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在上篇《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中,提到良性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簡稱 BPH)的治療方針,此篇就來談談在口服藥物中我們有哪些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所有治療之前,絕對不可以忽略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因為攝護腺癌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此篇《Hello健康》會探討良性攝護腺肥大的用藥,包括藥理機轉、副作用、適應症、禁忌症等。

攝護腺肥大吃藥會好嗎?認識良性攝護腺肥大的3大治療藥物

在攝護腺肥大所引起的症狀中,我們有三大藥物機轉可以用來治療:

放鬆攝護腺及膀胱頸平滑肌(延伸閱讀:攝護腺鈣化:攝護腺結石和鈣化有關係嗎?) 縮小攝護腺體積 改善攝護腺及周遭血液循環

以下將依序介紹 α-blocker(甲型阻斷劑) 5ARi(5α還原酶抑制劑) PDE5i(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

1. 甲型阻斷劑

攝護腺組織在肥大之後會將尿道阻塞,導致需增加膀胱壓力才能排出尿液,這也就是為什麼病患會感覺尿流變小,甚至需要出力小便的原因,而甲型阻斷劑(α-blocker)的作用便是將膀胱頸及攝護腺的平滑肌放鬆,使尿道壓力下降,如此病患在解小便時就能比較輕鬆。(推薦閱讀:尿不出來怎麼辦?認識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原因、治療)

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甲型阻斷劑常見藥物

甲型阻斷劑分為選擇性及非選擇性的藥理機轉,常見藥物包含 Silodosin、Tamsulosin、Doxazosin,醫師會依照病患特性及是否有其他共病來做藥物選擇。 甲型阻斷劑副作用

主要是產生姿態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或暈眩,原因是因為甲型阻斷劑會同時放鬆血管上的平滑肌,導致在姿勢變換時血壓較不易維持,一般在休息過後可以改善,但若平時血壓已經過低,或是高跌倒風險之病患,則須謹慎使用,此情形於非選擇性甲型阻斷劑較常見。

另一種常見副作用則是逆行性射精(Retrograde ejaculation),原因是原本射精時膀胱頸會緊縮使精液往前射出,但因膀胱頸被藥物放鬆後,導致精液朝壓力低的膀胱回流,此情形於選擇性甲型阻斷劑較常見。

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甲型阻斷劑禁忌症

甲型阻斷劑無絕對禁忌症,但是低血壓患者需謹慎使用,在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須選擇藥物,而有另一個罕見的副作用是在白內障手術過程,會發術中生虹膜鬆弛症候群(Intraoperative flappy iris syndrome),故有要進行白內障手術者需特別注意,或是已經有服用此藥物者須告知眼科醫師。 2. 5α還原酶抑制劑(5ARi)

攝護腺的增生與男性荷爾蒙有相關,而睪固酮(Testosterone)於攝護腺內,會經由 5α Reductase 這個轉化酶,形成更強力的二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簡稱 DHT),這便是刺激攝護腺組織增生的元兇之一。

5α還原酶抑制劑(5α Reductase inhibitor,以下簡稱 5ARi)可阻斷這個路徑,使攝護腺內的 DHT 濃度降低,進而使攝護腺組織凋零最後體積縮小。

單一使用此藥物約在一個月左右開始比較有感,持續服用 6~8 個月能達到穩定效果,一般會搭配甲型阻斷劑合併治療。

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5ARi 常見藥物

目前市面上兩大牌子的藥物,分別為度他雄胺(Dutasteride)及非那雄胺(Finasteride)。值得一提的是,非那雄胺也可用於治療雄性禿,因為由於雄性禿的元兇也是 DHT。(延伸閱讀:禿頭掉髮原因多!盤點4大掉髮類型)

此兩類機轉最大不同是,非那雄胺只阻斷第二型5α Reductase,度他雄胺則同時是阻斷第一及第二型,但臨床上尚無明顯證據顯示其效果熟優熟劣。 5ARi 副作用

此藥物最大的副作用便是致畸胎性,就算是藥粉接觸到孕婦都有可能導致流產,雖然使用此藥物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大多已經事業有成且子孫滿堂了,但有些較年輕的族群以及治療禿頭的患者一定要特別注意,若是配偶有懷孕需求則需停藥半年較為安全。(根據 Dutasteride 藥物半衰期五週來計算)

另外也有報導指出 5ARi 會影響性功能,包括勃起困難、性慾降低、射精障礙等等,但發生機率大約都在 10% 以下,若有發生可以考慮停藥或是使用 PDE5i 輔助,此藥稍後會介紹。(延伸閱讀:莫名沒性慾?可能是這 12 項原因所造成

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5ARi 適應症

(此處健保規範以度他雄胺為主)

此類藥物並不適用於所有攝護腺肥大病人,健保局根據一些研究報導歸納出幾項給付規範:

第一,必須要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原因是因此類藥物會降低血中 PSA,必須在服用藥物前抽取 PSA 並評估是否可能有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否則在服用藥物後 PSA 降低可能會影響醫師的診斷,錯失及早治療癌症的機會。 第二,必須要做攝護腺超音波或是尿流速檢查,此類藥物可以幫助攝護腺體積縮小,若是病患攝護腺體積小於 30ml 則沒有服用此藥的必要,另一個規範標準則是最大尿流速要小於 15ml/s,且在使用半年後需追蹤檢查方可繼續給付。 5Ari 禁忌症

此類藥物不可用於婦女或兒童且因為可以從皮膚吸收,要小心處理藥粉或是膠囊內容物。 3. 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PDE5i)

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PDE5 inhibitor,以下簡稱 PDE5i)能放鬆血管平滑肌,改善膀胱攝護腺以及骨盆周遭血流,研究指出可能因改善循環、降低發炎、放鬆平滑肌,等多項機轉合併進而治療攝護腺肥大患者症狀,然而切確機轉還未明。 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PDE5i 常見藥物

其實 PDE5i 就是壯陽藥的一種,比方說 Sildenafil、Tadalafil,然而,並非每種 PDE5i 藥物都能用於治療攝護腺肥大。目前發現,他達拉非的每日劑型可以讓藥物於血中有穩定濃度,而此劑型也是目前研究指出能改善,因攝護腺肥大而引起的下尿路症狀。 PDE5i 副作用

PDE5i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背痛以及腸胃不適等,有零星的個案有報導出現所謂金槍不倒的陰莖異常勃起(Priapism),但是十分罕見。

