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型手術的選擇與注意事項

整型手術的選擇與注意事項

人們會藉由整型手術來改善外觀並增加自信。有些微整型手術步驟簡單,較不具有侵入性。有些整型手術則相對複雜並存在著影響健康的風險。因此,在決定動手術之前,應該仔細研究並諮詢醫師。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對手術後的期待,醫師會推薦適合的美容項目和配套方案,來進行手術或非手術的美容方式。

整形手術的選擇與建議 非手術的美容

由於老化、膚色不均、青春痘、輕度矖傷造成的皮膚損傷,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含有維生素C的護膚產品。 為了去除老化皮膚,改善暗沈膚色,磨皮和果酸換膚是最佳選擇,可以讓皮膚重生,柔嫩細緻,回復年輕狀態。 為了去除皺紋,注射膠原蛋白和玻尿酸是常用方式,可使皮膚變平滑、年輕。除此之外,也可利用注入填充物的方式。 雷射除毛常被利用來移除不想要的體毛,效果持久良好且較少疼痛。

獨立的整型手術

藉由眼皮手術、絞正下巴線條,頸部拉提,或前額拉提等美容手術可以減少歲月的痕跡,使人看來年輕。 整型手術如抽脂、豐胸、減胸、縮腹可以改善外觀。

小傷口微創整型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cosmetic surgery)

除了傳統的開放性手術,還有具比較少侵入性的小傷口微創手術。這類手術利用特殊設計的醫療器材配合顯微內視鏡,幫助醫師在無需對患者造成巨大傷口的情形下施行手術,可降低疼痛,減少患者及家屬的恐懼感,縮短復原期。因此,患者可以節省許多醫療支出。

經由微創手術的幫助,許多在過去需要醫師付出大量精力及長復原期的手術,如今可以非常簡單安全快速。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可以在術後兩星期內回歸正常生活。

作美容手術應該選擇聲譽及信用良好的醫療院所和醫師。此外,術後照護,飲食和運動計劃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進廠維修!眼窩的填充注射劑還您年輕

進廠維修!眼窩的填充注射劑還您年輕

隨著年齡增長,眼周的黑眼圈或皺紋都會使您顯出老態、甚至看起來疲倦,因此使用眼周注射填充物的方式來回春,是很受歡迎的醫美微整型。注射填充劑是一種非手術式、無痛且立即見效的療法,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眼周填充注射的更多資訊吧!

什麼是填充注射劑(Injectable filler)

填充注射劑是一種簡單、非手術的醫美療程,很多醫美診所都有提供該療法。由於眼周的皮膚很薄且佈滿神經末梢,使得眼部很敏感,也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生成外觀上的困擾,如皺紋、黑眼圈或眼袋。注射填充劑來填補眼周凹陷處並消除皺紋是很近代的醫美療法,當填充物質被快速地均勻注射到皮下後,也同時補充了該區域的水分,注射填充劑的療法會使眼周看起來明亮、飽滿以減少黑眼圈。 眼窩凹陷和黑眼圈的3原因

造成眼窩凹陷或黑眼圈的原因主要有3種: 年齡增長老化導致眼周皮膚凹陷。 壓力、失眠及熬夜。 眼匡的骨頭較凹,使眼睛更陷入顴骨。

注射填充劑如何進行

在進行注射前,醫師會先進行眼周部位深度的檢查,並評估注射的劑量以及要進行注射的部位。注射前醫師會將消毒眼周皮膚以預防感染,在完成必要程序後,醫師將使用微米注射器將填充物注射至眼下的凹陷處,填充物將立即擴散至皮下並填補凹洞,同時遮蓋住造成黑眼圈的眼周血管,所以眼周肌膚將變得光滑、看起來更年輕。這是一個簡單的療程,但它仰賴醫師的技術來讓雙眼眼周在注射後能保持平衡對稱,眼窩是很敏感的部位,在您決定進行這部位的療程前,務必請醫師提供您詳細的評估資訊。

