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如何告訴小孩?5重點事先準備

離婚如何告訴小孩?5重點事先準備

已經上學的小孩,能理解離婚代表婚姻的結束,爸爸媽媽將不再住在一起。但是,理解不代表做好準備。收到爸媽離婚的消息,小孩仍然會擔心不已。小孩可能會沒有安全感、行為退化、調皮搗蛋或不願意配合。有些小孩可能會十分難過,或是變得冷漠,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有時,小孩甚至可能會把父母當成可怕的人,這是因為離婚對他們的世界造成了很大的改變。但如果父母能完善的解釋離婚的事情原委和後續安排,有些小孩夠堅強,是足以應付這些變化的。以下,就是父母告訴小孩他們要離婚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選擇適當的時間

夫妻倆若還沒討論好要不要離婚的話,請先不要告訴小孩,因為若事情未定案就說,可能會為小孩帶來不必要的混亂。如果已經決定好要離婚,那什麼時候跟小孩說都可以,只要確保宣布消息時,父母都能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度過這個充滿不安全、寂寞及空虛感的階段就好。

夫妻倆一起告訴小孩

夫妻一起出面把離婚的決定告訴小孩,目的是要讓他們了解這是父母雙方的共同決定。為了小孩,就算兩人很恨對方,在宣布離婚消息時,至少還是一起出面說明,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小孩因為聽到不同版本的故事而感到困惑。 談話要簡單明瞭且準備充足

如果小孩較小,請使用他們可以理解的語言,簡單用幾句話開場後就可以直接說重點。在宣布這件事之前,夫妻倆別忘了要先私下討論好以後的居住情況等安排,以回答任何小孩可能詢問的問題,並讓他們知道無論如何,都還是能見到父母,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也永遠不會變。

告訴小孩不是他的錯

請說服小孩放心,離婚絕對不是他的錯,因為就算小孩沒說出口,心裡可能還是會認為自己是造成父母離婚的罪魁禍首,例如懷疑是自己功課不好,或是沒整理房間害的。 別講到一半吵起來

告訴小孩離婚消息時,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請不要在小孩面前責怪另一方或是吵架。即便是有外遇或經濟問題,都應先暫時瞞著小孩。因為若告訴小孩他爸是個大騙子、偷吃犯,那麼小孩可能會覺得自己也是個騙子,因為他擁有爸爸一半的基因。

注意!這些話不要對領養孩子的父母說

很多時候有些話,不應該對領養孩子的養父母說出口。因為旁人無意間說出口的話語,可能會傷害到養父母,或是被領養的孩子;這不僅是不禮貌、也是不應該有的行為。以下這些問題請不要對領養孩子的父母說。

領養孩子的代價是多少

孩子是無價之寶,並不是買賣的產品,因此千萬不要提到這個問題。當養父母決定要收養孩子時,是經過仔細考慮後,才做出的決定;領養孩子後,讓養父母宛如多了一個好朋友,也使得家變得更完整。如果問養父母、被領養的孩子這個問題,會讓他們覺得好像是有如物品交易一樣,有心裡說不出來的百般無奈。

孩子的親生父母為什麼不要他

孩子的親生父母,願意讓別的家庭領養小孩,可能有成千上萬個理由,包括個人健康因素變差、遭逢意外、生活條件驟然巨變等。因此,將孩子交由別人領養,對親生父母而言,是極為困難的決定。即使您知道真正的領養原因,也請不要對養父母、被領養的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

領養孩子後很快就會懷孕           

領養孩子後,養母懷孕速度會變快的迷思,其實是很神祕的。這種領養孩子就會生孩子的情況,確實曾經發生過,在領養孩子後,不孕夫妻因為對懷孕不再有心結,身心壓力獲得減輕,同時有孩子在身邊也讓不孕夫妻更加開心;精神放鬆後,不知不覺間排卵恢復正常,因此就懷孕了,儘管如此,不孕並不是許多人決定領養的唯一因素。因此請不要問養父母是不是為了懷孕,才領養小孩。

