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糾紛要謹慎~幫小孩發展社交技巧

介入糾紛要謹慎~幫小孩發展社交技巧

小孩在6歲左右就會有最基本的社交能力了,而好的社交技巧,則能幫助小孩發展健康的自尊心。若社交不佳,低自尊的小孩會較不會面對困難,並容易產生焦慮與挫折感,讓他們在未來更容易錯失交朋友的機會。以下是幫助小孩發展社交技巧的方法。

幫小孩做好社交的準備

從小孩還是寶寶的時候,爸媽就應該要鼓勵他們主動社交。爸媽可以循序善誘地耐心教導他們與人應對的方法,例如打招呼。當他們成功做到時,也請記得讚美他們,並給予鼓勵,讓小孩提升對自己社交能力的自信,之後他們就會更勇於挑戰新事物。

讓小孩模仿你待人的優點

在教導小孩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處前,家長應要先跟自己的小孩有良好的親子互動。家長可以跟小孩訂一些互動的規則,例如「不要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對待別人」。還有在玩遊戲時,如果他們做錯了,不要馬上指責他們,而是要好好解釋。跟小孩說話時語調要輕柔,因為小孩會模仿您對他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用愉快的方式和小孩聊天

家長可以創造讓小孩與同儕相處的機會,並花時間跟小孩談論他在學校發生的事,以及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跟小孩聊天時,請記得用愉快的方式進行,避免長篇大論。若您的小孩與同儕相處時受挫,請適度引導他們走出來,並給予有建設性的建議,讓他們之後能用正面的態度去改善自己的社交技巧。 介入小孩的糾紛時要謹慎

當小孩發生糾紛時,別急著介入處理,因為研究指出,家長過度的監督或干涉,會阻礙小孩的社交發展。除非必要,家長應該先讓小孩自己處理問題,這麼做,也可以為小孩提供從經驗中學習的機會。

一關燈就受不了~陪伴怕黑小孩的方法

很多小孩都怕黑、怕鬼,如果您的小孩也屬於怕黑一族,可以參考本篇文章所介紹的方法,幫助他們擺脫恐懼的困擾,這樣他們晚上才可以安心地自己關燈睡覺,不再半夜哭著闖入爸媽的房間。

小孩怕黑的原因

很多小孩會在爸媽準備關燈時,開始露出害怕的表情,而父母都不知道他們的恐懼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其實每個人生活中,都有面臨恐懼的時候,但當沒有能力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恐懼時,對恐懼的感受就會非常強烈。大人看完恐怖片也會害怕,但可以用理智告訴自己不要相信電影虛構的劇情。而小孩的大腦因為還沒有發育完全,特別容易受電視節目或書中的恐怖情節刺激、影響,在黑暗中會特別不知所措。 幫小孩對抗怕黑的方法

常和小孩聊天、溝通,讓他們知道怕黑是正常,並且您對他的恐懼能感同身受。讓小孩覺得您重視他的恐懼及感覺很重要,因為和小孩站在同一邊,才能更加了解他。

若小孩在半夜大叫驚醒,或衝入您的房裏哭述他們的經歷,您要保持平靜,並仔細耐心地傾聽。切忌不要幫他們的故事加油添醋,以免加深小孩的恐懼。如果需要,可以陪小孩一同檢查床底下等四周環境,向小孩保證他們的安全沒問題,讓他們安心。家長要讓小孩知道,只要您在身邊,他們就是在最安全的地方,不用擔心。

此外,家長也可以提供小孩一些可以安撫他們的東西,例如絨毛玩具或柔和的夜燈,讓他們在黑暗中感到舒適和安全,幫助他們控制對黑暗的恐懼。但如果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小孩仍然無法克服怕黑的障礙,那可以向兒童心理醫師求助。

懂得尊重小孩~青春期兒女就不難相處

當小孩逐漸長大,慢慢進入青春期時,會經歷許多身心上的改變,而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做的,就是在適當的管理下給予一定的自由。家長對待小孩的方式,會影響他們的行為以及家庭的氛圍,若您對青春期小孩的管教方式感到很困惑,那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對小孩表達尊重

青春期的小孩喜歡證明自己的能力,常常會用不尊重長輩的態度來測試父母的底線。面對青春期的小孩,家長應保持冷靜,並且懂得表達對小孩的尊重,花時間跟他們溝通,這樣他們才可能用一樣的態度來面對您。

