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秒雷射價格?維持多久、恢復期?10大缺點必看!5大功效

皮秒雷射價格?維持多久、恢復期?10大缺點必看!5大功效

愛美是人的天性,近年皮秒雷射成為醫美熱門選項之一,主打可改善黑斑、毛孔粗大、細紋以及痘疤等肌膚問題,然而不同醫療機構收取的費用卻天差地遠,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讓民眾經常感到困惑!究竟影響皮秒價格的因素是什麼?打完皮秒可以維持多久?多久可以看到效果?《Hello健康》為您一次解答,並整理皮秒雷射對肌膚的5大功效及10大缺點。

皮秒是什麼?皮秒雷射原理?

2012年第一代皮秒雷射(Picosecond Lasers)在美國問世,所謂「皮秒」,是一種時間單位,「皮秒雷射」指每一個雷射擊發時間是以皮秒(10⁻¹²秒)為單位,比傳統雷射(奈秒10⁻⁹)快了1000倍,可用更短的時間破壞黑色素,以縮短術後修復期。

皮秒與傳統雷射的差異

傳統雷射透過「光熱效應」使色素顆粒化,達到除斑效果;皮秒雷射則是以「光震波原理」,將色素震碎,讓身體更容易代謝,並大幅降低傳統雷射對肌膚組織造成的傷害,故皮秒術後恢復期較短、較不易反黑,治療時的疼痛也較低。

蜂巢皮秒是什麼?

常聽到的「蜂巢皮秒」指的是利用「MLA聚焦透鏡」,也就是俗稱的「蜂巢探頭」,蜂巢透鏡能將70%能量轉換為20倍治療效能,能治療肌膚深處的真皮層,使肌膚產生空泡效應(LIOB, Laser-Induced Optical Breakdown),即快速破壞真皮層的老化細胞,進而刺激膠原蛋白的增生,達到改善毛孔、細紋及痘疤等目的。 皮秒雷射5種功效

皮秒雷射主要包含以下5種功效: 除斑:色斑、黑斑、老人斑、肝斑、曬斑及雀斑 改善痘疤:凹凸不平的痘疤與凹疤 縮毛孔嫩白:毛孔粗大、膚色不均及膚色暗沉 提升好膚質:臉部細紋 除去刺青

以上為一般皮秒雷射之功效整理,實際可處理的狀況,須依使用的皮秒機器及透鏡而定,以下為您詳細說明。

皮秒雷射價格

市面上皮秒的費用差距極大,從$1,999~$30,000都有,皮秒雷射價格區間約可分為以下3種: 皮秒價格$1,800~$3,000

此價格區間處理的皮膚狀況,通常以美白或改善膚色不均為主;建議事先與醫療機構確認是否有限制發數?施打範圍是否為全臉?費用是否包含麻醉藥等? 皮秒價格$3,000~$4,500

此價格區建通常以「蜂巢皮秒」為主,除了美白及改善膚色不均外,醫療機構也可能標榜可改善痘疤或細紋等肌膚凹凸不平的問題。 皮秒價格$15,000~30,000

此價格區間通常使用較新款的機器,會搭配多支探頭把手,故可切換多種波長,依不同肌膚問題,同時提供更全面的治療,例如改善黑斑、痘疤、皺紋及去除刺青等。 影響皮秒價格因素

影響皮秒價格的主要因素大致分為4種,以下詳細介紹: 皮秒機器與透鏡 施打發數與範圍 醫師的經驗與專業性 是否有加購項目 皮秒價格因素1:皮秒機器與透鏡

選擇療程時,可先確認:皮秒雷射所搭配的皮秒機型、機器是否為原廠?是否有衛生福利部醫療器材許可證?療程會使用哪些透鏡(探頭把手)?

因為不同皮秒機型所使用的專利透鏡、波長都不同,透鏡會影響雷射能量強度,因此皮秒機器的機型對應的功效也不同,可參考下表整理:

機型俗稱 蜂巢皮秒 超皮秒 Q皮秒 探索皮秒 真皮秒 4D皮秒 機型 Picosure Picoway ENLIGHTEN DiscoveryPico PicoCare Picoplus 產地 美國 美國 美國 義大利 韓國 韓國 波長

(nm) 755

532 1064

785

532 1064

532 1064

694

532 1064

660

595

532 1064

660

595

532 專利 蜂巢透鏡 全像透鏡 黃金透鏡 超級鏡片 Hexa多焦透鏡

(蜂巢) 聚焦透鏡

(蜂巢)

美國FDA

公布適應症 良性色素斑

痘疤

皺紋

刺青

肝斑 良性色素斑

痘疤

皺紋

刺青 良性色素斑

刺青 良性色素斑

刺青 良性色素斑

刺青 良性色素斑

刺青

皮秒波長影響治療深度,解決不同肌膚問題

波長數越高,能量也愈高,愈能穿透至更深層的皮膚;肌膚的問題因位於皮膚深度不同,處理深度也會跟著有不同,例如痘疤的問題位於較深處的皮膚,須用波長較長的755或1064nm才能有效改善。

皮秒價格因素2:醫師的經驗與專業性

醫師施打皮秒前,須依患者本身之膚況及肌膚問題,評估適合的皮秒機器、探頭與波長,以調配合適的能量;若皮秒能量強度太低,打完效果就不太明顯;若能量過強,則容易提高肌膚反黑或敏感的機率,因此皮秒雷射十分仰賴醫師經驗與專業性。

如何確認醫師的專業性?

