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小嫩嫩必看!先增肌還是先減脂?健身新手你該懂的168斷食法

健身小嫩嫩必看!先增肌還是先減脂?健身新手你該懂的168斷食法

現代人健康意識高升,有愈來愈多人願意透過運動來達到強健體魄並減重的目標;但俗話說「三分練,七分吃」,飲食控制其實仍是減重過程的關鍵,因此連帶受矚目的「168斷食法」也蔚為風潮。

而透過168斷食法成功替自己與家人減重、減重過程更在網路上一口氣衝破百萬點閱的Sunny黃君聖營養師,就將他的經驗集結於《Sunny營養師的168斷食瘦身餐盤》一書,並特地與《Hello健康》的讀者們聊聊,想透過健身的減重健身小嫩嫩,究竟應該先增肌還是先減脂,又該如何透過168斷食法的輔助,讓重視體態與健康的你輕鬆就能達到成效! 什麼是168斷食法?

近年相當流行的「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主要分成「整日斷食」以及「限制進食的時間」。比較常見的就是把進食時間限制在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而其中的「168間歇性斷食」,對於多數人工作繁忙的生活型態而言,不僅較易執行也頗具成效,所以深受歡迎,不過「168」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呢?

「168斷食」指的是一天24小時,16個小時不吃東西,控制在8小時內進食。假設早上九點吃了第一餐,那麼到了下午五點過後,就不能再吃任何東西了。(P45)

擁有百萬YT點閱的營養師黃君聖(左)成功透過168斷食法為全家人健康瘦身。(影像授權:黃君聖) 間歇性斷食的減重原理

要解釋間歇性斷食如何達到減重的原理,其實要先講到身體內的賀爾蒙變化。我們體內的賀爾蒙包含了生長激素、瘦素、胰島素等,其中胰島素就在這裡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般來說,我們在進食時,碳水化合物會使體內的血糖升高,這時候身體會通知胰臟的 beta 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會進行作用,使我們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到細胞裡面運作,所以血糖就會降下來。

胰島素也是一種合成賀爾蒙,會促使脂肪合成,抑制脂肪燃燒。間歇性斷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讓胰島素濃度維持在穩定的低點,減少脂肪的合成,並且增加體內燃燒脂肪的機會。不過,目前有些研究對於這個「胰島素假說」仍有存疑,既然是「假說」就代表證據還不夠完全,所以也可能會在某一天被推翻,不過這也是因為科學會不斷進步,因此隨時都要繼續吸收新知。(P45~46)

(推薦閱讀:斷食好處竟然這麼多!不只助減肥還防老降血糖

針對不同健康狀態的族群,黃君聖營養師也建議採取不同的飲食規劃。(影像授權:黃君聖) 如何利用斷食提高健身成效?

168斷食的減脂效果卓越,吸引不少健身新手躍躍欲試,希望能利用健身提升肌肉量的同時,也藉由斷食降低體脂肪,不過斷食造成的低胰島素濃度是否會造成影響呢?

黃君聖營養師(簡稱Sunny)指出,胰島素濃度高雖然會促進脂肪合成,但也有助肌肉生長,但能否同步增肌減脂,則依個體差異會有不同結果之外,應先辨別個人需求,想增肌還是要先減脂後依階段進行。(你也想知道:間歇性斷食安全嗎?太餓受不了怎麼辦?別放棄多喝水是秘訣

Sunny營養師進一步說明,若體脂非常高,肌肉量偏低,只要營養攝取和訓練充足,的確有機會能在提高肌肉量的同時也降低體脂肪,但應先將體脂降至正常標準範圍內。由於健身新手的肌肉量通常不高,若男性體脂率>20%、女性>30%,建議可先利用間歇性斷食控制體脂在標準值內,再進一步考慮增肌。(推薦閱讀:BMR 不是 BMI!享瘦窈窕增肌先懂它

不過若是已經有固定健身習慣、身體肌肉量較高的人,想要同時增肌減脂就會比較困難。

(首圖授權:達志影像) 《Sunny營養師的168斷食瘦身餐盤》采實文化出版

斷食好處竟然這麼多!不只助減肥還防老降血糖

飲食是所有人都關心的話題,常聽到別人說,什麼東西不能吃、吃什麼能減肥?面對五花八門的飲食資訊,到底該怎麼吃才好?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想,採取讓身體休息的斷食方式。隨著斷食和間歇斷食愈來愈流行,許多研究皆顯示,一段時間內不進食,除了有助於減肥,還可能讓身體更健康,以下一一說明斷食的8大好處。 什麼是斷食?

