也不宜敷太久,每冰敷10分鐘就要休息50分鐘,每天4~6次。 口服或是注射抗生素:輕微的蜂窩性組織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可能需要持續服用7~14天才能痊癒。 手術清除壞死組織:若傷口已經有化膿,必須要切除壞死組織再做清創的處理。若更嚴重時,有些則需要做皮膚重建或是截肢。

有些人疑問,蜂窩性組織炎是不是直接去皮膚科看就好?其實蜂窩性組織炎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所以要去掛「感染科」才會得到正確的診斷以及治療,因此別掛錯科了!

5大照護法、預防蜂窩性組織炎

能不能預防蜂窩性組織炎找上門?答案是可以的,只要按照下列居家照顧,便能輕鬆預防蜂窩性組織炎: 皮膚有傷口時要及時處理 觀察傷口是否有出現紅腫痛的症狀 治療香港腳或是其他黴菌感染疾病 均衡飲食加強抵抗力 糖尿病患者循環不佳,須每天檢視雙腳

紫外線為什麼會傷害皮膚?曬傷科學原理說明

紫外線為什麼會傷害皮膚?曬傷科學原理說明

當身體接收過多的太陽紫外線,皮膚就會變紅發炎,除了疼痛,有時還會脫皮起水泡。根據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資料,每2年曬傷一次,罹患黑色素瘤皮膚癌風險就會提高 3 倍。《Hello健康》帶你了解紫外線為何會傷害皮膚,造成曬傷,以及建議採取的防曬措施。

紫外線會破壞皮膚細胞

要理解為何會造成曬傷,首先需要明白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的性質。紫外線與我們所能看見的光不同,UV擁有更高的能量,因此它可以穿透人的皮膚,並造成細胞組織的破壞。當細胞的電子(Electron)吸收了UV的光子(Photon),該電子就會進入更高的能量狀態,影響細胞的排列與運作。(同場加映:小心紫外線!曬傷脫皮4招保護皮膚)

紫外線為什麼會傷害皮膚?曬傷科學原理說明 紫外線UVB不只會曬傷,更可能致癌

在UVA、UVB、UVC等3種紫外線中,我們最該警惕UVB(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的光子能侵入細胞核,破壞微核糖核酸(MicroRNA,簡稱miRNA),進而引發身體保護機制的發炎反應。一旦核糖核酸遭入侵和受傷,身體便會啟動自我修復程序,觸發細胞激素(Cytokines)帶入更多血液和白血球。

曬傷之所以會痛,是因為細胞激素當中的CXCL5(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5,生長調節致癌(CXC趨化因子)配位基5)觸及疼痛纖維所導致。

透過發炎和修復機制,身體可以將受到紫外線破壞的細胞移除,若少了這個程序,或者去氧核糖核酸(DNA)被破壞至某個程度,細胞可能會不受身體控制,最後突變成癌細胞。(同場加映:防曬乳怎麼擦? 2 小時補擦一次 SPF至少 30)

紫外線為什麼會傷害皮膚?曬傷科學原理說明 曬傷擦防曬乳作用不大,陰天也需防曬

若發現自己曬傷,或皮膚於大熱天下變得粉紅和通紅,應馬上找遮蔽處避開陽光,以免皮膚持續受紫外線傷害。曬傷後,防曬乳已無太多作用,僅能緩解疼痛,但不能修復已遭破壞的細胞。

許多人可能以為陰天就不必防曬,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雲朵能反射陽光,讓紫外線進入我們的皮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提醒,選擇SPF 30以上的防曬乳,且於每2小時再重擦一次,才能獲得完整的防曬效果。除了穿能遮蓋全身的衣著,也可以配戴寬邊帽和太陽眼鏡,以抵擋紫外線入侵。(同場加映:曬黑曬傷大不同!SPF、PA、UVA防曬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