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移植是什麼?換肝條件有哪些?捐肝方法、流程一次看

肝臟移植是什麼?換肝條件有哪些?捐肝方法、流程一次看

肝臟移植是什麼?

肝臟移植是一種先將生病或受損肝臟切除後,再用健康的肝臟替換的手術,一般都會建議發生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此術,以下是原發性肝癌患者接受肝臟移植的相關訊息。 換肝條件

少數患有原發生肝癌的人,是可以接受肝臟植移的。如果您有下列情形,您就適合接受肝臟移植:

單一腫瘤,長度不超過5公分。 單一腫瘤,長度在5~7公分之間,腫瘤生長時間不超過6個月。 5個小腫瘤,每個腫瘤長度都不超過3公分。

如果癌症已經擴散到肝臟以外地方,就不能進行肝臟移植,因為手術完成後,癌細胞還是會散佈在體內各處;如果嚴重肝硬化(Liver cirrhosis)也無法接受肝臟移植。 捐肝方法有3種

醫師會在診斷後評估患者是否可以進行手術,以及手術後可能需要的復原時間。如果評估後發現風險過高,存活率很低,就不會為患者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肝臟捐贈的方法主要有3種:

往生者器官捐贈:醫師會從剛往生的遺體摘取器官,以供移植。大多肝臟移植手術,都是採用這個方法。 自活體摘取肝臟:醫師會從捐贈者身上切除部分活體肝臟,再植入受贈者體內。由於肝臟會自行再生,受贈者的肝臟,以及捐贈者切除後的部分肝臟,都會再長回來,並長成與原有肝臟大約相同的體積。 分割肝臟移植:把剛往生者的肝臟分割為二,分別移植給兩位不同患者,之後移植的肝臟會再長回原來的大小。

肝臟移植流程及換肝等候時間

捐贈者和接受者的體重、血型都必需相同,而大部分用來移植的肝臟,都是捐贈者同意在他們往生時,捐出來給別人的,詳細資訊可以諮詢醫師。

如果肝臟移植對是可行的治療方法,患者的名字就會列入受贈者等候名單,排隊等候。根據身體健康狀況而定,在您等待肝臟移植的期間,患者可能會住院,或待在家裡等候,沒有人可以明確知道何時有適合的肝臟。

每年排隊的人都很多,有些人可能只需要等幾天,有些人則需要等上數月。對患者和家人而言,等候消息的時間可能會漫長難熬,令人胡思亂想,擔心永遠等不到適合的肝臟。而且在還沒等到適合的肝臟前,患者可能會經常感到不舒服,並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應該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如果有這種情況,請尋求專業醫療的諮詢和協助。

在等候適合的肝臟期間,患者仍要到醫院做例行檢查。如果等候肝臟移植的時間太長,等候期間患者可能會接受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或腫瘤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以控制癌症病情。

當有合適的肝臟時,患者會馬上被告知,因此請隨時準備好住院的各項物品,以便立即展開手術。抵達醫院準備要進行手術時,醫師會再做最後確認,若發現肝臟配對不符,那患者可能得回家繼續等。如果有這種情況,醫師和護理師會盡全力提供協助。 換肝後的日常生活

在肝臟移植手術完成後,大多數的人都會再住院約2星期。此後,健康狀況應該會慢慢改善,且愈來愈好。不過要完全康復需要一段時間,大多數的人要休息幾個月後,才會漸漸恢復過去的正常生活。

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後,患者也要定期到醫院進行例行性檢查,讓醫師了解您的健康狀況。醫師可能會開立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ants)的藥物給您服用,通常須終身服用,讓身體不會排斥新的肝臟。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什麼?

肝臟分泌的膽汁具有消化食物中脂肪、協助代謝體內用過的紅血球、膽固醇、藥物及毒素的重要作用。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主要是肝臟中的膽道(Biliary tract)受到自體免疫系統攻擊逐漸被破壞的疾病。

當膽道受損,有害物質會因無法代謝而累積在肝臟中,有時會導致肝臟組織結瘢纖維化,逐漸形成肝硬化(Cirrhosis)。請注意,肝臟組織一旦受傷是無法痊癒的。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有多常見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患者分布於各種年齡層,可以減少危險因子來降低罹患的風險。對此疾病有疑慮的人,請與您的醫師討論以獲取進一步的訊息。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症狀

儘管有一些已被診斷出來的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多年來也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有些人則顯現了多種症狀。

常見的早期症狀包括: 疲勞 皮膚發癢 眼乾及口乾

晚期症狀包括: 右上腹部疼痛 骨頭、肌肉或關節疼痛 黃疸 色素沉澱:不是由於日曬所引起的膚色暗沈。 浮腫:腿及腳踝水腫。 腹水:肝衰竭引發腹水。 眼睛、眼瞼或手掌,腳掌出現脂肪瘤,或是脂肪堆積在手肘或膝蓋的皺折中。 骨質疏鬆:可能導致骨折 。 膽固醇升高 脂肪瀉、腹瀉:排泄物呈現油膩狀。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低下。

上面列出的症狀並未能涵蓋所有可能出現的症狀。如果您對症狀有任何疑問,請向醫師諮詢。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如果您出現上述任何症狀或對您的健康有任何懷疑,請向您的醫師諮詢。身體狀況因人而異,症狀及治療方式有個别差異。最好與您的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原因

引起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原因至今不明,多數專家認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這是因為人體內免疫反應異常,導致自身正常細胞受到攻擊的現象。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風險因素

引發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危險因子很多,包括: 性別:好發於女性。 年齡:好發年齡層介於30~60歲。 遺傳因子:家族病史會增加您罹患機率。

研究結果顯示,遺傳因子再加上環境因素,更容易引發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這些環境因素包括:

可能是由細菌、真菌或寄生蟲感染誘發的發炎(Bacterial, Fungal or Parasitic infection)。 吸菸。 環境毒素:研究結果顯示,環境中的有毒化學物質也可能誘發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診斷及治療

以下資訊並不能替代醫療診斷,請務必諮詢醫師以了解更多細節。 如何診斷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醫師會先詢問您的健康情况及家族病史,對您進行身體檢查。並配合下述檢驗程序來作診斷:

