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玩!學獨立解決問題好處多

讓孩子自己玩!學獨立解決問題好處多

現在社會生育率低,父母對小孩各種呵護備至,除了願意花錢栽培孩子外,也願意付出很多時間陪孩子玩耍,畢竟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孩子的童年,不過您知道嗎?適時地放手,讓孩子自己享受玩耍的樂趣,也是很重要的,本文將介紹讓孩子自行玩樂的6大好處,做父母的您,不妨偶爾喘口氣,給孩子一點自己的空間。

1. 學習獨立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逐漸了解,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人能陪他們玩遊戲,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2018年出生率僅1.06%,對於現在獨生子女比例愈來愈高的社會,及早讓孩子習慣自行玩耍,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樂趣,可以避免孩子因為沒有兄弟姊妹當玩伴,而過於依賴父母的陪伴;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太常獨自玩耍,而且不吵不鬧,也可能是社交障礙或自閉症(Autism)的警訊。 2. 入學準備

讓孩子學習自己玩耍,對於孩子要上幼稚園或小學的心態準備,有所幫助,畢竟您不可能跟著孩子到學校上課,但父母就是學齡前孩子的唯一玩伴,玩伴的消失當然會讓孩子感到不安而哭鬧。因此,讓孩子學習自己玩玩具,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陪伴的依賴。 3. 培養想像力

父母陪伴孩子玩的時候,有時候常忍不住會一直指導孩子的玩樂方法,以成人的角度來「正確」地玩遊戲,但父母的干涉,可能反而會限制了孩子自己思考。但當孩子自己一個人玩樂時,就能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因為小孩不一定會照玩具設計者的方式去玩,只要他的玩樂方式不會傷害到自己或是其他人,不妨讓孩子享受自己探索的樂趣,促進孩子的想像力與興趣的發展。 4. 學習解決問題

孩子可以學習自己去解決在遊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比如他想用樂高積木蓋出一棟房子,他可能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失敗幾次,但也因此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蓋出自己想要的房子,這種依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孩子將來所必須擁有的。

5. 幫助孩子靜下心

雖然陪伴孩子非常重要,但是有時候太多的陪伴,可能也會讓孩子感到煩躁,缺乏自己思考的時間,當孩子自己玩耍的時候,也是他們靜下心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孩子可以在這個時候,讓自己的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 6. 給家長喘息機會

在現代社會,雙薪家庭的情況很普遍,父母下班後除了做家事外,還得照顧小孩,簡直分身乏術,如果孩子能學著享受獨自玩耍的樂趣,便能讓家長有多點時間休息,畢竟照顧小孩需要相當大的體力與耐心。

別再比較了!低自尊父母有低自尊小孩

別再比較了!低自尊父母有低自尊小孩

一個人對自己的感受和對定義,稱為自尊心(Self-esteem)。自尊心會影響一個人對人生的動機、態度以及情商(EQ)。自尊低的小孩,會對一切逆來順受,並且從來不會想到自己有能力改變是物事物。

自尊低的小孩有什麼特徵?

自尊低的小孩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包含缺乏大人的回饋、建議和肯定,特別是來自父母等家庭成員,與師長方面的回應。自尊低的小孩會有以下特徵:

感覺被孤立、不被愛。 傾向迴避新環境。 無法承受失敗和負評。 當拿他們與別人做比較時顯得易怒。 低估自己。

強化小孩自尊心的秘訣

熱情給予正面回應

父母的愛對小孩自尊心的形塑是很重要的,無論小孩表現如何、是否達到目標,即使小孩失敗,都請別猶豫給他一個擁抱、讚美和鼓勵,表揚他曾付出過的努力。父母帶給小孩的影響大過於任何人,父母說的話、給予的建議和態度,不是為小孩帶來自信,就是一文不值的感覺。因此給予小孩無限的支持和無條件的愛,才可以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接受這個世界的挑戰。

父母自己需先建立自尊心

如前述所說,父母對小孩的影響是最大的。因此,如果父母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害怕超越自己的舒適圈,那你的小孩就會跟你一樣。一個肯定自我、擁有健康自尊心的小孩,大多就是由有同樣特質的父母帶出來的。因此先學習建立自己的自尊心,小孩將來就會跟你一樣。

