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地下室有4風險!除濕防過敏保健康

住地下室有4風險!除濕防過敏保健康

隨著物價日益上漲,生活在都市更加不簡單,有的人為了要節省開銷,因此選擇地下室作為住家或工作的空間,但若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即使目前身體並無出現什麼問題,但其生理機能或許已經開始發出健康警報了。以下舉出地下室居住的4個健康風險,以及您可以做的應對方法。

1. 地下室是黴菌的溫床

很多人都知道,像地下室這種潮濕的環境是滋生黴菌的好地方,除了我們熟知的黑色葡萄穗霉(Stachybotrys)外,它們也可以以各種顏色的形態出現,最常附在牆上及地毯下方,且它的生長速度之快,只要符合其濕度和溫度,基本上都可見其蹤影。

黴菌之所以會危害健康,是因為它會釋放細微的孢子到空氣中,而人吸了就會造成呼吸道的刺激,症狀包括咳嗽和痰、頻頻打噴嚏、眼鼻喉的搔癢感、皮膚乾燥,嚴重則會引致頭痛、胸悶、呼吸困難、氣喘(Asthma),以及其他過敏性反應。 2. 地下室塵蟎害蟲爬爬走

別再因為要省電而不開冷氣,潮濕的環境可謂是塵蟎的最愛,它們在溫暖的氣溫下很活躍,因此建議住家要保持50%以下的潮濕度,特別在炎熱的夏天更要注意。這些小傢伙會帶來鼻子和眼睛的搔癢、打噴嚏。

如果住家地板或牆壁是木製,要小心有害細菌的侵入,它們喜歡待在潮濕的有機物上,但只要保持住家的清潔,以及良好的地板隔絕方法,這些蟲子就不會找上門了。此外,潮濕的環境也有可能引來蟑螂、蜘蛛、螞蟻、老鼠,有任何問題請找驅蟲專家了解。 3. 地下室恐吸入VOC化學成分

室內汙染也是因素之一,尤其在空氣不流通的地下室更是危險,許多家用器具都會釋放一種叫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簡稱VOC)的化學成分,像是菸蒂、油漆、清潔劑、空氣凈化器、車庫汽機車的排煙,以及其他發熱裝置的燃燒氣體。若長期吸這種化學物質,恐引發過敏和搔癢,甚至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另外,地下室的排水處記得要時常沖水,因為下水道系統若呈乾涸,下水道氣體就可以輕易地沿著排汙口侵入室內,影響住戶的健康。 4. 地下室放射性氣體風險高

由於地下室比一般樓層更靠近地底,加上密室的不透風,因此住戶有更高的地下氣體吸取風險。隨著地底中鈾(Uranium)的分解,產生了像氡氣(Radon)的放射性氣體,這種氣體無色無味,人不易察覺,輕微對身體並無大礙,但若大量地吸入體內,它可能會帶來致命性的危險。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顯示,氡氣尤其對抽菸的人有害,是僅次於菸草(Tobacco)的致癌原因。要有效防止氡氣的侵入,可以先測量它的濃密度,但由於其安全性可能因地區而異,有任何疑問或狀況請找氡氣專家了解。 除濕清潔鋪地用瓷磚

為提升地下室住家的空氣品質,除濕是首要任務,建議購入一台除濕機,可挑有恆溼器功能的,幫助您智慧管理潮濕的程度。溫馨提醒,濕度介於35~45%對身體最舒服,過高會引來黴菌,過低是病毒的溫床。

此外,地板避免用地毯式的鋪地,這會鎖住水分,而且還會將它傳送到空氣和混凝土中,使黴菌滋生,喜歡地毯的人,可改用局部的地毯,這樣清洗也較方便。最安全的方法還是用瓷磚鋪地,包含陶(Ceramic)、瓷(Porcelain),或板岩(Slate)。

有的人會把沒在用的東西放入地下室,作為倉庫或辦公室使用,但如果不常打掃,這都會堆積灰塵,成為巨大的過敏源大本營,若加上像油漆這種化學材料,住戶的健康將會大受影響。事實上,地下室也可以住得很健康,只要裝置空調和除濕機,並且定期清潔,健康風險就有保障了。

