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可以換喝牛奶?寶寶喝牛奶的注意事項

什麼時候可以換喝牛奶?寶寶喝牛奶的注意事項

「什麼時候可以給寶寶喝牛奶呢?」

相信許多父母在哺餵小孩時都曾有想過這個問題,而美國兒科學會(AAP)給了很清楚的建議,認為嬰兒在一歲以前應該只喝母乳或配方奶,且盡量避免太早給寶寶喝果汁,應等到一至三歲學步期的階段再給予果汁;而在一歲後如果想讓寶寶換喝牛奶,漸漸減少母乳或配方奶的量,該注意些什麼呢?以下將一一說明。 寶寶太早喝牛奶的風險

對寶寶來說,牛奶並沒有母乳或配方奶來的好消化,因為牛奶含有高濃度蛋白質和礦物質,對寶寶尚未發育完全的腎臟會造成負擔,而牛奶所含的鐵、維生素 C 及其他營養素,對寶寶來說是不夠的,因此,以牛奶為主食的某些寶寶甚至可能會引起缺鐵性貧血。除此之外,牛奶中的蛋白質會刺激寶寶的消化道造成血便(Bloody stool),另外,牛奶也無法提供成長中的寶寶所需的脂肪。(同場加映:嬰兒常見消化問題有哪些?小撇步教爸媽幫寶寶緩解

寶寶需要牛奶的原因

前面雖然描述了寶寶喝牛奶的缺點與風險,但牛奶也不是毫無益處;牛奶因富含質,能幫助寶寶的骨骼及牙齒發育,並促進凝血及肌肉控制的能力。牛奶也是少數能提供維生素 D 的來源,維生素 D 能幫助質吸收,牛奶也能提供蛋白質和醣類等寶寶一天的能量所需,若寶寶能攝取足夠鈣質,那他們在日後罹患高血壓(Hypertension)、中風(Stroke)、大腸癌(Colon cancer)與髖部骨折的風險也較低。 如何讓寶寶換喝牛奶

有些寶寶能立刻接受換喝牛奶,但有些則需要一段轉換期來適應;畢竟牛奶的口感、味道甚至是溫度都與母乳或配方乳不同,若寶寶抗拒換奶,你可以先嘗試將牛奶混和母乳或配方奶,例如:牛奶與母乳或配方奶呈 1 : 3,然後再逐步調整比例直到寶寶完全適應牛奶為止。 寶寶可能對牛奶過敏嗎

若寶寶對於以牛奶為主成分的配方奶適應良好,那轉換成牛奶也不會有問題,即使是出生第一年只餵母乳的寶寶,通常也能接受牛奶,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母乳中的乳蛋白。不過,如果你的寶寶是經醫師建議餵食豆奶製的配方奶,請在換喝牛奶前先諮詢醫師,醫師可能會建議先從加強維生素 D 和鈣的豆奶製品開始,不然寶寶有可能產生以下的常見的過敏症狀: 皮疹或蕁麻疹(Rashes or hives),特別是嘴部或下巴周圍(推薦閱讀:什麼是蕁麻疹?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和治療) 腹部不適 腹瀉(Diarrhea) 嘔吐(Vomiting) 腫脹(Swelling) 搔癢(Itchiness)

除了上述提到的症狀之外,慢性鼻炎、流鼻水、咳嗽、喘鳴或呼吸問題,都可能是身體對牛奶過敏影響呼吸系統的徵兆。若你的寶寶有以下症狀,請急診就醫,因為這些都是有性命危險的過敏反應。

面色蒼白、虛弱 全身起蕁麻疹 頭部或頸部嚴重腫脹 血性腹瀉(Bloody diarrhea)

媽媽寶寶都要小心!哺乳可能會受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是一種常見的黴菌,最常造成人體感染的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念珠菌平常就存在於皮膚或人體其他部位,尤其喜歡溫暖、潮濕又陰暗的環境,可以在媽媽的乳頭和寶寶的嘴裡生長。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白色念珠菌會大量繁殖,造成感染並且出現症狀,影響媽媽和寶寶。