實驗室檢查: 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肝功能檢查(Liver function tests)主要檢驗項目是血液中的肝脢指數,當肝臓或膽管的細胞受到破壞時,這些指數就會上升。依據脢指數的上升程度就可以判斷細胞受到破壞的狀況。 抽血檢查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跡象:主要檢驗項目是血液中的抗線粒體抗體(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MA,血清學檢測抗粒線體抗體)。這類抗體只可能出現在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身上。因此,AMA測試陽性是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極可靠的指標。不過,仍有一小部分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患者的AMA呈現陰性反應。

影像檢查: 超音波(Ultrasound):利用高頻聲波產製人體內部器官構造的影像。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又稱CT掃描):CT掃描利用特殊的X光線技術,可以提供比X光檢查更詳盡的訊息。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又稱磁振造影):MRI掃描儀使用磁場和無線電波來提供體內器官及組織的詳細影像。MRI檢查沒有牽涉到放射線照射,這點與CT不同。 彈性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這是一項較新穎的技術,利用MRI造影結合聲波,構成體內器官的視覺影像(Elastogram,又稱彈性圖),可用於檢查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纖維化),效果類似醫師以觸診(Palpate)檢查身體。 膽管攝影:藉由X光幫助,屬於侵入性的一種檢查方式,可能導致併發症。隨著MRI技術的進步,醫師越來越少利用膽管攝影進行診斷。

如果對診斷結果仍有疑問,醫師會進行肝臟穿刺切片檢查(A liver biopsy),取出一小片活體組織,作為樣本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查,以確認診斷或疾病的程度。由於此病症不可逆,現今醫學技術還無法治癒,治療重點在於減緩疾病的進展,緩解症狀及預防併發症。這些治療方案包括: 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UDCA又稱熊二醇(Actigall,Urso),是一種膽汁酸,可幫助膽汁通過肝臟。 UDCA被當作是第一線的治療方式,並不能治癒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但如果在疾病早期就開始使用,可能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UDCA並非對所有患者都有效,對早期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對末期患者的幫助則有限。 肝臟移植:當患者面臨肝臟衰竭,肝臟移植便成為治療的優先選項。肝臟移植是一種將捐贈者的健康肝臟植入患者體內,取代已衰竭肝臟的手術。大部分的捐贈來自於已過世的人,少數情況則使用取自於活人的一小部分活體肝臟。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也有可能會在移植數年後復發。

醫師建議的治療方法會著重在使您生活更舒適的症狀控制,通常會以控制最常見的症狀為主。 如何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肝門靜脈高壓症(Portal hypertension):自您初診及隨後的幾年,醫師會監測肝門靜脈高壓和靜脈擴張的情況。如果出現門靜脈高壓症或出血的現象,治療方案可能會加入乙型受體阻斷劑或硝酸鹽(Beta blocker or nitrate)之類的藥物,或是需要進行手術。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醫師會建議您添加維生素D補充劑,也會建議您多運動以提高骨骼密度。 體內維生素缺乏:醫師可能會建議您補充維生素A、D、E及K。在服用草藥或營養補衝品之前請先諮詢醫師。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方式和家庭療法可能會幫助您改善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食用低鈉食品:選擇低鈉或不含鈉的天然食品,鈉會導致身體組織積水及腫脹、腹腔積水。 多運動:以增強骨頭,減少骨質流失。 避免飲酒:酒精由肝臟代謝,所引起的壓力可能會導致肝臟受損。患者應該戒酒。

在服用草藥或營養補充品之前,請先向醫師諮詢。肝臟生病後可能會對處方藥、非處方藥或膳食營養補充劑更為敏感,產生不同於已往的反應。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最佳治療方案。

台灣國病你中了嗎?肝炎知多少、ABC型肝炎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台灣國病你中了嗎?肝炎知多少、ABC型肝炎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台灣人普遍因工作與生活型態緊湊,多數經常熬夜或加班,讓身體過勞之外,慢性肝炎也成為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肝炎是因病毒導致肝臟發炎。目前肝炎共可區分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共5種病毒型肝炎,其中又以A型、B型與C型肝炎為目前台灣最常見的3大病毒型肝炎。究竟肝炎生成原因是什麼?A型、B型與C型肝炎又會對健康帶來何種危害?《Hello健康》一次為您詳解。

肝炎是什麼?認識肝臟發炎

根據衛福部桃園醫院表示,當因飲食不當、經常性熬夜或過度工作等原因而引起的肝臟發炎,進而造成肝細胞的破壞,都稱之為「肝炎」。

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在外來物質或病毒侵入時,自主發動如淋巴球等炎性細胞至組織內,並釋放出免疫物質來對抗侵入病毒物,而造成所謂的「炎性反應」或「發炎」。當發生在肝臟時,即會造成所謂的「肝炎」。 肝臟發炎原因

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之多,諸如病毒感染、濫用藥物、飲酒過度,甚至部分先天性的異常都有可能致病。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9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 而在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生成原因中,又以B型肝炎及C型肝炎為主。

另外,衛福部健康署調查亦指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成之病患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有2成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B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的發作,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大大增加肝癌的發生率;而C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少會有一半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5%會變成肝癌。

常見肝炎3大類:A型肝炎、B型肝炎、C型肝炎

A型肝炎

A型肝炎的病毒透過食物和飲料進入身體。A型肝炎不會長期造成身體負擔。由於身體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治癒,大部分的A型肝炎不需要特別治療,但是還是要做抽血來確保肝臟痊癒。處於高危險環境下的人,可以透過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注射疫苗來避免染病。(你也想知道:A肝疫苗有3種,這6類人快去打!盤點A型肝炎傳染途徑與疫苗副作用) B型肝炎

B型肝炎傳染的途徑為血液、無防護措施的性交和生育。抽血檢驗可以診斷出B型肝炎,可以做肝臟活體組織切片來檢查肝臟有沒有損傷。B型肝炎會衍生出肝衰竭、肝癌和肝硬化(肝臟永久傷疤)。儘管大多數成年人可以從B型肝炎痊癒,小孩往往會感染慢性B型肝炎。B型肝炎是可以預防的但還未找到解藥,因此B型肝炎病患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要把病毒傳染給別人。(同場加映:B型肝炎帶原者會傳染嗎?2大傳染途徑,這樣做預防B肝上身) C型肝炎

C型肝炎和B型肝炎一樣會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然而C型肝炎可能是最危險的病毒。C型肝炎會演變成肝癌或肝硬化,不像其他兩種病毒讓身體有自我治癒的機會。C型肝炎以往的治療方式為不舒服的週期性注射藥物和藥物治療。幸好近期的醫療發展進步到可以透過每天口服藥物六個月治療C型肝炎。科學家仍未製作出C型肝炎的疫苗,因此建議性交的時候要做好防護措施,輸血的時候也要更加小心。(你應該要知道:您的肝臟有毒嗎? 自我檢測與4點排毒

當你被診斷出肝炎的時候,意味著要適度調整生活方式。少喝酒、詢問醫師來避免做可能對肝造成傷害的治療。最重要的是,要把傷口包紮好避免碰觸別人。把狀況告訴健康護理師,在下一次性關係之前告訴伴侶你的狀況。 肝臟發炎症狀:有5大症狀恐末期,快就醫!

