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治療:心臟手術一覽

心臟病治療:心臟手術一覽

心臟手術是治療心臟病的重要方式之一,醫師可以透過手術進行心臟移植、植入心律調節器或修補心臟瓣膜等;舉例來說,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便是較為人熟知的心臟手術之一。

近年因微創手術發展迅速,讓心臟手術不再是得鋸開胸骨的大手術,相較之下,透過內視鏡與達文西機械手臂等微創手術方式執行,手術風險與疼痛感較小,術後恢復也較快,患者可以根據醫師的建議以及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然而,心臟手術種類繁多,許多不同名稱可能指的是同一種手術,常常讓人看得「霧煞煞」,《Hello健康》為你統整各種心臟手術類型,簡單介紹它們的用途、差異、風險與執行方式。

心臟冠狀動脈手術

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往往是進行冠狀動脈手術的主因;如果動脈中的脂肪斑塊堆積非常嚴重,患者很有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無論是心肌梗塞發作或是尚未發作,患者都可能需要透過手術將斑塊移除或疏通血流。以下為常見冠狀動脈手術介紹: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簡稱 CABG)的進行方式為:透過移植別處血管,以繞開堵塞的冠狀動脈,使血液得以流通。主要用於治療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心絞痛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患者。

在過去,心臟繞道手術只能由開胸手術進行,風險較高,因此患者通常會在有好幾處冠狀動脈狹窄時,才會考慮使用此手術。不過現今技術已可透過肋骨間的縫隙進行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讓高風險的患者有更適合的選擇。

達文西機械手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需要在患者左胸打4到5個1公分左右的孔洞,讓機械手臂從肋骨間的空隙進入,即可執行手術,不需要像傳統手術鋸開胸骨,因此,患者術後的疼痛感較小,術後大約6小時能脫離呼吸器,也能在較短時間內下床走動,約一週後可出院。

此外,還有一種稱為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繞道手術(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簡稱 OPCAB),意指無須心臟停跳與使用體外循環機,在心臟保持跳動的狀況下進行手術。好處是患者可以避免心臟暫時停止的風險,但此手術的施行難度也較高。(延伸閱讀:冠狀動脈心臟病)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英文名為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以下簡稱 PCI。此手術還有許多別稱,包含心臟血管成形術(Angioplasty)、氣球擴張術(Balloon angioplasty)、心導管治療等等。

手術透過將導管由腹股溝或手臂的血管插入,經血管到達心臟,然後把氣球經由導管送進至動脈狹窄部位,待氣球充氣,便能撐開血管壁,增進血液流通。為了避免術後動脈再度狹窄化,心臟血管成形術通常會搭配支架,將支架留在已被氣球撐開的動脈中,以阻止管壁回縮。

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切除術

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切除術英文為Atherectomy,同樣也是利用插入導管的方式,將導管頂端安裝旋轉刀頭,進入堵塞的血管內將斑塊磨碎、切除。此手術也可用於已接受血管成形術,但仍有斑塊堵塞血管的患者。 心臟瓣膜手術

心臟瓣膜是控制心臟血液循環的閥門,瓣膜必須準確地開啟與閉合,才能防止血液逆流。然而,如果罹患風濕性心臟病或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會造成瓣膜發生脫垂、閉鎖不全,像是常常聽到的二尖瓣(僧帽瓣)脫垂、主動脈瓣狹窄等等。這時便需要修補或置換瓣膜,以維持心臟功能正常運作。瓣膜手術可分為修補與置換,請見以下介紹:(延伸閱讀:瓣膜性心臟病) 瓣膜修補手術

在瓣膜可以修補的情況下,通常會透過瓣膜修補手術,以恢復瓣膜的功能。傳統作法為鋸開胸骨,切開心臟直接對有問題的瓣膜進行修補。現在則可經由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幫助,例如以達文西手臂,或者使用影像輔助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簡稱 VATS),從肋骨間縫隙進行手術,無須切開患者肋骨,有助減輕術後疼痛,縮短恢復期。 達文西手臂瓣膜修補

二尖瓣膜修補時要進入心臟較深處才能進行縫合,因此,手術時的視野較不清楚,操作也較不容易。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時,可以透過3D立體放大影像,搭配可旋轉540度的靈活手臂等特性,能較清楚的看見瓣膜的構造,並且穩定且精細的進行修補。

以瓣膜修補手術來說,加裝瓣膜環避免瓣膜鬆動,改善閉鎖不全的問題。若是瓣膜狹窄,則可能會稍微切開瓣膜,讓血液通過量增加。(延伸閱讀:頭暈易疲倦恐為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前兆!職棒球星林岳平換「膜」繼續活跳跳)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英文為(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簡稱 TAVI 或 TAVR),此手術其實與前面提到的 PCI 手術概念相同,透過將導管由腹股溝或手臂插入,經血管到達心臟,再將導管上頭、固定於支架的人工心臟瓣膜直接置入即完成,無須特地移除患者原有的心臟瓣膜。

