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都要小心!哺乳可能會受念珠菌感染

媽媽寶寶都要小心!哺乳可能會受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是一種常見的黴菌,最常造成人體感染的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念珠菌平常就存在於皮膚或人體其他部位,尤其喜歡溫暖、潮濕又陰暗的環境,可以在媽媽的乳頭和寶寶的嘴裡生長。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白色念珠菌會大量繁殖,造成感染並且出現症狀,影響媽媽和寶寶。

消化系統中典型存在的菌叢,就包含了念珠菌,平日都與人類和平相處,但偶爾當人體抵抗力低落時,會大量生長並擴散,這可能導致鵝口瘡(Thrush)感染。餵母乳的時期,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契機,替念珠菌創造了繁殖環境。母乳寶寶口腔溫暖、潮濕、陰暗又含有糖分,正好適合念珠菌生長,並會在哺乳時傳遞給媽媽,間接造成媽媽乳頭感染。寶寶口腔裡的念珠菌感染稱為嬰兒鵝口瘡(Oral thrush),是寶寶常見的問題,每 20 個新生嬰兒中就有一個,四星期大的寶寶,則是七個就有一個感染。(同場加映:母親哺乳飲食很重要!6招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媽媽受念珠菌感染的症狀

龜裂的乳頭,但不能歸咎於寶寶吸奶姿勢,這並非由寶寶吸奶姿勢不正確造成的。 乳頭呈現粉紅色,光滑透亮,或出現紅疹。 餵母乳一段時間後,乳頭痠痛, 疼痛通常會惡化,甚至在寶寶吸完奶後,還持續痛一小時。 乳頭發癢、非常敏感,甚至穿著寬鬆上衣,也會造成不適。 乳房產生灼熱感。

除非處於早期階段,否則念珠菌的感染症狀會十分明顯,媽媽們會注意到雙側乳房受到了感染。(同場加映:陰道念珠菌感染) 寶寶受念珠菌感染的症狀

罹患鵝口瘡的寶寶,他們口腔的舌頭、牙齦、雙頰內側或上顎,會出現乳白色的奶垢狀斑塊,或起士狀斑點,與無害的奶垢不同,這些白色斑塊或點,並不能輕易被擦掉。如果用乾淨的手指輕輕觸摸,可以感覺到這些班點,表面粗糙不光滑,甚至可能會出點血。因為疼痛,寶寶食慾變差,吸奶的時間變短,沒多久就放開媽媽的乳頭。

念珠菌可以存在並通過消化系統,隨著便便向下感染到寶寶的屁股,導致尿布疹。尿布疹會造成疼痛,出現紅色或白色斑點,還會擴散到寶寶的胖胖大腿皮膚皺褶處。

念珠菌感染的治療方式

醫師通常會使用邁可那挫(Miconazole,中文名:允消無黴乳膏,達克寧等)治療念珠菌所造成的感染,咪可納唑是抗真菌黴菌藥膏或凝膠。如果是媽媽受到感染,醫師也會同時檢查寶寶,如果寶寶有鵝口瘡或尿布疹,也應接受治療,以醫師處方用的凝膠或乳霜,輕拍或塗抹在患部,持續用藥到醫師建議停藥為止。即使狀況疑似改善,也不應擅自停藥。

對於非常紅腫,疼痛的乳頭,醫師通會使用效力較溫和的類固醇來治療。疼痛和其他症狀,應在數天後改善,如果沒有改善或惡化,必須再回頭找醫師。如果是乳腺念珠菌感染,媽媽可能需要口服抗黴菌藥。除了藥物治療外,下列措施也可幫助緩解念珠菌感染:

1. 消毒奶瓶、奶嘴、吸奶器零件等,避免重複感染。

2. 用熱水、肥皂消毒清洗寶寶會放入口中的玩具。

3. 常洗手,尤其是抹完藥膏,或替寶寶更換尿布後。

4. 每個人都使用專屬的毛巾,不混著用並每天更換。

5. 用攝氏 60 度溫水,清洗媽媽和寶寶的衣服,消除黴菌。

6. 服用藥效溫和的止痛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直到症狀解除,治療起作用為止。

新手媽媽不慌!了解奶水不足原因、避免餵奶問題

新手媽媽不慌!了解奶水不足原因、避免餵奶問題

「害怕或感覺母乳量不足」是很多親餵母乳的媽媽曾面臨過的問題,不過很多媽媽常有自己的泌乳不足的錯覺,而實際上母乳量的分泌可能完全是正常的,最常見的狀況是,很多新手媽媽會因為自信不足、擔心只靠自己的母乳會不足以餵飽寶寶,以下將提供母乳量不足的解決方法及討論其他餵奶問題。

