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多歲的蔡小姐乳房多日腫脹、疼痛,某日更突然發高燒,就醫診斷後才發現罹患非哺乳期乳腺炎。究竟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什麼?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治療處理?讓《Hello健康》帶您一起了解!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什麼?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又稱為慢性乳腺炎,由於乳房組織內水囊破裂,或因乳管內上皮細胞增生導致乳管分泌物留滯,而引發乳房組織發炎;發炎位置多為乳暈及乳房周圍,有時還會有乳房廔管產生,好發於20~40歲女性。
非哺乳期乳腺炎5大原因
女性可能會由於下列5種成因,而引發非哺乳期乳腺炎: 長期穿著過緊的內衣 過度勞累 患有糖尿病或自體免疫性疾病 乳房有外傷 遭非結合分枝桿菌或其他致病菌感染 抽菸(同場加映:壓力大來根菸好嗎?女性抽菸的動機與健康危害) 有乳腺炎病史
非哺乳期乳腺炎常見的2種類型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種類繁多,其中較為常見的類型包括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及周邊型乳腺炎: 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目前致病原因與病患乳房組織遭到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有關,病患的傷口經感染後會長出肉芽,也因此將它稱為「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周邊型乳腺炎
好發於糖尿病或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因患者接受自體免疫疾病時,常會使用類固醇等藥物,因而造成病患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周邊型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狀有哪些?
多數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只會於乳房的其中一側出現紅腫症狀,僅有少部分病患會於兩側同時出現,而下列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其他常見症狀: 乳房出現腫塊(推薦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乳房壓痛、腫脹 疲勞 發燒、畏寒 頭痛 噁心、嘔吐 全身無力
若病患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會出現乳汁淤積、流出膿瘍,甚至造成乳腺炎不斷復發。 如何診斷非哺乳期乳腺炎?
當你發現自己出現上述症狀,持續超過24小時仍無法改善,應盡快就醫檢查。醫師除了會替病人進行常規性的身體檢查外,還會透過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確定乳房內是否出現腫瘤、及早發現乳癌。 非哺乳期乳腺炎3種治療方法
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療方式及時間,需視病患的狀況而定,以下為常見的3種治療方式: 抗生素:若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狀較為輕微,醫師會藉由口服抗生素替病患治療,通常需要進行約10天的抗生素療程,症狀才會有明顯好轉。 針管抽吸:患者的乳房如出現小於5公分以下的膿瘍,則可透過針管抽吸,並搭配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 外科手術:如果病患乳房周圍反覆化膿或出現5公分以上的膿瘍,此時醫師才會經由外科手術將膿瘍引流出來,患者也因此會於乳房留下疤痕。
如何預防非哺乳期乳腺炎? 注意乳房的清潔:洗澡時應仔細清潔乳房周圍,以預防非哺乳期乳腺炎。 適當休息、多喝水:每日應睡每日至少睡滿8小時,並喝足1500~2000毫升的水,有助維持免疫機能穩定,有效排出體內毒素,預防非哺乳期乳腺炎。 戒菸:香菸內所含的尼古丁會造成乳暈下乳管組織壞死、感染或局部缺氧,提高乳腺發炎風險。 避免乳房出現傷口:應減少進行需要侵入乳房的手術,以預防傷口遭到細菌感染,而引發非哺乳期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