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移植手術後~6訣竅自我照顧

肝臟移植手術後~6訣竅自我照顧

肝臟移植手術後的自我照護,對病情康復至關重要。手術後頭一年最辛苦,請不要獨自承擔所有事情,只要您開口,家人和朋友隨時都會給予援助。為確保手術後復原順利,下列6點請謹記在心。

1. 定期回診

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將移植的肝臟視為外來物,產生排斥反應來攻擊新移植的肝臟,這是為什麼您必須服用醫師處方的免疫抑制藥物,因為此類藥物可抑制免疫系統。您必須定期回診,透過常規血液檢查,監測移植後肝臟的狀況。

2. 均衡飲食

請確保執行低鈉、低脂及低膽固醇的健康飲食。如果您是速食愛好者,那麼現在,請放棄您最喜愛的食物,改吃含有大量蔬果的家常食物,並從魚、瘦肉、蛋和奶製品當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量必須聽從醫療人員指示。

此外,全穀物對新移植的肝臟相當有益,請不要忽略它的好處。只有在一個關鍵的例外情況時,您才能盡情吃想吃的東西。請不要食用未經烹煮的海鮮,這可能會引起嚴重感染。

肝病可能導致食慾不振和營養不良,在移植手術後,很多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包括您的醫療團隊、家人、朋友以及您本人在內,都必須意識到盡可能攝取營養的重要性。營養狀況較好的患者,較少發生併發症,住院時間較短,也恢復得較快。 3. 攝取足夠水分

水中有一定量的天然礦物質,除去碳分子和氯分子的水,是最好的選擇。此外,別忘了在水中加入些許檸檬汁,檸檬的鹼性可幫助排毒及淨化身體。檸檬及所有的柑橘類水果,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可促進身體機能,提高肝臟的排毒效率。 4. 避免飲酒

請記住要遠離酒精,因為它是一種毒素,會抑制營養素的吸收。避免飲用啤酒、葡萄酒、香檳以及任何形式的酒類飲料。請注意,部分非處方止痛藥 (如咳嗽糖漿) 也含有酒精。

5. 運動

不妨試試結合飲食和運動,來減輕體重。若在健身房鍛鍊對您來說不太方便,可嘗試在家就可做的輕度運動,例如拿家裡現成的罐頭、飲料瓶或小啞鈴,做伸舉的重量訓練。如果您在保持健康體重上有困難,請尋求醫師協助。積極的活動更為重要,因為能幫助您保持體力,這對肝病患者相當重要。因為當肝臟惡化時,患者可能會失去肌肉質量和張力。

養成適合自己的運動習慣相當重要。舉例來說,患有輕度C型肝炎的患者,其運動量應與一般健康人士相同,每週應至少進行2.5小時的體力活動,讓心跳加速,再加上每週2次的強化肌肉活動。您可以從到附近的運動中心散步5~10分鐘開始,1天多1分鐘,逐步增加每天步行的時間,最終目標為每週3次、每次步行30分鐘。 6. 放輕鬆

每個人都有壓力,但罹患長期疾病會使壓力增加,沒有人可以在壓力下保持健康。移植手術後的最初幾個月,您可能會有各式各樣的情緒,包括憤怒、沮喪、內疚和憂鬱。放輕鬆、用正向思考幫助自己平衡生活,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您愛的人,可幫助您度過這段困難時期。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健康的身心和正面思考,不僅能帶給您快樂,也能為家人帶來幸福!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手術後的飲食原則:腹部手術篇

手術後的飲食原則:腹部手術篇

對手術後的患者而言,營養照護是非常重要的,但多數腸胃手術患者,在術後的胃口非常差,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力差等情況。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外科手術和腹部手術後的飲食方式,其實不盡相同(請參考另一篇:手術後的飲食怎麼吃?這些食物要多補充!