(同場加映:男性不孕症?了解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因為無法生才領養孩子嗎

這種說法,似乎是告訴養父母,領養孩子是他們不得已的最後手段,而且斷然破壞了養父母與被領養孩子間的親子關係。

(同場加映:想懷孕怎麼那麼難?不孕的可能原因

什麼時候才會生自己的孩子

如果問領養孩子的養父母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會深深傷害養父母內心的感受。因此,在這麼做之前,要先設身處地站在養父母的立場去體會他們的想法。請您了解,要領養孩子的養父母,比任何人都想要將孩子帶回家照顧、疼愛。 領養的孩子會欺負兄弟姊妹

很多人總是認為,被領養的孩子在情緒、精神或心智上,很容易會出現異常狀況。然而,請不要誤信這種以訛傳訛的說法,將每個被領養的孩子貼上不好、負面的標籤;事實上,很多被領養的孩子,都曾經有不愉快、受傷害的經驗。對這些孩子而言,新的養父母、家庭,代表嶄新的生活、滿滿的幸福。 親生父母可能想要回孩子

由於領養孩子的養父母是經過合法的法律途徑領養孩子,依民法規定,出養、領養雙方家長會先訂立書面契約文件,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法院在通過領養許可前,會先評估各項情況、條件。法院認可裁定確定後,便發生效力,等於是親生父母拋棄任何權力、義務,而養父母則是承接對領養孩子必須的父母義務。因此,親生父母想要回孩子,其實是難上加難。

孩子上學第一天~紓解離別焦慮看3重點

孩子終於到了要上幼稚園的年紀,可是第一天送孩子上學時,孩子把父母攬牢牢,哭哭啼啼不願離開怎麼辦?本文將提供您3大重點、12種方式來改善孩子的上學意願,讓孩子滿懷期待去學習。

重點一:上學前的心理準備 事先探勘環境:可以的話,在孩子正式上學前,帶他先去看看他之後上課的環境,讓孩子在第一天踏進校園時,不會那麼陌生。 提前讓孩子習慣:如果您的孩子在上學之前都跟您形影不離的話,要他們瀟灑的離開您走進教室可能會有點困難,可以在平時找機會讓親友幫忙您看顧孩子或是讓孩子參加一些娛樂活動,讓孩子習慣跟別的小朋友相處,接受父母不在身邊的環境,對於避免在上學時嚎啕大哭有所助益。 帶孩子購買上學用品:帶孩子購買書包、文具和鉛筆盒等上課會用到的東西,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卡通圖案,提高他們對上學的興趣。 闡述上學的樂趣:告訴孩子上學是一件好玩的事,可以認識新朋友、遊樂場有鞦韆和溜滑梯可以玩以及可以穿漂亮的新制服等,塑造出孩子對上學的正面想像。 說明上學要幹嘛:讓孩子知道上學這件事是怎麼進行的,老師會教他們新東西、孩子可以交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有點心可以吃、上課要聽老師話等,讓孩子對於學校活動有基本的認識,以做好心理準備。