提供理想的成長環境

小孩需要有一個感覺安全、舒適的家,因為父母間的爭執,不但可能會為小孩帶來沮喪、孤立的感受,也會影響他們的學業與體育表現。

不要跟同儕比較

人生勝敗在所難免,請別忘了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小孩的心靈也確實較脆弱,因此當他們失敗時,不要批評或拿他們跟別的小孩相比,更別處罰,而是要讓他們理解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父母的要在小孩跌倒時,當把他們撐起來的支柱,這樣小孩不但能重新站起來,甚至還會更加茁壯。

尋求專業協助

若父母對小孩的低自尊束手無策,可以考慮讓專業人員介入。父母除了可以和學校老師討論造成小孩自尊低、無法肯定自己的根本原因,專業心理治療也能讓小孩用正面的方式,看待自己與外在世界,幫助他們接受自我,使自己變得更有自信。

孩子無止盡要求!5方法避免過度自我

孩子無止盡要求!5方法避免過度自我

身為家長,也許會對下列的情境很熟悉:小孩在百貨公司放聲哭鬧,吵著要家長買東西,只見父母站在一旁不知所措、毫無辦法,似乎進退兩難。同樣的,您可能也注意到了,現在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家長總有無止盡地要求。事實上,這些是很常見的情況,被稱為「我、我、我」的流行病(The Me, Me, Me Epidemic),指的是這樣的小孩過度自我,一切都是「以我為主」。幸運的是,這種「流行病」,是有方法可以解決的。

無止盡要求的孩子有9點特徵

會對家長提出不合理、無止盡要求的小孩,通常都會希望事情的發展,要按照他們的想法,他們期待不需要任何努力,便可以自然而然得到最好的東西,而且對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沒有一絲一毫的感激。雖然家長在這些孩子小時候,盡全力滿足他們的需求,但長大成人後,這些孩子在工作場合裡,成為很難伺候、相處的員工;結婚後,自然也就成為苛刻的太太或先生。這是很嚴重的潛在問題,因為在真實世界的生活中,當事情不是順著他們的意思發展時,這些人並不具備應付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艾咪麥克蘿蒂(Amy McCready)在她撰寫的書籍《我、我、我的流行病:在自我泛濫的世界,一步步教出有能力、懂感恩的孩子》(The Me, Me, Me Epidemic: A Step-by-Step Guide to Raising Capable, Grateful Kids in an Over-Entitled World)中,指出會對父母親提出不合理、無止盡要求的孩子,有下列9點特徵:

只有在父母哄騙、收買或獎勵他們之後,才會表現好。 幾乎不幫忙做家事。 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漠不關心。 事情做不好的時候,總是怪到別人身上。 無法面對挫折。 逛街、購物時,要求特別待遇(如:糖果、餅乾、玩具),才願意保持安靜。 犯錯時,期望可以得到原諒。 覺得自己不必遵守規則。 總是要求更多,無止盡地要求。

5方法預防無止盡要求的孩子

在現代社會,孩子的發展過程會受到很多事物影響,而父母是塑造、養成孩子態度與人生觀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關注,溺愛、放縱,過度誇獎又過度保護,父母親的這些不恰當的做法,會剝奪孩子寶貴的學習機會。為了讓家長與孩子更好,請參考下列5種方法,避免養成孩子有不合理、無止盡的要求。

1. 設定較高目標並鼓勵孩子達成

家長總是給孩子最好的東西,隨時為他們準備好一切。然而,也應該要讓孩子對家裡有些貢獻,如幫忙做家事、雜務,或讓孩子去打工。家長要信任孩子能做好家事、在外面工作也能認真做好;當孩子表現良好時,請給他們肯定、鼓勵。如果家長為孩子設定較高的標準,要求他們做到,孩子通常都能夠達成目標。

2. 適時堅決地對孩子說不

您的孩子是否曾為了想得到糖果,或不願意做家事而發脾氣?為了順從孩子,您是否就順從他們的意思?如果是這樣,身為家長,必須學會對孩子說:不。明確告訴孩子「不」,才能讓他們了解,事情往往不能順從、或按照他們的意思去做;而這樣的做法,才是正確的。孩子也會學到,當家長說「不」的時候,就真的是不可以,而且無論他們怎麼瞪大眼睛,嘟嘴、擺臭臉,或是表現出極度不高興,都無法改變事實。如果您因為跟孩子說「不」而感到不忍心,請了解,這樣才是身為家長的正確做法,而不是在扮演壞人的角色。