斷食通常指的是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你可能曾耳聞168斷食、52斷食、隔日斷食(Alternate Day Fasting),而它們的原理都是藉由增加空腹時間,讓體內的肝醣儲存耗盡,使身體改以燃燒脂肪產生能量,達到燃脂瘦身的目的。(推薦閱讀:什麼是斷食?試試4種間歇性斷食法輕鬆減肥)

斷食好處一:助減肥並提升代謝率

許多人嘗試斷食,都是為了快速減肥,理論上,不吃任何東西或是減少飲食量,都會降低熱量的攝取,體重本來就會因此下降。研究發現,斷食可能會刺激去甲基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又稱正腎上腺素)的分泌,進而提升代謝率而幫助減重。

該研究也發現,持續3~12週的間歇斷食,減肥效果跟一般限制熱量的方式差不多,體重最多下降8%,體脂肪最多下降16%。另外,很多人擔心減肥會流失肌肉,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比起單純的節食,更能在降低體脂肪的同時,保留肌肉。(同場加映:什麼是基礎代謝率?原來復胖是代謝率作祟)

(減肥必用工具 >> BMR / TDEE 計算器:計算基礎代謝率、每日消耗總熱量) 斷食好處二:刺激生長激素分泌

人類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 HGH)在人體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能影響成長、代謝、減重和肌肉生長等功能。不少研究都顯示,斷食可能幫助人體自然分泌HGH,在斷食24小時後,HGH的濃度顯著地增加。此外,胰島素的濃度若持續過高,會減少HGH的分泌,斷食則有助於維持血糖和胰島素濃度的穩定,進而提高HGH的分泌。 斷食好處三:助血糖控制、降低胰島素抗性

現代人多外食,澱粉攝取過多又愛喝甜飲,造成血糖不穩定,成為糖尿病(Diabetes)的高風險群。而血糖居高不下,除了澱粉與糖的攝取外,胰島素(Insulin)的敏感度也是關鍵,當胰島素敏感度過低,身體會出現胰島素阻抗,便無法很順利將血糖送進細胞裡。好消息是,不少研究都顯示,正確的斷食對血糖控制可能很有幫助,特別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研究回顧也顯示,比起節食嚴格地控制熱量,採取間歇性斷食或隔日斷食法,不僅較容易執行,在降低胰島素抗性上,也有相同效果。 斷食好處四:減緩老化 延長壽命(動物實驗)

研究發現,進行隔日斷食法(Alternate-Day Fasting)的老鼠,老化速度較慢,而且壽命延長了83%,顯示斷食可能有助於減緩老化、延長壽命,其他相關研究也都有類似結論,但目前的研究僅限於動物,仍需要進行更多的人體研究以證實。 斷食好處五:預防癌症 有助化療(動物實驗)

在動物與試管實驗中,發現斷食可能有助於癌症的治療及預防。實驗結果顯示,隔日斷食法能幫助防止腫瘤形成,而且斷食也如化療一般,能抑制腫瘤惡化。可惜的是,儘管效果令人興奮,但這些實驗仍侷限在動物和細胞上,因此斷食對人體癌症的影響,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斷食好處六:降低身體發炎

發炎是人體自然的免疫反應,但慢性發炎卻對健康有害,可能造成心臟病(Heart disease)、癌症或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等慢性疾病。

研究發現,斷食能降低發炎改善健康,健康的成人在進行間歇性斷食一個月後,發炎指數顯著地下降,即使是一天斷食12小時的人,也有類似的作用。另一項動物研究也發現,用極低熱量的飲食去模擬斷食,結果除了能降低發炎反應,對於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因慢性發炎引起)的治療也有幫助。(同場加映:遠離慢性病!多吃這4類抗發炎食物) 斷食好處七:降血壓血脂 降低心臟病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心臟病在全球死因中是排名第1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約1,790萬人死亡;在台灣,心臟病更是連續10年蟬聯國人第2大死因。想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飲食及生活型態是很有用的方法,不過有些研究發現,若結合斷食,對於心臟健康會更有益。(推薦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 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研究發現,進行8週的隔日斷食法後,低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分別下降了25%和32%;另外針對110位肥胖成人的研究則發現,在專業醫療協助下,患者接受3週的斷食後,血壓、血脂、總膽固醇及壞膽固醇,都顯著地下降,胰島素敏感度也明顯上升。 斷食好處八:有益大腦相關疾病(動物實驗)

雖然大多是動物研究,但不少結果顯示,斷食可能對大腦相當有益。小白鼠在間歇性斷食11個月後,大腦的結構與功能都有改善;其他動物實驗也指出,斷食能維持大腦健康,促進細胞增生、加強認知功能。因為斷食能減緩發炎,所以對神經退化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可能也有益,例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或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不過斷食對人類大腦的作用,仍需要更多研究與實驗證明。

