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詳解兒童營養攝取!3大營養素、4大飲食問題及營養補充品選購重點一次看

醫師詳解兒童營養攝取!3大營養素、4大飲食問題及營養補充品選購重點一次看

兒童營養攝取對孩子的成長階段至關重要,若營養攝取不足或不均衡,孩子容易有發育或健康問題,學習力也會受到影響,究竟該如何確保兒童每天營養攝取均衡?兒童營養攝取不均會造成哪些問題?幼兒在日常飲食中最常缺乏哪些營養素?《Hello健康》為您邀請王凱杰小兒科診所副院長簡維新醫師,說明兒童營養攝取的重要性與常見問題,並提供兒童營養補充品的選擇及飲用建議,讓您的孩子健康成長,發育和學習不輸人。

醫:營養就像孩子的基礎建設,不能疏忽

簡維新醫師說明,兒童成長關鍵因素多,例如遺傳基因和睡眠等,其中營養攝取就像孩子健康的基礎建設,需及早打好穩固的基底,才能確保孩子這棟大樓蓋得又高又堅固;舉凡生長發育、智力發展或保護力,其實都與飲食息息相關,一旦營養不足或不均衡,其他的條件再好,孩子的成長發育都可能會受影響,父母千萬不可疏忽。

兒童營養不均問題多,成長發育和學習都扣分

許多人常認為台灣生活條件好,不愁吃,孩子不會缺乏營養。事實上,在門診中仍時有營養不均衡的兒童,絕大多數都是因挑偏食的飲食習慣所致1。

簡維新醫師分享在門診案例中,雙胞胎通常最能看出營養攝取的影響,常有雙胞胎出生時,哥哥體型較大、弟弟較小,隨著兄弟逐漸長大,哥哥開始挑食,弟弟則乖乖聽話,什麼食物都吃;漸漸地,弟弟的成長速度和發育狀況就會追過哥哥,而且身體也比較好;反之,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哥哥的成長發育則開始落後,活力也不如弟弟。

營養攝取不均衡的常見問題包括: 精神不佳 活動力差 學習力差 保護力低

由上可知,營養對於兒童成長發育及健康扮演重要角色,父母需充分了解孩子需要與缺乏哪些營養素,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並給予健康的食物或兒童營養品進行補充更是不容忽視。

醫師詳解兒童營養攝取!3大營養素、4大飲食問題及營養補充品選購重點一次看 兒童最常缺乏的3大營養素 1.

質是台灣兒童最常缺乏的營養素,依據統計,近99%的學童鈣質攝取不足。不少父母可能會說:我每天都給孩子喝2杯牛奶,怎麼還會攝取不足呢?然而,1杯200毫升的牛奶,鈣質約200毫克,每天2杯也僅攝取400毫克。以7~9歲學童為例,每天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800毫克,10~12歲則為1000毫克,因此若學童僅喝牛奶,卻未自其他食物或營養品進行補充,每天的鈣質攝取量仍然不足。 2. 維生素D

其次則是維生素D;維生素D能增進鈣吸收,促進骨骼與牙齒的生長發育;雖然人體能透過曬太陽自行合成維生素D,但現代的孩子曬太陽的機會較少;腸道對於飲食中的維生素D,吸收率也不好,所以孩子若未針對食物積極攝取或補充營養品,也容易缺乏維生素D。 3. 鋅

鋅是維持生長發育,調節生理機能的重要營養素,可促進食慾、有助於皮膚組織蛋白質的合成。雖然人體對鋅的需求量較低,但含鋅的食物相對較少,因此也常有攝取不足情形。

兒童最常缺乏的3種營養素可以從哪些食物中攝取? 鈣:小魚乾、黑芝麻、海帶、小方豆干、黑豆、牛奶 維生素D:舞菇、洋菇、鯖魚、雞蛋、牛奶 鋅:牡蠣、小麥胚芽、南瓜籽、豬肉、牛肉 兒童飲食常見4大問題與改善方法

簡維新醫師強調,除了前面所提的偏挑食外,台灣兒童在飲食上還常有下列問題: 挑、偏食:若兒童不吃蔬果,容易造成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愛吃油炸食物,恐導致熱量及油脂攝取過多。 經常外食:食物中缺乏均衡營養,維生素、礦物質或是以健康方式調理之優質蛋白質不足。 喝太多飲料:糖分和熱量攝取過多,除了造成肥胖外,也會讓幼童不容易餓與挑食。 不吃原型食物:部分孩子只願意吃雞塊或魚排等加工或重組食物,不願吃白斬雞或煎魚等天然蛋白質,除了攝取多餘的化學物質之外,也錯失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營養。

而上述問題都可以歸因於家庭的飲食習慣2,3,若父母習慣外食,孩子能吃到的健康食物自然有限;當家人都喜歡喝飲料,孩子自然也飲料不離手;為此,簡維新醫師提供以下3個建議,協助父母改善兒童營養攝取不均衡的問題: 父母日常飲食需以身作則:孩子對食物的好惡與飲食習慣,很大程度都受父母影響,若父母吃得不健康,很難要求孩子吃蔬果或雞肉、魚肉等含優質蛋白質的健康食物。 拿回食物選擇權:由於現代工作繁忙,外食無可避免,然而在購買外食時,建議選擇自助餐或其他健康食物種類較多元的商家,而非速食店或鹹酥雞。 適時帶孩子出門活動:每天適時出門放風可消耗孩子的體力,孩子會比較容易餓、減少挑食狀況,但在食用正餐或營養均衡的食物前,不可讓孩子先吃零食或喝飲料。

不過,有時即使父母盡力讓兒童攝取均衡完整營養,還是會發生營養不足或不均衡的問題,適時補充營養品,是父母可以考慮的作法;市面上有許多兒童營養補充品,例如小安素即具有相對全面且提供熱量與蛋白質的特點,可補足兒童每天所需的營養。

醫師詳解兒童營養攝取!3大營養素、4大飲食問題及營養補充品選購重點一次看 如何挑選合適的兒童營養品?

