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心臟病就吃它!Omega-3脂肪酸:魚油、核桃含量高

預防心臟病就吃它!Omega-3脂肪酸:魚油、核桃含量高

長久以來,Omega-3 脂肪酸被認為對人體的健康有許多好處,不只可以預防、甚至能夠治療許多疾病,例如心臟病。可惜的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出Omega-3 脂肪酸,因此為了確保攝取量足夠,我們必須服用補充劑,或是在飲食中加入魚油來攝取這個對身體有益的營養成分。

什麼是 Omega-3 脂肪酸?

人們膽固醇容易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常吃的肉類普遍都含有飽和脂肪酸。然而,魚肉裡頭卻富含著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我們身體,抵抗發炎、並減少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維持血液健康、減輕血凝塊和中風(Stroke)等現象。攝取足量Omega-3 脂肪酸的人,比較不會發生鬱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和心律不整(Arrhythmia)等病症。

魚和Omega-3 脂肪酸的關係是什麼?

為了讓吃魚達到最佳攝取Omega-3的效果,您應該盡量挑選多脂魚,像是鮭魚、沙丁魚、湖鱒或鮪魚。很多海鮮也都含有Omega-3 脂肪酸,因此您你可以挑自己喜歡吃的食材,來改善健康。然而,鯰魚和吳郭魚含有不健康的脂肪酸,因此應該要限制攝取量。而且,料理方式也會影響到魚對人體的健康,如清蒸或烤的方式比炸的更健康。此外,雖然很多研究建議吃野生的魚,但其實許多人工飼養魚,例如鱸魚和鮭魚,相較之下含有較高的Omega-3 脂肪酸。

要吃多少份量的魚才夠?

成人建議每週吃7盎司的魚。很多人會擔心會因為吃魚而造成汞或其他毒素的中毒,但Omega-3 脂肪酸所帶來的好處遠超過這些風險,而且長期持續吃魚,儘管會在體內堆積汞,但並不會影響成人的健康。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汞可能會對胎兒和兒童有危險。因此,準媽媽和兒童應減少食用量,以避免魚內的天然毒素而中毒。

若您對魚類過敏,可使用補充劑來作為替代營養來源,像是核桃、大豆、亞麻籽等,也可以增加肉和蛋的攝取量。不過也有許多研究表示,從魚類以外的食物攝取到的Omega-3 脂肪酸,對於心臟和健康的助益較少。

生魚片鮪魚要少吃!大型魚重金屬汙染嚴重,吃魚「小魚代大魚」不怕汞中毒

魚類不僅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也富含Omega-3、維生素與礦物質,幾乎任何年齡都適合。然而隨著海洋汙染愈發嚴重,衛福部食藥署在2017年發布「魚類攝取指南」,指孕婦和嬰幼兒應少吃鮪魚、旗魚等大型魚類。

為何這些大型魚類應少吃?吃多會有哪些問題?建議的攝取量為何?《Hello健康》帶你深入瞭解重金屬對魚類的影響,告訴你怎麼吃魚才安心。 大型魚重金屬汙染嚴重,汞中毒會傷害神經、大腦

大量的工業廢水排入海中,汙染海裡的魚類。在眾多魚類中,以鮪、旗、鯊等大型魚類汙染最深,因為牠們是掠食性魚類,在海裡位於生物鏈頂端,生命週期也比其他魚長,所以較容易累積重金屬(如汞)、戴奧辛、多氯聯苯及其他環境荷爾蒙等化學污染物。

在眾多汙染源中,以重金屬汞最為常見。大自然中,汞以3種形式存在,分別是金屬汞、無機汞和甲基汞。海裡微生物會將無機汞轉化為甲基汞,並以甲基汞的形式存於魚類體內。一般我們常聽到的汞汙染,便是指甲基汞。(延伸閱讀: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人體對甲基汞的吸收率高達90%。若攝食量過多、毒性過高會導致汞中毒,傷害人體中樞神經,使人出現聽力或視覺喪失、手抖、大腦退化、感覺失調或倒錯等症狀。尤其,孕婦汞濃度過高,其毒性也會透過胎盤傳給胎兒,影響孩童大腦發育。

除了大型魚類汞含量較高外,生活於海裡底層的魚類汞含量也較高。此外,魚類採集處人為介入愈多,代表鄰近地區有愈多的工業建築或航運活動,魚的汞濃度也愈高。也因如此,市面上部分魚油產品才會強調原料是來自於挪威、阿拉斯加等人為活動較少的純淨海域。 這4種魚要少吃,吃魚最好「小魚取代大魚」

由於汞中毒危害嚴重,衛福部食藥署訂定魚類攝取指南,建議孕婦、育齡婦女及1~6歲兒童避免吃以下4種魚類: 鯊魚 旗魚 鮪魚 油魚

若食用,孕婦及育齡婦女每週攝取不應超過2份(70克)的旗魚、鮪魚及油魚,鯊魚則不超過1份(35克);1~6歲兒童的攝取量,則是4種魚類每週都不應超過1份。

1份魚肉=35公克,相當於成人三根手指併攏的大小與厚度。

然而,即使衛福部如此建議,可能還是會有人在意重金屬的危害,但若不吃這些魚,還有哪些魚類可以選擇呢?