定期安排家庭聚會

當小孩長大後,會需要更多獨處的時間。家長確實應該給予小孩獨處的機會,但也別忘了每週至少全家聚會1次,例如固定在週六晚上一起出去吃晚餐。家庭聚會的時間,是傾聽小孩說話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從中了解他們的需求,小孩也會因此了解他們有自己的空間,也同時擁有家人的關懷。 試著委婉溝通不強迫

當您質問小孩在學校幹嘛,以掌握他的人生時,小孩只會覺得他們被嚴格監控,而為了不讓您得逞,他們可能會選擇說謊。如果想了解小孩,家長應試著委婉溝通,例如只要輕描淡寫地問「你今天過得如何?」就好。如果他們願意分享,他們就會說,若他們不願意,那就別再多問了,或許改天他們準備好了,就會對您敞開心房。

對小孩抱有合理的期望

與其幫小孩設定考試成績或上頂尖大學的目標,您更應該專注小孩是否有快樂的童年、是否做事細心、是否懂得尊重別人,或是否慷慨大方。因為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的天賦,家長不能期待每個小孩都達到同樣的社會既有目標。對小孩抱有合理的期望,並教導他們成為更好的人,才是家長的首要任務。 不要執著而應多多鼓勵

很多家長都會太專注於矯正小孩正負面的行為,卻忘了最基本的讚美,因此當小孩當小孩表現良好,請別忘了給予鼓勵。當正面的行為被表揚時,小孩就會更願做類似的事。

繼母不好當!4招理解小孩與減緩摩擦

可能是受到很多童話故事的影響,即使繼母沒做錯任何事,孩子還是有很高的機率會抗拒繼母這個角色;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種,根據近期的研究,雙方的衝突可能是來自於忠誠度(Loyalty binds)、前任情結(The Ex Factor)、孩子的忌妒心與憤怒(Jealousy and anger),或父母溺愛的教養方式(Permissive parenting)而產生。因此下列4點要告訴您,如何幫助孩子化解對繼母的複雜情緒,

1. 忠誠度

對有些孩子來說,愛他們的繼母就等像是背叛生母一樣,因此就算從繼母那得到溫暖和愛,也會在孩子心中造成矛盾,這個情形會導致孩子傾向與繼母保持距離;若發生這種狀況,唯有生母或者父親不斷鼓勵孩子放開心胸、給繼母一個機會,才能協助孩子解決忠誠度的問題,並與繼母建立健康的關係。

2. 前任情結

通常孩子們會認為生母才是最重要的母親,原生母親對於家中所做的一切都會成為孩子依循的標準;當繼母嘗試整理家務或用她自己的方式做事時,便會面臨到孩子的抗拒。而若是因為離婚後前妻對於前夫有著劇烈的憤怒,那麼孩子們也可能會感受到同樣的情緒,並將它投射在繼母身上。 3. 佔有慾和忌妒心

根據心理學家馬維斯希斯靈頓(Mavis Hetherington)表示,前青少年期或青少年時期的女孩相較男孩有更多的佔有欲和忌妒心,這是因為她們與自己的父親很親密,而在離婚後,她們可能感覺繼母是她們與父親之間的障礙,因此導致對於繼母的態度不會太友善。

4. 溺愛型教養

研究指出,民主威信型教養(Authoritative parenting)帶給孩子的溫暖和管教的程度較高,對孩子的影響也最正面,但在離婚後,生父為了彌補孩子經歷父母離婚而產生的罪惡感,也怕孩子生恨,因此容易出現寬容溺愛型的教養(Permissive parenting)方式,這時候為了平衡父親對孩子有求必應的管教,以及為了重建家中秩序的繼母,有可能會產生對孩子來說不公平的待遇而產生隔閡。

想要解決繼子女與繼母間的種種不適應,繼母應在婚前就與繼子女成為朋友,也請試著不要干涉孩子們的私生活,並適時提供孩子與生父獨處的時間,讓自己也能去做個按摩放鬆或購物,這都能讓孩子們理解繼母並無意帶走他們的父親,而讓摩擦隨著時間慢慢消失。

父母把握3招!多傾聽敞開孩子的心房

幼稚園的孩子放學後總是會抓著爸媽說個不停,每天您總是能聽見孩子說起一些幼稚園的事。但是,在孩子上小學後,許多孩子會比較少與父母分享自己的事。這個時候,您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房說話呢?以下列出3大重點,幫助孩子對父母更敞開心房,分享更多生活點滴。