市面上兒童營養品種類繁多,簡維新醫師提供3個挑選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1. 選擇包含鈣、鐵及鋅等多種營養素的綜合營養品

單一顆粒型的營養素,例如鐵劑或鈣片,有時吸收效果差、容易有副作用,且無法全方位提供孩子每天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 選擇無乳糖設計、含有蛋白質與熱量的營養品

營養品的熱量和蛋白質十分重要,有些孩子雖然運動量高但食量少,所以飲食攝取的蛋白質容易轉換為熱量,無法幫助肌肉生長。此時若給予含有熱量與蛋白質的營養品,就能在正餐之外,補足幼兒所缺乏的熱量與蛋白質。

此外,有些小孩對乳糖較為敏感,建議選擇無乳糖的產品, 用以幫助消化與吸收。

3. 知名國際品牌

國內外都曾發生家長自藥房購買來源不明的營養品或奶粉,長期餵食後,小孩出現電解質失衡或營養不足等問題;選擇口碑佳、醫師推薦的國際品牌,就能避免相關食安問題,讓幼兒吃得安心健康4。

簡維新醫師說明,亞培小安素就是很好的選擇;亞培小安素含有28種以上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包括鈣、鐵、鋅、維生素C、D3、K2及精胺酸,並添加益生菌與膳食纖維,除了提供幼兒全面的營養照護,也幫助消化與吸收。

另外,亞培小安素提供的熱量,每1c.c.為1大卡,總熱量中有12%為優質蛋白質,能輕鬆提供胃口較小、活動力高的學童補充熱量,同時讓孩子攝取到優質蛋白質,提供成長所需的胺基酸,幫助肌肉生長。

亞培小安素香草口味或近期推出的牛奶口味,皆為無乳糖配方,可放心飲用。 照顧孩子發育要趁早,這4類兒童更應該喝

亞培小安素的適用年齡為1~10歲,此年齡範圍的孩子,每一個時期的營養攝取都非常重要,稍不注意,就會錯過孩子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簡維新醫師以自家小孩為例,自己的兒子過去生長百分位都落在5~8%以下,屬於末段班;在長期給予亞培小安素之後,各方面的成長發育狀況都有明顯進步,生長百分位也進步至大約20百分位。

簡維新醫師強調,若孩子屬於以下4類型更建議父母可盡早給予亞培小安素,以便及早改善營養不均衡與發育落後等問題: 生長百分位落在3百分位以下,為嚴重營養不良的兒童。 生長百分位落在3~15百分位之間,屬於營養不良兒童的潛在族群。 頻繁外食且嚴重挑偏食的學童。 正患有疾病,或剛從疾病康復之兒童。

針對飲用方式,簡維新醫師說明可依指示早晚1份,若孩子胃口較小則可分次喝,例如沖好1份後先喝半份,過1小時候再喝半份;小安素亦可熱喝與冷飲,也可製作成玉米湯或西米露等食物,父母可依孩子喜好,在正餐之外提供,補充孩子所需熱量、蛋白質與維生素,把關孩子的成長發育黃金期。

低醣飲食瘦身24公斤 游能俊任《Hello醫師》首位「駐站名醫」

低醣飲食瘦身24公斤 游能俊任《Hello醫師》首位「駐站名醫」

宜蘭糖尿病名醫游能俊行醫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近年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身24公斤;《Hello健康》特別邀請游能俊擔任開站以來、首位「駐站名醫」,除將陸續推出游醫師的精采文章、書摘、影音專訪及健康圖表與檢測小工具,未來也將與游醫師合作「游刃有醫」線上直播,與您直接線上互動,提供最實用正確的健康資訊。

Hello健康》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糖尿病嚴重性:國人第5大死因

糖尿病被稱為「萬病根源」,不只影響血糖代謝,還會造成蛋白質、脂肪等全身代謝不均衡,減弱患者抵抗力,容易受感染;而且,糖尿病最容易發生血管疾病,容易引發微血管病變。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顯示,台灣罹患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30萬人,且以每年約25,000人速度增加,高居十大死因的第5名,2019年死亡 人數更達9,996 人。

值得注意的是,依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2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自知率為6成6,3成以上的民眾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依據2017-201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盛行率約25%,也就是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發生的高風險中。 游能俊醫師如何低醣飲食減重24公斤?

游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險中;他熱愛美食,曾每餐要吃上兩碗飯、餐餐飯後吃水果,導致BMI大於30,達到醫學認定的「肥胖」標準;身為醫師,即使常叮嚀患者要減重,自己卻體重超標;加上自己親友都有糖尿病史,讓他毅然決定「以身試醣」,進行飲食調控。

2017年,游醫師在糖化血色素和體重都超標的情況下,與營養師、廚師等專家聯手,經過反覆測試,以「133低醣餐盤飲食」飲食原則,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近6年來的體脂率都能維持在20%以下。

推廣133低醣餐盤:安心享受美食

游醫師推廣的飲食調控,若以每天主食米飯為例,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從過去的「以飯配菜」,改為「以菜配飯」;他推廣的口訣1-3-3,意思就是每餐有1份醣、3份蛋白質及3份蔬菜;掌握這個飲食原則後,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糖尿病前期者則擺脫風險,也有人像游醫師一樣,一個月後即瘦下1至2公斤,想要減重的民眾,也可以參考。 何謂133低醣餐盤=1份醣+3份蛋白質+3份蔬菜 1份醣:每餐只吃「1份醣」,約40克的白飯、1/4顆饅頭的分量。 3份蛋白質:每餐搭配「3份蛋白質」增加飽足感,像是早餐一杯豆漿+2顆蛋,就能達標。 3份蔬菜:每餐搭配「3份蔬菜」豐富食物多樣性,可提供飽足感且減少血糖升幅

「駐站名醫」有哪些精采內容?

未來我們將分享游醫師曾在社群媒體、影音平台發表過的精采內容,並規畫推出各項與讀者直接互動的影音內容,包括書摘、影音專訪、健康圖表及檢測小工具,以及FB線上直播等內容,提供糖友及關心相關話題的讀者第一手正確及實用的健康資訊。 游能俊醫師現職 游能俊診所院長 宜蘭縣愛胰協會榮譽理事長 宜蘭縣糖尿病暨慢性病照護網委員 學歷/證照

中國醫藥大學畢業 內科專科醫師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專科醫師 糖尿病衛教師

經歷 羅東博愛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1995-1997) 羅東聖母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1997-2006) 蘭陽糖尿病照護網協同主持人(1996) 第6屆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2011-2014) 專長領域 糖尿病衛教(Diabetes education) 糖尿病標竿管理及品質促進(Benchmarking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in diabetes) 血糖自我監測(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著作 《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 《做對這些事,糖尿病好控制(Q&A好讀增訂版)》 《人生不慌糖:跟著游醫師聰明控糖 × 360 °全方位自我血糖監測》 《糖譜:別怕糖尿病 血糖控制自己來》

30歲透析病友有顆80歲的心?當心「心腎症候群」!預防心臟衰竭注意這2點

30歲透析病友有顆80歲的心?當心「心腎症候群」!預防心臟衰竭注意這2點

台灣洗腎人口近10萬人,在死亡病例中,有5成伴隨著心臟衰竭;另一方面,在全台70萬心臟衰竭病友中,約半數罹患慢性腎衰竭。心、腎緊密相連,只要其中之一受損,另一個也會受影響。

