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半有亞斯伯格症?相處做到這5點,戀愛、生活沒問題!

另一半有亞斯伯格症?相處做到這5點,戀愛、生活沒問題!

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這個名稱大家應該不陌生,也曉得與亞斯伯格症相處並不容易。除了台北市長柯文哲外,熱門台劇《誰是被害者》中,知名男星張孝全也在劇中飾演一位亞斯伯格症的鑑識人員。

亞斯伯格症者會聚焦於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但不代表他們對其他事物都不關心,他們只是不擅用表情或肢體表達。此外,有亞斯伯格症的人也常受同儕欺負,在戀愛關係中也經常被誤解。

Hello健康》將為您介紹亞斯伯格症患者4大特質,並分享與亞斯伯格症患者相處的5大重點。 亞斯伯格症4大特質

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類群障礙的症狀差不多,因此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PA)將亞斯伯格症歸類到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或稱自閉症光譜障礙之中,然而在2013年更新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內,則將對亞斯伯格症的症狀診斷從手冊內移除,因為其症狀已被包含在自閉症類群障礙的眾多症狀當中。

亞斯伯格症並不是疾病,沒有辦法以單一測驗來「診斷」,而是以特質來判斷,常見4大特質包含:

與人社交時有困難 重複的行為和固定的興趣 思考時會原地不動 只專注在常規和慣例上 另一半有亞斯伯格症?相處做到這5點,戀愛、生活沒問題!(同場加映:一夕之間變天才!學者症候群怎麼回事

與亞斯伯格症者相處的5大重點

雖然亞斯伯格症者會有社交障礙,但他們也渴望與人交談、相愛,以文章前面提到《誰是被害者》中的張孝全所飾演的角色方毅任為例,有妻女的他,沒辦法和正常人一樣與他人相處,認為自己的特質總是一再傷害老婆和女兒的心,因此如果伴侶有亞斯伯格症,或是具有相似特質的對象,請記得下列5點: 1. 不要把錯都怪在對方身上

情侶之間相處總會有摩擦,需要彼此溝通和理解,也許是對方達不到你的期待,也許是自己無法理解對方,而具有亞斯伯格症特質的人,他們無法讀懂別人的臉部表情或是肢體語言,或是無法確切體會別人的感受,他們在交談時,會避免眼神接觸,或是講話語調單一、面無表情,請記得這些特質並不是針對你。 2. 多了解亞斯伯格症

如果不夠了解對方,就會容易誤解對方的意思,亞斯伯格症患者不擅長語言以外的溝通方式,如表情、肢體溝通等,他們對情感的表達方式和一般人不同,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在乎。多了解亞斯伯格症的特質,也能較有效減少兩人相處的摩擦。(推薦閱讀:認識亞斯伯格症:亞斯伯格是種特質不是病

另一半有亞斯伯格症?相處做到這5點,戀愛、生活沒問題! 3. 重新了解另一半的行為

也許我們會誤以為對方明明知道我們需要什麼,卻故意忽略我們的需求,但是一旦我們這麼認定,兩人之間就會有更多摩擦,所以我們可以試著用列清單的方式,了解亞斯伯格症特質的人為什麼會這樣跟你相處。應該包含特定的場景或是對方的行為,或是這些情境給您的感受,以及對方真正的想法。 4. 具體說出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會覺得另一半應該要夠了解自己需要什麼,但事實上,除非另一半能通靈,否則沒辦法猜中你的想法,更不用說有社交困難的另一半,你需要教導有亞斯伯格特質的他們怎麼和你相處,比方說,你可能認為每天道早安晚安、情人節一定要送花等等才是在乎你的表現,就把這些行為列為兩個人的「規定」,個人化的清單,告訴他們什麼時候、什麼時間做這些,也不用硬要求他們「完全理解」這麼做的原因。 5. 告訴他們你希望彼此有更多交流