具醫師資格 依《醫師法》之規定,凡具醫師資格者,均得執行各項醫療業務,現行法律並沒有限制進行美容醫學的醫師之資格,此為最基本的醫師專業資格條件。

美容醫學之教育證明(非必要) 目前規劃醫事人員從事美容醫學之教育訓練,是由「美容醫學教育訓練聯合委員會」並報經衛生署備查,針對「光電治療」、「針劑注射治療」及「美容手術」等醫療領域,規劃相關教育訓練課程及時數,完成訓練會頒發該等級之教育證明。

皮秒價格因素3:施打發數與範圍

全臉打皮秒的有效發數約在2000~3000發之間,部分皮秒療程會限制施打發數及施打範圍,因此在決定皮秒療程前,記得與醫療機構確認是否有限制施打發數或範圍。 皮秒價格因素4:是否有加購項目

有些看似優惠的皮秒療程,會把敷麻藥、使用透鏡(探頭把手)等服務列為加購項目,因此建議事前先與診所進行確認療程內容,了解有哪些加購項目。 皮秒雷射多久看到效果?

打皮秒雷射後,肌膚毛孔會持續地改善、刺激並增生膠原蛋白,通常在打完3~6個月效果最好。

皮秒雷射可維持多久?

皮秒雷射效果大約可維持6個月,不過,依每個人自身膚況不同,皮秒術後是否有充足防曬與保養,以及施打皮秒的頻率,維持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皮秒雷射多久打一次?

打完皮秒雷射後,至少須間隔4~6週才能打下一次,實際施打間隔時間,醫師會依個人的膚況與修復情況而定。

過於頻繁地進行皮秒雷射,可能會使皮膚變得越來越薄,讓肌膚容易出現敏感、黑斑或白斑等色素不均等問題。

皮秒雷射恢復期

一般來說,皮秒雷射的修復期約2~7天。

實際修復期取決於治療時施打的深度,若主要目的是為了美白或改善膚色不均,通常2~3天即可恢復;若是要改善痘疤、皺紋等問題,則需要7天左右修復。 皮秒術前保養與禁忌 1個月前:勿過度日曬或做日光浴,包括戶外活動或郊遊。 2週前:停止使用A酸或果酸類等刺激藥品,或接受煥膚、去角質等療程。 皮秒術前注意事項

若為以下族群或有下列問題,請事先告知醫師,以便醫師判斷是否適合接受皮秒雷射: 懷孕 曬傷 濕疹 光敏感 毛囊炎 色素沉澱 感染性傷口 蟹足腫體質 有皮膚乾癢不適

皮秒雷射10大缺點與副作用

由於皮秒雷射是透過「先破壞、再修復」的原理,即先透過光波粉碎肌膚的黑色素,再靠人體自身的代謝、增生,使肌膚呈現更好的狀態,因此術後會有一段修復期,以下為打完皮秒後的常見併發症: 短期併發症

短期併發症多數會在一週內痊癒。 疼痛 起泡 毛囊炎 紅腫、水腫 接觸性皮膚炎 瘀青、出血及結痂 較嚴重的併發症

恢復時間須視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情形嚴重可回門診請醫師檢查。 皮膚感染 反黑(發炎後色素沉澱) 反白(黑色素缺失) 疤痕 雷射術後反黑

若肌膚接觸過多的雷射能量、術後防曬不足或長肝斑,都容易增加反黑的機率;此外,雷射能量過強也易使肌膚變得更敏感。

皮秒術後保養與禁忌 1.術後保養大原則 清潔與保養手勢須輕柔,避免用力按摩臉部。 術後皮膚較乾燥,易乾癢,請避免用手抓,可以敷溫和保濕面膜、擦修護霜及乳液;相關溫和保濕成分會於下一段詳細介紹。 2.皮秒術後當天 治療後當天避免上濃妝,若需上妝,請於術後4小時以後上妝,並以淡妝為主。 術後可用冰敷來減輕患部的灼熱與不適感,皮膚發紅的現象約在1天內逐漸褪去,但也會依施打部位或能量強度而有所不同。 3.皮秒術後7天內 治療後會有少部分人會出現小丘疹、痘痘,此為暫時性的毛囊功能性障礙,約3~5天內會消失,如果情形嚴重可回門診請醫師開藥膏處理。 避免使用刺激性產品:去角質、美白或酸性產品,如水楊酸、A酸、果酸、杏仁酸、含有高含量的維生素C、酒精及有顆粒的保養品。 避免皮膚水分流失:若要碰水,水溫不可過熱,須暫停三溫暖烤箱、蒸氣SPA、游泳及泡溫泉等活動,且術後盡量避免到太熱的地方,以防肌膚水分過度流失。