車禍最容易受傷的器官!脾臟切除術後的照顧與生活

車禍最容易受傷的器官!脾臟切除術後的照顧與生活

一般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提到脾臟(Spleen),不過一旦提起,很可能就是出了問題,除了少見的脾臟相關疾病之外,最常見的狀況為腹部受創導致的脾臟破裂,因為脾臟相當脆弱,當車禍或其他外力衝擊發生時,脾臟常常首當其衝,在失血過多的情況下,常常得緊急進行脾臟切除手術。雖然許多切除脾臟的患者生活看似沒有異樣,但其實脾臟不僅具有造血(胎兒時期)和儲血功能,還負責重要的免疫功能。儘管缺少脾臟仍可正常生活,但還是會對抵抗力造成一定影響,以下就帶您了解脾臟切除術(Splenectomy)以及術後的注意事項。

脾臟切除術後的疑慮

脾臟在免疫功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若非必要,醫師會盡可能保留脾臟,若脾臟破裂情況嚴重,危及生命,則必須進行脾臟切除術。又因手術的進步及存活率的考量,大部分是進行全部切除。

脾臟切除術後的影響與照護

因脾臟破裂的切除手術,並無進一步治療的需要,如是因其他疾病進行的脾臟切除手術,則必須要諮詢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

脾臟切除後,絕大多數的功能會由其他器官來接管,患者還是可以正常生活,但須特別注意,生病或受到嚴重感染的機率會提高,剛手術後的風險是最高的,且日後生病的恢復力也會較差,因此醫生通常會建議在術前或術後施打疫苗,像是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coccal)、流感疫苗等。另外在血液學期刊(Haematologica)所發布的研究發現,對於脾切除後的病患,受到病菌感染、血栓的機率提升,甚至可能增加罹癌的機率,雖其原因還待進一步的研究,但也突顯接種疫苗對於脾切除患者的重要性。 脾臟切除術後的生活

接種疫苗:脾臟切除後的抵抗力較差,對特定的感染更是脆弱,例如:肺炎鏈球菌、B型感冒嗜血桿菌、腦膜炎(meningitis)球菌等,因此接種疫苗是相當重要的。 注意感染:除了接種疫苗,若出現嚴重發燒(體溫攝氏38度以上)、身體任何部位的不明紅腫、喉嚨痛、畏寒或感冒時間過久等特殊症狀,請盡速就醫並諮詢醫師。 規律生活及運動:保持規律的生活和運動是健康的不二法門,對於脾切除的病患更是重要,適量的運動及健康的飲食都能夠增強抵抗力。

爽快消暑小心爆頭!吃冰 沖涼慢慢來

爽快消暑小心爆頭!吃冰 沖涼慢慢來

天氣熱總讓人不禁想吃冰消暑,但有時候吃得太快,會感覺到一陣頭痛,腦袋像瞬間結凍了一樣,這其實有個專有名詞,稱為「冰淇淋頭痛」(Ice cream headache),為什麼吃冰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另外,許多人喜歡在炎炎夏日沖冷水澡來降溫,但卻可能暗藏致命的風險。究竟夏天消暑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冰吃太快?小心冰淇淋頭痛

冰淇淋頭痛又稱冷刺激頭痛(Cold stimulus headaches),當我們快速吃下冰冷的食物時,當下會感到一陣疼痛感竄上額頭,像是大腦被凍結了一般。通常在吃下冰品後,約20~60秒時,痛感最強烈,但冰淇淋頭痛來得快也去得快,很少持續超過5分鐘。

目前醫學界還沒有研究出冰淇淋頭痛的真正原因,但大多數專家認為,當冰冷物質碰到口腔上顎或喉嚨後部時,附近的小血管會快速收縮,卻又因為有血液需要通過,或是因為體內外的溫度,使血管快速擴張,而產生痛覺。通常有60~70%的人,會出現冰淇淋頭痛症狀,但不用擔心,這並不是有潛在疾病的徵兆,但許多專家認為,冰淇淋頭痛在偏頭痛患者身上比較常見,發作時也比較痛。避免冰淇淋頭痛的最佳方法,就是慢慢地吃冰冷的食物,可先在口裡含一下再吞下去,或是先讓食物(飲品)放置一下,等稍微回溫後再喝。 熱天沖冷水?心臟可能受不了