因為你和另一半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情感上的交流當然也會比較困難。不妨拿起紙筆,寫下兩人想如何增進彼此交流,寫下彼此希望對方做些什麼,或是怎麼做可以讓對方覺得你們有交流,之後交換彼此列出的清單,照著對方希望的方式互動,這會許能夠增強你們之間的情感連結。(延伸閱讀:情緒反覆難相處!認識邊緣型人格障礙9大典型症狀與治療方法

凡事都要說真話?小心傷人又破壞人際關係!說善意謊言4大好處

凡事都要說真話?小心傷人又破壞人際關係!說善意謊言4大好處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說真話,不管是否為善意謊言(白色謊言),說謊就是不對,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只要挑對時間,說謊大有好處。

在錯的時間說真話,可能會讓傷透對方的心,讓他更難過;而若在對的時間說謊,不僅能保護對方的自尊心,還能維護您們之間的人際關係。

讓《Hello健康》和您分享4個說善意謊言的好處,讓您重新看待說謊這件事,學會在對的時間說謊潤滑,維持人際關係。

人從3歲開始就會說謊

根據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所的研究,小孩自3歲就會開始說謊,5歲則會為避免被懲罰而說謊,7~11歲之間更會藉由說謊,來保護對方及自己受傷,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白色謊言」,以下為您剖析4個善意謊言的好處。 1. 善意謊言建立人與人的信任

一般的謊言,說謊者目的只是讓對方猜不透您內心的想法;白色謊言卻不同,它是一種利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r),所以說謊者除會應用心智解讀(Theory of mind,又稱心智理論)外,還有同理心、慈悲、記憶力,以及想像力,以預測這一個謊話會帶來的後果。

因此,利社會謊言(Prosocial lies)也可以說是建立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橋樑。對此,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行為科學副教授艾瑪萊文(Emma E. Levine)表示,建立人之間信任的首要關鍵是慈悲和善良,並非誠實。

凡事都要說真話?小心傷人又破壞人際關係!說善意謊言4大好處

好的謊言是一個不自私的謊言,若為提升對方自信而說謊,它就是善意謊言;但若只是為催促而敷衍對方,它就是不好的謊言。

說謊的時機也很重要,如果對方並沒有時間做出調整和改變,或是在尚未擁有建設性的意見之前,建議您還是先別說出來,此外,避免跟不太熟的人說謊,這反而會破壞彼此之間的信賴關係。

2. 善意謊言需要認知能力與同理心

說謊和認知能力有密切的關係,因為說謊往往需要較高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及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也就是自制能力)的表現,以確保謊言不被拆穿。

對小孩而言,他們要花更多的努力,才能編出一個「好故事」,但隨著年紀增長,當他們開始會顧慮其他人的感受時,就會傾向說善意謊言,來同理對方的心境。到了青春期,小孩可能會發展成說藍色謊言(Blue lies),意指為保護一個團體而選擇說謊,父母可以趁此機會,教導小孩正確的同理心,保護不代表包庇犯錯,而是能在愛裡勇敢說誠實話。(延伸閱讀:請放手!別當直升機父母害慘小孩

凡事都要說真話?小心傷人又破壞人際關係!說善意謊言4大好處 3. 善意謊言加深人際關係

朋友之間,有時候需要一點「謊」來提味,因為過於誠實只會讓人覺得呆板,偶爾說屁話、說些小謊,不僅能加深彼此關係、增添趣味,還能幫助人在談笑中得到放鬆。(延伸閱讀:一到海邊就放鬆~海洋療法減壓好神奇

在社交圈中,您不會希望每個人都一副正經木訥樣,適當地說點謊,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炒熱現場的氣氛。

4. 善意謊言提升自信心

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我們都會忍不住誇耀自己是地表上最帥最美的人,它也許是個謊言,但卻能在當下瞬間提升我們的自信心,人也會變得開心起來。(延伸閱讀:哈哈哈笑聲會傳染!大笑5個健康好處-減壓延壽增強免疫力

換句話說,說謊是一種信心的宣告,無論是對自己或對周遭親友抑是,即使沒有任何相信的憑據,它都能給予您盼望未來的力量,讓您可以拋開憂慮和恐懼,繼續不放棄地朝目標衝去。