當發生A型、B型或C型3種肝炎任一時,多數會有相同症狀;包含噁心、黃疸、排灰便或黑尿等,依個人病況不一或許有合併發生的現象。然而,其實有近7成的肝炎並無症狀。當人體器官或局部發炎時,多有紅、腫、熱、痛等等症狀產生,提供人體作為反應機制。

但因肝臟本身並沒有神經,因此也幾乎不會有疼痛的症狀或感覺;加上肝臟可再生,以及儲備能力都極強,一旦有肝細胞遭到感染或攻擊,肝臟即有再生的新細胞可遞補,人體甚至僅需20%的肝臟,就足以維持日常運作功能。因此除非急性肝炎,否則約有7成肝炎患者毫無症狀也毫無警覺,當肝臟嚴重損壞時才發現為時已晚。

台灣國病你中了嗎?肝炎知多少、ABC型肝炎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當肝炎已進階至較嚴重的程度時,容易產生下列5大症狀:

肝炎症狀1:疲倦

多數肝炎病患的情況而言,只有較嚴重或急性發作的患者才亦感到疲倦。但若因過勞、睡眠不足、甚至生理、心理與精神而導致的問題、長期壓力等狀況,也易造成經常疲倦,應自生活型態與習慣先釐清再判斷是否就醫。 肝炎症狀2:食慾不振

由於食物消化與養分轉化都透過肝臟處理,當肝功能變差時,養份無法完整代謝,就易產生所謂的「消化不良」。但應注意的是,若病患本身已有消化道或腎臟疾病時,也易引發此症狀。 肝炎症狀3:噁心、嘔吐

當急性肝炎發作時,可能發生上腹不適或腹痛的症狀。但若已患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結石、胰臟炎等病症者,也會造成上腹不適,同樣應先釐清。 肝炎症狀4:黃疸

肝臟一旦受損,膽紅素就無法順利處理排入膽汁,並會積存於血液中產生黃疸症狀,讓皮膚或眼白處呈現濁黃感。不過若有膽道、胰臟、部分血液或先天性的慢性疾病,也可能造成黃疸或尿液顏色變深。不過,如果連續大量食用紅蘿蔔、木瓜等含有胡蘿蔔色素的食物,也會暫時造成色素沉澱的現象,使得膚色轉黃(但眼白不會變黃)。 肝炎症狀5:茶色尿液

積存在血液中的膽紅素會混入尿液,使尿液呈現如濃茶或可樂的深茶色。

台灣國病你中了嗎?肝炎知多少、ABC型肝炎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肝炎的治療方式:口服藥物可給付

口服抗B型肝炎病毒用藥之給付範圍雖已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之預防使用及發作時使用,考量免疫抑制劑屬風濕免疫科專科之常規用藥,有其必要性,此次藥物共擬會議討論,同意新增「風濕免疫科專科醫師」為該類藥物開立處方專科之資格,惟處方前應先照會消化系專科醫師,以適時提前投藥降低病人B型肝炎復發機率,並在長期服藥時,減少跨科就診之不便,提升遵醫囑率。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B肝帶原者會好嗎?B肝傳染途徑為何?B型肝炎症狀、治療及疫苗

B肝帶原者會好嗎?B肝傳染途徑為何?B型肝炎症狀、治療及疫苗

根據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顯示,肝癌為台灣主要癌症死因第2位,而其中B型肝炎又為國人罹患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最大禍首,全台約有半數上成年人都曾感染過B型肝炎;然而,不少人都誤認為B型肝炎是因飲食不潔所致,其實並非如此,究竟B型肝炎正確的傳染途徑為何?感染後會出現什麼症狀?B型肝炎又該如何治療呢?《Hello健康》一一為大家詳細說明。

B型肝炎是什麼?

B型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發的肝臟疾病,B型肝炎病毒為一種DNA病毒,主要可分為adr、adw、ayr、ayw4種亞型,其中,adw型為國人最常罹患的B肝類型。

B肝帶原者是什麼意思?會傳染給別人嗎?

指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反應的人,但帶原者不等於肝炎患者,若肝功能檢查正常,肝組織健康,就可稱為「 健康的帶原者」;然而,無論健康與否,B肝帶原者都具有傳染力,會傳染給別人。 如果持續帶原六個月以上,就叫「慢性帶原者」。 B型肝炎2大傳染途徑

B型肝炎經由共用碗筷、唾液而傳染的機率非常小,主要傳染途徑為以下2種: 1.垂直感染

母親若為B型肝炎帶原者,在生產前後,可能將B型肝炎傳染給胎兒。自從1984年推動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B型肝炎疫苗後,此種傳染方式已顯著減少。 2.水平感染(接觸傳染)

健康者接觸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經由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被傳染,例如:輸血、打針、穿耳洞、紋身、紋眉及日常生活中的共用牙刷、毛巾、指甲剪、刮鬍刀等方式,都有機會造成感染。

B肝帶原者會好嗎?B肝傳染途徑為何?B型肝炎症狀、治療及疫苗 B型肝炎會怎樣?常見症狀一次看

B型肝炎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約為2個月,當進入人體的B型肝炎病毒量愈多時,潛伏期也就愈短,而潛伏期過後,則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食慾不振 肌肉疼痛 頭痛 全身無力 疲倦 噁心 嘔吐 關節痛 黃疸 輕微發燒

B肝帶原者會好嗎?B肝傳染途徑為何?B型肝炎症狀、治療及疫苗 B型肝炎如何檢查?我需要接受檢查嗎?

