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秒懂寶寶免疫關鍵!母乳寡醣成健康守門員

圖解秒懂寶寶免疫關鍵!母乳寡醣成健康守門員

腸道菌叢是免疫力的關鍵

母乳免疫力的奧秘過去曾經是個謎團。自1960年代起,科學家已歷經超過20年以上研究母乳營養與免疫力之關聯,近期終於成功獲得母乳免疫力的關鍵因子-HMO母乳寡醣。

由於腸道菌叢可說是寶寶免疫力的重要關鍵。常見添加有HMO母乳寡醣的配方奶作為協助寶寶培養體內好菌的食物,輕鬆替寶寶打造出健康的腸道菌叢環境。

當壞菌來襲,HMO就能減少感染、打包壞菌離開腸道。

與白血球結合時,並能幫助降低發炎不適,同時調節免疫反應 在日常攝取中,HMO則生成好菌食物,為寶寶的免疫力打好基礎。

當母乳寡醣於體內生成強力的防護網時,也能降低腸絞痛的相關症狀(脹氣、嘔吐)與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發生率,讓媽媽不再擔心乳量不足,幫寶寶的免疫力顧好顧滿,平安長大好放心。

圖解秒懂寶寶免疫關鍵!母乳寡醣成健康守門員

小孩自傷、有自殺念頭?出現5大徵兆要注意!接住孩子的情緒是關鍵

小孩自傷、有自殺念頭?出現5大徵兆要注意!接住孩子的情緒是關鍵

霸凌(Bullying)、課業壓力、家庭關係惡化、精神疾患等,都是每年造成許多青少年自殺的原因。而青少年自殺前,其實大多都有一些行為徵兆,請家長務必多多觀察、關心自己的小孩,避免憾事發生。

青少年有自殺念頭的5個徵兆

如果小孩出現以下行為徵兆,就可能代表他們有自殺的風險:

常有負面情緒:包括覺得未來沒有希望、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好像常常害怕失去什麼東西等負面情緒。 出現自殺傾向的行為:喜歡做危險的事、常談論關於死亡的議題,或對以前經常從事的活動不再感興趣。 變得跟以前不一樣:生理、情緒或個性出現很大的轉變。 有尋死的念頭:例如常常說自己不想活了,甚至開始計畫自殺。 經常受到刺激:如果小孩經常被羞辱、拒絕,或經常經歷挫敗,都會提高他們想自殺的風險。

3種處理小孩有自殺傾向時的方法

如果發現小孩有上述自殺傾向,家長務必盡快跟小孩談論這方面的議題,減少他們自我傷害的可能。

保持冷靜:跟小孩談論自殺議題時不要表現出恐慌或情緒化,請用談論一般議題的方法討論這個話題。家長應清楚地告訴小孩,死亡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且自殺並不能為他們帶來解脫。 找到開啟話題的契機:可以用跟自殺有關的新聞報導或電影書籍等,跟小孩開啟自殺的話題。自殺是個很緊迫的議題,因此建議父母盡快開始與小孩討論,並用開放的方式進行對談。 準備好講稿:跟小孩談論自殺的議題並不容易,所以提前把想講的事情寫下來會比較好。準備好跟小孩講的時候,記得不要支支吾吾,或偏離講稿原訂的內容,不然小孩會覺得怎麼連自己的父母都對生命沒有把握。

至於講稿的內容,爸媽應該對小孩展現同理心,讓他知道您在乎他的感受,還有要是他不在了,您和他身邊的親友都會很傷心。如果您覺得口頭表達對您來說太困難了,您也可以嘗試用寫的方式溝通。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爸媽必知!青少年性愛簡訊掐頸危險遊戲

爸媽必知!青少年性愛簡訊掐頸危險遊戲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對他們的管教也會慢慢放鬆,不過當孩子跟一大群朋友在一起,瘋狂玩樂時,您應該留意孩子都跟朋友們玩些什麼,因為現在的孩子們,有些玩的遊戲其實很危險,以下列出6種在美國常見於孩子之間的危險遊戲。

1. 性愛簡訊

性愛簡訊(Sexting,把性愛sex和傳簡訊texting合成一個字),是指透過各種即時通訊軟體,傳性愛文字或圖片給別人,青少年們會發露骨的性愛訊息和裸照給對方。研究顯示,沉迷於性愛簡訊的青少年,有較大的機率遇上虐待事件或承受心靈創傷,這些都會阻礙他們未來人格的發展。