COPD患者這樣吃!7項健康飲食小筆記

COPD患者這樣吃!7項健康飲食小筆記

呼吸就像陽光、空氣、水一樣,是人們維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因此,如果呼吸感覺困難,就會連累日常一切的活動,就連吃飯都有可能出現障礙,而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 COPD)很可能就是導致呼吸困難的重要元凶。這是一種包括肺氣腫(Emphysema)和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的肺部疾病。因此,透過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幫助患者提升體力和免疫力,下列七點將為你介紹如何幫助患者吃得更健康。

1. 簡化烹飪過程

飯前準備工作很累人,購買食材和料理食物更消耗體力,因此,盡量選擇大眾化、隨手可得、方便搭配的食材,能夠節省你的時間和不浪費你的體力。除此之外,一次大量備好食材,分數次料理,也是一個節省力氣來專心呼吸的好方法。

2. 飯前吃藥或先使用氧氣機

吃飯需要咀嚼食物、吞嚥及消化,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動作,都會消耗你體內的氧氣。所以進食這件事會增加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因此依照你的身體狀況,可以在飯前服用有助於改善呼吸的藥物,或在用餐時間繼續使用氧氣機。

(同場加映:剛吃完藥別躺下!藥卡喉嚨恐致食道灼傷) 3. 少量多餐

一個因為吃飽而突出的肚子,會壓迫到橫隔膜,造成呼吸困難。因此少量多餐會是個比較合適罹患此病的患者的進食方式。所以,醫師會建議將每日所需的營養和能量分配成六份,以每天六餐取代三餐,在固定六個時段進食,以減少吃飽後壓迫到橫隔膜的風險。

(同場加映:打嗝停不下來好尷尬?試試憋氣助止嗝) 4. 提早吃主餐

如果你仍維持一天有一頓主餐的習慣,那請安排在中午或儘量早一點的時段用餐,讓吃下的食物,有時間被消化,來提供當天所需的能量。因為這樣做,到了晚上後,你疲憊的身體可以好好休息,不必再消耗額外的精力在進食及食物的消化吸收上。

(同場加映:胃食道逆流或胃灼熱?消化不良的症狀與治療

5. 先吃再喝

先吃飯再喝,不論是喝水、喝湯、喝酒,都盡量在用餐快結束或之後再喝,以免讓液體佔去了胃的空間,讓你很快就感覺吃飽了。在兩餐之間喝杯添加了營養補充品的奶昔或果汁來補充水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6. 避免脹氣

肚子裡有氣體,腹部膨脹會帶來腹壓,造成呼吸困難。因此,儘量用其他食物取代花椰菜、甘藍及豆類、油炸類等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氣體的食物。

(同場加映:脹氣與脹氣痛)

7. 食物多樣化

多樣化的食物可以提供患者多種的營養和維生素,你攝取的食物中應該要包含,各種水果、蔬菜、乳製品、穀物及肉類。尢其是漿果和堅果這類抗氧化劑,因為經研究證實,這些食物為有益肺部健康的食物。

(同場加映:優質點心好選擇~9種堅果健康又美味)

喜歡香氛蠟燭?當心危害肺和室內空氣

喜歡香氛蠟燭?當心危害肺和室內空氣

香氛蠟燭不僅可以作為居家擺設,點燃它們更能為家中的空氣增添香味,對於喜歡香味的人來說,會感到格外紓壓和放鬆。市面上也有香氛膏或是香氛吊牌等類似產品,能讓室內空氣保持香香的。然而,研究表示,香氛蠟燭或是其他能讓空氣變香的產品,可能含有危害健康的物質。以下介紹空氣芳香產品可能的有害物質,以及建議的使用事項。

點燃散出的是香氣還是汙染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研究報導,有香味的蠟燭其實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因為蠟燭的香料和蠟中,可能含有害的化學物質。雖然目前仍需更多研究來證實這點,但一些研究員認為,長期使用某些香味的產品,可能會導致氣喘(Asthma)或傷害肺部,甚至會致癌。此外,研究員也認為,燃燒蠟燭可能會汙染室內空氣。根據2001年美國環保署(EPA)的研究,發現香味含量較高的蠟燭,會產生較多的煤灰。且該研究還指出,蠟燭中可能含有機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這些有機化合物可能會增加罹癌的機率,但目前可能需要更多資料來證實其說法。

