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泌尿系統:功能構造與常見泌尿疾病

認識泌尿系統:功能構造與常見泌尿疾病

泌尿系統的定義

泌尿系統的涵蓋範圍或許比你想得廣,當聽到「泌尿系統」,可別覺得只有膀胱和尿道,事實上,還包括了腎臟、輸尿管等器官。泌尿器官主要負責將體內的多餘水分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另外還扮演平衡人體電解質、造血、骨質代謝、內分泌調節、血壓控制等角色。 泌尿系統的構造

泌尿系統包括左右兩顆腎臟、左右兩條輸尿管、膀胱、內外兩道括約肌、尿道。在分類上,泌尿系統又分成上泌尿道的腎臟和輸尿管,以及下泌尿道的膀胱和尿道。

腎臟

腎臟的外觀與蠶豆相似,位於脊椎兩側,左右各1個,可製造尿液及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簡稱 EPO)。腎臟外圍有脂肪層保護,每顆腎臟約有100萬個過濾單位,稱為腎元,由1個腎絲球(球狀的微血管團,負責過濾)和1條迂迴曲折的腎小管(負責再吸收、分泌及運送形成的尿液)所組成。 輸尿管

輸送尿液至膀胱的管子稱作輸尿管,長約25公分;尿液匯集在腎臟的腎盂後,便通過輸尿管流向膀胱。輸尿管壁的平滑肌(不隨意肌)會蠕動,將尿液往下推送,每10~15秒就有一小段尿液進入膀胱。膀胱和輸尿管之間有防止尿液逆流的功能,所以尿液進入膀胱後不會流回輸尿管。 膀胱

主要功能為儲存尿液。(推薦閱讀:認識膀胱:位置、構造、功能、保養照顧) 尿道

尿道自膀胱底直通體外,尿液由此排出體外,女性尿道約長8公分,男性尿道約長20公分。

認識泌尿系統:功能構造與常見泌尿疾病

泌尿系統的功能

泌尿系統負責尿液的產生、運送、儲存與排泄。(推薦閱讀:尿尿完看一下!10 種尿液顏色狀況看健康)

人體內的腎臟負責製造尿液,再經由腎盂收縮將尿液擠進輸尿管,輸尿管蠕動後便會將尿液排入膀胱內。

膀胱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儲存尿液,可以裝下300~500毫升的尿液,膀胱壁的適應力極佳,容易被拉長也容易復原,且膀胱的壓力不會隨儲尿體積直線上升,可以保持在10毫升水柱的低壓力。膀胱的另一功能是排尿,排尿時,尿道擴約肌會放鬆,加上膀胱的連續收縮,以每秒20毫升左右的速度將尿液完全排出。

尿道擴約肌負責確保蓄尿階段不會漏尿,當膀胱裡尿液很多壓力上升,或者咳嗽、運動、腹部用力壓迫膀胱時,尿道擴約肌會適時的收縮以防止尿液滲漏。(延伸閱讀:尿失禁的治療與預防:凱格爾運動練骨盆底肌 排尿系統的功能

排尿系統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儲存尿液,二是排空尿液。尿液的儲存最主要依賴膀胱良好的穩定性及適應性;尿液的排空則需要1個完全通暢的尿道,以及膀胱逼尿肌有力的收縮,才能在儲尿階段把尿液儲存在膀胱裡面,然後在能上廁所的地方把尿液排空。

排尿是個複雜的生理動作,由大腦到膀胱的任何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的病變,都可能會影響膀胱的排尿動作。整個過程牽扯到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和體神經等3大神經系統一起支配下的尿路系統。

副交感神經負責支配膀胱收縮;交感神經則是加入骨盆神經叢,支配膀胱頸及內括約肌;體神經支配尿道外括約肌及骨盆底肌肉群,負責尿道外括約肌及周遭連動肌群的收縮與放鬆。

泌尿系統的疾病

泌尿道感染雖大多不致命,但卻影響個人社交活動及全家人生活品質,常見的泌尿系統的疾病包含: 腎臟疾病 膀胱疾病 攝護腺疾病(延伸閱讀:攝護腺癌:發展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 泌尿道癌症 尿路結石 尿失禁 泌尿道(尿道)感染(推薦閱讀:不憋尿多喝水防泌尿感染!泌尿系統的保養照顧

認識泌尿系統:功能構造與常見泌尿疾病 泌尿系統的初步檢驗 1. 測餘尿

觀察、評估解尿是否乾淨。 2. 泌尿系統超音波

觀察腎臟有無水腎、結石、膀胱結石情形。 3. 腹部 X 光

檢查腎臟、輸尿管、膀胱內是否有結石,也可以察看骨骼結構及腸氣分布。 4. 抽血檢驗

可檢查腎功能、攝護腺特異抗原、白血球、發炎指數等。

5. 尿液檢驗

可檢查尿潛血、尿蛋白、發炎細胞、紅血球等。(推薦閱讀:驗尿:原因、流程、前後須知、尿液檢查結果) 泌尿系統的進階檢查 1. 尿路動力學檢查

檢查膀胱的壓力及尿道括約肌收縮的情形。 2. 腎臟核醫顯影

可得知兩側腎臟各別之功能,並觀察有無阻塞性腎病變。 3. 24 小時尿液收集

檢查腎臟代謝是否正常。

4. 靜脈注射腎盂照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簡稱 IVP)

觀察腎盂、腎臟、輸尿管的形狀、評估腎臟過濾功能、有無腎臟及輸尿管結石情形。 5. 膀胱尿道攝影

觀察膀胱及輸尿管有無逆流情形、膀胱之外形及尿道有無阻塞。 6. 膀胱鏡檢查

檢查是否有膀胱病變,如結石、膀胱癌等。 7. 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

進一步檢查泌尿系統結構及其周遭部位可能的變化。 泌尿道感染的高風險族群

泌尿道感染可說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門診的病患中,約有 20~25% 的病例是泌尿道感染。女性病患常見的泌尿道感染是膀胱炎;男性病患則主要是攝護腺炎或附睪炎。(推薦閱讀:預防泌尿道感染:膀胱炎與尿道炎的原因與症狀)

有些人因為工作不能隨時上廁所、習慣憋尿等,都是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群,例如司機、股市營業員、老師、護理師、穿無塵衣的工人等。除了工作因素,其他泌尿道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如下: 一般女性(懷孕或更年期會提高風險) 孩童 老年人 經常便祕者(同場加映:便祕的原因與預防:總是大不出來的 5 大原因和解決方式) 長期臥床病人 先天性泌尿路畸形患者 神經系統疾病患者 泌尿道結石患者 腎臟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認識泌尿系統:功能構造與常見泌尿疾病 有益泌尿系統的營養補充品

要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及結石形成,最重要的方式是攝取足量的水分,除了因腎臟或心臟病需要限制水分攝取量的患者外,一般建議每日尿量應達到1,500毫升左右。

此外,可以藉由保健食品或輔助藥物的療效,來預防泌尿系統疾病的復發,常見的營養補充品有以下3種: 蔓越莓

蔓越莓的果汁、果乾、萃取物製成之錠劑、細粒包、膠囊等等,都被廣泛的用來預防泌尿道感染。但糖尿病患者,或是需要尿管留置、神經性膀胱等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族群並不適合。 維生素C

維生素C能有效減少人體內的細菌量,例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和葡萄球菌。(延伸閱讀:維生素C、鉀助降血糖?認識糖尿病營養補充品) 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維持腸道內菌叢生態和正常酸鹼值,提升免疫力,預防感染。(延伸閱讀:膳食纖維護腸道~補充β-葡聚醣好處多)

下面多一塊肉?女性膀胱下垂不要拖,脫垂嚴重恐會腎水腫!