最常見慢性腹痛

腸胃道手術後的飲食較需要注意,因為有些患者的腸道傷口,需視情況在術後禁食,且動過腹部手術的患者中,有93%會發生腸沾黏(Abdominal adhesions)的現象,所以不能吃高纖或是容易產氣的食材。腸沾黏大多不會出現特別的症狀,最常見的是慢性腹痛,但若變成完全的腸阻塞(Bowel obstruction),則可能會危及生命且必須動手術。

以下將介紹關於腹部手術後的飲食原則,但提醒大家,飲食方式仍需視手術與患者本身狀況而定,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同樣的飲食方式喔!

多數腸胃道手術患者為了要讓傷口癒合,加上胃腸道蠕動減慢,通常醫師會讓患者先禁食幾天,在排氣後且經醫師評估胃腸蠕動已恢復正常,並將鼻胃管拔除後,才能開始進食,且要少量多餐,並按照順序從流質、軟質到溫和的食物,循序式進食。 流質食物

腹部手術後,初期可以開始進食的患者,可先從完全無渣,或不刺激腸道蠕動的無油清湯開始喝起,接著攝取少量纖維且營養均衡的流質(液態)食物,例如魚湯、過濾的果菜汁等,但進食時間和攝取量都要按照醫囑。

軟質食物

這是指易消化、無粗纖維、質地軟且有營養的食材,適合作為腸胃手術後,或是有腸胃炎(Gastroenteritis)、憩室炎(Diverticulitis)、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一種慢性腸道炎症),甚至是口腔手術和喉嚨手術後的飲食內容。此與平時提倡的健康飲食方式稍微不同,主要為精製加工碳水化合物與罐裝蔬果,取代新鮮蔬果。例如罐頭蔬菜或肉(若太油請去油)、魚肉、蔬果汁、白米、白麵、白麵包、馬鈴薯泥等,水果類如香蕉、芒果、酪梨等,並且吃軟質食物時,也需適度喝水幫助消化(但不可過多)。此時期需要避免容易在腸道產氣的食材,如全麥麵包、全穀類、玉米、生菜(尤其是花椰菜、胡蘿蔔等)、豆類、堅果等高纖食材,以及碳酸飲料。 溫和食物

腸胃功能康復許多之後,可以開始吃些較天然食材了,但請選擇容易消化、不容易產氣、低纖且溫和清淡的,例如豆腐、瓜果類等,要避免高纖、辣或油的食物,如梨子、玉米、豆類、竹筍、蘿蔔乾,也要避免添加人工色素或防腐劑的產品,如蜜餞、咖哩和泡麵等。

最後,提醒病人要採取少量多餐,請別吃到撐,並記得術後的4大飲食原則:補充水分、多吃蛋白質、攝取足夠熱量來保持體重,以及注意營養均衡。

您是高危險群嗎?炎症性腸病原因風險

您是高危險群嗎?炎症性腸病原因風險

造成炎症性腸病(或稱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確切原因未必找得到,但有些因素會特別讓人容易病發,或使現有症狀惡化。以下列舉各種可能造成炎症性腸病得風險因素,符合愈多,腸道生病發炎的機率就愈高。

免疫系統失調和遺傳最危險

免疫系統異常:免疫系統失常的話,免疫細胞會開始侵襲腸道內層,而不是攻擊細菌和病毒。 遺傳:有炎症性腸病家族史的人,通常也會罹患此病。 飲食:含有大量肉類、魚類的高蛋白質飲食,較容易使細胞受毒害,進而造成潰瘍。 年齡: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罹患炎症性腸病,但它特別常見於35歲以下的青年。 性別:男女都有可能罹患炎症性腸病,但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男性患者比例較高,而克隆氏(Crohn’s disease)症則相反。 吸菸:抽菸會提高罹患克隆氏症的風險,並讓症狀變糟。但諷刺的是,有抽菸的人較少罹患潰瘍性結腸炎。 異維甲酸:異維甲酸(Isotretinoin)一般稱為A酸,主要用於治療囊腫和痘痘,使用不會直接造成炎症性腸病,但有研究顯示服用異維甲酸,可能會提升罹患炎症性腸病產生風險。異維甲酸藥物包括亞尼斯(Amnesteem)、克拉洛維(Claravis)、索特(Sotre)、亞克坦(Accutane)。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此類藥物可能會提高罹患炎症性腸病的風險,或讓已經罹患的人病情加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NSAIDs)包括布洛芬(Ibuprofen)、安舒疼(Advil)、莫痛寧止痛膠原錠(Motrin IB)、那普洛辛鈉(Naproxen sodium,商品名:亞利夫Aleve、安鈉百鎮錠Anaprox)、迪可氟納(Diclofenac sodium,商品名:服他寧Voltaren、索拉瑞茲Solaraze)等。