2. 窒息遊戲

青少年流行的窒息遊戲(Choking game)是用繩索或雙手將頸部掐住,切斷呼吸以帶來短暫的快感,這個遊戲可以獨自操作也可以團體進行,急診專科醫師艾佛瑞撒切蒂(Dr. Alfred Sacchetti)指出,這個遊戲的危險之處在於,它給了青少年們一種錯覺,讓他們以為自己比那些自殺死亡的人更聰明,他們每次都會將頸部勒得更緊一點、更接近死亡邊緣卻又不真的殺死對方,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統計發現,近12年來死於窒息遊戲的人數有82人。

3. 挑戰肉桂

挑戰肉桂粉(Cinnamon challenge)遊戲在YouTube上很紅,挑戰的青少年會吞下一大匙肉桂粉,且不喝任何水,大部分的孩子很快就放棄,因為肉桂粉一碰到味蕾很快就乾掉,接著就是不斷地咳嗽,甚至因為味道過度強烈而嘔吐,最嚴重的後果則是,粉末也可能進入肺部而導致窒息死亡。 4. 用鼻子吸家庭用品

有些青少年會嘗試吸食(Huffing)一些會帶來快感的家庭用品,例如強力膠或瓦斯罐,吸入這些化學物質會給感官帶來興奮感或幻覺,然而吸食這些東西可能使孩子們上癮,並對腦部造成永久傷害。

5. 車頂沖浪

影音娛樂產品對青少年來說,一直深具模仿的吸引力,車頂沖浪(Car surfing)源自於好萊塢電影中極速飆車的情節,跟一般飆車不太一樣,青少年想學電影裡的人物一樣站在車頂上,這個行為本身就已經非常危險了,就算車子並非高速移動也一樣,更何況是在高速行駛的狀況下。因此,觀看這類的電影時,應該要多提醒孩子,這些都是電影特效,並非真實生活中的狀況。

6. 派對遊戲

派對遊戲這裡介紹3種,第1種是刀子遊戲(Mumblety Peg or knife game),它已經流傳好幾個世代了,現代玩法大多是將手張開放在桌上,再用小刀來回在指間縫隙中穿刺。第2是胖胖兔(Chubby Bunny),玩法是將棉花糖往嘴裡塞滿。第3是刮手背(ABC Scratching Game),一人出題,另一人要針對這主題按照26個英文字母順序說出26個字,同時出題者會在答題者回答的同時,用手去刮答題者的手背來干擾他答題,這3種遊戲如果玩過頭或不小心,都可能導致刀傷、嗆到或抓傷。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嬰兒反覆發燒會燒壞腦袋?寶寶發燒常見迷思、疑問大公開

嬰兒反覆發燒會燒壞腦袋?寶寶發燒常見迷思、疑問大公開

在《嬰兒發燒怎麼辦?秒懂寶寶發燒原因、就醫時機及發燒處理方法》一文,我們了解寶寶發燒的基本處理方式,但還是有許多長輩父母有錯誤的觀念,《Hello健康》特地邀請張博堯診所的主治醫師林怡樺,針對常見的迷思為您深入說明。

嬰兒反覆發燒會把腦袋燒壞?

不少人都聽長輩說過,小孩子發燒要盡快退燒或帶去看醫生,不然寶寶的腦袋「可能會燒壞」,這種說法又從何而來?其實多數所謂「燒壞腦袋」的案例,通常是小孩本身有腦炎(Encephalitis)或腦膜炎(Meningitis)等疾病,而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症狀之一,並不會「燒壞腦袋」。

一般來說,41 度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腦部神經造成直接傷害,因此家長不必過於擔心。(推薦閱讀:破解小孩發燒8迷思~千萬別洗冷水澡)

而發燒其實也代表免疫機能「正常發揮」,正戰力充滿準備好好表現;由於發燒所產生的核心體溫升高,意味著免疫細胞正進行強化反應,好幫助人體對抗、殺死入侵的病毒與細菌,如非先天有免疫抑制或正接受化療的寶寶,就無須過度擔心。 嬰兒發燒退了又燒怎麼辦?

