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跑姿不受傷!10大跑步姿勢、技巧秒上手,別再用腳跟著地了!

正確跑姿不受傷!10大跑步姿勢、技巧秒上手,別再用腳跟著地了!

運動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習慣,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每週運動5次以上,可有效幫助降低體脂,防止膽固醇超標,降低肥胖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然而,民眾平常運動時亦得小心運動傷害,即便深受廣大人群喜愛、簡單好上手的「慢跑」,一旦跑步姿勢錯誤,仍可能會對肌肉、韌帶或關節造成傷害。

究竟該如何掌握正確跑姿?《Hello健康》統整出10大要點,除了避免受傷,也能提升跑步的表現,讓大家跑得更輕鬆愉快。 建立正確慢跑姿勢,必知10大技巧

即便非專業跑者,確保跑步姿勢的正確性對於每位跑者皆十分重要,一旦跑姿錯誤,長期慢跑反而造成關節和韌帶傷害,甚至加劇老化,輕則讓人中斷運動計畫,嚴重可能受傷導致不能運動,反而得不償失。

以下就介紹10個基本跑步姿勢與慢跑技巧。

頭擺正、直視前方:保持頸部放鬆、微收下巴,直視前方約30~40公尺處,避免看著地上跑步,因為往下看會導致肩頸緊繃,帶給斜方肌過多壓力。 手肘呈90度自然擺動:跑步時,雙手應自然下放,手肘呈約90度配合身體擺動,自然地擺動能幫助身體平衡,穩定地前進。 放鬆肩膀、避免聳肩:跑步時聳肩可能導致肩膀緊繃,降低呼吸效率。建議在跑步時,將意念集中於雙腳,可避免雙手擺動過於用力或僵硬,避免聳肩。 腳跟觸地壓力大、中足觸地最安全:多數人跑步習慣後足先觸地,不過後足先落地的跑者,其實更容易出現重複性施力傷害(Repetitive Stress Injury)。英國跑步專家米切爾飛利浦(Mitchell Phillips)認為,對於非運動員的一般民眾而言,中足先觸地是最安全的跑姿。

另外,足部觸地時的位置,應該要在臀部的正下方,不應在臀部的前方,否則也易形成腳跟觸地。

身體微微前傾:跑步時,應該避免上半身過度前傾或後傾,以免增加臀部壓力。建議跑姿些微前傾,可避免足跟著地,降低受傷風險。 保持骨盆臀部穩定:跑者的骨盆應保持穩定朝前,避免翹著臀部或左右搖晃,維持正確姿勢可以避免下背和臀部的疼痛。 膝蓋勿抬太高:接觸地面時,膝蓋應保持微彎,以利吸收落地的衝擊;邁出步伐時,膝蓋應向前抬起,而非向上。 輕輕踩地勿跺腳:儘管跑步的動作看似輕鬆簡單,但當每步觸地時,我們其實是單腳承受著2.5~3倍體重,因此建議民眾跑步時,應保持步伐短且腳步放輕觸地,以免對膝關節造成過多壓力。 呼吸要深且規律:不論您是用鼻子或嘴巴呼吸,保持規律且足夠的呼吸量是提升耐力、提升慢跑距離的關鍵。初學者不妨嘗試2步呼吸1次,待適應後可視個人習慣加長呼吸間隔時間。 小步幅高步頻:步幅過大,可能更容易造成受傷,包括整個小腿、脛骨、腳掌和膝蓋痛的受傷機率都更高,因此,建議採取小步幅但高步頻的方式跑步,維持每分鐘約180次的步頻,可降低受傷風險。

赤腳跑步容易受傷,挑雙跑鞋最實在

近年喜歡赤腳跑步的跑者愈來愈多,但多是用來當作提升成績的方式,不過,赤腳跑步易引發阿基里斯腱和後足跟疼痛,因此仍不建議民眾輕易嘗試。

不如挑選一雙較輕、穩定性高的跑鞋跑步,如果足弓較高,建議選擇避震性佳的跑鞋,如果足弓較平,那足弓的支撐性便是挑鞋的重點。(同場加映:鞋子掰掰!腳踏實地赤腳跑步從這開始)

增靈活度和改善姿勢~拉筋伸展好處多

注重健康的你,平常光是運動和練肌肉,也要記得拉拉筋喔!因為拉筋不僅能增加身體的柔軟度,還能放鬆緊繃的肌肉,因此,有運動習慣的人,做些拉筋伸展,不僅能讓肌肉線條更好看,還能減緩肌肉痠痛的症狀。究竟拉筋還有哪些好處呢?本文接下來介紹拉筋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拉筋的 9 大好處