若想確認自己是否罹患B型肝炎,可透過抽血檢驗,確認血液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否呈現陽性。

此外,若體內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現陰性,但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也是陰性,代表雖未感染B肝,但體內並沒有抗體,最好盡快自費施打1劑B型肝炎疫苗,以避免遭到感染。 9類人應追加施打B肝疫苗

自民國75年後,我國已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因此年齡未滿36歲者,應皆於小時候接種過B肝疫苗,若非高風險族群,再接種的必要性並不高。

但若為以下9類B型肝炎高危險族群,應盡快接受血液檢查,並可主動自費追打1劑B型肝炎疫苗: 曾接受血液透析者 曾進行器官移植者 曾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 免疫不全者 多重性伴侶 注射藥癮者 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 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 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工作者

B型肝炎如何治療?

針對B型肝炎病毒的特性,目前治療慢性B型肝炎多採以下2種方式: 口服抗病毒藥物:採用抗病毒藥物直接抑制人體中B型肝炎病毒複製,相關藥物包括干安能(Lamivudine)、干適能(Adefovir)、貝樂克(Entecavir)、喜必福(Telbivudine)以及惠立妥(Viread)等。 注射藥物:使用兼具抗病毒和免疫調節兩種作用之藥物,如:α干擾素(IFN-α)。干擾素可降低病毒活性以抑制肝臟的發炎,降低日後發生肝硬化或或肝癌的風險。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資料顯示,只要依照醫師的指示接受治療,約有1/3慢性B型肝炎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值得注意一提的是,並非每一位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都需要治療,必須由醫師依據病情的不同來決定。一般而言,當慢性B型肝炎患者血中GOT、GPT數值超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就應考慮接受治療。 B肝帶原可以治癒嗎?

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成為慢性帶原者後,需持續用藥來抑制體內病毒量,否則恐演變為肝硬化、肝癌,但藥物只能做到病情控制,無法徹底根治B型肝炎。

B肝帶原者會好嗎?B肝傳染途徑為何?B型肝炎症狀、治療及疫苗 預防B型肝炎重點:接種疫苗、維持良好衛生習慣

拜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所賜,台灣已逐漸擺脫數十年前,成人B肝帶原率15~20%的高盛行地區,不過成人若想進一步降低罹患B肝的風險,可參考以下3項預防小撇步: 施打B型肝炎疫苗:想要預防B型肝炎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早接種B型肝炎疫苗。目前國內可供幼兒在出生24小時內施打第1劑B型肝炎疫苗,並於出生滿1個月後接種第2劑,等到出生滿6個月後施打再第3劑。若為B型肝炎高風險者,則可自費追加接種1劑B型肝炎疫苗。(詳情參考:小時候打過B肝疫苗就OK?B型肝炎疫苗成分、副作用、常見問題大解惑) 不與別人共用日用品:諸如牙刷、毛巾、刮鬍刀及指甲剪等日用品,應避免與他人共用,以降低因傷口或黏膜接觸帶原者血液而感染B型肝炎的風險。 避免針頭注射:平常應減少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行為。

除了上述幾點,若本身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陽性之帶原者則應避免捐血,以免B型肝炎病毒經血液傳染給其他人。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A型肝炎疫苗分3種!莓果為何有A肝病毒?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

A型肝炎疫苗分3種!莓果為何有A肝病毒?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

近日好市多冷凍綜合莓、冷凍藍莓接連驗出A肝病毒,食用恐被感染,一時間造成社會人心惶惶。

究竟莓果為何有A型肝炎病毒?A型肝炎症狀、傳染途徑有哪些?病毒潛伏期有多久?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分別有哪些?《Hello健康》帶您一次了解清楚! A型肝炎症狀

A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等症狀,數天之後還有機會發生黃疸,少數患者甚至會併發猛爆性肝炎,致死率達到千分之3。

為預防A肝對國人的危害,衛福部建議6大高風險族群需要特別注意,應盡早施打A型肝炎疫苗,本文接下來也會為讀者介紹。 莓果為何有A型肝炎病毒?

食物之所以受到A型肝炎病毒的污染,依澳洲紐西蘭食品標準局 (FSANZ)指出,最常見的3個原因如下:

在受污染的水中種植的食物

被感染A型肝炎的人採摘或包裝的農產品

在被污染的水中清洗的農產品。

A型肝炎病毒可以在體外存活數小時,並且可以在人的手上和食物中持續存活,耐熱和耐冷凍。 A型肝炎傳染途徑:糞口傳染、血液傳染

A型肝炎好發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例如非洲、南美洲、中國大陸、東南亞及南亞等。主要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意即攝入受人類或動物糞便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罹病。詳細傳染情況列舉如下: 攝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

透過食用、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包括冷凍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或水而傳播,主要是發生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水果、蔬菜、貝類、冰和水最可能被汙染。

A型肝炎疫苗分3種!莓果為何有A肝病毒?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 人與人接觸傳染 當感染者沒有正確洗手,直接接觸其他物品或食物而造成感染。 照顧者更換或清理受感染者的尿布或糞便前後,沒有正確洗手而造成感染。 經由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感染,例如:性接觸(包括同性間與異性間肛吻、肛交、口陰交等性接觸)。 血液傳染

雖極為罕見,但國外曾有經由靜脈藥癮者共用針具或輸入潛伏期患者之血液造成感染。 A型肝炎的潛伏期有多久?