3. 讓孩子學會負責任

每當孩子犯錯,如果家長就介入幫忙解決,或是干涉、尋求讓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樣做將剝奪孩子學習負責任的機會。如果父母隨時都挺身而出干預、幫助孩子,他們就會漸漸依賴父母,而不了解每種行動與做法,都會有不同的結果。漸漸地,孩子會認為他們不必受規則的限制,可以為所欲為。

4. 設定孩子花錢的預算上限

對於要如何讓孩子了解花錢是有預算限制的,您可能會感到疑惑,事實上,與其讓孩子買東西時向家長伸手要錢,父母不如告訴孩子,他們不管要買什麼東西,每個月可以花費的最高金額上限是多少。這樣慢慢地,孩子就可以學會控制支出,甚至有多的錢可以存下來。

5. 讓孩子多關注生活周遭的人事物

研究結果顯示,懂得感恩的人,生活是很快樂的。多教導孩子,對於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事物,以及願意幫助、為他們付出的人,都要感謝。身為家長,您是孩子最佳的模範,務必以身作則,做一位願意為別人付出、成就好事的人,並且對別人的付出與友好行為,常說謝謝並心存感激。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想讓小孩敞開心房~父母請別語帶批判

想讓小孩敞開心房~父母請別語帶批判

大部分小孩上幼稚園後總是說個不停,每天一直講學校發生的事。但小孩如果很少分享自己的事怎麼辦?如果覺得跟小孩好像很疏遠,以下列出一些方法,希望能幫助父母讓小孩敞開心房。

注意小孩想開啟對話的提示

當小孩開始說一些事時,父母應認真聽,而不要假裝回應,會隨便打發。容易親近小孩的父母,通常都很會傾聽。如果要讓小孩感到他們比其他事物重要,小孩就比較不會關上自己心房的大門,切斷與父母的情感連結。

父母發問時不要帶著批判

很多以「為什麼」開頭的問題,通常會讓小孩充滿防衛心,例如「你為什麼要這樣穿?」此外,有些問題就算沒有「為什麼」三個字,也是滿批判,很讓人反感,例如「你確定要穿這樣出門?」 別立刻給建議或解決方法

當小孩在學校遇到的困難時,他們不會想聽到父母的建議或解決方法,因此聽他們描述問題時,別動不動就立刻發表意見。請給小孩時間找到適合他自己的解決方式,這會幫助他們發展自信和處理問題能力,否則直接提供答案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無能。父母只要在小孩訴苦時展現同理心即可,這樣以後小孩才會比較願意主動找父母談話。

情感連結每天都要努力培養

請確保每天都有與小孩聊天,即使只是短短的對話。但別期待小孩每次跟你談話時,都會表現出親密等其他正面情緒。請耐心定期給予小孩發表的機會,久了小孩就會慢慢懂得回饋,變得也願意聽父母說話。 安排和小孩獨處的時間

每隔一段時間,就與小孩單獨吃飯,或是一起去一些地方,小孩通常會因為這些活動,而與父母更親近。

做家事學獨立!教小孩學習生活技能

做家事學獨立!教小孩學習生活技能

身為一位家長,我們責任之一就是確保小孩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使他們能夠成為有能力、有自信的成年人,而這當中的關鍵,就是為他們打下良好的自我照顧基礎,也就是讓他們學會幫助獨立的生活技能。

教小孩照顧自己的重要

很多父母,尤其是祖父母,都會對小孩非常保護,甚至不讓他們幫忙做家事。因此,許多小孩長大後,都還不知道如何打掃、洗碗等基本生活技能。這些看似呵護他們的行為,其實是在剝奪他們學習新技能的機會。愛小孩的最好方法,應該是教他們愛自己,並幫助他們在社會上獨立,好讓他們在未來能夠照顧自己,打理生活。 給小孩做決定的機會

小孩要做決定時,即使他們在選擇的事情對成年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做決定對小孩而言,不管多小的事都意義重大,因此家長應支持小孩為自己做決定。 開始教小孩獨立的時機

大多家長通常都在小孩13~16歲時開始訓練小孩獨立,不過獨立其實從小孩出生就可以開始教了,畢竟他們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太晚教,小孩會愈難學會。 教小孩學習生活技能的方法

不管幾歲的小孩子都可以學習生活技能,家長可能會覺得自己動手速度會比較快,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對他們獨立的過程只是有害無益。教小孩時可以把1件事分成多個步驟,例如教小孩洗衣服時,可以先請他們把深色和淺色的衣服分類,再教他們怎麼操作洗衣機。 建議教小孩的重點技能