消化系統中典型存在的菌叢,就包含了念珠菌,平日都與人類和平相處,但偶爾當人體抵抗力低落時,會大量生長並擴散,這可能導致鵝口瘡(Thrush)感染。餵母乳的時期,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契機,替念珠菌創造了繁殖環境。母乳寶寶口腔溫暖、潮濕、陰暗又含有糖分,正好適合念珠菌生長,並會在哺乳時傳遞給媽媽,間接造成媽媽乳頭感染。寶寶口腔裡的念珠菌感染稱為嬰兒鵝口瘡(Oral thrush),是寶寶常見的問題,每 20 個新生嬰兒中就有一個,四星期大的寶寶,則是七個就有一個感染。(同場加映:母親哺乳飲食很重要!6招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媽媽受念珠菌感染的症狀

龜裂的乳頭,但不能歸咎於寶寶吸奶姿勢,這並非由寶寶吸奶姿勢不正確造成的。 乳頭呈現粉紅色,光滑透亮,或出現紅疹。 餵母乳一段時間後,乳頭痠痛, 疼痛通常會惡化,甚至在寶寶吸完奶後,還持續痛一小時。 乳頭發癢、非常敏感,甚至穿著寬鬆上衣,也會造成不適。 乳房產生灼熱感。

除非處於早期階段,否則念珠菌的感染症狀會十分明顯,媽媽們會注意到雙側乳房受到了感染。(同場加映:陰道念珠菌感染) 寶寶受念珠菌感染的症狀

罹患鵝口瘡的寶寶,他們口腔的舌頭、牙齦、雙頰內側或上顎,會出現乳白色的奶垢狀斑塊,或起士狀斑點,與無害的奶垢不同,這些白色斑塊或點,並不能輕易被擦掉。如果用乾淨的手指輕輕觸摸,可以感覺到這些班點,表面粗糙不光滑,甚至可能會出點血。因為疼痛,寶寶食慾變差,吸奶的時間變短,沒多久就放開媽媽的乳頭。

念珠菌可以存在並通過消化系統,隨著便便向下感染到寶寶的屁股,導致尿布疹。尿布疹會造成疼痛,出現紅色或白色斑點,還會擴散到寶寶的胖胖大腿皮膚皺褶處。

念珠菌感染的治療方式

醫師通常會使用邁可那挫(Miconazole,中文名:允消無黴乳膏,達克寧等)治療念珠菌所造成的感染,咪可納唑是抗真菌黴菌藥膏或凝膠。如果是媽媽受到感染,醫師也會同時檢查寶寶,如果寶寶有鵝口瘡或尿布疹,也應接受治療,以醫師處方用的凝膠或乳霜,輕拍或塗抹在患部,持續用藥到醫師建議停藥為止。即使狀況疑似改善,也不應擅自停藥。

對於非常紅腫,疼痛的乳頭,醫師通會使用效力較溫和的類固醇來治療。疼痛和其他症狀,應在數天後改善,如果沒有改善或惡化,必須再回頭找醫師。如果是乳腺念珠菌感染,媽媽可能需要口服抗黴菌藥。除了藥物治療外,下列措施也可幫助緩解念珠菌感染:

1. 消毒奶瓶、奶嘴、吸奶器零件等,避免重複感染。

2. 用熱水、肥皂消毒清洗寶寶會放入口中的玩具。

3. 常洗手,尤其是抹完藥膏,或替寶寶更換尿布後。

4. 每個人都使用專屬的毛巾,不混著用並每天更換。

5. 用攝氏 60 度溫水,清洗媽媽和寶寶的衣服,消除黴菌。

6. 服用藥效溫和的止痛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直到症狀解除,治療起作用為止。

新手媽媽不慌!了解奶水不足原因、避免餵奶問題

「害怕或感覺母乳量不足」是很多親餵母乳的媽媽曾面臨過的問題,不過很多媽媽常有自己的泌乳不足的錯覺,而實際上母乳量的分泌可能完全是正常的,最常見的狀況是,很多新手媽媽會因為自信不足、擔心只靠自己的母乳會不足以餵飽寶寶,以下將提供母乳量不足的解決方法及討論其他餵奶問題。