自嘲謙虛惹人愛?過度自我反而傷害自尊!小心5個有毒自嘲跡象

自嘲謙虛惹人愛?過度自我反而傷害自尊!小心5個有毒自嘲跡象

在面臨尷尬或處於壓力局面時,有的人為緩和現場氛圍,會把自己當作嘲笑的對象,有時甚至是本人也不會意識到,這在心理學上被稱作「自我貶低」(Self deprecation)。我們都知道玩笑要有限度,但若是開自己的玩笑呢?

事實上,自嘲沒有對或不對,但自嘲者可能在無意識中陷入自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Hello健康》將為你剖析自嘲者自我貶低的邏輯,以及自嘲可能帶來的潛在危機。 情商高、高社會地位者愛自嘲

習慣自嘲者,其實多屬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高者,或具高社會地位者,像是公眾人物和明星,藉此增進自己的親切感與吸引力;但倘若你只是個平凡人,心理素質還不夠高、正追求自我提升(Self promotion)的階段,自嘲反而有可能引起反效果,造成自我挫敗(Self defeating)的心理,讓別人會誤以為你是一個低自尊的人。(同場加映:社交聊天不冷場!5個地雷話題別踩) 過度自嘲恐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儘管適當地自嘲、挖苦自己,有助於讓自己變得討人喜歡,但該如何掌握使用時機與頻率,卻是一件難事。

根據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Universidad de Granada)社會心理學系所的研究,自嘲雖然能提升正面心理,但若拿捏不當則會造成更大的壓力,以及對生活的不滿足感。這是因為當別人看見你的瑕疵和不完美被顯露出來後,人們容易單憑眼前所見的缺點去對待你,進而傷害彼此的關係。

自嘲謙虛惹人愛?過度自我反而傷害自尊!小心5個有毒自嘲跡象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互信」為基礎,若能真誠的表露自己的想法及個性,同樣也有助拉近彼此之間的親密感,而非一定得透過自嘲,甚至是為了利益要求而進行的「假」自嘲,來經營人設或維持關係。 5個有毒自嘲跡象

以下是我們要避免的不健康自嘲跡象,若發現你有這些狀況,請先停止自嘲,並傾聽自己的內心需要,有必要的話也可尋求心理諮商。擺脫尷尬氛圍還有很多方法,我們大可不用藉由詆毀自己來取悅眾人。

無法接受讚美:這不是謙虛的表現,我們有時候會對別人的讚美產生抗拒,覺得自己不配,並感到不舒服、慌張,或害怕,因為我們怕承擔別人的期待和責任。若你發現自己對於他人給的讚美感到非常有壓力,甚至錯誤曲解對方的本意,則可能有自我價值偏低的傾向,建議可與諮商心理師聊聊,以找出癥結點並加以改善。 過度自嘲:雖然自嘲能緩解氣氛,但若過於頻繁,甚至已經變成一種反射性行為,或許是時候將其戒除,因為過度自嘲也可能會導致社交場合變得尷尬、冷場,甚至導致他人降低評價,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個人時會自嘲:在社交場合上,適時自嘲有助與人拉近距離,但若獨處時,也經常產生自嘲的想法,可能代表自嘲已經逐漸內化為自我認知,建議可接受心理諮商,避免真將自己活成自嘲所形容的樣子 淡化自己的存在感:偶一為之的自嘲也許可提升你的親和力,但在工作或成果發表的場合,過度自嘲也許會導致評審或觀眾忽視你投注其中的努力。 自尊心降低:部分自嘲者不僅難以接受他人給予的讚美,甚至還會認為自己比不上其他人、或者無法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從事的工作或是喜歡的人,因為長期自嘲的習慣,已經改變了自我認知,導致他們難以向他人展現自我價值。(同場加映:你認識自己嗎?了解自我意象建立自信

工作壓力爆表、白天刻意疏離同事?6大徵兆檢視你是否職場情緒耗竭

工作壓力爆表、白天刻意疏離同事?6大徵兆檢視你是否職場情緒耗竭

一般而言,事業有成者較容易出現情緒耗竭的情況,但任何領域、職務及年紀皆有可能發生職場情緒耗竭。

職場情緒耗竭者情緒變化大且經常處於緊繃狀態。《Hello健康》向你說明何為職場情緒耗竭,並介紹職場情緒耗竭常見的6大徵兆。 職場情緒耗竭是什麼?