依據上述魚類汙染的程度,選擇體型較小或生活於海洋中上層的魚類,例如鯖魚、四破魚、秋刀魚、肉鯽魚、鱸魚、丁香魚、竹筴魚、台灣鯛。

在攝取魚類上,須注意避免食用魚的內臟組織,因為這類部位的重金屬含量較高。若不確定魚類是否為小型魚,可用魚類是否與手掌大小相似、放在盤中能否看見頭尾作為判斷標準。

除了小型魚外,甲殼類動物如蝦子、螃蟹、龍蝦,或是軟體動物如魷魚、蛤蜊、扇貝、牡蠣等,都是很好的替代選擇,不僅汙染程度少,低脂肪、低熱量外,營養成分也十分豐富,很適合孕婦或兒童等需要充足營養的族群食用。

護肝減脂!這 12 種食物擊退脂肪肝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改善脂肪肝的最好方式,就是吃對食物!適合脂肪肝病人的飲食,簡單來說,就是得包含大量的蔬果、高纖食物,例如豆類、全穀類食物,並且維持少糖、少鹽的原則,避免食用過多反式脂肪、精緻醣類,以及飽和脂肪,另外,也請遠離酒精。以下介紹 12 種適合脂肪肝病人食用的食物。

1. 綠色蔬菜

經動物實驗證實,綠花椰菜可以有助於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而菠菜、抱子甘藍、羽衣甘藍等綠色蔬菜也有助於維持良好身形。 2. 橄欖油

如果想從植物中補充 Omega-3 脂肪酸,那麼橄欖油就是您的好選擇。相較於人造奶油、動物性奶油、酥油等等,橄欖油是更健康、更適合烹飪用的油,它有助於降低肝酵素,並且讓您維持健康標準的體重。

(同場加映:橄欖油超強大~抗氧化防癌9大好處) 3. 大蒜

有些人可能無法習慣大蒜強烈的氣味,不過一旦習慣後,就會發現其實大蒜很適合提味,能為美味的料理畫龍點睛。更重要的是,研究證實大蒜粉有助於脂肪肝患者減重、減脂。從今天起,就擁抱大蒜,讓它成為您的配料首選吧!

(同場加映:大蒜素是什麼?大蒜切碎放 10 分鐘 秒變最強抗癌食物) 4. 豆腐

美國伊利諾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 的動物研究發現,豆類食物的蛋白質有助於減少肝臟脂肪堆積,而且豆腐熱量低、富含蛋白質,是相當健康的食物。但是,不管是多健康的食物,還是得適量的攝取,任何食物攝取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同場加映:豆腐營養好處多~減肥好幫手6大功效) 5. 葵花籽

葵花籽富含具抗氧化功效的維生素E,有益於保護肝臟。如果您今天在辦公室嘴饞了,不妨讓葵花籽成為代替珍珠奶茶的辦公室點心吧! 6. 綠茶

雖然目前相關的研究證據仍不夠多,不足以證明綠茶確實有助於治療或預防脂肪肝,不過從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綠茶可能可以干擾脂肪的吸收,所以現在有愈來愈多探討綠茶功效的研究,研究綠茶是否能進一步的阻礙肝臟儲存脂肪,並且是否真的能改善腎臟功能。

(同場加映:好奇問:綠茶會助孕還是會阻礙懷孕

7. 咖啡

適量的咖啡因能有效減少肝臟異常分泌酵素,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如果有喝咖啡的習慣,肝臟受損的程度會小於不喝咖啡的患者。

(同場加映:咖啡抗氧化!10大好處減肥防癌防失智) 8. 魚肉

鮭魚、沙丁魚、鮪魚、鱒魚等多脂魚類富含 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不只能夠抗發炎,也有助於降低脂肪肝指數。

(同場加映:多多攝取Omega-3~大腦越吃越健康) 9. 麥片

您需要補充活力與能量嗎?全穀類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您的最佳選擇。高纖的全穀類食物,例如:麥片,可以帶給您飽足感,讓您活力滿滿的同時,也能維持健康標準的體重。

(同場加映:膳食纖維護腸道~補充β-葡聚醣好處多)

10. 核桃

雖說吃魚油可以補充Omega-3 脂肪酸,但有些人就是沒辦法接受魚油膠囊的味道。如果您也同是天涯共苦人的話,那麼美味又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核桃就是最好的替代方案了。研究顯示,患者食用核桃後,肝臟功能顯著地改善。 11. 酪梨