3 指標判斷母乳量是否足夠

關於母乳量常有錯誤的資訊,不過較正確的是觀察以下三種指標:

1. 寶寶正常體重增長:寶寶大約兩個禮拜就應回復到出生時的體重;約五到六個月的時候體重就會達到出生體重的兩倍,一歲時大約是三倍的體重。通常母乳哺餵的寶寶不容易過重,喝配方奶的寶寶會體重會較重些,如果體重的成長有異常,就需要關心寶寶的健康狀況,母乳量的分泌也可能是其中因素之一。

2. 換尿布次數:一般每天會換四到六片尿布,且寶寶便便常排黃色、凝乳狀的軟便。

3. 其他跡象:皮膚色澤健康有光澤、眼睛明亮且看起來相當有朝氣。(推薦閱讀:便便照比一比:從寶寶大便顏色型態看健康)

飲食能增加泌乳量

答案是肯定的。在過去有一些常被用來增加泌乳量的食用植物,例如葫蘆巴(Fenugreek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乳薊(Milk thistle,又稱水飛薊 Silybum marianum)以及山羊豆(Goat’s rue/Galega officinalis),不過對於哺乳期中的媽媽來說,保持飲食均衡、攝取充足水分通常就可以確保足夠的泌乳量,另外,每餐食用適量的魚肉、木瓜也有幫助。 避免其他餵奶問題

有時候寶寶喝的奶會比平常還多,甚至開始挑嘴,這很容易讓媽媽誤以為是泌乳量的問題,不過其實有許多因素都會導致母乳量不足,建議媽媽可以檢查是否有以下症狀,特別是寶寶體重過輕或是腸胃消化有問題。 哺乳方式不當: 如果哺乳方式不正確,乳房的刺激會不足,就有可能導致泌乳不全。 乳頭形狀:乳頭形狀有時候也會影響寶寶吸奶的狀況,扁平或是凹陷的乳頭可能會導致寶寶吸吮有困難。 乳頭疼痛:乳頭疼痛可能會抑制泌乳或排乳反射(Let-down reflex),導致哺乳困難,另外也可能因疼痛不適而延後哺餵時間。 親餵頻率過低: 一天八次或以上的經常哺乳,能夠確保充足的泌乳,這大概能給予乳房足夠的刺激,以分泌充足的奶量。 經常使用配方奶: 和上一點提到的相同,經常喝配方奶的寶寶,也降低了哺乳的機會。 壓力:所有的媽媽在某些時刻種會感到壓力倍增,特別是新手媽媽,壓力也是母乳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增加泌乳量的方法

如前述說明,飲食充足、多休息都能增加泌乳量,另外請避免使用奶瓶或奶嘴,以免寶寶分不清楚哪個才是乳頭,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改用吸奶杯、湯匙或注射器。

若這些方法都無效,請諮詢醫師的協助,醫師可以開給多普利杜(Domperidone)來幫助刺激分泌催乳素(Prolactin),就能增加泌乳量。

若是其他因素像是工作繁忙而無法時常親餵母乳的媽媽,配方奶的搭配也是另一種選擇。(推薦閱讀:想換奶或混合餵看這篇!母奶與配方奶的銜接與替換

該餵嬰兒母乳還是配方奶?5個角度供媽媽參考

該餵嬰兒母乳還是配方奶?5個角度供媽媽參考

該餵寶寶母乳還是奶粉?相信對許多準媽媽來說都是個很難抉擇的問題,因此以下我們提供五個不同角度,希望媽媽們看完後會對自己的決定更有把握。

餵母乳的優點

母乳可以為寶寶提供天然的抗體,降低生病機率,例如耳朵感染等。 母乳也比奶粉容易消化,所以餵母乳的寶寶比較少便祕或腹脹。 餵母乳與降低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的風險有關,並能讓寶寶將來免於一些慢性病的困擾。