Hello健康》邀請到台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黎思源,向您解釋心腎之間的關聯性,為何洗腎會心臟衰竭?為何心臟衰竭病友容易有慢性腎衰竭?並說明透析病友針對心臟衰竭需注意的症狀,以及心臟衰竭的治療重點。

心腎同體一命,小心「心腎症候群」的惡性循環

心腎症候群指因原發性心臟疾病,對腎臟供血量不足而導致腎臟病變,或因原發性腎臟疾病,例如慢性腎衰竭,導致體液與電解質失衡,因而增加心臟負擔,造成心臟衰竭。心腎症候群是一種雙向性的病症,其中一個器官受損,另一個也會被拖累,陷入愈來愈差的惡性循環。

針對心、腎的關聯性,黎思源醫師說,人的心肝脾肺腎等5大器官彼此相連,其中以心、腎特別相關。心臟輸出的血液之中,有1/4都會送往腎臟;當心臟功能受損時,腎臟的輸血量就會降低,導致腎功能下降;反之,當腎功能異常時,身體則會出現以下4種問題,增加心臟負擔:

水分累積、血壓升高 電解質或、磷失衡,影響心臟與血管的彈性。 因貧血而血氧含量不足,使心臟需加倍工作,以提高血液的含氧量。 腎臟排除毒素及有害物質的能力變差,損害心血管功能。

依照急性與慢性病變、心腎影響的因果關聯性,心腎症候群可分為5種。在臨床上常有患者一開始僅是高血壓,但後來控制不佳,使心臟和腎臟功能損傷。可見心臟與腎臟兩者關係密切,相互影響,對於疾病控制也應尋求心、腎,兩科醫師跨團隊的照護。 透析病友如何預防心臟衰竭?

黎思源醫師表示,大家常用「累、喘、腫」等3大症狀來判斷心臟衰竭,這適用於一般及心臟病友,但較不適合透析病友,因為洗腎會將多餘水分排除,所以不容易喘、腫,而透析病友本來就容易虛累,因此無法用於作為早期發現的判斷標準。

若透析病友出現累、喘、腫等症狀,通常已受損嚴重,最好的做法如下: 每年固定接受心臟超音波或胸部X光檢查,檢查心臟功能與結構 注意在透析過程中,是否常有掉血壓的情形。若每週或每兩週洗腎都有掉血壓,就應安排心臟檢查,確認心臟功能是否異常。

此外,若透析病友出現以下情況,可能已發生心臟衰竭,建議盡速檢查與治療:

平躺容易喘,上半身坐直反而不喘:心臟功能異常會導致肺積水,平躺時水會淹滿肺部,使人喘不過氣;坐直時,肺部上半部不必泡於水裡,呼吸功能較好;屬於心臟衰竭的明顯判斷依據。 走路或爬樓梯時,運動功能下降:此點就是指累喘腫的喘,雖然沒有水腫,但三不五時就容易有喘的情形,也是判斷心臟衰竭的重要指標。 透析病友治療心臟衰竭3大重點

黎思源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心臟衰竭的重點在於打破心、腎的惡性循環,並可分為3部分:

維持良好的透析頻率與效率:避免心血管系統因水分、毒素的累積而增加負擔。 控制三高:避免血壓、血脂或血糖上升,導致心臟衰竭惡化。 針對心臟問題處理:部分透析病友常合併心律不整或冠心症,便需透過電燒、藥物或心律調節器改善心律不整,或使用基礎擴張術與支架處理冠狀動脈狹窄,以改善心臟功能。若治療結束後,心臟結構及功能仍未改善,近期也有些新的心衰竭藥物,臨床研究顯示對於改善心臟結構以及臨床症狀都有明顯效果。

30歲透析病友有顆80歲的心?當心「心腎症候群」!預防心臟衰竭注意這2點然而,黎思源醫師強調,除了接受心臟衰竭的治療外,妥善控制飲食、血糖和血壓亦為重要。臨床上,常見20~40歲的透析病友因自恃年輕,不關心飲食與身體狀況,30歲就有一顆80歲的心臟。心臟衰竭不分年齡,致死率皆很高,因此若在心臟功能嚴重受損時再接受治療,即使年輕,也難已恢復健康狀態,年輕透析病友不可不慎。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TW2212222840)

頭暈、眼睛模糊竟中風?頸動脈狹窄7大前兆、改善方法一次看

頭暈、眼睛模糊竟中風?頸動脈狹窄7大前兆、改善方法一次看

許多人認為中風難以預防,「只要遇到了,就是遇到了」,但其實只要事先注意某些徵兆,就能及早治療、避免中風。頸動脈狹窄為最常見的中風主因之一;依據林口長庚醫院的研究顯示,每年3~4萬缺血性腦中風病者中,有10~20%為頸動脈狹窄所致。

頸動脈狹窄的常見症狀包括頭暈、視力模糊,由於與一般貧血、身體過累的症狀相似,因此多數人經常忽略並錯失治療良機。究竟造成頸動脈狹窄的原因為何?該如何避免頸動脈狹窄發生?《Hello健康》將說明頸動脈狹窄與中風的關聯外,頸動脈狹窄有哪7大前兆、症狀為何、又該如何治療,讓你一次認識遠離中風威脅。 頸動脈:心臟供血至腦部的主幹道之一

人體器官皆需要血液提供氧氣和養分維持運作,若無血液流動,器官便會缺氧壞死,大腦亦同。大腦的血液來源分別為頸動脈和椎動脈,若這2條動脈出現如狹窄或堵塞的問題,腦部便會面臨缺血危機,在數分鐘內壞死,並導致缺血性中風。(同場加映:主動脈瓣狹窄無徵兆?了解症狀和治療)

頭暈、眼睛模糊竟中風?頸動脈狹窄7大前兆、改善方法一次看 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動脈硬化

頸動脈狹窄(Long-segment carotid stenosis)多數是因「動脈粥狀硬化」所致。血管內部有層內膜,隨著年齡增長、油脂累積內膜會逐漸增厚,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而動脈粥狀硬化也是造成眾多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諸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皆為動脈粥狀硬化所致,不可不慎。

頸動脈狹窄的另一個常見原因為血栓剝落。血液中有主要負責凝血的血塊,當血液因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抽菸或肥胖等因素而使血塊變得濃稠時,血栓便容易堆積在血管中,導致動脈狹窄與中風危機發生。

其他造成頸動脈狹窄的原因也包括動脈內膜剝離、動脈炎及心因性栓塞。(延伸閱讀:主動脈剝離症狀、原因完整看)