寶寶發燒和感冒大多源自病毒感染,服藥僅能「減輕」不適,例如暫時抑制發炎反應幫助退燒,或是改善感冒常見的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

然而,「痊癒」的重要關鍵還得仰賴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只要病毒尚未完全消滅,退燒藥效過後再度發燒的情形實屬常見。建議父母應持續補餵寶寶,寶寶才有體力對抗病毒並避免脫水症狀。

不過有一點可以特別注意的是,若寶寶退燒後的食慾和精神活動力恢復正常,家長就可暫時放心;但林醫師也提醒,若家中寶貝即使退燒卻仍缺乏食慾、表現得非常疲倦,須留意可能有嚴重感染和脫水的可能性,應盡速就醫。(延伸閱讀:兒童食慾不振!5祕訣讓小孩開心吃)

寶寶體溫偏高就是發燒?

發燒的定義為:以體溫計量測體溫>38度,不過許多長輩愛孫心切,只要有些許涼風,寶寶就被各種衣物包緊緊,以至於寶寶熱得受不了,甚至用手輕觸就能感覺到寶寶體溫明顯上升。

此時如果測量寶寶體溫,也可能會超過38度,但只要褪去寶寶身上多餘的衣物,幫助散熱,體溫若有明顯下降就無大礙。(推薦閱讀:寶寶體溫過高是發燒嗎?量體溫、降溫有撇步) 嬰兒發燒看病吃藥沒用,換間診所就會好?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吃藥後退了又燒,就認為是退燒藥沒效而跑去其他間診所,其實發燒只是生病時的症狀之一,也是病程的一部分。部分病毒性感染在2~3天內反覆發燒皆屬正常,家長應注意以下重點:

注意孩子的精神活動力食慾是否正常,有沒有出現危險徵象。(推薦閱讀:嬰兒發燒怎麼辦?了解退燒方法與就醫時機) 年齡小於3個月的寶寶發燒時,請勿自行給予退燒藥並盡速就診。

另外林醫師強調,家長們一定要遵照醫囑使用退燒藥,退燒藥僅能緩解症狀,無法治癒疾病。

施打卡介苗能預防什麼疾病、有副作用嗎?一次看懂新生兒卡介苗

施打卡介苗能預防什麼疾病、有副作用嗎?一次看懂新生兒卡介苗

寶寶出生後,為了預防免疫、遺傳疾病,爸媽們都會讓寶寶們接種疫苗,常見的有B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等。還有一種是卡介苗,也是不少爸媽們的大魔王,許多施打過卡介苗的寶寶都有副作用,有些會化膿、潰爛,少數則是會有骨髓炎,讓家長們擔心是不是有必要去施打?

Hello健康》將和各位新手父母一起認識卡介苗可預防什麼疾病、卡介苗常見的副作用又有哪些?而哪些寶寶不適合打卡介苗,也讓新手爸媽們一次看懂,不再霧煞煞。

卡介苗預防什麼病?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是活性減毒疫苗,用來預防結核病的疫苗。結核病是感染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能對於任何器官造成病變,其中最常見的為肺結核。

接種卡介苗後,雖然無法完全預防結核菌感染,但可以避免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的併發症,以降低死亡率或是終身殘疾的風險。

卡介苗副作用:傷口紅腫、化膿

在施打卡介苗後,症狀會持續好一陣子:

接種1~2週後:注射部位會有小紅結節,會慢慢變痛,部位微微痛癢,但不會發燒。 接種4~6週後:注射部位會變成化膿或是潰爛,不需過度擦藥、包紮,將流膿部分用無菌紗布輕輕擦拭,並保持清潔乾燥即可。 接種2~3個月後:傷口會自行癒合。

少數接種的寶寶或幼兒會出現骨炎、骨髓炎,經研究後指出,可能與剛出生後24小時馬上接種有關,因此衛生福利部已在2016年宣布,將卡介苗施打年齡調整為出生後5~8個月。

有專家建議,若發現接種後的傷口3個月後仍持續紅腫化膿,或是同側的腋下淋巴結、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時,家長們切忌不可擅自塗抹藥物,需立即就醫讓醫師判斷。(你也想知道:水痘疫苗打1劑就夠?需要自費補打?水痘疫苗副作用、注意事項介紹) 施打卡介苗後的注意事項

根據疾管署資料指出,在家裡小孩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可以做下列觀察:

傷口沒有化膿或紅腫,可以每1~2個月回診一次。 再觀察1~3個月,若化膿、紅腫的情形沒有減緩,可考慮採用針頭抽吸(needle aspiration)排膿,但不建議用手術切除。 當傷口持續有滲出液的情形,可以考慮使用口服的抗結核藥物,但不能使用外用的類固醇藥膏。 哪些嬰兒不適合打卡介苗?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打卡介苗,若家裡的寶寶或幼兒有此情形,施打卡介苗前記得請醫師評估:

早產兒、體重2500公克以下的新生兒 慢性病:氣喘、心臟病等患者較不適合接種。 有發燒、皮膚病,或是水痘感染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嬰兒便祕怎麼辦?便祕寶寶飲食、按摩、凡士林、甘油球全攻略

嬰兒便祕怎麼辦?便祕寶寶飲食、按摩、凡士林、甘油球全攻略

在《嬰兒一天沒大便、擔心是便秘?寶寶便秘原因、症狀全解析!》中,我們介紹嬰兒便祕常見的原因、症狀與診斷方式等,不過如果嬰兒已經便祕該怎麼辦?是否需使用甘油球或凡士林幫助寶寶排便?

Hello健康》邀請模力診所的院長,專精於兒科的藍浩尹醫師,為家長們進一步解析便祕的改善方式並解答常見疑問。 按摩便秘寶寶 刺激腸道蠕動產便意

按摩是寶寶脹氣時經常使用的排氣技巧;例如以雙手順時鐘畫圓或是倒踩腳踏車等,都是平時就可協助寶寶的基本動作。如果寶寶已經大便拉不出來,或甚至流血時,按摩寶寶只能幫助寶寶產生便意,然而卻無法讓大便變軟。(推薦閱讀:嬰兒脹氣好心疼!7方法教爸媽消除寶寶脹氣)

用指腹以順時針方式在寶寶肚子上畫圓,並需注意力道的拿捏。或者可使用手掌,自寶寶肋骨下緣開始按壓寶寶的腹部,直至腿部。 兩手分別抓著寶寶兩腿,用倒踩腳踏車的方式,讓寶寶的雙腿可向後稍微壓迫腹部後,再往下繞圈,接著再次重複一樣的動作,刺激腸道蠕動。

嬰兒便祕怎麼辦?便祕寶寶飲食、按摩、凡士林、甘油球全攻略按摩寶寶的肚子有助腸道蠕動,提升便意,預防便祕發生。 增加纖維攝取或更換配方奶 預防嬰兒便祕

水分和纖維若攝取不足是造成便祕的兩大關鍵因素。藍浩尹醫師表示,若是使用配方奶、又還沒接觸副食品的寶寶,可考慮更換配方奶廠牌,或者是使用益生菌,已有文獻說明的確有幫助於嬰幼兒腹瀉和便秘的問題。

在纖維攝取方面,藍浩尹醫師建議寶寶滿4個月之後可開始接觸副食品,這時家長不妨於寶寶飲食中加入青菜泥與水果泥,或像地瓜、燕麥此類高纖食物,都能夠促進寶寶腸胃蠕動,進而順利排便。若想給寶寶喝果汁,則建議應稀釋後再給予,以免攝取過多糖分。 便祕寶寶需增加水分攝取

寶寶滿6個月之前,原則上不太需要特地喝水,因為大部分的水分皆可從母乳或配方奶獲取。但藍浩尹醫師提醒,若寶寶已開始食用副食品就該適度飲水,水量應與副食品一樣,從一口兩口開始慢慢提高份量。

另外,當寶寶滿6個月之後,因攝取的纖維增加,加上奶量可能已逐漸減少,寶寶更需搭配喝水,讓腸胃蠕動更加順暢。

使用凡士林或甘油球刺激嬰兒排便

以上方式皆屬於寶寶平時的「腸胃保養」,如已需直接刺激寶寶排便,或大便已經過硬而造成寶寶肛門裂傷,導致抗拒排便,可能就需考慮採用其他方式。

但也請家長們特別注意,由於下列建議方式對寶寶較具刺激性,無相關經驗者建議應先諮詢醫師,以免造成寶寶局部受傷而更加抗拒排便。 嬰兒便祕怎麼辦?便祕寶寶飲食、按摩、凡士林、甘油球全攻略未滿2歲的幼兒不適合使用甘油球或浣腸劑解便。 使用凡士林潤滑便祕嬰兒

過硬、過大的糞便在排出時,容易造成大便流血,導致寶寶怕痛而抗拒排便。家長可嘗試塗抹些許凡士林在棉花棒,或是肛溫溫度計上,再將棉花棒移入肛門1~2公分進行潤滑,幫助寶寶將硬便排出。

寶寶便祕該使用甘油球嗎?