石蠟製成的香氛蠟燭有害健康

過敏及免疫學家帕耶爾古普塔(Payel Gupta)表示,大多數香氛蠟燭都是用石蠟(paraffin wax)製成的,燃燒石蠟時,會釋放有毒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到空氣中,包括丙酮(Acetone)、苯(Benzene)和甲苯(Toluene)等致癌物質。另外,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的研究也指出,石蠟蠟燭在燃燒時,會釋放一些化學物質到空氣中,如烷(Alkans)、烯烴(Alkenes)和甲苯等,這些物質有害健康。此研究的指導教授魯胡拉馬蘇迪(Ruhullah Massoudi)表示,對一個數年來習慣點香氛蠟燭的人來說,若天天吸入這些飄浮在空氣中的有害物質,的確會危害健康,並可能導致癌症、常見的過敏反應或是氣喘等。

根據其他研究指出,有許多人在香氛蠟燭等會散發濃烈香氣的產品附近時,會感到頭痛或呼吸困難,這些數據也可證明,這類的香氛產品,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古普塔更進一步表示,當我們看到產品成分含有香料時,就要知道,這可能是由數十到數百種的化學物質所組成的,因此也很難定義,是其中哪些物質在影響人體。

其他種空氣清新劑的潛在風險

除了香氛蠟燭之外,其他空氣香氛的產品,也同樣可能會影響健康。英國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的輻射化學和環境危害中心表示,空氣清新劑可能含有相當程度的甲醛(Formaldehyde),但該報告表示,在正常通風條件下使用這些產品的話,就比較沒有公共健康的問題。

2014年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指出,根據環境健康視角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研究,發現懷孕期間的女性,若接觸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這種普遍存在於空氣清新劑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導致未來出生的小孩罹患氣喘。科學人雜誌也表示,鄰苯二甲酸酯會阻礙內分泌系統(Endocrine system),進而影響體內激素的調節。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導致如出生時之先天缺陷(Birth defects)、癌症和糖尿病(Diabetes)等健康問題,但是否會傷害兒童的呼吸系統,目前還沒有充分的數據佐證。

禽流感知多少?症狀傳播途徑一次懂

禽流感知多少?症狀傳播途徑一次懂

禽流感(Bird flu),全名為禽鳥類流行性感冒(Avian flu),原先通常只在鳥類間互相傳播,但近年來世界各地已經有多起人類遭受感染的嚴重案例。

禽流感是一種病毒感染

禽流感具傳染性,且有許多病毒株,雖然大多數不會感染人類,但有兩種特殊的病毒株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分別是H5N1和H7N9。其他禽流感的病毒株像是H7N7、H9N2或先前的H6N1、H10N8、H5N6雖然會傳染給 人類,但通常不會導致嚴重疾病或死亡。 禽流感的傳染途徑

禽流感會在鳥類間傳播,包括雞、鴨和野鳥都可以。凡是只要接觸到感染的鳥類都屬於高風險群。接觸的途徑包括宰殺或烹飪時的觸碰,以及吸入空氣中鳥類的糞便或分泌物。 禽流感症狀像一般流感

禽流感的症狀跟一般流感的症狀很像,兩者的共通症狀包括: 頭痛 發燒 肌肉痠痛 咳嗽、喉嚨痛、鼻塞、流鼻水

禽流感的其他症狀還有: 腹瀉 嘔吐 胸痛 腹痛 流鼻血 牙齦流血

人類在感染後的3~5天便可能出現上述症狀,有時潛伏期可長達7天。已經感染的病患若出現病徵,接著就可能會演變為肺炎(Pneumonia)、器官衰竭,以及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等。

禽流感知多少?症狀傳播途徑一次懂 禽流感的治療方法

可能感染禽流感時,患者應遵循以下步驟: 在家自主隔離並前往醫院就診 多喝水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按照醫師指示服藥

