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總是憋不住?搞懂急迫性尿失禁5大原因、治療方法,擺脫惱人漏尿困擾

尿急總是憋不住?搞懂急迫性尿失禁5大原因、治療方法,擺脫惱人漏尿困擾

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45歲以上曾懷孕生產過的婦女,約有6成會因年紀漸長、肌肉支撐力降低,出現尿失禁、頻尿及尿急的症狀。

尤其女性到了更年期後,女性荷爾蒙的降低會加劇尿失禁症狀,而前3名尿失禁類型分別為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型尿失禁,其中以急迫性尿失禁最讓人感到困擾,患者常常在還沒上廁所前就已經漏尿。

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引發急迫性尿失禁?常見症狀為何?如何治療急迫性尿失禁?快跟著《Hello健康》一起了解! 急迫性尿失禁的5大原因

造成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的成因繁多,以下為5種常見的原因:

攝取大量含咖啡因或酒精飲品:此類飲品具有利尿的效果,若有憋尿習慣又大量攝取,容易使膀胱脹大,進而引發急迫性尿失禁。 逼尿肌收縮控制力減弱:如中風、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或薦骨以上的脊髓病變,皆可能導致大腦皮質對逼尿肌收縮的抑制減弱,使患者出現漏尿、頻尿等症狀。 膀胱受到過度刺激:若長期因膀胱炎、膀胱腫瘤等膀胱疾病,而使膀胱受到過度刺激,即有可能造成急迫性尿失禁。 膀胱容積變小:如長期插尿管會導致膀胱容積變小,提高尿失禁發生率。 更年期女性荷爾蒙減少:更年期的女性因女性荷爾蒙下降,容易導致尿道黏膜萎縮、阻力下降,並促使膀胱頸與尿道括約肌收縮功能不良,而出現急迫性尿失禁。

不只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常見症狀有這些

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可能常因突發性強烈尿意,而急迫地想上廁所,但往往因膀胱控制能力下降,導致尿液於短時間內不自主流出;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除了會漏尿之外,也常會合併頻尿、急尿及夜尿等症狀。

若發現自己符合以上症狀,則應及早尋求泌尿科醫師協助,評估是否應以藥物治療,以防漏尿、頻尿的症狀加劇,引起日常生活不便。 急迫性尿失禁如何診斷?

如果長時間出現上述症狀,便應及早至泌尿科檢查是否為急迫性尿失禁或其它尿失禁種類。

醫師可能會先詢問患者有無尿失禁相關病史,並請其描述尿失禁所產生的症狀、罹患尿失禁的時間、漏尿頻率與程度等,接著進行理學檢查,包括心智、身體狀況,以及神經泌尿系統檢查,評估病患的智能狀況、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及神經泌尿道系統檢查等。

另外,泌尿科醫師也可能會透過尿液檢查、尿動力學檢查、膀胱鏡檢查、護墊測漏試驗等方式,為患者做進一步的診斷。

急迫性尿失禁輕症以保守治療為主

一般而言,在治療急迫性尿失禁之前,泌尿科醫師可能會先請患者於治療前,以解尿日誌紀錄自己3~7天內的解尿狀況。

若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狀尚不嚴重,醫師會優先建議病患適度限制水分攝取量,減少喝咖啡或茶的頻率,並接受以下2種保守治療,以有效控制漏尿或頻尿的症狀發生:

勤做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凱格爾運動又稱作骨盆底肌肉訓練(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透過自主收縮肛門、陰道及尿道旁的肌肉,可強化整體骨盆底肌肉群強度,以達到改善尿失禁的效果。 建議患者經醫師指導後,每天照3餐練習,每次需做10下,訓練3個月後,約有半數病患能緩解漏尿症狀。 體外磁波儀:其原理主要是藉由電流或磁波刺激骨盆底肌肉,促使骨盆肌肉收縮及運動,以有效強化骨盆底肌肉,穩定膀胱的不自主收縮,進而降低尿失禁頻率。 急迫性尿失禁藥物治療

若經保守治療過後,急迫性尿失禁仍未獲得明顯改善,醫師則會使用以下3種藥物治療: 抗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 agent):能降低膀胱收縮力道,改善頻尿與急迫性尿失禁症狀,但服用後容易有口乾、便祕等副作用。 β3-腎上腺接受體促進劑(β-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β3-腎上腺接受體促進劑為治療急迫性尿失禁的新型藥物,服用後可促使逼尿肌放鬆,增加膀胱的儲尿量,進而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症狀。 注射肉毒桿菌素:將肉毒桿菌注射至膀胱肌肉,即能有效抑制膀胱肌肉過度收縮而造成急迫性尿失禁。

預防急迫性尿失禁:少喝咖啡、少憋尿、骨盆底肌練起來

雖然部分導致急迫性尿失禁的原因難以避免,但民眾平時仍可藉由減少憋尿次數,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約2~3小時排尿1次(毫無尿意則不必勉強),並少喝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以防止膀胱壓力過大,引發急迫性尿失禁。

此外,民眾亦可透過多做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底肌肉強度,不僅有助預防急迫性尿失禁,也可降低罹患子宮或膀胱脫垂的風險。(同場加映:婦女尿失禁怎麼辦?避開4大危險因子、遠離漏尿滴答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