餵母乳對媽媽的好處

餵母乳的媽媽罹患乳癌(Breast cancer)、卵巢癌(Ovarian cancer)及其他如糖尿病(Diabetes)、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慢性病的發生率會較低。此外,餵母乳也能讓母嬰建立更深的連結。

餵母乳的缺點

新手媽媽可能會發現餵母乳是一項挑戰,因為寶寶吸吮乳頭可能會造成疼痛。餵母乳也很花時間,因為親餵寶寶母乳會比喝奶粉更容易餓,餵食次數會更多。若想餵母乳,媽媽也必須注意自身飲食,因為吃下的東西也會透過母乳傳給寶寶。 可能不適合餵母乳的人

有時候,親餵母乳確實不建議,舉例來說,若你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或罹患愛滋病(AIDS)、身有癌症(Cancer)或其他需要化療的疾病,就可能會讓餵母乳變危險,因此請在決定餵母乳前,先與醫師討論自己的病史和健康狀況。 配方奶的好處

如果能餵母乳理論上是較好的,但奶粉其實不如有些人想像得那麼糟,統計指出,喝配方奶的寶寶跟喝母乳的寶寶在發育上並不會有差距。雖然奶粉可能相對難消化一些,但也因為配方奶會在寶寶胃裡待比較久,所以可以減少餵食的頻率,讓媽媽多出一點時間。研究也顯示,喝配方奶的寶寶比喝母乳的寶寶容易發胖,原因可能是奶粉所含的蛋白質較多。

餵寶寶母乳還是配方奶確實是很難的抉擇,若還是遲遲無法決定,那先與醫師聊聊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衡量利弊得失後,再找出對自己跟寶寶最好的選項。更深入的母乳與配方奶的比較,可參考: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想要寶寶更聰明?試試這5招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想要寶寶更聰明?試試這5招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如果寶寶的大腦就跟平常人一樣,但是做家長的又想要小孩更聰明,那該怎麼辦呢?研究指出,小孩的智力可以透過還在嬰兒時期的愛與關懷來建立。因此,下列將提供五種方法給各位父母,讓你的小孩能贏在起跑點。

1. 提供安全感為最高原則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Brain Rules for Baby)一書的編輯崔西克洛(Tracy Cutchlow)認為,大腦只有在感覺到某種安全感後才會啟動學習功能。因此,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以安全感支持孩子。例如:皮膚接觸、增加面對面的時間、幫嬰兒按摩、與寶寶說話,甚至幫他們穿衣服等,都可以幫助你建立和增加寶寶的安全感。此外,伴侶之間的和諧也是給寶寶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同場加映:用手傳遞愛~這樣按摩寶寶就對了)

2. 父母說話要清楚且生動

專家建議父母要盡可能地與寶寶交談,因為當他們的大腦收到的語言模式愈多,他們的大腦就會越強大。根據西克洛的說法,在三歲之前,接觸大量聲音的孩子,智商是其他孩子的 1.5 倍。

為了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請記住加強三個關鍵:單字的數量、單字的種類、語言的複雜程度。家長應該要盡量使用有形容與描述功能的語句,例如:紅色的汽車、濃郁的咖啡等。此外,家長還要注意說話的語調。如果想讓孩子的大腦更清晰地識別每個字的發音,建議使用較高的音調和生動、誇張的聲音來和寶寶說話。

(同場加映:行為怪異語言遲緩~兒童的思覺失調症) 3. 與寶寶面對面感受情緒

為什麼與孩子面對面可以幫助他們增加智力?美國楊百翰大學猶他州分校(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心理與神經科學副教授,羅斯.弗洛姆(Ross Flom)指出,情感是嬰兒用來與父母溝通的最早方式之一,當寶寶三到四個月大時,他們就可以逐漸認父母的臉部表情。這個發展過程,並會一直持續到寶寶約五到九個月大為止。

嬰兒也可以理解陌生人和某些動物的臉部情緒,例如狗或猴子。所以多花點時間與小孩在一起,增強嬰兒的非語言交流能力,可以促進他們在未來有更好的團隊合作技能,以及減少與人產生爭執的機會,並增強他們成年後的關係維護能力。 4. 帶孩子出門走走看世界

如果帶寶貝出門時,常常把他們限制在一個安全的區域中,例如:嬰兒車或汽車安全椅,那麼他們不僅活動會受到限制,也不太可能對周圍的刺激做出反應,並導致注意力無法完全成長。要解決此問題,父母應該減少他們待在嬰兒車的時間,並多到公園或戶外,讓寶寶可以自由移動,聽不同的聲音,和看看這個世界。

(同場加映:幫助注意力和記憶力提升的兒童飲食!