酪梨富含了健康的天然油脂,而酪梨中的化學成分不只能降低肝功能之損壞,豐富的纖維質對於體重控管也相當有幫助。 12. 牛奶或其他低脂乳製品

研究人員針對乳清蛋白之功效進行研究,發現乳清蛋白可能可以讓肝臟功能不繼續惡化。所以即使您不喜好乳製品,為了您的健康,或許還是可以嘗試看看。畢竟,乳製品也能夠提供我們,日常所需要的蛋白質,所以不妨每天一杯牛奶,讓您越喝越健康吧!

(同場加映:好想喝牛奶!3方法治療乳糖不耐症)

鎂有哪些功效?建議攝取量多少?盤點9大含鎂食物!

鎂(Magnesium)的作用與功效

鎂(Magnesium)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之一,人體有超過300多種的化學反應,包括製造蛋白質、合成骨骼或DNA等,都需要鎂的參與;鎂的作用除了能幫助神經傳導及肌肉運作,也有幫助穩定心律、血糖的功效,並能保持關節軟骨的健康。不過人體無法自己製造鎂,必需由食物來攝取。 鎂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訂定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七版(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成人(19~50歲)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男性 380 毫克,女性 320 毫克,不過在 2013~2016 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青少年及成人的鎂攝取量,距離標準仍有一段落差,平時應注意多補充含鎂的食物。以下介紹九種含鎂又健康的食物。

9大含鎂食物 含鎂食物1. 黑巧克力

除了富含大量的鎂,黑巧克力也含有鐵、銅等礦物質,富含的膳食纖維也是益生元,能作為腸道益菌的食物,有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另外,巧克力更含有許多強大的抗氧化物,能打擊自由基,防止細胞受損、預防疾病,其中,可可含有大量黃烷醇(Flavanols),可以防止壞膽固醇的氧化及堆積,進而保護健康。建議民眾可以挑選濃度 70% 以上的黑巧克力,理論上濃度越高越好。

含鎂食物2. 酪梨

一顆中等大小的酪梨,大約就能提供每日 15% 的鎂攝取量,不同於一般水果,酪梨含有大量油脂,特別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臟健康很有幫助。研究顯示,吃酪梨能降低發炎、改善膽固醇指數、並能延長飽足感時間。 含鎂食物3. 堅果

堅果含有大量的鎂,尤其是杏仁果、腰果和巴西堅果,只要約40克的一份堅果,就能補充20%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堅果也富含纖維和單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糖尿病患(Diabetes)控制血糖和膽固醇的濃度,此外,堅果有益心臟健康、抗發炎、當點心時還能幫助抑制胃口。 含鎂食物4. 豆類、豆莢類(Legumes)

豆莢類包括豌豆、小扁豆、大豆或黑豆等豆類植物,都是極具營養價值的食物,不僅含有大量蛋白質,也擁有豐富的鎂,1杯的黑豆就含有約120毫克的鎂含量,相當於1/3的每日攝取量。除此之外,其他豆類製品如豆腐,也含有豐富的鎂含量,有些研究顯示,攝取豆腐能保護血管,並降低罹患胃癌的機率。

含鎂食物5. 種子類

說到熱門的健康食物,不得不提到南瓜籽、亞麻籽(Flaxseed)或奇亞籽(Chia seed)等這類種子食物,他們除了含有大量的鎂,也富含纖維、鐵、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推薦閱讀:吃籽超營養!4 種堅果種子營養功效介紹

含鎂食物6. 全穀類

小麥、燕麥和大麥,包括近年來流行的藜麥、蕎麥等”準穀物”,都是富含鎂的穀類食物,多數的全穀類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硒和纖維,能降低發炎反應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風險。

含鎂食物7. 魚類

魚是相當營養、也富含鎂的食物,特別是脂肪豐富的魚類,像是鮭魚、鯖魚或鱈魚,魚油的好處大家並不陌,生,當中的omega-3脂肪酸,一般認為能降低一些慢性病的風險,特別是心臟病。 含鎂食物8. 香蕉

香蕉在世界各地都箱都受歡迎且普遍,一般提到香蕉,通常想到的是高鉀和防抽筋的效果,不過香蕉也含有不少鎂,過去網路甚至曾瘋傳:「香蕉空腹食用導致體內鎂比例失衡,造成心血管收縮、心臟不適。」但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人體本身就有調節機制,不可能因為空腹吃香蕉就造成心臟問題。 含鎂食物9. 深綠色蔬菜