貼心小提醒:以上研究有些仍以動物實驗為主,斷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另外,實驗中的斷食皆有專業人士或醫師陪同進行,一般人請勿自行嘗試長時間的斷食。

(同場加映:間歇性斷食安全嗎?斷食餓了怎麼辦?別放棄多喝水是秘訣)

什麼是斷食?認識4種間歇性斷食法輕鬆減肥

近幾年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在全球迅速竄紅,包括好萊塢明星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台灣藝人侯佩岑、大S等,都表示曾利用間歇性斷食法,來保持身材或瘦身,研究也指出,間歇性斷食對健康有不少好處,相信有不少想減肥的民眾都躍躍欲試。

究竟間歇性斷食是什麼,就讓《Hello健康》帶大家了解斷食的概念,並介紹4個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法。 斷食就是禁食不吃

斷食其實就是不吃東西、禁食的意思。常有人覺得都不吃、餓肚子很可怕,甚至擔心會有生命危險。其實斷食並沒有這麼恐怖,人類數百萬年的歷史裡,食物來源不穩定,常被迫斷食餓個幾餐、甚至數天,是很正常的。現代人因為豐衣足食,才會對斷食感到陌生。(延伸閱讀:健身小嫩嫩必看!先增肌還是先減脂?健身新手你該懂的168斷食法

其實在生活中,有不少斷食的例子,例如到醫院做檢查時,我們常被要求保持空腹,只能喝無熱量的水、茶或咖啡等;出家人過午不食、伊斯蘭教的齋戒月等,都屬於間歇性斷食的概念。由此可見,斷食並不是什麼新發現,只是隨著愈來愈多研究,探討斷食對人體的影響,減肥瘦身的效果也開始廣傳。(同場加映:斷食8驚人好處!助減肥抗發炎降血糖)

間歇性斷食與進食窗口

依特殊的宗教或一些習俗,斷食甚至可長達數天以上,不過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執行且安全的方式,莫過於間歇性斷食。一般人減肥通常需要刻意節食、減少熱量攝取,似乎都將重點擺在吃進去的食物,然而許多研究表示,吃的「時間」也相當重要。

所謂的間歇性斷食,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進食完畢(斷食窗口),另一段時間則斷食、完全不吃,以此為循環。至於什麼是斷食窗口?意思是相對於禁食、斷食期間,允許進食的期間,通常稱為「進食窗口」。(同場加映:間歇性斷食瘦身:減脂不掉肌!健身族這樣做) 4種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法

以下舉例4種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方式:

16/8斷食法:屬於較容易上手的方式,以1天24小時為循環,1天斷食16小時,進食窗口為8小時,這8小時就是你可以吃東西的時間。例如早上10點吃了第1餐,那麼在傍晚6點前的這8小時內,都可以吃東西,但晚上6點後即開始禁食16小時,一直到隔天早上10點才能再吃東西。上手後,不妨將斷食時間拉長,進階為18/6斷食。另外,很多人以為斷食16小時不容易,但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因為睡覺時就是在斷食。因此,將睡眠時間算入後,其實一般人常常不知不覺就斷食了10小時以上 20/4 斷食法:這是更嚴格的間歇斷食法,又稱戰士餐(Warrior Diet),每天進食窗口只有4小時,需斷食20小時。 隔日斷食法(Alternate Day Fasting):1天吃1天不吃,屬於較極端的間歇斷食法。 5:2 斷食法:又稱5:2輕斷食,1週選2天(不連續)作為斷食日,並限制斷食日的熱量,僅能攝取約500~600大卡,其餘5天則沒有限制,因為容易執行,也有不少人偏好這種方式。

在斷食期間感覺肚子餓時,可以喝水、咖啡或茶等無熱量的飲食,來幫助維持斷食狀態,一般來說,不久後會發現飢餓感逐漸減退。不過建議剛開始嘗試斷食的人,可以循序漸進,例如:先從斷食 12 小時開始,再慢慢縮短進食窗口、延長斷食時間;如果忍受不住飢餓感,或感覺身體不適,就先暫停斷食,不需要過於勉強自己。(推薦閱讀:間歇斷食太難斷得好苦?別放棄多喝水是秘訣)

Hello健康提醒您,均衡的飲食及適當的運動,還是最重要的原則,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間歇性斷食雖然不需要忌口,不過若在進食窗口間,暴飲暴食或吃垃圾食物,或是飲食不均衡,甚至餐餐吃漢堡、薯條或喝含糖飲料等NG行為,這樣即便嚴格進行間歇斷食,也很難有效果。相反地,還可能變胖、身體變差。另外,如果本身有疾病或身體不適的狀況,請務必事先諮詢醫師,不要貿然自行斷食。