1. 增加肢體靈活度

如果平時筋骨不軟 Q、肌肉僵硬的話,可以透過拉筋,來增加柔軟度;當筋骨柔軟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日常活動,做起來都更輕鬆了,也能及早預防因為衰老所導致的行動不便。

(同場加映:銀髮族動起來!簡單動跟病痛說掰掰

2. 增加肢體活動的幅度

我們的關節可以移動到的最大幅度,就是我們肢體的最大靈活自由度,而透過經常伸展,可以幫助增加肢體的活動範圍。透過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簡稱 PNF)的伸展,不僅可以將肌肉拉伸到極限,使用此種方式,還有可能馬上就看到增加肢體靈活自由度的效果,但無論是靜態伸展或動態伸展,都能有效提升肢體動作的範圍程度,如熱身操。

(同場加映:動態暖身新概念!5招讓您肌熱筋開

3. 提高健身的表現

研究證實,在運動或健身之前拉筋,可以幫助肌肉做好準備,也能提升運動表現,不過運動前還是得做好熱身才行。

(同場加映:健身前別碰!8大地雷食物吃了做白工)

4. 增加流向肌肉的血液

定期伸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並增加流向肌肉的血液,進而縮短肌肉修復和減少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簡稱 DOMS)的時間。

5. 改善姿勢

身體的兩側肌肉不平衡,是很常見的情形,但是,這個狀況可能會造成姿勢不良。因此,研究指出,透過加強和伸展特定肌群,可以減輕肌肉與骨骼的疼痛(Musculoskeletal pain),並幫助肌肉平衡,進而改善姿勢。

(同場加映:脊椎側彎)

6. 幫助治療並預防背部疼痛

肌肉緊繃的話,就會讓肢體活動的範圍變小,同時也會增加拉傷背部肌肉的機率,而透過伸展,可以幫助治療背部的傷;不僅如此,規律的伸展運動,還可以通過增強背部肌肉,並減少肌肉拉傷的風險,並幫助預防背部疼痛。

7. 幫助緩解壓力

無論是精神上的壓力或是物品的重量,都會造成身體的肌肉變得比較緊繃,因為肌肉通常會因為身體和情緒上的壓力而收縮。所以壓力大時,不妨多多伸展一下,像是脖子、肩膀和上背部等區塊,都是容易因為壓力而收縮緊繃的肌肉區域。

(同場加映:1分鐘一定鬆!辦公室裡的伸展操

8. 讓大腦平靜

做規律的伸展運動,不僅能幫助增加身體的靈活度,也可以讓頭腦平靜。在伸展時,我們可以試著集中精神,認真地感受當下,並練習冥想,有助大腦放鬆休息。

9. 減緩緊張性頭痛

如果要緩解因為緊張或壓力產生的頭痛,除了均衡飲食、喝足夠的水和充分的休息之外,做些伸展運動也能幫助減輕頭痛的症狀。

(同場加映:緊張型頭痛) 拉筋的 4 大注意事項

1. 拉筋不等於熱身

許多人應該都知道,運動前要先熱身,才能避免運動傷害。然而,多數人卻誤以為拉筋就是熱身,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運動前最佳的熱身方式,應該是動態的暖身運動,而不是靜態的拉筋伸展。若是要挑選適合作為熱身的運動,走路、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只要做了幾分鐘,等到體溫稍微升高之後,就能逐漸提高運動的強度和速度了。

2. 運動前要熱身也要拉筋

人體的肌肉就像是機器引擎一樣,如果機器還是冷的狀態下,就忽然開啟運作的話,容易會損害機器或造成故障,而肌肉也是,如果忽然伸展或運動的話,很可能會受傷。所以,在拉筋前,最好先進行低強度的走路、慢跑或騎腳踏車等運動五至十分鐘,讓肌肉溫度上升之後,再進行拉筋和伸展。

但是,有些運動可能就不太適合在事前做太多伸展。根據研究,進行爆發力強的激烈運動之前,如衝刺短跑或田徑活動等,先做伸展運動的話,可能會降低運動表現,且研究指出,在拉筋伸展後立刻進行這類激烈運動的話,會減弱大腿後側肌群(Hamstring,又稱膕旁肌)的力量。

3. 每個動作維持 30 秒痛的話不勉強

伸展運動時應該保持正常呼吸,每個動作維持約 30 秒,如果是比較緊繃的部位,可以延長到 60 秒左右。在伸展時,應該要感覺到肌肉有緊緊的、拉伸的感覺,如果覺得很痛,就代表你推或拉的力道太大,請先回歸原本的姿勢,在重新伸展一次。

(同場加映: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靜態平衡伸展運動)

4. 養成拉筋的習慣對肌肉最好

研究指出,經常伸展頻繁使用的肌肉,對該肌群很有幫助。例如,如果你經常踢足球,大腿後側肌群可能會比較容易抽筋,所以平時多拉腿筋,對腿部肌肉和筋都很有幫助。建議大家每週拉筋與伸展至少二至三次,當你養成拉筋的習慣之後,一定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喔!