甘油球又稱甘油灌(浣)腸劑,其主要作用就是將甘油灌入寶寶肛門,刺激腸道將糞便排出,同時甘油球也具有許潤滑效果,可以降低大便流血的風險。

然而,一般甘油球比較會用在2歲以上的兒童,而且幼童使用的劑量也和成人不同,建議家長應該經過醫師許可再考慮使用。此外甘油球也並非萬能,因為經常灌腸會影響腸胃的正常蠕動功能。

使用甘油球或物理刺激治標不治本,藍浩尹醫師建議家長平時就該注意寶寶的飲食與大便狀況,如果寶寶有頻繁便祕狀況,應直接就診諮詢醫師,盡量不要先行使用甘油球催便。

日本腦炎疫苗幾歲打?嬰兒副作用有哪些?種類、注意事項一覽

日本腦炎疫苗幾歲打?嬰兒副作用有哪些?種類、注意事項一覽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2021年底,近5年內感染日本腦炎的累積病例數已達132例,其中以40歲以上成人居多。

為有效防範日本腦炎,我國已全面針對滿15個月的幼兒施打日本腦炎疫苗,但施打日本腦炎疫苗後會造成什麼副作用?又該注意哪些事項?《Hello健康》一次為各位爸媽解惑! 為何需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主要由攜帶日本腦炎病毒之病媒蚊叮咬人體傳染,流行季節為每年5~10月,但由於日本腦炎致死率高達20~30%,即便患者存活下來,也有高機率出現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因此目前預防日本腦炎的最佳方式,便是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延伸文章:爸媽注意了!常見夏天兒童疾病這樣預防) 日本腦炎疫苗幾歲打?嬰兒副作用有哪些?種類、注意事項一覽被蚊子叮咬可能感染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疫苗種類

目前國內日本腦炎疫苗主要有以下2類: Vero細胞培養不活化疫苗(JEVAL) 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IMOJEV)

其中,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為目前政府公費疫苗施打的唯一劑型,但若經醫師判斷不適合接種,則可改以不活化疫苗代替,而成人若有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需求,可至成人日本腦炎疫苗自費接種服務單位一覽表查詢。 日本腦炎疫苗幾歲打?什麼時候打?

我國自106年5月22日起,新生兒日本腦炎疫苗已由鼠腦不活化劑型,轉為活性減毒劑型。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須施打2劑,嬰兒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

若已接種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依下列原則接續接種活性減毒疫苗:

已接種1劑:與前一劑間隔14天以上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 已接種2劑:與最後一劑間隔至少12個月後接種1劑,其後不必再追加。 已接種3劑:滿5歲到入學前接種1劑,與最後1劑間隔至少12個月。

日本腦炎疫苗:成人自費接種建議

建議接種對象:有感染之虞的成人,包括居住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或至流行地區旅遊,其未曾接種或接種史不明者。

接種時程:依國內現行供應之疫苗種類,建議如下:

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建議施打1劑。 細胞培養不活化疫苗: •  建議施打3劑,第1、2劑間隔4週,隔年接種第3劑。 •  前往感染高風險地區旅遊者,可採0~28天2劑時程,第2劑至少要在旅遊前1週前完成;若有持續暴露風險者,隔年接種第3劑。

日本腦炎疫苗幾歲打?嬰兒副作用有哪些?種類、注意事項一覽 日本腦炎疫苗副作用有哪些?發燒幾天?

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後,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浮現紅斑。

少數人會於接種後3-7天出現輕微或中度全身無力、肌肉痠痛、易怒、食慾不振、發燒、頭痛等症狀,通常會於數日內自行緩解,而發生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等症狀則極為罕見。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不適症狀持久未癒,請立即就醫。

不適合施打日本腦炎疫苗之族群

根據衛福部《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接種須知》,以下族群應暫緩或不適合接種日本腦炎活性減毒疫苗: 禁止施打日本腦炎疫苗 對本疫苗之任何成分曾有嚴重過敏反應者 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者(含接受化學治療、使用≧14高劑量全身性皮質類固醇者) 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不論有無症狀,其免疫功能有缺陷者。 孕婦 授乳母親 經醫師評估後核准施打日本腦炎疫苗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使用≧14天高劑量全身性皮質類固醇者,可於停止類固醇≧28天後再接種疫苗。  最近3個月曾輸血或接受其他血液製劑者(如免疫球蛋白),應詢問醫師何時可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育齡婦女在接種疫苗後4週內應避免懷孕。