術後出血與結痂

皮秒加強部位會有局部皮下血點或結痂,約1~2天便會逐漸退去。 結痂的痂皮約3~5天掉落,應讓其自然掉落,若強行摳落,反而容易留下疤痕或造成色素沉澱。

4.皮秒術後1個月內 避免再進行其他雷射或脈衝光等療程。 皮秒雷射除斑於少數情況會出現雷射反黑之情形,若有此情形,請於3~6個月內避免日曬,補充維他命C,並依照醫師指示接受相關治療。 5.皮秒數後6個月內 術後6個月內盡量避免日曬,並加強保濕,建議使用防曬係數SPF30以上之防曬乳。 在陽光下,每3小時須補擦一次防曬產品,或使用物理性防曬,如戴帽子或口罩等,以免產生黑色素沉澱、皮膚反黑、紅腫、發熱、疼痛或脫皮等症狀,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 皮秒雷射術後保養品推薦

在術後恢復期間,建議可挑選含有保濕與修復成分的保養品,通常3~5天即可好轉: 維他命B5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神經醯胺(Ceramide) 乳油木果油(Shea oil) 氧化鋅(Zinc Oxide) 蘆薈萃取

皮秒雷射後多久可以擦美白?

通常皮秒7天後,若肌膚沒有發炎等不適,就可正常擦美白、酸類及去角質產品。

皮秒雷射、酸類保養品都會造成角質層變薄,增加皮膚對陽光的敏感性,提高曬傷風險,因此在接受皮秒雷射7天後,若欲使用酸類產品,請務必搭配防曬產品,並盡量避免日曬。

防皮秒術後反黑 3大類保養品推薦

造成反黑的原因是肌膚的發炎反應,造成黑色素沈澱,因此使用保養品上要著重抗發炎、美白的成分: 1.抗發炎成分 維他命B3,又稱菸鹼醯胺(Nicotinamide) 雷公根(Centella asiatica) 大豆萃取物,又稱金雀異黃酮(Genistein) 杜鵑花酸(Azelaic acid) 2.美白成分:抑制黑色素

皮膚科處方藥物: 對苯二酚(Hydroquinone) 傳明酸(Tranexamic acid)可外用、口服

非處方成分: 熊果素(Arbutin) 麴酸(Kojic acid) 穀胱甘肽(Glutathione) 輔酶Q10(Ubiquinone) 杜鵑花酸(Azelaic acid) A酸(Retinoic acid) A醇(Retinol) A醛(Retinal) 3.美白成分:去除角質層的黑色素

當黑色素跑到角質層時,就須透過去除角質層上的黑色素來達到美白的效果。 水楊酸(Salicylic acid) 果酸(Alpha hydroxy acids) 杏仁酸(Mandelic Acid) A酸(Retinoic acid) A醇(Retinol) A醛(Retinal)

下定決心改善肌膚問題,再打皮秒雷射

皮秒雷射可改善許多肌膚問題,恢復期也比傳統雷射更短,但在療程結束後,仍須耗費約半年時間小心保養與照顧皮膚;若打完皮秒後,仍和過去一樣,未持續認真防曬或仍頻繁地曬太陽,膚況可能甚至會變得比之前還差,請務必做好充足準備,不要希望藉此就能一次解決所有膚況問題。

糖友運動預備起!營養這樣搭,輕鬆響應世界糖尿病日

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指出,現今全球每10人就有1人為糖尿病友!1991年起,由IDF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等機構共同發起,訂定每年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廣邀全球民眾與醫界共襄盛舉, 一起重視糖尿病的管理與防範。

糖尿病除了營養管理,搭配適度運動,能幫助體內代謝並增強體力!那麼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運動,以及飲食如何搭配?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以下整理糖友運動營養基本原則,一起來看看吧!

