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注意4點關鍵,防範新症狀!

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注意4點關鍵,防範新症狀!

心臟病需要額外細心的照護,舉凡飲食、生活、運動皆需特別注意。依心臟病種類不同,例如心血管疾病、心肌病變、瓣膜性心臟病等,患者需防範且注意不同的症狀。如果家裡有心臟病(Heart Disease)患者而你又是唯一的照顧者,這會是很有挑戰性的任務。因為身為照顧者不僅要管理患者服用的藥物和日常活動,還需要給予情感上的支持。

Hello健康》在此列出4點建議,讓身為照護者的你了解應如何照顧心臟病患。 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注意下列4點就沒問題

1. 幫助心臟病患者均衡飲食

心臟病飲食以低糖、低鈉、低脂為主。首先必須遠離脂肪和油炸食物,因為這些都是造成心臟病的主因。以未加工的瘦肉作為患者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減少體內脂肪囤積,並避免的高脂蛋白質,例如油炸物、香腸、培根、全脂奶、乳製品、動物內臟、肥肉和雪花肉(又稱霜降肉)等。同時多加留意患者的鹽分攝取量,心臟病患者不適合過鹹的食物,因為鹽會讓血液更濃稠,使得心臟必須更用力地供血而導致心臟病發。此外,建議少吃餅乾、甜甜圈和零食等精緻澱粉,以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其他營養素的全穀類食物取代。精緻澱粉的營養素較少,而且通常含有反式脂肪、高量的納及糖,對心臟病患者相當不好。

2. 鼓勵心臟病患者持續運動

患者有時因為擔心運動會讓心臟太吃力,而排斥運動。 事實上,積極運動是保持心臟健康的唯一方法。身為家裡的照護者,應與心臟病患者一起諮詢醫師,找出適合患者的運動。

一般來說,心臟病患者可從輕度的運動開始,例如散步、快走、慢跑、游泳或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並盡量避免無氧性較高的運動,如重訓、短跑。隨著運動習慣逐漸建立,心肺能力慢慢提高,再循序漸進增加運動的強度。身為照護者也可以跟著患者運動,以實際的行動支持,對身體健康也很有益。除了運動,患者仍應持續他們過去喜歡做的事,照護者可以從旁協助,與家人或朋友外出活動,對維持健康也很重要。(延伸閱讀:心臟病患者的運動守則)

3. 協助心臟病患者藥物管理

家庭照護者不適合直接管理藥物,應由患者自己負責,但照護者可以買藥丸收納盒給患者,不但分類清楚且攜帶方便,也能避免吃錯量。

同時記下患者任何可能服用的藥物,並隨身攜帶這份清單,陪患者看診時可提供醫師參考,因為有些患者因不同的問題而在不同的診所就醫,所以列出患者目前服用的藥物,有助於醫生開處方,避免一些不能同時服用的藥物。

4. 注意心臟病新症狀的警訊

心臟病患者較容易忽略一些新症狀,如胸痛、頭暈或腫脹等,這些可能都是警訊,例如患有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的人,症狀為呼吸困難、腸胃不適以及肩痛。此外,照護者還必須注意復發性心律不整的跡象,例如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這些警訊往往是能否救回患者的關鍵,患者愈早接受治療,治癒機會就愈高。

做為照護者壓力不小,有時責任感會讓身體精疲力盡,甚至想放棄自己的健康。但請記住,照顧好別人之前,自己也必須維持健康, 如果累了,就請好好休息。有需要時,請勇敢向別人求助,也可以藉由信仰幫助病人、家屬及照護者度過難關。照顧病人是個漫長的旅程,照護者需要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才能陪伴病人長久走下去。