3 指標判斷母乳量是否足夠

關於母乳量常有錯誤的資訊,不過較正確的是觀察以下三種指標:

1. 寶寶正常體重增長:寶寶大約兩個禮拜就應回復到出生時的體重;約五到六個月的時候體重就會達到出生體重的兩倍,一歲時大約是三倍的體重。通常母乳哺餵的寶寶不容易過重,喝配方奶的寶寶會體重會較重些,如果體重的成長有異常,就需要關心寶寶的健康狀況,母乳量的分泌也可能是其中因素之一。

2. 換尿布次數:一般每天會換四到六片尿布,且寶寶便便常排黃色、凝乳狀的軟便。

3. 其他跡象:皮膚色澤健康有光澤、眼睛明亮且看起來相當有朝氣。(推薦閱讀:便便照比一比:從寶寶大便顏色型態看健康)

飲食能增加泌乳量

答案是肯定的。在過去有一些常被用來增加泌乳量的食用植物,例如葫蘆巴(Fenugreek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乳薊(Milk thistle,又稱水飛薊 Silybum marianum)以及山羊豆(Goat’s rue/Galega officinalis),不過對於哺乳期中的媽媽來說,保持飲食均衡、攝取充足水分通常就可以確保足夠的泌乳量,另外,每餐食用適量的魚肉、木瓜也有幫助。 避免其他餵奶問題

有時候寶寶喝的奶會比平常還多,甚至開始挑嘴,這很容易讓媽媽誤以為是泌乳量的問題,不過其實有許多因素都會導致母乳量不足,建議媽媽可以檢查是否有以下症狀,特別是寶寶體重過輕或是腸胃消化有問題。 哺乳方式不當: 如果哺乳方式不正確,乳房的刺激會不足,就有可能導致泌乳不全。 乳頭形狀:乳頭形狀有時候也會影響寶寶吸奶的狀況,扁平或是凹陷的乳頭可能會導致寶寶吸吮有困難。 乳頭疼痛:乳頭疼痛可能會抑制泌乳或排乳反射(Let-down reflex),導致哺乳困難,另外也可能因疼痛不適而延後哺餵時間。 親餵頻率過低: 一天八次或以上的經常哺乳,能夠確保充足的泌乳,這大概能給予乳房足夠的刺激,以分泌充足的奶量。 經常使用配方奶: 和上一點提到的相同,經常喝配方奶的寶寶,也降低了哺乳的機會。 壓力:所有的媽媽在某些時刻種會感到壓力倍增,特別是新手媽媽,壓力也是母乳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增加泌乳量的方法

如前述說明,飲食充足、多休息都能增加泌乳量,另外請避免使用奶瓶或奶嘴,以免寶寶分不清楚哪個才是乳頭,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改用吸奶杯、湯匙或注射器。

若這些方法都無效,請諮詢醫師的協助,醫師可以開給多普利杜(Domperidone)來幫助刺激分泌催乳素(Prolactin),就能增加泌乳量。

若是其他因素像是工作繁忙而無法時常親餵母乳的媽媽,配方奶的搭配也是另一種選擇。(推薦閱讀:想換奶或混合餵看這篇!母奶與配方奶的銜接與替換

該餵嬰兒母乳還是配方奶?5個角度供媽媽參考

該餵寶寶母乳還是奶粉?相信對許多準媽媽來說都是個很難抉擇的問題,因此以下我們提供五個不同角度,希望媽媽們看完後會對自己的決定更有把握。

餵母乳的優點

母乳可以為寶寶提供天然的抗體,降低生病機率,例如耳朵感染等。 母乳也比奶粉容易消化,所以餵母乳的寶寶比較少便祕或腹脹。 餵母乳與降低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的風險有關,並能讓寶寶將來免於一些慢性病的困擾。

餵母乳對媽媽的好處

餵母乳的媽媽罹患乳癌(Breast cancer)、卵巢癌(Ovarian cancer)及其他如糖尿病(Diabetes)、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慢性病的發生率會較低。此外,餵母乳也能讓母嬰建立更深的連結。