頭暈、眼睛模糊!頸動脈狹窄的7大前兆與症狀

頸動脈狹窄可分為症狀性與無症狀性,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是指發生頸動脈狹窄時沒有任何不適,需藉由血管檢查才能得知;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則指半年內曾出現以下症狀: 頭暈 頸部痠痛僵硬 視力模糊、眼前一片黑(暫時性黑矇) 注意力不集中、暫時失憶 說話含糊不清、無法說話 表情不對稱 單側手、腳發麻無力(你也想知道:揮別中風、心肌梗塞:定期健檢顧血管、保養心血管3大方法

上述症狀通常會在1日內恢復正常,嚴重時則會導致暫時性的腦部缺血或是腦中風,造成半身不遂、失明。

頭暈、眼睛模糊竟中風?頸動脈狹窄7大前兆、改善方法一次看 頸動脈狹窄的8大危險因子

頸動脈狹窄與動脈粥狀硬化具高度相關性,因此除年紀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外,以下8大危險因子也會導致頸動脈狹窄的機率大幅提升。 抽菸 高血壓 高血脂 糖尿病 肥胖 缺乏運動 飲食習慣不良 曾有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相關疾病

頸動脈狹窄的3大檢查方式

若半年內曾出現頭暈、眼前一片黑的症狀,同時又是前述的高危險族群,建議應立即就醫看診,以免延誤治療、甚至造成中風發作。醫師將視病況安排以下檢查: 頸部超音波:屬於最方便的非侵犯性診斷工具,能檢視頸部的血管狹窄程度與血流變化,缺點是較不易偵測腦內血管的狹窄狀況。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血管造影:侵犯性低,能檢查出多數頸動脈狹窄的情況。若合併頸部超音波一起執行,可比傳統血管攝影檢查的精確度。 傳統血管攝影:侵犯性高,會留下傷口,且有感染與極低機率的中風風險,但精確性超高,為臨床上目前最主要的診斷標準。(你也想知道:破解心臟病5大迷思!瘦子不會得心臟病?) 如何改善頸部血管阻塞?頸動脈狹窄3大治療方法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式有3種,醫師會依據症狀的嚴重程度來判定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治療頸動脈狹窄的主要藥物為抗血栓藥物,然而抗血栓藥物無法溶解頸動脈中的硬化斑塊,因此單靠口服藥物治療,2年內的中風率仍有20~25%。 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傳統介入性的治療方式,對於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0%的患者,該手術可降低2年內同側腦部的中風率17%;若狹窄程度介於50~69%,則可降低5年內的中風率6.5%,缺點是患者恐會在手術過程中風,因此醫師會審慎評估患者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置入頸動脈支架:近年新型的微創治療,藉由在頸動脈狹窄處放入血管支架的導管,擴張狹窄導管,讓血液暢通。因創傷較小,手術時間短,適合年紀較大、身體較虛弱的患者。

一分鐘認識頸動脈狹窄!

➡︎ 每年3~4萬缺血性腦中風病者中,近20%患者為頸動脈狹窄所致。

➡︎頸動脈和椎動脈為2大供應大腦血液之來源,當動脈過油變狹窄或堵塞,腦部將因缺血而壞死。

➡︎頸動脈狹窄症狀如頸部僵硬、視力模糊、單側手腳麻、表情不對稱等。

➡︎不良習慣如抽菸、缺乏運動、飲食習慣不佳、過度肥胖將提高頸動脈狹窄發生。

舒張壓過低恐為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原因、治療及症狀完整看

舒張壓過低恐為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原因、治療及症狀完整看

張小姐因近期咳嗽時經常氣喘吁吁,一量血壓發現舒張壓特別低而趕緊就醫,竟意外發現有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問題;中華職棒擁有最多救援成功紀錄、統一獅棒球名將「餅總」林岳平也曾因主動脈閉鎖不全於2007年進開刀房、重返球場後繼續稱霸至2018年才光榮退役。

原來舒張壓低竟和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相關聯!?究竟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會造成什麼問題?換瓣膜是否就一勞永逸了?《Hello健康》帶你一起了解。

主動脈瓣膜的作用

昔日統一獅棒球名將、2018年退役後轉為統一獅總教練的「餅總」林岳平,去(2021)年帶隊奪下半季冠軍拚進台灣大賽後,隨即進手術房進行第2次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置換瓣膜手術,日前已順利出院休養。

然而,心臟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僅部分病患在量血壓時出現舒張壓特別低(小於60mmHg)、體力慢慢變差綜合有時暈眩等徵兆時,開始偶有喘不過氣或胸悶才有警覺。

所謂的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的交界處,功用在於當左心室收縮要將含氧血液打入主動脈時,主動脈瓣膜便會開啟讓血液流入主動脈,並於左心室收縮時關閉,以免血液逆流。一旦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或是出現瓣膜狹窄時,就可能造成血液流通不順或血液逆流,提高心臟負擔。(延伸閱讀:瓣膜脫垂=閉鎖不全?心臟瓣膜問題一次看)

為供應人體各器官的血液需求,長久下來可能會導致左心室血容量超過正常範圍而形成代償性的心臟肥大,部分病患甚至演變為心臟衰竭,即使進行瓣膜置換手術也無法讓心肌恢復原本的收縮程度,最後僅能接受心臟移植才有機會活命。(同場加映:主動脈狹窄無徵兆?了解症狀和治療)

舒張壓過低恐為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原因、治療及症狀完整看 4原因造成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

根據臺中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與多方研究顯示,風濕性心臟病是造成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主要原因之外,還有下列原因引發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

細菌感染(延伸閱讀:感染導致心臟發炎!心內膜炎成因、症狀、診斷、治療) 自然老化 先天性瓣膜結構異常 長年高血壓(推薦閱讀:高血壓就在你身邊!這些高血壓地雷你知道嗎?高血壓4大迷思一次破解!) 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症狀:舒張壓太低快送醫

瓣膜輕微受損時的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在初期時幾乎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不過若瓣膜受損情形加劇,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偶發性心悸或呼吸困難 頭痛 頭暈 咳嗽會喘氣 心雜音 心絞痛 心律增快 心臟衰竭

當自身或親友符合以上任一症狀,尤其是血壓出現收縮壓正常,而舒張壓卻特別低的現象,就應高度懷疑為主動脈閉鎖不全的前兆,應立即就醫檢查。

舒張壓過低恐為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原因、治療及症狀完整看 置換人工瓣膜手術 存活率高達近9成!