重點二:與孩子道別有技巧

信任學校讓小孩安心:與孩子分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對父母或小孩來說都一樣,尤其是孩子哭著抓著您不放,想要您陪他們一起上課的時候,但是許多研究發現,父母在孩子身邊待得愈久,孩子就更難冷靜和停止哭泣,父母可以跟孩子說明學校很安全、老師會教他很多有趣的事情,抱抱或親一下孩子之後,便遵循自己原先的時間規劃,把孩子留給老師照顧,不要因為孩子的挽留而不願離去,這也是相信老師專業能力的表現。 與孩子約定好說再見方式:如果您習慣在離開孩子之前,捏捏他的鼻子或親臉頰,請每次送孩子上學時都記得做這件事,孩子會把它當成專屬於你們的說再見方式,讓他們更加的有安全感且信任父母。 記得說再見不要偷溜:有些人因為害怕跟孩子分別或是因為孩子不願意走進教室,趁孩子注意力被轉移的時候偷偷離開,雖然這樣的確能夠讓您從孩子的哭哭啼啼中脫身,但是孩子需要了解說再見是父母送他們上學的必經過程,父母趁孩子不注意偷溜,會讓孩子覺得不安,認為自己被父母丟下了,無法改善上學焦慮的狀況,再說,假如隔天上學時,孩子又哭個不停,難道又要找機會偷溜嗎?面對解決孩子上學焦慮的問題,才是長久之計。 微笑面對孩子別擔憂:父母擔憂或是不安的表情,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很容易察覺的,臉上帶著笑容的跟他們告訴他們不用害怕,媽媽/爸爸下課後馬上就會來接你,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被父母丟在學校,增加他們的安全感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件有趣,且您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家長打開心防:讓孩子了解其他的小朋友也都跟他一樣對上學感到害怕,而且老師也知道他們會害怕,所以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來幫助他們適應環境了,所以害怕不是你的問題,其他人也都跟你一樣。

重點三:孩子放學父母關心

準時接孩子回家:遵守與孩子的約定是讓孩子願意信任父母的重要關鍵,孩子放學後卻遲遲看不到父母的身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不是被父母拋棄了,而且遲到的行為會讓孩子更加排斥上學,因為他根本沒辦法確定爸爸媽媽到底會不會來接他。 課後關心:孩子放學之後,可以抱抱他們,聊聊今天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或者有沒有交到新朋友等,關心他們在學校的狀況,了解他們有沒有遇到困難,協助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也能提升他們的上學意願。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孩子教養分階段~0到3歲的育兒方法

身為家長,當孩子犯錯時,您是否曾經不知道怎樣處罰他,以及怎樣教育才是最適合的作法?本文將為各位爸媽提供一些方法,讓您了解什麼時候應該處罰孩子、什麼時候該柔性勸說,以及每個階段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方法。

1. 新生兒至8個月階段

專家指出,孩子還在嬰、幼兒階段時,家長就可以規範他們的行為,以避免種下偏差行為的種子。會鼓勵父母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嬰幼兒對於語言的認識很有限,而且也不會受到環境影響。父母在教養嬰幼兒時,可以採用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如:轉移孩子注意力、故意忽略不理他們,因為當孩子做錯時,這個技巧,可以幫助家長避免使用激烈、負面方式回應孩子。

2. 8~12個月階段

8個月大時,嬰兒已經開始會爬行了,這意謂家長應該要對孩子設立一些規範。嬰兒在這個階段,都會好奇地想要探索周遭事物,他們很有可能趁父母不注意時,從餐桌的桌腳,慢慢爬到浴室的浴缸旁,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充滿危險的。

因此,為了避免嬰兒受傷,專家建議,家長要將所有東西,放在他們拿不到的地方,只保留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在身旁陪伴他們就好。此外,父母可以對孩子發出稍微大聲、或具有小小驚嚇效果的「啊哈」回應聲,讓他們注意、並停止動作。只要父母對孩子重覆多做幾次後,他們就學會並知道要遵守規則。 3. 12~24個月階段

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開始要求孩子遵守一些基本規則,但是避免用粗暴、激烈的方式對待孩子。在某些需要認真對待的情況下,父母可以用和緩、平順語氣告訴孩子:「寶貝,這麼做並不妥當。」避免孩子受到驚嚇。另外,父母也可以請孩子先回到他們自己房間裡,或是取消他們的特權,讓孩子了解必需遵守規矩,否則會受到處罰。

此外,家長也要了解不同孩子有不同安撫方法;受到處罰時,有些孩子很快就會冷靜下來,而有些人則需要較多的耐心來教導他們,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的行為是不妥當的,這樣有助於孩子改善他們不恰當的行為。 4. 24~36個月階段