外頭豔陽高照,很多人會為了降體溫,直接拿冷水淋在身上或是回家沖冷水澡,喜歡這樣做的人請注意了,根據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醫學院副教授海倫格拉斯伯格(Helene Glassberg)表示,患有心臟病(Heart disease)或有心臟病風險的人,不應該冒然洗冷水澡,因為這可能會使心臟病發作或導致中風(Stroke),因為人體在突然接觸冷水時,血管會快速收縮,使得心率和血壓升高,心臟因此會承受更多壓力。建議沖冷水時,水溫別一開始就調太冷,而且要先從四肢末端開始沖,再逐漸往身體的中心軀幹沖,會較安全。

打噴嚏竟不可捏鼻!耳膜破裂風險高

打噴嚏竟不可捏鼻!耳膜破裂風險高

每個人都有打噴嚏的經驗,打噴嚏的時候摀嘴、用袖子或衛生紙遮擋,是維持儀態的好方法;若不把嘴巴摀住,直接噴發出來倒也對身體無礙,只是比較沒有水準而已。但有件事在打噴嚏時絕對要避免,那就是用手捏住鼻子。以下就帶您了解打噴嚏時用手捏住鼻子會產生的後果,以及對身體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為什麼想避免打噴嚏

打噴嚏是一種身體保護自己不受細菌入侵的方式,打噴嚏所產生的強勁氣流,可以將鼻腔內的細菌、灰塵排出,讓鼻子內部回復成舒適、安全的環境。然而,有些情況下,我們可能會想要避免打噴嚏,例如:跟別人談話中、在擁擠的車廂內、在安靜的圖書館中。毫無疑問,身為一個有道德及水準的公民,我們常常會顧及其他人的感受,但在打噴嚏這件事情上,讓步可能不是個好選擇。

事實上,用手把口鼻遮住,或是用衣物的袖口遮擋已經可以把影響他人的程度降到最低,但是若您選擇將鼻子捏住,阻止噴嚏的噴發,那可能會對身體產生相當大的負擔。

打噴嚏捏鼻有害身體

根據計算,打噴嚏的氣流速度,高達每小時160公里(km/hr),台灣的高速公路速限也不過每小時100~110公里,既然我們都不會想在高速公路上隨便攔截車輛,那為什麼會想擋住速度更快的噴嚏呢?

若在打噴嚏時捏住鼻子,此時被阻擋的氣流所造成的壓力,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以下傷害: 耳膜破裂:無處發洩的氣流可能會從鼻腔經由耳咽管(Eustachian tube)衝擊到耳膜,導致耳膜破裂。大多數耳膜破裂會隨時間自行修復,但若破裂情形嚴重,可能需要透過手術修補耳膜。 中耳感染:由於打噴嚏的主要用處是將鼻腔內的細菌、灰塵等不乾淨的東西排出,在捏鼻子打噴嚏的情況下,這股氣流除了可能破壞耳膜外,其夾帶的髒東西,也有機會引發中耳炎(Otitis media)、中耳積水(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等中耳感染症狀。 喉嚨損傷:打噴嚏的強勁氣流,除了有機會衝向耳朵之外,也有可能衝擊到喉嚨,造成喉嚨產生破損,嚴重可能會無法進食和說話,須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治療。 爆血管:眼睛和鼻子都有很多細小的血管存在,當打噴嚏的氣流衝擊這些部位時,有機會造成血管損傷。若您在捏鼻子打噴嚏後,發現雙眼或鼻子紅紅的,便代表血管可能有受損的情況。 橫膈膜(Diaphragm)受損:橫膈膜位於腹部與胸部之間,雖然機率不大,但打噴嚏的氣流可能會因為捏住鼻子的關係,被橫膈膜困住,使氣流灌入肺部,導致肺泡破裂,產生氣胸(pneumothorax)。如果您在打噴嚏之後感到胸口異常疼痛,請盡速就醫。

上面提了這麼多攔阻噴嚏的危險,是否代表應該奉行有嚏就打的準則呢?如果是吃東西吃到一半,滿嘴食物的時候可能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為了避免將口中的食物噴得到處都是,這邊提供一個小技巧給讀者們參考,在鼻子有癢癢的感覺時,馬上用手指用力按壓「人中」,也就是上嘴唇到鼻子之間的區域,雖然可能會有些疼痛感,但是可以有效抑制打噴嚏的感覺。