下面多一塊肉?女性膀胱下垂不要拖,脫垂嚴重恐會腎水腫!

隨著女性年齡增加、生產及勞動等因素影響,骨盆底肌肉及韌帶容易鬆弛,導致骨盆腔器官(膀胱、子宮、直腸)缺乏支撐,因而發生脫垂、下垂的現象。

據統計,女性一生約有3~5成機率得面臨骨盆腔器官脫垂問題。其中,膀胱脫垂患者易有頻尿、失禁及解尿困難等問題,嚴重者更可能在陰道外部看到因脫垂而突起的膨出物。

究竟膀胱脫垂的成因為何?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就讓《Hello健康》帶你了解如何治療與預防膀胱脫垂,保有排尿順暢不外漏的乾爽生活。 近5成婦女有骨盆腔器官脫垂問題

骨盆腔器官包含膀胱、子宮、直腸及陰道,當女性懷孕及生產後,骨盆結構便容易鬆弛,隨著年齡增加,鬆弛情況愈發嚴重,而自然產多胎或經常拿取重物者,更是骨盆腔器官脫垂的高風險群,常見脫垂情況有以下3種: 子宮脫垂:意指子宮韌帶失去支撐力,從陰道內部往下垂,嚴重時會整個掉入陰道之中,自陰道口露出子宮頸。子宮脫垂也經常伴隨著膀胱及直腸下垂的問題。 膀胱脫垂:指陰道前壁疲弱,使膀胱下垂。由於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器官,因此當膀胱愈脹、重量愈大,脫垂問題就愈為嚴重。 直腸脫垂:陰道後壁疲弱、支撐力不足,造成直腸往下垂。

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料顯示,近5成婦女有骨盆腔器官脫垂的問題,但為此求診的女性病患卻不到2成,顯現出多數女性可能出於羞恥、害怕就醫等因素,選擇默默隱忍。 膀胱脫垂不要拖,繼續「脫」恐會腎水腫

膀胱脫垂的女性下腹部會有垂墜感,當久站或腹部用力時,可能感到下腹痠痛,脫垂較嚴重者甚至可在陰道外部看見突出物(膀胱)。(延伸閱讀:女生下腹痛免驚!搞懂腹痛位置,就能及早就醫)

若膀胱膨出嚴重,尿道會受膀胱擠壓而造成解尿困難,即便患者已出力排尿,但尿流卻非常細或是慢慢滴落,導致尿液無法排淨而堆積在膀胱中。

下面多一塊肉?女性膀胱下垂不要拖,脫垂嚴重恐會腎水腫!

不僅如此,部分膀胱脫垂嚴重者的兩側輸尿管皆遭下拉,造成輸尿管扭曲,進而使尿液無法正常從腎臟排至膀胱,長時間積存而導致腎水腫,久而久之便會對腎功能帶來不良影響。此外,膀胱脫垂也同樣可能併發子宮脫垂及直腸脫垂。

漏尿情形突好轉?小心是膀胱脫垂

多數骨盆底肌及筋膜萎縮的女性經常有漏尿、尿失禁等問題,但膀胱脫垂卻會改善失禁,導致部分患者誤以為身體症狀好轉,但實為膀胱不當下垂而擠壓尿道所導致。

下面多一塊肉?女性膀胱下垂不要拖,脫垂嚴重恐會腎水腫! 為何膀胱會下垂?

自然產是導致膀胱脫垂、子宮脫垂等骨盆腔器官脫垂的主要原因,且脫垂風險會隨著生產次數增加而上升。此外,符合以下情況者亦有較高的膀胱脫垂風險:

久站、久蹲 經常拿取重物而導致腹部出力 年紀(停經後缺乏女性荷爾蒙,導致骨盆底肌萎縮) 吸菸 肥胖 經常咳嗽或慢性肺部疾病 曾接受骨盆腔手術(如子宮頸癌根除術)

下面多一塊肉?女性膀胱下垂不要拖,脫垂嚴重恐會腎水腫! 如何預防及治療膀胱脫垂?

若想避免膀胱脫垂找上門,可朝以下2方向著手: 避免提高罹病風險的因素:如上述所提之久站、久蹲、搬移重物等。 保養、鍛鍊骨盆底肌:平日可透過凱格爾運動,增強骨盆底肌力量,不僅有助預防膀胱脫垂,亦可改善漏尿情形。

凱格爾運動愈早做,次數愈頻繁,對骨盆腔器官脫垂的預防效果愈好,同時也能改善產後陰道鬆弛的問題。對於輕微的膀胱脫垂情況,凱格爾運動也能達到很好的改善效果。(延伸閱讀:產後陰道鬆弛不要來~凱格爾運動做起來

針對脫垂問題較嚴重或已停經的婦女,醫師則可能會採取以下3種方法進行治療: 子宮托:在陰道深處放入矽膠材質支撐物,透過陰道內部張力將支撐物扣住,進而達到穩定子宮及膀胱效果。優點為方便、不用開刀,缺點為需要固定拿出清洗,且易形成壓瘡、出血及分泌物。 陰道縫補手術:以自體組織或人造材料對陰道進行組織強化,以提高子宮與膀胱的支撐性;過去多使用自體組織重建,但復發率高,現今則採用陰道式人工網膜或混合人工網膜及自體組織的手術方法,復發率低且術後恢復快。 陰道懸吊手術:透過開腹式或腹腔鏡微創手術,將下墜的子宮懸吊在尾骨上(薦棘韌帶懸吊),達到改善子宮與膀胱脫垂的效果。依病況不同,有時會合併陰道手術一起治療。

血壓飆高又出現血尿?急性腎絲球腎炎4大症狀愛注意!及早治療避免腎臟受損

血壓飆高又出現血尿?急性腎絲球腎炎4大症狀愛注意!及早治療避免腎臟受損

35歲的李姓婦人最近血壓突然異常上升,還出現血尿及蛋白尿症狀,令她十分擔心,因而立即就醫檢查,結果發現原來罹患「急性腎絲球腎炎」。

究竟為何會罹患急性腎絲球腎炎?有哪些常見的症狀需要注意?又該接受何種診斷與治療?快跟著《Hello健康》一起了解!