孩子在這階段大多會前往托兒所就讀,他們的社交圈也會跟著擴大,家長的教養方式也要隨著調整、改變。父母要多跟孩子溝通,讓他們了解要遵守的規則、以及原因,並讓孩子清楚知道,如果不服從規則,就會受到處罰。如:當孩子在幼兒園搶了別人的玩具時,父母要告訴孩子:「從別人手中拿走玩具是不對的,這麼做別的小朋友會傷心、難過,玩具要一起分享才會好玩。」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同時也建議家長,規範孩子遵守規則時,要盡量做到愈簡單愈好,因為如果太複雜,孩子是無法理解的。

想讓小孩敞開心房~父母請別語帶批判

大部分小孩上幼稚園後總是說個不停,每天一直講學校發生的事。但小孩如果很少分享自己的事怎麼辦?如果覺得跟小孩好像很疏遠,以下列出一些方法,希望能幫助父母讓小孩敞開心房。

注意小孩想開啟對話的提示

當小孩開始說一些事時,父母應認真聽,而不要假裝回應,會隨便打發。容易親近小孩的父母,通常都很會傾聽。如果要讓小孩感到他們比其他事物重要,小孩就比較不會關上自己心房的大門,切斷與父母的情感連結。

父母發問時不要帶著批判

很多以「為什麼」開頭的問題,通常會讓小孩充滿防衛心,例如「你為什麼要這樣穿?」此外,有些問題就算沒有「為什麼」三個字,也是滿批判,很讓人反感,例如「你確定要穿這樣出門?」 別立刻給建議或解決方法

當小孩在學校遇到的困難時,他們不會想聽到父母的建議或解決方法,因此聽他們描述問題時,別動不動就立刻發表意見。請給小孩時間找到適合他自己的解決方式,這會幫助他們發展自信和處理問題能力,否則直接提供答案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無能。父母只要在小孩訴苦時展現同理心即可,這樣以後小孩才會比較願意主動找父母談話。

情感連結每天都要努力培養

請確保每天都有與小孩聊天,即使只是短短的對話。但別期待小孩每次跟你談話時,都會表現出親密等其他正面情緒。請耐心定期給予小孩發表的機會,久了小孩就會慢慢懂得回饋,變得也願意聽父母說話。 安排和小孩獨處的時間

每隔一段時間,就與小孩單獨吃飯,或是一起去一些地方,小孩通常會因為這些活動,而與父母更親近。

家有遲到大王!8招培養孩子獨立守時

「XXX,快一點,再不起床我要拿棍子了喔!」這台詞可能每個愛賴床的孩子都聽過,早上讓孩子準時起床準備上學,總是會讓人氣到快抓狂!不論是用說的、唸的甚至威脅的,孩子起床盥洗的速度還是跟龜爬沒兩樣,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能乖乖聽話呢?本文將告訴您為什麼孩子常常遲到,又有哪些方式能改善遲到狀況。

孩子總愛遲到怎麼辦?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於時間的概念和感知較差,即便是再差幾分鐘就要遲到的狀況,他們仍然還是會慢條斯理的慢慢穿上襪子或者緩慢嚼著嘴裡的早餐,因此通常需要家長叫他們起床或協助穿衣等,來確保不會遲到。

隨著孩子年紀逐漸長大,通常到了小學之後就應該慢慢讓孩子練習自己起床,學著自己掌控和安排時間,這也是讓他們走向獨立的第一步,接下來就為您介紹,可以幫助孩子起床,避免遲到的8種方式:

建立睡眠規律習慣:確實管理好孩子的睡覺時間,不要安排太多活動,例如:補習班或才藝班,不少家長讓孩子補全科班,孩子 5 點半後便直奔補習班到 9 點或 10 點才回家,孩子回家後可能還要處理明天的功課,這種情況下,要求孩子在早上 6 點就準時起床,未免強人所難,除了平日的睡眠時間要固定外,不要因為假日就讓孩子晚睡或晚起床,讓孩子養成固定的起床和睡覺時間,可以大幅改善遲到的情形。(讓小孩乖乖睡覺,爸媽才有得休息啊!請看:小孩想賴皮不睡?父母快用這5招化解) 表達您的期許:孩子還小的時候您可以叫他起床,但當孩子年紀漸長後,如果仍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脫離棉被的掌握,您可以考慮找個時間跟孩子談談,讓他知道他已經長大了,您認為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起床而且也相信他能夠達成掌控時間,準時上學的任務,讓孩子知道您相信他有能力可以做到。(引導孩子學習獨立很重要!請看:孩子長不大!行為仍像小寶寶怎麼辦) 表達同理心: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在起床後便想要玩耍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孩子起床喜歡先看個電視,玩玩具等行為,直接叫他們停止玩耍去上學相當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抗或不願意的情緒,您可以嘗試跟他們說:「我知道你很想看電視(或其他娛樂),但我們現在必須趕快準備好出門上學,如果你沒有遲到,乖乖準時到學校,等你回家之後再讓你看電視好嗎?」孩子會比較能感受到您有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思考,而且您也知道要中斷玩樂行為對孩子來說是相當痛苦的一件事。 了解根本原因:分析孩子早上爬不起來是出自於什麼原因,因為晚上玩遊戲玩太晚?孩子有失眠問題?遭到霸凌而排斥去學校?找出根本原因,才能有效改善孩子遲到的問題,也能避免您錯怪孩子,認為孩子是因為任性不聽話,每天早上要您三催四請才願起床。(童年霸凌不可小覷!請看:正視童年霸凌!精神疾病加害者也難逃) 預先做好準備:如果您的孩子遲到的原因,是因為早上起來收書包拖拖拉拉,一下衣服找不到、一下東西忘記收進書包,建議您協助孩子在前一晚睡前便把隔天去學校要帶的東西收進書包,要穿的衣服先從衣櫥裡拿出來摺好放在床邊或是椅子上,避免在早上緊湊的時間,手忙腳亂的整理東西。 早點叫他起床:如果孩子動作總是慢半拍,也許您可以嘗試早個 15 分鐘叫他起床,讓他有比較充裕的時間盥洗穿衣,做好上學的準備。 設定小懲罰:您可以跟孩子約定,假如遲到的話,便要從他的零用錢裡扣 10 塊,或是其他能剝奪或減少他們現有的權益的懲罰方式,用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您對於準時這件事非常重視,而且他們也會了解自己需要為遲到的行為付出代價。 讓他自己面對後果:上了國高中之後的大孩子,應該要為自己遲到的行為負責,像是因為遲到而缺考被扣成績、遲到被記警告或處罰等,克制自己不要再充當人體鬧鐘叫孩子起床,孩子如果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那也是他們自己要接受的結果,讓孩子理解您的幫忙並不是理所當然,乖乖起床準時上學是他們自己的責任。當然,一開始使用這個方法時,孩子可能會因常常很晚才到校,使得導師打電話來關切學生家庭狀況,不過只要您說明您的教育方式是為了讓孩子提升自己的責任感,相信導師也能夠理解您的想法。

小孩這樣玩藝術~培養創造力好處多

你知道嗎?藝術創作或藝術遊戲,對小孩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1~3歲的學步期小孩,還在學習和熟悉語言的表達方式,通常很難好好說出為什麼感到生氣、沮喪、害怕或開心。但是透過具創造力的活動或遊戲,如畫畫、演戲、唱歌或跳舞等,除了能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能促進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能幫助感官的發展。以下介紹各種藝術練習的好處及形式,若家有小孩不妨試試看。