握手禮儀你懂嗎?小心別採這5大地雷

握手禮儀你懂嗎?小心別採這5大地雷

握手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非語言溝通行為,其目的就是要在談話前釋出最大的誠意,告訴對方你是值得信任的,尤其在重要的社交場合中,像是國家領袖之間的會面,更是引人注目的焦點,馬虎不得。這短短幾秒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大有學問。許多研究都證實,握手能夠提升隨後互動的品質,並產生更高的親密度和信任。手握對了,不管是在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上,都能成為你交友的利器。以下分析5種最惹人厭的握手方式以及如何正確握手,讓你握手不踩地雷,都成為懂禮儀的社交高手!

握手禮儀5大地雷 死魚式握手(The Wet Fish):這類握手會讓人覺得你性格柔弱,無主見。伸出來的手軟趴趴的毫無力氣,連搖動一下的企圖都沒有,且摸起來冰冷濕黏,不舒服。這可謂最糟糕的一種握手方式,往往在交談還沒正式開始前就毀了它。避免手摸起來濕冷,建議不要用慣用手拿飲料,尤其是冰的飲料。 輾壓式握手(The Crusher):強而有力的握手,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有自信的人,但用力過頭,捏得對方手發痛就不太恰當,反會讓人覺得你侵略性過強,誤以為你是個爭強好勝的自大的人。 主導式握手(The Dominant):這是指握手時掌心朝下,而這種類型的人較強勢,習慣處於主導地位。當你掌心朝下時,等於強迫對方以掌心朝上的順從姿態回應。另一種版本則是「扭轉主導型的握手法」,先是直直伸出手,等到握住的那一刻再立即轉向,取得上風。如果你碰到以上情況,建議你可以向左走一步,這樣可迫使對方自然伸直雙手。 推拉式握手(The Push-and Pull):這類握手若做得恰當能展現剛好的熱情,增加親切感,還能讓對方放鬆,其中訣竅在水平式的推拉,但切勿過度用力,同時也要確保對方和你一樣熱情,不然氣氛會變得有點尷尬。單向的拉式握手(Pull)則是把對方的手拉向自己,這可能會使對方身體失去平衡,這種刻意拉近彼此之間距離感的方法,反會讓多數人感到壓力和不舒服。 雙手摺疊式握手(The Double-hander):這種握手原旨在展現關心,用兩隻手幾乎完全包住對方的手,向對方保證他們可以信任您並向您傾訴,好讓對方感到舒適和放心,也因此被稱為「手套式握手」(The Glove)。除了包覆對方的手以外,另一隻手也可能會放在對方的手腕、手臂、肩膀,甚至是脖子上!由於此舉特別常見於政治人物會面的場合,又因此被稱為「政治之握」。若用於初次見面的人或還不是很熟的朋友,恐只會引起反效果,讓對方產生懷疑和害怕的心。

握手禮儀你懂嗎?小心別採這5大地雷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2017年法國愛麗舍宮(Elysée Palace)

正確握手注意事項

握手時請留意力道的拿捏,握太緊會使人產生抗拒,握太鬆則會讓人感到被拒絕,握的力度要恰好,才能得到彼此的尊重。在工作職場中,不管男女都應給予同樣力道的握手,不要因為體恤對方是女生而輕握,這反而會傷及她的自尊。

另外,握太快或握太久都是大扣分,前者會讓人覺得被敷衍和不禮貌,後者則過於渴望,可能會嚇壞對方,握手建議控制在兩秒即可,太久挖往往只會造成他人的不舒服。

握手禮儀你懂嗎?小心別採這5大地雷

正確握手標準步驟

在現實中,握手並沒有所謂的公式,但一般上可考量幾點:

抬頭挺胸 一定要站起來 眼睛平視對方 使用右手握 手掌垂直、掌心平坦 微笑 叫對方名字或問安

互碰拳頭嚴格來說,這不算是握手,但它仍是一種非語言的社交互動,非常適用在好朋友和閨蜜麻吉之間,而只要做對了,貞的會讓彼此都感到很自在。

另有一種握手方式,它任由對方的手抓住自己的手指,這體現出被握者的自卑和缺乏自信,但也有可能代表他很隨性,並不理別人怎麼看他,可以自在做自己。

健不健康看額頭 剖析5個額頭健康警示

健不健康看額頭 剖析5個額頭健康警示

人體不同的器官都能反映出其身體狀況,像是腸胃蠕動會放屁、喝碳酸飲料或酒精會打嗝,而我們的額頭其實也小有貢獻。以下舉出 5 種額頭健康警示,但由於每個人的情形可能不太一樣,任何問題請向專業醫師詢問,至於不喜歡被說額頭很大的女生,真的沒什麼好在意的,大額頭可以做多樣造型變化,額頭大才值得驕傲啊!