強化肝功能!補充這4種維生素礦物質

強化肝功能!補充這4種維生素礦物質

在你的飲食和環境中,可能出現好幾百種毒素,而肝臟一直在努力過濾這些物質;更重要的是,肝臟也有助於分解食物,並提供能量給其他器官。為了使肝臟功能更好,請確保你的飲食中含有必須的維生素和營養素。 當你無法從飲食中攝取到足夠的量時,可以考慮服用補充劑,以下是一個健康肝臟所需要的5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1. 維生素A和鐵質

根據發表在2000年《營養》(Nutrition)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維生素A和鐵質的缺乏,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症狀之一。根據2000年5月出版的《營養學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 上所發表的一項研究,缺乏維生素A,可能會降低鐵量,導致貧血,低鐵則可能導致肝臟維生素A減少。同時補充維生素A和鐵,比起單獨使用鐵或維生素A,能更有效地解決缺鐵性貧血。

雖然維生素A對肝病患者有益處,但劑量太高,可能對肝臟有毒。舉例來說, 鐵質可能會促進肝臟中瘢痕組織的形成。 因此,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有肝硬化的人,除非醫生確定他們缺鐵質,否則應該服用不含鐵的綜合維生素。 2. 維生素D

被稱為陽光維生素的維生素D,是在太陽紫外線照射到皮膚上時產生的,肝臟和腎臟發生的反應會將維生素D轉化為活性形式。根據曼菲斯田納西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超過90%的慢性肝病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維生素D缺乏症。 研究人員一致認為,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症,更容易發生在肝硬化患者身上,而肝硬化的症狀是一種晚期肝病,可能導致肝癌。然而,過量攝取維生素D(通常是因為服用過多的營養補充品),會導致食慾不振、噁心和嘔吐,血液中含量升高,生長也會受損。 3. 維生素E

根據2015年11月《國際分子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維生素E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因其在預防疾病和維持肝臟健康的潛在作用,而被廣泛研究。食物中的抗氧化劑,可以中和由氧化壓力引起的有害自由基,特別是維生素E對酒精性肝炎和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作用。維生素E補充劑應在你的醫師認為其益處超過任何風險時使用,鼓勵多吃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菠菜、葵花籽、杏仁、花生醬等。維生素E對肝病罹患者也有益處,但若攝取過量會有害,每日攝取若超過 1,200 IU,會稀釋血液,導致流血。

4. 維生素B-12

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指出,維生素B-12是B群維生素中,唯一可以溶解於水、在肝臟中儲存長達數年的維生素, 但是,根據一般規則,水溶性維生素通常無法儲存,因此必須每天攝取,維持足夠的水準,以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

良好的飲食和營養補給品,可以提供身體各種抗氧化劑,並協助肝臟解毒。然而,慢性肝病患者應當注意維生素E、維生素A和鐵質的量。 瞭解該尋找什麼、選擇適當的綜合維生素,會使你更容易控制慢性肝病。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肝臟移植手術後~遵從醫囑避免併發症

肝臟移植手術後~遵從醫囑避免併發症

肝移植是一種外科手術,可以去除不再正常運作的肝臟(肝功能衰竭),並將其替換為活體或死亡捐贈者的健康肝臟。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後,患者必須克服許多挑戰,尤其是面對可能的併發症,以及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如果移植後沒有妥善觀察病況,並加強照顧手術部位,都可能對移植器官和患者的健康,造成傷害。那麼,患者及其家屬在肝臟移植手術後,應該做些什麼呢?

