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不由自主的漏尿行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40歲以上女性中,有19.2%近一年內有無法控制小便的情形;由於國人觀念保守,加上認為尿失禁不是致命疾病,以致常不去就醫,反而導致身體不適或影響日常及社交生活。《Hello健康》帶您了解,為何女性容易有尿失禁?危險族群為何?3大治療及預防方法。
為什麼婦女容易尿失禁?
尿失禁多為骨盆肌肉鬆弛、尿道括約肌漸漸沒有彈性導致,一旦出現以上問題,有時大笑、打噴嚏時,有可能會不小心漏尿。
全球大約有1/3的女性患有尿失禁,患者不敢長時間出門或是旅遊,除了怕找不到廁所之外,也怕尿騷味影響到其他人,再加上許多患者覺得難以啟齒,根據新光醫院數據顯示,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尋求尿失禁治療者僅約10%。
為何女性較容易有尿失禁?主要還是男女生理構造有別;因男性尿道較長且狹窄,不易有漏尿的問題;相較之下,女性尿道較短、閉鎖壓力小,特別在進入更年期停經後,因荷爾蒙減少,導致泌尿道黏膜跟著萎縮,彈性不如以往,更容易造成尿失禁。
尿失禁不僅是一種生理狀態,也影響個人衛生及社交生活,例如,婦女出門時便會考慮是否要少喝點水,避免半途急著找廁所,甚至因此不敢出門;即使使用護墊,也會擔心是否有異味。 婦女尿失禁分類主要有3種
應力性尿失禁:是更年期婦女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因尿道括約肌、骨盆肌肉鬆弛,患者會不由自主漏尿,只要咳嗽、打噴嚏、跑跳、放聲大笑或提重物時,就會發生漏尿的情形。(延伸閱讀: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急迫性尿失禁:又稱膀胱過動症,患者突然間感到強烈的尿急感,隨後不由自主的排尿。這是由於膀胱神經退化,想尿尿時,還來不及到廁所就發生漏尿的情形。 混合性尿失禁:應力性及急迫性尿失禁同時出現。 尿失禁4大高危險族群
除了停經婦女有較高機率患有尿失禁外,以下族群也需要特別注意: 吸菸 經常做勞力粗重的工作 多次生產的女性 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有些人認為年紀大了自然有尿失禁,因此不去醫院就診,其實這是錯誤的,尿失禁可以透過手術或藥物治療,還能做些小運動來加強骨盆肌肉,讓尿失禁不再找上你。治療尿失禁大致上可以分為下列3種方法: 凱格爾運動:
症狀較輕的尿失禁患者,可以透過凱格爾運動,以主動式收縮肛門、尿道旁的肌肉,達到強化整體骨盆底肌肉群的強度。日常生活中,便可經常練習凱格爾運動:
平躺與地板上,雙腳拱起呈現90度,並張開至與肩同寬 抬起臀部至頂點約5秒,之後再回至原點約5秒 以上動作每天可以做15~20次
除了做運動之外,避免攝取過多水分和咖啡因,都有助於減輕膀胱的負擔。(推薦閱讀: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尿失禁勿慌!勤做3種運動改善產後不適症狀) 藥物治療:
若你是急迫性的尿失禁患者可以接受藥物治療,而藥物分為下列2種: 抗膽鹼藥物(antimuscarinics):能夠放鬆膀胱,改善頻尿狀況,較容易有便祕、口乾、視力模糊等副作用。有閉鎖性青光眼的患者切忌勿服用此藥物。 β3-腎上腺接受體促進劑(Beta 3-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不同於抗膽鹼藥物,屬於新型的藥物,較不會有便秘、口乾等副作用。(你也想知道:1天超過8次就算頻尿!頻尿定義、原因、症狀、治療與飲食) 手術治療:
常見的尿失禁手術分為下列幾種: 尿失禁尿道吊帶手術:針對容易因打噴嚏、咳嗽就會漏尿的壓力型尿失禁患者。方法為使用1個大約40公分×1公分的尿帶,放置在尿道下方以此讓尿道被托高。這樣就不需要更換護墊或尿布,手術成功率可達9成以上。 膀胱擴大手術:膀胱擴大術又可分為麻醉下水擴張以及腸道膀胱擴大手術。麻醉下水擴張是將膀胱容量脹大,通常使用於間質性膀胱炎患者,但治療效果有限;腸道膀胱擴大手術則是取一段大約40公分的迴腸,切開腸子後,做成類似蓋的樣子,並接在原來的膀胱上面,變成新的膀胱。此手術雖然繁雜,但對於有動過骨盆手術或是因脊椎損傷所導致的尿失禁相當有效。
預防婦女尿失禁3大方法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建議,只要採行下列3種方法,即可幫助婦女擺脫尿失禁的困擾: 生活規律與均衡飲食,避免不良習慣;均衡飲食,維持正常的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或憋尿 建立適當的飲水及排尿習慣:建議每小時飲用100-150cc或是4小時不超過600cc,每天飲水量最好達到1500-2000cc;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一天約8-10次。夜間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凱格爾運動及尋求專業治療;如上述治療方法,透過凱格爾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另外,也可尋求專科醫師給予藥物、荷爾蒙或現代外科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