每週運動自由配

糖友開始運動前,需先了解健康與體能狀態,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與強度,才能安全並達到最佳的運動效應。2023年美國糖尿病醫學會指引建議,每週150分鐘以上中強度有氧運動,一週可安排3-5天,如能合併2-3次阻力訓練更好。可依據自己喜好及運動強度來組合。 【運動項目】 有氧運動:快走、登山、騎腳踏車、游泳、團康舞蹈、太極拳等 阻力運動: 重量訓練、使用健身器材、深蹲、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 間歇有氧運動:羽球、桌球、棒球等球類運動、TABATA等

【運動強度】簡易判斷方法

低強度:輕鬆說話不影響呼吸速率 中強度:運動過程中可說話,但唱歌會喘的程度 高強度:運動過程中說話會喘

運動前後可預留5-10分鐘進行暖身,緩和並調整身體狀態;開始運動後,可依據自身體能耐受度,漸進式地提升運動強度;此外,如上班族平日生活繁忙,較難安排運動時間,不妨可從減少久坐開始,例如:每30分鐘~1小時起來走一走、動一動,增加活動量,養成日常規律運動習慣! 運動營養這樣搭

建議運動於飯後1-2小時進行,避免空腹造成身體不適;如距離正餐還有一段時間,可簡單攝取1-2份含醣類的食物,如:一根香蕉、一片全麥土司、一顆小地瓜、一個拳頭大的蘋果等,提供能量並維持體內良好代謝,以下提供3組營養搭配供糖友參考:

考量備餐方便性,可隨身準備專為糖尿病設計的營養品,以桂格完膳營養素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為例: 【份量固定 方便補給】一罐250大卡約有2份醣類與1.5份優質蛋白,份量比例已搭配好,一小罐即開即飲,作為運動補充營養又方便。 【16倍高吸收率鉻*】專業營養科學設計,添加16倍高吸收率鉻*有助於維持醣類正常代謝。每罐0公克糖,無糖不甜少負擔;低GI值、含膳食纖維與30多種營養素,提供日常所需的營養素。 【經人體證實5週營養穩定**】攝取桂格完膳營養素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連續5週能有助維持營養穩定!

*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07 ,吡啶甲酸鉻與三氯化鉻之吸收率比較

**臨床研究以桂格完膳營養素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作為糖尿病患者唯一營養來源,持續介入5週,結果顯示可有助糖尿病患者維持良好營養狀態 運動保護不能少

除了生活中提升活動量與營養管理,在出門運動前,糖友可檢視下方清單,以確保運動安全: 攜帶糖尿病識別卡、含糖食物,如:葡萄糖錠、糖果、方糖等 穿著舒適運動鞋、包覆性良好的襪子可保護足部,並避免赤腳運動  避免前往人煙稀少場域,如有需要時能有人協助 其他:醫囑建議備品、健康監測用品、酒精棉片等

由於每位糖友情況不同,建議諮詢醫師與營養師,提供合適的營養與運動搭配,協助規劃適合個人的糖尿病完整照護。糖尿病照顧好,人生一樣可以很美好!

老忘東忘西?小心腦退化40歲就開始 美國研究:綜合維他命有助延緩記憶力衰退 

「昨天開會交代你改的地方怎麼忘了」、「那個誰誰誰、一下子名字想不起來」、「剛剛去超市又漏買東西」隨著年紀增加,多數民眾常會發現,自己或長輩記憶力開始變差或學習力下降;這可能是腦功能老化,也可能是早期失智症狀,若要維持腦健康,勢必得及早保養並提高警覺。

台北長庚醫院主治醫師莊海華表示,根據美國最新研究證實,綜合維他命有助延緩記憶力衰退!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李婉萍營養師也提醒,現代人飲食普遍不均,若日常飲食攝取無法補足完整營養,可補充涵蓋20種以上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綜合維他命,及早預防記憶力減退。

大腦功能40歲開始下滑!醫:維持腦健康需要及早保養並提高警覺

根據研究顯示,大腦有多項功能從40歲就開始下滑,譬如注意力、記憶力、學習力或語言能力等;莊海華醫師提醒,若長者有前述日常生活能力退化或異常,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及早發現、及早就醫是最好的處理方式。若是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務必控制好血糖及血壓,才能避免大腦受傷。此外,維持健康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及活躍社交等,也是為自己打好基礎的基本功,每個人都應注意,從年輕時就開始保養腦健康。

最新研究:「綜合維他命有助減緩認知衰退!」

去年刊載在美國失智症學會期刊上的COSMOS研究發現,綜合維他命有助減緩認知衰退表現達6成,對老年人的整體認知功能、短期記憶和動作執行能力,均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另外,一篇2023年5月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美國最新研究(全名Multivitamin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Memory in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也發現,綜合維他命有助延緩記憶力衰退。

這項研究由哥倫比亞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和哈佛大學等機構共同執行,共歷時3年、統計對象高達3,500多人;結果發現,實驗組受試者每天補充含20種以上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維他命,一年後與安慰劑組相比,實驗組受試者的大腦在短期記憶、文字記憶等能力,皆比對照組表現得更好,顯示綜合維他命有助於延緩記憶力的衰退。該研究也被國外知名媒體如《CNN》、《The Independent》、《華盛頓郵報》等引用報導,足見腦健康獲得國際媒體高度重視。

補充均衡營養 是延緩記憶衰退基石!

