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歲的黃先生菸齡長達20多年,平時亦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日前發現自己走路時容易喘,但休息一陣子後症狀又會消失,因此不以為意,拖延1週後發現症狀加劇、走路實在喘到不行時,才趕緊至附近的醫院檢查,最終經醫師診斷為「急性肺水腫」,需立即住院治療。
究竟哪些原因會導致肺水腫?會出現何種症狀?該進行哪些診斷與治療?《Hello健康》將於本文為你一次說明! 什麼是肺水腫(肺積水)?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又稱作肺積水)主要是因肺臟的微血管壁受損,促使肺靜脈壓或肺泡上微血管細胞膜的滲透性增加,使肺部血管內液體滲出血管外的速度,超過腎臟可排除的能力,進而引發肺水腫。 肺積水≠肋膜積水
「肺積水」是指水分蓄積在肺部組織內;「肋膜積水」則為水分蓄積在肺臟與胸腔壁之間的肋膜腔內。 肺積水原因:心因性、非心因性肺水腫
肺水腫一般可分成急性與慢性肺水腫,急性肺水腫病程進展較快,約3個月內就會康復;慢性肺水腫病病程則會超過3個月,而兩者又可依據病因分成以下2類: 1. 心因性肺水腫
下列8種心臟相關疾病,皆導致患者左心房功能運作不良,讓肺部血液難以回流至心臟,增加肺靜脈與微血管壓力,造成血液中的液體滲入肺組織間隙,最終引發肺水腫: 心律不整 高血壓 先天性心臟病 心肌病變 心肌炎 瓣膜性心臟病(如二尖瓣膜脫垂、主動脈閉鎖不全等) 冠狀動脈心臟病 心肌梗塞
2. 非心因性肺水腫 糖尿病 腎臟病 甲狀腺相關疾病(延伸閱讀:喉嚨痛、脖子腫感冒了?這年紀的女性易罹患亞急性甲狀腺炎) 睡眠呼吸中止症 酒精成癮 急性高山症(推薦閱讀:登山客必看!做好這些準備不留遺憾)
肺水腫患者的典型症狀通常包含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而依症狀進展可分成以下3階段: 第1階段「肺部間質性水腫期」:此時肺臟的間質組織會開始出現水腫,並受到壓迫,進而影響到細小支氣管,引發肺水腫。患者出現的症狀多為夜間發作性的呼吸困難、呼吸時聽到明顯的呼吸音,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等。 第2階段「肺泡性水腫期」:患者會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易產生窒息感,皮膚及口唇還可能會發紫,並伴隨咳嗽與出汗,而咳嗽時所吐出的痰液呈粉紅色,泡沬多,呼吸時亦會發出異音。 第3階段「休克期」:若肺水腫未能妥善治療,微血管血液恐大量外滲,使血液於短期內迅速減少,因而容易導致心源性休克,患者意識會開始變得薄弱,嚴重時還會導致昏迷與心肺功能衰竭。
何時應就醫?如何診斷肺水腫?
如出現上述症狀,便應及早就醫檢查,而通常醫師會採用以下4種方法為病患進行診斷: 胸部X光:經由輻射線透射人體成像,以確認患者肺部周邊是否有異常浸潤的情形,進而判斷肺部微血管有無滲透性水腫的問題。 心電圖:醫師可經由心電圖上所顯示的波型,判斷患者的心臟是否有心跳過快及心律不整等症狀。 動脈血液氣體分析:可監測患者動脈血液中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含量,以確認其肺部氣體交換情形。 血液檢查:透過血液檢查,可得知病患血液中氧氣的含量,並確認患者是否有心肺功能衰竭等問題。
肺積水治療方法:提供氧氣、藥物治療消水腫
一般而言,醫師會先對肺水腫患者進行氧氣治療,並使用人工呼吸器,以維持病患正常呼吸,再視情況以藥物治療,消除患者體內水腫,以下介紹3種治療肺水腫的藥物: 麻醉性止痛劑:如嗎啡類藥物,可幫助病患減輕焦慮,使其呼吸減慢、變深,以改善氧合情況,減少患者對氧的需要量。 (延伸閱讀:用不好變毒品!麻醉止痛藥使用與分類) 利尿劑:有助於將過量液體從腎臟排出,減輕心肺負擔。 強心藥:服用後可增強患者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輸出量,以防止肺水腫症狀加重。 肺水腫照護須知
肺水腫患者住院期間,應配合醫護人員指示及服藥,每日詳細記錄心輸出、輸入量及體重變化,以評估用藥成效。此外,患者也須避免從事費力與激烈活動,於上下床活動時,則應採漸進方式。
照護者可協助肺水腫病患採高坐臥姿,避免將下肢抬高,以減少靜脈回流量,出院後建議患者應定期就醫追蹤,接受超音波及胸部X光檢查,以確認肺水腫是否再度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