然而,此種「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也同樣適用於二尖瓣或三尖瓣的置換,而非只能更換主動脈瓣,不僅如此,經導管手術也可以利用導管攜帶瓣膜夾,修復輕微的瓣膜閉鎖不全問題,因此無論是瓣膜置換或修補,皆可以考慮以經導管手術進行。(延伸閱讀:不是公主病!林依晨、大S也有「二尖瓣脫垂」!二尖瓣脫垂症狀、治療與預防) 心臟衰竭手術 心室輔助器

心室輔助器的安裝需透過開心手術進行;醫師會在上腹壁的位置安裝幫浦,接著將導管分別連接主動脈與心室到幫浦上,以及將幫浦與外掛的心室輔助器用導線連接。完成後,心室的血液就會順著導管流至幫浦,透過幫浦將血液打入主動脈,以維持血液循環。簡單來說,心室輔助器其實就是扮演了心室的角色。

若要細分的話,心室輔助器有分為固定與攜帶式的分別,固定的心室輔助器無法攜帶,患者只能在病房內活動,而攜帶式的則能固定於患者身上,並不限制患者的行動。

主動脈內氣球幫浦

此種幫浦與心室輔助器一樣,都是輔助心臟維持血液循環的方式之一,不過主動脈內氣球幫浦(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簡稱 IABP)的安裝更為方便,也是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它可以透過心導管的方式,由鼠蹊部股動脈放入攜帶氣球的導管,並引導至靠近主動脈弓處放置。這顆氣球可以在心臟收縮時塌陷,減輕心臟的後負荷;心臟舒張時則膨脹,將血液壓回升主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液灌流量。 葉克膜

葉克膜英文名稱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簡稱ECMO,又稱體外維生系統。其與心室輔助器的最大差別在於,葉克膜也具有將血液轉為充氧血的功能,主要用於患有嚴重心臟與肺部疾病的患者。(同場加映:葉克膜能取代心肺?剖析ECMO功能與風險)

安裝葉克膜主要分為靜脈至靜脈(Veno-Venous,簡稱 VV)、靜脈至動脈(Veno-Arterial,簡稱 VA)兩種方式。前者通常會在股靜脈與頸內靜脈插入導管,後者則是股靜脈和股動脈。兩者皆透過幫浦(人工心臟)引出血液後,經由體外氧合器(人工肺臟)去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並加熱血液,之後送回靜脈或動脈。

不過葉克膜的缺點是不能久用,葉克膜的人工材料管路與封閉循環系統,使得患者容易因溶血、血栓造成感染,手腳的末端也可能逐漸發黑壞死,甚至需要截肢。 心臟移植

心臟移植通常施行於末期心臟衰竭的病患,此時心臟的受損程度已經無法用藥物或任何方式改善。心臟移植只能透過開心手術達成,鋸開胸骨後將舊的心臟取出,更換為捐贈者提供的健康心臟。

不過,要等到有人捐贈適合的心臟,其實並非如此容易。心臟衰竭的患者在接受心臟移植之前的過渡期,可以使用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簡稱 VAD),幫助日漸無力的心臟泵送血液。 全人工心臟

全人工心臟是一種非常昂貴、精密的設備,它跟心室輔助器或葉克膜都不一樣,它本身需要具備所有天然心臟的功能,包括瓣膜的設計、左右心室心房設計等等。此外,使用全人工心臟意味著需要把患者本身的心臟摘除,因此風險較高。除非是雙心室皆有衰竭狀況的晚期心臟衰竭患者,否則多數情況下只會使用輔助型的人工心臟,或是心室輔助器作為心臟移植的過渡期使用。 心律不整手術 心導管射頻燒灼術

心導管射頻燒灼術英文為 Radiofrequent catheter ablation,簡稱 RFCA,主要用於治療心律不整(Arrhythmia),如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陣發性上心室頻脈(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簡稱 PSVT)。

與心導管操作原理相同,由腹股溝放入尖端帶有電極的導管,順著血管到達發出異常心律的心肌位置,由電極發出射頻能量,破壞病變的心肌細胞,讓心律恢復正常。除了射頻電燒外,此手術還有採用冷凍消融的方式,好處是手術時間較短,但手術自負額較高。

迷宮手術

英文為Maze surgery,迷宮手術透過電刀(或稱電燒刀)在心肌組織上製造疤痕,改變心臟電氣迴路流向,因為疤痕無法進行電傳導,它們就像迷宮中的牆壁一樣,阻隔肺靜脈與心房間的不正常電流傳導。迷宮手術主要用於治療心房顫動,也可能搭配 RFCA 進行治療。(推薦閱讀:迷宮手術:適用人群、風險因素、手術過程與術後恢復) 安裝心律調節器、除顫器

有些心律不整的病患無法以藥物控制病情,便可能會考慮安裝心律調節器(Pacemaker)或心律除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簡稱 ICD),它們可以偵測患者的心律,如有心律異常的狀況,將發出電流修正心跳節律或進行心臟除顫。

安裝心律調節器與除顫器時,通常會選擇在患者的左胸、鎖骨下方切一個五公分的開口,把機器埋入並將導線以靜脈穿刺的方式,讓導線連接節律器與心臟即完成。

【推薦閱讀】 心臟健康 心臟病 如何照顧心臟病病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