以下讓小孩獨立重點技能,日積月累慢慢教小孩學會,小孩以後長大就能自己在社會立足。參考以下列表,從小就開始訓練吧: 自己穿衣服 知道什麼時候該洗手 早上起床要梳洗 飯後睡前要刷牙 打噴嚏時會注意禮貌 會自己弄一點吃的 會把零用錢存起來 遇到壞人會大聲呼救 在不熟悉的地方會保持警惕 不接受陌生人的任何禮物或糖果 看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

教出有教養的小孩~6招維持教育一致性

教出有教養的小孩~6招維持教育一致性

相信許多人在教小孩時,都知道保持一貫的態度十分重要,為的是在孩子們面前樹立榜樣,以及讓他們了解事情的界線在哪裡,而且,孩子也能因此猜測父母的反應與底線,例如:孩子需要知道「爸爸希望我在吃飯前洗手,如果我沒洗手,就沒有蛋糕當飯後甜點了。」因此,若身為家長還是無法抓住這樣的教育精髓,那麼下列的6方法能夠幫助您,教養小朋友時如何維持一致性。

1. 建立事情的優先順序

若同時建立好幾項規則,會使家長力不從心。那麼一開始,應該先選擇一兩項執行就好;將所有心力都投注於執行這一兩項,會比較容易上手,例如:若您想解決孩子對甜食的過度渴望,及戒掉他們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不雅詞彙,那麼這兩件事就是最優先的一兩項。請家長過程中不要屈服,也不要獎勵,嘗試從根本解決問題。因為,一但問題解決了,再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其他問題,就會更得心應手。 2. 建立長期計畫

慢慢來,不要急。事情變化得太快,可能會讓孩子的心理感到困惑及沮喪,例如:您提醒孩子刷牙時,需要提醒2~3次,但孩子已經習慣第3次提醒後才開始動作。若您現在想改善這個行為,與其第1次提醒後馬上大吼大叫,使孩子會感到困惑和驚嚇,不如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並找出合適的方法。 3. 選擇合適的時間

若孩子下週即將過5歲生日,那下午5點以後禁止糖果的計畫可能會失敗。因此,請選擇合適的時間開始執行,不要在不可預測且不穩定的情況下建立新規則。 4. 耐住性子慢慢教

進行準備好的計畫時,出現阻力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有可能不聽從指示或不願服從。也有可能一開始計畫順利執行,但到最後又故態復萌。因此,身為父母,千萬不要過度著急,要耐著性子慢慢教導,因為這有可能只是暫時的狀況。只要您具備足夠的決心,孩子的表現會愈來愈好的。

5. 請另一半或家人協助

一旦下定決心要建立規則,就不要單打獨鬥。您可以請求您的另一半、其他家人及孩子的老師協助。告訴他們您的計畫,讓大家能夠一起配合。 6. 遇突發狀況懂得變通

若發生突發事件,如親戚臨時來訪,可能會中斷執行中的規則,請提前讓孩子了解情形。例如:告訴孩子「因為叔叔週末要來,當天下午5點後可以吃糖果。但這是特殊狀況,週一就要恢復正常。」如此一來,您才能更有效地執行訂立的規則。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父母把握3招!多傾聽敞開孩子的心房

父母把握3招!多傾聽敞開孩子的心房

幼稚園的孩子放學後總是會抓著爸媽說個不停,每天您總是能聽見孩子說起一些幼稚園的事。但是,在孩子上小學後,許多孩子會比較少與父母分享自己的事。這個時候,您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房說話呢?以下列出3大重點,幫助孩子對父母更敞開心房,分享更多生活點滴。

1. 以退為進別逼迫

若是孩子對父母的詢問沒有正面回應,這時也請別氣餒,因為孩子心中開始掛念其他事情了,包括功課、足球或最新的遊戲,或許,父母已不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位,但轉念一想,只要有想著父母提點的事情,就是件好事,不需要逼孩子馬上回應您的問題,給他們點時間,只要這麼做,孩子會明白您會永遠為他們留下位置。 2. 別為孩子想法突然暴怒

若是孩子語出驚人時,請提醒自己,也許您的孩子不是故意鄙視或諷刺。之後,透過適當的時機表達想法,您的孩子可能會向您道歉,並學到一些處理人際關係的知識,另外,孩子也可能感到悻悻然,但父母須堅持信念循循善誘。 3. 隨時扮演傾聽者