1. 以退為進別逼迫

若是孩子對父母的詢問沒有正面回應,這時也請別氣餒,因為孩子心中開始掛念其他事情了,包括功課、足球或最新的遊戲,或許,父母已不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位,但轉念一想,只要有想著父母提點的事情,就是件好事,不需要逼孩子馬上回應您的問題,給他們點時間,只要這麼做,孩子會明白您會永遠為他們留下位置。 2. 別為孩子想法突然暴怒

若是孩子語出驚人時,請提醒自己,也許您的孩子不是故意鄙視或諷刺。之後,透過適當的時機表達想法,您的孩子可能會向您道歉,並學到一些處理人際關係的知識,另外,孩子也可能感到悻悻然,但父母須堅持信念循循善誘。 3. 隨時扮演傾聽者

若孩子們有話要說時,他們會自願與您交談,尤其父母能扮演很好的傾聽者時,相信他們會更願意。如果您太積極地想要跟孩子對話,那可能造成反效果,導致孩子避開父母。有時候不需要提供太多建議,甚至根本不需要多說! 您的孩子需要的是有人聽他們的話,如果他們不繼續講話,您可以問一個問題延續之間的對話,但保持語調友好,而不是質疑的口吻。最重要的是,隨時準備好自己的心情,去傾聽孩子的聲音,他們就會感覺到您永遠都是他們的靠山,漸漸地會開始與您談心。

做家事學獨立!教小孩學習生活技能

身為一位家長,我們責任之一就是確保小孩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使他們能夠成為有能力、有自信的成年人,而這當中的關鍵,就是為他們打下良好的自我照顧基礎,也就是讓他們學會幫助獨立的生活技能。

教小孩照顧自己的重要

很多父母,尤其是祖父母,都會對小孩非常保護,甚至不讓他們幫忙做家事。因此,許多小孩長大後,都還不知道如何打掃、洗碗等基本生活技能。這些看似呵護他們的行為,其實是在剝奪他們學習新技能的機會。愛小孩的最好方法,應該是教他們愛自己,並幫助他們在社會上獨立,好讓他們在未來能夠照顧自己,打理生活。 給小孩做決定的機會

小孩要做決定時,即使他們在選擇的事情對成年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做決定對小孩而言,不管多小的事都意義重大,因此家長應支持小孩為自己做決定。 開始教小孩獨立的時機

大多家長通常都在小孩13~16歲時開始訓練小孩獨立,不過獨立其實從小孩出生就可以開始教了,畢竟他們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太晚教,小孩會愈難學會。 教小孩學習生活技能的方法

不管幾歲的小孩子都可以學習生活技能,家長可能會覺得自己動手速度會比較快,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對他們獨立的過程只是有害無益。教小孩時可以把1件事分成多個步驟,例如教小孩洗衣服時,可以先請他們把深色和淺色的衣服分類,再教他們怎麼操作洗衣機。 建議教小孩的重點技能

以下讓小孩獨立重點技能,日積月累慢慢教小孩學會,小孩以後長大就能自己在社會立足。參考以下列表,從小就開始訓練吧: 自己穿衣服 知道什麼時候該洗手 早上起床要梳洗 飯後睡前要刷牙 打噴嚏時會注意禮貌 會自己弄一點吃的 會把零用錢存起來 遇到壞人會大聲呼救 在不熟悉的地方會保持警惕 不接受陌生人的任何禮物或糖果 看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

在家排行老幾~是影響小孩個性的關鍵

根據研究,小孩在家排行老幾就跟擁有什麼性別一樣,會影響父母對待他們,以及教養他們的方式,進而影響小孩日後的個性。而很多在家裡排行位置相同的人,也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排行老大通常倍受照顧

第1個小孩通常都是新手父母的白老鼠。父母會將從親友、書籍、網路等地方蒐集而來的育兒經,全部拿來放在小孩身上實驗,並一邊學中做、錯中學。

因為是第1個小孩,父母也會投注比較多注意力關心育兒的各種細節,並花很多時間紀錄小孩的一舉一動。而父母這樣的行為,往往讓很多排行老大的小孩變成父母的縮影,並在日後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或成為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傾向追求成功的人。此外,很多老大也都有負責、可靠,和有教養的特質。 排行中間通常善解人意