腸套疊3大症狀父母須注意!寶寶腸套疊原因與治療

腸套疊3大症狀父母須注意!寶寶腸套疊原因與治療

腸套疊( Intussusception )是寶寶常見的腹腔疾病之一,當寶寶開始間歇性哭鬧、煩躁不安時,千萬別輕忽;特別是並非每個寶寶症狀都很明顯,因此父母們需要特別注意;《Hello健康》帶您一起了解嬰兒腸套疊的常見症狀,以及如何治療才能讓寶寶健康。

發生腸套疊的原因

所謂的腸套疊,就是近端的腸子滑進遠端的腸套中,像是套杯子般疊在一起;有時小腸會套進大腸,或是大腸套入小腸;較為常見的,則是盲腸附近的小腸套大腸。

一旦腸子被套入其他腸子後,腸繫膜的血管會受到擠壓,腸壁的血液循環被阻斷,讓靜脈與淋巴液回流受阻後,造成淋巴外滲,切斷整個腸壁的血液供應,腸壁會壞死,需動手術將腸道切除。

目前醫界對於腸套疊的成因尚不清楚,但腸套疊好發於春夏交接、初冬時期,這兩段時間剛好是腸胃炎盛行的時候,可能與腹瀉、病毒感染有關。 寶寶有腹痛、血便要注意!腸套疊的症狀

3歲以下的嬰幼兒較容易發生腸套疊,當寶寶出現以下3大症狀及表徵時,家長們務必要提高警覺: 腹痛:痙攣性的腹痛,發作時,寶寶的腳甚至會彎曲至腹部。 嘔吐:初期發作時會吐奶,若腸子未恢復至原本位置,寶寶會開始吐出黃綠色的膽汁 血便:形狀似草莓果醬的血便,是腸黏膜出血以及腸黏液所混合而成。

不過,並非每個寶寶都會出現明顯症狀,有些嬰兒只是顯得焦慮不安,所以有些家長可能會因此忽略。

其實,腸套疊不只出現在嬰兒,成人也會發生,不過,兩者發生原因不完全一樣。成人罹患腸套疊,通常有較明顯的病灶,如癌症或腫瘤;寶寶的腸套疊大部分是沒有任何病徵,為原發性腸套疊(primary Intussusception),通常為病毒感染所引起。

腸套疊延遲就醫會有什麼後果?

要診斷是否出現腸套疊,醫師除了依據上述症狀診斷之外,還會以下列方式安排進一步檢查: 超音波檢查:橫切面的腸套疊,在超音波下,如同心圓標靶,外環厚度約0.6公分:斜切時,性狀類似腎臟 觸診:在寶寶右上腹部摸到如香腸狀的塊狀物 肛診:手套可能會沾到血便。

有些家長不了解腸套疊,萬一延遲就醫,可能導致以下後果:

腸道組織可能會缺血 黏膜壞死出血 導致腸壁穿孔破裂 可能造成腹膜炎。 腸套疊的治療

醫師會視寶寶的嚴重程度進行不同的治療,常見方法如下:

灌腸復位:從直腸灌入鋇劑、空氣、水(或生理食鹽水),腸阻塞的部分會被液體推開,慢慢回到正確位置。灌腸復位較不適合已經併發腹膜炎或視疑似腸道破裂的寶寶,且若失敗時,必須進行開刀治療。 開刀手術:灌腸復位失敗時需要開刀,以腹腔鏡機械將腸道復位。 抗生素治療:進行治療之前就有腹膜炎的寶寶,醫師會給予抗生素、放置鼻胃管,等症狀穩定後再做評估。 腸套疊治療後仍有10%的機率復發

寶寶接受治療後,若腸道功能恢復正常,便能出院回家休息;此時,應盡量避免讓寶寶攝取刺激性或冰冷的食物,應改以好消化的食物替代;父母也須注意寶寶是否復發;有統計指出,以灌腸復位的寶寶約有10%機率會復發;手術切掉腸段的寶寶則是2~5%的機率。