(同場加映:放臭屁好尷尬~可能是健康警訊) 1. 大額頭易患乳糜瀉 美人尖髮脫落要注意

根據一項有趣研究,額頭高大的人患有乳糜瀉(Celiac disease)和麩質不耐(Gluten sensitivity)的比率會比一般人高。由於額頭易於觀察,所以能省下診斷症狀所需的時間。該研究將人的臉劃分成 3 個區塊,而如果額頭的部分相對比較大,則可能提高乳糜瀉和麩質不耐的風險。但由於其研究對象只侷限於地中海地區民眾(Mediterranean),因此還需要更多的調查來佐證。

另外,也要注意美人尖(Widow’s peak)部位,意指髮際中間下方「V」字形突出的位置,一旦發現其髮線脫落,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或橋本氏病(Hashimoto’s disease,又稱慢性甲狀腺炎)的徵兆,而若察覺額頭及外圍眉毛的 1/3 掉髮了,象徵低甲狀腺功能。

(同場加映:甲狀腺功能低下~飲食請吃這4類) 2. 額頭貫通器官排毒 痤瘡排出體內毒素

臉部長痤瘡(Acne,也稱青春痘/面皰/粉刺)很惱人,我們通常會聯想到壓力、飲食習慣、過敏反應,或骯髒的手不經意碰觸到臉造成細菌感染。按照中醫的說法,額頭是貫通身體器官重要的排毒部位,包括像肝、腎、膽囊、膀胱。

換句話說,額頭上的痤瘡和粉刺是另一種身體排毒機制,可以把多餘的荷爾蒙和毒素都排出體外,同時它也能作為負面情緒的「出口」,常常生氣或焦慮的人小心痘痘找上來囉!

(同場加映:痤瘡是什麼?5種常見的種類及治療方式)

健不健康看額頭 剖析5個額頭健康警示 3. 額頭有深皺紋 心血管風險高

臉上出現皺紋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但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簡稱 AAAS)的資料,額頭有很多深皺紋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可能性較高,其他可留意的症狀還包括:男性型禿髮(Male-pattern baldness)、耳垂皺褶(Earlobe crease)、黃斑瘤(Xanthelasma)。

該研究採納 3,200 位健康的上班族,並以額頭上皺紋的數量和深度為基準,年齡層分別為 32 歲、42 歲、52 歲、62 歲,經過 20 年的長期觀察,排除 233 位參加者因個別原因去世,調查結果顯示皺紋愈多,心血管致死風險愈高,而無皺紋者與最多皺紋者的差異約可達 10 倍。

即便如此,單憑觀察皺紋來診斷心血管疾病仍是不夠的,它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指標,血液檢測才是必要的方法。此外,均衡飲食和規律生活才能減低疾病的危險。問及皺紋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法國土魯斯大學醫療中心(Centre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de Toulouse)職業健康系所副教授尤蘭達.艾絲奎蘿(Yolande Esquirol)解釋,關鍵原因可能包含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和膠原蛋白(Collagen)變化,因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加上額頭的血管比較細,所以會對這些血斑塊較敏感,進而產生皺紋。

(同場加映: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

健不健康看額頭 剖析5個額頭健康警示 4. 額頭靜脈突出因壓力 但要小心顳動脈炎

額頭有靜脈突出一般來說不是什麼問題,靜脈會受到壓力而膨脹,在身體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且因家族遺傳因素,以及隨著年紀老邁及皮膚老化,會使靜脈看起來更大,像是在額頭中間、太陽穴(Temple)、臉部兩側。