情緒耗竭或倦怠(burnout)是一種慢性壓力狀況,可能會導致不信任、社交退縮、無力及缺乏成就感。

一旦發生情緒耗竭,你將難以好好工作。危險的是這種工作倦怠的情況是隨著時間逐漸累積,並非像是感冒一樣,可能一覺醒來就發生,也因此更難察覺並尋求治療,不過仍可從下列警訊察覺部分跡象。

工作壓力爆表、白天刻意疏離同事?6大徵兆檢視你是否職場情緒耗竭 職場情緒耗竭的6大徵兆 經常出現負面情緒:情緒耗竭者容易感到沮喪、易怒,且對象可能是工作、同事或公司政策。 壓力過大難以負荷:情緒耗竭者在面對壓力時容易感到吃力,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成功,但是卻沒有時間來規劃或完成工作事項。 經常充滿負面想法:若您常常覺得「我沒必要承受這些鬼東西。」、「其他人的工作比較容易,不公平」、「主管什麼都不懂。」等等,你可能有情緒耗竭的情況,且心情不好時更容易產生負面想法,常見負面想法包括孤單、對同事抱持批判想法,以及對自己持有苛刻態度等。 人際關係問題:對於工作和同事的負面情緒也會消磨職場人際關係,結果就是導致自身更加疏離和孤立。 睡眠困擾:剛開始可能只是每周有幾個晚上稍微有點睡眠困難,一段時間過後,失眠就成為每個晚上都需要面對的長期問題。 認知障礙:注意力降低、缺乏專注力和健忘都是職場情緒耗竭的早期徵兆,一段時間之後便會達到再也無法做好任何事的地步。

認識職場情緒耗竭很重要,對於犯錯時會產生一定風險的職業來說更是格外重要。雖然職場情緒耗竭沒有治療方式,但是認清問題並提早尋求協助,更有機會在職場上做出正面決定。

每到禮拜一就憂鬱、提不起勁?5招改善星期一症候群

每到禮拜一就憂鬱、提不起勁?5招改善星期一症候群

星期一症候群指一週工作剛展開時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常見於不滿意工作現況的人身上。

若你在週一經常感到心情低落、無助且極度勞累,你很可能患有星期一症候群。許多人認為星期一症候群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人人皆有,不過它所隱含的意義不只是表面的症狀,更包括工作出現潛在問題的徵兆。

Hello健康》向你解說為何為什麼會有星期一症候群,並分享5招改善星期一症候群的方法。

為什麼會有星期一症候群?

你若很滿意現在的工作,禮拜一就是繼續從事喜歡事物的時間;但情況若是相反,週一便代表著做不完的事、壓力和挑戰。

星期一症候群不只影響一個人的工作表現,也會影響一起共事的人。專家相信,星期一症候群會大大影響整個團隊的生產力和所有成員的健康狀態。

每到禮拜一就憂鬱、提不起勁?5招改善星期一症候群 改善星期一症候群的5大方法 1. 問問自己怎麼了

首先需找出問題在哪,若你總是有星期一症候群,就代表工作一定出了嚴重問題,你應嘗試解決問題或轉換工作跑道。 2. 事先準備

週一的低落情緒可能源自上週五累積的工作事項,建議盡量在週五下班前完成所有的工作,或至少先把一部分可怕的工作做完,將輕鬆的工作留待週一再處理,如此一來,週一的工作負擔就會減輕。