造成急性腎絲球腎炎原因

急性腎絲球腎炎好發於幼兒及年輕人,患者大多是因扁桃腺發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心內膜炎、肺炎或其它自體免疫疾病,而引發急性腎絲球腎炎,其中最常見的致病菌為溶血性的鏈球菌,一旦入侵便會促使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傷害腎絲球,進而引起發炎反應。(推薦閱讀:水腫、血尿可能是腎壞了?認識腎絲球腎炎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急性腎絲球腎炎常見症狀有哪些?

急性腎絲球腎炎患者除腎功能下降外,亦常出現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的典型症狀:

蛋白尿:解尿時,尿液呈現泡沫狀。 血尿:尿液顏色呈紅色或暗褐色,且帶有血絲或血塊。 高血壓:急性腎絲球腎炎患者會因水分與鹽分無法順利排出,而在體內累積,造成血液量增加,進而引發高血壓。 水腫:臉和手腳可能會出現水腫的症狀。

此外,部分病友也可能合併貧血、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關節疼痛等症狀。

急性腎絲球腎炎如何診斷?

若您有上述症狀,請盡快至腎臟科進行檢查,醫師可能會透過以下方式診斷患者是否罹患急性腎絲球腎炎: 抽血檢查:可確認血糖、血脂數值有無異常,了解病患身體狀況。 尿液檢查:透過常規尿液檢查及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可了解患者有無血尿及蛋白尿情況。 腎臟穿刺切片檢查:藉由腎臟穿刺切片檢查,能協助醫師確認病患腎臟功能受損的程度,以及診斷患者感染何種類型的腎絲球腎炎,以便擬定隨後的治療方針。

急性腎絲球腎炎3大治療方法

多數急性腎絲球腎炎患者可透過臥床休息,改善腎臟血液循環,並增強腎臟代謝的功能自行痊癒,但少數病患可能遲遲未痊癒,而發展為慢性腎絲球腎炎,甚至會發生腎衰竭或尿毒症。以下為急性腎絲球腎炎的常見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類固醇是治療腎絲球腎炎最常使用的藥物,若病況加劇或類固醇效用不佳時,醫師可能會搭配免疫抑制劑、利尿劑、降血脂或降血壓藥物,或合併人體血清白蛋白注射,為急性腎絲球腎炎病患治療。 血漿置換術:醫師施行血漿置換術,將病患血液透過血漿分離器,去除血中的致病抗體。 透析治療:若透過上述2種方法治療急性腎絲球腎炎,皆未能有效消除水腫,醫師便可能會請患者接受透析治療,協助其移除體內多餘水分,維持體液平衡。(延伸閱讀:什麼是洗腎?認識血液透析的優缺點和併發症

血壓飆高又出現血尿?急性腎絲球腎炎4大症狀愛注意!及早治療避免腎臟受損 4方法預防急性腎絲球腎炎

保持免疫機能穩定,減少感染是預防急性腎絲球腎炎的關鍵,建議您可採取以下4種方法,以防罹患急性腎絲球腎炎: 注意個人衛生、外出時請戴上口罩,與上呼吸道感染者保持適當距離,以防遭傳染致病菌,引發急性腎絲球腎炎。 平時應避免過於勞累,每天最好睡足7~8小時,才能有效預防急性腎絲球腎炎及其它腎臟相關疾病。 肥胖者應減重,少吃高油脂和高糖分食物,以減少對腎臟及心臟的負擔。 避免服用會傷害腎臟的止痛藥及抗生素等藥物。(同場加映:拒當洗腎一族!3大保養腎臟必知飲食秘訣、運動方法快Follow

慢性腎臟病:定義、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慢性腎臟病:定義、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慢性腎臟病的定義與分期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又稱為慢性腎衰竭(Chronic kidney failure),指腎臟功能逐漸喪失,腎臟的功能是過濾體內的水分和多餘液體,形成尿液,當慢性腎臟病發展到後期時,體內體液、電解質和代謝廢棄物含量都會達到危險的程度。

根據腎臟護理學會衛教簡介,慢性腎臟疾病的定義為: 腎臟受損: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60 ml/min/1.73m2 血液檢查、尿液檢查或影像檢查異常 病史達三個月以上。

慢性腎臟病的分期

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能反應腎臟的受損程度,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透過 GFR 數值將慢性腎臟疾病分為五期。 第一期:GFR > 90,腎臟功能正常。 第二期:GFR = 60~89,腎臟輕度受損。 第三期:GFR = 30~59,腎臟功能中度受損。 第四期:GFR = 15~29,腎臟功能嚴重受損。 第五期:GFR < 15,腎臟無法正常運作,出現尿毒症狀,可能需要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俗稱洗腎)。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慢性腎臟病的常見症狀: 噁心、嘔吐 食慾不振 疲倦無力 睡眠問題 尿量改變(可能變多或變少) 血尿 尿中泡沫增加(蛋白尿) 精神敏銳度降低 肌肉抽搐、抽筋 足部和踝部腫脹 持續瘙癢 體液積在心臟層襯而胸痛 體液積在肺臟而呼吸短促 難以控制的高血壓 腰痛

慢性腎臟病的早期徵兆、症狀通常並無特異性,除非腎功能已明顯受損才會出現症狀。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若有疑問,建議諮詢醫師做出更精確的診斷。(推薦閱讀:尿出泡泡、水腫恐患腎臟病!3分鐘自我檢測,揪出腎臟病7大前兆)

慢性腎臟病:定義、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導致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和疾病

慢性腎臟病是由於疾病或健康狀況數月或數年長期傷害腎臟功能所導致。引起慢性腎臟病的疾病或健康狀況有: 糖尿病(Diabetes) 高血壓 腎絲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 間質性腎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 多囊性腎病變(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長期泌尿系統阻塞,例如攝護腺肥大(Enlarged prostate)、腎結石(Kidney stones)、癌症腫瘤 膀胱輸尿管逆流(Vesicoureteral reflux) 經常性腎臟感染(Recurrent kidney infection)

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因素

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因子很多,例如: 糖尿病 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 吸菸 肥胖 非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族或亞裔美國人 家族腎臟病病史 腎臟構造異常 老化

慢性腎臟病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慢性腎臟病?