其中,最常見的靜脈突出情況,則是因為頭部和頸部承受了壓力。好比說,頭皮、下巴及肩膀肌肉緊繃而導致的緊張性頭痛 (Tension headache),其他狀況還有像打噴嚏、大笑、哭泣、喊叫、嘔吐、運動。

另要小心顳動脈炎(Temporal arteritis,又稱巨細胞動脈炎),這是一種血管炎(Vasculitis),會造成太陽穴靜脈突出延伸至額頭中間,其他症狀包括:頭皮腫脹、搏動性頭痛、太陽穴和嘴巴痠痛、視覺模糊或複視(Diplopia)、沒食慾、發燒、出汗。 

(同場加映:久坐不動恐血栓!深層靜脈栓塞這樣防) 5. 減肥懷孕靜脈也突出 曬太陽過長有蛛網紋

如果你正在減重或減肥,請留意鏟肉後靜脈可能會突出,這是因為少了體脂肪,靜脈自然會顯而易見。同樣的,皮膚變稀薄也會出現相同的情況。血壓與荷爾蒙的變化也會導致靜脈突出,孕婦請注意,當體內黃體素(Progesterone)使子宮內膜變厚,膨脹的血管看起來就像變大了。

倘若你經常曝曬於太陽下,雖然靜脈會藉由膨脹,來調適身體溫度,但時間過長仍會傷及細胞組織。你或許曾看過,靠近皮膚表面的靜脈呈破裂的細血管,這叫做蜘蛛網狀靜脈曲張(Spider veins,又稱蛛網紋),且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顏色一般呈細微的紅、藍或紫色線條。

天氣轉涼~3高與癌症病人請注意這幾點

天氣轉涼~3高與癌症病人請注意這幾點

作家李維菁驚傳驟逝,享年49歲,令眾多藝文界好友不捨悼念。曾以小說集《我是許涼涼》獲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她,已罹癌並持續化療1年多。日前赴醫院做例行檢查時,突因血壓過低而休克辭世。專家提醒,癌症或3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天氣變化大時需格外注意身體狀況。

休克屬於一種因疾病引發的特定臨床表現。通常由於循環功能障礙,而引發組織血液灌注量不足使器官功能異常。為防範休克,專家提醒,平時須注意保暖,也避免至溫差大的高溫處。若平時定期服藥者也勿擅自停藥。生活作息需規律,減少飲酒或吃刺激性食物。若天氣變化時身體不適,請別忽略症狀,務必盡速就醫檢查。

嘗試建立以下3習慣,幫助強健身體與減少溫度變化造成的不適: 1. 保持身體活動

在天冷時,維持運動習慣可以增強免疫力。不論是散步或跑步,都是很好的方式,身體有肌肉可以減緩疼痛,並保持體力和元氣。 2. 規律健康飲食

天冷會促進食慾,但也易使人暴飲暴食。除了維持健康且規律的飲食習慣,還要避免冷飲與冰品,也請注意糖分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會間接導致體內產生發炎反應。 3. 接觸陽光與新鮮空氣

冬天的陽光總是特別舒服,不妨趁著午餐時間到室外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有些治療癌症的藥物會降低骨質密度,而曬太陽有助於質吸收,甚至研究指出,適量陽光可以預防某些癌症。但即使是日曬,外出請記得穿著保暖。

除了上述習慣,也要盡量遵守以下3要點: 1.  定期接種流感疫苗

癌症患者沒有足夠的白細胞(舊稱白血球)來抵禦感染,因此,這些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患流感併發症,所以流感疫苗對患者極為重要。 2. 確保四肢末梢的保暖

一些癌症治療可能會引起四肢麻木的副作用,使患者容易因忽略四肢寒冷而凍傷。腳部麻木者甚至更有跌倒風險。除了麻木之外,可能會因感冒而使身體倍感疼痛。

3. 保持衛生勤洗手

對那些因化療而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的患者們,必須勤洗手遠離病菌,因為身體可能無法承受任何更多的細菌威脅。遠離細菌,洗手真的非常重要。