從出生3天到2歲!寶寶例行檢查一覽

寶寶出生後的頭2年,是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從出生的第3~5天開始,一直到寶寶滿2歲,醫師會依據發育階段,安排一系列密集的檢查。如果覺得一連串的檢查讓人摸不著頭緒,請參考本篇將檢查內容及檢查時間,一一為家長們整理好的文章吧。

每次檢查的必診項目

每次寶寶例行檢查,醫師都會依這些項目全面評估,以確認寶寶的健康狀態。

基本測量:測量寶寶的身長、體重及頭圍,並記錄在成長曲線表上,以確認沒有異常狀況。 發展檢測:觀察寶寶的行為,以判斷寶寶是否有發展遲緩的現象。 心理/行為評估:醫師會進行問診,並依寶寶的動作和反應,來評估寶寶的心理狀態或行為是否有問題。 理學檢查:對寶寶進行全身檢查,包含耳朵、眼睛、口腔、皮膚、心臟、肺部、腹部、臀部、腿部及生殖器。醫師也會持續檢查寶寶頭頂的囟門,直到頭骨完全閉合。

檢查內容及時間一覽

以下是依寶寶出生的時間,所整理出的檢查時程,及除了每次必診項目以外的檢查內容,請記得在這些時間帶寶寶看醫師檢查。

3~5天:出生後第1週,醫師會為寶寶做全面性的檢查,包含新陳代謝和紅血球的檢測。 1個月:疫苗接種會在這個月開始進行,醫師也會在寶寶手臂上注射結核桿菌的非活性病毒株,以進行稱結核病篩檢(Tuberculosis test)。 2個月:施打含B型肝炎疫苗(HepB)、輪狀病毒(Rotavirus) 疫苗、白喉(Diphtheria) 疫苗、破傷風(Tetanus)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PCV),和b型嗜血桿菌疫苗(Hib)。醫師會將一些疫苗整合成1劑,減少寶寶捱針的次數,例如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小兒麻痺混合疫苗(Tdap-IPV),或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 4個月:這個月寶寶會再接受一次血液檢測,並同時接種第2劑輪狀病毒(RV)、五合一疫苗(DTaP-Hib-IPV) ,及肺炎鏈球菌疫苗(PCV)。 6個月:這個月寶寶會接種更多疫苗,並開始口腔檢查,因為寶寶要開始長第1顆牙了! 9個月:醫師可能會在這個月,開始詢問一些關於寶寶成長及行為的問題,並請家長和寶寶玩耍,以從旁觀察寶寶與大人互動的情形,進行兒童發展評估。 12個月:進行紅血球檢測,及接種B型肝炎疫苗(HepB)、肺炎鏈球菌疫苗 (PCV)、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 (IPV),和麻疹(Measles)、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混合疫苗(MMR)等等。 15個月:除了例行檢查,也會再補打一些疫苗。 18個月:這個月寶寶將進行自閉症(Autism)評估,以及早發現寶寶是否有自閉症類群障礙(ASD)的症狀,並取得幫助寶寶正常發展的資源。 24個月:寶寶會接種4價結合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MCV4),並重複一些先前進行過的檢查,如紅血球檢測、結核病篩檢、口腔檢查等。

什麼是攝護腺按摩?5大潛在功效抗不舉

按摩攝護腺(Prostate, 又稱前列腺),是為了排空攝護腺液,來舒緩慢性攝護腺炎的症狀,不過這種治療方式並不常見。若醫師評估需要進行攝護腺按摩時,醫師會帶著手套,從肛門進入直腸,並開始按摩或加壓在攝護腺上,患者或許會感到有點不適,但通常不需要太久。以下為你簡單介紹攝護腺,以及攝護腺按摩的5大潛在功效。

什麼是攝護腺

攝護腺是一個神秘的腺體,位於膀胱和直腸的中間,主要功能為分泌攝護腺液,並幫助男性射精。當男性射精時,攝護腺會收縮,分泌的攝護腺液會和精子一起排出。而惡名昭彰的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也是好發於年長男性的癌症。另外,攝護腺還有另外一個稱號「男人的G點」,可透過攝護腺的刺激達到高潮。(推薦閱讀:愛愛按摩5步驟!紓壓增情趣就按這些穴道)