餵母乳的缺點

新手媽媽可能會發現餵母乳是一項挑戰,因為寶寶吸吮乳頭可能會造成疼痛。餵母乳也很花時間,因為親餵寶寶母乳會比喝奶粉更容易餓,餵食次數會更多。若想餵母乳,媽媽也必須注意自身飲食,因為吃下的東西也會透過母乳傳給寶寶。 可能不適合餵母乳的人

有時候,親餵母乳確實不建議,舉例來說,若你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或罹患愛滋病(AIDS)、身有癌症(Cancer)或其他需要化療的疾病,就可能會讓餵母乳變危險,因此請在決定餵母乳前,先與醫師討論自己的病史和健康狀況。 配方奶的好處

如果能餵母乳理論上是較好的,但奶粉其實不如有些人想像得那麼糟,統計指出,喝配方奶的寶寶跟喝母乳的寶寶在發育上並不會有差距。雖然奶粉可能相對難消化一些,但也因為配方奶會在寶寶胃裡待比較久,所以可以減少餵食的頻率,讓媽媽多出一點時間。研究也顯示,喝配方奶的寶寶比喝母乳的寶寶容易發胖,原因可能是奶粉所含的蛋白質較多。

餵寶寶母乳還是配方奶確實是很難的抉擇,若還是遲遲無法決定,那先與醫師聊聊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衡量利弊得失後,再找出對自己跟寶寶最好的選項。更深入的母乳與配方奶的比較,可參考: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嬰兒第31週:緩解長牙痛 嗆到學急救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你的寶寶可能早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長牙,或是比較晩,直到 12 個月大才長出第一顆牙,但多數的寶寶會在四到七個月大之間,長出第一顆新牙(通常是下排中間兩顆牙齒之一),就算牙縫太寬太大,也不用擔心。

寶寶的牙齒經常以奇怪的角度,從牙齦中冒出來,牙縫一般則會在三歲前消失。當寶寶開始長牙,就會經常流口水,並發出奇怪的聲音。(有關寶寶長牙注意事項,請看: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的徵兆和時程)

31 週大的寶寶可以做到下列事項: 扭動著爬行 將東西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上 扶著別人或東西站起來

寶寶不願與你分開,因此表現出了分離焦慮,這一點可能會讓你感到窩心,但有時反而會讓你有點困擾。如果你要出門並把寶寶留在家裡,請在離開家之前,好好地抱著寶寶,並告訴他們你很快就會回來。即使他們沒有時間觀念,不會明白你說的「一小時」後回來是多久,但從你的動作和話語中所流露出的愛和情感,可以安慰並幫助寶寶克服看不到你的困擾。

此外,每次離開時,都要將寶寶留給他們所認識的人暫時照顧。你的寶寶會習慣即使沒有媽媽或爸爸在身旁,至少也能安心地和這位暫時照顧者待在一起。

寶寶的健康須知

這個月,大部分醫師不會替寶寶安排健康檢查。正面來說,這表示寶寶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缺點是,這也代表著你無法確實得知寶寶的成長情況。在下個月回診前,先準備好你的問題,但如果有任何讓你擔心、想立刻知道答案的事,也不必非等到下一次門診,請立刻打電話給醫師。 如何照顧寶寶?

以下是你應該知道的一些事情:

1. 長牙

為了減輕寶寶長牙的不適,請拿一些東西讓寶寶可以咬,例如塑膠圈或冷毛巾。藉由食用蘋果泥或優格這類冰涼的食物(如果寶寶已經開始食用這些副食品),也許可以暫時麻痺並減輕寶寶長牙的疼痛。或是你可以給寶寶一個耐咬的無糖餅乾,也可以用手指搓揉或將止痛凝膠,塗抹在寶寶發疼的牙齦上。(同場加映: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的徵兆和時間)

2. 嗆到

嗆到代表寶寶正試圖吸入空氣,或咳出塞在呼吸道裏的東西。如果寶寶呼吸困難,發出奇怪的聲音、嘔吐、咳嗽或大聲喘氣,可能就是嗆到了。寶寶的皮膚可能會變成紅色或藍色,或因缺氧而失去知覺,陷入昏迷。(小孩咳嗽怎麼辦?請看:小孩酷酷嗽!認識4種咳嗽5種緩解法)