糖分攝取過多蛀牙還傷心!認識添加糖,預防心血管疾病

「糖」扮演日常飲食中很重要的角色,除了許多料理都需要用到糖來調味之外,也會出現在許多加工食品或飲料飲料裡面提高甜度,以符合多數人的「嗜甜心理」。然而,攝取太多糖分對身體造成的危害卻也不可小覷,不僅可能導致肥胖,同時也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究竟糖分攝取過度與心臟病有何關聯?每天攝取多少糖分才不算超標?就由《Hello健康》來為你解答。 高糖分攝取=高死亡風險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布的一篇研究顯示,每日攝取熱量有17~21%是來自「添加糖」的人,比起只有8%來自「添加糖」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高出38%。

過量的糖會對肝臟造成壓力,迫使它將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儲存,時間一久,容易造成脂肪肝,不僅如此,過量的糖分攝取也會提高你的血壓,以及造成身體慢性發炎,這些都是可能引發糖尿病或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延伸閱讀: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此外,糖還會導致口腔細菌繁殖,蛀牙和牙齦疾病,這也可能導致心臟病。 如果不仔細對待,導致反覆感染,如:牙齦感染,將增加罹患心臟瓣膜相關疾病的風險。(推薦閱讀: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齲齒主因

過量攝取甜食將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什麼是添加糖?

很多食物都含有糖分,但添加糖指的是加工食品為了提高甜味,所額外添加的糖類,常見添加糖包含單糖和雙糖等,乳糖或果糖則屬於天然食物中的糖類,但如果這些糖類被萃取出來,作為食品加工過程的額外添加物,則一樣必須算在添加糖裡面。

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候也會使用「游離糖」一詞與添加糖代換,它們主要的差別在於,添加糖著重於「加工的額外添加糖」;游離糖則還包含蜂蜜、糖漿或果汁中的天然糖分。

一般來說,控制糖分攝取主要會從減少食用富含添加糖的加工食品下手,因為從天然食物中所獲取的糖分,通常不容易過量,對身體造成負擔。(延伸閱讀:膽固醇指數這樣顧~不要再過度攝取糖分)

每天可以吃多少糖?

根據衛福部的建議,每人每天的添加糖(游離糖)攝取量最好控制在總攝取熱量的10%以下,若以每天攝取2000大卡的熱量做計算,添加糖的熱量應控制在200大卡內,而1公克糖大約等於4大卡,所以添加糖建議攝取量應少於50公克。

含糖飲料是添加糖的主要來源

蘇打水、能量飲料和運動飲料等含糖飲料,是我們飲食中最大的糖分來源, 其糖量佔國人食用的總糖量1/3以上。其它糖分來源還包括餅乾、蛋糕、果汁、冰淇淋、含糖優格、糖果與即食穀類食品。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以人手一杯的手搖飲來看,一杯大杯全糖冰紅茶可能就含有40~54公克的糖,一杯全糖珍珠奶茶則有近62公克糖,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半糖或更少的糖量,但即便半糖也還有20公克的添加糖,仍是相當可觀。(延伸閱讀:夏天只想呷涼!破解消暑飲料 3 迷思) 開始你的減糖生活

為了健康著想,我們應該理性地減少每日用糖量,每個人都需要有良好的營養飲食,以及規律運動,來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

該怎麼做呢?首先可以先從「減糖」開始,假如你現在每天都會習慣買一杯手搖飲料,那可以試著2天買1次就好,或者將你一直習慣點的半糖珍奶,改成微糖珍奶,比起一開始就挑戰「戒糖」,慢慢減量可以讓你更容易適應,也更願意堅持下去。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對添加糖的不再像以前那樣依賴,或許偶爾還是會嘴饞吃點甜點、喝些甜飲,但只要大部分時間是保持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的生活型態,適時的放縱其實無傷大雅。

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心臟病(Heart disease)泛指所有對心臟造成影響的疾病,不同類型的心臟檢查各有優缺點,醫師會依照專業判斷並選擇適合你的檢查方式,以下將心臟檢查方法分為侵入與非侵入兩種類別介紹。