藝術練習對小孩的3大好處

激發獨創性和創造力:接觸藝術可以激發創造力,而創造力能讓小孩產生創新的思維,或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國際兒童藝術基金會(International Child Art Foundation)表示,研究證實接觸藝術的小孩,會較有創意思考和獨創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日後造就成功的關鍵之一。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藝術是種可以藉由自我發揮、選擇,並得到結果的創作過程。經常進行,不但能讓小孩對不確定性感到更加自在,也能讓小孩保持靈活的思想,成為日後創造力和自信的關鍵來源。小孩對各種媒材和技能的藝術體驗越豐富,就越有可能對同個問題產生多種想法。 幫助小孩表達和理解自己:藝術的任何媒材或呈現方式,都可以成為小孩表達情緒或想法的一種工具。無論是透過肢體動作、顏色、構圖、線條或聲音,都可能比言語還能更貼切,或是運用起來更自在。藉由鼓勵小孩用藝術來表達和探索自己,也能幫助小孩更了解自己,並知道自己的喜好。

藝術可以讓小孩這樣玩

美術創作

繪畫和美勞的練習,對學齡前的小孩很有幫助,不僅可以訓練小孩手指的肌肉,也能增加手眼協調。美術創作不只是手拿筆畫出點、線、面,而是可以大膽將顏色混合,或用剪刀、手撕、黏土等,增加小孩的手指靈活度和協調度。而且對大多數的小孩來說,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活動,也會愈練習愈進步。

戲劇表演

可別小看小朋友的模仿功力,像是說話和日常動作等,其實都是小孩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學來的。如果大人可以多陪小孩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就可以訓練小孩針對情境提出具有意義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想出有創意的回答,進而增進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操作布偶的遊戲也是一種不錯的互動方式,除了可以幫助小孩學習表達自己之外,也能幫助他們探索人際關係和社交互動的方式。

音樂演奏

唱歌可以幫助小孩練習使用單字和詞彙,並增進他們的記憶力。因為學步期小孩的記憶力還沒有發展得十分完全,所以往往1次只記得住短短幾句大人的話,就會忘記。但若透過唱歌,就能幫助他們記住更多單字。

此外,小孩也喜歡玩樂器,尤其是可以搖晃或敲打的種類,所以除了讓小孩聆聽,也不妨讓他以不同的音量和音調製造聲音、旋律和節奏,嘗試演奏樂器的樂趣。

盡情跳舞

即使小孩沒有真正學過舞蹈,他們也會舞動自己的肢體,跳出有自己風格的舞步。舞蹈可以幫助小孩發展肢體運動技能、平衡感,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跳得拍子或舞姿好不好看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讓小孩好好感受音樂的節奏,和肢體動作的表現。

獨生子女問題多?4方法引導孩子成長

在社會的變遷下,家庭的組織也從以往的大家庭,轉變成核心家庭,一個家庭中只有1~2個小孩已經變成常態。因此,獨生子女也常被貼上過度寵愛或缺乏同理心的標籤。本文將帶您了解獨生子女是否真的像許多人所想的缺點多多,又或只是一場誤會。

少了兄弟姊妹真的有負面影響嗎

事實上,關於獨生子女的相關研究一直都沒少過,而且不少研究提出,因為少了兄弟姊妹的陪伴,獨生子可能會有缺乏同理心和難以與人相處的問題,因為他們缺少在家裡學習如何與人分享的機會,例如:衣服、玩具或是父母的愛。

或許是因為家中只有一個小孩,所以父母會特別的疼愛他,使得孩子認為父母的愛是理所當然,而變得以自我為中心。有趣的是,近來又有研究提出獨生子並不如刻板印象裡所想的那樣,反而可能比有兄弟姊妹的孩子,更加懂得社交、與父母感情更好和更加有創造力,在如此矛盾的研究情況下,很難去定義獨生子女到底對孩子的成長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4種教導獨生子女的方式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2018年出生率僅1.06%,顯示獨生子女的狀況已逐漸變成勢不可擋的趨勢。有兄弟姊妹當然很好,但若只有一個孩子也不用擔心,只要父母懂得付出關愛和正確的教育方式,獨生子女就不會因為少了兄弟姊妹的陪伴而感到寂寞,以下就為您提供4種陪伴獨生子女成長的教育方式:

提早讓他們學習獨立:由於獨生子女缺乏手足的陪伴,一旦遇到困難或需要幫助的時候,爸媽是他們唯一的幫手,但也因為如此,父母必須提早讓孩子練習自己解決困難,或者練習處理情緒的方式,畢竟父母不可能陪在孩子身邊一輩子。假如孩子跟同學起了爭執尋求您的幫助,您可以告訴孩子您認為怎麼做比較好,給出您的建議,但把處理人際關係的任務交給孩子親自完成。此外,現在社會不婚不生的族群愈來愈多,獨生子女到了老年往往最缺乏的就是陪伴,也少了來自兄弟姊妹的關心與問候;又或者在家庭出現變故的時候,缺乏手足可以一起討論,獨生子女往往得自己思考這些問題,依靠自己的判斷做決定,這也是為什麼獨立對他們來說如此重要的原因。 多讓他們與人互動:獨生子女已經缺乏手足陪伴成長了,多接觸人群、認識新朋友,可以讓他們比較不會變得孤單甚至孤僻。 避免過度保護及溺愛:身為家中唯一寶貝,獨生子女可能會受到父母的過度保護和溺愛,父母應該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因為孩子提出要求就馬上答應、一哭鬧就心軟。畢竟小孩的品格與他們的未來生活很有關係!因此從適時的踩著界線是很重要的。 避免過度施加壓力:有溺愛的父母當然也有嚴格的父母,獨生子女承受著父母的所有期待,不少家長可能從小就讓孩子學習各項才藝,對於孩子學校的成績非常要求,希望孩子能成龍成鳳。雖然從父母的角度來說,這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也需要喘息的空間,當父母的期待轉變成巨大壓力,又怎麼能期待親子關係能親密與和諧呢?有些父母甚至連孩子未來的路都安排好了,或者希望孩子能夠彌補自己當年的缺憾,而限縮孩子的發展方向。請爸媽給孩子多一些空間,讓孩子獨立思考,尊重他們的選擇,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孩子身上的壓力,也能讓他學習獨立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小孩情緒化?5招教出高EQ的孩子

孩子有時亂發脾氣,或自己躲在角落生悶氣,這些情緒化行為一定讓爸媽們傷透腦筋吧!兒童發展專家表示,小孩子表現心情不好很正常,但有些孩子,會比其他人表現更情緒化和喜怒無常,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適當地表達沮喪情緒的方法。以下介紹5招教養守則,讓您教出高EQ(Emotional quotient,情緒商數)、不情緒化的小孩。

1. 找出造成孩子有情緒的原因並溝通

往往我們可能會認為,孩子是故意耍脾氣、表現情緒,為了得到大人們的注意,但也別忘記,孩子們的確也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此時爸媽請多點耐心,不妨透過觀察或直接問孩子為什麼難過或生氣。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肚子餓、想睡、被大人罵,有時也可能是爸媽過度關注其他兄弟姊妹,讓他們感受被冷落了等等。而父母在知道小孩的鬧情緒原因後,就可以進一步去安慰、解釋或是關心他。

2. 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表達想法

讓小孩知道「家」是可以安全地表達自己想法的地方,是很重要的。無論是感覺恐懼、緊張,或即使和大人有不同的看法時,小孩都應該要能自在的表達他們的想法。有時小孩沮喪或暴躁的表現,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無法或不敢說出想說的話,所以透過展現情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3. 教導孩子更好的表達方式

當小孩鬧情緒時,爸媽不妨對孩子傳達「等你準備好時,我們再來溝通」的觀念。畢竟,與其斥責他們,不如讓孩子知道什麼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若是無理取鬧或是不好好說出來,爸爸媽媽是不會替他解決的。

