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當寒流來臨,許多人手腳常因血液循環不佳而異常冰冷,甚至發生變色,雖然多添加保暖衣物和鞋襪大多能改善發冷的症狀。

然而,當指甲、腳趾或嘴唇等部位發紫,甚至透過衣物保暖也無法恢復正常時,就有可能出現發紺。有關發紺的成因、種類及症狀,《Hello健康》將帶您一同了解。

什麼是發紺?

發紺(Cyanosis),又稱為紫紺,是一種缺氧的表現。當人出現發紺現象時,動脈血中的(缺氧血紅蛋白)含量會增高,通常含量會達3~5 g/dL,這時血氧量就會下降,可能低於85%,患者則會出現皮膚、黏膜、指甲發紫等症狀。 發紺=缺氧?血紅蛋白血氧濃度數值數量是關鍵

發紺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動脈血(含氧血)中,參雜了靜脈血(缺氧血),使原有動脈血的氧氣濃度降低,血液變得較為黑紫,而使流經之處的皮膚或指甲呈現紫黑色。因此,發紺是一種人體缺氧的症狀。

然而,並非每位缺氧者都會發紺,如貧血者因血紅素(血紅蛋白)偏低的緣故,較難出現發紺症狀。(延伸閱讀:臉發白、頭發暈、走路會喘?免驚啦!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症狀)

3大發紺類型

發紺可以區分為以下3種類型: 中樞性發紺

中樞性發紺(Central cyanosis)是動脈中氧合濃度不足所導致,一般新生兒剛出生時的5~10分鐘內會有中樞性發紺的現象,這是正常的表現。一般10分鐘後就會回升至正常值,若持續有發紺現象,需要詳細評估是否有心臟、肺部、呼吸道、神經肌肉系統、血液、代謝相關的問題。

中樞性發紺好發於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洛氏四重症)病童,因其心臟結構缺陷,易使靜脈血與動脈血混合為血氧不足的血液循環全身,進而產生發紺現象,即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

周邊性發紺

周邊性發紺(Peripheral cyanosis)患者通常動脈血氧濃度正常,但周邊血液循環受限,導致末梢組織沒有得到足夠的血流供應,發生周邊性發紺的可能原因包括: 雷諾氏症(Raynaud’s syndrome):當患者面對寒冷或出現情緒壓力過大時,手指與腳趾就可能對此產生血管收縮的現象,使血液無法供應末梢時,皮膚會因缺血而發紺,變成白色及紫色,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組織壞疽,最後還可能需要截肢。 嚴重低血壓 體溫過低 周邊血管阻塞或損傷(延伸閱讀:腳痛、腳麻、腳發冷?小心「腳中風」!周邊動脈阻塞成因與症狀) 心臟衰竭 淋巴循環異常 深層靜脈血栓 低血容積性休克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手足發紺

手足發紺(Aacrocyanosis)常見於健康新生兒或嬰兒,患者僅有手指、腳趾等罹心臟較遠的的肢體末梢處,出現發紫、發黑的狀況,但嘴唇和舌頭仍然保持紅潤,屬於一種良性狀況,不需太擔心。

通常是因環境因素,如氣候寒冷、氣溫變化過快(例如常溫環境走入冷氣房),導致周邊血管短暫舒縮調節失常,造成手指、腳趾發紫,經適當保暖後發紺就會消失。 如何判斷自己有發紺症狀?何時須就醫

當你發現自己的嘴唇、嘴巴、手掌、指甲或腳底有異常變色、發紫的現象,無法透過衣物保暖的方式恢復正常顏色,甚至出現以下症狀,須立即就醫檢查: 疲倦 胸痛 頭痛、頭暈 呼吸困難 發燒 意識不清 咳出黑色黏液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衣服穿暖、適時紓壓有助預防發紺 保持環境溫暖:天冷時須特別注意維持家中及室內環境的溫暖,外出時也應穿著足夠保暖衣物,避免因溫度過低血管收縮而出現手足發紺現象。 避免過大的心理壓力:許多患者常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引起發紺,因此平時應多從事喜愛的休閒活動或運動,幫助排解心理壓力,以降低發紺風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