深綠色蔬菜是極具營養的食物,包括羽衣甘藍菠菜或芥菜等綠色蔬菜都含有豐富的鎂,並且還富含維生素A、C、K等其他營養素。(推薦閱讀:吃茼蒿5大營養好處!認識火鍋必吃打某菜) 補鎂靠天然食物

估食品安全的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The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BfR)建議,如果需從其他營養補充品攝取鎂,每日不應超過250毫克,否則可能會導致腹瀉等症狀。(延伸閱讀:營養攝取不足竟導致身體不聽話?補鎂有助穩定自律神經)

不只鮭魚才有Omega-3!多吃這些食物強健身體

現代人的健康意識越來越高,許多人開始避免攝取高油、高鹽的食物,不過你知道油脂也有好油嗎?Omega-3就是其中之一。到底哪些食物富含Omega-3?Omega-3有那些功效?讓《Hello健康》為你解惑。

Omega-3是什麼?功效有哪些?

Omega-3(Omega-3-fatty-acids)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僅能從日常飲食攝取;為優良的脂肪來源,除了有助心臟健康、抗發炎之外,也能降低血壓、三酸甘油酯,減少壞膽固醇,並提高人體免疫力。

Omega-3最主要的3種脂肪酸,分別為EPA、DHA和ALA;EPA和DHA的常見來源為魚油或高油脂含量的魚類,ALA(alpha-linolenic acid)則多來自於植物油。

Omega-3食物有這些

不少人聽到Omega-3,就會想到鮭魚,不過含有Omega-3的食物,其實不只鮭魚。 1.鮭魚等魚類

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豐沛的漁獲資源,隨時都能吃到新鮮漁產。即使是深海魚種,也很方便享用;因此,不妨適量攝取鮭魚或其他深海魚,例如:鮪魚、比目魚、鯷魚、鯡魚等深海魚,以及秋刀魚、鯖魚等小型魚皆含有豐富的Omega-3。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建議成年人每週吃2~3份魚類(1份為4盎司,或114克,約成人手掌的大小與厚度);若當週沒吃到建議量,可在接下來的幾周攝取足夠的建議份量,或從其他含有相同營養素的食物中補充。 2.種子類

EPA、DHA主要來源皆為動物性食材,但芝麻和亞麻籽也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ALA);亞麻酸為EPA及DHA的前驅物,經過人體代謝後會形成Omega-3,但轉換率會較差一些。

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每100克芝麻、亞麻籽分別含有19.4克、16.3克的ALA,十分適合作為魚類或魚油之外的補充選擇,尤其是素食者。 3.黃豆粉

黃豆粉除了富含蛋白質、纖維及大豆異黃酮之外,也含有Omega-3,每100克為1.46克;不僅適合體重控制及健身,也是優良的營養來源。 4.核桃

核桃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每100克為9.08克,是良好的植物性來源之一,而且更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以及各類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不分族群皆適時食用。

5.魚油

美國國家醫學院(IOM)針對Omega-3提出了建議適當攝取量(AIs),建議14歲以上的男性、女性分別攝取1600毫克、1100毫克的Omega-3;針對孕婦,建議攝取1400毫克,若是哺乳中,則建議攝取1300毫克。

遠洋大型魚類向來是饕家最愛,因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益;不過,衛生福利部指出,越大型的魚類,越可能累積高濃度的污染物,例如:甲基汞等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質,過量可能會累積體內,對健康造成影響。

現代人外食比例高,且飲食不均衡,平常可能難以長期穩定地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Omega-3,因此,高濃度、對身體健康造成負擔低且食用方便的深海魚油保健食品,成為補充Omega-3的替代選擇。

在選擇深海魚油時,應該要注意魚油原料有無專利,舉例來說,德國KD大廠便擁有21項的萃取專利,另外品牌的信譽、魚油的濃度以及製造過程的透明度也都很重要,若能有國際獲獎、國家等級認證,像是MondeSelection特級金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等,有經過國際專家的嚴格審核,都能再多確保自己補充的Omega-3的安全性、有效性。(延伸閱讀:深海魚油功效好處多,但吃錯恐有反效果!?掌握三大挑選重點,補足日常所需)

高濃度魚油的重要性

市售魚油多數為混合型(EPA+DHA)產品,但民眾挑選時,濃度愈高是否愈好呢?挪威一項研究指出,三組受試者分別服用62.5%、80%、85%三種濃度的Omega-3脂肪酸,濃度愈高,受試者的三酸甘油脂及極低密度膽固醇(VLDL)下降愈明顯。

不過,不同Omega-3 脂肪酸的組成,對人體具有不同功效,不同製劑與濃度也都各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民眾挑選時仍要考量自身健康狀況再做決定。

高濃度魚油和低濃度間的區別在於,所含的營養素含量可能有差別。兩者相比,高濃度的魚油,不必吃那麼多顆就可以達到所需的Omega-3劑量,除了更有效率外,也正因為純度高,相對來說較不容易吃下其他對身體沒有好處的添加物、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因此,在選擇魚油時,建議可以挑選rTG萃取型式且高濃度的產品,以確保補充Omega-3的效果與自身吸收安全性。目前市面上已有Omega-3脂肪酸含84%以上,高達97.7%濃度的高濃度魚油可供選購。

深海魚油成分DHA知多少?營養價值為何,如何攝取最健康?