4. 盡量減少家裡的壓力氛圍

情緒化的孩子,經常受到家中壓力的影響,所以身為父母,最好讓孩子感受到和家人相處是沒有壓力的,因為當家庭關係有壓力的情況下,小孩受的影響其實很大,尤其當家人發脾氣時,孩子們會變得焦慮,所以在面對情緒化的孩子時,爸媽最好也不要抱著生氣的情緒處理或解決事情。 5. 給孩子一個專屬的抱怨時間

爸媽可以試著設立一個專屬時段,允許孩子抱怨和談論他們覺得困擾的事情,例如每天早上或晚上10分鐘,當時間結束時,抱怨也必須停止,直到隔天才可以繼續。有些小孩可能會有很多不滿想說,但受限於固定時間,所以可以請他們寫下問題和想說的事情,這也能幫助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而有些孩子可能也會遇到沒有事情可以抱怨的時候,甚至會為了隔天的抱怨時間,努力尋找事情抱怨,久而久之,會讓他們漸漸減少抱怨的習慣。

要送孩子去學才藝嗎?小孩上才藝課的優缺點和建議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校放學後,都會讓他們去上一些才藝課,如:珠心算、游泳、芭蕾舞、足球等。畢竟家長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其他小孩有更多才能,這樣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家長是否曾經仔細想過,對孩子期望過高,是否會造成孩子更多負擔?下列,將為家長分析,上才藝課對孩子的優缺點,及造成的影響。

孩子上才藝課的5優點

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新事物。 讓孩子從才藝課中,學會日常生活重要的技能,如:變得更獨立、更具有責任感、更有效的做好時間管理等。 讓孩子從與更多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體驗真實生活。 讓孩子對生命感到更加的熱誠、更有希望。 減少孩子投入不正當活動的機會,如:賭博、曠課、抽菸。

才藝課可能為孩子帶來的6缺點

當然,每件事都是一體兩面。當孩子投入很多時間上才藝課時,也可能為他們帶來負面效果。 過多的才藝課,可能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為了銜接不同課程,他們得勿勿忙忙趕時間。 孩子因為必需要上很多才藝課所感受的壓力、焦慮,可能會導致他們心理健康受到影響,感到憂鬱。 孩子可能因為表現無法符合父母親的期望,讓他們的心情大受影響。 由於必需要上才藝課,造成孩子沒有足夠時間,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可能會顯得情緒低落。 孩子因為上才藝課,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隨著減少。

才藝課負擔過重的5徵兆 很容易生病。 容易感到疲倦、沒有什麼動力,幾乎快要筋疲力竭。 總是邊吃晚餐,邊寫功課、作業。 常常忘記一般孩子都想做的事,如:生日派對、跟堂兄弟姐妹玩耍,去探望爺爺奶奶。 有輕微的心理問題的徵兆。

6方法幫助孩子平衡才藝課與生活

孩子年紀還小,不應該讓他們太過於忙碌,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在上才藝課、日常生活間,取得平衡。下面提供一些小撇步:

限制孩子要上的才藝課數量:家長必需跟孩子好好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以及孩子真正想要學習的才藝課程。 了解孩子的優點與弱點:由於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唯一的,所以家長要找出孩子的興趣,並給予支持。如:孩子熱愛音樂,您可以考慮讓孩子去上鋼琴課,這樣對孩子而言,已經足夠,他們不需要再上其他才藝課。 設定屬於全家人共享的時光:您可以告訴全家人,星期日是專門保留給家裡每個人的時間,在這一天裡,孩子可以自己選擇要做的事情,盡情放鬆,玩得開心、快樂。 讓孩子每天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當孩子寫完功課、作業時,家長可以讓他們玩自己最喜歡的遊戲、玩具1小時。 動靜活動均衡:確認孩子從事的室內靜態活動、戶外動態活動,兩者之間是均衡的。 確保孩子睡眠充足:睡眠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最好讓孩子每天都能有8小時的睡眠。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