攝護腺按摩的5大功效

多數專家都對攝護腺按摩的功效持保留意見,不過有些醫師仍表示,可能有下列幾項潛在功效。

有助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雖然目前相關研究有限,但不只一位醫師表示,攝護腺按摩可能對勃起功能障礙有幫助,在美國洛杉磯的約書亞岡薩雷斯醫師(Joshua R. Gonzalez, MD)表示:「潛在功效跟有效的攝護腺按摩有關,能增進攝護腺的血流量,而因為勃起跟血流量很有關係,任何增加血流量的方式,理論上都有效果。」(延伸閱讀:有勃起功能障礙?用諮商藥物等方治療) 能幫助排尿順暢:正常人的排尿應該順暢無阻,但是如果有攝護腺發炎或腫大的狀況,就有可能會阻礙排尿,甚至尿不太出來。醫師表示:「攝護腺按摩能減緩發炎,同時也可以使排尿變得順暢。」另外,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s)也能幫助改善排尿。 減緩射精疼痛的現象:少數人會有射精疼痛的現象,原因可能是尿道、副睪(Epididymis)、攝護腺、儲精囊(Seminal vesicles)感染或發炎,泌尿科醫師傑西米爾斯(Jesse N. Mills, MD)說:「按摩能減緩攝護腺發炎,進而讓改善射精疼痛情形。」 對攝護腺炎(Prostatitis)可能有幫助:攝護腺炎會由細菌感染形成,也有可能是無菌性的慢性發炎,症狀包括排尿痛、射精痛、排尿不順、會陰不適(陰囊到肛門的中間)。雖然攝護腺炎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抗生素,但有些醫師使用攝護腺按摩後,確實得到好的效果,只是目前仍然沒有研究證實療效。(延伸閱讀:早期無症狀難以發現!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警訊有哪些?) 改善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又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年紀漸長的中年男性,常有的困擾。症狀和攝護腺癌類似,包括排尿痛、殘尿感、頻尿等。攝護腺腫大的治療通常需靠藥物治療,不過一項小型研究發現,透過規律的攝護腺按摩、配合藥物治療,患者皆有顯著的改善。

攝護腺鈣化:攝護腺結石和鈣化有關係嗎?

藝人黃少祺曾表示自己健康檢查報告寫著輕度攝護腺化,因而獲得相關產品的代言。而攝護腺化與攝護腺結石有關嗎?是否會有其他的後遺症出現?就讓《Hello健康》帶著你一起了解。

攝護腺鈣化定義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而攝護腺鈣化(Prostatic calcification)是男性常見的疾病,大約75%的中年男性,都有攝護腺鈣化的問題。「鈣化」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任一部位,通常是因為身體有受傷、感染或發炎等情況,才會出現鈣化的問題。(延伸閱讀:認識攝護腺:前列腺的功能、症狀與檢查方式) 攝護腺鈣化原因

攝護腺鈣化並形成結石的原因,到目前為止仍然不確定,有些專家指出結石的成因是來自於攝護腺的分泌物。

另外,也有人認為結石是尿液的成分導致,而不是攝護腺分泌物所造成,這是因為尿液流經攝護腺、尿道時,尿液受阻擋而導致逆流,在流入攝護腺導管時,因無法立即退回而滯留過久,尿液的成分沉澱而形成結石。攝護腺鈣化結石的成因,仍有些爭議存在。 攝護腺結石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擔心攝護腺結石對身體有沒有什麼影響。但其實大部分攝護腺結石在臨床上並沒有特別意義,也沒有特別症狀,就算有,也是表現出非特異性的下泌尿道症狀。

攝護腺結石指的就是在攝護腺組織,或腺泡中有結石堆積,普遍存在於40歲以上的男性。攝護腺結石可大可小,成分可能是磷酸鈣、少量碳酸鈣、草酸鈣、蛋白質、膽固醇、檸檬酸等。

攝護腺結石的成因有2種: 第1種是尿液在經過攝護腺尿道時,因為尿流受阻而產生逆流,進而流入攝護腺的分泌管內,因為一時無法隨即退回而滯留過久,尿中成分就有可能沉澱形成結石。 第2種是因為攝護腺分泌管因尿道感染、攝護腺增生,而受到阻塞,導致攝護腺液無法依管路排淨,久置沉澱而囤積成細小石粒。

即使如此,通常醫師不會單只治療攝護腺結石,只有合併其他感染或其他症狀才需治療,一般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同場加映:攝護腺健康評估量表:了解症狀嚴重程度與保養方式) 攝護腺鈣化的症狀

攝護腺鈣化本身不會有什麼症狀,通常是在做過超音波或X光檢查才會發現。不過,攝護腺鈣化常常伴隨攝護腺炎發生,患有攝護腺鈣化的男性,一般都會出現攝護腺炎的症狀。

其中以慢性攝護腺炎和攝護腺鈣化較相關。常見的症狀如排尿不順暢、頻尿、急尿、尿後滴尿,尿道不舒服有異物感,且下腹、會陰部、陰莖或陰囊脹痛、射精疼痛、性功能障礙及精液檢驗值異常等。因此,如果在健康檢查發現有攝護腺鈣化的問題,應至泌尿科和醫師討論,是否要進一步檢查有無攝護腺炎的問題。(延伸閱讀:攝護腺肥大怎麼辦?攝護腺症狀自我評估就靠 IPSS)