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PDE5i 適應症

最適合使用 PDE5i 的病人便是需同時治療攝護腺肥大,以及勃起功能障礙的患者。有研究指出合併使用 α-blocker 可以達到更佳的療效,因此許多醫師會合併使用。 PDE5i 禁忌症

PDE5i 與其他壯陽藥物的禁忌症相仿,在心肺功能差(一般會簡單問爬一層樓梯是否會喘)的病患需小心使用。另外 PDE5i 也禁用於有規律或者間歇性服用硝酸鹽(Nitrates)類降血壓藥物的病人,以免增強此類藥物的降壓效果。 合併膀胱過動症藥物

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為攝護腺肥大常見共病,很多人同時存在這兩者疾病,可參考(攝護腺肥大症狀評量表)以及(膀胱過動症評分)(推薦閱讀:攝護腺健康評估量表:了解症狀嚴重程度與保養方式

若同時有兩者疾病,單純治療其中一種是不夠的,但有些因攝護腺肥大引發類似膀胱過動症的症狀,會在攝護腺肥大獲得控制後改善,故是否合併用藥就要根據醫師的專業評估。 良性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總結

用於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的藥物主要有三大類,以下分別再次快速複習一下他們的特色。 甲型阻斷劑(α-blocker):放鬆攝護腺以及膀胱頸平滑肌,快速達到緩解排尿壓力改善症狀,但有些低血壓的人須小心使用。是三種藥物裡面的治療主幹。 5α還原酶抑制劑(5ARi):可以降低在攝護腺中二氫睪固酮的生成進而縮小其體積,但達到最大治療效果需數月。一般會合併甲型阻斷劑治療。 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PDE5i):作用未明,但可同使改善攝護腺肥大以及性功能障礙,一箭雙鵰,不過健保不給付。可以考慮合併甲型阻斷劑治療。

專業的泌尿科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狀況,跟病人討論後選出最佳的用藥處方。

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想像一下,在考試、面試或看電影時尿急忍不住,是多麼惱人的一件事啊!膀胱過動症在台灣盛行率將近2成,約每5個人就有1個有此症狀,其中僅有不到2成的患者會求助泌尿科醫師。《Hello健康》將帶你認識膀胱過動症的症狀,以及膀胱過動症的自我檢測方法。

膀胱過動症的成因與症狀

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在醫學的病因有兩派理論,一派認為原因出自膀胱神經過度敏感,另一派則傾向於膀胱肌肉異常收縮所致。以下為膀胱過動症可能有的症狀: 急尿感

急尿感是診斷是否為膀胱過動症最主要的症狀,病患會有突然有難以忍受的尿意,必須立即去上廁所。此外,泌尿道感染的病人也會有短暫的時期有這樣的急尿感(推薦閱讀:不憋尿多喝水防泌尿感染!泌尿系統的保養照顧) 頻尿

正常的膀胱通常會在350~450毫升會產生急尿感,但是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往往只能忍受150~200毫升的尿液(一個便利商店咖啡從大杯降級為小杯的概念),所以不僅日間會頻繁的上廁所,許多患者在夜間入睡後也需要起床小便。(推薦閱讀:認識膀胱疾病:種類症狀及診斷治療)

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膀胱過動症如何診斷?

因為許多疾病會同時讓病患有急尿、頻尿甚至夜尿的情形,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排除可能的病因,包括:

症狀持續的時間。 是否有加重症狀的因子。 是否需要驗尿排除泌尿道感染。 男性需注意是否有合併攝護腺肥大等症狀。(延伸閱讀:攝護腺肥大怎麼辦?攝護腺症狀自我評估就靠 IPSS)

若只有夜尿的症狀特別嚴重,則需要其他的診斷做為輔助。 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日本的Homma醫師在2006年發表了用4個問題所組成的問卷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s Score(OABSS)來做膀胱過動症的診斷及嚴重度評估,民眾可利用此量表來自我檢查是不是有膀胱過動症的問題。此為重新編排的版本,需要PDF者可至此下載,總分3~5分為輕度,6~11分為中度,≧12分則為嚴重。

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膀胱過動症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也跟著上升,一般而言,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女性患者往往會自認是因生產造成的尿失禁延誤求診,男性患者則多以為是跟攝護腺肥大有關,甚至比女性更羞於就診。(推薦閱讀:尿失禁不要來!6招助產後媽媽不尷尬)

其實目前藥物發達,大多每日1錠藥物,配合日常生活作息調整,大多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改善,不要讓膀胱過動症剝奪日常生活美好的點滴,也不需要再畏懼長途的旅程、長時間的電影或社交場合。

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腎臟疾病與高血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兩者之間非常容易相互影響,但是大多數的人不見得知道這個道理。很多高血壓的病人,不曉得自己的腎臟功能也不太行;很多腎臟病友也不明白要好好控制血壓。就讓《Hello健康》來為大家解釋高血壓與腎臟病之間的交互作用。

高血壓讓腎臟跟著遭殃

腎臟的血流豐富,約占整個心臟輸出的10%,若是這些大大小小的血管發生了病變,也會連帶引發腎臟相關的疾病與高血壓。

當血壓升高時,流經到腎臟的血壓也隨之升高,長期的高血壓會讓腎臟的中小型動脈的中膜肥厚和內膜纖維化,會讓管腔變的狹窄、脆弱、硬化無彈性,導致無法好好輸送血液到腎臟內,讓腎絲球細胞及腎小管沒有獲得氧氣和養分而造成整個腎絲球和腎間質纖維化。

過濾血液、調節水份、調節酸鹼度、維持體液電解質、分泌荷爾蒙的功能也會跟著受損,健康也會跟著走下坡,在台灣的洗腎病人約有10-20%是因為高血壓控制不良而導致的末期腎衰竭。(推薦閱讀:少一顆腎臟會怎樣?腎臟功能介紹、單腎的原因和影響)

腎功能不佳會引起尿毒素的上升、體液累積過多、貧血、心臟肥大、週邊血管硬化,導致血壓的大幅上升,上升的血壓會反過來進一步加重腎血管變得狹窄、硬化,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延伸閱讀:腎功能指數怎麼看) 腎臟病患者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的病人罹患心血管相關的疾病風險相對高,不過連腎臟病的患者也會有類似的問題。腎臟如果功能不佳,那麼就無法好好替身體代謝毒素並間接使身體處於強大的氧化壓力之下,造成貧血、營養不良、血管化、電解質失衡等等的狀況,而讓血管失去彈性、管腔狹小、引發栓塞。

腎臟病第3期之後的病人罹患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會大幅升高,身體上的症狀大都是互相牽連的,不只「肝不好,人生是黑白」,腎不健康,其他的臟器也會被影響。

腎血管性高血壓

腎血管性高血壓是因為腎臟動脈狹窄,造成腎臟分泌不正常的荷爾蒙,引發血壓增高。而造成腎動脈狹窄分為2大主因,其一為腎動脈粥狀動脈硬化,其二為纖維肌肉發育不良。腎血管性高血壓約占90%是由腎動脈粥狀動脈硬化所造成的,好發於老年人、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推薦閱讀:腎動脈狹窄引爆高血壓!長期忽略不治療恐洗腎,8大高風險者有你嗎?

