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經常因公務忙碌而久坐,但長時間坐著不動的話,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嚴重的話還可能會造成血栓!有案例顯示,長期久坐或服用避孕藥物,導致下肢逐漸腫脹、凹陷性水腫甚至皮膚潰爛的狀況,可能是深層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簡稱DVT)。
究竟深層靜脈血栓是什麼,對身體又有哪些影響和危害?就讓現任吳慶南內科診所所長(曾為台大醫院、和平醫院內科主任,並為少數具心臟內科專業的醫師)為讀者進一步說明深層靜脈血栓的原因、預防和治療方式。 深層靜脈栓塞是什麼?
吳慶南醫師表示,當體內的一條或多條深層靜脈,形成血凝塊或血栓時,就會造成深層靜脈栓塞。這種症狀可能發生在手臂、腿部或其他部位;而多數人則好發於腿部,導致下肢疼痛或腫脹,或也可能不會產生任何症狀。(延伸閱讀:什麼是女僕膝?膝蓋滑囊腫脹發炎所致)
然而,吳慶南醫師指出:「需特別注意的是,深層靜脈栓塞並不只影響腿部,靜脈中的血液凝塊可能會破碎,並順著血液流動進入肺部,進而阻塞肺部血流造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情況嚴重者即可能危及生命。」深層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統稱為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亦是血栓發生時最常討論到的病症之一。
下肢靜脈栓塞症狀
部分深層靜脈血栓患者並不會有任何不適,有些則可能會出現下列症狀: 單腿腫脹,較少雙腿一起腫脹 通常從小腿開始,感覺像抽筋或呈痠痛的疼痛感 腿部皮膚變色或轉為紅色 腿部有熱熱的感覺 深層靜脈血栓患者的腿部可能出現痠脹與熱痛感。 下肢靜脈栓塞何時該就診?
當發現自己出現以上疑似深層靜脈栓塞的症狀,千萬不要輕忽,應盡早前往醫院檢查。尤其當因肺栓塞而出現嚴重不適時,則務必需立即就醫。而肺栓塞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 突然呼吸急促 深呼吸或咳嗽時,感覺胸痛或更不舒服 感覺頭痛、頭暈或昏厥 脈搏加快 咳血 深層靜脈血栓的原因和高危險群
根據 Virchow triad(Virchow氏三合症),導致深層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可分為以下3大機制:
血管受傷 血液滯流 血液高凝狀態
吳慶南醫師指出,依據2020年最新之「歐洲心臟學會ESC指引」,罹患深層靜脈血栓的風險等級可再分級為以下3種: 1. 高度風險 下肢骨折 心臟衰竭或心房顫動而住院(頭3個月內)(推薦閱讀:心房顫動合併中風風險評估) 髖或膝關節置換手術 重大創傷 心肌梗塞(頭3個月內) 曾患深層靜脈血栓者 脊椎受傷 2. 中度風險 化療 鬱血性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 口服避孕藥 荷爾蒙替代療法 感染:特別是肺炎、泌尿道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發炎性腸道疾病 癌症(好發於轉移性癌症) 血栓形成體質(Thrombophilia):如遺傳性血栓體質
3. 低度風險 臥床:達3天以上 久坐:如飛機經濟艙症候群、坐車或辦公 糖尿病、高血壓 年紀大 肥胖 懷孕 靜脈曲張(延伸閱讀:靜脈曲張手術)
深層靜脈栓塞的併發症 肺栓塞:在有症狀的靜脈血栓栓塞(VTE)中肺栓塞占1/3。一旦患有肺栓塞,死亡率非常高,比急性冠心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死亡率還高。 栓塞後症候群(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指深層靜脈血栓(DVT)後因長期合併症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包括患側腿有痛、癢、腫、沉重感、靜脈曲張,皮膚有褐或紅變色,甚至潰瘍。
如何知道自己有深層靜脈血栓?
醫師可以藉由問診與理學檢查,觀察患部有無腫脹、變色或壓痛的狀況。此外,醫師還可能會使用以下方式做進一步的診斷: 超音波:超音波可以穿透組織,反射回來後經過機器運算呈現出影像,以判斷栓塞位置。但因新形成的血栓較軟,在超音波下不易被察覺。所以深層靜脈血栓的診斷特別必須使用壓迫超音波(Compression ultrasound)法。在正常情況下,靜脈經輕壓會扁掉,但如果有血栓存在則靜脈將不會被壓扁。 抽血檢查:D-dimer具有高度的負向指標價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如果發現血液中的D-dimer數值上升,代表患者可能有靜脈血栓或肺栓塞。如果D-dimer正常則幾乎可以排除靜脈血栓的可能性,因錯誤診斷率僅有1%。 靜脈血管攝影(Venography/phlebography):從腹股溝置入導管進入股動脈,注射含碘顯影劑進入血管當中,再利用X光找出靜脈栓塞的位置。(延伸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可以拍攝更多切面的X光照片,主要用於診斷肺栓塞。 核磁共振掃描(MRI):利用射頻與與磁場建構影像。由於沒有輻射的疑慮,適合孕婦作為檢查的選擇。 深層靜脈栓塞的治療方法
吳慶南醫師表示,深層靜脈栓塞的治療重點在於防止栓塞擴大、破裂,並預防未來血栓再度形成的風險。而治療方法則分為以下幾種:
使用抗凝血劑:降低血液凝結能力,以預防血栓形成。例如肝素(Heparin)、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華法林(Warfarin)以及新型抗凝血劑(Novel Oral Anticoagulant drugs, NOAC)。總體而言,新型抗凝血劑的療效幾可比美華法林,又可減低出血風險。而且使用方便,不受食物影響療效。 血栓溶解藥物(Thrombolytics):如tPA(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將纖溶酶原(Plasminogen)活化成纖溶酶(Plasmin),進而將纖維(fibrin)溶解。這種將纖維溶解的過程稱為纖溶作用(Fibrinolysis)。 彈性襪:給予腿部壓力,增強血液循環,改善腿部靜脈曲張並預防血栓產生。 下腔靜脈過濾器(IVC filter):為避免血液凝塊剝落,流到肺部引起肺栓塞,醫師可能會置放過濾器於下腔靜脈。當患者不宜使用抗凝血劑時,或使用抗凝血劑仍然反覆發作者,則適用下腔靜脈過濾器。 血栓移除手術:利用切除、抽取或震波等方式,搭配溶栓劑將血栓移除。 深層靜脈血栓的預防方法
透過以下方法,可有效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 避免久坐、久臥:每隔一段時間應起身活動幾分鐘,久坐時則不應翹腳。(延伸閱讀:翹二郎腿使血壓高?翹腳對健康的影響) 當環境需久坐且不便站起活動時(如搭乘飛機),請盡量適度伸展、收縮腿部肌肉與四肢。 戒菸 規律運動 避免穿著緊身衣物 保持標準體重(延伸閱讀: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多喝水
吳慶南醫師提醒,孕婦同樣為罹患深層靜脈血栓的高風險族群,考量到母親及胎兒的健康狀況,診斷時宜使用D-dimer、壓迫超音波及MRI等檢驗方式,避免帶給胎兒負面影響。此外,肝素及華法林存有畸胎風險,不宜於懷孕時作為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