3. 想想自己喜愛的事物

每個禮拜一定都還有其他值得期待的事情,例如週五的聚餐、週六的露營,你可以把最值得興奮的事情列出來,如此一來在投入工作時,便會更有動力。

每到禮拜一就憂鬱、提不起勁?5招改善星期一症候群 4. 睡飽一點,早點起床

請確保禮拜天晚上早點上床睡覺,好籌備星期一所需要的工作能量。若只有睡少少幾個小時,起床時就很有可能會既沮喪又疲累,建議睡飽、早起,並以營養均衡且充足的早餐展開周一早晨。(延伸閱讀:每天看劇到半夜,白天虛累累?長期報復性熬夜恐致憂鬱、記憶力變差

5. 穿喜歡的衣服

服裝會為心情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你的穿著形象正面,甚至也能為同事們打氣。

不妨將喜愛的衣服留在星期一來穿,不僅可增加自信心,還可得到一些稱讚,為你的生活注入活力。

手機表情符號真好用!3個表情符號背後心理,男女表情使用原來差這麼多

手機表情符號真好用!3個表情符號背後心理,男女表情使用原來差這麼多

在日常的文字訊息與網路社交,我們常常會習慣加入表情符號(Emoji)和貼圖來表達現在的心情及情緒。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系所的研究,用戶使用表情符號的情形相當普遍,單單Facebook的每日使用量就有50億,Instagram也有約一半的內容都有表情符號。

Hello健康》將為你解析使用表情符號背後的3個有趣心理,讓你在親朋好友傳訊息時,更能了解對方的想法。(延伸閱讀:眼神接觸表露誠懇!積極傾聽的3原則) 從笑臉到多種表情符號

其實早在1960年代,情感符號「笑臉」(Smiley)就已面世,但它只是一個簡單的黃色微笑圖案,因為符號只有一張笑臉,所以並不適用在日常溝通,只能做為宣傳廣告和產品包裝中使用。

隨著電腦與手機的發展、即時通訊的流行,表情符號才從笑臉發展成多種臉部表情,甚至還包含了各種身體部位和活動,也就逐漸演變成現在我們所熟悉的心情(情緒)(Emotion)符號、表情符號,以及貼圖(Sticker)。

3種表情符號使用心理

無論使用手機或電腦,皆能在對話、社群或甚至Email內發送表情符號,建立友好社交關係,而且使用起來非常便利,不管是iOS或Android系統,都可在輸入文字的介面中找到表情符號列表。

在挑選一個最能詮釋我們當下心情的表情符號時,人的內在心理一般可分為以下3種層面。(同場加映:社交聊天不冷場!5個地雷話題別踩) 1. 表達情緒、彌補文字敘述的不足

表情符號雖然不含文字,但它的功能或許更勝過文字敘述,因為許多表情符號能呈現多種情緒或表情,就拿很多人喜歡用的「哭笑不得」表情來說,它也同時可代表「喜極而泣」、「尷尬」或「不知道該怎麼辦」等情緒。

一般來說,我們習慣在開心或正面的時候使用表情符號,傷心或生氣時則比較少用,不過每個人對於表情符號的詮釋也不一定相同,且不同的組合運用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情緒表現。

手機表情符號真好用!3個表情符號背後心理,男女表情使用原來差這麼多

舉例而言,單純文字敘述可能讓人感覺有些冷漠或嚴肅,即便只是單純打招呼:「你好」和「你好

CEO工作超高效率的祕密?從10分鐘冥想放鬆開始!

CEO工作超高效率的祕密?從10分鐘冥想放鬆開始!