腦部結構複雜,且須運用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才能維持正常運作;完整且均衡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有利於合成神經傳導物質,對於腦健康非常重要。若缺乏維生素B6、B12及葉酸等重要營養素,會導致認知下降或憂鬱症狀;維生素C則是強力抗氧化劑,與較佳的認知能力有相關;其他如礦物質,包括、鎂、鋅等,均為人體生理所需的必要元素,對於維持活動力及良好精神也不可或缺。綜合上述,完整且均衡的營養素攝取,是延緩記憶衰退的基石,對於維持腦健康格外重要! 國人飲食普遍不均!營養師:建議補充含20種以上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綜合維他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發布的《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指出,台灣人飲食普遍不均衡,很難達到建議的營養攝取標準;其中,45歲以上民眾更有超過8成蔬果攝取量未達標準!像是維生素D、維生素B6、鋅、葉酸等營養素,與人體的認知、記憶功能相關,卻都是大部分人經常缺乏的營養素。現代人常是外食族,加上生活忙碌,平時不太容易維持完整營養的攝取,因此,補充綜合維他命,能更方便、有效地補充大腦所需的各種營養素與礦物質。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若難以依靠日常飲食攝取到完整營養,建議可補充含20種以上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綜合維他命,不只顧頭腦也顧身體。綜合維他命含有B群、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對於大腦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因此,建議每天一顆綜合維他命,補足日常所需營養,對現代人可說,是既方便又有效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民眾都沒有警覺記憶力衰退,可能是腦部退化前兆;由於,腦部退化不可逆,如何延緩「腦退化」,絕不能等到上了年紀才開始注意,每個人都應從年輕開始做起,及早保養,才能為人生下半場打造健康樂活人生。

PM-TW-CNT-23-00420

冬天保暖5招省錢撇步!在家追劇不怕冷

冬天保暖您做對了嗎?寒流來襲只想待在家,很多家庭都會紛紛開暖氣、暖爐,好調高室溫溫度,但其實也相對耗電。以下舉出5個省錢的保暖小撇步,包括一些常見的迷思,提供給各位民眾參考。

溫馨提醒,冬天不僅在外要做好保暖,在家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我們待在室內的時間相較會更長,讓身體維持在舒服的溫度、降低溫差變化,才不容易感冒或生病。 1. 穿多層保暖 吸濕排汗衣物最禦寒

面對寒冷天氣就多穿幾層衣服,其實這是對的,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的人很容易覺得冷,有的人對冷較無感。而多層次穿衣的好處就在於方便脫下,當覺得熱時,只需要脫下外層的一兩件即可。當然,選擇保暖的衣服材質也很重要,天然纖維與吸濕排汗質料例如聚酯纖維,皆能有效禦寒;蠶絲(Silk)和羊毛(Wool)則屬於透氣纖維,除了保暖還能幫助身體排汗。

此外,法蘭絨布和羊毛絨,也是禦寒熱門衣物之一,但不建議直接接觸於皮膚上穿,因為它沒有吸濕排汗的功能,稍微流汗就可能變得濕濕的,因此讓身體感覺更冷。其實,只要穿上一般的短袖上衣,再加上一層能隔絕外面溫度的衣物,以及防風防水的外套,寒冷氣候就拿您沒轍了。請謹記,身體愈是乾爽,所能保留的熱能愈多,相較就會愈暖。

2. 頭和身體要保暖 在家穿襪子拖鞋

您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人的頭散熱最快,所以只要頭部暖了,全身就暖了,但這不完全正確。頭部的確對禦寒較弱,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要做好頭部保暖就沒問題了,當頭部受寒時,寒意會透過頭皮上大量的血管,傳送到身體部位,因此讓人覺得冷,所以身體和頭部的保暖一樣重要。

此外,戴上圍巾能讓胸部和頸部保暖,同時還可以幫助臉部防風,若還覺得冷,也可以戴上連指手套(Mittens)和耳罩(Earmuffs)。

如果在戶外活動,可以在鞋裡放鞋中底(Insoles),這有助於隔絕地面傳送至鞋子的寒冷。回到家後,記得要換穿另一雙襪子,因為我們的腳會排汗,汗水會讓腳部感到更冷。切記做到正確保暖,睡眠品質才會好。 3. 封住風口縫隙 房間中心最暖和

為減少暖爐的電費開銷,聰明的方法是封閉住家的風口,避免外面的冷空氣進入屋內,要留意的地方包括像門縫、窗口,以及屋頂。白天有太陽時,可以拉開窗簾讓陽光投射進家裡;晚上則要關緊窗戶,並用抹布或毛巾密封隙縫,而窗簾最好選擇能隔熱的材質,布料愈厚效果愈好。