非侵入性檢查 血液檢查

從靜脈抽血檢查血液所含的物質。檢查可能需要受測者禁食12小時後再進行。一般來說,針對心臟病的抽血可能包含以下數值的檢測: 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還不了解膽固醇的種類嗎?請看:吃蛋擔心膽固醇過高?帶你破除膽固醇迷思) 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血脂檢測如何進行?請看: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 脂蛋白(a)(Lp(a))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又稱高半胱氨酸)

心電圖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 EKG or ECG)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它可以偵測心臟的電活動,以利醫師判斷受測者的心臟有無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臟問題。心電圖的檢測方式相當簡單,只要將電極貼片黏貼於受測者胸口,心電圖儀器便能夠偵測心臟活動狀況。(推薦閱讀: 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運動心電圖

運動心電圖是一種對心臟的壓力測試(Stress test),藉由讓受測者操作跑步機或飛輪,可以觀測其心臟在運動時的狀態。藉由記錄受測者血壓與心跳變化,了解受測者是否有缺血性心臟病或心律不整等問題。此外,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使用加快心律的藥物代替運動,模擬心臟在運動下的反應。

跟心電圖一樣,受測者同樣需配戴電極貼片,並在測量血壓後,依醫生指示保持一定時間的運動狀態。若受測者在過程中有明顯不適,請告知醫師。(延伸閱讀:心頭小鹿亂撞砰砰跳?心跳次數多少才正常?一次看懂「有心人」正常心跳範圍) 霍特24小時連續心電圖

英文名稱為Holter monitor,是可攜式的心電圖裝置,持續紀錄受測者24小時內的心跳狀況,彌補單次的心電圖所無法觀測到、偶發的心律不整或胸痛症狀。根據情況,受測者也有可能採用48或是72小時的連續心電圖。

受測者至醫院安裝霍特心電圖裝置後,即可返家。在檢測期間內,不宜進行大量活動以免過度流汗,且也不能洗澡,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心臟事件紀錄器

同樣屬於可攜式裝置,心臟事件紀錄器適用於症狀發作頻率偏低的患者,用於紀錄患者在不適症狀的發生當下,心臟的活動狀況。因此,跟連續心電圖不同,除非使用者按下心臟事件紀錄器的「紀錄按鈕」,否則它並不會持續紀錄心跳。

心臟事件紀錄器通常都會配戴1週以上,過程中,受測者可以自行拆下儀器洗澡。 心臟超音波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的操作方式是透過醫師手持超音波探頭,在輕壓於受測者胸前移動,藉由超音波在心臟各處反彈的快慢,可以呈現相關數據,供醫師了解心臟瓣膜、心跳功能,以及心臟結構有無問題。(瓣膜脫垂、狹窄都可能導致心臟問題?請看:瓣膜性心臟病

此外,受測者也可能需要在過程中依醫師指示調整姿勢,或進行特定呼吸方式,以利檢測進行。 胸部X光

透過X光儀器照射能夠看到心臟和肺部狀況,而胸部X光不只用於心臟檢查,身體各處器官或是骨頭,都可以透過X光檢查了解病情。由於只能觀測到平面影像,有時候會從側面或其他角度進行拍攝,以利醫師評估。一般來說,接受1次胸部X光檢查,大概會吸收0.1毫西弗的輻射。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利用連續且不同角度的X光掃描,拍攝心臟影像,能夠更清楚地觀看冠狀動脈有無阻塞狀況,但是接受一次斷層掃描的輻射量約7毫西弗,比胸部X光要高上不少。(認識常見的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 心臟核磁共振檢查

心臟核磁共振檢查(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會利用磁場和無線電波建立詳細的心臟圖像,檢查時會躺在一個長型管狀的機器當中,它會利用磁場和無線電波建立詳細的心臟圖像,以便醫師觀察。

MRI可以提供多切面的影像,且沒有輻射疑慮。比起斷層掃描,MRI更容易觀測心臟軟組織有無病變。缺點為檢查過程較長,若受測者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可能無法接受MRI檢測。(延伸閱讀:心律調節器安裝完成!心臟節律器的使用注意事項與生活須知) 核子醫學檢查