若你曾服用可能影響腎功能的藥物,並留意到排尿發生變化,或您有家族成員罹患腎臟病,您的醫師會詢問您個人以及家族是否有高血壓病史。接著醫師會進行理學檢查,以及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徵兆,並安排神經系統檢查。

診斷慢性腎臟病,您可能需要進行以下檢查程序: 血液檢查:從您血液中代謝物質,例如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尿素(Urea)值來確認您的腎功能。 尿液檢查:分析尿液檢體可以找出是否有慢性腎衰竭的異常現象或幫助確認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推薦閱讀:驗尿:原因、流程、前後須知、尿液檢查結果) 影像檢查:醫師可能進行腎臟超音波,檢查腎臟結構與體積,也可能加入其他影像檢查。 腎臟組織切片檢查:您的醫師可能安排腎臟活體組織切片檢查,程序是進行局部麻醉後用一細長針扎入皮膚抵達腎臟採檢,切片樣本將送驗以釐清造成腎臟問題的原因。

慢性腎臟病:定義、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如何治療慢性腎臟病?

依據致病原因,有些類型的慢性腎臟病是可以治療的,治療方式包含:

高血壓藥物: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s)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常被用來維持血壓低於130/80毫米汞柱(mmHg)。 降膽固醇藥物:醫師可能會開立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Statins)來降低膽固醇,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治療貧血的藥物:就某些個案,醫師可能會推薦使用含鐵荷爾蒙補充品。 消水腫藥物: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身體會滯留水分,導致腿部腫脹及高血壓,利尿劑(Diuretics)可幫助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 健骨藥物:醫師可能會開如維生素D補充品以及磷酸鹽結合劑(Phosphate binder)等給你。 低蛋白飲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代謝物質,因為身體消化蛋白質時,會產生很多需要腎臟過濾的廢棄物。而為了降低腎臟的負擔,醫師可能會要求低蛋白飲食,且營養師可能會提供最低的蛋白質的攝取方式,並維持身體健康的基本需求。

若進入慢性腎臟病末期(第五期),腎臟已無法為身體排除廢棄物及多餘水分,患者需要洗腎或腎臟移植。 慢性腎臟病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或許可以幫助對抗慢性腎臟病: 避免添加鹽分的產品,少吃微波食品、罐頭湯品、速食、鹹的零食、罐裝蔬菜、加工肉品和起司。(延伸閱讀:低蛋白飲食還不夠!腎臟病飲食還得注意磷鉀鈉) 選擇低鉀食物,如蘋果、高麗菜、胡蘿蔔、青豆、葡萄草莓等。 限制蛋白攝取量,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蛋、牛奶、起司、豆類,低蛋白食物如蔬菜、水果、麵包、麥片。 規律運動,建議像醫護人員諮詢適合做的運動。 戒菸。 維持理想的體重。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台灣洗腎人口多!認識腎臟功能與洗腎原因

台灣洗腎人口多!認識腎臟功能與洗腎原因

腎臟是十分重要的器官,它的工作量龐大,但卻也是種沉默的器官,當腎功能出現問題的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多半要靠健康檢查才會察覺異樣。

台灣的洗腎人口一直位居世界高位,除了腎臟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3個常見疾病也是造成洗腎的原因之一。《Hello健康》將帶你認識腎臟功能、什麼樣的病人需要洗腎,以及想避免洗腎需要注意的事項。

腎臟的構造

腎臟位於後腰部的肋骨緣下面,正常來說,每個人都有2顆腎臟,左高右低。

台灣洗腎人口多!認識腎臟功能與洗腎原因

腎臟的功能

腎臟是血液淨化器官,主要有4大功能,分別是: 清除廢物、排泄藥物 調整水分、體液,調整血壓 維持電解質與酸鹼度的平衡 製造和分泌荷爾蒙

台灣洗腎人口多!認識腎臟功能與洗腎原因

當體內血液流經腎臟時,腎元(腎臟的基本組成單位)會過濾身體的廢物、水分以及電解質,成為尿液。另外,腎臟還會製造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活化維他命D3以維持血中磷平衡,並生成腎素及血管張力素來調整血壓。(同場加映:少一顆腎臟會怎樣?腎臟功能介紹、單腎的原因和影響)

我們常聽到的腎功能,指的是腎臟的儲備能力,即便腎功能只剩下50%都還能運作,且多半無明顯症狀;而腎功能降到20%以下時,健康就可能會出現嚴重問題;若降到10~15%以下時,必須洗腎或換腎。 預防洗腎先避免三高

2018年《台灣腎病年報》分析台灣進行透析治療患者1年前的共病情形,指的是病患在接受透析治療之外,本身已經存在而且會影響到腎臟的疾病,共病情形的前5名分別是: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消化性潰瘍和癌症。

在這當中,前3名都是慢性病,也因此,除了注意及控制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之外,控制體重、避免腰部肥胖、戒菸、少飲酒及定期健康檢查,都是防止三高的方法。 腎臟替代療法:洗腎、腎臟移植

進入末期腎衰竭,出現尿毒症狀的人,也就是出現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心衰竭、肺水腫,血中肌酸酐大於8.0~10.0mg/dl時,就需要進行腎臟替代療法。

腎臟替代療法包含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臟移植,血液透析就是熟知的「洗腎」可將尿毒素、水分排出體外,以減輕尿毒症狀,並穩定生命徵象;腹膜透析一般則稱作「洗肚子」,是種利用腹膜作為過濾、排除體內水分及廢物的方式。

台灣洗腎普遍的6大原因

雖然不是所有腎臟疾病病患和三高疾病患者都會進入透析治療,但台灣的洗腎人口依然在國際間名列前茅,以下6種造成台灣洗腎人口多的原因: 老年人口以及慢性病人口增加:年老、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都是可能造成腎臟病的原因。 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病人存活率提高: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逐年下降,隨存活時間及罹病時間延長,併發腎病變的人數增加,相對地,透析人口就會增加。 不當用藥:有些藥物可能本身具有腎毒性,直接造成腎臟傷害;另1個原因是慢性病患可能吃了宣稱有療效的藥品、藥草或製劑,沒有依照正規管道治療而引發腎病變。 全民健保實施:健保全額給付透析醫療,病患不需部分負擔費用,也因此透析人口會高。 透析醫療品質佳:台灣的透析醫療比許多國家好,透析病患也可以活得更久,人口數就相對多。 腎臟移植率低:國情與法令的限制,加上又有健保給付,國人以透析治療為主。

腎臟切片檢查

腎臟切片檢查

什麼是腎臟切片檢查

腎臟切片檢查(Kidney Biopsy,又稱為Renal biopsy)為侵入性檢查,但不需開刀。醫師會用超音波導引穿刺針,取得約1.5~2.0公分的腎臟組織,再進行光學、電子顯微鏡及免疫螢光等檢查,以找出腎臟問題的實際病因,並評估腎臟損壞的程度。 為什麼要進行腎臟切片檢查?