5. 為孩子指出方向來學習

研究顯示,如果父母在說某個單字時會用手指向某處,那麼他們學習語言的速度會更快。寶寶一開始可能根本聽不懂這些字代表什麼意思,但當你每次跟他們說話時,都緩慢且清楚地指向該物,那麼他們的大腦便會被刺激,進而發展得更快。例如去動物園時,你可以像孩子指向一隻動物,並慢慢描述給他們聽。如果想盡快促進寶寶的社交、認知和語言發展,此教育方法會非常有效。

嬰兒第31週:緩解長牙痛 嗆到學急救

嬰兒第31週:緩解長牙痛 嗆到學急救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你的寶寶可能早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長牙,或是比較晩,直到 12 個月大才長出第一顆牙,但多數的寶寶會在四到七個月大之間,長出第一顆新牙(通常是下排中間兩顆牙齒之一),就算牙縫太寬太大,也不用擔心。

寶寶的牙齒經常以奇怪的角度,從牙齦中冒出來,牙縫一般則會在三歲前消失。當寶寶開始長牙,就會經常流口水,並發出奇怪的聲音。(有關寶寶長牙注意事項,請看: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的徵兆和時程)

31 週大的寶寶可以做到下列事項: 扭動著爬行 將東西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上 扶著別人或東西站起來

寶寶不願與你分開,因此表現出了分離焦慮,這一點可能會讓你感到窩心,但有時反而會讓你有點困擾。如果你要出門並把寶寶留在家裡,請在離開家之前,好好地抱著寶寶,並告訴他們你很快就會回來。即使他們沒有時間觀念,不會明白你說的「一小時」後回來是多久,但從你的動作和話語中所流露出的愛和情感,可以安慰並幫助寶寶克服看不到你的困擾。

此外,每次離開時,都要將寶寶留給他們所認識的人暫時照顧。你的寶寶會習慣即使沒有媽媽或爸爸在身旁,至少也能安心地和這位暫時照顧者待在一起。

寶寶的健康須知

這個月,大部分醫師不會替寶寶安排健康檢查。正面來說,這表示寶寶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缺點是,這也代表著你無法確實得知寶寶的成長情況。在下個月回診前,先準備好你的問題,但如果有任何讓你擔心、想立刻知道答案的事,也不必非等到下一次門診,請立刻打電話給醫師。 如何照顧寶寶?

以下是你應該知道的一些事情:

1. 長牙

為了減輕寶寶長牙的不適,請拿一些東西讓寶寶可以咬,例如塑膠圈或冷毛巾。藉由食用蘋果泥或優格這類冰涼的食物(如果寶寶已經開始食用這些副食品),也許可以暫時麻痺並減輕寶寶長牙的疼痛。或是你可以給寶寶一個耐咬的無糖餅乾,也可以用手指搓揉或將止痛凝膠,塗抹在寶寶發疼的牙齦上。(同場加映: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的徵兆和時間)

2. 嗆到

嗆到代表寶寶正試圖吸入空氣,或咳出塞在呼吸道裏的東西。如果寶寶呼吸困難,發出奇怪的聲音、嘔吐、咳嗽或大聲喘氣,可能就是嗆到了。寶寶的皮膚可能會變成紅色或藍色,或因缺氧而失去知覺,陷入昏迷。(小孩咳嗽怎麼辦?請看:小孩酷酷嗽!認識4種咳嗽5種緩解法)