服用的藥物為抗病毒藥物,能防止病毒在體內擴散與繁殖,曾與感染的患者接觸過的人,也可服用相同的藥物。至於嚴重感染的病患,如肺炎等,醫師會開抗生素殺死細菌,必要時也會配戴呼吸器或氧氣罩供氧。 禽流感的預防方法

盡量不去充斥鳥類的家禽市場或農場 避免接觸鳥類糞便及分泌物 不吃生雞蛋或未煮熟的家禽食品 用抗菌肥皂勤洗手

電子噴霧器這樣選!2種最適合在家使用

電子噴霧器這樣選!2種最適合在家使用

噴霧器(Nebulizer)是一種能將藥物霧化,讓特定患者直接從氣管投藥的醫療器具。噴霧器的種類會影響藥物的傳遞;傳遞速度愈快,患者需要使用的劑量就愈少;而使用劑量愈少,就可以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因此,本文將告訴您,噴霧器的種類有哪些,以及該怎麼選最適合的噴霧器。

電子噴霧器種類有3種

噴霧器有很多種,且每種都各具特色。主要的3種電子噴霧器分別為:氣壓式噴霧器(Compressor nebulizer)、超音波噴霧器(Ultrasonic nebulizer)、網式噴霧器(Mesh)。噴霧器種類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治療時間、藥物粒子大小、方便攜帶性、耐用性等不同特性。相較於大多僅在醫院使用的超音波噴霧器,氣壓式和網式噴霧器,較適合患者自行在家使用。

2種家用噴霧器的比較

1. 氣壓式噴霧器

當壓縮氣體快速通過液態藥物,就會將其轉化成霧劑。氣壓式噴霧器價格便宜,能產生的霧氣粒子大小也很多元。這種噴霧器多為桌上型,需要插電才能運行,使用時可能會製造一些噪音,而且很重且不適合移動,適合喜歡固定在家特定地方使用的患者。

2. 網式噴霧器

這種噴霧器會利用電或超音波,讓液態藥物穿過再震動,且透過布滿雷射小孔的網子或薄膜,來製造非常細小的藥物粒子。和氣壓式噴霧器比起來,網式噴霧器不用外接電源,速度較快,可手持,易移動,而且可以很有效率地使用電池,但缺點就是較為昂貴。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住家環境引發氣喘!7方法有效消除

住家環境引發氣喘!7方法有效消除

誘發氣喘的因子不只存在於外部環境,我們的住家也深藏了很多,例如黴菌、塵蟎、寵物皮屑等過敏原,都是致病元凶。因此,如何消弭以上的過敏原,就成了減少氣喘風險的重要關鍵。

事實上,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的研究指出,透過居家環境的改善,減少暴露於過敏原或刺激物中,便能提升氣喘病人的生活品質,對成人和兒童病人都是。此報告也顯示出,改善住家環境後,發生氣喘症狀的天數減少、小孩缺課的天數減少,每年因氣喘掛急診的次數,同樣也減少了。因此自行居家照顧,對於改善兒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生活品質,以及生產力,有實質的效果。

為了妥善治療氣喘,必須了解住家環境的狀況,最常見的居家氣喘誘發因子,包括塵螨、寵物、蟑螂、齧齒類和黴菌等過敏原,以及刺激物如香菸、室內空氣汙染因子等。透過幾個策略,可以減少家裡這些氣喘誘發因子,例如改善居家狀況、調整抽菸和沒有封好食物等不良習慣。此外,提供以下7種方法,可有效控制氣喘誘發因子:

1. 塵蟎

可選擇過敏原無法滲透,或是抗塵螨的枕頭及床罩,並用超過60度C以上的熱水,清洗床單,若無法取得熱水,那麼使用冷水、清潔劑及漂白水,也能達到幾乎一樣的功效。移除舊地毯,並用除濕機或中央空調,把家中的濕度降到60%以下。此外,請避免躺在有軟墊的家具上,或是在上面睡覺。也請減少小朋友床上的填充玩偶數量,並且每週清洗玩偶。

如果可以的話,試著讓家裡以外的人,每週吸塵清理住家1~2次。其他人在外來的打掃人員清理房間時和清理完後,短時間內不要靠近。如果是自己吸塵打掃,請使用防塵口罩(一般店裡購買即可),以及附有HEPA濾網或雙層集塵袋的吸塵器。 2. 黴菌