從感染到發病,其潛伏期約為15~50天 (平均為28~30天),可注意有無前述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適等症狀,尤其是黃疸。 6大高風險族群 建議施打A肝疫苗增強保護力

為預防A型肝炎(Hepatitis A),除了要隨時注意飲食衛生、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出門在外也需注意環境衛生。

然而,對於以下6大高風險族群而言,施打A型肝炎疫苗才能有效提升保護力,降低罹患A肝風險。 前往A型肝炎流行地區居住、工作或旅遊者:建議出發前2週施打第1劑疫苗,之後再補打第2劑。一般人在出發前任何時間接種,均可提供部分保護力,但若患有慢性肝炎或免疫力低下,又距離出發時間不到2週,除了施打疫苗外,建議合併使用免疫球蛋白。 有危險性行為者:欲進行口對肛門的接觸、肛交。 注射非法藥物及毒品成癮者 因職業接觸而增加風險者:如高風險地區之特殊實驗室或醫療人員、汙水處理人員或餐飲廚師。 經常需要輸注凝血因子者:如血友病患者 慢性肝炎患者或有B、C型肝炎帶原者

除上述高風險族群外,由於台灣飲食環境的改善,多數未滿35歲之成年人未曾罹患過A型肝炎,所以體內也無抗體,建議可考慮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 A型肝炎公費接種對象: 2017年(含)以後出生滿12個月以上幼兒(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 國內設籍山地鄉、9個鄰近山地鄉(高感染風險之平地地區)及金馬地區,於2016年(含)以前出生滿12個月以上之學齡前幼兒 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確定病例接觸者(包含病患之家庭成員、同住者、性伴侶,經疫調懷疑有共同感染源者),於1972年1月1日以前出生未具A肝抗體者或1972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滿12個月以上者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者,於1977年1月1日以前出生未具A肝抗體者或1977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滿12個月以上者

國內A型肝炎疫苗有3種

目前可供民眾施打的A型肝炎疫苗共有3種廠牌,無論成人或兒童都需接種2劑疫苗,2劑間隔至少6個月;接種第1劑後約95%以上可產生抗體,接種滿2劑後,可提供民眾20年以上的保護力。以下為國內可選之A型肝炎疫苗廠牌: 葛蘭素:HAVRIX新赫寶克疫苗(1~18歲適合施打兒童及青少年劑型;19歲以上民眾適合施打成人劑型) 默沙東:VAQTA唯德不活化疫苗(1~18歲適合施打兒童及青少年劑型;19歲以上民眾適合施打成人劑型) 賽諾菲:Avaxim巴斯德A型肝炎疫苗(僅供1~15歲幼童施打兒童劑型)

A型肝炎疫苗分3種!莓果為何有A肝病毒?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 A型肝炎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施打A型肝炎疫苗後,常出現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紅腫、頭痛、發燒、肌肉痠痛、煩躁不安、食慾不振及腸胃道不適等反應,但會在數天內恢復。

至於嚴重過敏等症狀則極為罕見。如前述症狀持續未獲改善,應儘速就醫處理,並請醫師通報衛生單位。

一直打嗝怎麼辦?2大原因、7種停止打嗝方法一次看

一直打嗝怎麼辦?2大原因、7種停止打嗝方法一次看

吃飽後打嗝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大家應該都有打嗝打不停的狀況,這種持續性打嗝總讓人感到尷尬和不舒服。然而坊間流傳的止嗝偏方千百種,究竟打嗝停不下來時該怎麼辦呢?以下介紹打嗝的原因,以及教大家幾招可以止嗝的小撇步。

一直打嗝2大原因 一直打嗝原因1. 胃脹氣

大部分的打嗝症狀通常和胃膨脹有關,因為胃在橫膈膜下方,所以一旦胃部膨脹壓迫刺激到橫膈膜,例如吃太多、吃太快、喝碳酸飲料、或是邊吃邊講話吞進太多氣體等,都可能引發打嗝。(推薦閱讀:脹氣與脹氣痛:症狀、原因與解決辦法) 一直打嗝原因2. 橫膈膜痙攣

另一種打嗝是連續性的,這是由於胸腔和腹腔中間的橫膈膜痙攣所導致,如同抽筋一樣,會讓該部位產生非自主性地收縮。

我們吸氣時,橫隔膜會往下拉,吐氣時則會上升,把胸腔的空氣擠出去。橫隔膜抽筋時,就會連帶影響呼吸,產生短小急促的吸氣。當空氣經過聲帶,喉頭收縮和聲帶關閉,就會導致在打嗝時發出「呃」的聲音。

此外,打嗝也可能因此讓血壓上升,甚至因為無法進食而營養不足,嚴重者還可能無法吃、睡、呼吸受阻、肌肉痠痛等。通常只要持續打嗝超過 48 小時沒好即應就醫。 一直打嗝怎麼辦?停止打嗝7大方法

一直打嗝怎麼解決?以下是幾種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和英國國民保健署(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等衛生機構建議的居家止嗝方法:

重複憋氣:吸氣後,憋氣約十秒,再慢慢吐氣。重複 3-4 次,然後 20 分鐘後,再重複這個動作。 雙膝彎曲靠胸:坐在床上或鋪有墊子的地上,將膝蓋彎曲至胸前,並用雙手環抱它持續兩分鐘。過程中,身體可稍微向前傾斜,並用膝蓋輕輕地壓著胸口。 吃一點醋或砂糖:滴幾滴醋在嘴巴裡,或在舌頭上放一些砂糖,待融化吞下後,再慢慢地喝些冷水。 連續慢慢地喝水:慢慢、小口喝冰水,或一邊憋氣一邊慢慢地喝溫開水。 嘴巴含檸檬片:在舌頭上放一片薄薄的檸檬,並像含糖果一樣,去吸它的汁。 輕輕按壓橫隔膜:橫隔膜位於肋骨下緣,可輕輕按壓,以舒緩持續打隔的症狀。 吞嚥時捏鼻子:喝水或吞口水時,捏住鼻子不要呼吸。

預防打嗝發生的方法

若經常打嗝,不妨開始寫飲食日記,以根據自己的飲食內容,觀察哪些可能是引發打嗝的食材,並盡量少吃。含大量澱粉、糖分,以及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過多的食物,如含咖啡因的飲料、番茄、柑橘類等蔬果,都會讓人容易打嗝。

醫Book/「非典型」胃食道逆流?名醫教您什麼是咽喉逆流、症狀與危險信號

醫Book/「非典型」胃食道逆流?名醫教您什麼是咽喉逆流、症狀與危險信號

Hello健康精選書摘】典型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會有胸口灼熱的症狀——進食後會胸口疼痛,尤其是吃完油炸物或油膩的食物後。大多時候,醫生會將此患者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疾病。較困難的問題是,如果你是「非典型」或「隱性」逆流,也就是咽喉逆流,該從何得知呢?