請遵從醫囑以避免併發症

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將移植的器官視為外來物,對其產生排斥反應,此為移植後併發症的原因,症狀包括以下: 出血:血管吻合處出血的風險很小,血管吻合處是將捐贈者的血管,與接受者的血管縫合在一起的地方。 肝動脈栓塞:如果肝動脈中出現血塊,則會導致肝功能障礙。 膽汁滲漏:移植的肝臟與膽管或腸道間的連結,可能發生滲漏,導致膽汁排入腹腔。 排斥反應:身體的免疫細胞,會將移植的肝臟視為外來物並攻擊它。 感染:移植手術後,因患者的免疫系統被免疫抑制藥物所抑制,因此會有很高的感染風險,特別是如果患者沒有好好保護手術區域時。 肝炎(Hepatitis)復發:肝臟移植手術後,肝炎可能會復發,尤其是在移植後感染了B型(Hepatitis B)或C型肝炎(Hepatitis C)病毒。

為了降低上述併發症的風險,患者必須遵從醫師的處方,並定期到醫院回診。此外,一旦出現任何併發症徵兆,請立即與主治醫師聯繫。

患者必須調整自己的期望

在選擇接受移植手術前,主治醫師可能已經與患者討論過手術內容及後續影響。因此,患者必須在心理上做好手術後,可能發生哪些情況的準備: 手術後,可能必須住院數天,以肝臟移植手術為例,大約需住院5~10天。住院期間,將會密切監測患者,注意患者的生命跡象,以及是否出現併發症的症狀,並進行各項檢驗,確認移植的肝臟正常運作。患者一旦情況穩定,即可出院,或轉至移植恢復區,持續恢復治療。 患者返家後,仍須經常回診。初期要做的檢驗較密集,但檢驗次數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減少。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患者都必須持續服用免疫抑制藥物,避免免疫系統攻擊移植的肝臟。這些藥物具有副作用,包括高血壓(Hypertension)、毛髮過度生長或脫落、手顫、情緒波動、體重增加、骨質流失和糖尿病(Diabetes)等。這表示患者的免疫系統將會較衰弱,被感染的風險較高。幸運的是,仍有其他藥物,可降低移植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

患者的某些活動必須受到限制

接受肝臟移植手術、自醫院返家後,患者必須保護好手術部位,防止感染及其他併發症。為了恢復正常積極的生活,患者必須謹記下列限制。 手術後的前6週,不可手提2公斤以上的重物;手術後前3個月,不可手提9公斤以上的重物。 3個月內,避免進行會拉扯腹部肌肉 (手術部位周遭) 的活動,例如拖地或用吸塵器吸地板。 手術後至少6個月內,淋浴比盆浴為佳。 手術後6個月內,不要在水泥或柏油等堅硬路面上,跑步或慢跑。 手術後1年內,不可從事騎馬或摩托車等劇烈活動。 接受移植手術後1個月內,或在服用止痛藥後,不可開車。 限制飲食中脂肪和鈉 (食鹽) 的攝取量。 避免抽菸和飲酒。

手術後3個月,大多數患者已完全康復,重返工作崗位,並享受著積極的生活。患者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就能愈快恢復體力。別忘了保持正向思考和樂觀心情,或許剛開始感受不到維持正確自我照護的效果,但耐心將會為患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吃完飯也飽太久~消化不良的居家療法

吃完飯也飽太久~消化不良的居家療法

消化不良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可以在家自我治療,而且方法很多,取決於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和症狀程度。本文將介紹一些判斷病因的方法,並協助選擇在家處理消化不良的居家療法。

怎麼知道自己消化不良?