嬰兒泌尿道感染發燒怎麼辦?4大寶寶泌尿感染原因、症狀解說

嬰兒泌尿道感染發燒怎麼辦?4大寶寶泌尿感染原因、症狀解說

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問題之一,由於症狀不明顯,不少家長在心焦之餘也容易忽略。《Hello健康》帶您了解嬰兒泌尿道感染時有何症狀,哪些原因會造成寶寶泌尿道感染,以及如何加以預防。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4大原因

泌尿道感染並非只有成人才會發生,當大人一時不察,其實寶寶更容易出現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因細菌性感染而引發的泌尿道感染,這也是寶寶發燒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2個月~2歲的嬰幼兒,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約5%左右,由於症狀不具特異性、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而延遲就醫。

引起寶寶泌尿道感染的主因,大多是腸內的革蘭氏陰性菌所為,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常經由會陰上行而感染尿道。

引起嬰兒泌尿道感染的4大原因:

衛生不良:寶寶排泄後沒有仔細清潔或勤換尿布、便後清潔方式不正確、憋尿、飲水量少都會增加感染機會。 免疫系統未成熟:由於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整,泌尿道感染時很容易併發敗血症,且1歲以前的男嬰比例高於女嬰。不過女生的尿道短、較靠近肛門,1歲以後感染機率也大為提高。 先天結構異常:先天性的泌尿道狹窄和膀胱輸尿管逆流,則是較常見的先天泌尿道異常。 尿路阻塞:如腎結石、腎腫瘤。

嬰兒泌尿道感染症狀不明顯

一旦寶寶泌尿道受感染,即會出現常見的症狀如:發燒、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各年齡層的嬰幼兒則會出現以下不同症狀: 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發燒、食慾減弱、活動力低、呼吸變快,嚴重時會有敗血症的症狀,如躁動不安、發抖、昏睡。 嬰幼兒(出生1個月至2歲幼兒):主要以發燒為主,有些會出現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生長緩慢、延遲性黃疸情況。 兒童(2歲以上的幼兒):出現成人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狀,像是發燒、頻尿、排尿疼痛、血尿。

不少小孩的泌尿道感染都會以發燒為表徵,加上還不太會以言語或其他方式表達疼痛,若遇到發燒且已排除腸胃道、呼吸道的症狀時,可先釐清是否為泌尿道發炎。 如何診斷寶寶泌尿道感染?

若寶寶疑似有泌尿道感染跡象,醫師大多會透過下列方法檢查: 尿液檢查:若尿液檢查發現白血球數目加大於30/uL,即為膿尿,需進一步做尿液細菌培養。 腎臟超音波檢查:了解腎臟大小、外形是否有水腎,也可以檢查膀胱是否有異常。 腎核子掃描:檢查兩側腎臟的功能,以及是否有結疤、異位。 逆行性膀胱尿道攝影:檢查尿液是否有從膀胱逆流到輸尿管或腎臟。

不憋尿多喝水防泌尿感染!泌尿系統的保養照顧

泌尿道感染指的是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受到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的侵犯,因無法適時排除,而可能引起的感染;細菌感染最為普遍,其中尤其常見的是大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當這些細菌或微生物由尿道侵入,人體可能會出現頻尿、尿急、灼熱感、疼痛等症狀。本文將告訴你如何保護泌尿系統,從生活及飲食建立習慣,以維持泌尿系統的健康。

嬰兒泌尿道感染的治療方法

若確定寶寶為泌尿道感染,以下為治療方法: 為避免併發敗血症,醫師大多會建議以靜脈注射或口服抗生素為治療方法,完整療程約需1~2周 若已發生較嚴重的腎臟發炎,療程則需治療近3周 若是寶寶被診斷為先天性的泌尿道異常,則依嚴重程度需接受長期的預防性抗生素治療,或透過外科手術進行矯正,以免因反覆感染而併發其他風險。

預防嬰兒泌尿道感染從居家照護做起

為了不讓感染再次發生,提醒父母們不妨自下列4點做起,照顧嬰幼兒的泌尿健康: 定期回診:透過定期的尿液檢查以確保治療有效。 勤換尿布:避免細菌滋生,降低寶寶泌尿道感染的機會。 教導小孩多喝水、勿憋尿。 保持嬰幼兒會陰部的清潔與乾爽。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幾歲要視力檢查?3~7歲視力標準、兒童視力檢查3大項目報你知!