若孩子們有話要說時,他們會自願與您交談,尤其父母能扮演很好的傾聽者時,相信他們會更願意。如果您太積極地想要跟孩子對話,那可能造成反效果,導致孩子避開父母。有時候不需要提供太多建議,甚至根本不需要多說! 您的孩子需要的是有人聽他們的話,如果他們不繼續講話,您可以問一個問題延續之間的對話,但保持語調友好,而不是質疑的口吻。最重要的是,隨時準備好自己的心情,去傾聽孩子的聲音,他們就會感覺到您永遠都是他們的靠山,漸漸地會開始與您談心。

麥擱打囝仔!揭露體罰的6種不良影響

麥擱打囝仔!揭露體罰的6種不良影響

身為亞洲人的我們,對於打罵教育是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父母親那一輩,小孩不打不成器的觀念深植於幾乎每位家長或師長的心中,但是社會在走、改變要有,如今社會提倡愛的教育,認為體罰不適合做為教育小孩的方式,本文將為您介紹體罰的6種不良影響。

1. 治標不治本

相信大部分的家長再打小孩時,都是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並且知道下次不能再犯,但是,體罰無法讓小孩了解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對,他們只會知道做這件事時,會有棍子來招呼,因此,體罰雖然可以在當下制止小孩的錯誤行為,對於導正錯誤行為以及形塑正確是非觀念卻幫不上忙。 2. 使用暴力最方便?

小孩在受到體罰教育時,他們所接受到的訊息是,如果想要讓事情如自己所願,或是想要別人聽自己的命令,使用暴力是最有效的方式,當家長習慣使用體罰來教訓小孩時,聽到小孩在學校用暴力霸凌其他同學時也不用感到太意外。 3. 損害親子關係

長期使用體罰來教育小孩,小孩可能表面上會服從,但是對於家長的信賴以及親暱感會降低,如果他們有什麼心事或者遇到困難,比起告訴父母,他們會更傾向跟朋友傾訴,因為他們對父母感到恐懼,小孩可能擔心跟父母說了什麼事,可能又要挨棍子。此外,隨著小孩年紀的增長,他們可能會試著逃離家長的控制,甚至也用暴力行為反抗父母。 4. 制約效應不管用

制約效應主要的概念在於,受制約目標做出某種行為後,利用獎勵或懲罰的方式來控制其做出行為的意願。不過獎勵或懲罰都得在行為進行當下施行,才能有效建立制約,制約效應常被作為訓練動物的方法,讓動物知道聽到命令,便要執行什麼樣的行為。然而,當您因小孩做出某項行為而體罰他後,您不可能無時無時刻在孩子身邊看著他,因此也就無法達成制約效應的條件,所以小孩會知道,只要進行這項行為時不被父母看到,他就不會被處罰,制約效應也就無法成立,同時,小孩也無法理解他的行為是錯誤的。

5. 影響大腦發育

根據科學導向(Science Direct)的研究顯示,長期受到體罰的孩子,大腦的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的皮質量會降低,也影響了智商的成長。 6. 對體罰產生依賴

由於體罰能夠迅速制止小孩當下的錯誤行為,不必再多費唇舌對小孩講道理,可說是相當「省事」的管教方法,對於平時工作繁忙的父母來說,累積整天的壓力和情緒,很容易在處理小孩調皮搗蛋的行為中爆炸,轉而使用體罰來便宜行事,久而久之,便可能會對體罰產生依賴,因為使用體罰不僅快速制止小孩不當行為,也抒發了體內積累的不滿,即便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把不是小孩所應該承受的情緒,發洩在他們身上。

大人吵架小孩剉~衝突正常但要懂傾聽

大人吵架小孩剉~衝突正常但要懂傾聽

在家難免發生爭執,有時是因為累了、壓力太大,或一時失去耐心;能引發戰火的事情也很多,財務問題、職涯規劃、家務大小事、小孩教養等等,生氣吵架是正常的,但大人起爭執時,要怎麼樣才能避免對小孩造成傷害呢?