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大多都是: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胰臟或膽管罹癌或功能異常,會出現的症狀如下:

用餐時很快就有飽足感,可能吃到一半就覺得飽了,所以無法將飯吃完。 飯後覺得太飽不舒服,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上腹部灼痛,肚臍至肋骨下方的部位覺得灼熱。 上腹部不適,感覺肚臍至肋骨下方的部位有輕至重度的疼痛。 感到腹脹、噁心,甚至嘔吐。 有火燒心的感覺,有時疼痛還會從胸腔擴散到背部或頸部。

消化不良的居家療法

茶幫助消化

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腸胃藥,對舒緩噁心、消化不良等症狀都有效。薑可以幫助消化、刺激唾液分泌、減少腫脹,並降低膽固醇和血糖。不過有專家認為薑可能會對孕婦造成流產風險,因此若有懷孕請斟酌使用。

嚼口香糖助唾液分泌

嚼食口香糖可以刺激唾液分泌,有些口香糖中含有木糖醇,也可避免蛀牙,一舉兩得。若不小心把口香糖吞下肚,別太擔心,因為人的胃雖然無法消化口香糖,但口香糖最後還是會隨著其他消化物一起排出體外,除非大量吞食才可能導致腸胃堵塞。

蘆薈汁舒緩腸胃

蘆薈有消炎的效果,它除了可以舒緩肌膚,也可以舒緩胃部,緩解胃酸逆流的不適。但要注意的是,有急性嚴重腹痛、闌尾炎(Appendicitis)、 腸阻塞、糞便阻塞、腎臟或肝臟疾病,以及肝中毒的人,應避免使用蘆薈,否則可能會產生副作用。

用小蘇打平衡胃酸

烘培用小蘇打含有碳酸氫納,有平衡胃酸的功效,可以緩解胃酸逆流或胃潰瘍。不過小蘇打和任何物質一樣,服用過多都是不安全的,並且也不應長期食用。

洋甘菊有鎮靜功能

洋甘菊含有抗痙攣的物質,可以放鬆肌肉,治療絞痛、脹氣、腹瀉、胃痙攣、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消化不良等問題。 此外,洋甘菊也有鎮定腦神經,和緩解慢性疼痛的效果。

飯後不要馬上躺下

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消化,例如飯後別馬上躺下,讓地心引力自然引導食物進入消化道,幫助消化。如果會在夜晚火燒心,可以試著在頸後墊一個枕頭,或抬高上半身來患解症狀。

出門就要開心玩~預防發生旅行者腹瀉

出門就要開心玩~預防發生旅行者腹瀉

旅行是你我揮別忙碌生活的小確幸,往往在事前規劃許多娛樂事項,期待屆時盡情放鬆,但若遇上「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恐怕足以破壞整趟旅程,患者不但生理痛苦,心理也備感煎熬。我們了解這種苦,所以在此分享如何預防和處理旅行者腹瀉。

何謂旅行者腹瀉?

這是一種消化道疾病,源於各地衛生條件的差異,若我們食用不潔的食物和水,將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帶進體內,會造成患者每天排3次以上不成形(稀狀)糞便,並且可能伴隨的症狀有:爆炸性與水樣腹瀉、腹部絞痛、噁心嘔吐、打嗝與脹氣等症狀,而嚴重患者會發燒或血便,若這些症狀持續2~3天(含以上),就必須立即就醫。

旅行者腹瀉會持續多久?

通常會持續1~5天便可痊癒,但仍有極少數患者持續長達1個月之久。

如何預防旅行者腹瀉? 用餐前及如廁後,多用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產品,來維持手的清潔。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生食、路邊攤食物,以及未高溫殺菌的乳製品,水果則要用清水洗過後再吃。 請飲用未開封的瓶裝水,或是煮沸過的水。

如何治療旅行者腹瀉?

