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以下很危險!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症狀與治療

2歲以下很危險!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症狀與治療

過去曾報導月子中心出現嬰兒群聚感染,而主因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 RSV)感染;在多數情況下,RSV 病毒並不會造成寶寶的危險,幾乎所有兩歲以下的小孩至少都會經歷一次這場病。不過,請各位父母要注意,RSV病毒的感染力很強,也可能導致嚴重的症狀,甚至有致命風險,以下進一步帶你認識 RSV 病毒,以及你需要知道的發病症狀和治療方法。

RSV 病毒類似感冒 症狀嚴重可導致肺炎

RSV 是嬰幼兒呼吸道常見的病毒感染,為幼兒罹患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與肺炎(Pneumonia)最常見的病因,雖然常見包括流鼻涕、咳嗽、發燒或食慾不振等症狀,和感冒極為相似,但嚴重時可能引發呼吸急促與困難、肋間凹陷、呼吸聲有哮鳴、缺氧等症狀,也可能併發心血管、中樞神經系統、肝腎器官等合併症,因此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與高危險群都須特別留意,甚至可能導致長大後易有氣喘,家長不可不慎。

每個孩子的症狀雖然都不太一樣,但一般上都會持續 3~8 天,免疫力較弱的孩子甚至可能會病好幾週,若發現其病症愈來愈嚴重,請儘速就醫。父母應注意的症狀包括有以下幾點:異常不舒服或活動力低下、拒絕喝奶、脫水、唇舌及指甲發紫、咳出黃綠色痰液、呼吸困難,甚至出現耳朵感染、氣喘(Asthma)。 RSV 病毒主要為接觸感染 並非飛沫

RSV病毒通常易發生於秋末至初春的季節,因為這段期間我們在室內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就有可能把外面的病菌傳染給免疫力較差的寶寶,而病毒傳播途徑主要為人與人直接接觸傳染或體液間接接觸傳染,並不是飛沫傳染;而避免接觸感染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手部清潔,所有照護者、家人都一定要嚴格洗手、遠離人群等高風險的地區。 早產兒易被感染 家裡處處都是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嚴重的RSV病毒感染多發生在早產兒、小於六個月的寶寶,以及小於兩歲的慢性心肺疾病孩子,由於至今沒有無疫苗能對付 RSV 病毒,因此基本的清潔衛生、幫助孩子正確地洗手,並且遠離病人和感冒的人是很重要的。

在家照顧寶寶的父母也要留意,RSV 病毒會透過口水和黏液傳播,它也會殘留在不乾淨的手上長達 30 分鐘,甚至更久,其他還包含地板、玩具、鍵盤、門把等。一旦發現孩子被感染了,可以試著移除鼻腔和嘴巴中多餘的黏液,幫助他正常地呼吸及進食,此外,也要確保孩子補充足夠的母乳或水分。

防 RSV 病毒 政府補助早產兒及先天性心臟病童

由於早產兒及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抵抗力較差,若感染 RSV 可能導致嚴重病情,因此,衛福部將一種預防性藥物 Palivizumab(西那吉斯凍晶注射劑)納入健保補助範圍;對於一般人來說,此種藥物雖然可減少重症比例,但這種藥物要價不斐,因此最重要還是要確保孩子保持手足的清潔,並且平常在家就要做好消毒。

加強免疫力 預防嚴重 RSV 症狀

除了基本清潔和正確洗手之外,寶寶的免疫力也相當關鍵,免疫力愈好,就愈能抵抗細菌病毒的入侵。而除了疫苗接種、環境因素,影響免疫力的關鍵絕對少不了營養,有研究指出,配方奶寶寶在出生 13 週內,感染RSV機率,是母乳寶寶兩倍。 遠離 RSV 病毒感染,只能餵母乳嗎?

雖然配方奶與母乳在支持寶寶免疫力上,有巨大差異,但近期研究發現了母乳中的第三大成份:HMO 母乳寡糖 ,是母乳寶寶免疫力較好的關鍵因素,根據臨床研究發現:當寶寶的腸道內沒有母乳寡醣 HMO 時,病原菌會直接與腸道黏膜接觸,進入體內造成感染。

而 HMO 於腸道中的角色,如同「壞菌清道夫」,可作為病原菌的誘餌,誘使病原菌與 HMO 結合,將壞菌打包帶走。如此一來,即可防止細菌、病毒沾附腸道;研究更顯示,與一般配方奶的寶寶相比,HMO 母乳寡醣明顯降低寶寶 66% 的上呼吸道感染、52% 一般常見感染的風險。

不過不方便餵母乳的媽媽,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 HMO 已經以加入配方奶中,大大縮短了配方奶與母乳之間的距離,因此只要挑選貼近母乳成份的配方奶家長也能更加放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