如果寶寶仍可以咳嗽,發出聲音,哭泣或說話,或正常呼吸,代表他們的呼吸道並沒有完全阻塞。寶寶有時會自己排除阻塞物,你所能做的最好反應,就是保持冷靜並安撫寶寶。如果他們喘個不停,皮膚從紅轉綠,呈現被嚇到(眼睛和嘴巴張大)的表情,或出現無意識的狀況,請立即撥打 119,並盡快嘗試作下列動作: 如果你能看到並搆到阻塞物,請用手指將其移除。如果你不能確實看到造成窒息的異物,請不要冒然將手指放入寶寶的嘴裡,因為你也可能反將異物推得更深,導致其卡在寶寶喉嚨更難搆著的深處。 將寶寶放平在你伸直的前臂上,用手托住寶寶下巴。讓寶寶的頭部朝下,保持在低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方向。 輕拍寶寶的背部五次:動作快速、果斷但溫和地在寶寶肩胛骨中間拍打。請記得,寶寶的器官仍很脆弱,因此出力一定要小心。 如果寶寶開始咳嗽,讓寶寶自己咳出異物,不要急著將手指伸進寶寶的嘴裏。如果咳不出來,將寶寶小心翻面,用你的兩根或四根手指,在寶寶胸骨之間點擊,並按壓胸部五次(約1.2~2.5公分深)。 如果異物沒有出來,可將寶寶平放,用拇指按住寶寶的舌頭,抬起下巴,仔細檢查寶寶喉嚨裡面。如果仍然看不到異物,請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如果做不到或不會做,請重複前面的步驟二和三,繼續努力嘗試將異物排除,並儘快尋求醫療救援。

為了防止因嗆到而窒息,請餵寶寶吃適合他們發育年齡的食物,在寶寶進食時小心監督,不要急著餵,記得讓寶寶在進食時坐直,不要躺在嬰兒車裡餵。也請不要給寶寶小玩具或撲有嬰兒爽身粉的東西。另外,你也可以選擇適合寶寶肢體發育年齡、可以幫助寶寶學習、增加智能或發展技能的玩具,但記得玩具必須符合安全標準。

窒息是兒童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因此你或寶寶的主要照顧者,應該參加嬰兒緊急救護課程,以便在情況發生時,能採取行動,及時處理。(窒息常常發生在寶寶睡覺時,請看:新生寶寶該睡多久?父母必知4注意事項)

時常會有寶寶吞下小物(如硬幣)的情況發生,這些被吞下的東西,通常會順利通過腸胃肚子,並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但是,如果你注意到寶寶出現口水過多、無法吞嚥、明顯沒有食慾的情況,或者寶寶因為異物被卡在某個地方,而感到疼痛,請立刻聯絡醫師或前往急診室。 新手爸媽小提醒

以下是你可能需要關注的一些事項:

你的寶寶有先天異稟?是天才嗎?

如果你懷疑自己的寶寶是天才,請尋找以下跡象: 發展超前 超強記憶力與觀察力 表達出具有原創性的創造力 具有幽默感 極度好奇與絕佳的專注力 能夠舉一反三 豐富的想像力(書中自有黃金屋!激發小孩語言與想像力!圖畫書5大好處) 入睡困難與睡眠障礙 非常敏銳及敏感

所以在第32週,寶寶會長成什麼樣呢?

嬰兒第47週:教請和謝謝 吸拇指自然

嬰兒第47週:教請和謝謝 吸拇指自然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在第 47 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能用拇指或食指拿起小東西,所以請把危險物品放在寶寶無法觸手可及之處。 自己站起來一小段時間。 不分青紅皂白說出「媽媽」或「答答」。 能說出除了「媽媽」和「答答」以外的詞 。

如何照顧寶寶?

現階段的寶寶接受度很高,很適合教寶寶向別人求助。再三跟寶寶強調要說「請」和「謝謝」,即使寶寶還無法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早點開始總是好的。 讓收拾玩具變成一個好玩的遊戲,把任務細分成小步驟,在這個階段,寶寶需要你在身旁一起完成事情。(延伸閱讀:學步期大躍進!3招培養小孩語言能力

你可以決定要不要讓寶寶把物品跟它的名字做連結,教寶寶東西的名稱,你愈努力,寶寶的詞彙量增加的速度就愈快。不斷跟寶寶說話,並告訴他名稱。走樓梯時邊數階梯邊走,在雜貨店指出蔬果的名稱和顏色。為寶寶閱讀,讓寶寶指出熟悉的物品。

偶爾徵詢寶寶的意見,詢問寶寶喜歡穿紅色還是藍色的襪子,或是寶寶喜歡玩積木還是套圈圈。給寶寶兩個選項就好,而且兩個選擇都要擺在寶寶面前,寶寶也許不會回答,但話說回來,他的舉動也可能會讓你驚訝不已。 寶寶的健康須知