近年來世界各地都掀起一股冥想風潮,尤其是西方,其中在美國矽谷的高科技企業裡更是風行,例如推特(Twitter)的執行長傑克多西(Jack Dorsey)就曾透露,自己每天都清晨5點起床,打坐冥想半小時,以維持他的高效率。

Hello健康》帶您深入了解冥想是什麼、有何功效,並實際手把手帶你練習冥想。 冥想是一種身心平衡

冥想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身心鍛鍊,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冥想能使心情平靜、放鬆身體,並達到身心平衡,進而增進整體健康。冥想的核心概念是「覺察」(Awareness,或稱靜觀),也就是專注地觀察當下的自己,包括想法和感受,以及周遭的一切。

冥想最常做的就是觀察呼吸,也就是觀息冥想(Breath awareness meditation),觀息冥想是指呼吸時,同時注意身體的反應及感覺,盡量排除其他的雜念,此方式其實是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的一種,因此有許多共同的效果,像是減壓、抗焦慮和增加專注力。

CEO工作超高效率的祕密?從10分鐘冥想放鬆開始!

正念冥想則是指透過觀察此時此刻發生的事,讓注意力回到「現在」,而不執著於過去,也不去擔心未來,專注的對象不論是自身或環境,都不去做任何評斷,就是單純地觀察,所以任何時候都能做。(同場加映:正念是什麼?和冥想一樣嗎?一起認識正念10大好處) 練習冥想10分鐘 放鬆有感

了解上述的觀息冥想和正念冥想之後,立刻透過練習來理解冥想是怎麼一回事,首先從專注觀察一件事開始練習冥想。 請在椅子上坐挺,閉上眼睛、全身放鬆。(記得讀完流程再閉眼睛練習哦!) 緩緩吸氣…同時觀察自己吸氣的感受、身體的變化。 緩緩吐氣…同時觀察自己吐氣的感受、身體的變化。 重複第2、第3的動作數次,持續觀察。 若發現心思已經飄向遠方,沒關係,請再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就好,重複數次,至少練習10分鐘。

多數人很快就會發現很難專注在呼吸上,腦中總是有雜念干擾、想東想西,例如:等下要吃什麼?剛剛好像有什麼事忘了做。明天有什麼要帶去上班嗎?不過這樣的狀況其實很正常,因為這就是我們心智的運作模式,使我們一再地分心。

CEO工作超高效率的祕密?從10分鐘冥想放鬆開始!

正確的作法是,只要一觀察到自己出現雜念、注意力不在呼吸上時,就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這是觀息練習中最重要、卻也相當困難的一環。

透過短暫的練習,許多人可能馬上就有放鬆的感覺了。每天不斷地練習,就會愈來愈能掌控自己的思緒,不僅變得更專注、心情也會更平靜,進而幫助人們更有效率、冷靜地面對各種問題。冥想既免費又如此有效,也難怪許多大老闆特別將冥想排入每天固定的行程,趕緊跟上這股冥想風潮,讓身心都更健康!

社交、黑暗、幽閉什麼都怕!恐懼症原因、治療一次搞懂

社交、黑暗、幽閉什麼都怕!恐懼症原因、治療一次搞懂

每個人多少都有自己懼怕的東西,從無形的事物,例如怕黑、怕獨處,一直到怕蛇、昆蟲或懼高症等。

恐懼感在我們日常生活很普遍,若平時不容易遇到這些刺激,或情況不嚴重,其實不一定需要治療;相反地,如果情況嚴重,就成了恐懼症,以下《Hello健康》將詳細介紹恐懼症的類型、成因、症狀與治療。 恐懼症的3大類型

恐懼症的類型有很多,根據懼怕的事物或情況,可分為以下3種主要類別。

特定、單一恐懼症(Specific/Simple Phobia):這是最常見的恐懼症,包括懼怕特定事物,例如:動物或人物,或害怕小丑、看牙醫等;怕黑或怕打雷等環境因素;甚至是某種情境,例如:怕坐飛機或幽閉恐懼症等。某些特定恐懼症似乎跟遺傳相關,整個家庭的人都懼怕同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害怕面對人群,或和他人交流,患者也會避免使用公共廁所,或在公共場所吃飯,較害羞或孤僻的小孩,或小時候有過負面的社交經驗,都較容易導致社交恐懼症。 懼曠症(Agoraphobia,又稱廣場恐懼症):患者發作時,會害怕待在難以離開的公共場合,例如:電影院、演唱會或搭大眾交通,許多患者都會有恐慌症的症狀,出現身體不適、冒汗、發抖或心悸(Palpitation)的情形。