深海魚油是優秀的保健食品,其中的DHA因能保護視力並幫助幼兒發展等功效,在廣告中時常出現。但魚油食品標榜的DHA究竟是什麼,到底對人體有什麼樣的助益呢?

Hello健康》為你介紹DHA的營養價值,以及該如何補充才能獲得最大效益。

DHA是Omega-3 脂肪酸的一種

Omega-3脂肪酸是深海魚油的營養素之一,存在深海魚類中,如:鮭魚、沙丁魚、鯖魚,其中DHA、EPA是魚油的主要脂肪酸,屬於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EPA: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膽固醇,減少血小板凝集能力,因此被認為具抗血栓作用,進而保護心血管。 DHA:幫助胎兒神經發育和緩解發炎指數,並可能參與免疫調節。

DHA組成細胞膜,幫助嬰幼兒發展

DHA是構成細胞和細胞表面膜層的組成成分之一,有助於大腦皮質發展。研究指出,攝取足夠的DHA,有助於嬰幼兒發育視力以及腦部神經、降低孩童罹患注意力不足症的風險並預防心臟病以及類風溼性關節炎。 發育腦部及視力:由於DHA能幫助大腦及中樞神經發育,對嬰幼兒的智力以及視力都有助益。實驗指出,幼兒在食物添加魚油,學校成績表現更好且視力敏銳度及辨別力也有所提升。 避免孩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DHA也能幫助孩童提升學習專注度,雖然目前的研究不夠充足,但部分小型的前瞻性研究指出補充DHA能幫助孩童改善ADHD。 保護心血管:DHA同屬Omega-3 脂肪酸的一種,能夠減少肝臟合成三酸甘油酯,增加血漿中酯蛋白酯解酶之活性,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濃度,能夠有效保護心血管,預防冠狀動脈疾病風險。 降低類風溼性關節炎:研究指出,DHA有助降低發炎指數,減少發炎介質產生,因此,與自體免疫相關的發炎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被認為補充DHA能改善其症狀。

建議成人每天補充

成人每日DHA需求量至少大於200毫克,建議每日可攝取50克~100克的深海魚,約一週吃3-4次;吃深海魚時,去皮、去內臟更可減少潛在的重金屬汙染,建議的深海魚來源包括:鮭魚、沙丁魚、貝類、鯡魚和金槍魚。若是素食者,建議從海藻中補充DHA,近幾年,市面上已有藻油DHA保健食品,另稱素食魚油。

DHA與EPA的濃度與純度,決定魚油的品質,Omega-3總量之濃度大於80%較能發揮良好的保健效果。購買前,請閱讀EPA及DHA每日含量,總魚油含量以一天不超過2公克為宜,否則僅會吸收多餘油脂,對健康毫無助益。另外,孕婦同樣需要補充足夠DHA,能幫助胎兒發展腦部及視神經,每日建議量為300毫克,若需透過魚油保健食品補充,建議先向醫生詢問魚油品項是否適合孕婦食用。 欲透過魚油食品補充DHA,則需注意部分藥物副作用

DHA好處雖多,仍有副作用,若有服用以下藥物,則不建議透過魚油保健食品補充DHA: 降血壓藥:DHA能降低血壓,若同時服用降血壓藥,易導致低血壓,引發頭暈等症狀。 糖尿病藥物:高濃度的魚油保健食品可能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引起更強烈的降血糖作用,即增強糖尿病藥物的效用,若需補充則建議先向醫生諮詢。 阿斯匹靈:魚油與阿斯匹靈一同服用,會延長凝血作用,副作用包括出血增加,因此每日服用阿斯匹靈的民眾,不建議再另外補充魚油。 血液稀釋劑:魚油當中的EPA會抑制血小板活性,血液稀釋劑同樣會降低血小板功能,兩者同時服用,恐會增加出血風險。

此外,由於魚油來自深海魚,恐有遭重金屬污染風險,若要透過魚油保健食品補充DHA和EPA等營養,建議詳閱營養標示之外,選擇國家認證的產品,(如健字號認證),較有保障。若有任何宜疑慮建議事先醫生、藥師或營養師詢問,方能達到安全的保健功效。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rTG、TG、EE型魚油怎麼選?哪個較好吸收?魚油型態挑選攻略

在挑選魚油過程中,常看到很多英文單字,例如Omega 3、DHA及rTG等,讓人一頭霧水。《Hello健康》在本篇文章告訴您什麼是rTG、TG及EE型魚油?說明3種魚油型態的差異,並教您如何挑選適合的魚油,找出吸收力最好、功效最佳的補充選擇。

rTG、TG、EE魚油型態是什麼?功效差異為何?

