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沒有靈魂的殭屍」,談殭屍電影給我們上的3堂課

「每個人都是沒有靈魂的殭屍」,談殭屍電影給我們上的3堂課

早從16世紀開始,殭屍就是一種在西非少數民族中流傳的神話故事,且跟巫毒教(Voodoo)有密切的關係,但對多數人來說,他只是人想像出來的虛擬生物,以下是我們可以從殭屍電影學習到的3件事:

1. 別活得像殭屍一樣,沒有靈魂

你印象中的殭屍是什麼?相信很多人的腦中,都會把牠聯想成一種嗜血吃人、無人性的生物,電影情節更是將他們塑造出眼睛反白、肢體和行動快速又難以捉摸來形容。雖然殭屍的存在只是人的假想,但若仔細思考,殭屍這種「看似活著,卻是死了」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恐懼的嗎?我們不應像殭屍這樣活得沒有自我的空虛存在,只為活著而活著,心裡早已失去了靈魂的熱情。

在生活中間,我們總是扛著大大小小的責任及身分,包含工作、婚姻、家庭等等,而如果情緒管理沒做好,人就很容易陷入沮喪,漸漸被負面情感所淹沒,且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最後淪為「活死人」。殭屍雖是捏造的幻想,但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和壓力卻是真的。因此,不妨開始為生活設下目標,維持良好的人際互動,並且懂得適時調解壓力放鬆。(延伸閱讀:壓力大好焦慮怎麼辦?3分鐘認識壓力和焦慮)

「每個人都是沒有靈魂的殭屍」,談殭屍電影給我們上的3堂課 2. 用心感受和建立情感

殭屍與正常人最大的差別,就在人類可以理性思考並做出對應行動的能力,殭屍的腦可能因為病毒感染而喪失原本的身體功能,因此牠們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簡稱 APA)的資料,殭屍注意力無法集中,不懂得控制自己。

用心感受和專注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和警覺,或是體恤他人和感受情感都是必要的條件。從很多災難電影就可以看出,人與人的關係中需要健康互動,透過行為、情緒,以及肢體語言連繫彼此,建立穩固的情感連結。

「每個人都是沒有靈魂的殭屍」,談殭屍電影給我們上的3堂課 3. 傳染病可引起衛教意識

殭屍甚至還能成為衛教議題的提倡者,間接喚醒政府單位的重視,擬訂相關的安全措施,並警戒民眾做好保護,尤其像狂犬病(Rabies)這種透過的唾液感染疾病,和殭屍的傳染媒介一樣,因此能再次喚起民眾對傳染病的關注。(開放空間工作?認識這些病菌風險:開放式辦公室的優劣?氣氛活潑但易傳染病菌

關於殭屍病毒的謠言沸沸揚揚,但事實上它純粹只是學術上的假設,其信賴度很低,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普恩蛋白 (Prions)是俗稱狂牛病的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 BSE)的變異蛋白,可能導致牛隻出現神經質、狂躁等症狀,在人類身上則稱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會出現情緒和精神狀態不穩、產生幻覺以及智力衰退等症狀,可能類似殭屍的特徵。但因為它並不會造成流行性傳染,加上其潛伏期甚至從數年達數十年,所以殭屍病只能說是無科學根據的傳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