這個月,大部分的醫師不會安排定期檢查,若你有任何問題無法等到下次回診才詢問,請就診諮詢醫師。

你應該留意下列事項: 吸拇指

吸拇指是一種健康且天生的機制,寶寶能夠透過這個動作得到撫慰。這是一種自然的自我安慰機制,有些寶寶天生就會這麼做,這會讓他消除憂慮或恐慌。專家一致同意,吸拇指不存在任何風險,有些人說,即便小孩吸拇指吸兩歲,也不會影響牙齒生長。直到四到五歲恆齒長出來前,寶寶吸拇指都是安全無虞的。 奶嘴

奶嘴是另一個安撫寶寶的好方法,但它不是必需品。有些寶寶偏好吸自己拇指,更勝於奶嘴,如果是這樣,你不必糾結,寶寶已經自己做出選擇了。

新手爸媽小提醒

在第 47 週,你可能會在意很多事情,其中一項就是自己的裸體,對孩子的影響。專家一致認同,寶寶在上幼兒園的年紀以前,父母的裸體不會影響到寶寶身心。不到一歲的寶寶還太小,不會因為看到裸體而產生刺激,幾年後也會完全忘記曾經看過的東西。然而,若是超過三到四歲的小孩,就不太適合看到另一個性別的父母沒穿衣服的樣子。

若寶寶對看到的部位十分好奇,想要摸你的陰毛或拉乳頭,只要感到不舒服,都可以拒絕寶寶探索這一部分。請不要過度反應,寶寶對你私處的興趣,不亞於暴露在外的部分,例如你的鼻子和耳朵(事實上,寶寶可能對私處更感興趣,因為平常都包得緊緊的)。你可以告訴寶寶:「這是媽媽自己才可以看或碰的。」讓寶寶了解隱私的概念,幫助寶寶以後長大時,能夠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

你已經過完第 47 週了,別擔心,你不是一人孤軍奮戰,我們下週還會繼續陪著你。

誰說女兒才貼心?鼓勵表達養出好男生

誰說女兒才貼心?鼓勵表達養出好男生

女兒都比較貼心,男生就是皮!這個大家習以為常的刻板印象,其實不一定是事實,而往往只是固有觀念的放大。加上受刻板性別觀影響的教育方式,當小朋友發現女生多幫忙會被稱讚,男生調皮搗蛋是天生的改不了,長大後就很容易被這個價值觀框住。這個觀念無論對男女,都是有負面影響的。因此我們要針對生生男生的家長,如果希望兒子可以不受這個限制,自由發展成一個完整的人,那以下建議或許會對你很有幫助。

讓他習慣幫助別人

就算我們活在一個由女性總統整治的國家,在很多家庭,還是可以看到爸爸和公公翹著二郎腿,等著媽媽或媳婦端茶奉果。想要改變這個現象就要從小做起,就算生男生也可以教他們做家事。家長可以慢慢教他們按照指令,完成大人交付的工作,並用請他們協助,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叫他們幫忙倒水,或是把門和燈關好。透過協助大人,小孩會產生責任感,也更能體會紀律和規則的意義。

鼓勵他說出感覺和想法

應該沒有人聽過「女生不能哭,哭了就不是女人!」這句話吧?但男兒總是有淚不輕彈,就算到了傷心處也要故作堅強。這個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讓女生比較能對自己的內在情感暢所欲言,但卻會讓男生習慣壓抑情緒。而憋住感情、怒氣吞肚的習慣,往往就是不快樂的根源。所以發現兒子感到憂鬱時,請不要叫他忍耐,而是要試圖理解、安慰,並鼓勵他用健康的方式抒發,例如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適當給予擁抱等身體接觸

研究結果指出,小孩尚在學步期階段時,家長就會很自然地,對女兒投注比兒子還多的關愛,殊不知男生也是需要被關懷和擁抱的。家長在男生小時候給予緊擁和親吻,會讓他們有安全感。雖然他們長大後,多少會漸漸對這些身體接觸感到不好意思,但家長可以換成他們可以接受的作法,例如趁旁人不注意時快速抱一下就好,或是在他們難過需要支持時,輕撫他們的背。