社交、黑暗、幽閉什麼都怕!恐懼症原因、治療一次搞懂 長期恐懼症多在成年形成

小孩的恐懼症,通常發生在5~9歲之間,而且通常只會持續一段時間,多數長期的恐懼症都較晚發生,尤其是在20多歲間形成。跟小孩相比,成人的恐懼症會持續較多年,而且較難自我痊癒,恐懼症可能會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其他類型的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憂鬱症(Depression)或毒品濫用。 恐懼症的4種典型症狀

患者受到特定刺激後,會出現持續、且源源不絕的恐懼感或焦慮, 對特定事物,產生誇張、不合理的情緒或行為反應,例如:若是野狗衝上來,害怕是合理的,不過若是繫了牽繩、溫馴的家犬經過,卻極度的害怕或是逃跑,那就是恐懼症的症狀。 患者會明顯避開特定事物、行為或情形, 出現和焦慮症相關的症狀,例如:顫抖、心悸、冒汗、呼吸急促、頭暈等症狀。

社交、黑暗、幽閉什麼都怕!恐懼症原因、治療一次搞懂 恐懼症的2種治療方法

幾乎所有類型的恐懼症都能成功痊癒,藥物較少用於治療恐懼症,若是醫師有開藥,通常是為了降低病患嚴重的焦慮感,以下為2種常見的治療方法。

特定恐懼症治療:透過減敏感療法(Desensitization),刻意讓患者逐漸接觸懼怕的事物,漸漸降低恐懼感。 廣場、社交恐懼症:需要花更多時間治療,並且需要專業協助,像是進行心理諮詢、心理治療或認知行為療法等。

別當句點王!4個聊天技巧變身高手

別當句點王!4個聊天技巧變身高手

沒有人是天生的談話高手,就算是國際級的講者也都是日復一日地練習,才能在台上穩健地侃侃而談,講者跟觀眾之間的距離,其實就是練與不練而已。我們不一定都要成為演說家,但卻一定要學習如何與人有效溝通的技巧,這也有助於人格特質和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簡稱情商,也稱情緒智慧)的發展。以下列出4個聊天好技巧,從此告別句點王的尷尬和誤會,迎接更親密和美好的人際關係!

1. 挑對話題聊 用遊戲增加趣味

聊天中,問對問題很重要,我們都不希望自己開了口,對方卻只給予很簡短或敷衍的回答,所以,選擇聊天的主題是關鍵,且要盡可能避免聊政治或感情這類敏感的話題。最簡單又安全的聊法,就是分享彼此的興趣,或是以前做過很難忘的事,您會發現大多數的人都會打開話匣子分享經驗。

另外,把談話變成小遊戲也是不錯的方法,好比說說關於自己的3件事,然後讓對方猜,或是各自描述自己一天的心情,這不僅能製造聊天的趣味性,同時能打破彼此之間的陌生感,變成像打球般愉快,有來有往,而不是如工作面試般讓人感到壓力。

2. 一來一往才健康 說話速度請放慢

一個好的談話,絕對不會是同一個人從頭講到尾,就連座談會都會有提問時間,更何況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需要一來一往的溝通!只有雙方都積極參與的聊天,才是開心且健康的,喜歡講話的人,也要懂得讓別人有時間說話,適時地停下來傾聽別人講,並詢問對方的看法,這樣就夠了,請切記聊天的過程中,千萬別任意插嘴打斷別人的談話。

如果您平常習慣說話很快,請記得觀察聽您說話的人是否跟得上,畢竟聊天不是獨秀,確認對方真的在聽您講更重要,而且這樣也能幫助自己釐清頭腦邏輯,把想要表達的東西完整地表達出來。