父母生第2胎時,一定都比第1次生還要有經驗,而且因為現在有不只1個小孩要顧,父母的專注力會被分散,比較不能和之前一樣面面俱到,使所有在老大之後出生的小孩,容易變得比較會去討好別人,以得到自己需要的關注。

在家排行中間的小孩,通常也會比較善解人意和隨和,並懂得如何和人相處,使他們容易有很多朋友;而親密廣泛的朋友圈,正好可以彌補父母對他們不足的關心。但可能是因為常常被拿來和哥哥姊姊比較,當弟弟妹妹的也會比較愛跟別人競爭。

排行老么通常光芒四射

因為該經歷的經歷過了,父母通常比較容易忽略老么的成長里程碑,使家裡最晚出生的小孩,為了得到大家的關注,會想辦法把自己變成派對的焦點。父母也可能因為育兒經驗較豐富,比較懂得放手,因而放寬對老么的要求和規範。活潑的個性加上自由的管教,通常都會使老么成為一個有魅力、擅長吸引他人的人。 獨生子女通常個性成熟

身為家裡唯一一個小孩,因為總是在大人的圍繞下長大,會有很多學習、模仿大人的機會,使他們的個性比較成熟,口語表達能力也會比較好。獨生子女也因為較常獨處,會常有需要自己發揮創意、想辦法解決事情的時候。

小孩把話當耳邊風怎麼辦?6 招教你如何應對

小孩不理家長,不只是因為父母說的話他們不想聽,而是因為小孩有自己的想法;當事情與他們想法不同時,他們就會假裝沒聽到;或者他們可能只是想知道不聽話時會怎樣。小孩選擇性聽父母的話,或許會讓家長感到不解,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請不要覺得難過、受挫或生氣。以下是小孩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時,你可以採取的措施。

小孩把話當耳邊風怎麼辦? 給予明確和實際的指令

給小孩的訊息或指令,請確定是他能了解、處理的。如果小孩不了解,或是無法完成,他可能就不回應。此外,指令要明確,不要太籠統,例如應該要說「把帽子放在衣櫥裡」,而不是「把衣服收好」,因為小孩如果不知道要怎樣做,就可能會乾脆不回應。如果要確認小孩是否了解指令,你可以將指令再重複一次。

顧及小孩的感受

小孩不理你時,可能他當下正覺得很累、沮喪、注意力無法集中、興奮或開心。這些情緒都會影響他對聽話的專注程度,因此小孩有情緒時,先不要給他們太多指令。

給小孩一些緩衝時間

小孩在遊樂場正玩得開心時,如果準備要帶他們回家,請先確認你有提早告知他們,給他們一點時間準備離開。時間到了之後,如果小孩還是不想走,再溫柔和緩地將他們從溜滑梯或其他遊樂設施帶走,並可以讓他們知道,即使他們故意不回應、拖延回家時間,他們還是得聽話。 多稱讚小孩的良好行為

小孩表現良好時,總會希望得到父母的稱讚。因此如果小孩每次都能做到你的要求,請對他們多說一些讚美的話,這樣他們也會更願意聽從指令。 讓小孩知道聽話有好處

讓小孩知道,聽話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例如可以告訴小孩:「如果把玩具都放回收納箱,下次要玩的時候很快就找得到它們。」

儘量不要對小孩說不

小孩很聰明,如果常對他們說不可以,他們就會直接不理你,假裝沒聽到。因此,與其告訴小孩你覺得他們不該做什麼事,不如用正面、直接的方式告知他們你的想法。例如把可以「不可以在室內玩球」,改成「把球拿到外面玩好嗎?」或當小孩問你可不可以爬一個東西時,不要說「不」,而是可以說「最高只能爬到這裡。」總之就是不要反對或冷落他們。

父母什麼時候要尋求協助?