吃魚油主要是攝取Omega-3的DHA及EPA,這些是人體無法合成的重要脂肪酸,對生理功能的維持相當重要。目前市面上的魚油的型態,往往取決於萃取方式的不同,大致來說,可分為TG型、EE型及rTG型等3種,以下分別說明: TG型魚油(Triglyceride form 三酸甘油酯型態)

TG型魚油是最傳統的魚油萃取模式,天然的魚肉脂肪主要以三酸甘油酯的型態存在,TG型魚油是萃取魚的皮下脂肪,經過基本的精煉過程(包括除臭、溶劑分離),盡可能維持魚油的三酸甘油酯型態,因此是3種型態的魚油中,最接近天然的魚油。

相較於其他2種魚油型態,TG型魚油的缺點是Omega-3的含量最低,一般含量約30~50%,不過因為TG型魚油最貼近天然魚油,因此人體生物可利用率較佳好,且加工程序最少,價格通常最低。

EE型魚油(Ethyl Ester Form 酯化型魚油)

由於TG型魚油的含量較低,為提升魚油Omega-3脂肪酸的含量,衍生出加工酯化的技術,藉由分離出魚油之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達到濃縮目的。

EE型魚油的Omega-3含量約50~70%,由於萃取技術較複雜,因此價格較高;然而,因為EE型魚油不是天然魚油的三酸甘油脂的型態,雖然含量較高,但吸收率反而較差。 rTG型魚油(Re-esterified Triglyceride 再酯化三酸甘油酯型態)

rTG型魚油為EE型魚油的進階版,使用更先進的萃取技術,達到以下2個目的:

一般可提高>80%的Omega-3 魚油含量。 同時具有三酸甘油酯之型態,吸收率不打折。

rTG型魚油不同以往有機溶劑萃取,而是使用超臨界萃取法,使用氣體,因此更能完整保存魚油的營養價值,但也因為技術門檻較高,因此rTG型魚油純度和價格都比較高,市面上宣稱魚油含量超過80%的魚油,大多是rTG型魚油。不論其含量或吸收率也是最高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也較貴。 魚油怎麼挑?要吃得安心,2重點不能忘!

在挑選魚油上,以下2點也是應考量的重點:

原料取自於純淨漁場:漁場周圍是否沒有核汙染或石油開採?是否選用富含DHA和EPA的深海小魚,減少食物生物鏈的毒素累積,以避免食物鏈所造成的重金屬汙染? 通過國際標準及各項檢驗:是否通過各項重金屬檢驗?是否獲得國際組織認證?

依照上述說明,您就能找出最安心且符合個人需求的魚油;若您重視天然,TG型態魚油可能是您的首選;若您重視含量、吸收率及功效,就可以考慮rTG型態的魚油;EE型態魚油因為價格介於TG、rTG型態魚油之間,為考量價格及功效的中庸選擇。

強身健體!魚油對身體的5大好處報你知

如果您今天不喜歡吃魚,但又想要攝取魚身上富含的Omega-3脂肪酸,那麼魚油就是您最好的選擇。對於現代人來說,魚油是一個能夠快速幫助您因為忙碌而沒時間補充Omega-3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等營養素的產品。除了富含我們每日所需的營養之外,魚油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幫助。以下就讓《Hello健康》為大家介紹5點魚油會帶給我們身體的好處。

1. 促進心血管的健康

研究證實,Omega-3脂肪酸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以控制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增加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的量。此外,魚油還能預防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的堆積。研究顯示,魚油對於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患者也有好處,甚至還可以降低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 2. 增強免疫力

定期服用魚油可以改善人體對於常見疾病與感染的免疫力。科學家認為魚油有這樣的益處必須歸功於內含的Omega-3脂肪酸。Omega-3 脂肪酸會影響人體內的細胞激素(Cytokines)和類花生酸(Eicosanoids,又稱二十碳酸衍生物)的濃度。由於魚油可以改善免疫力,對於患有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的患者很有幫助,例如狼瘡(Lupus)。

3. 抗發炎

魚油能夠抗發炎,和有效減輕血液和組織發炎。有慢性發炎疾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的患者可以藉由定期攝取魚油來改善病情。魚油也對於腸道疾病有助益,像是乳糜瀉(Celiac disease)、短腸症候群(Short bowel syndrome),以及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例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及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4. 治療關節炎