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可預先攜帶口服電解質液),以避免身體脫水。 旅行前請先洽詢醫師,並依其建議攜帶止瀉藥。 請依醫師的指示服用止瀉藥,如果出現痢疾的症狀或糞便中有血,則不能使用止瀉藥。若服用止瀉藥後2天仍持續腹瀉,就要立刻停用這些藥物。請注意,服用止瀉藥期間,要記得補充足夠的水分。 腹瀉嚴重者,應盡速就醫。

放臭屁好尷尬~可能是健康警訊

放臭屁好尷尬~可能是健康警訊

沒有屁或排泄物是香的,但是過於頻繁且濃烈的排氣仍暗示著不健康的警訊,放臭屁多半是與食物種類,或是飲食不均有關,有些食物或藥物可能會導致屁味過臭,但是有時卻是潛在感染或消化道疾病的徵兆。若您發覺似乎頻繁放臭屁,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吃大量的高纖食物

某些蔬菜會使腸道氣體帶有異味,如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由於含有硫的成分,容易使氣體有臭味。

患有某食物不耐症

如果您天生無法消化某些食物,排氣時也可能會產生難聞的氣味。例如乳糖不耐症者因不能分解乳糖,故食用乳製品會在腸道滯留較久。麩質不耐症者如乳糜瀉患者,在免疫系統中有過多的麩朊抗體和麩質蛋白產生反應,導致小腸絨毛無法消化麩質而脹氣。若不確定自己是否有食物不耐症,可諮詢醫師是否自己有食物過敏的可能。 服用藥物

某些藥會產生臭屁,如抗生素可以殺死體內有害的病原,並破壞腸胃裡的一些好菌,若沒有這種好菌,除了有臭味,可能還會出現腹脹和便秘。若受此困擾,不要擅自停藥,請先跟醫生討論是否有更換藥物治療的方式。 便秘

大腸中若有糞便未排出,會使腸道產生細菌和臭味。一般而言,每週解便次數少於3次,即被定義為便秘。請留意排便頻率及排泄物的形狀與顏色,一般認為棕色至黃色,形狀如香蕉最為理想。在有便意時要盡快如廁,平時也要有培養便意的習慣。

若自我檢測後並非以上之原因,另有以下可能,須多留意並即早治療:

細菌感染

有些細菌會引起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通常比正常情況下有更多氣體和臭味,尤其是消化道感染患者,經常有腹痛及腹瀉情況發生,此症狀若經確診,醫師多半會開立抗生素藥物治療。 大腸癌

雖然罕見,但仍具可能性所以必須注意。當在消化道中形成瘜肉或腫瘤時,會引起部分腸阻塞,從而導致氣體堆積和腹脹。如果排出異味氣體加上感覺身體不適,且症狀無法靠飲食和藥物改善時,請尋求醫生進行全面檢查。大腸癌的治療方式因癌症階段而異,包括切除腫瘤手術或化療以殺死癌細胞等。

多數情況下,有臭味或無氣味的脹氣,是忽略徵兆的原因。但是時常排放氣體並伴隨著嚴重的痙攣或腹痛、體重下降、血便,或腹瀉與便祕反覆交替等,都請盡速就醫檢查 。

剛吃完藥別躺下!藥卡喉嚨恐致食道灼傷

剛吃完藥別躺下!藥卡喉嚨恐致食道灼傷

吃藥吞藥丸對小孩來說是個艱鉅的挑戰,不少人甚至長大後仍然很不會吞藥丸,但台灣人常吃藥,根據衛福部健保署資料,國人一年平均看診約 15 次,一張藥單平均開出 4.2 種藥,是美國的兩倍,一年吃下的各種藥物總和,高達數十億顆。但你可能不知道,如果吃藥時,藥丸沒有順利吞下,在喉嚨和食道過久,可能導致藥物性的食道炎(Esophagitis)與食道潰瘍。以下將介紹如何避免藥物卡喉嚨,預防藥物性食道炎的發生。

6 原因吃藥卡喉嚨 多喝水、勿躺下防食道灼傷

藥物卡在食道裡是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主因,有些口服藥及抗生素,例如去氧羥四環素(Doxycycline),如果停留食道過久,特別容易導致食道受損或發炎,膠囊類的藥品則更要小心,因膠囊遇水有黏性,較容易卡在食道,引發藥物性食道炎。以下提供幾個藥物性食道炎常見的六種原因,並告訴您如何避免藥物性食道炎。