如果是纖維肌肉發育不良才引發的腎動脈狹窄,透過腎動脈氣球擴張術,就能有效的改善;若是由腎動脈粥狀動脈硬化所造成腎動脈狹窄,也需要施作腎動脈血管支架擺置術才能恢復腎臟的功能。

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其他引發高血壓的腎臟病

腎絲球腎炎

一般來說,正常的腎臟含有50萬~100萬個腎絲球,功能為過濾血液,有助於身體的排毒。由於家族遺傳、免疫系統失調、甚至是不明的原因引發的腎絲球發炎,是造成末期腎衰竭最重要原因之一,約占了3成之多。(推薦閱讀:水腫、血尿可能是腎壞了?一次了解腎絲球腎炎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腎血管炎

腎血管炎是種自體免疫性的疾病,會引發白細胞攻擊腎絲球,導致腎絲球的腫脹,裡面的血管也會跟著損壞。當腎絲球無法過濾血液時,蛋白質與血液就會滲漏到尿液當中,嚴重時會引起腎衰竭。 如何避免腎臟病、高血壓

要避免腎臟病、高血壓找上門,其實可以從飲食、生活習慣慢慢改變,面對這2種會相互影響的慢性病,其實仍有預防的方式: 定期檢查:家裡有遺傳病史或是高危險群,例如65歲以上、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患,務必定期檢查。 飲食控制:現代人追求美味,但是少油、少鹽、少糖才是維持健康的王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讓營養均衡。(延伸閱讀:低蛋白飲食還不夠!腎臟病飲食還得注意磷鉀鈉) 戒掉壞習慣:不抽菸、不喝酒對我們的健康的好處無庸置疑,同時還記得不要憋尿。 適度運動:適度運動有利促進新陳代謝,但也記得不要過量。 按時吃藥:若真的罹患了高血壓與腎臟相關的疾病,除了定期回診治療、按時吃藥,勿隨便服用其他偏方或停藥。

攝護腺肥大怎麼辦?自我評估就靠 IPSS

攝護腺肥大怎麼辦?自我評估就靠 IPSS

良性攝護腺肥大,醫學定義為組織學上的細胞增生、腺體的腫大,造成臨床上尿道阻塞,也就是下泌尿道症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ndrome,LUTS)。攝護腺肥大與年齡增長有直接關係,到了70歲,盛行率高達70%。《Hello健康》帶您了解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以及何謂IPSS評分表?

攝護腺肥大自我評估與IPSS 評分有何關係?

自我檢測攝護腺肥大症狀的主要工具為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 Score,簡稱 IPSS);它出自美國泌尿科醫學會,主要用於評估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病人的症狀嚴重程度。

IPSS原先名稱為 AUA-7(American Urologic Association symptoms score),後來增加一項攝護腺肥大對於生活品質困擾程度的問題,最後更名而成現在的版本。 攝護腺肥大怎麼辦?自我評估就靠 IPSS如何自我評估攝護腺肥大7大症狀?

基本上,只要有跟排尿以及儲存尿液相關的症狀,都被含括在 IPSS 評分表中,總共有以下7項: 排尿功能相關症狀

尿流細小:排尿流速變得較慢且無力。 出力解尿:解尿時,需借助肚子出力。 排尿中斷:排尿時,尿流會中斷後再繼續排尿。 排尿不清:排尿完畢卻仍有尿不乾淨的感覺。 儲尿功能相關症狀 頻尿:排尿後兩個小時內即又有再次排尿的需求(根據最新的尿失禁學會定義,只要患者主觀覺得排尿過於頻繁即可算)。 急尿:難以忍受須立即去排尿的感覺。 夜尿:在夜晚入睡後,需要起床小便幾次。

為何攝護腺肥大需要使用 IPSS 評分?

其一是為了區別病患因攝護腺肥大(或其他疾病)所造成的下泌尿道症狀的嚴重程度,比方說: 輕度攝護腺症狀(0~7 分):患者可先從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 中度攝護腺症狀(8~19 分):患者可調整生活習慣並加上藥物控制。 重度攝護腺症狀(20~35 分):如藥物已無法控制,則患者可能須接受手術治療。

其二是可以分辨患者主要是因膀胱出口阻塞(通常是攝護腺肥大引起)或是有合併膀胱機能的疾病(膀胱過動症為常見共病),如此更能精準地對症下藥。

若你的評分加總已經大於八分,可考慮至泌尿科做進一步的檢查。(推薦閱讀: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 IPSS 評分只適用於男性?

這份問卷男女皆適用,只是這份問卷設計的初衷是為了男性攝護腺導致的排尿功能障礙所設計,雖然女性鮮少有排尿方面的問題(除一小部分膀胱頸功能或是神經性膀胱患者),但許多的女性患者會為儲存尿液的症狀所困擾。然而,這就是另一個膀胱過動症的議題了。 IPSS 評分表下載

因現行於網路上查找的表格大多密密麻麻,故製作一份較為淺顯易懂的再製版,歡迎註明出處分享,因版面配置無法加入此症狀對生活品質之影響評分,需下載 PDF 版者請點此下載。

夜尿頻繁如何改善?了解夜尿症的原因、症狀及治療

夜尿頻繁如何改善?了解夜尿症的原因、症狀及治療

不少人有睡到一半突然尿意來襲的經驗,一個晚上甚至會醒來上廁所好幾次,讓人困擾不已。夜尿症除了是膀胱問題外,也可能因其他疾病,如心臟衰竭、糖尿病、中風和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導致夜尿症,本文將會從夜尿症的種類、成因說起,而夜尿症是否有方法治療?又該如何預防?《Hello健康》也將幫你解開疑惑、讓夜尿不再來。

夜尿症是什麼?