大部分的瓣膜疾病(如二尖瓣脫垂)若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只需要定期門診追蹤心臟超音波以及藥物治療即可,但若為嚴重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就得透過手術進行瓣膜修補或置換來改善;根據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表示,置換瓣膜手術的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患者或親友不妨寬心: 傳統開心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需切開胸骨再置換瓣膜,手術傷口大、併發症多,例如中風、腎衰竭。 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過程僅須局部麻醉,經由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不須切開胸骨便能完成手術,風險低、傷口較小,手術中的死亡率僅3%,適合8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延伸閱讀: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一次看)

目前有以下2種人工瓣膜可供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患者選擇: 機械型瓣膜:可以終生使用,不過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避免瓣膜栓塞。然而,過量服用抗凝血劑將提高患者出血風險;劑量不足則會出現血栓的狀況。 生物組織瓣膜:毋須服用抗凝血藥物,但有使用年限,大約10~20年後需再次更換瓣膜。適合有生育需求的婦女使用。

香蕉減肥正確吃法!一天吃幾根、何時吃最好?吃太多恐6壞處

香蕉減肥正確吃法!一天吃幾根、何時吃最好?吃太多恐6壞處

香蕉是一種營養豐富且價格實惠的水果,含有大量纖維、鉀和鐵,但吃太多其實也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究竟一天可以吃幾根香蕉?何時吃最好?《Hello健康》帶您了解香蕉的營養成分、吃香蕉的好處,並告訴您一天可以吃幾根香蕉、香蕉的正確吃法,以及吃太多的影響。 香蕉的好處、營養有哪些?

香蕉富含纖維、鉀和鎂,有助於促進腸道和骨骼健康、維持心臟健康,並含有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和改善皮膚健康,是許多減肥、健身族喜愛的水果。(延伸閱讀:吃香蕉助消化穩血糖!你該知道的9大香蕉營養功效) 香蕉GI值多少?糖尿病患者必看:這樣吃香蕉GI更低!

香蕉的GI值為60,屬於中GI值水果。GI值(Glycemic Index)是指食物對血糖的影響程度。

食用低GI值的水果可幫助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綠香蕉的GI值為30,含有70-80%抗性澱粉(不會轉換成熱量),更適合減肥、糖尿病患者食用。 一根香蕉熱量及營養:91大卡(100克)

水分:77.3公克 澱粉:23.5公克(碳水化合物) 膳食纖維:1.6公克 蛋白質:1.3公克 脂肪:0.2公克 維他命A:2.3豪克 維他命B1:0.03豪克 維他命B2:0.02豪克 維他命B6:0.29豪克 維他命C:10豪克

香蕉一天可以吃幾根? 成人一天兩根香蕉

一般來說,成人每天食用1~2根香蕉就足夠了;然而,每個人的體質、年齡、性別、體重及活動量皆不相同,適合的攝取量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您有在健身運動、經常參加高強度的運動,可能就需要更多的香蕉來補充能量,建議與醫生或營養師諮詢,以確定適當的攝取量。 香蕉減肥者注意!睡前吃香蕉易胖

如果您正在追求低醣飲食,避免在晚餐後吃香蕉,因為睡覺時新陳代謝會減慢,額外的糖份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身體為了讓血糖下降,會分泌儲存脂肪的胰島素,造成脂肪囤積。

香蕉減肥正確吃法!一天吃幾根、何時吃最好?吃太多恐6壞處

香蕉何時吃最好?3招學會香蕉正確吃法 香蕉正確吃法1. 空腹吃或早餐吃香蕉

空腹吃香蕉能維持上午的飽足感,避免因為餓而貪吃不健康的食物;此外,空腹吃香蕉也有助於消化,建議可在早餐,或需要補充能量、纖維時攝取。 香蕉正確吃法2. 午餐或晚餐前吃香蕉

午餐或晚餐前也是適合吃香蕉的時機,有助維持精神、減少正餐的攝取量。若無需減重,或有血糖過高的問題,睡前吃香蕉則可幫助睡眠。 香蕉正確吃法3. 運動後吃香蕉

香蕉含有大量的鉀,能幫助預防運動大量流汗、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抽筋。

整體來說,吃香蕉的最佳時間是早餐、午餐,或者是運動後及炎熱天氣下,只要保持合理的攝取量,香蕉就是一種健康美味的食物選擇。

香蕉減肥正確吃法!一天吃幾根、何時吃最好?吃太多恐6壞處 香蕉吃太多?盤點6大香蕉缺點、壞處!

儘管香蕉營養豐富,但吃太多也有缺點,特別是身體機能有以下狀況的族群: 吃香蕉缺點1. 易脹氣、腸胃不適別吃

避免在消化不良、胃病或腸胃不適時吃香蕉,因為香蕉含有山梨糖醇和水溶性纖維,在消化時會產生甲烷等氣體,引發脹氣。(延伸閱讀:2大脹氣原因報你知!避吃6類易脹氣食物,約會不怕放屁形象全毀) 吃香蕉缺點2. 多吃易胖,減肥改吃綠香蕉

研究顯示,香蕉的營養價值隨著成熟度增加而提升,但糖份也會升高,因此減肥族群需謹慎攝取。

建議選擇未成熟的綠色香蕉,糖分含量較低,並少在睡前吃香蕉,避免脂肪囤積。 吃香蕉缺點3. 糖尿病,多吃血糖恐飆高

香蕉能穩定血糖水平,但是糖尿病患者若吃太多香蕉,可能會造成血糖過高,建議改吃GI值30的綠香蕉,或在醫師的指示下,控制香蕉的攝取量。

吃香蕉缺點4. 鉀含量高:腎臟病、高血鉀須注意!

香蕉鉀含量高,吃太多可能會造成血鉀過多。血鉀過多會導致腎臟功能受損、心臟病發作、肌肉麻痺等問題。如果您有高血壓、高血鉀或腎功能不全等問題,食用前建議先諮詢醫師。 吃香蕉缺點5. 服用高血壓藥物者

部分高血壓藥物會使血鉀上升,若同時服用過量的香蕉,可能增加身體負擔;如果您正在服用高血壓藥物,建議與您的醫師討論後再行食用。 吃香蕉缺點6. 易引起鼻過敏、鼻塞、皮膚過敏

香蕉屬於寒性水果,容易讓鼻黏膜溫度下降,血液循環變差,使鼻子過敏症狀加劇,特別是換季或秋冬等寒冷季節,要控制香蕉的攝取量,避免身體受寒。

既是炸彈也是心臟救命藥!硝化甘油舌下錠作用、使用須知及迷思

既是炸彈也是心臟救命藥!硝化甘油舌下錠作用、使用須知及迷思

在心臟病藥物中,硝酸鹽藥物或俗稱為「硝化甘油片」的急救用藥,可說是患者們耳熟能詳的救命藥物之一,正確使用不僅能緩解心絞痛,也能為心肌梗塞的病患爭取黃金急救時間,然而一旦誤用,也可能造成恐怖後果!