如果寶寶仍可以咳嗽,發出聲音,哭泣或說話,或正常呼吸,代表他們的呼吸道並沒有完全阻塞。寶寶有時會自己排除阻塞物,你所能做的最好反應,就是保持冷靜並安撫寶寶。如果他們喘個不停,皮膚從紅轉綠,呈現被嚇到(眼睛和嘴巴張大)的表情,或出現無意識的狀況,請立即撥打 119,並盡快嘗試作下列動作: 如果你能看到並搆到阻塞物,請用手指將其移除。如果你不能確實看到造成窒息的異物,請不要冒然將手指放入寶寶的嘴裡,因為你也可能反將異物推得更深,導致其卡在寶寶喉嚨更難搆著的深處。 將寶寶放平在你伸直的前臂上,用手托住寶寶下巴。讓寶寶的頭部朝下,保持在低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方向。 輕拍寶寶的背部五次:動作快速、果斷但溫和地在寶寶肩胛骨中間拍打。請記得,寶寶的器官仍很脆弱,因此出力一定要小心。 如果寶寶開始咳嗽,讓寶寶自己咳出異物,不要急著將手指伸進寶寶的嘴裏。如果咳不出來,將寶寶小心翻面,用你的兩根或四根手指,在寶寶胸骨之間點擊,並按壓胸部五次(約1.2~2.5公分深)。 如果異物沒有出來,可將寶寶平放,用拇指按住寶寶的舌頭,抬起下巴,仔細檢查寶寶喉嚨裡面。如果仍然看不到異物,請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如果做不到或不會做,請重複前面的步驟二和三,繼續努力嘗試將異物排除,並儘快尋求醫療救援。

為了防止因嗆到而窒息,請餵寶寶吃適合他們發育年齡的食物,在寶寶進食時小心監督,不要急著餵,記得讓寶寶在進食時坐直,不要躺在嬰兒車裡餵。也請不要給寶寶小玩具或撲有嬰兒爽身粉的東西。另外,你也可以選擇適合寶寶肢體發育年齡、可以幫助寶寶學習、增加智能或發展技能的玩具,但記得玩具必須符合安全標準。

窒息是兒童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因此你或寶寶的主要照顧者,應該參加嬰兒緊急救護課程,以便在情況發生時,能採取行動,及時處理。(窒息常常發生在寶寶睡覺時,請看:新生寶寶該睡多久?父母必知4注意事項)

時常會有寶寶吞下小物(如硬幣)的情況發生,這些被吞下的東西,通常會順利通過腸胃肚子,並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但是,如果你注意到寶寶出現口水過多、無法吞嚥、明顯沒有食慾的情況,或者寶寶因為異物被卡在某個地方,而感到疼痛,請立刻聯絡醫師或前往急診室。 新手爸媽小提醒

以下是你可能需要關注的一些事項:

你的寶寶有先天異稟?是天才嗎?

如果你懷疑自己的寶寶是天才,請尋找以下跡象: 發展超前 超強記憶力與觀察力 表達出具有原創性的創造力 具有幽默感 極度好奇與絕佳的專注力 能夠舉一反三 豐富的想像力(書中自有黃金屋!激發小孩語言與想像力!圖畫書5大好處) 入睡困難與睡眠障礙 非常敏銳及敏感

所以在第32週,寶寶會長成什麼樣呢?

嬰兒第47週:教請和謝謝 吸拇指自然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在第 47 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能用拇指或食指拿起小東西,所以請把危險物品放在寶寶無法觸手可及之處。 自己站起來一小段時間。 不分青紅皂白說出「媽媽」或「答答」。 能說出除了「媽媽」和「答答」以外的詞 。

如何照顧寶寶?