正常人一天內會在每4小時排尿一次,而每次排尿量約350~500毫升,但到了夜晚睡覺時因抗利尿賀爾蒙(ADH)分泌量增加,只會有少量的尿液排出,因此多數人一夜最多只會小便一次。

然而,根據國際禁尿學會(ICS)對夜尿症之研究定義顯示,若一 個人在睡眠中起來小便的次數大於一次以上,就可稱作「夜尿症」。而夜尿症可以分成以下3種類型: 夜尿多尿症(Nocturia polyuria):夜間小便量增加,和尿崩症所不同的是,夜尿多尿症的病人每天製造的小便量通常是正常的,只是夜間的製造量特別多,所以造成夜間小便次數增加。 夜間膀胱容積減少:夜間膀胱容積減少,是指夜間小便時的膀胱容量小於功能性膀胱容積(Functional bladder capacity),所以造成夜間小便次數增加。 混合型:顧名思義,就是同時合併有夜尿多尿症及夜間膀胱容積減少的症狀。(你也想知道:尿尿完看一下!10種尿液顏色狀況看健康

夜尿症的3大原因

使膀胱容積變小的疾病:中風、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椎間盤突出、椎腔狹窄、糖尿病引起的膀胱病變。 這些疾病都可能因為膀胱過動症而減少每次的排尿量,引起頻尿及夜尿症的困擾。此外,下泌尿道發炎、膀胱或攝護腺腫瘤、骨盆受傷或婦科、大腸直腸腫瘤壓到膀胱,甚至藥物濫用 (如安非他命、K他命)等亦會引起類似症狀。 增加夜間尿液排出的疾病:夜間喝水份或含咖啡因飲料太多、利尿賀爾蒙分泌不足、腎病症候群、慢性肝病、鬱血性心臟病、靜脈循環不良、淋巴水腫、營養不良導致血液中的白蛋白不夠引起周邊四肢水腫(尤其是下肢)。這類病患白天排尿量及次數皆明顯較少,但睡覺時因為姿勢改變,靜脈及淋巴循環回流較容易,周邊水腫的水份慢慢進入血液中,經腎臟排出白天蓄積的多餘水份,而引起夜間多尿症。 睡眠呼吸障礙主要是指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睡眠時的呼吸中止會產生短暫的缺氧,引起肺內血管阻力增加而分泌心房利尿胜肽,產生利尿作用,引起夜間多尿。若治好此問題後,夜尿的次數也會大為改善。

半夜尿多?夜尿症3大症狀

一般人通常能在夜間睡6~8個小時,不必起床去洗手間,然而,夜尿症患者每夜都會有尿意或頻尿,需要多次起床上廁所,這也導致他們的睡眠週期遭到中斷。

夜尿症3大常見症狀如下: 每晚醒來如廁1次以上 排尿量增加 疲勞、嗜睡

夜尿頻繁如何改善與治療?

夜尿症較為輕微者,可先從調整生活作息做起,如果情況較嚴重,則可搭配藥物或手術治療。 生活習慣改變

症狀輕微者建議從生活習慣調整開始,睡前4小時內儘量少喝水與攝取刺激性飲料、茶、咖啡、酒精、含水含糖過多的水果等,考慮以漱口代替喝水,養成睡前先將尿液排空的習慣。改善睡眠環境與平日緊張、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規律運動、減肥對夜尿都有幫助。

夜尿頻繁如何改善?了解夜尿症的原因、症狀及治療 藥物治療

利尿劑引起的夜尿患者,可將利尿劑服用時間改為下午,讓利尿作用時間提早於睡前完成,改善夜尿的次數;泌尿道感染的患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夜尿才會改善;攝護腺肥大引起尿路阻塞可用交感神經抑制劑或合併第五型還原酶抑制劑治療,對夜尿會有幫助;夜間尿多症病患可用合成抗利尿激素治療,讓水份晚上留在體內,減少夜尿排出;有睡眠障礙者可服用短效的安眠藥來改善睡眠。 手術治療

對於膀胱功能喪失、大量殘尿的病人需以導尿來改善問題。如果有嚴重的攝護腺肥大阻塞、膀胱腫瘤、結石、尿道狹窄等問題,需要透過手術治療,才能徹底改善臨床症狀。

如何改善夜尿症? 睡前先解尿。 夜間盡量避免飲水,尤其是酒精、茶飲與咖啡等利尿飲品,並不適合睡前飲用。 改善睡眠問題或睡眠的環境,例如避開房間光線過亮或維持身體溫度,才能減少夜間排尿,及容易刺激尿液產生的狀況。 若白天時腳踝出現水腫,建議可以於午睡時抬高腿部或穿彈性襪,幫助局部循環,間接改善夜尿症的發生。

腎絲球腎炎是什麼?腎絲球腎炎的原因、症狀及治療一次答

腎絲球腎炎是什麼?腎絲球腎炎的原因、症狀及治療一次答

李先生近期解尿時,發現自己除了尿量減少、出現血尿外,還注意到自己的手腳都有些微水腫,讓他非常擔心,立刻就醫檢查後,才得知自己罹患腎絲球腎炎。

究竟為何會罹患腎絲腎球炎?而我們又能透過哪些症狀發現腎絲球腎炎,及時就醫治療呢?《Hello健康》邀請到長庚醫院腎臟科陳俊宇醫師,帶你一起了解腎絲球腎炎的成因、常見症狀及治療方法,與您一同守護腎臟健康! 腎絲球腎炎是什麼?

腎絲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是指腎臟的腎絲球發炎,其發生原因主要有以下3種: 免疫混亂:當身體其他部位遭感染或因自體免疫疾病,造成大量免疫複合體產生,並經血管送至腎絲球,便使分子較大的免疫複合體沉積在腎絲球,形成發炎反應。或者是自體抗體 (Autoantibody)、補體(如:C3、C4)攻擊腎絲球造成腎病變。 重金屬、環境污染物:如塑化劑、PM2.5懸浮粒子 藥物副作用:胺基糖苷類(Aminoglycoside)抗生素、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鉑金類(Cisplatin)化療藥物. 