幾歲要視力檢查?3~7歲視力標準、兒童視力檢查3大項目報你知!

「我的孩子年紀這麼小,有需要做視力檢查嗎?」「我們夫妻都沒有近視,小孩的眼睛一定健康吧?」這些都是父母對於兒童需要做視力檢查常有的想法,但及早做視力檢查,才能確保幼兒眼睛健康發展,並於發現問題時提早處置。

以弱視為例,每100位兒童中就有5位弱視,比例其實不低,而弱視的黃金治療期是6歲以前;換句話說,若您的小孩不幸弱視,又未能於6歲前治療,小孩可能終身都會有弱視的問題。

Hello健康》向您說明兒童幾歲可接受視力檢查、視力檢查包含哪些項目,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項。 兒童幾歲要視力檢查?

兒童2歲時,視力約成人的20%,但到3歲時,便快速發展至80%,並於7歲大致發展完畢。換言之,兒童3歲時的視力已達可檢查的成熟程度,若有任何問題,例如弱視、斜視或散光,此階段都有很高機率被篩檢出來;同時,3歲的小孩也比較穩定,具備溝通與表達的能力,可以教導他如何看視力表;也能用遊戲或鼓勵的方式,請兒童穩定坐在位置上,所以滿3歲時,就可考慮進行第一次的視力檢查。

兒童視力檢查3大項目

兒童視力檢查主要有3個項目:

視力:

視力代表眼睛視物的能力,其能力包含光從物體進入眼球,經過角膜、水晶體、視網膜、視神經與大腦等所產生的影像。常用的檢查工具為C字、E字的視力表。 度數:

度數代表光在眼球後聚焦的情況,聚焦點位於視網膜之前就是近視,之後則是遠視,若無法聚焦成一個點,則為散光。眼科醫師通常會使用驗光機進行檢查。 眼位:

眼位指眼球的位置。正常狀況下,當雙眼可以同時注視同一點時,代表眼位正常,但若兒童注視物體時,一眼會瞇起或偏頭,就可能有斜視的問題,意即眼位不正。(延伸閱讀:兒童弱視5大原因說明!矯正弱視要趁早,小孩弱視注意5特徵、症狀

幾歲要視力檢查?3~7歲視力標準、兒童視力檢查3大項目報你知! NTU立體圖檢查是什麼?

除了上述3項檢查,眼科醫師可能還會安排NTU立體圖檢查,此檢查也是幼兒園、國小視力篩檢的基本項目。

NTU立體圖由台大眼科團隊研發,藉由讓兒童配戴紅綠或紅藍的眼鏡,讓小孩觀看以亂點組成的幾何圖形(方形、三角形),測試兒童的視覺立體感。此測試需連續答對5次才算通過,若未通過,兒童需進行追蹤檢查,以確認是否有斜弱視的可能。

由於幼兒的認知與口語表達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有時會有辨認方面的困難,加上紅藍眼鏡的品質、立體圖的角度與距離也會影響判讀,所以初次未通過時,父母不必太過擔憂,僅需依照醫師指示安排追蹤檢查即可。

3~7歲的兒童視力標準

各年齡兒童的視力標準如下: 3歲:0.5 4歲:0.6 5歲:0.7 6歲:0.8 7歲以上:0.9

若雙眼視力相差視力圖兩行以上,需接受追蹤檢查,例如5歲時,一眼視力0.9,另一眼視力0.7。

幾歲要視力檢查?3~7歲視力標準、兒童視力檢查3大項目報你知! 為什麼兒童視力檢查要點短效散瞳劑?

多數眼科醫師進行兒童視力檢查前,都會建議使用短效散瞳劑(如:每瞳令-明點眼液,學名Tropicamide)並等候30分鐘後進行視力檢查。這是因為兒童眼睛睫狀肌的調節能力很強,若兒童在視力檢查前幾天或長期近距離觀看3C用品,睫狀肌可能因用力過度,而形成「假性近視」。此時若未使用散瞳劑,醫師可能會誤判度數。

因此若已安排視力檢查,並確定醫師會使用散瞳劑,建議父母在檢查前幾天,可為小孩試點無添加藥物和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讓小孩適應點眼藥水的感覺,以免小孩屆時過於害怕、抗拒,導致點藥失敗,或對赴眼科診所形成心理壓力,影響後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