攝護腺鈣化診斷 超音波 電腦斷層掃描

攝護腺鈣化治療

攝護腺鈣化的結石點,是細菌與其他病原體的隱避所,無法用藥物、微震波將它們完全消除。但如果這些結石的面積不大,或數量不多,對身體不會有什麼負面影響。若攝護腺鈣化同時合併攝護腺炎就需要接受治療,一般都採用下列方法: 抗生素

抗生素是目前最普遍、大眾化治療攝護腺鈣化的方法,在治療急性攝護腺炎方面,抗生素有很好的成效;然而,抗生素對於治療慢性攝護腺炎的效果,並沒有如預期般顯著。細菌與其他微生物的抗藥性,是抗生素無法克服的障礙。

因此,有些慢性攝護腺炎的患者服用藥物的期間,可以感覺到症狀有所改善,不過一旦停止服用藥物,症狀就又再復發。 物理治療

有些物理治療的方法,能促進攝護腺血液循環。物理治療的確有助於改善、舒緩發炎的現象,雖然無法殺死病原體,但卻也成為另類的輔助療法。

更年期女性喝豆漿致癌?破解雌激素迷思

女性邁入中年後,會開始出現月經週期開始有點不規則、經血量不穩定,一直到最後一年內完全停經,而這段過渡期,就是更年期。根據內政部109年的統計資料,我國女性平均壽命為84.7歲。若以我國女性平均停經年齡48~52歲來算,女性要面對的「更年期後人生」就超過了30年,這麼漫長的時間,身為女性,我們更需知道這段期間要如何好好地保養自己。

更年期的症狀

步入更年期後,由於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減少,逐漸失去懷孕、生產的能力,生理方面也逐漸開始老化,身心可能都備感壓力。約有8成的婦女會有更年期不適症狀,包括臉部潮紅、夜間盜冷汗、心悸、皮膚乾燥老化、陰道發炎、尿失禁,及失眠、焦慮、記憶力減退等。(同場加映:更年期女性更怕熱?荷爾蒙熱潮紅作祟)

豆漿的雌激素過多會致癌?

豆漿含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是一種雌激素,許多人想藉由喝豆漿來補充女性荷爾蒙,但是很多人擔心,喝太多豆漿會增加乳癌的風險。(推薦閱讀:喝豆漿可抗癌?大豆異黃酮助抗氧化

因為早期治療更年期女性的症狀時,有些醫師會為女性患者施打雌激素(Estrogen),而雌激素又稱為動情素,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而經過觀察研究之後發現過多的雌激素有誘發乳癌的風險,因此有此一說。

但是,大豆異黃酮並不是雌激素,兩者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大豆異黃酮俗稱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結構類似哺乳類的雌激素,但植物雌激素與哺乳類的雌激素作用機制不同,無法發揮與哺乳類雌激素等同的作用。攝取植物性雌激素,也不會直接增加體內哺乳類雌激素的含量,所以更不會有致癌的風險。

大豆異黃酮其實是幫助身體產生雌激素的材料,攝取足量又天然的大豆異黃酮,我們的身體才有足夠的材料「自產」最適合自己的雌激素。喝豆漿反而能夠解決更年期女性缺乏女性荷爾蒙的問題。(同場加映:更年期乾燥有解!陰道雌激素療法

喝豆漿不會攝取過多大豆異黃酮

其實大豆異黃酮實際上僅佔黃豆的0.2~0.4%,代表一公斤的黃豆所萃取出來的大豆異黃酮,最多僅約20~40毫克,而腸道吸收大豆異黃酮的比率也僅有20%,所以更年期婦女不需要擔憂每天喝兩杯豆漿會攝取過多的大豆異黃酮,更該留意挑選品質佳、新鮮的豆漿才是。(延伸閱讀:豆漿製作流程4步驟!完整豆漿煮法技巧大公開

小黃瓜8大營養好處!減肥防癌又顧心臟

小黃瓜不僅營養素豐富,也相當好入菜,對人體更有許多健康好處。夏日炎炎時,吃點涼拌小黃瓜,不僅消暑又補水,甚至還能拿來作為保養品!

小黃瓜是水果還是蔬菜?