現階段的寶寶接受度很高,很適合教寶寶向別人求助。再三跟寶寶強調要說「請」和「謝謝」,即使寶寶還無法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早點開始總是好的。 讓收拾玩具變成一個好玩的遊戲,把任務細分成小步驟,在這個階段,寶寶需要你在身旁一起完成事情。(延伸閱讀:學步期大躍進!3招培養小孩語言能力

你可以決定要不要讓寶寶把物品跟它的名字做連結,教寶寶東西的名稱,你愈努力,寶寶的詞彙量增加的速度就愈快。不斷跟寶寶說話,並告訴他名稱。走樓梯時邊數階梯邊走,在雜貨店指出蔬果的名稱和顏色。為寶寶閱讀,讓寶寶指出熟悉的物品。

偶爾徵詢寶寶的意見,詢問寶寶喜歡穿紅色還是藍色的襪子,或是寶寶喜歡玩積木還是套圈圈。給寶寶兩個選項就好,而且兩個選擇都要擺在寶寶面前,寶寶也許不會回答,但話說回來,他的舉動也可能會讓你驚訝不已。 寶寶的健康須知

這個月,大部分的醫師不會安排定期檢查,若你有任何問題無法等到下次回診才詢問,請就診諮詢醫師。

你應該留意下列事項: 吸拇指

吸拇指是一種健康且天生的機制,寶寶能夠透過這個動作得到撫慰。這是一種自然的自我安慰機制,有些寶寶天生就會這麼做,這會讓他消除憂慮或恐慌。專家一致同意,吸拇指不存在任何風險,有些人說,即便小孩吸拇指吸兩歲,也不會影響牙齒生長。直到四到五歲恆齒長出來前,寶寶吸拇指都是安全無虞的。 奶嘴

奶嘴是另一個安撫寶寶的好方法,但它不是必需品。有些寶寶偏好吸自己拇指,更勝於奶嘴,如果是這樣,你不必糾結,寶寶已經自己做出選擇了。

新手爸媽小提醒

在第 47 週,你可能會在意很多事情,其中一項就是自己的裸體,對孩子的影響。專家一致認同,寶寶在上幼兒園的年紀以前,父母的裸體不會影響到寶寶身心。不到一歲的寶寶還太小,不會因為看到裸體而產生刺激,幾年後也會完全忘記曾經看過的東西。然而,若是超過三到四歲的小孩,就不太適合看到另一個性別的父母沒穿衣服的樣子。

若寶寶對看到的部位十分好奇,想要摸你的陰毛或拉乳頭,只要感到不舒服,都可以拒絕寶寶探索這一部分。請不要過度反應,寶寶對你私處的興趣,不亞於暴露在外的部分,例如你的鼻子和耳朵(事實上,寶寶可能對私處更感興趣,因為平常都包得緊緊的)。你可以告訴寶寶:「這是媽媽自己才可以看或碰的。」讓寶寶了解隱私的概念,幫助寶寶以後長大時,能夠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

你已經過完第 47 週了,別擔心,你不是一人孤軍奮戰,我們下週還會繼續陪著你。

激發小孩語言與想像力!圖畫書5大好處

很多人都知道,讓小朋友從小開始看書,可以培養小孩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讀寫能力,而色彩繽紛、插畫可愛的圖畫書,不僅能吸引小孩的目光,連大人也喜歡翻閱。而您知道嗎?讓孩子從小多看圖文並茂的圖畫書,不僅能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還能大大幫助他們學習文字、詞彙、句子結構,和說故事的能力喔!以下介紹圖畫書的特性與5大好處。

1. 建立語言技能

圖畫書的故事節奏適中,能讓小孩輕鬆地閱讀,並且更容易理解文字的意思。如果父母陪著小孩讀圖畫書,不妨用生動的語氣和輔助動作,能讓孩子更快速地學會並運用。且若相同的故事多讀幾次,能讓小孩更容易記住這些詞彙。

2. 幫助理解內容

圖畫書中的插圖,能幫助小朋友更理解故事的內容,因為有些文字可能小孩看不懂,但插圖可以讓小孩輕易理解。 3. 增加投入程度

當父母或老師和孩子一起看圖畫書時,書上的插圖和文字,更能激發大家一起討論故事的發展,例如書中角色的外型、聲音或顏色是什麼等等,訓練小孩更能理解和投入故事,進而訓練思考和表達能力。

4. 讓閱讀變有趣

如果小孩不喜歡看書,不妨試著讓他們看圖畫書,比起文字書來得輕鬆好讀許多,而老師和父母也可鼓勵孩子,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書,無論是圖畫小說、漫畫、雜誌等,都是培養閱讀習慣的第一步。 5. 激發創造性思考