母親節的由來~帶媽媽一起運動聊歷史

雖然母親節剛過,但我們對媽媽的關心和照顧一樣會繼續下去,如果您在母親節當日沒訂到餐廳而決定延後,在帶媽媽享受慶祝大餐之前,也別忘了媽媽的健康(關於母親節飲食建議請參考:母親節大餐怎麼吃?衛福部給4點建議)。本篇文章除了將為您介紹母親節的由來,同時也呼籲媽媽們多運動,尤其在母親節大餐後,更應該出去走走活動,因為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是維持健康的體態不二法門。

母親節發源於美國

母親節的構想誕生於1905年,一位美國女性,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在她母親過世的這年,開始呼籲政府設立一個國定假日,來紀念全天下的媽媽。賈維斯有個偉大的母親,她不僅在19世紀美國南北內戰期間,照顧雙方的受傷士兵,在戰爭結束後,還策劃了「母親聯誼日」,幫助凝聚並撫平人民在戰後的情緒,賈維斯的母親畢生致力於關懷兒童並提倡和平,她的女兒最後也成功推動了母親節的誕生;即使後來因為節日的商業化,賈維斯認為失去了原本的美意,這段故事仍然令人津津樂道。

許多人可能不曉得這段母親節的歷史,但肯定對母親節的意義有共識,那麼要如何向母親表達感謝和孝順之意?在大家忙著煩惱禮物不知道該送什麼時,不如回歸母親節的本質,關心媽媽的健康,陪伴媽媽運動是您的絕佳選擇。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3次

辛勞的媽媽在照顧家人之際,記得也要注意自己健康,雖然平時做家事已經勞動不少,甚至勞累到不想運動,但其實抽空做運動不僅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還能緩解平時作家事所累積的腰痠背痛。

不過若媽媽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建議可由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待身體適應之後,再逐漸增強到每週運動3次以上,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且運動時要感覺喘並會流汗,才能有效增進心肺功能,達到運動目的。 女性明顯運動量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18至64歲成年人每週應進行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但依教育部體育署105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果顯示,13歲以上女性規律運動比率為29.2%,30~34歲為15.0%,35~39歲則是15.5%,顯示女性或媽媽們較缺乏規律運動。其實運動就像吃飯一樣,應該建立固定的規律,如果可以,最好每天都能抽出一點時間動動身體,不能只有母親節大餐後,才因為罪惡感而積極運動1、2天。

國健署開立3招運動處方

1. 陪伴媽咪一起運動

國民健康署建議,母親節可以透過家人團聚、一起運動的機會,掌握每週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的原則,把身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就近運用社區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學校運動場或運動中心,與媽媽一同動起來,在紓解平日辛勞的同時,也有助增加親子情感。

2. 多走多健康

健走是很好的入門身體活動,媽媽可運用逛街購物或上下班通勤時段,穿著輕便服裝及運動鞋,加快平常走路速度,達到微流汗程度,即為中度身體活動。建議每日至少健走1萬步,健康有保固。其他如整理庭院、做家事(包括拖地、倒垃圾等)、跳健康操、騎自行車與登山健行等,從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皆有助於健康。 3. 運動前必作暖身

不論是戶外還是室內活動,運動前都要做暖身運動,享受運動時也要記得愛護自己身體。若需各縣市健走步道資訊,請點選以下連結,進入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 母親節出門勿忘防疫

Hello健康提醒大家,防疫期間至餐廳用餐,請配合量體溫及酒精消毒,飯前飯後使用肥皂洗手,保持室內1公尺、室外1.5公尺的社交距離,並注意咳嗽禮節,進出人潮眾多的環境也務必戴上口罩,開心出遊、聚餐也別忽略防疫喔!