逆流的常見症狀 沙啞 慢性咳嗽 短暫窒息 吞嚥困難 喉嚨有個腫塊 鼻涕倒流 胸口灼熱

咽喉逆流在白天或夜晚都可以發生,但是大部分咽喉逆流的患者不會有胸口灼熱症狀(因此是「隱性逆流」)。針對這一點的解釋為逆流物質停留在食道上的時間不夠久,因次不會使器官出現難受症狀;然而,即使只是一點胃液進入喉嚨,就會產生症狀。喉嚨和聲帶對於逆流導致的刺激和損傷,其敏感程度是食道的一百倍。

咽喉逆流的症狀為聲音沙啞、喉嚨太多黏液、淸喉嚨、鼻涕倒流、慢性咳嗽、喉嚨有個腫塊的感覺、喉嚨疼痛、短暫窒息、呼息短促、氣喘、鼻竇問題、吞嚥困難、牙齒疾病,甚至口臭。

有些人會有間歇性或慢性沙啞,有些人會有嚴重鼻腔和喉嚨倒流的問題—即過多黏液或痰—所以導致慢性的淸喉嚨。如果發現任何一種上述症狀,特別是如果你抽菸,那麼應該問問你的醫生你是否有咽喉逆流的可能性。 逆流症狀指數(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

下列九個問題,請依照自己的狀況,圈選0-5 分,最後將所有分數加總,以得到你的逆流症狀指數:

以下狀況對你的影響程度 0= 沒有影響 5= 嚴重影響 聲音沙啞,或是有聲音方面的問題 0 1 2 3 4 5 清喉嚨 0 1 2 3 4 5 過多喉嚨黏液或鼻涕倒流 0 1 2 3 4 5 吞嚥食物、液體或藥丸有困難 0 1 2 3 4 5 飯後或躺下時咳嗽 0 1 2 3 4 5 呼吸困難或短暫窒息 0 1 2 3 4 5 麻煩或惱人的咳嗽 0 1 2 3 4 5 感覺喉嚨有腫塊 0 1 2 3 4 5 胸口灼熱、胸痛、消化不良、胃酸逆流 0 1 2 3 4 5

最常診斷和治療咽喉逆流的專科醫生為耳鼻喉科醫生。身為耳鼻喉科醫生,我們使用逆流症狀指數(RSI)作為篩檢工具。你可以藉由回答上述問題來瞭解自己的逆流症狀指數。

一般來說,咽喉逆流的魔法數字是15,但是逆流症狀指數並非一定能夠確認你罹患咽喉逆流,因為有些咽喉逆流的患者,其逆流症狀指數很低。另一方面,大多數咽喉逆流患者具有一個以上的症狀。潔米醫生(編者按:本書作者之一)所治療的患者,逆流症狀指數平均大於20。如果你察覺自己有任何一項逆流徵狀,請去看醫生。

醫Book/「非典型」胃食道逆流?名醫教您什麼是咽喉逆流、症狀與危險信號「非典型」胃食道逆流?名醫教您什麼是咽喉逆流、症狀與危險信號 逆流的危險信號

以下是一些嚴重逆流的警告信號與症狀(咽喉逆流和胃食道逆流)。其中一些症狀,可能還表示存在更危險的情況。 用餐後出現壓迫性胸痛,讓你懷疑自己心臟病發;顯然,為了以防萬一,你應該立刻前往急診室。 半夜從酣睡中醒來,像條離開水裡的魚一樣咳嗽和大口大口地呼吸;這稱作喉痙攣,你不會因此而死,但是感覺起來會。 慢性咳嗽超過三個月,但是胸部X 光正常。對於難以診斷的慢性咳嗽,逆流是最常見的原因。 除了正在進食之外,喉嚨如果總是感覺起來有腫塊;通常是咽喉逆流。 早晨聲音沙啞、漸進性(惡化)的聲音嘶啞,還有吞嚥疼痛,都可能是咽喉逆流的症狀,甚至可能是喉癌。你應該去看耳鼻喉科醫生。

逆流相關症狀和疾病(咽喉逆流與胃食道逆流) 症狀 胸口灼熱 反胃 胸痛 呼吸短促 短暫窒息 沙啞 嗓音疲勞 破嗓 慢性清喉嚨 過多的喉嚨黏液 鼻涕倒流 慢性咳嗽 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 呼吸困難 喉球 食物卡住 喉嚨感覺有腫塊 間歇性呼吸道阻塞 慢性呼吸道阻塞 喘息聲 疾病 食道炎 齲齒和齒腐蝕 食道痙攣 食道狹窄 食道癌 逆流性喉炎 喉癌 氣管插管損傷 接觸性潰瘍與肉芽腫 後聲門狹窄 杓狀軟骨固著 陣發性喉痙攣 喉球症 聲帶失能 聲帶異常運動 聲帶結節和息肉 喉厚皮病 復發性白斑 聲帶息肉樣變化 軟喉症 嬰兒猝死症 鼻竇炎和過敏症狀 睡眠呼吸中止症 氣喘

逆流與睡眠障礙

你一天當中吃了什麼、吃了多少和何時進食皆可以嚴重影響你的睡眠品質—反過來說也會影響你的專注力、情緒、工作習慣和整體的生活品質。

如果你有逆流,避免過度進食,尤其是過度飮酒。此外,飯後三小時你不應該躺下;如果你有夜間逆流,你應該準備一個三角枕或類似的東西以抬高頭部和胸部。光是支撐頭部的普通枕頭沒有幫助。抬高胸部能使你的晚餐更難恣意遊走;重力會幫忙。

對逆流患者而言,酒精是個打擾夢鄉的問題製造者。它會放鬆食道瓣膜,放行胃的內容物逆流。此外,如果你在腦袋不淸不楚的情況下睡著,那麼你就是眞的喝醉了,而且可能會在三到四個小時後醒來,出汗的同時腦中還充滿一百萬種不同的想法;這就是酒精戒斷的跡象。永遠不要在頭腦混沌不淸時去睡覺。做些呼吸運動,盡可能保持淸醒並飮用大量白開水。

如果你半夜會醒來咳嗽,那麼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一種是逆流,另一種則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而這也可能會因為逆流而更加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你的喉嚨會在睡眠期間塌陷,尤其發生在更深層的睡眠週期中。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打鼾有關,但是打鼾可以是逆流或其他情況所造成,如體重過重或鼻道慢性充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是非常常見卻被低估的疾病。