腳踩在地板上覺得冷?在家除了穿拖鞋之外,也可以舖上地毯。此外,通常我們會將沙發和床位靠著牆放,但冬天時,因為其靠近外面,所以感覺會更冷,較溫暖的位置應該是屋子或房間的中心區塊。

4. 暖爐不會起痔瘡 身體保濕要兼顧

坐在電暖器上會長痔瘡是過去常見的迷思,同樣地,坐在冷的表面上,皮膚也不會起痔瘡,但為讓室內空間的保暖,請確暖爐的排風口沒有東西阻擋。

除了使室內環境升溫,保持環境濕度也很重要,空氣濕度過低,反而會讓身體失去過多水分,而透過空氣加濕器(Humidifier),或在桌上放一杯水,空氣中的水分就能鎖住熱能,使皮膚保濕。

另外,多數廠牌的吊扇會有兩種旋轉模式,分別是順時鐘和逆時鐘,逆時鐘方向是特別為天氣寒冷的季節而設計,只要開啟逆時鐘模式,天花板上的熱空氣就會往下循環,不過效果可能會因房間的空間設計和風速有不同效果。

5. 在家烹飪多運動 不建議喝酒暖身

冬天讓人特別想吃熱騰騰的火鍋,以及那些能幫助暖胃的食物,所以不少人會在家料理,不論是燉湯或烘焙,烹飪過程所使用的熱能可幫助暖和整個空間,同時也能享用美食,真是兩全其美!

享受美食之餘,有的人會想藉酒暖身,不過根據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簡稱BHF)的資料,人在喝酒後雖然會感到身體發熱,但這其實是因為酒精促使血液往皮膚表面流,造成喝酒臉紅、感覺身體發熱的現象,然而當血液從器官流向體表時,人對冷的感知系統會變遲鈍,且身體核心溫度也會下降,並可能導致體溫過低(Hypothermia),尤其冬天在外宿醉的話更是危險。

面對寒冷的冬天,建議少坐多動,透過運動燃燒卡路里,身體促進新陳代謝也會提高其溫度,簡單的在家做訓練,或是做家事,都能夠達到暖身的作用。

因選舉結果焦慮、失眠或沒胃口?小心,你恐患「選舉症候群」!

為了2024總統大選,65歲的張伯伯積極參與各種競選活動,到處當志工、拜票、拉票及喊口喊;隨著投票日逼近,張伯伯漸漸開始每天焦慮不安,吃飯沒胃口,晚上也睡不著,日夜腦中都想著跟選舉有關的事情。家人更擔心,萬一選舉結果不如預期,恐怕會造成身心極大創傷。

選舉症候群是什麼?

選舉症候群是一種集合症狀,與選舉帶給人的壓力有關;英文為Post-Election Distress Symptoms,簡稱PEDS,直譯為選舉後症候群,但因症狀也可能在選前出現,故在此稱選舉症候群。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在總統大選後,超過半數人認為選舉是一種壓力來源;部分民眾體內的皮質醇濃度,也就是所謂的「壓力荷爾蒙」,會在投票期間,甚至是開票結束後上升,情緒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強烈,正面情緒變得更好,負面情緒也因此變得更差;若選民本身就有身心科問題,在選舉期間,心理疾病復發的機率也會上升。 選舉症候群選前、選後不同

在選舉前後衍生出來的情緒適應困擾,都可歸類為「選舉症候群」,並因選前、選後而有所差異,常見症狀如下。

1.選舉前

有些人在選舉前就可能出現以下症狀,且症狀隨著選舉日將近而加劇: 焦慮不安 失眠 易怒 情緒起伏過大 頭痛 肩頸痠痛 腸胃不適

2.選舉後

選舉症候群通常會隨著選舉落幕而恢復正常,但有些人會因先前過度投入選舉,選後結果又不如預期,症狀反而加劇;除了上述症狀之外,還可能出現: 胸悶 憂鬱 有失落感、對事物失去興趣 內心充滿負面想法 社交人際退縮

甚至因此加劇使用成癮性物質或出現家庭暴力。

4方法改善選舉症候群 暫時減少接觸與選舉有關的資訊:少看新聞媒體、政論節目、使用臉書或與人討論政治話題,試著將自己從選舉抽離,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例如到戶外踏青、旅遊。 維持生活作息正常且充實:在固定時間起床與睡覺,每週運動2~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多從事喜歡且與政治無關的活動,例如看書、做菜、下棋或散步等。 找人陪伴、傾聽自己的想法:找信任的對象訴說心中的想法與壓力,藉此紓發情緒,尋求同理,例如:「我因為選舉都睡不著」、「我每天都在擔心選舉結果」,但須避免將話題圍繞在選舉結果上;若暫時不想討論政治,或話題無論如何都會回到選舉上,建議單純聊天共處,增加人際接觸。 減少使用成癮性物質:例如酒精、菸或藥物,癮頭可能會因此加劇,且不會改善症狀。

靜脈曲張手術:手術類型、手術過程、術前與術後須知

為什麼要做靜脈曲張手術?