雖然小黃瓜大多是以沙拉的形式呈現,一般人大多也將小黃瓜視為蔬菜,但你知道其實小黃瓜算是水果嗎?就如同西瓜等瓜類一樣,小黃瓜也含有種子,是屬於植物中子房(果實)的部位。無論如何,蔬果的營養都相當豐富,小黃瓜也不例外,以下將介紹小黃瓜對健康的好處。 小黃瓜的營養及好處

1. 低卡高纖助減肥

說小黃瓜是減肥聖品一點都不為過,因為它有許多優點,第一是熱量非常低,一份100克的小黃瓜只有 16大卡的熱量,可以說吃再多都不會胖,而且小黃瓜含水量高,對減重也相當有幫助,研究發現,人們攝取低熱量高水份的食物,有助於體重的下降。 2. 充足電解質水分高

小黃瓜的成分大多是水分,其中也富含了許多的電解質,因此在夏天或是運動過後,很適合拿來補水,不僅如此,補充足夠水分,對預防便祕和腎結石都很重要。另外,可以把小黃切片加入水中,也能再加一些薄荷,增添水的風味,來替代飲料。 3. 維生素K幫助補

小黃瓜除了含有質外,也富含維生素K,能幫助鈣質吸收,而攝取足夠的維生素K能降低骨折風險,維持骨骼健康。 4. 葫蘆素防癌

作為葫蘆科的瓜類植物,小黃瓜也富含了葫蘆素(Cucurbitacin),可能有抑制癌細胞增生的效果,雖然葫蘆素在實驗中的成效不錯,但實際的抗癌效果仍需更多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常有人吃到變苦的絲瓜,進而導致腹瀉不止的案例,其實那就是攝取過量的葫蘆素所導致的結果。 5. 促進心血管健康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鼓勵民眾應該多攝取纖維,因為纖維能夠幫助減少膽固醇的形成,並維持心血管健康,而小黃瓜含有大量纖維,特別是表皮的含量更多。另外,提高鉀的攝取量能夠避免高血壓,對心臟健康也相當有幫助。

6. 降血糖預防糖尿病

學者指出,小黃瓜能夠幫助預防糖尿病,小黃瓜、櫛瓜和哈密瓜等食物,能降低血糖飆高的風險,再加上小黃瓜是低GI(升糖指數)食物,熱量低又富含營養素。關於降血糖的功效,還有一種理論認為,小黃瓜能刺激胰島素分泌,幫助調節血糖和肝醣的代謝及轉換。 7. 抗發炎防曬傷消水腫

小黃瓜有抗發炎的效果,因此直接將小黃瓜片敷在皮膚上,有冰涼和舒緩的效果,能降低紅腫癢等發炎症狀,也能減輕曬傷的症狀;若敷在眼睛上,則可以降低早晨水腫症狀。(同場加映:抗氧化拒發炎!吃這5種維生素就對了) 8. 大量纖維幫助排便

缺乏水分容易造成排便不順,也就是便祕的症狀,而如前面提到,小黃瓜含有大量水分,而且還有大量纖維,其中的可溶性纖維-果膠(Pectin),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人們規律排便,維護腸道健康。

如何保存及挑選小黃瓜

小黃瓜若是放置冰箱一般可保存7天,有些小黃瓜會上蠟,因此放進冰箱前請勿清洗,但是要吃之前務必將果皮削乾淨,挑選時注意兩端是否有枯萎的情形,另外,根據農委會指出,小黃瓜表面會有突起的嫩刺,如果刺一摸就斷,代表小黃瓜非常鮮嫩好吃。(同場加映:不是全部塞冰箱~蔬果正確保存這樣做

因為小黃瓜的維生素K含量高,若吃多了可能會對血栓造成影響,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請勿突然過多的小黃瓜。另外,根據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每年列出的蔬果農藥殘料排行,小黃瓜榜上有名,民眾應多加注意。

鬼頭刀超營養!蛋白質含量高健人必吃

鬼頭刀(Mahi Mahi,又稱鱪魚或飛烏虎),每年的4~6月,以及10~12月,就會從美國佛羅里達海域洄游到台灣東部的海域,為當地漁民創造豐富的經濟來源。由於這種魚吃起來相對比較乾,所以大部分國人還是會選擇其他口感更鮮嫩的魚,但對喜歡吃魚排的外國人來說,鬼頭刀卻是他們很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

鬼頭刀不但熱量低,而且富含人體所需的營養,美國農業部更將它列為蛋白質食物,以下讓《Hello健康》為大家介紹鬼頭刀的3大好處。

96%的蛋白質幫助吸收鐵和細胞代謝

根據美國在線食物資料庫卡路里王的資料,1份(約113克)鬼頭刀料理含123卡路里,其中96.3%是由蛋白質組成。此外,這些蛋白質包含了人體所有的必需胺基酸成分,進而提高體內鐵的吸收、也幫助製造細胞代謝所需的酵素。 B群維護肝和腦神經正常運作