腎絲球腎炎的原因一次看

可能引起腎絲球腎炎的原因繁多,但通常與腎絲球直接遭受感染無關,以下列出常見造成腎絲球腎炎的原因: 腫瘤:血液腫瘤或惡性腫瘤如大腸癌和肺癌,可能因其特殊抗原或分泌的因子,促使體內形成免疫複合體沉積在腎絲球,進而導致腎絲球腎炎。 (推薦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藥物: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含金化合物或胺基糖苷類抗生素,皆可能引起腎絲球病變。(延伸閱讀:止痛藥等5種藥物別亂吃!吃多小心傷腎不自知) 自體免疫疾病及血管炎: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會因為免疫複合體的沉積而造成腎絲球腎炎;至於血管炎所造成的腎絲球腎炎,情形通常較嚴重,需要積極治療。 遺傳:腎絲球腎炎可能因家族遺傳膠原蛋白及酵素的缺陷所致,如未及早發現,最後演變為腎衰竭。 感染:不少病毒或細菌的感染後,可能引發免疫混亂而造成急性腎絲球病變,像是鏈球菌咽喉炎或皮膚感染,皆有機會引發急性腎絲球腎炎。

腎絲球腎炎2大類型

腎絲球腎炎可以依照病程,分成急性腎絲球腎炎以及慢性腎絲球腎炎,以下分別說明: 急性感染後腎絲球腎炎(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

急性感染後腎絲球腎炎病患大多為幼兒和年輕人,根據台北榮總的照護須知,約有28~47%的患者會因溶血性鏈球菌引發急性腎絲球腎炎;約12~24%的病患則會透過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引發感染,或可能因病毒、膿包性皮膚炎或肺炎等疾病,使身體產生免疫混亂,導致腎絲球出現急性發炎。 慢性腎絲球腎炎

慢性腎絲球腎炎是指2側腎臟的腎絲球持續發炎1~2年以上之症狀,其也可能由未妥善治療的急性腎絲球腎炎轉變而來。慢性腎絲球腎炎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病患容易輕忽自身病情、延誤就醫,最後往往導致腎衰竭。

腎絲球腎炎5大常見症狀 血尿:腎絲球腎炎的患者因體內的腎絲球遭到破壞,使紅血球通過腎絲球進入尿液中,造成血尿。當患者血量較大時,排出的尿液就可能帶有血絲、血塊,或呈現紅或褐色。然而,大部份患者因出血量較少,導致難以肉眼發現血尿情形,病患需至醫院接受尿液檢查,請醫師做進一步診斷。(延伸閱讀:腎臟病與你的距離——腎絲球過濾與腎功能關係) 蛋白尿:腎絲球受破壞之後,過濾蛋白質的功能就會因此損壞,導致大量的蛋白質進入腎小管,形成蛋白尿。而當患者出現蛋白尿時,尿液中會產生許多泡泡,且症狀不會在短期內消失。 水腫:嚴重蛋白尿若合併低蛋白血症,會造成四肢及臉部水腫。而造成水腫的原因不僅是腎絲腎球炎,也可能是心臟功能不全、肝病、甲狀腺疾病等,因此必須請醫師仔細檢查原因,再加以治療。(推薦閱讀:水腫不是真胖~但可能隱藏這些疾病) 尿量異常:腎絲球腎炎往往到了末期才會出現尿液減少的情形,因此不建議單以尿量多寡判定有無罹病。 高血壓:腎絲球腎炎會使水分和鹽分在體內累積,造成血液量增加而引發高血壓。

陳俊宇醫師提醒讀者,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症狀外,腎絲球腎炎若未得到適當治療,腎功能會持續下降,引發尿毒症,患者還會有噁心、嘔吐、貧血、食慾不振、呼吸困難和疲勞等症狀,嚴重時甚至需要透析治療(洗腎)。

若您符合以上症狀,請盡快就醫接受專業檢查,避免自行購買成藥緩解,延誤治療時機。

腎絲球腎炎是什麼?腎絲球腎炎的原因、症狀及治療一次答 3方法診斷腎絲球腎炎

陳俊宇醫師指出,腎絲球腎炎的診斷一般可透過以下4方法進行: 小便檢查:透過常規尿液檢查及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可了解病患有無血尿、蛋白尿及腎小管有無受損。 抽血檢查:檢測血清中與腎絲球相關的自體抗體、補體、電解質、酸鹼值,並同時確認血糖、血脂數值有無異常,以便整體評估腎臟狀況。 腎臟超音波檢查:確認血流狀況、腎臟有無萎縮或腫脹。 腎臟切片檢查:確認腎臟功能受損的程度,以及診斷患者感染何種類型的腎絲球腎炎,並藉以選擇適當的治療藥物。 壓制免疫機能 治療腎絲球腎炎

陳俊宇醫師表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的慢性腎絲球腎炎通常會以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環孢靈、山喜多等,作為第一線用藥,主要用於抑制免疫機能,減少自體抗體及免疫複合體產生,但並非對於所有種類的腎絲球腎炎都能產生效果,須經醫師後續評估用藥,且治療時間可能會達數月。

若病患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的狀況,醫師則需開立降血壓藥物及降膽固醇的藥物,幫助患者將相關數據控制在可接受範圍。

另外,陳醫師也補充說明,若病況嚴重,如急性進展性腎絲球腎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造成的血管炎及肺出血,此時病人會有急性腎衰竭及生命危險,醫師可能會採用脈衝治療,在短時間內投以高劑量的類固醇或化療藥物,以加強免疫壓制效果,並搭配治療性血漿置換術來移除自體抗體及免疫複合物。 5招預防腎絲球腎炎

保持免疫機能穩定,減少感染是預防腎絲球腎炎的關鍵,建議您可採行以下建議: 平時應避免過於勞累,每天最好睡足7~8小時,才能有效預防腎絲球腎炎及其它腎臟相關疾病。 肥胖者應減重,少吃高油脂和高糖分的食物,以減少對腎臟及心臟的負擔。 避免服用會傷害腎臟的止痛藥及抗生素等藥物。 避免憋尿並多補充水分,以降低因泌尿道感染而引發腎絲球腎炎的風險。 注意個人衛生、外出時請戴上口罩,與上呼吸道感染者保持適當距離,以防遭傳染致病菌。

慢性攝護腺炎是什麼?掌握慢性攝護腺炎2大原因、症狀及治療

慢性攝護腺炎是什麼?掌握慢性攝護腺炎2大原因、症狀及治療

攝護腺是男人特有的器官,位於膀胱和尿道交接處。一般而言,中年之後的攝護腺肥大尤其帶給男性最多困擾;然而對於年輕男性而言,解尿不順、會陰部疼痛都有可能都是慢性攝護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的前兆,治療成效往往難以藥到病除,也很容易復發,讓許多男性不堪其擾,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引發慢性攝護腺炎?會出現哪些症狀?該如何治療呢?《Hello健康》請到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振宇,為您解答慢性攝護腺炎的各類疑問。