別當句點王!4個聊天技巧變身高手

3. 注意肢體語言並積極聆聽

人在面對面的聊天中,肢體動作可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表現出來,也許是手的姿勢,也許是眼神的飄移,更或是聲音的變化起伏,這都是影響聊天是否順暢的因素,以及對其個人的印象分數。還有,在聊天過程中偷瞄手機,或滑手機,皆是不禮貌的舉動,會讓對方覺得不受尊重,若是有任何緊急狀況需要使用手機,請務必先清楚地告知對方。

有的人在聆聽對方說話時,因為腦子裡在想接下來要問的問題,所以會心不在焉地「聽」,看起來像在聆聽,實際上卻在想別的事。這麼做是有風險的,一旦對方覺察自己沒有被傾聽,基本上就沒辦法再聊下去了,只有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也稱主動傾聽),才會是有意義的談話。 4. 肯定對方與同理傾聽

在聊天中肯定對方其實沒那麼難,只要呼應對方所說的即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他說的某一句話再重複一次,這會讓對方覺得您很專心傾聽。此外,同情牌在傾聽上能發揮非常好的效果,因為人都想得到別人的注意,也都渴望別人的同理心,有時一句「辛苦了」,就能醫治對方疲憊的心靈。

最後,當話題進行到尾聲,就是差不多該做個完美的句點,誠懇地道出感謝之意,向對方說明您需要先離開,這就足夠了。

2招教父母~幫助青少年戒除手機成癮

2招教父母~幫助青少年戒除手機成癮

研究顯示,睡前使用手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各種不良影響,如: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健康狀況變差等。但對大多數青少年而言,睡覺時將手機放在枕頭下,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其實青少年都了解這麼做可能產生的問題,但大多數人就是無法抵擋在睡前使用手機的誘惑。下列將告訴您,睡前使用手機對青少年的影響有哪些。

關於睡前使用手機的研究結果

關於睡前使用手機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專家們已經進行了很多相關研究。最近一份刊載於2017年青少年研究期刊(Journal of Youth Studies)的文章指出,研究人員針對900位12~15歲的青少年進行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其中有20%的人,半夜會起床使用手機,或查看社群媒體的訊息、留言等,這會造成睡眠品質變差,而睡眠品質差的青少年,患有經常性疲勞的機率,是睡眠充足青少年的3倍。此外,睡眠品質差的青少年,身體健康狀況也明顯的比其他青少年不好。

為什麼青少年睡覺前要使用手機

研究結果指出,青少年與他們的手機之間,存在很強烈的依附關係。由於睡覺時將手機帶到身邊,對青少年的誘惑實在太強烈了,研究人員甚至發展出一套衡量青少年與手機間的依附關係量表,進行關係強度的分析。結果顯示,如果手機隨時都在身邊,青少年會有高度的安全感。然而,一旦短時間離開手機,青少年就會顯得強烈焦躁不安。更讓人覺得驚訝的情況是,家長愈是想要把青少年的手機拿走,他們與青少年間的衡突會愈顯得激烈。 家長的2招應對方法

1. 與青少年孩子溝通手機的使用

與其規定睡覺前不能使用手機,導致他們極度反抗的態度,家長不如事先多與自己的青少年孩子溝通。在溝通談話中,您可以列舉出睡前使用手機的負面影響,並詢問孩子是否同意。同時您也可以了解孩子睡覺前經常使用手機的原因;有時候,孩子使用手機成癮是有些基本原因的,如:也許孩子面臨很多壓力,或擔心一些事情,使用手機讓他們感到放鬆,或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無論如何,在做任何決定前,與自己的青少年孩子公開討論,可以讓孩子感覺受到尊重,這麼做有助於促進更好的親子關係。

2. 睡前不用手機,全家一起配合

要求家庭成員時間到了就上床睡覺,不只對嬰兒、學步階段的幼兒健康有利,對青少年身體健康同樣也是很有幫助。您可以提醒青少年的孩子,除了使用手機外,睡覺前也有其他舒緩、放鬆的方法,如:洗熱水澡、閱讀書籍,或是寫日記。此外,您也可以在臥室外面找個地方,讓所有家庭成員在睡覺前,把手機放在相同的地方。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