鬼頭刀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包括維生素B3、B5和B6,它們有助於控制膽固醇、預防關節疾病、確保腦神經的正常運作,以及維護肝的健康。另外,它也有硒和鉀這2種礦物質,硒是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它能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和其他感染性疾病;鉀則透過降低血壓,不讓心臟疾病找上門。(延伸閱讀:如何預防心肌梗塞?試試運動減重、戒菸酒)

富含Omega-3脂肪酸抗發炎

鬼頭刀含不飽和脂肪酸EPA、DHA,而多吃魚能補充Omega-3脂肪酸,也能加強記憶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降低心臟疾病的機率、保護腦部功能的運作。

至於要怎麼挑選鬼頭刀?請挑魚眼光亮的,新鮮的肉身會呈粉紅或淺米色,料理的話不鼓勵用油炸,建議撒點胡椒烤,或在魚身塗上橄欖油和檸檬汁再拿去蒸,就能吃到最棒的口感。

吃了好心情!公開5種能增加血清素的超強食物

心情不好時,多數人都想藉由吃來紓壓,但往往在大餐之後,因為怕發胖而心情不佳,此時如果吃對食物,不僅可提升情緒品質,還有益身體健康。某些食物存在一種稱為色胺酸(Tryptophan)的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人體不能自行製造的蛋白質成分),經由攝取後會被人體轉換成血清素(Serotonin,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它就如同情緒穩定劑般,幫助保持情緒水平,甚至還能提升身體能量和改善睡眠品質。究竟能促進體內血清素的食物有哪些?以下為你一一介紹。

1. 深綠色蔬菜

深綠色蔬菜富含色胺酸,例如菠菜,它同時也是補充鐵質的好選擇,若人體缺鐵會導致貧血(Anemia)、體力不足或呼吸困難等現象。(推薦閱讀:蔬菜水煮還生吃好?這4種適合生吃、6種煮過更營養

2. 雞蛋

雞蛋可以明顯提高血液中的色胺酸水平,其中蛋黃除了富含色胺酸和酪胺酸(Tyrosine)之外,也含有膽鹼(Choline)、生物素(Biotin)、omega-3脂肪酸和其他營養素,具有抗氧化等有益健康的好處。

3. 大豆製品

如豆腐、豆漿等大豆製品,含有許多色胺酸,是適合素食者的好選擇,且大多數豆腐也富含質,幫助骨骼健康。 4. 堅果和種子

每種堅果和種子都含有色胺酸,例如南瓜子等,同時也是攝取纖維、維生素和抗氧化劑(Antioxidant)的良好來源,且研究發現,每天吃適量堅果可降低罹患癌症、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呼吸道疾病的風險。下次不妨將堅果撒在沙拉上,或是作為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每天攝取約單手抓一把的量即可。(推薦閱讀:減肥也要吃油!5種最健康的高脂食材) 5. 牛奶與起司

除了富含色胺酸,牛奶和起司也含有大量質(Calcium),能幫助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健康。

6. 鮭魚

鮭魚除了富含色胺酸,也有大量omega-3脂肪酸,能幫助骨骼強健、維持皮膚狀況和眼睛的健康。它也富含維生素D,可維持身體肌肉健康,通常大約2份鮭魚可滿足1週的色胺酸量。

一般而言,富含蛋白質、鐵(Iron)、維生素B2和B6的食物,都含有色胺酸,可幫助提振心情,而體內的大部分血清素,都是在腸道裡製造的,大腦則是製造少量的血清素。如果含色胺酸的食材與碳水化合物一起吃最有效,因為色胺酸需要碳水化合物,才能到達大腦並產生血清素,且體內因血糖上升而分泌的胰島素(Insulin)可幫助胺基酸吸收。 常做這2件事也能增加血清素!

而除了食物的選擇,以下2種簡單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血清素增加,讓你遠離壞心情:

曬太陽

研究表示,曬太陽與血清素水平高低,具有明顯的關聯,尤其是因季節影響所出現的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以下簡稱SAD)。因為冬季日照時間短,人們容易會出現SAD傾向,如情緒低落、精神體力不佳和睡眠障礙等,所以平時請多吸收陽光,可刺激體內的血清素分泌並改善情緒。 運動

根據英國研究指出,規律運動可以抵抗憂鬱的感覺產生。運動會使人體產生腦內啡(Endorphin),能改善情緒並幫助面對疼痛或壓力。(延伸閱讀:運動就該喝運動飲料嗎?得視運動程度而定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