冷氣吹一整夜不好?注意 3 風險

冷氣吹一整夜不好?注意 3 風險

每到夏天,比起戶外的悶熱,更多人喜歡待在室內吹冷氣,睡覺時也沒關掉,一整夜都吹冷氣。其實正確的吹冷氣,可以幫助人體維持正常體溫,美國睡眠線上資源提供者創辦人克里斯.布蘭特納(Chris Brantner)對此表示,比起暖和溫度,我們的身體更習慣降溫,因此建議民眾可以開空調睡覺,但有三個吹冷氣健康風險要注意,本文就帶大家認識吹一整夜的冷氣有哪些風險。

最令人感到舒服的睡眠溫度大約是 15~20°C,它會促使身體分泌褪黑激素,幫助對抗老化,減緩生成皺紋和老人斑,提升身體的健康品質。另外,你也可以拿室外溫度做衡量,但空內溫度最低不要低於室外溫度七度。

(同場加映:整夜吹電風扇睡覺傷身體?研究這樣說) 1. 冷氣吸走水分加速老化

冷氣不僅會吸走室內的濕氣,也會吸走我們身體水分,使人的肌膚變得乾燥,且失去原本彈性。此外,它還會加速老化症狀、衍生其他皮膚問題,若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鼻子、喉嚨及呼吸道容易不舒服,眼睛因為缺水,也會變得通紅、視線模糊。

為避免一覺醒來後皮膚變非常乾,請不要睡在對著空調出風口的地方,如果無法避免,不妨調成搖擺模式,或是將風口方向調成往上,這樣變化的風向,比較不會造成眼、鼻、喉、口等黏膜的不適。

(同場加映:吹冷氣總打噴嚏?6 種夏季感冒並非流感) 2. 關門關窗空氣不流通

開冷氣會關門關窗,不讓冷空氣外流,但是同時也會造成空間不通風,缺乏新鮮空氣進來,而人在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中,會有一種永續疲勞感,嚴重則會造成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簡稱SBS),也有人稱大廈不良症候群,指因為密閉空間的室內空氣質量差,產生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如打噴嚏、喉嚨不舒服、胸悶、發熱或發冷等等,但造成病態建築症候群的確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另外,若空調系統和出風口沒有定期打掃清潔,也會成為散播病原體的來源,惡化其空氣品質,甚至會讓人產生呼吸困難等症狀。

(同場加映:住地下室有4風險!除濕防過敏保健康) 3. 溫度太冷可致風濕頭痛

你有過半夜被冷醒的經驗嗎?太低溫並不是好事,因為它可能會造成肌肉關節風濕,並造成頭痛和背痛,嚴重還會引發關節炎。至於小寶寶,雖然沒有所謂標準的安全溫度,但為避免寶寶過熱,確保他們臉部朝上是最好的方式,冷氣溫度設定介於 24~26°C,使用風扇的話,請不要直接對著他們吹。

要避免空間過冷,設定計時關機或是調升溫度是不錯的方法,或是在睡覺前先開冷氣,待要睡時再關掉,這能確保房間不會熱,也能節省電費。此外,穿薄睡衣、蓋薄棉被,並把手腳露出棉被,這都能使睡眠品質更好。

(同場加映:痛到快不能走路了!治療膝蓋痛的藥物

飛久也不累~搭飛機照樣健康吃和運動

飛久也不累~搭飛機照樣健康吃和運動

不管是旅遊或工作,相信許多人都有搭飛機出國的經驗,而且是否感覺每次搭完飛機後,都感到皮膚乾燥、腰痠背痛?那是因為長時間處在密閉空間且坐著不動,對皮膚和肌肉來說都很不舒服。飛機內也暗藏許多細菌,所以坐飛機時,建議做些簡單的運動,以及一些保養與防護措施,飛行過程才會較舒適。

機上皮膚缺水保濕6方法

機艙內的空氣很乾燥,若長時間待在飛機內,皮膚就會缺水,尤其是幾乎直接與乾空氣接觸的臉部,會特別需要保濕。澳洲臉部保養專家梅蘭妮葛蘭特(Melanie Grant),曾發表過搭飛機時的皮膚保養方式,整理如下: 可以不時用保濕噴霧噴臉,喚醒肌膚。 在臉上擦保養用的化妝油保濕,或擦抗氧化的精華液,以防止自由基造成的傷害。 有化妝的人,若上飛機後要卸妝,可用油性的卸妝潔劑,以達到滋潤及清潔的效果。 敷面膜,或是戴起來滑順且不用清洗的眼部面膜。 睡覺前可在皮膚上塗乳霜或抹油,以鎖住肌膚上的水分。 睡覺有助於維持好氣色,戴絲織眼罩和耳塞或許可以讓您睡得較好。而戴口罩的話,可以把您呼出的氣鎖住,用來滋潤自己,並防止皮膚乾燥或瘦空氣中的病毒感染。

