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變得像章魚壺!心碎症候群的成因、症狀、診斷、治療

心臟變得像章魚壺!心碎症候群的成因、症狀、診斷、治療

回想一下,你的人生中可曾有哪些事,在你的記憶裡留下深刻的痕跡?也許有與男女朋友分手、家人離世、珍貴友誼的結束,這些痛苦難耐的事;又或者是中了頭彩、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派對,這些讓人喜出望外的事。

你可能不知道,這些事不僅會影響你的心情,甚至還可能對你的心臟造成傷害。本文將為你介紹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又稱心碎症候群)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是心碎症候群?

心碎症候群的其他名稱還有壓力性心肌症(Stress cardiomyopathy)、心尖氣球症候群(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聽名字可別嚇到了,心碎並不是指心臟真的一塊一塊的「碎掉」,而是發生這種心臟病症狀的人,往往都是經歷了讓人心碎的事情,引起極端的情緒和壓力變化,導致心臟出現病變。

心碎症候群除了由情緒心理(Emotional stress)所觸發(約占36%),也可能由身體生理壓力(Physical stress)所觸發(約占28%),如急性呼吸道損傷、手術、骨折、神經重大事故或其他身體疾病而引起。心理及生理因素兩者共同觸發約占8%,至於不明原因引起也有28%。

心碎症候群特別好發於女性(約占 90%),又以更年期中及更年期後為主,多數患者往往因情緒心理觸發症狀;然而,男性患者則以身體生理觸發為主。(推薦閱讀:女人 50 要當心!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心碎症候群成因及分類

典型的章魚壺心肌症最早是由Sato等日本學者在 1990 年發表。患者的左心室會變形,此時左心室的泵血能力下降,射出分率(Ejection fraction)減少;左心室形狀在左心室攝影圖(Left ventriculography)下,看起來就如同日本漁夫抓章魚時用的「章魚壺陷阱」。一般可分為以下4種類型: 心尖形

心尖形(Apical type)為典型的章魚壺心肌症。患者左心室的心尖與下半部,由於收縮力不足或無收縮而變成圓弧狀,而上半部基底(Base)心肌過度收縮則出現類似於壺頸的內縮形狀。約占章魚壺心肌症的 82%。 中段型

中段型(Mid type)為左心室中段收縮力減退或無收縮,合併基底和心尖段正常收縮或過度收縮。約占章魚壺心肌症的15%。 基底型

基底型(Basal type)則是心尖型的相反形態,又稱逆型(Reverse type),亦即基底段收縮力不足或無收縮,而心尖段反而過度收縮。約占章魚壺心肌症的2.2%。

局部型

局部型(Focal type)為左心室任何一段局部收縮力減退或無收縮,一般為前側壁段受影響較多。約占章魚壺心肌症的1.5%

關於章魚壺心肌症的原因仍在研究當中,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心碎症候群來自於患者體內的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包含腎上腺素 Epinephrine、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多巴胺 Dopamine)。(延伸閱讀: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患者經歷壓力事件後,體內突然產生大量的兒茶酚胺,造成心臟無法負荷快速增加的壓力而致病。

除了情緒劇烈變化可能導致心碎症候群,身體生理因素如氣喘(Asthma)、骨折、手術也可能引發症狀。另外,在罕見的情況下,某些藥物可能造成壓力荷爾蒙然上升而造成心碎症候群,包含: 腎上腺素(Epinephrine) 憂鬱症藥物(例如:Duloxetine、Venlafaxine) 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 非法的興奮藥物(例如:安非他命、古柯鹼)(推薦閱讀:介紹毒品與物質濫用在台灣狀況,毒品分級分類各有4種)

心碎症候群症狀

所有發生在急性冠心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簡稱 ACS)患者身上的症狀幾乎都可以在心碎症候群患者身上發生。舉凡胸痛、呼吸困難和暈厥通通雷同,所以心碎症候群被當成急性冠心症收住院檢查治療是不足為奇的。(延伸閱讀:女性心臟病發徵兆:胸痛、呼吸急、噁心)

在患者因急性冠心症的症狀而住院檢查時,雖然他們都有心肌缺氧造成的典型的心電圖變化及心肌旋轉蛋白(Troponin)的升高,但其中約有2%被發現其實是心碎症候群發作,而不是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因為在這群心碎症候群患者的心導管檢查,並沒有發現冠狀動脈阻塞或急性斑塊破裂,而且後來的左心室攝影圖也證實有典型的章魚壺心肌症的形狀。以下為心碎症候群可能引發的症狀: 胸痛(70~75%患者有此症狀) 胸部有壓迫、緊繃感 呼吸困難、急促(20~50%患者有此症狀) 手臂、肩膀疼痛 暈厥(8%患者有此症狀) 噁心、嘔吐 心悸(Palpitation)