慢性攝護腺炎的原因

慢性護腺炎可依據是否為細菌感染導致,分為以下2種類型分別說明罹病原因: 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因細菌感染所導致的慢性細菌攝護腺炎,可能由上行泌尿道、直腸或淋巴遭到大腸桿菌、革蘭氏菌等致病菌感染引發。(推薦閱讀:尿尿好痛!為何會有尿道炎?如何預防?) 慢性非細菌性攝護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又可稱作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可分為發炎性與非發炎性,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慢性攝護腺發炎,致病的機轉目前尚無定論。不過吳振宇醫師表示,有一說為病患可能因括約肌不正常收縮,而引起攝護腺內尿道壓力增加,造成尿液逆流進入腺體引起攝護腺發炎。(同場加映:攝護腺肥大怎麼辦?攝護腺症狀自我評估就靠 IPSS)

慢性攝護腺炎是什麼?掌握慢性攝護腺炎2大原因、症狀及治療

慢性攝護腺炎有哪些症狀?

吳振宇醫師表示,慢性攝護腺炎主要症狀為疼痛及排尿障礙,疼痛的部位通常在下腹部、會陰部、鼠蹊部、陰莖和睪丸附近,排尿障礙則包括解尿困難、尿流緩慢、頻尿、急尿感及夜尿次數多,或於射精時引發不適。另外,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患者易因反覆攝護腺感染,而影響精蟲品質。

慢性攝護腺炎診斷

吳振宇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上述慢性攝護線炎的症狀時,應盡快就醫檢查。醫師會先詢問你是否有相關病史,並進行下列幾項基本的身體檢查: 肛門指診:醫師會先讓病患面部朝上躺下或側臥,雙腳朝向腹部彎曲讓雙手抱住。接著,醫師的食指會由病患的肛門伸入、觸摸其攝護腺,以確認患者是否有些許壓痛及腫脹等慢性攝護腺炎的症狀。(延伸閱讀:攝護腺癌診斷與治療:用肛門指診與切片檢查) 尿液檢查:藉由分析病患的尿液樣本,找出其中是否遭到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感染。 攝護腺按摩:由攝護腺旁邊往中間按摩,以便收集病患的攝護腺液,再將檢體拿去做顯微鏡檢查及細菌培養,進一步鑑別診斷。

慢性攝護腺炎治療方法

慢性攝護腺治療方式可分成藥物及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 抗生素:目前用來治療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的抗生素,主要為Trimethoprim及Quinolone,病人用藥時間需至少1個月來達到療效;若病況較為嚴重,可能需要用藥長達3個月,甚至半年;然而也有一些患者於治癒後2年內復發。 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可降低膀胱頸和近端尿道張力,減少尿液逆流進入攝護腺。 肌肉鬆弛劑:可以放鬆骨盆底肌肉、減少痙攣引起的疼痛及排尿障礙。 消炎止痛藥:能夠緩解慢性攝護腺炎發作後所帶來的疼痛。

物理治療

醫師除了會給予病患藥物治療外,還會搭配物理治療同步改善,包括進行攝護腺按摩、熱療坐浴或低能量震波等,緩解病患骨盆神經肌肉不適症狀。

吳振宇醫師指出,手術治療在慢性攝護腺炎不是主要角色,除非病患因膀胱頸狹窄、攝護腺肥大或其他原因而造成慢性攝護腺炎;或症狀極為嚴重,且藉由上述藥物及物理治療皆無效用時,醫師才會經尿道替病患進行攝護腺刮除或剜除手術。(點此了解如何預防攝護腺炎)

一直有尿意但尿不出來?出現尿滯留8大症狀快就醫

一直有尿意但尿不出來?出現尿滯留8大症狀快就醫

明明尿意甚濃、感覺膀胱快滿到脹裂,結果衝去廁所卻沒尿幾滴就結束,小心你可能有尿滯留的問題!

根據衛福部所提供的資料,男性尿滯留機率通常較女性高,且和年齡成正比,若於70歲男性有10%尿滯留機率;80歲的男性則高達30%。究竟什麼是尿滯留?《Hello健康》為您解析6大關鍵原因,掌握就醫時機盡早治療。 什麼是尿滯留?

尿液是由腎臟從血液中過濾出來的廢物所組成,經腎臟過濾後尿液會流向膀胱,再通過尿道排出體外,而尿滯留(Urinary Retention)則是指尿液鬱積膀胱無法自主排出的現象,以下分成急性尿滯留和慢性尿滯留說明: 急性尿滯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急性尿滯留在男性身上較為常見,男女發生率大約13:1,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膀胱會突然無法排出脹滿的尿液,造成膀胱出現脹痛感,需要立即就醫檢查。(延伸閱讀: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慢性尿滯留(Chronic urinary retention):患者的膀胱功能會逐漸下降,導致膀胱有過多餘尿滯留於膀胱,讓病患經常有想尿卻尿不出來或尿不乾淨的感覺,長期下來就會造成慢性尿滯留。 尿滯留的6大原因

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振宇指出,諸如感染、結石或藥物副作用皆可能引發尿滯留,以下將常見原因分為6點介紹:

攝護腺肥大:隨著年紀增長,男性荷爾蒙的刺激會造成組織增生,引發攝護腺肥大,進而出現排尿困難、膀胱發炎、急迫性尿失禁、尿滯留等症狀。 尿道結石:結石可能會刺激膀胱,導致頻尿及引發膀胱炎;若結石阻擋了膀胱出口,則會導致尿滯留。 糖尿病:約有20%~60%糖尿病患會發生膀胱病變,主要因其體內的高血糖造成神經軸突發生病變,使逼尿肌活性變差,進而造成患者容易有解尿不乾淨、尿滯留和滿溢性尿失禁等情況發生。 急性攝護腺炎:主要由革蘭氏陰性桿菌引起,如變形桿菌(Proteus species)與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造成攝護腺發炎腫大,進而阻塞尿道,引發尿滯留。常伴隨解尿疼痛、發燒等現象。 服用藥物:許多人感冒時會至藥局自行購買成藥服用,但有些藥物具引發尿滯留的副作用,如用來緩解流鼻水等過敏症狀的抗組織胺藥物,其中就內含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及Hydroxyzine;降低黏膜充血與減輕鼻塞症狀的甲型交感神經受體致效劑具有偽麻黃鹼,皆可能促使尿滯留發生。此外,像是用來治療頻尿及腸躁症的抗乙醯膽鹼,也會抑制膀胱收縮,引發尿液滯留。 手術後併發症:如髖關節置換術、脊椎手術、直腸手術、女性骨盆問題手術或痔瘡切除手術等,皆可能會造成患者在術後出現尿滯留的情形。