魚油還有治療關節炎(Arthritis)、風濕病(Rheumatism)和雷諾氏症候群(Raynaud’s symptoms)的功效。若您使用魚油,則可避免服用高劑量的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研究顯示,若關節炎的患者大量攝取魚油,體內破壞軟骨的酶可以被制衡,而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的患者,也可以透過定期攝取魚油來強健身體。不過,由於使用魚油治療關節炎仍有潛在的副作用,因此目前仍有爭議是否該用魚油治療關節炎。若您是關節炎的患者,使用魚油前請務必諮詢您的醫師。

5. 減輕憂鬱與焦慮

Omega-3脂肪酸可以改善憂鬱症與焦慮,也可以改善心理疲勞(Mental exhaustion)、壓力、性慾降低、自殺傾向和其他神經失調疾病。甚至有研究指出,大量攝取Omega-3 脂肪酸可大幅降低謀殺和暴力的發生。其他研究則指出,攝取魚肉可能幫助女性避免憂鬱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三餐外食健康亮紅燈?營養師教你挑選高含量Omega-3魚油,提升體循環

三餐外食是現代人的常態,忙碌的工作讓人沒時間關心營養攝取和健康,釀造許多健康問題,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外食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缺乏Omega-3。Omega-3為維持新陳代謝、血管健康的重要脂肪酸,有助降血壓、減少膽固醇,減少許多疾病的發生率。

對外食族來說,最方便的Omega-3來源就是魚油,然而市面魚油種類繁多,究竟如何挑選才能找到優質魚油?魚油含量和型態的差異為何?《Hello健康》邀請孫語霙營養師,教您挑選高含量、高吸收、安全且無腥味的健康魚油,一起改善您的身體健康,健檢紅字不擔心。

魚油中Omega-3含量決定攝取量,含量愈高、效果愈好

吃魚油主要是為了吸收Omega-3其中DHA與EPA等脂肪酸所帶來的功效,因此一顆魚油Omega-3含量愈高,攝取量就愈多。

市面上魚油含量參次不齊,有些僅30~40%,即使吃了效果也有限;有些則未標示含量,令人擔心成分的安全性。針對含量,孫語霙營養師建議挑選符合以下3點的魚油: 含量標示明確 Omega-3含量達60% DHA與EPA總和達900毫克

而且最好一顆魚油的含量就達900毫克,如此一來促進新陳代謝、活絡循環的功效都會加倍,而且也方便服用,不易忘記。

魚油rTG型態好吸收,補充有感、功效翻倍!

依據萃取方式及結構不同,魚油可分為EE型、TG型及rTG型等三種,其差異、含量與吸收率說明如下:

TG型魚油:僅經過基本的精煉過程,Omega-3含量最低,約30%,因為型態天然,吸收率好。 EE型魚油:藉由分離魚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達濃縮目的,含量約50~70%,但因為非原始三酸甘油酯的型態,吸收率較差。 rTG型魚油:為EE型魚油的再進化版,含量高,而且為三酸甘油酯型態,因此吸收率高。

由上可知,rTG型態是唯一兼顧高含量、高吸收率等優點的魚油,因為1顆即能達到一天人體補充所需,故成本也相對較高。 魚油腥味、原料及認證也要考慮

在購買魚油上,許多人會專注於廣告和品牌,而忽略以下3個選購重點: 魚油腥味:入口時是否有明顯腥味?腥味會影響咬破吞嚥的感受,尤其是對味道敏感的族群,例如小孩或孕婦。 原料取自於純淨漁場:漁場周圍有無核汙染或石油開採?是否選用富含DHA和EPA的深海小魚,以避免食物鏈所造成的重金屬汙染。 通過國際標準及各項檢驗:是否通過各項重金屬檢驗?是否獲得國際組織認證?

綜觀上述幾點,理想的Omega-3挑選原則,除了含量高、無腥味之外,其原料的天然性、通過各類重金屬檢驗與國際魚油組織認證也格外重要。

選擇rTG型態的高含量Omega-3魚油,1天僅需1顆,便幾乎能達到美國心臟協會每日建議的攝取量 (1000毫克),不必分次服用,特別適合銀髮族,或有健康問題並需加強代謝循環者,以及經常從事高強度運動者。

魚油是Omega-3方便且健康的攝取來源。在現代人普遍外食、難以兼顧營養均衡的情況下,選擇安全、有益且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為守護身體健康的最好方法之一。

吃巧克力好處多!黑巧克力抗氧化7大健康好處

你是巧克力控嗎?其實如果不攝取過量的糖分,黑巧克力的好處可說相當的多。研究已經證實,每天吃適量的黑巧克力(約28克)可以改善許多常見的慢性健康問題,特別是黑巧克力含有益健康的天然抗氧化劑成分(如黃酮類、多酚類和黃烷醇類),也被證實可降低心臟病(Heart disease)風險和促進大腦的健康。

