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女性年齡增加、生產及勞動等因素影響,骨盆底肌肉及韌帶容易鬆弛,導致骨盆腔器官(膀胱、子宮、直腸)缺乏支撐,因而發生脫垂、下垂的現象。
據統計,女性一生約有3~5成機率得面臨骨盆腔器官脫垂問題。其中,膀胱脫垂患者易有頻尿、失禁及解尿困難等問題,嚴重者更可能在陰道外部看到因脫垂而突起的膨出物。
究竟膀胱脫垂的成因為何?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就讓《Hello健康》帶你了解如何治療與預防膀胱脫垂,保有排尿順暢不外漏的乾爽生活。 近5成婦女有骨盆腔器官脫垂問題
骨盆腔器官包含膀胱、子宮、直腸及陰道,當女性懷孕及生產後,骨盆結構便容易鬆弛,隨著年齡增加,鬆弛情況愈發嚴重,而自然產多胎或經常拿取重物者,更是骨盆腔器官脫垂的高風險群,常見脫垂情況有以下3種: 子宮脫垂:意指子宮韌帶失去支撐力,從陰道內部往下垂,嚴重時會整個掉入陰道之中,自陰道口露出子宮頸。子宮脫垂也經常伴隨著膀胱及直腸下垂的問題。 膀胱脫垂:指陰道前壁疲弱,使膀胱下垂。由於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器官,因此當膀胱愈脹、重量愈大,脫垂問題就愈為嚴重。 直腸脫垂:陰道後壁疲弱、支撐力不足,造成直腸往下垂。
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料顯示,近5成婦女有骨盆腔器官脫垂的問題,但為此求診的女性病患卻不到2成,顯現出多數女性可能出於羞恥、害怕就醫等因素,選擇默默隱忍。 膀胱脫垂不要拖,繼續「脫」恐會腎水腫
膀胱脫垂的女性下腹部會有垂墜感,當久站或腹部用力時,可能感到下腹痠痛,脫垂較嚴重者甚至可在陰道外部看見突出物(膀胱)。(延伸閱讀:女生下腹痛免驚!搞懂腹痛位置,就能及早就醫)
若膀胱膨出嚴重,尿道會受膀胱擠壓而造成解尿困難,即便患者已出力排尿,但尿流卻非常細或是慢慢滴落,導致尿液無法排淨而堆積在膀胱中。
不僅如此,部分膀胱脫垂嚴重者的兩側輸尿管皆遭下拉,造成輸尿管扭曲,進而使尿液無法正常從腎臟排至膀胱,長時間積存而導致腎水腫,久而久之便會對腎功能帶來不良影響。此外,膀胱脫垂也同樣可能併發子宮脫垂及直腸脫垂。
漏尿情形突好轉?小心是膀胱脫垂
多數骨盆底肌及筋膜萎縮的女性經常有漏尿、尿失禁等問題,但膀胱脫垂卻會改善失禁,導致部分患者誤以為身體症狀好轉,但實為膀胱不當下垂而擠壓尿道所導致。
為何膀胱會下垂?
自然產是導致膀胱脫垂、子宮脫垂等骨盆腔器官脫垂的主要原因,且脫垂風險會隨著生產次數增加而上升。此外,符合以下情況者亦有較高的膀胱脫垂風險:
久站、久蹲 經常拿取重物而導致腹部出力 年紀(停經後缺乏女性荷爾蒙,導致骨盆底肌萎縮) 吸菸 肥胖 經常咳嗽或慢性肺部疾病 曾接受骨盆腔手術(如子宮頸癌根除術)
如何預防及治療膀胱脫垂?
若想避免膀胱脫垂找上門,可朝以下2方向著手: 避免提高罹病風險的因素:如上述所提之久站、久蹲、搬移重物等。 保養、鍛鍊骨盆底肌:平日可透過凱格爾運動,增強骨盆底肌力量,不僅有助預防膀胱脫垂,亦可改善漏尿情形。
凱格爾運動愈早做,次數愈頻繁,對骨盆腔器官脫垂的預防效果愈好,同時也能改善產後陰道鬆弛的問題。對於輕微的膀胱脫垂情況,凱格爾運動也能達到很好的改善效果。(延伸閱讀:產後陰道鬆弛不要來~凱格爾運動做起來)
針對脫垂問題較嚴重或已停經的婦女,醫師則可能會採取以下3種方法進行治療: 子宮托:在陰道深處放入矽膠材質支撐物,透過陰道內部張力將支撐物扣住,進而達到穩定子宮及膀胱效果。優點為方便、不用開刀,缺點為需要固定拿出清洗,且易形成壓瘡、出血及分泌物。 陰道縫補手術:以自體組織或人造材料對陰道進行組織強化,以提高子宮與膀胱的支撐性;過去多使用自體組織重建,但復發率高,現今則採用陰道式人工網膜或混合人工網膜及自體組織的手術方法,復發率低且術後恢復快。 陰道懸吊手術:透過開腹式或腹腔鏡微創手術,將下墜的子宮懸吊在尾骨上(薦棘韌帶懸吊),達到改善子宮與膀胱脫垂的效果。依病況不同,有時會合併陰道手術一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