水喝不夠:吃藥沒配水或喝水量不足,容易導致藥物卡在食道,一般建議吃藥時至少喝 100c.c. 以上的水,以減少藥物跟食道接觸的時間。 吃藥後馬上平躺:剛吃完藥就躺下,容易造成藥物停留於食道過久,導致食道受損,建議服藥後至少 10~15 分鐘再躺下較安全。另外,盡量避免在睡前一刻吃藥,因為睡覺時,唾液分泌及吞嚥次數都會減少,又因為平躺,將更容易造成藥物性食道炎。 躺著吃藥:服藥時應保持站立或坐姿,躺著吃藥或吃藥後馬上躺下,是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頭號兇手。 食道狹窄:有些人因為食道狹窄或是藥丸太大粒,容易卡在食道裡,這時可考慮請醫師開藥粉或藥水。如果還是得吞藥丸,可以試著一次吞一粒,並至少配上 100c.c. 的白開水。 年齡:隨著身體老化,消化的速度會變慢,食物停留在食道和胃的時間也就更長,又因年紀大,服用的藥物也可能較多,增加了藥物性食道炎的風險。 其他疾病:有些特殊疾病會導致食道變窄,不僅食物容易卡住,也增加藥物卡在食道的風險。

(同場加映:胃食道逆流或胃灼熱?消化不良的症狀與治療)

食道炎的 5 大症狀

引發食道炎的原因很多,藥物引起的食道炎是其中一種,如發現吃完藥後發生以下症狀,很可能是藥物性食道炎。 吞嚥困難與疼痛 胸痛,吃飯時伴隨胸骨後方疼痛 胃灼熱(火燒心) 胃食道逆流 食慾不佳

一般藥物性食道炎,通常僅有食道灼熱感或吞嚥疼痛的症狀,配合醫師指示服用藥物,數天至幾週即可復原,不必過於擔心。不過曾有案例因藥物卡在食道過久,導致食道穿孔,因此應特別留意,吃藥後是否有不適的狀況。提醒一般民眾吃藥時,喝水量要充足、吃完藥先坐著或站立十分鐘,可避免藥物性食道炎上身。

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跟著來!十二指腸潰瘍4大禁忌食物全公開

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跟著來!十二指腸潰瘍4大禁忌食物全公開

春節過年也親朋好友相聚團圓的時刻,免不了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的情況,也導致許多人因此引發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可分為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而尤以十二指腸潰瘍最為常見,患者於十二指腸潰瘍發作時,常會感受到腹部劇烈疼痛,最嚴重還可能會引發胃穿孔。

究竟十二指腸潰瘍症狀為何?該如何避免十二指腸潰瘍?有哪些飲食禁忌需要注意?讓《Hello健康》為你一次解答!

十二指腸在哪裡?

十二指腸(Duodenum)連接胃和小腸,呈現C字型,長度約20公分。食物經胃消化後,會通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而十二指腸會再分泌鹼性的黏液,中和經胃酸消化而呈酸性的食物。 什麼是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 Duodenal ulcer)為消化道潰瘍的其中一種,指患者因胃酸分泌過多,十二指腸黏膜被胃液侵蝕,造成十二指腸黏膜破損、糜爛。而罹患十二指腸潰瘍的病患通常較為年輕,約介於20~40歲左右。(推薦閱讀:胃潰瘍與消化性潰瘍:老年人注意睡眠品質避免復發

暴飲暴食、愛抽菸,6大原因讓十二指腸潰瘍找上你!