無論慶祝母親節的方式是什麼,只要有用心準備,相信媽媽一定能夠感受到您的心意,而即便母親節已過,我們也應不吝於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對媽媽的愛。最後,Hello健康希望全天下偉大的媽媽身體健康,並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端午開心划龍舟!4 招預防運動傷害

每年端午節,各地都會舉辦划龍舟競賽,許多民眾都躍躍欲試,但划龍舟算是劇烈運動,若沒有先熱身或是賽前訓練,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以下介紹划船運動或划龍舟比賽時,常見的運動傷害及如何預防的方法。

划龍舟運動傷害

背部:腰痛是划龍舟運動中最常見的傷害,特別易在密集訓練時出現。當下背椎間盤受傷時,臀部也可能會感到疼痛,有時甚至背部會發生痙攣(Spasm),使身體無法前彎讓手碰到腳趾。 膝蓋:膝蓋是划船運動第二常見的傷害部位,且當過度使用和磨損時,恐會導致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俗稱跑者膝),膝關節外側具有疼痛點,彎曲膝蓋或上下樓梯時也會感到痛,嚴重時,髖關節和大腿外側也會感到不適,建議多休息、冰敷,並配合專業醫師治療。 手掌和手腕:划龍舟時,除了手掌皮膚因不斷摩擦容易起水泡,手腕也可能會有伸展肌腱鞘炎(Extensor tenosynovitis),通常出現在比賽前密集訓練期,特徵為手腕腫脹、疼痛,轉動時會有喀喀聲的感覺,對此可用冰敷來減少腫脹和消炎。 肋骨:密集訓練後,若感覺胸腔劇烈疼痛,可能是肋骨的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又稱壓力性骨折),其最常影響肋骨中段和背後的區塊,在深呼吸、咳嗽和做運動時,都會有劇烈疼痛。因為它不易即早被發現,所以最好在它發展為急性骨折之前,多留意胸腔部位的感受。

(同場加映:愛運動也要小心!5 種常見的運動傷害) 預防划龍舟運動傷害

適度訓練:建議平時多鍛鍊核心肌群和背部肌肉,有肌肉的力量支撐,可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並且多做柔軟度訓練,也可幫助增加身體可承受的動作範圍。若想增加體能訓練量,請慢慢調整強度,否則容易受傷。 多喝水:水分可幫助身體抵禦疾病和受傷,甚至可提升 25% 運動表現。 吃得營養:吃得營養健康,身體才能發揮最好的表現,賽前賽後吃容易消化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可幫助體力和能量的穩定。 睡眠充足:有運動訓練的話最好睡滿 8 小時,多數運動員甚至需要睡 10 個小時,研究指出,每晚睡少於 8 小時的年輕運動員,受傷的機率多出 1.7 倍。

R.I.C.E. 一般運動傷害處理

當受傷時,請立刻停止動作以防止傷勢惡化。一般來說,若體內的軟組織(Soft tissue)受傷,如韌帶扭傷、肌肉拉傷或腫起來等,適用一般運動傷害的緊急處理方法「R.I.C.E.」,可參考衛生福利部的說明: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指抬高受傷部位),如果做了上述 4 步驟後仍無好轉,或是情況嚴重,就要立刻就醫,尋求醫療人員協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您跑對了嗎?路跑必知的8個安全原則

路跑近幾年來風行全球,儼然成為一股流行趨勢,過去30年來全球已有上億人參加各種路跑,從一般的路跑、馬拉松(全程與半程,簡稱全馬與半馬),到超級馬拉松(超馬),台灣也跟上潮流,有各種名目的路跑賽事。要活就要動,有益健康的運動都值得推廣,也都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安全,其中路跑考驗人的體力和耐力,因此請務必了解並遵循以下8點安全原則,才不會適得其反。

1. 路跑前攝取碳水化合物,可降低疲憊感

路跑前的飲食至關重要,前一天的晚餐建議攝取豐富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這些熱能會累積在肌肉和肝裡面,可降低跑步時的疲憊感。

同樣的,隔天的早餐可選擇您習慣吃的碳水化合物主食,像是麵包和麥片,纖維和脂肪則須避免,如此可減少您上廁所的機率。 2. 路跑前熱身不宜過長,善用時間檢視跑步動機

跑前熱身控制在15分鐘內即可,原地慢跑及伸展運動(以背部肌肉群為主)只是為稍微增強心率,啟動您起跑的節奏,肝醣的消耗應降至最低。此外,美國馬拉松巨星比爾羅杰斯(Bill Rodgers)說,跑前一小時可以先找個地方靜下心,藉此機會檢視自己跑步的動機,若是有跑友的話,更可以彼此分享和鼓勵。

3. 一開始請慢慢地跑,身體若痛就要停下來

一開始的3~5公里應慢慢地跑,才能確保身體有足夠的力量完成整個賽程,避免一口氣就把所有積蓄的能量瞬間耗盡。另外,建議每10~15分鐘就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觀察肌肉和關節有否太緊繃,尤其是下巴的部分,最簡單的自我檢查方式就是微笑,因為人在緊張狀態中往往沒辦法微笑。