盡量教他們守規矩

小孩總有用不完的體力,只要有機會,隨時都想到處跑跳,甚至攀爬。但家長不能因為認為頑皮是男生的天性,就縱容這種行為。雖然男生對別人大吼大叫時,不像女生會被貼上恰北北或沒氣質的標籤,但這也不表示他們就有權力這麼做。就算是男生,家長可以嘗試教導他什麼時間、地點可以這樣玩,什麼場合需要特別保持安靜。 鼓勵他多分享和交朋友

相較於女生,男生通常要長較大,或要進入青春期時,才會開始結交親密至友。這可能是因為男生與朋友互動玩耍時,都是成群結隊的關係,較少有一對一建立朋友關係的機會。家長可以鼓勵兒子跟朋友來往時,多分享玩具,並教他友善和大方的重要,以結交更多朋友。此外,家長也可以教導他們不要有恐同的觀念,因為就算異性戀小孩,若有開放的性別價值觀,也可以讓他們活得更自由、交友更自在。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小孩這樣玩藝術~培養創造力好處多

小孩這樣玩藝術~培養創造力好處多

你知道嗎?藝術創作或藝術遊戲,對小孩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1~3歲的學步期小孩,還在學習和熟悉語言的表達方式,通常很難好好說出為什麼感到生氣、沮喪、害怕或開心。但是透過具創造力的活動或遊戲,如畫畫、演戲、唱歌或跳舞等,除了能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能促進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能幫助感官的發展。以下介紹各種藝術練習的好處及形式,若家有小孩不妨試試看。

藝術練習對小孩的3大好處

激發獨創性和創造力:接觸藝術可以激發創造力,而創造力能讓小孩產生創新的思維,或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國際兒童藝術基金會(International Child Art Foundation)表示,研究證實接觸藝術的小孩,會較有創意思考和獨創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日後造就成功的關鍵之一。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藝術是種可以藉由自我發揮、選擇,並得到結果的創作過程。經常進行,不但能讓小孩對不確定性感到更加自在,也能讓小孩保持靈活的思想,成為日後創造力和自信的關鍵來源。小孩對各種媒材和技能的藝術體驗越豐富,就越有可能對同個問題產生多種想法。 幫助小孩表達和理解自己:藝術的任何媒材或呈現方式,都可以成為小孩表達情緒或想法的一種工具。無論是透過肢體動作、顏色、構圖、線條或聲音,都可能比言語還能更貼切,或是運用起來更自在。藉由鼓勵小孩用藝術來表達和探索自己,也能幫助小孩更了解自己,並知道自己的喜好。

藝術可以讓小孩這樣玩

美術創作

繪畫和美勞的練習,對學齡前的小孩很有幫助,不僅可以訓練小孩手指的肌肉,也能增加手眼協調。美術創作不只是手拿筆畫出點、線、面,而是可以大膽將顏色混合,或用剪刀、手撕、黏土等,增加小孩的手指靈活度和協調度。而且對大多數的小孩來說,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活動,也會愈練習愈進步。

戲劇表演

可別小看小朋友的模仿功力,像是說話和日常動作等,其實都是小孩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學來的。如果大人可以多陪小孩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就可以訓練小孩針對情境提出具有意義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想出有創意的回答,進而增進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操作布偶的遊戲也是一種不錯的互動方式,除了可以幫助小孩學習表達自己之外,也能幫助他們探索人際關係和社交互動的方式。

音樂演奏

唱歌可以幫助小孩練習使用單字和詞彙,並增進他們的記憶力。因為學步期小孩的記憶力還沒有發展得十分完全,所以往往1次只記得住短短幾句大人的話,就會忘記。但若透過唱歌,就能幫助他們記住更多單字。

此外,小孩也喜歡玩樂器,尤其是可以搖晃或敲打的種類,所以除了讓小孩聆聽,也不妨讓他以不同的音量和音調製造聲音、旋律和節奏,嘗試演奏樂器的樂趣。

盡情跳舞

即使小孩沒有真正學過舞蹈,他們也會舞動自己的肢體,跳出有自己風格的舞步。舞蹈可以幫助小孩發展肢體運動技能、平衡感,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跳得拍子或舞姿好不好看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讓小孩好好感受音樂的節奏,和肢體動作的表現。