Hello健康》為你說明什麼是硝化甘油片,硝化甘油的作用、使用時機及使用須知,讓你面對身邊親友或自身遭遇心臟危急時,不再霧煞煞。

什麼是硝化甘油(NTG)?

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 NTG),最早於1847年由義大利化學家阿斯卡尼奧.索布雷洛(Ascanio Sobrero)所合成,一開始用於製造炸藥,但經歷一連串的醫療試驗後,硝化甘油也開始作為醫療用藥。

硝化甘油藥物多數製做成舌下錠的形式便以使用,患者只要將藥片放入口中後含在舌頭底下,藥效就會釋放出來。常見藥物如耐絞寧(NITROSTAT,俗稱救心)。

硝化甘油舌下錠的作用

硝化甘油的藥理機轉主要是透過提供一氧化氮,30秒內即能自舌下溶解至靜脈,讓血管內皮細胞吸收後,可使血管平滑肌瞬間強力擴張,增加氧氣供應,暫時達到緊急改善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的效果。 硝化甘油舌下錠8大使用須知

請勿與威而鋼(Viagra)等血管擴張藥物併用,以免血壓過度下降造成危險。 藥物副作用包括頭痛、頭暈、皮膚發紅、全身發熱等,服藥後應避免駕車或操作工業機具,以免發生危險。 由於服用的副作用之一可能造成暈眩,用藥時應採坐姿或半臥增加療效並避免不測。 冠心病患者可將耐絞寧隨身放於包包,以便心絞痛發作時立即取用。 避免藥物變質,請避免存放於高溫、潮濕、陽光直射的環境,並於開封6個月後丟棄(建議可在瓶身標註開瓶日期)。 勿放置於孩童容易取得的地方。 有懷孕、低血壓、腎臟病,或者有哺乳需求者,應先告知醫師,以判斷是否有替代用藥或使用必要。 硝化甘油只作為應急使用,胸痛因血管暫時擴張而改善,並不代表已被根治。就診後應與醫師安排進一步醫療診斷。

如何使用硝化甘油舌下錠?

感覺有明顯胸悶,如重物壓在胸口、胸痛的症狀時,先坐下休息,以免用藥後因血壓下降而頭暈,導致跌倒摔傷,接著將一片舌下錠含於舌下(請勿咀嚼或吞下),讓錠劑自行溶解。 如果症狀沒有明顯緩解, 請等待五分鐘後再服用第2片。 如果症狀沒有明顯緩解,請等待五分鐘後再服用第3片。 如果服用完3片仍感覺非常不適,代表冠狀動脈堵塞情形嚴重,應立即撥打119就醫。 硝化甘油可以給別人吃嗎?

當然不行!由於無從確知他人的不適症狀是否因冠狀動脈血流不足所引起,即便硝化甘油舌下錠的緊急救助作用十分顯著,但主要仍針對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患者,貿然給藥可能導致患者情況惡化。

不僅如此,硝化甘油也並非每個人都該準備的「常備用藥」或是「救命神藥」。硝化甘油作為處方藥,一般都是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史的患者,才會經醫師判斷需要開立舌下錠,以防心絞痛發作。

擅自使用藥物的風險,在於對「自我症狀的判讀」是否正確?當心絞痛發作時,多數人主訴有胸痛、胸悶的問題,但究竟何種算是「冠心病所引起胸痛或胸悶」,並非單一症狀即可自行分辨。若感覺心臟不舒服就想吃舌下錠,恐怕反而增添無謂的風險。

舉例來說,若低血壓時貿然服用舌下錠,反而會因血管急速擴張,導致患者血壓進一步降低,導致昏倒(昏厥)或休克。

因此,硝化甘油藥物不應自行提供給任何人、或未經診斷即自行購買並服用,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發生!

初期靜脈曲張怎麼辦?靜脈曲張症狀、治療、8大改善方法

初期靜脈曲張怎麼辦?靜脈曲張症狀、治療、8大改善方法

現代人因久坐、久站而經常感到腿部腫脹、無力或抽痛,甚至冒出青筋,外型如同藍色蜘蛛網。

靜脈曲張不僅影響外觀,長期惡化不治亦會嚴重影響生活、帶來不適,甚至演變為反覆發作的潰瘍。究竟靜脈曲張的原因為何、有何症狀、該看哪科治療?《Hello健康》帶您瞭解8大預防方式及3大療法,幫您遠離靜脈曲張困擾。 靜脈曲張是什麼?認識靜脈瘤

靜脈曲張(Varicose veins)又稱靜脈瘤,當靜脈受到壓迫或是瓣膜沒有關緊,血液就會倒流使得內壓增加,讓管壁擴張變成囊狀;大部份出現在腿部,若出現在肛門四周,則稱為痔瘡。

為何腿部容易出現靜脈曲?正常情況下,腿部的靜脈會將血液從下肢帶回心臟,血管中的瓣膜則負責預防血液逆流。當瓣膜無法正常作用時,便會導致血液淤積在腿部,無法回流到心臟,使腿部靜脈血管變粗、擴大,形成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部分為體質、遺傳所致,但下列因素也會導致靜脈曲張: 腿靜脈血栓 腿部受傷 懷孕 體重增加 常穿高跟鞋者 長期站立或久坐的工作

初期靜脈曲張怎麼辦?靜脈曲張症狀、治療、8大改善方法

靜脈曲張初期症狀不明顯,3大症狀一次看

靜脈曲張初期的症狀較不明顯,但長期持續未改善的話將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小腿、腳踝腫脹、沉重、痠痛:通常在一天快結束時感覺特別強烈,下肢如小腿、腳踝產生沈重與腫脹感。 出現藍色、腫大的靜脈:最初會浮現如同蜘蛛網狀的靜脈及細小紅色血管,隨後靜脈會開始腫脹、變大且呈現藍色,從腿部冒出如蜈蚣樣的紋路。 靜脈性潰瘍:為嚴重靜脈曲張,通常發生於腳踝,可能伴隨著疼痛感或有液體滲出。 靜脈曲張分七期

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指出,靜脈曲張可以分成7期: 第0期:沒有靜脈疾病的問題 第1期:開始出現微血管絲或蜘蛛網血管 第2期:靜脈曲張(站立時,血管直徑大於3mm) 第3期:腳踝出現水腫 第4期:有皮膚變化,包括鬱血性皮膚炎、色素沉澱、皮膚發炎、發紅、萎縮、硬化。 第5期:靜脈浮出並出現潰瘍,且會反覆發作。 第6期:出現開放性開放的靜脈傷口。

靜脈曲張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症狀,雖然症狀輕微時,不會對生活帶來太大影響,但若不即時改善,恐使症狀日漸惡化,嚴重時更可能出現下列併發症:

慢性傷口癒合速度變慢(嚴重時有蜂窩性組織炎) 腫大的靜脈突然破裂出血 鬱血性皮膚炎 靜脈炎、深層靜脈栓塞、肺動脈栓塞

靜脈曲張看哪科?