可在飛機上做的9個伸展動作

搭飛機有時一坐就是10幾個小時,長時間久坐會讓肌肉緊繃、僵硬,並使身體的水分集中在腳掌,造成水腫或是血液循環變差,血液積在大腿靜脈,也會讓人容易得到深層靜脈栓塞,並產生疼痛、腿部腫大和虛弱的症狀。所以,搭機時要適度地動一動,以下是可以在飛機上做的動作: 扭動頸部:肩膀放鬆,盡量將耳朵往肩膀的方向倒,然後慢慢前後轉動;或是將左手放在右耳,將頭往左側倒,並輕拉,然後再換邊重複。 轉動肩膀:兩邊肩膀同時畫圓旋轉,往前往後各10次。 前彎:坐著雙腳著地,身體慢慢往前彎,可以的話,放鬆胸膛讓胸部碰到大腿,再把雙手慢慢往地板伸展,並維持最大伸展動作10~15秒。 轉腳踝:坐著,將一腳抬起,轉轉腳踝,順時鐘、逆時鐘都要,一腳做完換另一腳。 踮腳尖:大小腿呈90度坐著,並讓腳跟離地,直到只有腳尖碰地。 挺腳掌:大小腿呈90度坐著,腳尖勾起,直到只有腳跟碰地。 股四頭肌伸展:站著,右手扶著座椅或牆壁,左手從屁股後側抓住一邊腳踝,並把它朝背部輕拉,一腳做完換另一腳。 深蹲:可以到廁所做這個動作;膝蓋彎曲不要超過腳尖,直到大腿和地面平行,然後站起來,重複10次。 走路:每幾個小時就站起來走一下,有助於讓血液循環保持正常。

上機時避免吃喝這6類食物

搭飛機時,除了保濕和做小運動之外,吃什麼喝什麼也要慎選,否則吃錯食物或喝錯飲料會更不舒服,以下是搭機時建議避免的東西:

咖啡:咖啡有脫水作用,而且容易刺激到膀胱,讓膀胱不舒服。 酒:酒精也有脫水作用,若在飛機上喝酒,會讓脫水情形更嚴重。 蘋果和橘子:蘋果含的纖維會造成脹氣,而橘子本身的酸性會造成胃灼熱。 碳水化合物:在飛機上活動較少時,消化也比較慢,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麵包、米飯、麵等,最好別吃太多,這樣可以避免身上水分滯留,加快消化,避免脹氣。 含鹽食物:在飛機上攝取太多納,可能會引起腳水腫,含鹽食物吃多,也會造成身體水分滯留。 口香糖:口香糖的人工甜劑無法在小腸被吸收,會在結腸發酵,而嚼口香糖時也會使人吸入大量空氣,讓人放屁或脹氣,有些人工甜劑甚至可能造成腹瀉。 搭機時5方法避免接觸細菌

飛機上雖然有空氣過濾系統可過濾病毒和細菌,但不免還是會有部分殘留。大家可參考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研究感染疾病的醫師,阿賓納許沃克(Abinash Virk)的建議,避免與細菌接觸: 個人座位上的小桌板,是滋生細菌的溫床,因為大家都會在上面吃東西、閱讀、睡覺等等,因此使用前,可先用含酒精的溼紙巾擦拭。 摸過座位的坐墊後,最好洗洗手,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都可。 機上個人小電視用的遙控器,使用後最好用肥皂和熱水,或是乾洗手洗手。 盡可能不要碰到飛機廁所內的東西,罹如用馬桶時可用紙墊著,洗手時可用紙巾開水龍頭,並以肥皂和熱水洗手,再用乾淨的紙巾關水龍頭和開門。 若要放東西在椅背上的置物袋,盡可能放在袋子的上方,因為袋子下半部的內層,可能會藏匿細菌。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