如果你想得到一夜好眠,吃一頓淸淡的晚餐,且至少在睡前三小時用餐。避免過鹹的食物,它可能會讓你因為脫水而醒來,並且避免飮用超過一杯葡萄酒或等量的酒。當然,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飮品。想要眞正輕鬆入睡,你可以嘗試溫水浴、舒緩的音樂和洋甘菊茶(不要薄荷茶!)關於如何得到一夜好眠的更多資訊,你可以上本書作者喬丹醫生的網站:www.bluesleep.com。再次重申,太晚進食是逆流的關鍵風險因子。如果可以,我們會堅持讓每位會逆流的人在晚上八點關閉廚房,尤其是有氣喘等呼吸問題的人。此外就是—永遠不要吃宵夜或睡前零食。

潔米醫生的|臨床案例③|

費莉西雅是一名七十歲女性,她身材苗條且愛運動,從前是名舞者,而且為了維持體態,每天會從事一小時的瑜珈。她因為慢性咳嗽和早晨聲音沙啞而前來尋求協助。

她的喉頭是場災難。藥物對她沒有效果。她告訴我關於自己「健康的」日常養生法:一份大量的晚餐,接著是做一小時的瑜珈,睡前再吃一顆澳洲史密斯青蘋果。嗯,是這樣的:你永遠不應該在飽腹的情況下運動,或是在用餐後三小時內躺下!此外,吃紅蘋果還可以,但是對於逆流患者來說,一顆酸(非常酸)的史密斯青蘋果就像是一塊逆流磁鐵,特別是在睡前食用。

我直截了當地告訴費莉西雅。請她把她的「大餐」改到中午享用,瑜珈練習與點心挪到更早的時間,並且以紅蘋果取代她每日一顆青蘋果的習慣。光是這些改變,就足以使費莉西雅的症狀完全消失。

本文摘自: 《【跨科解密】胃食道逆流修復全書:美國權威醫師12年實證,兩大飲食階段✕75道低酸料理,14天終結各種逆流症狀》

作者: 潔米.考夫曼(Jamie Koufman, MD) 喬丹.斯特恩(Jordan Stern, MD) 馬克.鮑爾(Marc Bauer)

出版社: 采實文化

膽長息肉怎麼辦?要切除嗎?膽囊息肉原因、種類及症狀解析

膽長息肉怎麼辦?要切除嗎?膽囊息肉原因、種類及症狀解析

隨著超音波檢查與體檢愈來愈普及,,許多人可能在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膽囊息肉;由於膽囊息肉可能是癌變所致,不少人因此非常擔心;究竟膽囊息肉是否危險?是否需要切除?《Hello健康》為您說明膽囊的位置,解釋膽囊息肉的原因、症狀,以及處理和改善方法。

膽在哪裡?膽囊位置說明

膽囊位於右上腹部,就在肝臟旁邊,容量約50c.c.,用於暫時濃縮與儲存肝臟所分泌的膽汁;當人進食後,膽囊會收縮,將膽汁經由膽管送至十二指腸,幫助消化。

膽長息肉怎麼辦?要切除嗎?膽囊息肉原因、種類及症狀解析 膽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是什麼?膽息肉原因詳解

「息肉」泛指生物體的黏膜層增生,且向外突出的組織贅生物,因此任何膽囊壁黏膜突起的病灶皆可定義為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分為腫瘤型(Neoplastic)和非腫瘤型(Nonneoplastic)等2種,腫瘤型又可分為良性與惡性,以下介紹5種膽囊息肉:

非腫瘤型 膽固醇性息肉(Cholesterol polyps):佔膽囊息肉的60%,為最常見的息肉類型,由人體膽固醇代謝失調所致,直徑多為0.5公分以下。 膽囊腺肌增生症(Adenomyomatosis):約佔10~20%,由黏膜上皮細胞增生陷入平滑肌所致,直徑通常為1~2公分之間,臨床醫學上曾有少數的癌變病例。 發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s):約佔5%,因慢性膽囊炎或膽結石反覆刺激膽囊壁,使膽囊壁產生肉芽組織或纖維組織增生,直徑通常小於1公分。

腫瘤型 膽囊腺瘤(Adenoma):屬於良性腫瘤,約佔5~15%,因黏膜上皮細胞增生所引發的腺性瘤病變,大小介於0.5~2公分之間。 膽囊腺癌(Adenocarcinoma):屬於惡性腫瘤,約佔1~10%,直徑大小不一,臨床上容易與腺瘤混淆。

膽囊息肉的症狀

膽囊息肉通常不會造成明顯症狀,這也是為何多數病患都是在健檢,或因為膽結石接受檢查時一併發現;少數病患可能會出現輕微上腹痛或右上腹痛、噁心及消化不良。

膽囊息肉會消失嗎?是否需手術切除?

膽囊息肉非常盛行,根據研究,不分男女約4~5%的人會出現膽囊息肉,其中以中年族群最常見;有鑑於多數膽囊息肉都是良性,若發現膽囊息肉,不用太過擔憂,醫師會藉下列2點判斷處理方法:

1. 患者是否有症狀?

若患者有症狀,且已排除其他引發症狀的可能疾病,建議切除治療;若無症狀,則依膽囊息肉的大小判斷。

2. 膽囊息肉大於1公分建議切除

膽囊息肉通常要大於1公分,惡性機率才會顯著上升,但即使上升,癌變機率也低於1%,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病人依照下方原則追蹤與處理:

膽囊息肉小於0.6公分:1年追蹤1次,若無變化,則隔2年再追蹤1次。 膽囊息肉介於0.6~0.9公分:半年追蹤1次,若無變化,則每年固定追蹤1次。

若病患符合以下條件,建議切除治療: 膽囊息肉大於1公分 有膽囊癌家族史 有膽結石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危險因子 年齡大於50~60歲(膽囊癌高風險族群) 膽癌息肉短期內增大過快

膽長息肉怎麼辦?要切除嗎?膽囊息肉原因、種類及症狀解析 膽息肉不會消失,切除後息肉不見有2種可能

膽囊息肉不會自行消失,但臨床上有時會發生開刀送檢,最後卻沒發現息肉的狀況,通常有2種可能: 膽固醇性息肉在開刀或送檢過程中崩散。 最初超音波所發現的膽息肉,其實是聚集成塊的膽沙、結石或發炎組織,因此切除後才發現不是息肉。