醫師會因下列原因考慮為病患進行腎臟切片檢查: 病因未明的腎臟問題,或必需切片檢查才能診斷之狀況。(延伸閱讀:腎功能異常怎麼辦?了解肌酸酐對腎臟的影響) 對腎臟移植後的腎臟進行追蹤、監控。 為了清楚知道患者目前的腎臟病況,以擬定最佳治療方法。(推薦閱讀:認識腎臟病|腎臟功能與位置、腎病原因、分期與治療) 確定患者腎臟病目前改善或惡化的情形、是否還有其他疾病,或目前採取的治療效果如何。 因腎臟相關問題而導致血尿、蛋白尿,或當血液中有過多廢棄物質。(延伸閱讀:不憋尿多喝水防泌尿感染!泌尿系統的保養照顧

不是每個人一有上述情況就要進行腎臟切片檢查,醫師會根據你的症狀、檢查結果與整體健康狀況,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腎臟切片檢查。 腎臟切片檢查前須知 若有服用處方藥、成藥、中藥等補給品,請事先告知醫師,並由醫師決定是否需於檢查前停藥,或改變劑量。可能會影響檢查的藥物包括任何會影響血液凝結的藥物,和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 進行腎臟切片檢查前,如果已經懷孕,或認為自己可能懷孕,請告知醫師。醫師可能會要你在檢查前做血液、尿液檢查,以確認沒有感染。 在腎臟切片檢查前八小時,請勿進食或飲水。 若醫師在腎臟切片檢查前,有開立鎮靜劑給你在家裡服用,為了安全起見,服用後請不要自行開車前往醫院。

腎臟切片檢查的流程

醫師會請患者以腹部貼著病床的俯臥姿勢進行皮膚穿刺,過程保持清醒。如果是腎臟移植患者,醫師會改請患者以仰躺的姿勢進行。開始穿刺後,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一小時,流程如下: 先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定位,以確認穿刺部位。 醫師會在皮膚上畫上記號,並進行消毒和局部麻醉。如果局部麻醉無法消除疼痛,醫師可能會用點滴給予止痛藥。(推薦閱讀:止痛藥等五種藥物別亂吃!吃多小心傷腎不自知) 醫師接著會在皮膚上劃出一個小小的切口,循著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的定位,使用穿刺針接觸腎臟。 醫師在進行腎臟切片時,會請患者深呼吸,並閉氣幾秒。穿刺針有彈簧,因此可能會讓人感到壓力,或聽到啪、喀擦聲。 為了取得足夠的腎臟切片組織,醫師可能需要進行不只一次的穿刺,一般都會從相同切口進行。 穿刺切片完成後,醫師會請患者以砂袋加壓切口處 6~8 小時,以預防傷口出血。 你的腎臟切片組織會被送到檢驗室,由病理科的醫師分析,確認腎臟組織是否有不正常的沉澱、結疤等異常症狀。

有些人不適合從皮膚進行穿刺,例如過去有出血問題、血液凝結異常,或是只有一個腎臟的人。這種情況下,醫師會選擇用腹腔鏡進行切片檢查。腹腔鏡也是一種安全的外科手術,醫師會在皮膚上劃出小小的切口,接著將含有光纖、鏡片的腹腔鏡放入體內,再用高解析度的影像系統,將腎臟的影像傳至螢幕觀察,並進行腎臟組織切片。

腎臟切片檢查

腎臟切片檢查後的注意事項

腎臟切片檢查為侵入性檢查,對腎臟或其他相鄰器官也有造成受損的風險。雖然大多數的人在腎臟切片檢查完的當天就可出院,但有些人可能需要留在醫院觀察12~24小時。以下是完成腎臟切片檢查後會發生的事:

1. 腎臟切片檢查完成後,你可能會需要留在醫院幾小時,以確認血壓、脈搏、呼吸正常,並進行尿液分析、血球計數檢查,以觀察是否有異常出血或併發症。

2. 醫院會在做完腎臟切片檢查後,提供腎臟復原情況的書面報告。

3. 如果你的穿刺部位連續數小時都在疼痛,可以請醫師開立止痛藥。

4. 為了避免傷口出血,檢查完成後請勿提重物,或從事激烈運動。

5. 雖然很少人在接受腎臟切片檢查後出現感染,但如果發生,後果可能很嚴重。因此腎臟切片檢查後請保持警覺,注意感染症狀的產生,如果有下列情形請立即就醫: 無法排尿 打寒顫,或發燒 皮膚腎臟切片的穿刺點有愈來愈痛的趨勢 皮膚腎臟切片的穿刺點有發紅、腫脹、流血或流出液體。 感到暈眩或虛弱 在完成腎臟切片檢查後,超過 24 小時,尿液仍呈淡紅色,或是有血塊。

腎臟切片檢查 腎臟切片檢查的結果

病理科醫師會在大約一星期,完成所有檢驗後,將書面檢驗報告交給主治醫師。以下是可能的結果:

正常:如果腎臟組織沒有沉澱或其他異常狀況,代表你的腎臟是正常、健康的。

異常:如果腎臟組織在檢驗過程中出現變化,代表你的腎臟可能有問題,可能的原因如下: 腎臟感染 結締組織疾病 身體在排斥移植的腎臟 腎臟癌(Kidney cancer) 泌尿道感染的併發症 各種可能對腎臟功能造成負面影響疾病 流向腎臟的血液受到限制,或是血流量很微弱

如果有需要,醫師可能會要求你做其他的檢查,並綜合所有檢查資訊,以找出最佳的治療方法。不同的實驗室和醫院,對正常值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的定義

急性腎衰竭(Acute kidney failure,又稱為Acute kidney injury或Acute renal failure),是指腎臟突然失去最主要的過濾功能,導致血液中有過多的鹽、水分、廢棄物堆積。急性腎衰竭會造成體內電解質(Electrolyte)、酸鹼失去平衡,使得經由腎臟排泄的代謝物無法順利排除;病情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由於急性腎衰竭可能致命,因此需要特別的醫療照護;急性腎衰竭因為發生得很快速,不過通常都能夠復原,尤其是身體健康的人,復原機會很大。 急性腎衰竭有多常見?

住院的病人很容易患有急性腎衰竭,有時候幾個小時內,患者的腎功能突然惡化,便會形成急性腎衰竭;不過,也可能幾天或幾個星期後才會發作,因此需要隨時監護的重症病人,是最有可能發生急性腎衰竭的高風險群。如果你有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你的醫師,以取得進一步資訊。(延伸閱讀:腎功能指數怎麼看?腎功能指數異常,是腎功能不好的警訊

急性腎衰竭的症狀

急性腎衰竭常見的症狀有以下17種,不過有些症狀可能沒有列出來,如果你對任何症狀有疑慮,請諮詢你的醫師: 血便。 呼吸時感到有異味。 動作遲緩。 全身性的腫脹與水腫。 疲勞。 肋骨與髖關節之間,感到疼痛。 手部顫抖。 容易瘀青。 心理狀態或情緒改變,特別是年長者更常有此情況。 食慾不振。 感覺變差,尤其是足部與腳部。 傷口流血的時間變長了。 癲癇(Epilepsy)發作。 噁心。 嘔吐。 高血壓(Hypertension)。 口中有金屬味。

什麼時候該去看醫師?