當您察覺身體會隱隱作痛,以至於需要調整跑步的姿勢時,請馬上停止跑步,並儘速找醫護人員協助,千萬別忍痛繼續跑。 4. 跑步時要抬頭,補給站食物飲料記得拿

路跑時請不要放空,要保持對四周環境的專注,這樣即使遇到問題也能即時做出相對的反應,在改變跑道前,跑者可以先張開雙手,以警惕身後的跑者。此外,跑步時記得要抬頭往前看,因為人在疲累的時候,往往會無意識地垂下頭,這會造成頸部和肩膀的壓力,以及脊椎和背部的痠痛。

到了補給站時,不要不好意思拿食物和運動飲料,美國運動營養師蘇珊娜吉拉德(Suzanne Girard Eberle)解釋,口渴機制在長跑中通常會變得遲鈍,而當人進入缺水狀態時,肌肉中的氧氣和熱量就會減少,所以人就愈跑愈慢。 5. 自我對話能提升信心,聽歌能忘卻疲憊

路跑中跟自己對話很重要,您可以準備幾個能提升自信心的口號和招牌動作,其次,將賽程劃分成幾個小目標,也有助於激起士氣,使賽程更容易完成。

對有的人來說,邊聽歌邊跑步能讓他們忘記身體的疲憊,且會愈跑愈有力,但更重要的是,享受跑步的當下,建議跑者可以放慢步調、用心感受跑過的這塊土地和風景。 6. 將名字寫在衣服上,我們都需要加油的聲音

有的人喜歡將自己的名字寫在衣服上,當聽到有人在為您加油的聲音時,會成為支撐您繼續往前跑的力量。您也可以邀請家人和朋友前來支持,有認識的人在現場聲援,就算再怎麼累也不會輕言放棄啊! 7. 路跑當天別穿新衣新鞋

路跑不是時裝秀,提醒您以平日跑步的穿著為主,切勿穿新衣或新鞋跑步。另外,為避免腳起水泡,您可以選穿吸汗的運動襪。 8. 跑後保養要做好,腳泡冷水可舒緩肌肉發炎

跑完後的水分和能量補給要適量,包括碳水化合物、電解質,以及蛋白質的攝取。當然,也別忘了做核心肌肉伸展,此外,將雙腳泡在冷水中,能幫助血管收縮,進而舒緩肌肉發炎和疼痛。

爬樹超讚!手腦並用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爬樹很危險?事實上,只要穿好安全裝備,它的好處並不亞於其他運動,攀爬者可以藉由雙手去感受樹皮的粗糙和林木的芳香,然後一步一步地往更高的樹幹爬,當到達最高支撐點後,放眼眺望遠方,你將看見不一樣的視野。假日與其待在家無所事事,何不揪團去體驗爬樹的刺激,讓身體貼近大自然,以下列出爬樹的五個好處!

1. 爬樹鍛鍊全身肌肉和平衡感

這是一項需要運用全身肌肉的運動,包含四肢伸展、手眼協調、核心肌肉和平衡、上半身與下半身力量,以及手腕與著腳的位置。在攀爬過程中,眼睛要跟手腳同步,如果樹幹與樹幹之間空隙夠大,四肢和腹部就能達到很好的伸展。

為了維持平衡,要使用核心肌肉和腹肌的力量,去支撐身體的重量,回到地面後若感覺腹部疼痛,這是正常的。請留意,當往上攀爬時,你會運用到上半身的肌肉群,包括肩膀、背部、手臂、手肘、手腕、手指、關節、肌腱;而當往不同的樹幹移動時,則會使用下半身的肌肉群,像是屈身或單腳蹲,這些動作非常考驗勇氣和毅力。

此外,從一個樹幹到另一個樹幹,手腕的部分是關鍵,請確保你的手抓緊樹幹,新手們則建議戴上手套,以免被樹屑割破皮。

(同場加映:6招預防抽筋~拉筋暖身要做足) 2. 爬樹提升工作記憶與解決問題能力

爬樹能同時運用我們的體力和腦力,根據美國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簡稱UNF)公共關係所的研究,它能提升人的工作記憶容量達 50%,因為過程中你需要留心觀察每棵樹的生長狀況,並決定對應的攀爬路徑。

此外,爬樹也可以刺激我們的批判性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藉由思考不同的攀爬路線,來挑戰自己身體的極限,包括身體的移動、平衡感、空間警覺性等,而當你從高處往下看時,或許會感受到一種既興奮又平靜的心情。

3. 爬樹幫助放鬆並培養小孩的探索力

親近大自然會帶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而爬樹更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透過觸摸樹皮和枝幹、邊感受風吹的涼快,身心靈頓時得到放鬆和平靜,這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是不可能找到的。