可以透過將黴菌從硬質、沒有孔洞的表面移除,來保護對黴菌敏感的人;丟棄發霉的材質(例如地毯、天花板磚);以及找出潮濕導致黴菌生長的來源,包括修復漏水的水龍頭、水管以及其他水源。 3. 蟑螂

移除食物和水源、把桌面和地板收拾乾淨、垃圾桶封好、小心存放食物、用誘餌根除蟑螂、封住家裡的裂縫和小洞,來防止蟑螂接近。注意不要讓食物或垃圾暴露在外,使用有毒的餌、硼酸(Boric acid),以及捕捉蟑螂的陷阱,比用化學殺蟲劑好,因為當氣喘患者吸進殺蟲劑時,可能會受到刺激。

如果使用噴霧,家中應該要能徹底通風,而且氣喘患者在氣味消失前,不應該回家。此外,使用上述這些方法時要特別小心,如此家裡的幼兒才不會接觸到蟑螂藥和有毒物品。

4. 寵物

不要讓寵物待在家裡,是對敏感的病人在減少寵物皮屑上,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做不到,那麼替代方案就是不要讓寵物靠近臥室,這樣可減少空氣中近5倍的寵物皮屑過敏原程度。病人的臥室門應保持關閉,並移除附有軟墊的家具和地毯,或讓寵物離這些東西愈遠愈好,高效率的空氣清淨機,也可以減少空氣中的皮屑。 5. 家鼠和溝鼠

結合多種害蟲管理技術,能幫助減少來自家鼠和溝鼠的過敏原。這些技術包括把鼠洞填起來、吸塵、清潔、使用低毒性的殺蟲劑、放置陷阱,以及小心存放食物。 6. 室內汙染物

如果可以的話,不要使用燃燒柴火的爐子、煤油暖爐、壁爐、不通風的瓦斯爐或其他暖爐。試著遠離濃重的氣味和噴霧,例如香水、爽身粉、髮型噴霧、油漆、新地毯,或密集板、塑合板等建材。可以的話,請選擇無味無香的個人清潔和護理用品。

7. 抽菸

患有氣喘或有家裡有過敏兒的抽菸者,應該透過心理諮商和其他心理支持系統,來停止抽菸。若父母不願戒菸,根據研究,完全禁止在家裡抽菸,也能減少香菸暴露量,量雖然不多,但仍值得做。

家中很多誘發因子,都會使氣喘症狀惡化,有效的居家照護,需要多方且全面的處理。應透過上述7種方法,立定目標消除或減少所有可能的過敏原,建議同時採取多種方法,如果只採取單一種,則效果會很有限。

氣喘不煩惱!學好飲食5招保健康

氣喘不煩惱!學好飲食5招保健康

一般人知道,有些食物會引發氣喘(Asthma)發作;反之,有些食物則可能改善症狀,這也是為什麼擁有好的飲食習慣很重要,因此,如果依循下列步驟,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對於控制氣喘很有幫助。

1. 肥胖攸關氣喘風險

肥胖時常有許多併發症,容易提高許多疾病的風險,而氣喘就是其中一例;肥胖和飲食控制的關聯性是十分緊密的,因此,如何計畫性的控制飲食就顯得關鍵,不妨諮詢減重門診、營養師,來制定減重計畫,他們會依據個人健康狀況,來設計專屬飲食,透過專家協助,瘦身的執行效果也會比單打獨鬥來得有效率,也更安全。

2. 攝取營養素助抗炎

蔬菜和水果富含優質的維生素C(Vitamin C)、維生素E(Vitamin E)以及β-胡蘿蔔素(β-Carotene)等抗氧化劑(Antioxidants),可以減輕肺部發炎反應。另外,蔬菜和水果也有豐富纖維,有助於抗發炎,因此,平時可以多吃柑橘類水果(例如:柳橙、葡萄柚萊姆檸檬、橘子)、莓果類(例如:草莓覆盆莓藍莓、黑莓);綠葉蔬菜(例如:羽衣甘藍菠菜、花椰菜)、橘色蔬菜(例如:胡蘿蔔、紅椒)。