核醫檢查又稱心肌灌注掃描(Myocardial Perfusion Scan),此方法是透過靜脈注射核醫檢查製劑如鉈-201(Tl-201)、鎝-99m(TC-99m),再利用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SPECT)觀察血液流經心臟各部位的情形。此檢測主要用來檢查受測者的冠狀動脈有堵塞或狹窄的狀況。

另外,心肌灌注掃描經常會搭配壓力檢測,因為在運動的時候,冠狀動脈血流會增強以便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如此便容易顯現受測者有無動脈堵塞的狀況。

侵入性檢查 心導管檢查

心導管檢查包含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在內,是侵入性檢查。主要操作方式是透過從腹股溝或手腕插入細管,將顯影劑注入血管,使用X光儀器觀察冠狀動脈的血流情況。此外,心導管同樣可以應用在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血管支架放置術上。

需要心導管檢查者,可能已經接受過其他非侵入性檢查,但仍找不出詳細病因。心導管可以幫助醫師更清楚觀測受測者的心臟有無先天缺陷、瓣膜、冠狀動脈問題。若有需要,醫師也可以使用心導管對患者直接進行治療。 心臟電氣生理檢查

電生理檢查(Electrophysiology Study)可以檢測心臟的電活動,在控制之下,發出電流刺激心臟,以找出可能的心律不整原因與治療方式。其操作方式也是同心導管的概念,由腹股溝插入電極導線並連結到心臟。針對造成異常心律的病灶,醫師可能會使用心導管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t catheter ablation, RFCA)中斷異常電氣的傳導,讓心跳恢復正常。

動一動降血壓!高血壓快做這3種運動

規律運動是降血壓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不想去健身房也沒關係,因為有很多在家就可以做的活動。重要的原則就是,讓身體持續活動,稍稍挑戰一下心臟就可以囉!其實為高血壓(Hypertension)患者選擇合適的運動並不難,基本上有3大類運動可供選擇,《Hello健康》將一一為您介紹!

有高血壓適合做什麽運動?3大降血壓運動一次看

高血壓患者於運動前需先經醫生的檢查,同時留意運動注意事項,才可避免因血壓上升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發作。以下為3種有助於降血壓的運動:

1. 有氧運動

這種類型的運動會逐漸訓練你的心血管功能,讓它慢慢變得強壯,進而降低你的血壓。任何能達成這個目標的運動,都可以視為有氧運動。血壓較為穩定者,可以從事快走、慢跑、跳繩、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而血壓較不穩定者則比較適合散步、體操等較為溫和的運動。(延伸閱讀:運動就該喝運動飲料嗎?得視運動程度而定

2. 肌力訓練

如果你想長肌肉,那就一定要做肌力訓練。身上的肌肉愈多,就會燃燒愈多卡路里,你的骨頭與關節也會從肌力訓練中受益。 3. 伸展動作

雖然做拉筋、伸展動作不會幫助你燃燒熱量,但它對任何運動、鍛鍊都很重要,因為這樣能讓身體變得柔軟,若是沒有做伸展動作,會更容易受傷。

高血壓患者運動建議

建議高血壓患者適度運動就好,可以從類似步行這類的輕量運動開始。另外,你也不需要花太長時間從事運動,每天30分鐘就足夠了,但1週內至少要運動5天。若是你真的很忙,可以緩慢加重鍛鍊量來縮短運動時間。如果你習慣久坐,一開始運動時不要用太多力量,只要有耐心、慢慢增加運動量,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選個你喜歡的運動並持之以恆,一開始可能會有點辛苦,所以建議可以事先訂定運動計畫表,並在行事曆上標記。可以的話,找個伴一起運動吧!找家人、好友都可以,畢竟每個人都可以從運動中受益,不是嗎?找個戰友一起努力,就不會常常找藉口偷懶了,和你喜歡的人在一起,也對你的心臟有好處。