對小孩而言,在爬樹中探索大自然能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並且學習用感官去感受周遭的自然生態,同時戶外活動也能幫助降血壓、刺激思考能力,以及面對問題的應變能力。

(同場加映:從小玩到老!遊戲人生4大好處與方法) 4. 爬樹提升信心和成就感

當爬到樹的最高處,它不僅證明了一個人攀爬的能力,也提升了其突破困境的自信與成就感,特別從樹上往下看時,相信這種居高臨下的心境,會給你不一樣的體會,打開你的經驗開放度。 5. 爬樹訓練團隊精神

爬樹不是一個人的運動,它需要發揮團隊精神,隊友之間可以互相扶持和鼓勵,然後在樹上一起俯瞰腳下景觀。另外,千萬別急於登頂,而讓自己置身於危險中,紮穩每一步才是安全,攀爬者要專注在肢體的每一個動作上,切記爬樹不是一場競賽,慢慢享受攀爬的過程才是關鍵。

手臂就這樣練!正式告別掰掰袖

許多人因為有掰掰袖,夏天不敢穿無袖,冬天時外套內又穿不了太多件。掰掰袖也被稱作「蝴蝶袖」,位於上手臂的後側,肌肉名稱為肱三頭肌,是手臂最大塊的肌肉,一般日常動作較少有機會訓練到這一塊。今天Hello健康就來教大家幾招動作,除了甩掉掰掰袖,還會讓整隻手臂更緊實,看起來更健美。

運動原則

1. 持之以恆:我們身上任何一個部位或器官都一樣,如果不常使用,它就會逐漸退化。肌肉訓練需要養成習慣並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成果。

2. 挑選合適的重量器材:每個人適合的啞鈴重量不同,當您舉啞鈴舉到12~15次時感覺沒力了,那它就是適合您的啞鈴重量。若少於12下就感到無力了,那這啞鈴對您來說就是過重,若大於15下則過輕。負重偏重的話,主要是訓練肌力和體力;負重偏輕則是可降低體脂、增強心肺功能。

3. 突破自我:身體肌肉會適應規律的運動強度,所以建議每隔幾週嘗試變換負重器材,或是運動類型與強度,才會使效果更好。

動作教學

以下每個動作請重複12~15次,接著休息30~60秒,然後繼續下一個動作。

1. 伏地挺身(Push Up)

可訓練到每一塊手臂肌肉,還結合有氧及訓練核心、背肌。

首先在健身墊上跪著,用手掌撐地並且兩手距離略寬於肩寬,接著腳尖著地、雙膝離地,腳尖往後調整踩地位置。請從頭到腳保持一直線,像一塊平面的板子,臀部不要朝天花板翹高,我們稱此動作為「棒式」,可以收緊腹部訓練到核心。接著彎曲手肘,將胸部往地板方向靠近。過程中仍然不可翹高臀部,身體要保持像板子一樣直。接著感覺手掌下壓,用力撐起上半身恢復原本姿勢,並重複動作。

2. 上升二頭彎舉(Elevated Bicep Curl)

可訓練二頭肌的動作。使用的啞鈴不需要太重,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喔!

首先站立,雙腳與肩同寬,膝蓋自然微彎,兩手握啞鈴。將手掌朝外,雙手伸直從身旁兩側抬起手臂,並將上手臂固定在這個高度,像水平線般不再更動。接著彎曲手肘,雙手握啞鈴向耳朵方向彎曲但不碰到耳朵,此時注意上手臂仍保持不動(水平)。再來將手肘伸直回到水平位置(此時掌心應朝上),並繼續重複動作。

3. 登山跑步動作(Mountain Climbers)

這是同時加強手臂和提升心率的動作,每次持續30秒。

先採取如[動作1]裡伏地挺身提過的「棒式」姿式,手掌在肩膀正下方,腹部出力。接著將右膝前拉近胸口,此時右腳前腳掌踩地,保持臀部低度。接著換腳,先將重心至手掌,掌心下壓時兩腳尖微微彈跳換腳,換成左膝向胸口靠近,左前腳掌踩地,右腳則往後伸直踩地。接著繼續用彈跳方式重複循環動作。若加速換腳可以達到提升心率的效果。

4. 三頭肌掌上壓(Tricep Push Up)

準備個健身墊,用身體左側朝地側面臥躺,左手臂貼在地上,側臥時雙腿重疊,右手可適時扶地協助平衡。接著左手放在右側腰際上並不再變動。右手向前伸,手掌貼放在左手臂前方的地面上。接著右手用力撐起上半身,不要勉強撐到伸直,先練習撐起讓左手臂離地的程度,感覺右手臂後側肌肉(三頭肌)用力,同時腹部收緊保持平衡。接著可以的話,再嘗試右手用力撐起並盡量接近伸直。接著重複動作,一邊做12~15下後再換邊。

膝關節僵硬~5個運動幫助恢復柔軟度

膝蓋僵硬,不再軟Q, 很多以前能做的動作現在都做不到嗎? 如果這是你正在經歷的狀況,建議開始積極地建立運動習慣。不知道怎麼動沒關係,以下介紹了5種對膝蓋有益的簡易運動,趕快動起來吧!