Hello健康》就帶你一起了解黑巧克力的好處、功效,讓你吃巧克力不再有罪惡感。

巧克力的分類有這些

至於該怎麼挑選黑巧克力呢?其實很多人對黑巧克力的定義,以及相關的可可豆、可可粉、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等名稱,感到很混淆,在此為大家做個簡單的說明。

1. 黑巧克力(Dark Chocolate)、 牛奶巧克力(Milk Chocolate)、 白巧克力(White Chocolate)

巧克力是由烘焙過的可可豆製作出來的產品,如果是由未經烘焙的可可豆做的,就稱為生巧克力(Raw Chocolate)。黑巧克力指的是,可可成分至少含 70% 以上且低糖的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則是除了可可外,還加入高溫殺菌過後的牛奶和大量的糖。白巧克力則跟可可一點關係也沒有了,它是由牛奶和糖混合製成的。

2. 可可豆(Cacao Beans)

它是小型熱帶常綠植物可可樹(Theobroma Cocao)的種子,原產於南美洲,後來在非洲與東南亞也廣泛種植。每個可可豆筴裡含有20~60顆的種子,稱為可可豆,每顆可可豆含40%~50%的脂肪(可可脂),也就是巧克力的主要成分。

3. 可可粉(Cocoa Powder)

可可豆經過烘焙、磨成粉後,成為可可粉,它的可可脂已大部分被去除了。

弄清楚這些名稱與產品的關係與差異後,大家應該挑選的基本知識了,從今天起,不妨在晚餐後享用 1~2 小塊黑巧克力。建議選擇有機、低糖、可可含量 70% 以上的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的7大健康好處

1. 抗氧化力強含多酚

實驗證實,未經加工的可可豆具有明顯消除自由基的功效,黑巧克力裡的可可含有最高含量的多酚和類黃酮,甚至比葡萄酒和茶還多。另有研究表明,黑巧克力的抗氧化性、多酚和黃烷醇,跟蔓越莓藍莓、巴西莓、石榴等超級水果可相提並論。

2. 營養滿滿含鐵鎂銅錳

質量高的黑巧克力,含有適量的可溶性纖維和礦物質,每100克含70~85%可可的黑巧克力有 11 克的纖維,另可提供每日建議營養素攝取量中67%的鐵質、58%的鎂、89% 銅和98% 的錳等。

3. 保護皮膚減少日曬傷害

黑巧克力中的黃酮醇,可保護肌膚減少陽光的傷害。最低致紅劑量(Minimal Erythemal Dose)是曝 24小時內,造成皮膚發紅所需的最小UVB輻射量。

在一項針對 30 人的研究中,服用高濃度黃烷醇的黑巧克力12週後,最小致紅劑量增加了一倍以上,表示防止皮膚曬紅的能力上升了一倍。所以下次去海灘度假前,不妨在前幾周或幾個月內就開始吃些黑巧克力。(同場加映: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照顧)

4. 降低心臟病風險

黑巧克力裡的黃烷醇,可降低血栓和中風(Stroke)的風險。某項針對470名年長男性的研究中,發現可可在15年內,降低受試者們平均50%心臟病死亡風險。

另有研究表示,每週吃兩次或更多次黑巧克力,可降低冠狀動脈化32%的風險,吃超過5次,可降低57%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推薦閱讀: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5. 改善大腦功能減少中風

研究指出,可可能增進大腦的血流量,減少發生癡呆和中風的機率。此外,還可明顯改善年長的精神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言語流暢度。

6. 降血壓改善血液流動

許多對照研究表明,可可和黑巧克力都可幫助改善血液流動和降低血壓。黑巧克力中的黃烷醇,可刺激血管內產生一氧化氮,幫助向動脈發送信號使血管放鬆,降低血液流動的阻力,進而降低血壓。相反的,沒有黃酮類化合物的白巧克力,則無益健康。

7. 提升好膽固醇

可可豆中的可可脂是天然脂肪,雖然含很高的飽和脂肪酸,但不會影響血液中的膽固醇水準,研究發現還能提升好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降低體內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作用。研究發現,連續吃七天黑巧克力可降低6%的壞膽固醇,提升9%的好膽固醇。

不過市售的加工過的巧克力,通常純度都已經不高了,民眾可能攝取更多的是糖分與熱量,所以如果想要享受巧克力帶來的健康好處,必須選擇濃度較高的黑巧克力,才能攝取到最多的可可脂。

黑巧克力的熱量

吃黑巧克力的好處不少,除了好處之外,你可能也會想知道黑巧克力的熱量到底是多少。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資料顯示,100公克的85%黑巧克力就有585大卡,糖含量則是10.7公克。在吃黑巧克力時,也別忘了注意熱量與糖分,適量攝取黑巧克力也能讓你健康無負擔。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