除了攝取蔬果類之外,也應該食用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的食物, 同樣具有抗發炎的好處,在鮭魚、鮪魚和胡桃等食物裡,可以找到該營養素的蹤跡。

3. 避開食物誘發因子

若您有氣喘,可能會對某一類食物過敏,不慎食用有誘發氣喘發作的風險,幸好這樣的情況不常見,但仍須小心避開,常見的誘發氣喘的食物包括:牛奶、雞蛋、貝類、花生、發酵品、小麥、芝麻。 4. 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往往添加許多化學物質,容易影響較敏感的氣喘病人:

亞硫酸鹽(Sulfites): 會使用如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以及偏亞硫酸氫鈉(Sodium metabisulfite)等亞硫酸鹽類來維持食物色澤以及讓食物可以保存得更久。亞硫酸鹽一般存在於葡萄酒、果乾、啤酒以及罐頭食品中。 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又稱麩胺酸-鈉):味精能用來提味,讓食物變得好吃,外頭常吃到的食物,包括肉汁、杯湯以及醬油可能都含有味精,因此,如果有空在家煮菜,少放味精,儘量用天然食材或香料,來增加食物的美味,不僅吃得好,也用得健康。 色素:許多食品為了增添色澤,會添加色素,例如黃色、紅色或綠色等顏色到食品裡,同樣需要多注意,少吃一點。 水楊酸鹽類(Salicylates):很多食物原本就含有水楊酸鹽類,例如醬油、即溶咖啡、啤酒等。

另外,氣喘患者應確定那些食物是誘發因子,這樣就可以避開吃到這些食物,建議能透過測試,包括血液測試或皮膚測試,來確認是否對某些東西過敏。 5. 購買前注意食品標籤

食品標籤能提供消費者關於食物的詳細資訊,包含從食物成分、營養素,到化學添加物都需要標示清楚,消費者若對標籤上列的任何成分過敏,就能輕鬆過濾掉該產品。

合適的飲食能幫您控制氣喘,並減少氣喘發作的風險,試著多吃蔬果,避免含化學添加物或可能誘發氣喘的食品,讓身體不再為吃下肚的東西煩惱擔憂。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及治療。

職業型氣喘是什麼?必知原因與治療

職業型氣喘是什麼?必知原因與治療

在職場中,您可能會因工作環境之故,而讓自己暴露在例如氣體、油煙或灰塵之類的過敏原中,這些過敏原也被稱為可能的氣喘誘發因子。您曾經想過工作和氣喘間的關聯嗎?以下將進一步解說職業型氣喘(Occupational asthma,又稱work-related asthma,與工作相關的氣喘)以及相關資訊。

定義與症狀

職業型氣喘是一種肺部缺陷,由存在於職場中的氣體、油煙、灰塵或其他物質,所導致或引發的氣喘症狀,因為呼吸道狹窄以及呼吸道肌肉壁痙攣而發生。其氣喘症狀和其他的氣喘相似,包含喘鳴、呼吸短促、咳嗽以及胸悶。也可能出現鼻塞、眼睛受到刺激、流淚及流鼻水。

此類的氣喘可能會依您接觸到的過敏性物質、暴露在過敏原中多久的時間、產生什麼過敏反應以及其他原因,而產生不同的症狀。症狀一般在暴露於該物質之後,很快就會產生,在您離開工作場合之後,症狀可能就會消失,等到您返回工作崗位後,可能又會復發。若您接觸該物質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會有慢性或終身的氣喘症狀。若您未從事劇烈運動,卻有呼吸短促現象或是症狀惡化,應立即就醫。

造成的原因與併發症

氣喘是因肺部腫脹所引起的,當氣喘發作時,呼吸道腫起而通道變窄,接著氣流就會被限制。若呼吸道很敏感,吸進去的物質就會誘發氣喘症狀,有些工作場合的物質會導致氣喘,包含如下:

化學物質:例如塑膠、地毯、泡沫、橡膠、黏著劑、染劑、酸酐(Anhydrides,又稱失水酸)、人造樹脂、絕緣材料。 金屬:例如硫酸鎳(Nickle sulfate)、鉑(Platinum)和鉻(Chromium)。 植物成分:例如穀物、咖啡豆、麵粉、麥片、棉花、亞麻、木瓜蛋白酶(Papain)。 動物性物質:例如頭髮、寵物皮屑、毛皮以及排泄物。 環境性物質:例如煙霧、氯氣(Chlorine gas)和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 清潔劑:有些清潔用品裡面潻加的酵素。

若您長期暴露於任何上述的物質中,症狀可能會惡化,並發展成永久性的氣喘症狀以及肺病。 危險因子

若您已患有氣喘或過敏、有氣喘家族病史或吸菸,都會增加罹患職業型氣喘的風險。某些特定職業也會增加罹患職業型氣喘的風險,包括烘焙師、製藥師、實驗室工作人員、清潔劑製造人員、伐木工人、農夫、冶金師以及磨坊工人。

診斷與治療

職業型氣喘的診斷,和其他類型的診斷相似,醫師會詢問您的疾病史,並做健康檢查,接著用X光、肺功能檢查、尖峰呼氣流速計和一氧化氮測驗,來測試肺功能,並用皮膚過敏測試和刺激測試,來確定特殊的肺刺激物。

治療職業型氣喘最好的方式,是避免暴露在會引發氣喘症狀的物質中。您可考慮換工作,或調到不同的單位,以避免接觸到這些物質,或是使用設備來保護呼吸道。

氣喘藥物可以協助您應付氣喘症狀,常見的藥物包括如下:

氣喘控制藥物:每天服用以控制氣喘症狀,例如吸入型皮質類固醇(Inhaled corticosteroids)、口服白三烯素修飾劑(Oral leukotriene modifiers),吸入型長效乙型受體素(Inhaled long-acting beta agonists)、結合多種吸入器(Combination inhalers)以及茶鹼藥片(Theophylline pills)。 快速緩解氣喘藥物:在氣喘發作時短時間提供緩解,例如吸入型短效乙型受體素(Inhaled short-acting beta agonists)、溴化伊普托品(Ipratropium)、口服及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Oral and intravenous corticosteroids)。

若過敏原引發氣喘或使氣喘惡化,可能會需要過敏誘發型氣喘的治療方式。或許會建議使用過敏藥物和過敏針劑。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及治療。

流感季節~跟著達人這樣做不感冒

流感季節~跟著達人這樣做不感冒

秋冬是流感好發季節,容易感冒或生病。但您是否注意過有些人似乎很少或甚至沒印象他們曾感冒過呢?究竟他們是如何辦到的?跟著學以下這些保健達人的生活秘招,養出好免疫力遠離感冒,讓自己變成病毒絕緣體吧!

1. 規律運動

根據醫學期刊報導,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例如每週慢跑3次等),可以防止發炎和慢性疾病產生,減少壓力並且釋放和壓力有關的激素。此外,運動可促進淋巴及血液循環,能夠增強免疫功能,達到預防感冒的效果。

2. 充足的睡眠

根據研究顯示,睡眠充足對於免疫力非常重要。研究發現,每晚睡眠少於6小時的人比睡滿7小時的人,被病毒傳染的機會多出4倍。研究指出,身體在睡覺時會釋放一種稱為細胞激素的蛋白質,它們可以刺激免疫系統,幫助身體抵抗外來病毒。

3. 少喝酒

研究證實,飲酒可以破壞人體的樹突細胞,它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細胞。喝酒後,體內會抑制白血球增生,也會抑制對免疫系統活化的訊息傳遞,使抵抗力下降。 4. 放輕鬆

長期受壓的身體會持續釋放皮質醇,它是種壓力荷爾蒙,若過高會減少免疫系統淋巴球的數量,使抵抗力變差。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發表指出,練習瑜伽或冥想都是有效調節壓力的方式,可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5. 攝取維生素

不同顏色的蔬果可補充多種營養素,維持健康並增強免疫力。維生素C能幫助抵禦感冒或流感,維生素D也有益骨骼健康,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提升免疫力。可多吃蛋黃、蘑菇、鮭魚與鮪魚等,也可以透過營養錠補充。選擇含有D3的可以提高血液中維生素D的含量,並多曬太陽,才能讓維生素加倍吸收。 6. 喝綠茶