1. 大腿後側伸展

首先仰臥在地板上,把身體放鬆。 用毛巾或皮帶繞過一隻腳的腳底。 把被毛巾或皮帶套住的腳抬起,並用毛巾或皮帶讓那隻腳保持伸直。 維持這個動作30秒,大腿後側肌肉應該要有伸展的感覺,膝蓋後側也會被拉伸。 慢慢地把腳放下。 每隻腳各做2次。

2. 大腿前側伸展

側臉貼著地板趴著。 用毛巾或皮帶套住小腿的脛骨。 彎曲膝蓋,並用毛巾或皮帶,盡量將腳跟往臀部的方向拉,伸展大腿前側的肌肉。 維持30秒再放鬆。 雙腿各重複2~4次。 3. 膝關節彎曲

雙腳伸直趴在地上,若不舒服可以在膝蓋下面墊軟毛巾。 將一隻腳的膝蓋彎曲,讓腳跟碰到臀部,並來回踢動雙腿。若膝蓋疼痛得無法彎曲,可以伸直著腿做,只要儘量將腿抬高即可。 雙腿重複這個動作8~12次。

4. 小腿肌伸展 先扶著桌椅或牆面保持平衡。 一腳彎曲,一腳往後踩一大步伸直,讓腳跟抵住地板,伸直的那隻腳就會得到伸展。 維持20秒不動。 雙腿各重複這個動作2次。 5. 跪姿抬腿運動

先仰躺,再用手肘把上半身撐起來。 輕輕彎曲一隻腳的膝蓋,讓腳掌貼地,並讓另一隻腳保持伸直的狀態。 試著伸展伸直的那隻腿,並將它慢慢抬起。 維持這個姿勢3秒再放下,在空中伸直和放回地面的過程中,在運動的那隻腳的肌肉應全程保持用力、緊繃。 雙腿各重複這個動作10次。

1分鐘一定鬆!辦公室裡的伸展操

久坐一族注意囉!其實久坐對健康有許多負面影響,包括可能導致肥胖、腰圍增加、體脂過多以及罹患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等,也可能增加因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而死亡的風險。

根據多項針對久坐者健康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超過8小時且沒有活動身體的人,有相似於肥胖和吸菸者的死亡風險。坐愈久血液循環越差,可能還會不自覺地聳肩駝背,使肩頸和背部僵硬痠痛,所以最好每隔30分鐘起身活動一下,多站少坐,並多拉筋伸展。有研究表明,定期休息和伸展身體,還可以提高辦公室生產力呢!

人體若維持某姿勢過久,肌肉會變得過度緊張和長期收縮,而使肌力減弱。定期伸展有助於降低血壓、調整心率和呼吸頻率,紓解肌肉與身體的壓力和緊張,還可提高身體靈活度,來應付各種日常活動。接下來介紹幾招實用的辦公室伸展操,動一動後會感覺更神清氣爽喔!

以下每個伸展動作至少做15秒,若某些動作讓您感到疼痛或不舒服,也請不要勉強。 1. 胸部伸展(Chest stretch)

此動作適合習慣駝背的人,但若肩膀有不適或發炎症狀,請先不要嘗試。

首先站立,雙腳與肩同寬。將雙手在背後時十指交扣,接著將兩手臂盡量伸直往後延伸。頭緩緩往上抬起,臉朝天花板方向。可以的話,試著將雙手在背後稍微往上抬,感覺胸部有伸展的感覺,並保持10~30秒。 2. 聳肩(Shoulder shrugs)

透過聳肩促進血液流動於肩膀和後頸部,並讓肌肉放鬆,適合長時間打字的人。

坐或站立皆可,雙手自然垂放。將肩膀向上抬起,盡可能用力的向耳朵靠近,保持1~2秒後再放鬆。接著雙肩同時向後滾動,重複8~10次後,再換向前滾動。 3. 脊椎扭轉(Spinal twist)