若你有上述症狀,請盡快尋求醫療協助,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你的身體狀況,才能找出最適合你的醫療方法。

急性腎衰竭的原因

有很多原因會導致急性腎衰竭,下列是最常見的原因: 急性腎小管壞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 嚴重或突然脫水(Dehydration) 因為毒物或某些藥物,導致腎臟中毒受傷(同場加映:腎臟病藥物知多少?(二)慢性腎臟病五期用藥介紹) 自體免疫的腎臟病,如:急性腎症候群(Acute nephritic syndrome)、間質性腎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 尿道阻塞

當流入腎臟的血流減少時,會導致腎臟功能受到傷害。下列是會造成流入腎臟的血流減少的情況: 低血壓(Hypotension) 燒傷 脫水 出血(Hemorrhage) 損傷 敗血性休克(Septic shock) 嚴重疾病 手術

某些疾病會造成腎臟的血管凝結,這種情形也會導致急性腎衰竭,這些疾病包括: 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thrombotic purpura, ITTP)。 惡性高血壓(Malignant hypertension)。 輸血反應。 硬皮症(Scleroderma)。 感染,如:敗血症(Septicemia)、急性腎盂腎炎(Pyelonephritis),都會對腎臟造成直接傷害。 懷孕可能也會導致一些併發症,使腎臟受損,如:前置胎盤(Placenta previa)、胎盤早期剝離(Placenta abruption)。

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的風險因素

如果你是年長者,或是你有下列任何的長期健康問題,患有急性腎衰竭的風險會比較高:

腎臟病 肝病 糖尿病 高血壓 心臟衰竭 病態性肥胖症(Morbid obesity) 如果正在加護病房中治療的病患,有極高度風險可能會患有急性腎衰竭。 如果你準備要接受心臟手術、腹部手術,或是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那患有急性腎衰竭的風險也會提高。 急性腎衰竭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你的醫師。 如何診斷急性腎衰竭? 水腫:如果你患有急性腎衰竭,你可能會全身有水腫的現象,這是因為功能衰退的腎臟無法排除多餘水分,導致水腫。 肺雜音:當你的醫師用聽診器在肺部聽診時,可能會聽到類似爆裂的劈啪聲響,這是因為多餘水分滯留體內的結果。

身體檢驗:包括以下項目: 檢查血液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濃度。 檢查血鉀(Serum potassium)濃度。 檢查血清中鈉離子(Serum sodium)濃度。 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進行尿液常規檢查(Urinalysis)。 檢查血清肌酸酐(Serum creatinine)濃度。(延伸閱讀:腎功能異常怎麼辦?了解肌酸酐對腎臟的影響) 超音波是診斷急性腎衰竭較為方便的檢查方法,不過腹部X光、腹部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scan)、腹部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可以讓醫師確認你的尿道是否阻塞。 有些血液檢查的結果,也能顯示急性腎衰竭的基本原因。

急性腎衰竭 如何治療急性腎衰竭?

治療急性腎衰竭,目標是要讓你的腎臟回復到正常功能,健康的運作,以防止水分、廢棄物在體內堆積。要決定如何治療,大多都是由腎臟科血液透析專科醫師進行評估。

1. 飲食:你的醫師將會限制你吃的東西,以及你的喝水量,這樣將有助於減少體內毒素的形成,以降低腎臟負擔。一般建議你多攝取碳水化合物,並減少蛋白質、鹽、鉀(Potassium)的攝取量。

2. 藥物:你的醫師可能會開立抗生素給你服用,以治療或預防同時發生感染。利尿劑(Diuretics)有助於腎臟將水分排出體外,而(Calcium)、胰島素(Insulin)則有助於你避免血液中鉀離子濃度過高,產生危險。

3. 透析:視你的身體狀況而定,在短短的一段期間,你可能需要進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一般稱為洗腎)。血液透析是利用體外循環的方式,讓血液流經管狀的人工腎臟,進行血液淨化後再流回體內。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廢物、水分,讓乾淨的血液回流到體內。如果你體內的鉀離子濃度過高,進行血液透析能有效解決可能致命的危險。

當你的心理狀態有變化,或是你無法排尿時,就一定要進行血液透析。如果你有心包膜炎(Pericarditis),或是心臟發炎,那也必須進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能將你體內的氮(Nitrogen)廢棄物排出體外。(同場加映:郭彥甫、劉道玄心好痛險喪命!心臟發炎引心肌炎、心肌內膜炎恐猝死中風) 3撇步改善急性腎衰竭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急性腎衰竭:

根據你的身體情況,你的營養師可能會建議你: 選擇低鉀飲食:你的營養師可能建議你,飲食上選擇低鉀的食物。鉀含量高的食物有:香蕉、柑橘、馬鈴薯菠菜、番茄。鉀含量低的食物有:蘋果、高麗菜、四季豆、葡萄草莓。 避免食用添加過多鹽的加工食品:你每天食用的鹽,數量要控制得好,而且要儘量減少鹽的食用量。請你避免食用一些簡便食品,如:冷凍微波食品、罐頭食品、速食。其他添加較多鹽的食品還有:點心食品、蔬菜罐頭、加工肉品與起司。 限制磷(Phosphorus)的食用量:磷是食物中常見的礦物質,含磷的食物有:牛奶、起司、烘乾的豆子、堅果、花生醬。血液中的磷含量過高,容易導致骨骼脆弱、皮膚搔癢。針對你個人的特殊身體狀況,營養師將提供你,如何從食物中有效攝取、以及限制磷的飲食建議。

當你的腎臟逐漸回復健康後,你可能就不再需要進行嚴格的特殊飲食控制。不過,良好完善的飲食,對你的健康仍是很重要的。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你的醫師,以找到最適合你的解決方法。

「男」言之隱忍出病、40後熟男高風險!認識攝護腺炎的症狀、原因與治療

「男」言之隱忍出病、40後熟男高風險!認識攝護腺炎的症狀、原因與治療

王先生是忙碌的上班族,平時工作繁忙讓他沒時間喝水、上廁所,近日發現解尿不順、下腹部也常悶痛不適,經泌尿科醫師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攝護腺炎惹禍。

攝護腺是男性獨有的腺體,若沒有妥善保養,過了40歲會讓攝護腺疾病找上門。究竟男人該如何提防攝護腺炎?出現哪些症狀要注意?《Hello健康》邀請義大醫療泌尿科主治醫師吳振宇帶您了解。

攝護腺炎依據原因可分成4大類

攝護腺炎(Prostatitis)也稱為前列腺炎,是男性常有的泌尿科疾病之一。台灣男性醫學會指出,大約在1800年代便有文獻提出過度自慰、反覆讓會陰部受傷會引起攝護腺發炎,而隨後的研究則發現,其它如包皮過長、泌尿道感染、尿液逆流與心理壓力皆為攝護腺發炎的危險因子。(延伸閱讀:早期無症狀難以發現!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警訊有哪些?

