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為什麼我睡覺時腳會一直抖?明明白天都沒事,但一到晚上腳就一直動,害我每天都睡不好,只能吞安眠藥。」
上述情形為典型「週期性肢體抽動症」,患者的四肢會在睡覺時不受控制地一直抖動,每晚可能抖數次至數百次,導致睡眠品質大受影響。
究竟何謂週期性肢體抽動症?《Hello健康》將為你說明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的病因、常見症狀及改善方法。 什麼是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症狀有哪些?
週期性肢體抽動症(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PLMD)屬於睡眠障礙的一種,患者的四肢(大多為腿部)會在睡眠期間發生不自主抽動,且僅於睡覺時發作,白天則無任何症狀。
患者腳部每次抽動時間為0.5~2秒,每5~90秒便可能抽動1次。若每小時抽動超過15次以上,即可確定患有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然而,有些患者每晚可能只會抽動數十次,其他時間皆為正常狀態,但也有患者整晚抽動數百次,導致睡眠過程頻頻中斷、淺眠,使白天精神不濟、疲累及嗜睡,長期下來逐漸出現失眠問題。
不僅如此,頻繁的腳部抽動也會嚴重干擾床伴的睡眠品質,多數時候患者赴醫院求診,皆是因為枕邊人長期受抖動影響而無法正常睡覺。
週期性肢體抽動症常見的抖動症狀及部位如下: 腳掌大拇指內縮或外彎 腳背、腳踝內縮或外彎 膝關節(動作類似踢腿)
有時患者的臀部及手臂也會出現抖動、彎曲的動作。在尚未接受醫師診斷、得知診斷結果之前,諸如淺眠、睡覺時很常腳抽筋、踢被子,或抖動及晃動身體,皆可能為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的疑似病徵。
何時該就醫?要看哪一科?
若你符合上述症狀,建議赴神經內科尋求專業治療,若經診斷為週期性肢體抽動症,醫師可能會藉由肌肉鬆弛劑、安眠藥、褪黑激素及多巴胺促動劑等藥物,改善你的睡眠品質及緩解腿部抽動的症狀。
為什麼會出現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導致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的成因眾多,可能是原發性疾病,也有可能是繼發性疾病(由其他疾病所導致)。
一般而言,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就愈高。研究顯示,近半數老人患有週期性肢體抽動症,但小孩及其他年齡層的成年人亦可能出現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常見的致病原因包括: 遺傳:有家族病史者出現週期性肢體抽動的風險較高。 鐵質不足:大腦缺乏鐵質而導致多巴胺分泌不足,可能引起肢體不自主抽動,而由於年長者較易發生貧血、鐵質不足的問題,罹患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的風險也較高。(延伸閱讀:臉發白、頭發暈、走路會喘?免驚啦!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症狀) 藥物影響:抗憂鬱劑、三環抗憂鬱劑、鋰及多巴胺受體拮抗劑等藥物,皆可能引起肢體抽動。 不寧腿症候群:近8成不寧腿症候群患者合併患有週期性肢體抽動症,但兩者並非相同疾病,因為不寧腿症候群可能於白天發作,且腿部會出現刺痛及酸麻感。 其他睡眠疾病:如嗜睡症、快速眼動期睡眠障礙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5大方法讓腳乖乖聽話,睡覺不要一直動
若週期性肢體抽動症是由其它疾病引發,病患的腿部抽動症狀通常會於其它疾病獲得治療後,逐漸好轉。
但若週期性肢體抽動症屬於原發性,是因遺傳、生活及年齡所導致,則需透過調整生活及藥物治療來改善病症。
以下提供5點改善建議,幫助你脫離睡覺腳一直動的惱人生活: 補充鐵質:缺鐵為週期性肢體抽動的成因之一,建議多攝取肉類、海鮮,或紫菜及菠菜等鐵質含量豐富之食物。 規律運動:運動及泡腳有助於讓腿部肌肉放鬆,建議每週運動2~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並於睡覺前泡腳來放鬆肌肉。(延伸閱讀:規律運動10大好處:減肥、助眠、護膚、更「性」福) 避免攝取咖啡因及酒精:咖啡因及酒精除了會影響睡眠,亦可能導致週期性肢體抽動。 適度舒壓:壓力過大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或引起焦慮,降低睡眠品質,建議可在睡前45分鐘聆聽舒緩心情的輕音樂,有助於大腦分泌多巴胺,並讓身體充分放鬆,改善入睡困難,享有一夜好眠。 睡眠充足:維持健康的睡眠習慣,如固定時間起床及睡覺、每天睡足7~9小時,並在睡前30分鐘不使用3C產品。(推薦閱讀: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