長時間坐著也會造成下背部肌肉緊繃和疼痛,而這動作有助於放鬆肌肉。

先坐挺在椅子上,雙腳掌平放地面,收縮腹部並輕輕地向右旋轉上半身,雙手可放在椅子把手或椅背上,來幫助加深伸展,不要勉強旋轉太多角度,到舒適的程度就好,保持10~30秒,再換另一邊重複。 4. 軀幹伸展(Torso stretch)

這個簡單的動作可以拉伸背部、側面和手臂的所有肌肉。

坐或站立皆可,將雙手舉到頭上,十指交扣並向天花板方向伸直,可以的話,將兩手臂維持伸直,舉向身體左側和右側,哪一側先或後都無所謂,記得每一側都要稍作停留,可伸展身體兩側肌肉。接著雙臂向前,並深吸一口氣,然後吐氣,雙手打開到身體兩側。記得開合手臂時配合呼吸,並重複8~10次。 5. 坐式髖關節伸展(Seated hip stretch)

大腿肌容易因久坐而緊繃,藉由這個動作可以伸展臀部肌肉。

先坐在椅子上,雙腳掌平放地面。抬起右腳向左彎(單盤腿),可用雙手輔助將右腳踝外側貼在左大腿上(靠近左膝處),接著背打直,上半身往前傾斜,慢慢地將胸口往前方靠近右腳小腿。注意背部保持挺直,感覺到臀部肌肉有伸展的感覺。若想嘗試進階版的話,可用手輕壓右膝蓋加強拉伸程度。維持10~30秒,再換邊重複。 6. 內側大腿伸展(Inner thigh stretch)

這個動作可以拉到大腿內側、臀部和腹股溝(軀幹與大腿的交界處),但因為雙腳要向外盡量打開,比較適合在隱密或個人的辦公空間做。

首先坐著,雙腳掌平放地面,將雙腿打開,左右腳的腳趾各45度朝向斜前方。接著保持上半身挺直,身體向前傾,同時收縮腹肌。再來將左右手肘分別靠在左右大腿的內側(大約大腿中段偏靠近膝蓋)將大腿向左右兩側外推,感覺到大腿內側有伸展到的感覺,保持10~30秒後,再將身體坐挺回來,可多重複幾次。

辦公久坐身體卡~7種小物運動舒展

職業百百種,有很高比例的人是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一整天大多數時間都是黏在椅子上,沒怎麼活動身體,手指頭大概是動最多的身體部位了。因此,歐美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有辦公桌運動(Deskercise,Desk + Exercise)的概念,意思是指在辦公室可做的各種小運動,包括簡單的肢體伸展,或利用小物來按摩與幫助身體活動。

久坐對身體其實很不好,不但血液循環會變差、易發胖,甚至坐久了,罹患心血管疾病(Angiocardiopathy)、糖尿病(Diabetes)、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癌症等疾病的機率都會增加,可謂百害而無益。

在辦公椅上除了可做些簡單的肢體伸展外,還可藉由一些工具和小物來協助活絡身體,以下就來看看有哪些東西可以在上班時使用吧! 1. 握力器(Grip-training tool)

放在手上使用,外型為兩手把,上頭有強力彈簧連接兩手把,可用來訓練握力和手臂的力量,體積小,輕便。

2. 握力球(Hand exercise balls)

軟軟的小球狀物,放在手中握,可以訓練手、手腕、手臂的力量,能緩減關節疼痛。 3. 按摩球(Massage balls)

通常為橡膠製的球體,表面佈滿橡膠軟釘,使用時直接將它按壓在不舒服的部位,並輕輕來回滾動,那些軟釘有類似指壓按摩的作用。 4. 彈力帶(Stretch bands)

這是一條有彈性的帶子,通常是用環保的乳膠製成。使用時套在雙手或雙腳上,拉它並伸展身體,可用來強化肢體力量或受傷後的復健。

5. 舉重小啞鈴(Small free weights)

體積小,兩側為橡膠啞鈴,中間是握把,重量輕,使用時握住,舉起再放下,再重複一樣的動作。

6. 按摩平衡墊(Stability cushion)

外型為圓盤狀的橡膠充氣軟墊,坐在上頭必須嘗試去保持平衡、穩定。上班族可以將它放在椅子上當坐墊,使用過程中可以訓練核心肌群、屈曲肌(Flexor)、伸展肌(Extensor)。

7. 輕便型踏步機(Portable stair stepper)

它的體積小巧,不到7公斤,但最多能載重113公斤,上班時可利用講電話或看影片時使用,不使用時可收納在辦公桌下方。使用時請站立,將雙腳各放在一邊的踏板上,背挺直,雙手輕鬆自然下垂,左右腳交替上下踏步時,身體可同時自然地順勢左右微轉,訓練到胸部。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