依據其致病原因,攝護腺炎主要可區分為以下4類:

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最不常見的一種,多與下泌尿道感染有關,可以從病患的尿液培養出細菌,通常以大腸桿菌為主。 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因細菌感染所導致的發炎,從尿道上行感染後再由直腸細菌直接侵入,主要病原菌為大腸桿菌和革蘭氏菌。 慢性非細菌性攝護腺炎:可分為發炎性與非發炎性2種,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攝護腺發炎,病患可能因多種原因導致括約肌不正常收縮引起攝護腺內尿道壓力增加,造成尿液逆流進入腺體引起攝護腺發炎。 無症狀攝護腺炎:這類病患並不會有任何症狀,通常是因如精液分析或攝護腺切片檢查時,發現白血球與發炎細胞才得以斷定患者屬於無症狀攝護腺發炎,其確切致病原因尚不清楚。

攝護腺炎的症狀有哪些

吳振宇醫師表示,除無症狀的攝護腺炎外,其餘攝護腺炎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常有頻尿、排尿困難、排尿疼痛,恥骨上方以及會陰部感到疼痛,也會出現發燒、疲倦、噁心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推薦閱讀:尿不出來怎麼辦?認識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原因、治療) 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患者有泌尿道感染的病史,症狀與急性攝護腺炎類似,但較少有發燒,不過患者的不適症狀持續時間久且時好時壞。 慢性非細菌性攝護腺炎:鼠蹊部、會陰部、陰莖或睪丸會疼痛,射精時也會感到不舒服。

「男」言之隱忍出病、40後熟男高風險!認識攝護腺炎的症狀、原因與治療 怎麼治療攝護腺炎?

一旦確診為攝護腺炎時,醫師會根據種類的不同給予適合的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視病人病況使用靜脈注射或口服抗生素治療。此外,也會搭配α腎上腺素阻斷劑,如Tamsulosin、Alfuzosin 、非類固醇消炎藥來減少膀胱頸、骨盆肌肉的收縮。(延伸閱讀: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物理治療:緩解骨盆腔神經的不協調,以溫水坐浴、攝護腺按摩為主。 手術治療:吳振宇醫師強調,手術治療非標準治療,僅有極少數攝護腺炎症狀嚴重的病患,經藥物和物理治療無效後,可能需考慮手術刮除攝護腺,但必須由專業醫師評估其可行性。 飲食健康不憋尿 4撇步保養攝護腺

良好的生活型態有助預防攝護腺發炎,以下提供4種保養攝護腺的建議:

不要憋尿:長期憋尿可能造成攝護腺腫大或排尿困難,提高攝護腺發炎的風險。(推薦閱讀:再忙也別憋尿!你該知道的憋尿後果與改善方法) 飲食健康:避免過油、過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並減少飲酒量,多吃蔬菜水果攝取足夠纖維,促進排泄順暢。 作息規律搭配運動:充足的睡眠與運動習慣皆有助降低身心壓力,提升免疫力。 適當的性生活:定期排空精液有助維持攝護腺的健康,但建議行房前應戴好保險套,降低因細菌感染而導致攝護腺發炎或伴侶互相感染的風險。

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有時候尿意來得快,但到廁所卻上不出來嗎?而好不容易擠出幾滴,膀胱竟異常疼痛,衛生紙上甚至還帶有血跡?當你出現以上症狀時,恐怕你已經患了急性膀胱炎!

究竟是什麼原因才會導致急性膀胱炎?為何女性罹病風險高?關於急性膀胱炎的治療和預防建議?《Hello健康》邀來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同時為慢性腎病專家的陳俊宇醫師,為大家解開為何女性更易感染急性膀胱炎?又有哪些方式可預防與治療急性膀胱炎的發生! 引發急性膀胱炎的原因有哪些?

急性膀胱炎(Acute cystitis)源自陰部、肛門附近細菌(大多為大腸桿菌)污染尿道口,而細菌進入尿道後,會再向上進入膀胱引發感染,並造成膀胱發炎變得紅腫、熱痛。以下為可能引發急性膀胱炎之原因: 長期使用導尿管的病患 尿滯留 尿路結石 糖尿病 攝護腺肥大的男性 年紀較大、生活無法自理的人 懷孕 長期行動不便

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急性膀胱炎好發於女性與尿道長短有關

女性尿道長度僅3公分左右,而男性則約18~20公分,因此女性的泌尿道一旦遭到感染,細菌很輕易就能侵入膀胱,尤其是工作忙碌、水分攝取不足或習慣憋尿的女性,往往因此反覆感染而引發急性膀胱炎。

陳俊宇醫師解釋,由於女性的尿道口也與肛門較為接近,因此如廁後擦拭方式錯誤會將肛門的細菌帶到前方的尿道及膀胱內;性行為則可能將原本移生在尿道口或陰道口的致病菌帶入尿道及膀胱內,引發膀胱炎或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會解血尿?你不可不知的6大症狀

陳俊宇醫師指出,若長時間出現以下6種症狀,請盡速就醫檢查: 頻尿(每次僅能排出少量尿液)(延伸閱讀: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解尿時有灼熱感或刺痛 急尿 尿失禁 下腹部不適 尿液混濁,甚至會有血尿(延伸閱讀:尿尿完看一下!10種尿液顏色狀況看健康

急性膀胱炎治療以口服抗生素為主

急性膀胱炎的感染源要屬大腸桿菌最為常見,對於輕微的膀胱炎,通常能透過口服3天份的抗生素治癒;若是復發性的急性膀胱炎則需大約7~14天的療程,才能夠治癒。若急性膀胱炎病患在1年之內反覆發作數次,且在所有衛生改善措施皆施行後,仍是反覆發生的情況下,可與您的醫師討論是否進行長期低劑量的口服抗生素的預防性治療。 反覆性行為感染 可考慮使用預防性抗生素

陳俊宇醫師表示:「根據一項系統性回顧及薈萃分析顯示,採用低劑量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將可降低8成的復發率。若膀胱炎的發生與性行為有關,則可考慮在性行為之後立即口服單次低劑量的抗生素,將可大幅降低感染的風險。」

陳醫師說,曾有位30歲的年輕女性患者,因工作需求得分隔兩地,因此只能在週末假日與丈夫見面,每當發生有親密關係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這位太太必定會發生膀胱炎並合併大量血尿,而至門診求診,儘管她已經做了很多預防措施,包含事前清潔,事後排尿並大量喝水,感染仍反覆發生,讓她不勝其擾,但她又不忍拒絕丈夫的求歡,經討論後,她決定採用性行為後服用單次預防性抗生素,之後不再有感染情形發生,也能盡情與丈夫享受親密關係。