衝突場景通常像這樣…

和伴侶發生衝突時,若雙方都能冷靜下來,並理性討論問題,那就最好不過了。但有時候,情緒可能很難一時平復,於是爭就愈演愈烈,最終陷入充滿負面能量的漩渦之中。有些人可能會在這時候哭泣、大吼大叫、表現得像個小孩一樣,也有人會因為怒火沖天而脫口說出違心之論,甚至大鬧分手離婚。 小孩對父母吵架的看法

當小孩看到大人失控動怒,可能會感到不安、難過,並哭泣,有些小孩還會因此發生睡眠障礙、拒絕上學,或變得整天只像跟朋友泡在一起。若大人的爭端與小孩有關,就會讓小孩們認為會吵架都是他們的錯,並活在害怕失去這個家的恐懼中。 還是忍不住吵架了怎麼辦?

人跟人之間相處,意見不同是正常的。重點是要能冷靜、學習傾聽,並試著在異中求同,而不動不動就引爆戰火。不要把小孩捲入紛爭,尤其是當吵的事情跟小孩有關時。爭吵後,雙方都應該道歉、和好,並讓小孩知道目前大家的關係沒有問題,意見不合不一定代表離婚或再也不愛對方了。當然沒有一個家庭是絕對完美的,可以讓小孩知道,有些事情就是得攤開來講,才能讓家中成員都比較好過。

這樣用才對!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

這樣用才對!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

身為家長,什麼時候應該要教孩子認識金錢,並學習使用它、以及做好管理,來培養他們良好的金錢觀念,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從小讓孩子就認識基本的金錢概念,是生活裡重要的課題,因為孩子有了正確的金錢觀念,就可以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也學習了成長階段中,重要的一課。

了解金錢的意義

首先,讓孩子了解金錢是一個重要的工具,買東西都會用到錢,日常生活也因為金錢流通,變得簡單、方便。另外,讓孩子知道,金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從樹上長出來,而是要靠自己努力、辛勤工作,才能賺到錢,而且絕對不能用不正當的手段,如:犯罪,得到金錢。而賺到錢之後,就要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

教孩子如何在預算內運用金錢

您可以給孩子一筆小金額的預算,讓他們試著學習如何在預算內,自行運用、支配金錢。告知孩子,只要不超出預算的金額,他們可以用這些錢自由的買東西;但是要買什麼之前,先想清楚是不是自己必需要買的東西。透過這樣的作法,讓孩子有機會學到,當他們花太多錢的時候,超出預算是什麼結果。 耐心等待後價錢會便宜許多

您可以告訴孩子,有些他們很想要買的東西,往往在稍微多等待一陣子後,價錢會便宜許多。若孩子了解、而且學會這種節省金錢支出的作法,在未來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時,也可以減少花費,甚至有機會減少信用卡循環利息的風險。孩子學會做好金錢管理,便可以在有限預算內,充分自行運用可以支配的金錢。. 購物前先設定金額

帶孩子去購物、逛街前,請先告知孩子可以花費的金額。而且先讓孩子寫下來他們想要買的物品、要逛的店鋪,以及每樣東西的大概價格。這樣在購物時,孩子可以比較不同店家的商品價格差別,最後由他們自行做出最划算的決定。此外,逛街前要讓孩子列出購物清單,才能讓他們有效控制好金錢的使用,避免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購物前,家長要培養孩子規劃,只買需要的東西的習慣。

教孩子存夠了錢就能買東西

如果孩子想買某樣東西,但錢不夠,請您告訴他們要慢慢存錢,等到錢夠了之後,再帶他們去買;並在購買的時候,讓孩子自己付錢。這樣的作法,可以讓孩子學到,他們可以用存錢的方式買到想要的東西。東西買到後,他們也會更加珍惜、好好使用;相反的,如果是由家長主動買給孩子,那他們大多比較不會愛惜東西。 讓孩子做好金錢支出的記錄

您可以買一台筆記型電腦送給孩子,讓他們用電腦,做好金錢支出、使用的記錄。孩子自己了解他們把錢用在買哪些東西、花在哪一方面上,這是他們獲得金錢管理基本概念的第一步;對孩子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鼓勵孩子體會賺錢的辛苦

要讓孩子真正了解金錢的意義,讓孩子打工賺錢是很好的方法。孩子可以選擇在餐廳裡擔任服務生,或是利用暑假時,到賣場、商店擔任收銀員。當孩子真正投入工作時,他們就能實際領略到,賺錢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樣的體會,也能讓孩子下次要買東西之前,好好想清楚什麼是真正需要的。此外,工作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實際經驗。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