一直有尿意但尿不出來?出現尿滯留8大症狀快就醫 一直想尿但沒尿?尿滯留症狀說明

尿滯留的症狀繁多,以下分別說明急性尿滯留與慢性尿滯留的症狀: 急性尿滯留 膀胱尿液過滿,無法隨意走動 下腹部劇烈疼痛、腫脹 慢性尿滯留

慢性尿滯留症狀通常會讓人難以察覺,以下為常見的5種症狀: 解尿困難 解尿時無法完全排空膀胱 頻尿但尿量減少 漏尿 輕微下腹部疼痛 尿流速緩慢

建議民眾若符合以上任一症狀,皆應至醫院接受檢查,確保泌尿道健康無虞。

4種診斷尿滯留的方法 膀胱超音波檢查(Bladder Scan):醫師會經由超音波檢查膀胱殘餘尿量,以及有無結石和腫塊。 膀胱鏡檢查(Cystoscopy):若無法透過影像檢查進行診斷時,需利用膀胱鏡將一端帶有微型攝像頭的細管插入尿道,直接檢視膀胱內的狀態,若診斷後發現問題,必須進一步取得檢體化驗。 膀胱尿路動力學檢查(Urodynamic testing):檢查時會置入尿道導管及肛管,對膀胱內壓力進行測試,了解病患儲尿及排尿的動態過程,並判斷膀胱排空的情況。 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使用傳感器來測量膀胱和尿道括約肌及其附近肌肉和神經的活動狀況。

一直有尿意但尿不出來?出現尿滯留8大症狀快就醫 尿滯留治療:放鬆肌肉搭配導尿管引出餘尿

吳振宇醫師表示,尿滯留的治療主要有2大重點: 使用藥物放鬆膀胱頸肌肉或攝護腺尿道壓力,增加尿流量。 使用導尿管幫助病人導出殘尿。

以下列出尿滯留4種常見治療方式: 泌尿道平滑肌作用劑:常見藥物為Bethanechol chloride,能使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增加膀胱迫尿肌的張力,促使排尿順利。 α交感神經阻斷劑(Alpha-adrenergic blocker):α交感神經阻斷劑是目前用來治療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下泌尿道症狀最常使用的藥物,藉由放鬆攝護腺平滑肌,達到改善尿滯留的效果。(推薦閱讀:攝護腺肥大怎麼辦?攝護腺症狀自我評估就靠 IPSS) 抗生素:若因手術後遭感染而出現尿滯留的問題,醫師會先找尋感染源,再透過抗生素替病患進行下一階段的治療。 導尿管:當發生急性尿滯留時,醫師會為病患放置尿管或導尿減緩病人的不適,而導尿管持續的時間則與當時脹尿的程度有關。 自我導尿:對於慢性尿滯留的病人而言,若學會自我導尿,則可免除長期必須攜帶尿袋的不便,並能降低因長期放置導尿管引發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如何預防尿滯留?

吳振宇醫師建議,民眾可採取以下3種方式來預防尿滯留: 避免憋尿:若尿意來襲,應盡快如廁,否則憋尿容易使膀胱衰弱,增加尿路感染及結石的機率,進而導致尿滯留。 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為一種骨盆底肌肉強化運動,不僅能鍛鍊骨盆底肌肉,還能改善膀胱與腸道功能,除有助預防尿滯留,也經常用於改善產後婦女的尿失禁。(推薦閱讀:尿失禁的治療與預防:凱格爾運動練骨盆底肌) 調整飲食習慣:平時應避免飲用冰冷飲料或刺激性飲食(如酒精、辛辣食物等),以及睡前時少喝水,可減少對膀胱的刺激,降低尿滯留的風險。

尿出泡泡我生病了嗎?尿蛋白、蛋白尿的症狀成因一次Get

尿出泡泡我生病了嗎?尿蛋白、蛋白尿的症狀成因一次Get

尿蛋白是什麼?和蛋白尿的差異?

做過健檢的都知道其中一項是「尿蛋白」,還會配上「+/-」正負的符號,其實還有另一個病徵名為「蛋白尿」,兩者的名字很像,常常讓人搞不清楚。

簡單來說,尿蛋白(Urine protein)就是尿液常規檢查中測量「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英文為Protein,也就是蛋白質的意思。而蛋白尿(Proteinuria)則是一種症狀,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蛋白尿與尿蛋白的不同,也會解釋尿液出現泡沫跟腎臟病的關聯。 認識蛋白尿

蛋白尿是尿液中的蛋白質若超過正常範圍(30mg/dL以上為輕度、300mg/dL以上已屬重度),這很可能是腎功能異常的警訊。蛋白質在人體內是用來協助我們製造肌肉與骨骼、抵擋外來的感染、修補受傷的組織,不過蛋白質應該要於血液裡作用,如果在尿液中測到蛋白質,代表身體的健康出了問題。

蛋白質如何進入尿液裡?

蛋白質若進入了尿液中,代表腎臟功能異常,腎臟是由100多萬個腎元組成,腎元則是由腎絲球(Glomerulus)和腎小管(Tubule)組成,負責從血液中過濾身體的廢物和毒素,讓這些身體不需要的物質給尿液排放出去。

腎絲球、腎小管照理說會把蛋白質好好抓住,但如果蛋白質流入了尿液中,可能是腎絲球或腎小管可能有受損,讓蛋白質無法被再吸收,或是人體攝取了過量的蛋白質。(推薦閱讀:腎臟病與你的距離——腎絲球過濾與腎功能關係) 蛋白尿原因

引發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種,大致分成下列情況: 急性腎絲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 紅斑性狼瘡(Glomerulonephritis)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血管內溶血(Intravascular hemolysis) 子癲前症(Preeclampsia) 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腎臟癌(Kidney cancer)(延伸閱讀:腎功能異常怎麼辦?了解肌酸酐對腎臟的影響) 腎結石(Kidney stone)

尿出泡泡我生病了嗎?尿蛋白、蛋白尿的症狀成因一次Get

蛋白尿症狀

通常蛋白尿不會伴隨著明顯的症狀,不過要是蛋白尿的狀況比較嚴重的話,會出現頻尿、倦怠、水腫、食慾下降、尿液有泡泡等症狀。(延伸閱讀:尿出泡泡、水腫恐患腎臟病!3分鐘自我檢測,揪出腎臟病7大前兆) 小便起泡代表腎功能有問題?