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多喝水、注重陰部清潔8招預防急性膀胱炎

陳俊宇醫師建議民眾可將以下方式納入日常生活習慣,降低罹患急性膀胱炎的風險。 多喝水:每日水分應攝取至少1500~2500毫升以上,特別是容易流汗或天氣悶熱時,則需攝取更多水分,以增進泌尿系統將細菌與尿液一同排出體外。 減少憋尿:憋尿容易使細菌刺激膀胱壁,造成膀胱發炎,所以一旦有尿意時,就應放下手邊工作如廁,才能有效預防急性膀胱炎。 注意尿道口、陰道口及肛門附近的衛生:盡量穿著棉質、透氣、吸汗的內褲,並保持會陰乾燥清潔,以減少細菌繁殖。 使用正確的大小便擦拭方法:使用衛生紙擦屁股時應由前往後擦拭,以免肛門附近的細菌汙染尿道口。(延伸閱讀:清潔方向要正確!4叮嚀照護陰道健康) 女性應做好經期的衛生保養:當每個月生理期來臨時,女性應勤換衛生棉,並穿著寬鬆舒爽的棉質褲,以減少因通風不良滋生細菌的風險。 充足的睡眠與休息:每天睡滿8小時加上適度的放鬆與休息,可消除壓力增強免疫力,有助預防急性膀胱炎。 性行為前先清洗尿道:男女進行性行為之前,應先仔細清洗陰部與尿道周圍。由於女性的尿道很短,且開口緊鄰陰道與肛門,行房時易將肛門處的大腸桿菌帶至尿道,造成感染;男性若包皮過長則易藏汚納圬,因此必須先行清洗。 性行為後排尿:建議女性在性行為後儘早排尿,以利排出在性行為時,不慎被帶入尿道的細菌。

想要預防急性膀胱炎,除了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以採用以下飲食方法,幫助維持泌尿系統健康: 均衡飲食以攝取足夠的熱量與營養,提升免疫力以降低感染風險。 多食用蔓越莓草莓以及雞蛋、肉類、乳酪等高蛋白食物,能有助於尿液酸化,以抑制細菌滋長。 避免菸酒、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確診「腎上腺腫瘤」先別怕、切一邊無大礙!無症狀難判定,莫名血壓高快就醫

確診「腎上腺腫瘤」先別怕、切一邊無大礙!無症狀難判定,莫名血壓高快就醫

林小姐服用高血壓藥物多年,血壓一直很穩定,回診也無任何異常;然而她最近覺得腹部常有悶痛感,血壓也越來越不穩定,經檢查後竟發現是腎上腺長了顆腫瘤。所幸腫瘤屬良性,摘除後在醫院休養幾天即能出院。究竟什麼是腎上腺腫瘤?而發現腎上腺腫瘤時一定要切除嗎?腎上腺腫瘤的飲食又該注意哪些?《Hello健康》為你一次解惑。

什麼是腎上腺腫瘤?

腎上腺腫瘤(Adrenocortical Cancer)的發生自然與腎上腺緊密相關。腎上腺位於2側腎臟的上方,呈拇指般大小的三角形,重量僅約7~10公克,體積雖小,在人體中卻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腎上腺能分泌腎上腺皮質醇、雄性素、醛固酮,幫助人體代謝壓力並維持免疫系統、電解質與血壓的穩定。然而,一旦癌細胞入侵腎上腺時,就形成所謂的腎上腺腫瘤。慶幸的是,多數腎上腺腫瘤屬於良性且常僅長在單側,另1側的腎上腺功能只要正常,目前若進行單側的腎上腺切除手術,已知對人體的代謝與調節並不會造成功能性的影響。

腎上腺腫瘤的種類與症狀

一般來說,腎上腺腫瘤還被細分為功能性與非功能性2種,並因此產生不同的症狀表現: 功能性:

功能性腎上腺腫瘤會依據其過量分泌的荷爾蒙成分,導致病患產生不同症狀如:頭痛、頻尿、肥胖、電解質不平衝、血壓上升等現象,另外,功能性腎上腺腫瘤更進一步細分出下列3種:

庫欣氏症(Cushing’s syndrome):由於腫瘤會分泌大量的皮質醇,讓病患出現水牛肩、月亮臉、心悸、高血壓的狀況,與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人十分相似。(推薦閱讀:庫欣氏症恐引起腎功能衰退!不控制高血壓須洗腎) 嗜鉻細胞腫瘤(Pheochromocytoma):由腎上腺髓質的嗜鉻細胞長出的腫瘤,因持續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導致高血壓、頭痛、心絞痛、心悸的風險增加,嚴重時恐怕將併發左心衰竭、腦出血等緊急情況。 原發性醛固酮症 (Primary Aldosteronism):也稱為康氏症(Conn’s syndrome),此類會釋出過多的醛固酮,造成患者有高血壓、低血鉀、多尿的問題。(延伸閱讀:補就對了?高血壓可以喝雞精嗎?鈉含量過高小心血壓飆上天

另外,也由於功能性的腎上腺腫瘤通常會導致高血壓,若民眾當發現有下列高血壓問題時,建議進一步就醫診斷是否為腎上腺腫瘤引起: 20歲之前出現高血壓 吃藥也難以控制血壓 高血壓合併盜汗、心悸、低血鉀

非功能性:

由於非功能性腎上腺腫瘤並不會分泌荷爾蒙,因此通常不太會出現明顯症狀。多數病人常是透過臨床上進行超音波檢查,或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時才發現。一般而言,超過4公分時被判定為惡性腫瘤的機率極高,通常會建議進行手術切除。

由於其他癌症的癌細胞也可能轉移至腎上腺而產生腫瘤,像是淋巴癌、肺癌和乳癌的細胞轉移就是轉移至腎上腺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如何治療腎上腺腫瘤?

在診斷出腎上腺腫瘤後,得先進行荷爾蒙分泌的檢查,例如腎上腺素、皮質醇、醛固醇,之後再確認腫瘤的大小與位置並給予適當的治療。腎上腺腫瘤通常大約2~3公分大,其治療方式通常建議採手術切除: 傳統開腹手術:若腎上腺腫瘤明顯腫大,或出現組織沾黏時,就須以傳統手術切除,缺點是傷口較大,約為15~20公分。 腹腔鏡手術:大部分小型的腎上腺腫瘤皆以用腹腔鏡手術完成,傷口僅1公分左右,術後恢復較快。

腎上腺腫瘤的飲食需知

腎上腺腫瘤不論是術後護理的飲食,或是平日飲食的預防,根據台北新光醫院建議的3大飲食建議,為腎上腺做到積極保養的自我照護: 避免刺激性飲食:例如過鹹、過辣或醃漬品、泡麵與加工罐頭等食物。 避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也容易引起荷爾蒙分泌改變,間接加速腫瘤癌變。 每日適量飲水:每人平均每日的飲水量應維持在2000~3000C.C.。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