綠茶富含類黃酮物質,有抗氧化的作用。根據在美國營養學會(ASN)雜誌上的發表研究指出,每天喝新鮮綠茶,可以降低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7. 與人互動

美國心理學會曾發表研究,說明社會孤立者會使身體免疫和癒合的能力下降。另有實驗研究發現,具有孤獨感的非精神病患者,他們尿液中皮質醇含量比起有人支持或陪伴的住院患者高,而高量的皮質醇會削弱免疫力。 8. 接種流感疫苗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疫苗每次的保護效果大概在6個月後會逐漸下降,建議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有些族群可能對流感疫苗嚴重過敏,建議接種前先確認疫苗種類。 9. 保持衛生

無論是個人或是居家環境,都須注意衛生。首先要勤洗手,且最好長達20秒;在用餐或觸碰眼口鼻之前,先確認雙手是清潔乾淨的,最好外出時攜帶乾洗手隨時使用。因為流感病毒可以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所以它極可能會經由觸摸傳染。儘管室內空間只有一個生病的人,也可能有傳染的風險,所以建議家中的個人物品分開存放,如牙刷、毛巾、餐具、水杯等。

流感5類高危險群!這7種方法預防

流感5類高危險群!這7種方法預防

最近是流感(Influenza)的好發季,許多人紛紛開始掛病號了。得到流感除了身體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之外,若是免疫力差、老年人或嬰幼兒等族群受感染,可能還會連帶出現更嚴重的問題。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請大家務必做好預防工作。今天Hello健康將帶您一起認識流感及預防方法。

好發季節

流感分季節性,主要發生在冬季,北半球是從10月~3月,南半球則是從4月~9月。但在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季節性流感甚至全年都可能發生,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屬於北半球和亞熱帶,因此要格外小心。 流感症狀

流感是由A型或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狀包括突然發燒、咳嗽、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喉嚨痛及流鼻水等,其中咳嗽可能會嚴重到持續2週或更久。多數人的病情會在1週內自然地好轉,但是高危險族群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像是支氣管炎(Bronchitis)或肺炎(Pneumonia)等,甚至死亡。

以下高危險群需謹慎預防流感: 孕婦 5歲以下的兒童 65歲以上的老人 慢性病患者,如有氣喘(Asthma)、心臟和肺部疾病、糖尿病(Diabetes),及愛滋病(AIDS)等 經常暴露在病毒傳播空間者,如醫護人員。

潛伏期

一般約為1~4天。

傳染期

患者可在病發前1天至病徵出現後5~7天感染給他人,而孩童的傳染期甚至會更長。 如何預防流感?

接種疫苗:預防季節性流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每年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後約2星期,體內便會產生足夠抗體對抗流感。 避免與病患親密接觸:無論旁人或自己生病,都請減少接觸來避免傳染。 生病時待在家裡:出現流感病徵後,請勿去上班、上學或出門購物,乖乖待在家防止傳染給更多人。 摀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時,務必用紙巾或口罩捂住嘴巴和鼻子,避免病毒傳播。因為導致流感和其他嚴重的呼吸道疾病,例如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或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病毒(SARS病毒)等的病毒,都是透過飛沫傳染的。 勤洗手:常洗手可保護自己免受細菌感染。若外出不方便找到水源和肥皂,請隨身帶70%濃度酒精來消毒保持衛生。 別摸眼口鼻:不要觸摸眼睛、嘴巴和鼻子,這些部位都是容易遭受病毒或細菌傳染的途徑。 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時常清潔和消毒家中、辦公室或學校的用品和桌椅表面。保持睡眠充足、規律運動、適時紓壓、多喝水,及注意飲食營養均衡等。

感染後如何治療?

多喝水和休息,多數人可在1週內恢復。用於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可減少出現嚴重併發症和死亡的機率,但流感病毒還是可以對藥物產生抗藥性。所以最好能及早發現,尤其是上述提到的高危險群,請盡量在症狀出現後的48小時內服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