當尿中蛋白質增加時,泡沫會變得比較明顯,但有泡沫也不一定就表示腎功能受損了,因為起泡也與尿液的濃度有關聯。例如睡覺的時候沒喝水,所以早上起床的第一泡尿的濃度很高,就容易起泡。雖然尿液有無泡泡只是腎臟疾病的症狀之一,但不能以此為最終的判定,還是建議應以驗尿為主。(點此了解更多腎功能指數意涵)

尿蛋白+/-意思?正常值(mg/dl)多少?

尿蛋白是蛋白尿指標,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尿液排出的蛋白質,應該要小於150毫克,超過的話就表示身體可能出了狀況。測出來的結果有以下分類: 尿蛋白結果「+/-」:代表「微量」。一般是良性的情形,不會有腎臟功能的異常。除非是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否則不用太擔心。 尿蛋白結果「1+」:身體出問題的比例「比較高」,但仍有機率仍在正常範圍內,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做全方位的診斷。 尿蛋白結果「2+、3+」:腎功能很能有了障礙,要確認尿蛋白的量為多少,越早發現異常的緣由越好。

尿蛋白過高的患者,一般要測到3次,且其中2次尿蛋白呈陽性才算。只要健時尿蛋白報告異常,建議每3~6個月要定期回診。

腎臟病與你的距離——腎絲球過濾與腎功能關係

腎臟病與你的距離——腎絲球過濾與腎功能關係

長期腰痛難耐,不免讓人懷疑是否自己的「腰子」出問題、腎臟發炎或腎功能異常等而緊張萬分。在神經緊繃之前,其實醫師通常會先透過所謂的腎絲球過濾率,作為評估你腎功能好壞的指標。 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什麼?

eGFR就是腎臟每分鐘可淨化的血液的總量,分數越高通常代表腎功能越好,而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的分級也會藉由eGFR來做分期。

eGFR可以通過一套公式推估;包含了血液中的肌酸酐、年齡、體重、性別等因素,經加總後計算而來。腎臟是由100多萬個腎元所構成,腎元由腎絲球(Glomerulus)和腎小管(Tubule)組成,負責過濾及分泌出身體的廢物和毒素。(點此計算腎絲球過濾率)

當腎絲球過濾速率低下,就表示著過濾廢物和毒素的速度降低,也意味著腎功能出了問題。一定要記得,腎臟相關的疾病若能越早發現而及早治療,那麼康復的機率也越高。

慢性腎臟病的定義和分期

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 (NKF)腎臟疾病結果質量倡議 (KDOQI)對慢性腎臟病的定義和分期如下: 慢性腎臟病第一期

腎絲球過濾率為90以上,腎功能雖然正常,但腎臟仍有些許症狀,出現血尿或尿蛋白的病徵。(推薦閱讀:腎功能指數怎麼看?腎功能指數異常,是腎功能不好的警訊) 慢性腎臟病第二期

腎絲球過濾率為60~89之間,腎絲球過濾率微微下降,尿液中的蛋白質開始變高,也會出現血尿及輕度水腫。(延伸閱讀:體重一直增加怎麼辦?判斷與簡單3招消水腫) 慢性腎臟病第三期

腎絲球過濾率為30~59之間,中度的慢性腎功能障礙,尿蛋白或血尿持續上升、水腫加重、血壓上升,鉀離子及磷離子逐漸升高,會經常感到貧血和倦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提高。(延伸閱讀:少一顆腎臟沒關係?腎臟功能介紹、單腎的原因和影響

慢性腎臟病第四期

腎絲球過濾率為15~29之間,腎絲球過濾率嚴重降低,尿蛋白、血尿、高血壓、水腫、電解質不平衡持續惡化,少數人開始合併代謝性酸中毒,心血管疾病發生機會大幅上升,是重度的腎臟慢性病變。

慢性腎臟病第五期

腎絲球過濾率為15以下,腎臟病末期,延續第四期的症狀持續加重,也是所謂的腎衰竭,需開始作腎臟替代療法的準備,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臟移植。 如何改善、提高腎絲球過濾率?慢性腎臟病的分期與治療

腎臟病與你的距離——腎絲球過濾與腎功能關係 腎絲球過濾率下降的可能原因 年齡:腎絲球過濾率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也會逐漸降低。一般來說,年紀過了30歲之後,每年腎絲球過濾率就會逐漸遞減、減少0.8~1。 體型:腎絲球過濾率大多與體重成正比。所以體重輕的成年人的腎絲球過濾率會比體型高大的成人低;然而,這並不意味吃得越胖、腎功能就越好,相反來說,肥胖反會增加腎臟病發的機會。(延伸閱讀: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妊娠:女性在懷孕期間,腎絲球過濾率通常也會大幅增加,生產後才會回復原狀。但若已是第三期之後的病患懷孕,有可能就會讓腎臟過勞,導致腎病惡化,因此懷孕前建議務必與醫師討論因應方式。 藥物:腎絲球過濾率也可能受到非類固醇消炎藥,如Gentamicin、Cefoxitin等抗生素藥品影響。 降低腎臟血流的疾病:若罹患的是急性腎衰竭,當因外傷失血過多,腎臟灌流不足導致腎小管壞死,或敗血症的發炎因子讓腎元損壞,腎功能快速惡化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時,腎絲球過濾率就無法經由以上公式來推估。此時需綜合排尿量、動脈血液氣體分析,以及血液肌酸酐上升的幅度等來準確評估。

腎臟病與你的距離——腎絲球過濾與腎功能關係 肌酸酐廓清率即時反應腎功能

另外,還有一個稱為「肌酸酐廓清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簡稱 C.C.R.)的檢查,可更正確反應腎功能。由血液肌酸酐濃度、收集24小時的尿液肌酸酐的總量數值來計算,會更接近真實狀況的腎絲球過濾率。(同場加映:腎功能異常怎麼辦?了解肌酸酐對腎臟的影響)

然而,肌酸酐廓清率需收集患者24小時的尿液,對多數病友來說相對不便,特別是長輩或是不良於行的病人,讓患者備感艱辛。所以肌酸酐廓清率不常被使用,大多是經由單次抽血,並綜合年紀、體重、性別以簡單的公式推估;這也讓廣大的腎友病患們期待,未來能有更簡易而準確的評測工具,能準確判斷腎臟實際功能,讓更多罹患腎臟病的病友們能對症下藥、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