若血壓有問題可能會對身體有些限制,因此在嘗試任何運動前,先詢問醫師的意見,這點非常重要。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的人,不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運動,也不可在太悶熱的環境下運動,當然也不可在運動過後全身仍然很熱的情況下做冷水浴,因為這樣會使血壓急遽上升或下降,應儘量避免。(推薦閱讀:在家量血壓:血壓計種類、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血壓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要隨時注意身體給你的反饋,一開始運動時,你會感到疲勞、肌肉痠痛。但如果感到劇烈疼痛、呼吸困難、胸痛或頭暈,應立刻停止運動。休息一下,看看這些症狀會不會自行消失,如果沒有,請盡速尋求醫療協助。

4種營養有助降低膽固醇!高纖飲食配好油,健康飲食消滅壞膽固醇

現代飲食大多高油脂高鹽分,令許多人年紀輕輕便有高膽固醇的煩惱,若是坐視不管,很可能導致動脈硬化、動脈阻塞,甚至最終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

所幸及早透過飲食控制,降低膽固醇數值其實並非難事,但要吃哪些食物,補充什麼營養素,才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Hello健康》將會為你介紹4種營養有助人體降低膽固醇的關鍵營養,以及相關攝取來源。 1. 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壞膽固醇

常見的油脂可根據其不同脂肪特性分為以下3類:

飽和脂肪酸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常見於各類動物油中,多含有LDL(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而不飽和脂肪酸則多含於植物油內,其中又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有效降低體內LDL,留下HDL(高密度脂蛋白,俗稱好膽固醇);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會則會同時降低LDL和HDL的濃度,因此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能更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推薦閱讀:膽固醇過高會怎樣?每4人就1位中標!掌握膽固醇標準值盡早改善)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植物油脂中,像是堅果類的杏仁就含有相當高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在烹飪炒菜時,也能選用橄欖油、花生油、苦茶油、芥花油及紅花籽油,不過由於花生油的發煙點未達200度,因此在進行高溫煎、炸時容易產生過多有害油煙,提高致癌風險,因此建議選擇涼拌或熟食拌油等料理方式為佳。

2. 抗氧化劑:阻止生成氧化膽固醇

雖說LDL名為壞膽固醇,但其本身也肩負運送膽固醇供給身體器官利用的重要工作,然而LDL經自由基、強氧化物影響後,會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俗稱氧化膽固醇。氧化膽固醇會損害血管、造成發炎反應,提高動脈粥狀硬化風險。除了造成心血管疾病外,還可能導致失眠、健忘、阿茲海默症、中風、糖尿病等病症。(推薦閱讀: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膽固醇變壞、脂蛋白要負責!

所幸食物當中也蘊含許多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皆有助對抗自由基的氧化行為,降低細胞老化與癌變的風險,而諸如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草莓或櫻桃等各類水果,以及黃豆油、葵花油、核桃等堅果油脂類與全穀類食物,皆可提供眾多具抗氧化效果之營養素。

3. 膳食纖維:與膽酸結合,加速代謝膽固醇

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以及非水溶性,而水溶性膳食纖維已被證實可藉由與膽酸(膽固醇代謝產物)結合並排出體外,促使肝臟為彌補短缺的膽酸而加速代謝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

如燕麥便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為有效保護心血管的食物,建議每日攝取3公克的燕麥水溶性纖維,即有降低膽固醇之功效。另外,民眾也可以多攝取含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蘿蔔、洋蔥、大花豆、水梨等。

4. 植物固醇:與膽固醇結構相似,可抑制吸收

膳食膽固醇(由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來源多為動物肉品或油脂,而植物固醇則存在於植物中,因其化學結構與膽固醇相似, 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吸收量,達到降低血液膽固醇的功效。

在植物食品中,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包括:牛奶、優格、柳橙汁、五穀雜糧、植物油、堅果類。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