靜脈曲張的病患可以選擇心臟血管外科來檢查,雖然每間醫院的分科不同,但大致上都分成心臟內科、血管外科,或是心臟血管外科。心臟內科負責心臟周邊問題,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血管外科則是檢查動脈阻塞、靜脈栓塞、靜脈曲張或是周邊血管疾病。(推薦閱讀:翹二郎腿使血壓高?翹腳對健康的影響) 如何預防靜脈曲張?8大改善建議

基隆醫院護理科及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提供預防靜脈曲張及保健方式,提供以下建議: 避免兩腳交叉、久站:坐姿時應自然平放雙膝勿交叉,以減少壓迫膝膕靜脈,並避免長時間站立以防靜脈壓升高。 避免久坐:長時間靜坐不動,下肢血液的回流,仍須克服地心引力,因此偶爾抬腿,啟動肌肉幫浦,幫助靜脈將血液送回心臟,仍是預防靜脈曲張的不二法門。 正確飲食:建議可多攝取高蛋白、高維生素C食物,以利傷口癒合。 勿長時間配戴彈性繃帶:部分患者因工作或外型美觀需求,習慣長時間穿著緊身與高丹織襪,建議每日至少應在臨睡前取下。因有傷口而配戴繃帶者,則應卸除後清潔患肢,以優碘擦拭患部,並觀察有無紅、腫、熱、痛等現象。 體重控制:體重過重時,易造成下肢與側肢因重力而使靜脈再度曲張。 休息或睡眠時抬高小腿:睡眠或休息時,將抬腿高於心臟約30度(約一個枕頭高度),有助於將靜脈血液送回心臟,減緩靜曲張症狀 。 強化腿部足部肌肉:可多從事如騎單車、跳舞、游泳及多散步等運動,強化腿部及足部的肌肉,預防或改善現有的靜脈曲張症狀。 腿部按摩:可搭配乳液或緊實霜,由足部、腳踝、小腿、膝關節周圍及大腿穴位依序由下而上進行按摩,每次約30分鐘,有助減緩酸痛及促進血管周圍淋巴腺活絡;但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可沿著曲張靜脈按摩,不僅沒有效果,甚至可能造成血栓異位的風險。

3大靜脈曲張治療方法

台大醫院解釋,目前治療靜脈曲張的患者仍多以手術為主,並輔助藥物或機能彈性襪來改善,尤以下列3種方式最為常見: 特殊襪子、繃帶: 「壓力襪」也被稱作「彈性襪」,可緊貼腳踝和腿部患部。 「壓縮繃帶」為纏繞於腿上的繃帶層。 「壓縮泵」為一種每隔幾分鐘便會自動擠壓腿部的裝置。特殊輔料會覆蓋放在開放性瘡上以幫助傷口癒合。 藥物治療:依據患者症狀使用不同類型的藥物治療。例如無法使用壓力襪或繃帶的患者,可考慮藥物輔助靜脈通暢。若有皮膚感染者,則可透過抗生素處理。至於皮膚搔癢的患者,則建議施用處方霜或軟膏。 手術治療:如果其他治療難以發揮治療作用,醫師通常建議手術去除或消融受損的静脈,使患部不再堆積血液。近年微創手術已可達到免住院、免全身麻醉、僅有微細傷口之成效。

火龍果汁7大功效:熱量低、好處多!3大禁忌、副作用必看

火龍果汁7大功效:熱量低、好處多!3大禁忌、副作用必看

你喜歡吃火龍果(又稱紅龍果)嗎?火龍果雖熱量偏低,但吃起來仍相當美味且具飽足感,不少人則喜歡打成火龍果汁享用。

一般市售火龍果主要分為紅肉和白肉兩種,但有些人不喜歡吃紅色果肉,因為不僅會在牙齒上殘留紅漬,也會將尿液或糞便改變為紫紅色。究竟為何會造成此種轉變?吃火龍果的好處又有哪些?以下就為你介紹火龍果的營養成分以及7項健康好處。

紅肉白肉火龍果營養比一比

根據衛福部所提供的食品營養資訊,火龍果的營養成分大致如下,不論是紅肉還是白肉,皆以每100公克的含量作計算。 熱量:紅肉50大卡;白肉51大卡。 蛋白質:紅肉1.1公克;白肉0.9公克。 脂肪:紅肉0.2公克;白肉0.4公克。 碳水化合物:紅肉12.3公克;白肉12.4公克。 膳食纖維:紅肉1.3公克;白肉1.7公克。 鐵:紅肉0.8毫克;白肉0.4毫克。 鎂:紅肉24毫克;白肉28毫克。 維生素C:紅肉6.3毫克;白肉5.3毫克。 維生素E:紅肉0.27毫克;白肉0.26毫克。

好處1:抗氧化預防慢性病

人體內的自由基是可能傷害細胞、引發慢性病的的危險因子,而火龍果中所含的維生素C、甜菜紅素(Betacyanins)、β-胡蘿蔔素以及茄紅素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預防慢性病與癌症,雖然市面上有許多抗氧化劑的營養補充品,但從營養學的角度而言,天然食物仍是最佳的攝取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指出,甜菜紅素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比維生素C高出3~7.5倍,因此若想提高抗氧化的效果,推薦攝取富含甜菜紅素紅的火龍果。不過也因甜菜紅素無法充分被人體吸收與代謝,吃完紅火龍果上廁所時,會發現尿液或糞便的顏色呈現暗紅色,其實跟血尿跟血便並無關連,反之若沒吃含甜菜紅素的食物仍出現相同現象,應盡速就醫檢查。 好處2:低熱量富含纖維 減肥又利便

火龍果熱量偏低、富含水分與膳食纖維,食用後飽足感滿滿,降低額外攝取熱量的機會。而膳食纖維也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軟化糞便,預防便祕,有益腸胃道健康。 好處3:有助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的一篇研究指出,火龍果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上,有明顯的幫助,而且隨著患者吃進的火龍果量愈多,對於血糖的控制也更加有效。另外,在一項動物實驗中發現,火龍果有促進胰腺細胞生長,提升胰島素的效果。但是,兩者都沒辦法解釋,為何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患者沒有出現相同顯著的,血糖控制改善效果,因此,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 好處4:豐含脂肪酸

火龍果當中密密麻麻的黑色種子,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其中又以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比較高,我們常常聽到的Omega-3脂肪酸的種類之一,便包含常出現在植物當中的亞麻油酸,它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好處5:益生元有益腸道健康