小孩不理父母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有下列情況,請尋求專業協助: 小孩不理人比聽話的時候還多。 小孩對你的要求,都用挑釁的態度回應。 小孩總是不在乎周遭事物的情況、反應。 小孩會無意識的發出奇怪的聲音。 小孩甚至連對他的朋友,都經常不理、不回應。

權威式父母怎麼分?原來虎爸虎媽長這樣

一般會把僵化死板的教養風格稱為「獨裁式的教養風格」或「權威式教養風格」。獨裁的父母渴望孩子能守規矩且能飛黃騰達,然而這種嚴格的教養風格也意味著缺乏彈性。父母只會期待孩子達到他們的要求,並不會多加解釋自己的要求內容,儘管這種教育方式的好處無庸置疑,但是卻可能對孩子造成反效果。例如這樣教出來的孩子可能會自信心不足,因此,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權威式父母?本文將帶您剖析自己的教育方式。

權威式父母的特性

權威式父母會訂定明確的規則,而孩子則必須遵守這些規矩。這類型的父母要求非常高,同時認為沒有必要跟孩子多解釋自己的立場,他們認為孩子需要服從父母所說的內容,且沒有質疑或討論這些規則的空間。權威式父母沒有讓孩子有太多發揮創造力的機會。因為權威式父母很擅長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 control)自己的孩子。

權威式父母教出來的孩子

雖然權威式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多半很乖巧,但那只是因為他們很習慣別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以及該怎麼想。這些孩子可能從小就學會隱藏自己的感受,並知道怎麼逃過懲罰,而且在父母身邊時幾乎都會過於謹言慎行,除此之外,權威式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通常壓力也都很大。 孩子如何面對權威式父母

雖然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的要求無傷大雅,但是也有不服從父母的孩子。青少年可能會抗拒軍事化的管教,也有可能開始說謊,或表現出投機取巧或偷偷摸摸等行為,這些都是因為害怕家長知道他們的感覺或意見。另外也有些孩子會出現暴力行為或對他人展現出敵意。

權威式教養的反效果

權威式父母可以讓孩子服從,但長期下來卻可能造成反效果。根據積極育兒聯盟網站(Positive-Parenting-Ally.com)指出,嚴格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會缺乏自信。因為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常會有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思考也比較僵化。

由於從父母那裡接受到很多批評,因此這樣的孩子也比較會去批評自己的行為和評論其他人。他們容易屈服於同儕壓力也容易被霸凌。另外,在往後的人生中面對親密關係可能會有困難,也比較容易被虐待情感關係(Abusive relationships)影響。

父母看過來!教您與孩子談論身心障礙

有時候,學齡前的小朋友可能會對路上有人少一條腿或坐輪椅,會產生好奇和有疑問。小孩4歲時,可能會發現每個人說話、走路或吃飯的方式不太一樣。這個時候,孩子心裡可能會懷疑他是否也會變成那個樣子而與父母討論。因此,本文將介紹,如何與孩子談論身心障礙,並且讓他知道,儘管身體機能不同,仍然不可以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人。

如何與孩子談論身心障礙

關於身心障礙的議題,您回答孩子的方式會建立他對這群人的看法,影響孩子往後如何對待身心障礙人士。下列是您應該做的5件事:

為第一次做好準備:孩子第一次發現身心障礙人士時,請立即與孩子展開談話。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正常的,並向他解釋剛剛看到的人事物。例如:那位女士使用手語是因為她無法說話。 用淺顯易懂的方法:請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直接回答,因為過長的答案,或拐彎抹角只會造成孩子混亂。若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請誠實面對,告訴孩子您真的不知道,但是您會先查資料再告訴他,盡力幫孩子找到他想知道的答案。 注意用字遣詞:留意您描述身心障礙人士的用詞,請避免使用過時的貶抑詞彙,如「智障」或「殘障」。此外,請顧及身心障礙人士的感受。例如:經過他們身邊時,不要說「別看了」或「繼續走」,因為這些話語可能使身心障礙人士感到受傷;與其說「自閉症兒童」,不如說「罹患自閉症的兒童」。除此之外,不要刻意將一般孩子視為「正常」兒童,這意味身心障礙者「不正常」。 記得強調共通點:嘗試找出孩子與身心障礙孩子間的共通點,可能是年紀一樣大、喜歡同一本書或愛吃同一個冰淇淋口味。向孩子說明那位小朋友也喜歡某件事,只是沒辦法用一樣的方式達成,這樣強調共通點是非常重要的。 教導孩子尊重:若您聽到孩子與身心障礙者說話時,使用「好笑」或「笨」等負面用語,請立即阻止。因為父母應該要讓孩子了解,這些霸凌及調戲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無法接受,而且是不對的行為。請父母要確保孩子了解這些無情的言論會傷害到別人。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