1.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主要會存在幽門(即胃與十二指腸交接部位)黏膜的上皮。當幽門螺旋桿菌緊密附著黏膜表皮的特殊接受體上,就會造成黏膜細胞遭到傷害。此外,幽門螺旋桿菌也會分泌消化酶,破壞胃黏膜表皮細胞,引起炎症反應,造成胃黏膜的傷害。

2. 長期服用藥物:服用阿斯匹靈、類固醇、止痛藥等藥物會破壞胃腸道黏膜,加上胃酸刺激導致潰瘍形成。

3. 胃酸分泌過多:胃酸、胃蛋白酵素分泌過多或膽汁逆流,皆可能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發生。

吸菸:香菸中的尼古丁直接損傷黏膜的血管,使胃黏膜血流量減少,胃酸分泌增加。(延伸閱讀:死於二手菸者女性占6成 女性抽菸傷害大

4. 不良飲食習慣:暴飲暴食、咀嚼不夠、進食太快或過多刺激性食物等皆為罹患十二指腸潰瘍的危險因子之一。

5. 壓力過大:壓力太大易導致情緒波動,引發胃酸分泌增加且血管收縮,使黏膜更易遭受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傷害引起十二指腸受損。

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跟著來!十二指腸潰瘍4大禁忌食物全公開 十二指腸潰瘍會出現什麼症狀?

十二指腸潰瘍好發於飯後2~3小時,以及夜間或飢餓時,病患會感到上腹部有燒灼感、針刺感和脹滿感。當胃酸分泌增加,卻沒有食物中和時,就會導致十二指腸潰瘍,讓患者於睡夢中被痛醒,還可能因此感到噁心、想吐,甚至吐出酸水,不過大多數的人皆能透過進食即可得到緩解。

另外,十二指腸潰瘍若伴隨胸口灼熱感,就表示胃酸已分泌過多,並逆流至食道;倘若疼痛無法停止,甚至引起廣泛性腹痛,就有可能產生胃穿孔。(推薦閱讀:胃食道逆流|原因、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十二指腸潰瘍治療方法

十二指腸潰瘍大部分可透過藥物治療即可,但若十二指腸潰瘍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胃穿孔就須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以下分別介紹十二指腸潰瘍常使用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制酸劑:制酸劑也就是俗稱的胃藥,一般含有鋁鹽、鹽、鎂鹽、鈉鹽等成份,具有中和胃酸的效果,可治療輕微的十二指腸潰瘍。 乙型組織胺受體阻斷劑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乙型組織胺受體阻斷劑如雷尼得錠(Ranitidine)口服錠與法莫替丁(Famotidine)皆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的代表性藥品有Pantoloc注射劑與口服錠,亦可抑制胃酸。 胃黏膜保護劑:常見的胃黏膜保護劑有斯克拉非(Sucralfate)口服懸浮液,有助於十二指腸上的黏膜免受胃酸侵蝕。 抗生素:多用於消除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之十二指腸潰瘍,常見的抗生素如安莫西林(Amoxicillin)口服錠及甲硝唑(Metronidazole)口服錠。

若要服用上述4種類型的藥物,須先經醫師診斷病情後再行服用,切勿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跟著來!十二指腸潰瘍4大禁忌食物全公開 手術治療

由於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可能引發胃穿孔,造成病患中上腹部出現突發性尖銳的劇痛。醫師若懷疑病患有胃穿孔的狀況,會先請患者做胸部X光片或電腦斷層,再加以診斷是否有此情形發生。

倘若病患體內確實有胃穿孔的情況,醫師就會進行腹腔鏡手術,先於患者的肚臍旁及下腹部兩側各切開約1公分的小傷口,再利用腹腔鏡的儀器,插入腹腔內做探查,並替病患把穿孔的破洞補起來。

十二指腸潰瘍4大飲食禁忌

不想讓十二指腸潰瘍找上你,就應該避開下列4種食物: 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酒、 辣椒、芥茉、胡椒等皆容易促使胃液分泌或。(延伸閱讀:少喝咖啡10理由!助眠少焦慮護腸道) 酸性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 如:鳳梨、柳丁、金桔等。 易產氣食物:如豆類、馬鈴薯、地瓜、黃豆、芋頭皆會容易造成脹氣,使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有飽脹感,應避免食用。(推薦閱讀:2大脹氣原因報你知!避吃6類易脹氣食物,約會不怕放屁形象全毀) 應避免食用炒飯、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類製品,以及各式甜點、糕餅、油炸及冰品類食物,常會導致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不適,應留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