有些圖畫書中沒有文字,只用圖像說故事,這種書會比一般故事書更能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沒有文字的描述,小朋友更能用自己的觀點,表達不同於別人的想法。

父母們不妨在小朋友學齡前的階段,就開始陪小孩閱讀,甚至是新生兒小寶寶,也可以對著他們朗讀故事,尤其媽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說,具有熟悉感和安慰的效果。每晚睡前讀一本書,有助於讓小孩靜下心準備睡覺,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還能幫助提高小孩對閱讀的興趣喔!

小孩只想上網滑手機~訂規則讓他理你

平常叫小孩做家事寫功課就已經很不容易,當他們正在看上網或玩手機的當下,叫他們聽你的就更難、更不可能,他們甚至還會想盡辦法,避開對家長的理會。

大人小時候何嘗不是如此?

這種情況你可能已經遇到很多次了,但回想童年,其實自己小時候可能也會用這招對付爸媽吧?因此遇到小孩行為不對,或對你不理不睬的時候,失望、挫折是正常的,但不用立刻與小孩掀起爭端,讓這種小事衝擊親子關係。

面臨這種情況時,父母應請盡量保持冷靜,妥善處理才能圓滿解決。為人父母後,我們常常沒有警覺到,自己因為小孩不聽話而大小聲。與其在他們專心時不斷罵他、逼他放下手邊娛樂,去做你叫他們做的事,更有效的方法是早在事前,就應該跟他們約定待辦事項的完成期限,否則就要禁止他們使用3C產品。 小孩竟然假裝戴耳機聽不到!

當你跟小孩說話,他們卻戴著耳機假裝沒聽到,那擺明就是故意不尊重大人。這時即使他們真的聽得到,也不要對他們說話,反倒要用輕拍肩膀的方是呼喚他,讓他沒辦法繼續裝聾作啞。無論是你要對小孩說話,還是小孩要對你說話,都請他們在談話過程中不要戴耳機,以學習彼此互相尊重。要知道小孩年紀愈大,這點就愈重要。

很像卻不一樣!雙胞胎個人特質別忽視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就算是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也喜歡被當作是一個獨立且獨特的人看待。不過一般人常常會忽略這點,就連他們的父母和家人,有時也會誤認為雙胞胎就是什麼想法和喜好都一樣,同時雙胞胎也常被拿來與同時期出生的兄弟姊妹比較,讓他們感到尷尬、不悅。

這樣的處境,其實很容易限制雙胞胎小孩的個別興趣和人格發展,並可能造成日後的心理問題。所以專家建議生雙胞胎的父母,從小就要將他們看作兩個獨特的人看待,個別用適合他們的方式培養他們長大。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 鼓勵小孩展現個人特質

父母是小孩小時候最親近也最具影響力的人,因此父母有責任鼓勵小孩展現個人獨特的特質。 2. 不要老把雙胞胎當成同個人

雙胞胎雖然同時出生,但還是2個不同的人,不是一組2個一模一樣的人,所以不要老是把他們當同一個人對待。 3. 個別跟雙胞胎單獨相處

就算他們還小,也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建議可以個別跟他們獨處,一次只跟一個小孩講話、互動、抱抱等,這樣小孩比較會覺得有得到父母的關注。 4. 對雙胞胎也要因材施教

父母應該對雙胞胎因材施教,並分別針對小孩的需求給予協助。 5. 別亂將雙胞胎比較打量

就算是一般人也不會喜歡被拿來比較,而每個人都可能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不同的興趣和專長。其中一個雙胞胎擅長數學,不代表另一個雙胞胎也要喜歡或擅長數學。 6. 雙胞胎興趣各自發展

雙胞胎可以各自發展自己的興趣,父母請確保能分辨他們喜好的不同,並鼓勵他們追尋自己獨特的愛好、表線自己的特質,和獨立結交自己的朋友。

7. 必要的時候讓他們分開

父母可能喜歡看自己的雙胞胎總是黏在一起,但有時候讓他們分開一下,有益於培養他們的獨特性,也能鼓勵他們自己結識新朋友。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代表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小孩愛抱怨的5原因~秒懂專家破解法