雖然切除病灶未必是膽囊息肉,但膽沙或結石都可能危害膽囊健康,因此及早切除對身體也是利大於弊,患者也可更安心。

啤酒肚又經常腹脹?小心你的肝臟已發出警訊

啤酒肚又經常腹脹?小心你的肝臟已發出警訊

鮮少有人會注意自己的肝臟健康,但肝臟卻是體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儲存了身體所需的重要物質,如肝醣、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也是處理可能危害人體健康、來自食物和藥物的各種毒素的重要器官。因此肝臟需要我們的細心照料。事實上,肝臟的健康受到威脅時,也會導致人體出現相關症狀。以下介紹5個重要的肝臟求救警訊,協助您自我檢視健康狀況,若有任何疑慮或擔憂,請盡早就診接受醫師的專業診斷。

1. 皮膚出現脂肪塊

製造膽汁是肝臟的職責之一,膽汁有助人體消化脂肪,當脂肪順利消化後,人體才能從中獲取脂溶性維生素 ,如維生素D等,此類維生素對於骨骼的生長、修復與骨質密度相關。然而,若選擇長期處於高脂肪的飲食方式,肝臟就必須消化含有大量脂肪的食物,可能導致皮膚出現脂肪塊,或因此導致體重增加,提高罹患其他慢性病的風險。(延伸閱讀:強化肝功能!補充這4種維生素礦物質

需要注意的是,若你想藉由減重恢復健康的身材並減少肝臟的負擔,請勿未經醫師指示購買任何宣稱具「肝臟排毒」或「減肥功效」的減肥藥品,以免因藥物副作用而產生更大的危害。

一般建議,透過調整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優質蛋白質,避開高糖、高脂食物,加上規律運動,有助降低毒素攝取量並提高代謝效率,不僅能幫助減肥,也能達到「肝臟排毒」效果。(延伸閱讀:12種排毒食物助抗癌!有益肝臟食物看這篇) 2. 有腹脹感

腹脹可能是由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引起的,此種症狀會導致肝臟變得肥胖、腫脹並產生疤痕。別忘了肝臟佔據腹部空間甚大,如果肝臟發炎,很容易出現腹脹感。

啤酒肚又經常腹脹?小心你的肝臟已發出警訊

3. 少吃多動卻瘦不下來

當你已經減少熱量攝取同時也運動了,卻仍無法減輕體重時,可能是肝出問題了。肝臟是很重要的代謝調節器官,當肝功能不正常時,我們會感覺無精打采。當肝臟無法對胰島素(Insulin)有反應來分解脂肪和調節血糖時,就很難消耗熱量和脂肪,也就無法減重。而且過重會導致骨質密度流失,對骨骼有害。 4. 不喝酒也有啤酒肚

當肝腫脹或肝功能失調時,身材會出現類似啤酒肚的狀況。與一般腹部脂肪相比,肝臟引起的腹部脂肪堆積往往位於上腹部,較一般腹部脂肪堆積的位置為高。

5. 老覺得熱或容易流汗

這是因為肝功能不正常,而引起荷爾蒙失調所導致。肝臟與下視丘(Hypothalamus,為體溫調節中樞)之間有複雜的交互作用,透過釋放激素,下視丘可調節破壞骨骼的皮質醇,在骨骼健康中發揮關鍵作用。(延伸閱讀:怕熱原因這樣改善!5招保持涼爽體溫)

就靠這3招!判斷您腸道蠕動是否健康

就靠這3招!判斷您腸道蠕動是否健康

想知道您的身體健康狀況嗎?從您的腸道蠕動情況來觀察是最簡單的事情之一,或許這句話聽起來像是開玩笑的,但卻是千真萬確。研究發現,腸道裡有不少多元化的細菌,並且與腸道蠕動具有關連性。因此,您不可不知關於腸道蠕動的3件事:頻率、健康狀態、大便顏色。

1. 腸道蠕動的頻率

對大多數人而言,正常的腸道蠕動頻率是每天1次,但並不是人人如此。因為,腸道蠕動的頻率標準範圍是,每天3次且每週3次。有些人的腸道蠕動是每天2~3次,這可能是由於體內的代謝速度較快,有較多有益的細菌幫助消化,或是吃的食物多寡導致。

腸道蠕動的頻率也取決於您的身體健康狀況,患有腹瀉(Diarrhea)的人,每天可能會有3次的腸道蠕動,而有便祕(Constipation)的人,1星期內腸道蠕動的次數則可能少於3次。對身體而言,腸道蠕動是排除體內毒素(Toxin)、酸(Acid)最重要的方法,因此腸道最好每天都能蠕動。 2. 腸道蠕動的健康狀態

要確認您腸道蠕動的健康狀態,可以使用布里斯托(Bristol)大便分類法: 第1型:大便一顆顆、分開來,堅硬得像顆小球。 第2型:大便一塊一塊,表面凹凸不平,香腸的形狀。 第3型:大便像香腸的形狀,表面有裂縫。 第4型:大便形狀像香腸或蛇,表面光滑、柔軟。 第5型:大便是柔軟的塊狀,斷面清楚,且大便容易通過腸道。 第6型:大便邊緣破碎、鬆軟,呈現糊狀。 第7型:大便是液體狀,無固體塊狀、無法成型,完全成水狀。

如果您的腸道蠕動屬於第4型,那恭喜您擁有健康的腸道蠕動。如果您的腸道蠕動接近第1型,那您可能有便秘;如果您的腸道蠕動接近第7型,那您可能有腹瀉。而這也比較難對付和治療,且腹瀉會導致身體對食物的養分吸收不良(Malabsorption)。

3. 大便的顏色

信不信由你,大便的顏色是很重要的!大便最理想的顏色是適中到暗黑的棕色,就好像是牛奶巧克的顏色一樣。大便的顏色會因為您吃的食物受到影響,如:您吃了甜菜(Beet),大便可能會是紅色的、葉菜類會讓大便成綠色、有些特定的藥物,會讓大便呈現白色或泥土色。但是您絕對要留意大便是否是烏黑的顏色,因為這可能是上腸胃道(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流血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