離婚如何告訴小孩?5重點事先準備

離婚如何告訴小孩?5重點事先準備

已經上學的小孩,能理解離婚代表婚姻的結束,爸爸媽媽將不再住在一起。但是,理解不代表做好準備。收到爸媽離婚的消息,小孩仍然會擔心不已。小孩可能會沒有安全感、行為退化、調皮搗蛋或不願意配合。有些小孩可能會十分難過,或是變得冷漠,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有時,小孩甚至可能會把父母當成可怕的人,這是因為離婚對他們的世界造成了很大的改變。但如果父母能完善的解釋離婚的事情原委和後續安排,有些小孩夠堅強,是足以應付這些變化的。以下,就是父母告訴小孩他們要離婚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選擇適當的時間

夫妻倆若還沒討論好要不要離婚的話,請先不要告訴小孩,因為若事情未定案就說,可能會為小孩帶來不必要的混亂。如果已經決定好要離婚,那什麼時候跟小孩說都可以,只要確保宣布消息時,父母都能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度過這個充滿不安全、寂寞及空虛感的階段就好。

夫妻倆一起告訴小孩

夫妻一起出面把離婚的決定告訴小孩,目的是要讓他們了解這是父母雙方的共同決定。為了小孩,就算兩人很恨對方,在宣布離婚消息時,至少還是一起出面說明,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小孩因為聽到不同版本的故事而感到困惑。 談話要簡單明瞭且準備充足

如果小孩較小,請使用他們可以理解的語言,簡單用幾句話開場後就可以直接說重點。在宣布這件事之前,夫妻倆別忘了要先私下討論好以後的居住情況等安排,以回答任何小孩可能詢問的問題,並讓他們知道無論如何,都還是能見到父母,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也永遠不會變。

告訴小孩不是他的錯

請說服小孩放心,離婚絕對不是他的錯,因為就算小孩沒說出口,心裡可能還是會認為自己是造成父母離婚的罪魁禍首,例如懷疑是自己功課不好,或是沒整理房間害的。 別講到一半吵起來

告訴小孩離婚消息時,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請不要在小孩面前責怪另一方或是吵架。即便是有外遇或經濟問題,都應先暫時瞞著小孩。因為若告訴小孩他爸是個大騙子、偷吃犯,那麼小孩可能會覺得自己也是個騙子,因為他擁有爸爸一半的基因。

在家排行老幾~是影響小孩個性的關鍵

在家排行老幾~是影響小孩個性的關鍵

根據研究,小孩在家排行老幾就跟擁有什麼性別一樣,會影響父母對待他們,以及教養他們的方式,進而影響小孩日後的個性。而很多在家裡排行位置相同的人,也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排行老大通常倍受照顧

第1個小孩通常都是新手父母的白老鼠。父母會將從親友、書籍、網路等地方蒐集而來的育兒經,全部拿來放在小孩身上實驗,並一邊學中做、錯中學。

因為是第1個小孩,父母也會投注比較多注意力關心育兒的各種細節,並花很多時間紀錄小孩的一舉一動。而父母這樣的行為,往往讓很多排行老大的小孩變成父母的縮影,並在日後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或成為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傾向追求成功的人。此外,很多老大也都有負責、可靠,和有教養的特質。 排行中間通常善解人意

父母生第2胎時,一定都比第1次生還要有經驗,而且因為現在有不只1個小孩要顧,父母的專注力會被分散,比較不能和之前一樣面面俱到,使所有在老大之後出生的小孩,容易變得比較會去討好別人,以得到自己需要的關注。

在家排行中間的小孩,通常也會比較善解人意和隨和,並懂得如何和人相處,使他們容易有很多朋友;而親密廣泛的朋友圈,正好可以彌補父母對他們不足的關心。但可能是因為常常被拿來和哥哥姊姊比較,當弟弟妹妹的也會比較愛跟別人競爭。

排行老么通常光芒四射

因為該經歷的經歷過了,父母通常比較容易忽略老么的成長里程碑,使家裡最晚出生的小孩,為了得到大家的關注,會想辦法把自己變成派對的焦點。父母也可能因為育兒經驗較豐富,比較懂得放手,因而放寬對老么的要求和規範。活潑的個性加上自由的管教,通常都會使老么成為一個有魅力、擅長吸引他人的人。 獨生子女通常個性成熟

身為家裡唯一一個小孩,因為總是在大人的圍繞下長大,會有很多學習、模仿大人的機會,使他們的個性比較成熟,口語表達能力也會比較好。獨生子女也因為較常獨處,會常有需要自己發揮創意、想辦法解決事情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