靜脈曲張是當靜脈中的瓣膜運作不正常,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動,而使靜脈扭曲、擴張,或暗沉。靜脈曲張最常發生在腿部,但也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一部位的靜脈。懷孕或是站立時間太長,都會導致或使靜脈曲張變嚴重。(延伸閱讀:久站傷腳~足部舒緩與鞋墊挑選對策)

一般來說,症狀輕微的靜脈曲張,通常穿壓力襪即可緩解,如果較為嚴重,已可看見血管明顯浮凸,便可能需要考慮以手術治療。另外,手術也可以改善患部外觀,並避免潛在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靜脈曲張手術的類型

若醫師建議你進行靜脈曲張手術,你可能會有以下選擇:

傳統手術

傳統手術包含高位結紮和大隱或小隱靜脈抽除。醫師首先會讓患者全身或局部麻醉,然後在患者腹股溝開一個小口,另一個切口則會開在膝蓋或腳踝旁,然後把靜脈切斷並結紮,之後,利用導線由靜脈遠端進入,從腹股溝的靜脈近端伸出並在靜脈遠端打結,固定抽取器,最後再由腹股溝處的切口把導線連整條靜脈抽出。

此手術主要用於較嚴重、大範圍的靜脈曲張,不過耗時較久,病人恢復期也較長,目前已經較少使用。 傳統手術方式會將靜脈抽取器埋入靜脈中並固定,之後將抽取器與靜脈一併抽出。

微創手術 內視鏡手術

與傳統手術一樣是採取將靜脈抽離的方式,不過內視鏡手術造成的手術傷口較小,是在靜脈閉合手術出現前,相對風險較小的手術方式。在靜脈曲張的治療上,內視鏡手術目前的使用機會較少。 雷射/射頻靜脈腔內閉合手術與靜脈膠

靜脈腔內閉合手術屬於導管手術的一種,醫師會在腿部開一個小切口,用擴大器撐開血管後,插入導管鞘,將導管伸入血管內,引導至靜脈曲張部位。在這個過程中,藉由超音波觀看導管位置是否正確,就定位後,便可以透過雷射或射頻的能量,進行稱為燒灼或消融的動作。血管會閉合與纖維化,患者的血液之後便會轉移到其他健康血管,靜脈曲張的狀況也就得以改善。

靜脈腔內閉合手術通常只需要局部麻醉,耗時較短,病患可以在手術後就立即恢復正常生活,是現在治療靜脈曲張主流手術。

另外,導管手術還有一種較新的應用方式,透過將「靜脈膠」利用導管注入靜脈中,可以讓曲張的靜脈閉合,血液不再積聚於內。 雷射靜脈腔內閉合手術比起傳統手術的傷口更小。 表皮雷射治療

雷射除了可以應用於血管內部,其實也可以於體外直接打在皮膚表層的靜脈曲張,讓血管萎縮,最後被身體吸收。這種治療的好處是可以免除使用導管進入血管內的麻煩與明顯的傷口。表皮雷射治療和與跟硬化劑注射一樣,多用於輕微、表淺層靜脈曲張患者,如蜘蛛網狀靜脈曲張,較不適合治療深層靜脈曲張。 微創靜脈切除術

或稱顯微靜脈切除術。通常施行在小腿有一處或多處局部表淺層靜脈曲張的狀況,醫師會利用器具刺入皮膚,將靠近皮膚表層、有問題的靜脈挑起、勾除。這種手術的傷口很小、速度快,但是較不適用於較大範圍的靜脈曲張,且術後復發機率較高,因此比較適合作為局部靜脈曲張治療,或是作為靜脈抽除或閉合手術的輔助,將剩下的小靜脈曲張部位勾除。

靜脈曲張的術前需知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開刀前了解術前風險和潛在術後併發症非常重要。請聽從醫師指示為手術做準備,如禁食、停用某些藥物,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或執刀醫師。靜脈曲張手術可能產生的併發症有: 對麻醉產生意外過敏反應 過量出血或形成血塊,可能引起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推薦閱讀:下肢腫脹小心深層靜脈血栓!靜脈血栓症狀與診斷一次搞懂) 腿部腫脹、傷口處長出腫塊 感到麻木或刺痛 神經損傷 微血管擴張 造成腿部主要動脈、靜脈或神經的重大傷害 術後靜脈曲張復發

靜脈曲張的術後恢復

依據進行的手術種類不同,術後的恢復時間也有所差別。傳統手術可能需住院3~5天,微創靜脈曲張手術則無須住院,在手術當天就能正常行走、返家。恢復期大概在2天內,只要傷口癒合,不再疼痛,即可從事正常活動與工作。規律運動有助於加速恢復正常生活的速度,但開始運動前,請詢問醫師的意見。

2023冬至是哪一天?拜拜時間、習俗?吃湯圓還吃什麼?