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情緒,在經歷某事後,產生劇烈變化且身體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刻就醫。 心碎症候群的併發症

多數心碎症候群患者並不會發生致命性的併發症,僅有少數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案例,五年內再發率約10~15%。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 低血壓(Hypotension) 心律不整(Arrhythmia) 心因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9.9%的患者會在住院時發生心因性休克。(延伸閱讀:心因性猝死) 心臟驟停 血栓 死亡:4.1%。

提高罹患心碎症候群的風險有哪些?

研究指出,絕大部分的心碎症候群患者為女性,尤其又以更年期後的女性為主要好發族群。其他的風險因素如下: 抽菸 酗酒 高血脂 神經系統疾病(癲癇、頭部創傷) 精神疾病(焦慮症、憂鬱症)

心碎症候群的診斷方法

由於章魚壺心肌症與心肌梗塞症狀類似,一般都會先進行心導管檢查(Cardiac Catheterization)或稱冠狀動脈攝影(Coronary angiography),確定患者的血管有沒有堵塞情形,以判定患者是否為心碎症候群患者。當然,以下這些診斷方法也能幫助判別病症: 心電圖

患者通常會出現 ST 段上升(44%)或 ST 段下降(8%) 或 QTc 段拉長(48%),與急性心肌梗塞類似。(推薦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心臟超音波

藉由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觀察患者心臟收縮時有無形狀異常,並且可計算射出分率(EF),通常心碎症候群的射出分率比心肌梗塞更差;在住院當天平均約為 EF=39%。

心臟超音波還可方便追蹤心臟功能有關射出分率的恢復速度。通常在住院的第2、3天就開始恢復,約在一個半月到2個月就接近完全恢復(EF=65%)。

心導管檢查

通常是必須作的檢查,一方面能證實心碎症候群患者的冠狀動脈是正常,或狹窄小於50%。另一方面也能觀察心碎症候群患者的心室形狀。 心臟核磁造影

對心碎症候群來說,心臟核磁造影(Cardiac MRI)既是輔助也是確診的有用工具。在心肌梗塞患者的診斷上,顯影劑的延遲顯影(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簡稱 LGE)很常見而且明顯,但在心碎症候群患者上則比較罕見。這點有助於兩者的鑑別診斷。 核子醫學檢查

常用的檢查是心肌灌流掃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簡稱 MPI),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如鉈-201(Thallium-201)、碘或F-FDG)的核醫檢查製劑,觀測患者心臟造影,例如注射鉈-201可以看到心肌鉈閃爍造影(Myocardial thallium scintigraphy) 中,鉈吸收輕微減少。 心肌生化標記

心肌生化標記(Cardiac biomarker):患者心臟酵素中的心肌旋轉蛋白(Troponin,又稱肌蛋白)會升高(87%),這和心肌梗塞類似,但心肌梗塞的肌蛋白峰值比心碎症候群高。

如果肌鈣蛋白 T(Troponin T)大於6ng/mL 且肌鈣蛋白I(Troponin I)大於 15ng/mL時,則心碎症候群比較不像,當然此時要考慮冠狀動脈阻塞。(推薦閱讀: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心碎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一般並沒有針對心碎症候群的專門療法,通常會以支持性療法,輔助患者自行恢復,並視患者有無其他併發症,選擇所需的藥物。

若患者有接受妥善的醫療處置,心碎症候群的預後大多良好,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約在數天內逐漸恢復,完全恢復則需3到4週。以下為可能使用的藥物: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簡稱 ACE) 第二型血管收縮素受體抑制劑(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乙型阻斷劑(β-Blocker) 利尿劑(Duretic):用於治療出現水腫的病患。 抗凝血藥物:用於治療出現血栓的患者。 心碎症候群的預防方法

無論你是發病或未曾發病過的人,除了保持心情穩定之外,你還可以採用以下的方法,保護自己的心臟: 健康飲食(低膽固醇)(推薦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 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戒菸 多運動(延伸閱讀:規律運動10大好處:減肥、助眠、護膚、更「性」福) 少喝酒 排解壓力

以上這些方法可能有些老生常談,但它們同樣也是預防其他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關鍵。研究也指出,因一時的情緒壓力引發心碎症候群的患者,比起那些因疾病、神經失調、生理壓力所造成的心碎症候群患者,前者的預後會比較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