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一直要尿尿?小孩頻尿多為心理問題,對症下藥才有效

小朋友一直要尿尿?小孩頻尿多為心理問題,對症下藥才有效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常希望小孩盡快長大,擺脫尿床、尿褲子的習慣,但當孩子長大、進入幼稚園後,有些小孩反而出現頻尿問題,1個小時跑好幾趟廁所,而且每次尿量都很少。

其實多數小孩頻尿往往為心理因素所致。《Hello健康》與義大醫療吳振宇泌尿專科醫師將為你說明兒童成長過程的排尿狀況,並進一步解釋為何心理因素會使小孩頻尿,以及該如何改善頻尿的症狀。

3~5歲兒童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尿急、尿床

由於3~5歲的幼童大腦發育尚未成熟,身體對膀胱反應、尿急感受仍十分遲鈍,因此通常會等到膀胱尿液脹滿時才會上廁所。

自小孩到了停止包尿布的年紀後,父母可能會發現當小孩在專注進行某項活動,如玩玩具、看影片時,並不會頻尿,甚至鮮少上廁所,直到活動結束、注意力轉移或膀胱的尿液儲存量到達臨界點時,才突然感到尿急,若反應不及甚至還會尿在褲子上。

隨著大腦的控制能力逐漸發展成熟,以上情況通常在兒童5歲之後好轉。若孩童仍然經常發生頻尿、急尿及夜間尿床的行為,則須懷疑是否患有原發性膀胱過動症,建議父母帶孩子赴兒科或泌尿科接受專業檢查及治療。(延伸閱讀: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小孩5歲以上仍頻尿?心理壓力易導致膀胱過度敏感

原則上,夜間是否容易夜尿(起床排尿)或尿床,是評估兒童是否患有膀胱過動症的診斷重點之一,若兒童夜間不會尿床也無夜尿,但白天頻尿卻非常嚴重,三不五時便喊尿急,匆忙地跑去上廁所,那就有可能是「膀胱過度敏感」,家長可觀察孩童是否符合以下狀況: 白天頻尿十分嚴重,每小時可能會尿好幾次 每次尿量極少,甚至幾滴尿 熱衷投入於某事,例如看電視、玩遊戲時較不會頻尿 晚上通常不會上廁所或尿床,早上起床第一泡尿的尿量充足

小孩因膀胱過度敏感而頻尿,經常是因於學校、同儕或家庭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所致,如:

家中異變:父母離異、親人死亡或生病、家中出現新成員 家庭壓力:家庭成員吵架、父母過於嚴苛或冷漠 上學壓力:老師過於嚴格、受其他小朋友霸凌或在學校交友狀況不佳 環境變化:搬家、換房間或學校座位調動,突然和好朋友分開 情緒緊張和興奮:參加考試、比賽,或觀看具有暴力或恐怖內容的影片

由於小孩多不擅長表達心情及調適壓力,因此當情緒受到影響或感受到明顯壓力時,容易透過身體器官表達自己的不適,例如不想去上學,就說自己的肚子痛,而排尿也是其中之一。

當兒童身心感受不適及壓力時,身體的自主神經張力就會提高,進而對膀胱有尿的感受變得十分敏感。

此外,上廁所的行為更有轉換心情、引起關注之效,當小孩突然喊說要上廁所,無論父母多忙,幾乎都會給予一定的注意,而若孩童經常身處於高壓環境,例如老師的教學方式太過嚴厲、父母對孩子的表現十分苛求,或是家中成員經常吵架,小孩便可以透過上廁所暫時離開壓力環境;就如同成人在公司壓力過大,或面試前心情緊張,而跑到廁所喘口氣的狀況一般。 如何減少孩童心理壓力,改善小孩頻尿症狀?

既然是由心理壓力所引起的症狀,首要之務便是找出癥結點,才能對症下藥,例如家中成員經常吵架,那便需改善家庭失和問題,多多關心孩子;若小孩上學壓力過大,則可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以利找出問題點並加以解決。

在改善頻尿狀況時,切記千萬不要向小孩強調頻尿問題,例如對小孩頻尿感到不耐、將小孩頻尿的狀況與其他小朋友做比較,或甚至以嘻笑的方式,影射小孩很愛尿尿。過於強調頻尿問題,會使兒童對膀胱的反應更為敏感,導致頻尿症狀惡化。

一般而言,當父母給予孩童額外的關切及輔導,頻尿問題就會日趨改善;若遲遲未有好轉跡象家長可帶孩童就醫,醫生可能會開立降低膀胱敏感的藥物,並告訴小孩他們的身體其實沒有問題,只要吃藥就會改善,降低孩子的心理壓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