火龍果含有豐富的纖維,減少便祕的發生機率,其所含的寡糖(Oligosaccharides)是益生元的組成物質,是促進益生菌生長的重要營養成分,我們都知道腸道內不只有好菌,也有壞菌,而像乳酸菌(Lactobacillus)和雙岐桿菌(bifidobacterial)這些益生菌,有助腸道消化且可以降低腸道感染的發生機會。 好處6:鐵質有助補血

火龍果少數可提供鐵質的水果,由於鐵質除了在食物轉換為能量的過程佔有一席之地外,也與人體內氧氣輸送有密切相關,攝取足夠的鐵質,對於人體健康相當重要。根據衛福部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男性每天應攝取10毫克的鐵質,而女性則因為月經的關係,每天應至少攝取15毫克鐵質。此外,若是懷孕第三期的孕婦,鐵質攝取量應至少達到45毫克,以滿足胎兒與母體的需求。

好處7:營養素鎂很豐富

從上面的營養成分表,你會發現火龍果的鎂含量相當高,100公克當中便含有近25毫克,而成年男女的每日鎂攝取量分別為380毫克和320毫克左右,大概只要吃下一顆火龍果,就能滿足1/4~1/3的鎂需求量。在人體當中,約含有24公克的鎂,雖然感覺很少量,但是其參與多項重要的化學反應,像是把食物轉換為能量、肌肉收縮、骨頭的生長、甚至DNA的組成等。

火龍果汁7大功效:熱量低、好處多!3大禁忌、副作用必看 3大撇步飲用火龍果汁 營養不流失

對於胃口較小的人而言,除了切塊食用火龍果外,也可打成果汁方便飲用,不過在享用火龍果汁前,建議留意以下3點建議,以盡量保留營養功效: 請勿濾除火龍果汁內的殘渣,以獲取水果所提供的膳食纖維。 請盡速飲用火龍果汁,以免細菌滋生並減少維生素C因接觸空氣而快速氧化。 相較於直接食用,水果打成汁因GI值上升,飲用後更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因此有血糖問題者(如糖尿病患者),建議避免喝果汁。若想減緩血糖上升,除將果汁內的果渣一併飲用,也可考慮加入蔬菜製成蔬果汁,提高膳食纖維攝取量。

火龍果禁忌、副作用

火龍果雖然蘊含豐富營養,但在某些情況下不適合食用,否則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與不適。 禁忌1. 牛奶不宜與火龍果一起吃

火龍果含有較多的酸性物質,與牛奶一起食用有可能會導致胃酸過多,引起胃痛、胃灼熱等不適;因此,如果您喜歡吃牛奶,建議不要和火龍果一起食用,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禁忌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火龍果

火龍果含有較多的鉀離子,糖尿病患者血鉀較常人高,若食用過量的火龍果容易造成腎臟負擔過重。 禁忌3. 月經來時不宜食用火龍果

火龍果性涼,在月經來時食用可能會導致月經不暢,甚至有可能抑制月經;因此,女性在月經來時最好避免食用火龍果。

手指脫皮、乾裂怎麼辦?3招預防皮膚乾燥!護手霜這樣用才有效

手指脫皮、乾裂怎麼辦?3招預防皮膚乾燥!護手霜這樣用才有效

冬天一到,不少人容易手脫皮、乾裂,尤其是經常需要碰水的家庭主婦和廚房員工;到底手指乾裂脫皮該怎麼辦?為什麼冬天容易手指乾裂?手指乾裂要擦什麼?《Hello健康》一次為您解答!

冬天手指乾裂原因:皮膚乾燥、缺乏油脂

皮膚表皮有4層組織,最外層是角質層,是保濕的第一道防線;角質層的結構如同一道磚牆,由磚塊(角質細胞)與水泥(脂質)堆砌而成。

正常情況下,角質層能抵禦外來刺激物質、保護皮膚,不讓底部的水分流失,保持皮膚彈性濕潤;然而,天氣變冷時,皮膚的血管會收縮,使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減少,外加上空氣濕度降低,導致皮膚的油脂變少、水分快速流失,引起皮膚脫皮、乾裂。

若皮膚已處於乾燥的狀態,又經常碰水、洗手或消毒,就會讓油脂、水分消失得更快,使手指嚴重乾裂、流血,更可能演變為缺脂性濕疹(又稱冬季癢、乾燥性皮膚炎)或富貴手。(延伸閱讀:勤洗手皮膚竟乾裂又搔癢?皮膚乾燥要注意,掌握7招找回水嫩肌膚

手指脫皮、乾裂怎麼辦?

手指脫皮、乾裂的改善方法有2個重點,以下分別說明: 減少油脂及水分流失:避免頻繁碰水或接觸刺激性物質 重建保濕防線:擦護手霜和藥膏,加強保濕及保護皮膚 3招減少油脂流失,改善手指脫皮、乾裂 戴手套:從事需要碰水的家事或工作時,記得戴防水手套;若已嚴重乾裂脫皮,可先擦凡士林或護手霜,戴上一層棉手套後,再戴防水手套,增加保濕效果。 使用低刺激性物質:避免使用鹼性或清潔力過強的化學用品,例如洗手乳、沐浴乳、洗碗精或洗衣精。 濕洗手比乾洗手好:酒精或含有酒精的乾洗手用品,不只會去除手部油脂,也會減緩傷口復原速度;建議以濕洗手代替乾洗手,並於洗完手後將水擦乾,避免水分蒸發,將表皮水分一併帶走。

手指脫皮、乾裂怎麼辦?3招預防皮膚乾燥!護手霜這樣用才有效

手指裂開要擦什麼護手霜、藥膏?

輕微的手指乾裂,例如關節處或局部地方裂開,通常只要避免皮膚繼續受損,並勤擦護手霜,乾裂就會逐漸改善,但若已演變為濕疹或富貴手,就需看診、使用外用藥膏治療;醫師可能會開立含有類固醇或尿素的藥膏,減緩發炎及增加保濕效果。(延伸閱讀:皮膚莫名發癢怎麼辦?秒懂皮膚乾癢的原因及止癢方法

每個人膚質和皮膚受損程度不同,適合的護手霜也不同,建議以「擦了不會過度油膩,也不會馬上變乾」作為選購標準,並盡量選擇成分單純、無色素或香料的護手霜,以減少手部刺激。

護手霜最佳的塗抹時機有2個:

每次洗手或碰水後:手部油脂最少,最需要滋潤的時候。 睡覺前:手部皮膚修復的時間較長。

每次塗抹時,僅需擠出一個指節的份量,並充分搓揉,讓手指皮膚完整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