很多小朋友可能習慣發牢騷,對很多事情都不遺餘力的表達不滿,雖然有時候孩子可能並不是故意讓大人心煩,或代表他們是被寵壞的小孩,只是通常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會在想睡覺、肚子餓、不想做事,或不舒服時,用他們僅知的字詞來表達他們的感受,但有些孩子,卻習慣以耍脾氣的方式來表達不滿,讓爸媽傷透腦筋。究竟該如何教出不抱怨的小孩,以下介紹父母必學的教養撇步。

專家說:5點理解小孩愛抱怨的原因

通常小孩到了2歲半~4歲時,會變得喜歡抱怨,因為他們已大概學會說話,即使句子仍說不好,還是會搭配用嗚嗚聲表達想法。心理學家卡羅琳克勞德(Carolyn Crowder)表示:「對於正在嘗試自我獨立的3~4歲孩子來說,抱怨能讓他們感覺自己很有力量。」對此,教育博士簡尼爾森(Jane Nelsen)也表達認同,他認為大人若無法忍受小孩的抱怨,小孩就會變本加厲,因為這樣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下列是專家們認為小孩抱怨的各種可能原因,以及家長們可以如何應答,來改善或解決小孩發牢騷的習慣:

因為需要大人的幫助:心理學家潔西卡邁克爾森(Jessica Michaelson)認為,小孩抱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當他們需要大人幫忙他們改善現況時,例如口渴、飢餓、想睡覺時。這父母可以冷靜地問小孩是否感到累了、餓了或不舒服,並用溫和的語氣,示範給小孩看理想的表達方式,例如「我可以喝一點水嗎?」,讓孩子知道如何表達更好。 因為小孩需要大人的陪伴:心理學家貝琪貝莉(Becky Bailey)認為,有時小孩的抱怨是希望爸媽陪伴的訊息,如一起讀故事書、一起玩耍。研究指出,當家人之間的關係變得不親密時,小孩會更常抱怨。所以當孩子們抱怨時,大人們不妨檢視自己最近的情緒、承受的壓力以及整體的家庭氣氛,試著稍作改變。 只是孩子想表達情緒:研究指出,抱怨也可能只是小孩們表達悲傷或失望的一種方式。早期教育專家珍妮特蘭斯伯里(Janet Lansbury)建議,父母應接受、理解和支持小孩的感受,而不是糾正、責罵或控制他們。她更表示,當我們更能接納小孩們的情緒,家裡的每個人都會更快樂。所以下次若聽到小孩發牢騷,讓您感到不舒服,請慢慢吸氣5秒鐘,然後呼氣5秒鐘,讓自己平靜下來。 因為小孩有敏感的特質:每個小孩的習氣個性都不同,面對同樣的事物,有些小孩天生就會出現較強烈的反應,例如表現更焦慮或是有更強的意志等。這時候,大人不妨告訴他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應對這件事,並告訴他們這只是一個過程,都會過去的。 因為嚐到甜頭而抱怨:假設小孩在飯後說想吃冰棒,而大人因此偶爾給他們冰棒當作獎勵,雖然不常有,但小孩的確很可能會為了達到目的(吃冰棒),而每隔一段時間就發牢騷。正如心理學家史金納(Skinner)提出的知名理論「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當偶爾給予,並非一直都有獎賞的情況下,可以強化學習行為。建議大人們,每當孩子在賣場吵著買玩具,或是想要多玩一下手機時,請保持您的立場一致性,不要偶爾屈服,才能避免他們繼續抱怨或強化未來抱怨的傾向。當然,也不要讓小孩因此對您產生距離感,所以爸媽不妨可以在某些時候,為小孩創造特別的驚喜,關鍵是別讓小孩有跡可循,讓他們因此要求更多。

建議各位爸媽們,當小孩抱怨時,請給予積極的、溫暖的回應,這樣可以更有益於他們的情緒管理,並加強親子關係,而當親子關係越強時,小孩也會變得愈來愈少抱怨喔!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