2023冬至將近,到底今年冬至是哪一天?拜拜的時間和流程?冬至習俗有哪些?吃湯圓的由來為何?冬至有什麼禁忌?《Hello健康》為您一次揭曉!

2023冬至是哪一天?冬至日期與由來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冬至節或賀冬。二十四節氣為古代用於指導農業的曆法,制定方式是藉由在地上插竹桿,觀察太陽升起至落下時,桿影移動的位置與長度變化,並搭配氣候時節而訂定。

依據古代桿影的觀測結果,在夏天,太陽位置往往較高,桿影較短,在冬天,太陽位置則較低,桿影較長,所以古人即將正午竿影最短的那天訂為夏至,竿影最長的那一天訂為冬至。

冬至為一年當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故亦稱「長至」或「短至」;在冬至過後,日照時間逐漸增加,夜晚則開始縮短,所以古人也會說「冬至一陽生」,表示冬至到了,陽氣(日照)就日漸旺盛。

由此可知,冬至的訂定方式與按照月亮盈缺制定的陰曆(農曆)無關,但因為古人多仰賴二十四節氣來協助農耕,因此將二十四節氣也加入農曆之中;實際上,二十四節氣乃是藉由太陽運行位置來制定,與陽曆(國曆)較為接近。

2023年冬至日期為國曆的12月22日星期五,與2022年同日,2024年則會變為12月21日,通常冬至每年都會落在國曆21~22日上。

冬至拜拜時間、用品與流程

冬至在古時為舉國祭拜的節日,盛大程度僅次於春節,因為冬至結束後,寒冬過去,陽氣漸長(日照時間增加),象徵迎接新的開始;另外,古代多為農耕社會,農民辛勤工作一年,最後步入嚴冬,便會趁此慰勞自己,休養進補與恢復生息,並準備過年的物品。

隨著時代演進,冬至祭拜的習俗就流傳至今,形式雖不到舉國慶祝的程度,但也有許多家庭會列為必拜節日之一。

在台灣,冬至祭拜的對象多以三界公(水仙大帝)、祖先或地基主為主,拜拜時間、流程及準備物品如下: 冬至拜拜時間

早上至中午為佳。 冬至拜拜用品

三界公(水仙大帝) 食物:湯圓三碗、鮮果、牲禮及茶水 金紙:四色金(大百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地基主 食物:湯圓、菜飯、雞腿等 金紙:刈金、小銀

祖先 食物:湯圓、菜飯等 金紙:刈金,小銀,大銀,金銀元寶等

拜拜避免用芭樂、番茄等多籽的水果,因為食用後會隨人體排泄而出,在傳統習俗上有不潔之意;另外,也避免用「釋迦」,因為外型如同釋迦牟尼的頭,對神明有不敬之意。

冬至拜拜流程

在供桌上擺妥供品後,點燃三炷香。 向神明稟告此日為冬至,請神明享用供品,並祈求神明保佑。 待香燒至剩1/3時,捧起金紙向神明拜三拜後,拿去燒化。 冬至習俗有哪些?除了吃湯圓還吃什麼?

吃湯圓:冬至吃湯圓有兩種意涵:第一,以湯圓的形狀象徵迎接陽氣,冬去春來,二十四節氣重新開始;第二取其諧音,象徵團圓和圓美。冬至吃下湯圓,代表又長了一歲,湯圓口味鹹甜皆可,也不分大、小湯圓,但若用於祭祀神明,最好用甜湯圓,傳達「食甜嘴甜」之意。(延伸閱讀:湯圓熱量排行》桂冠非最高!花生.芝麻.紅豆.鹹湯圓熱量表) 吃餛飩、餃子:冬至過節的文化來自於中國,中國北方有許家庭冬至會吃餛飩或餃子。餃子因形似金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餛飩則有陰陽交替、天地交運的意涵,在冬至吃餛飩有助換運長智。 貼湯圓:冬至在門上貼湯圓的習俗現今較為少見,但在古時,古人會在門上貼湯圓向門神與各方神明表達感謝與敬奉之意,同時希望能招財進寶,新的一年繼續受神明保佑。 冬令進補食品:冬至為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陰氣過極轉衰,陽氣漸長,是補氣養身的重要時機,故從古至今,民眾多會在冬至吃各種溫補的藥膳食物。現代人多吃麻油雞、母鴨或羊肉爐等,但須注意不要「補過頭」,反對身體造成負擔。(延伸閱讀:醫Book/冬令補腎養生必看!醫師推薦8大超優黑色補腎食物

冬至3大禁忌 湯圓要吃雙數:以求成雙成對,生活幸福美滿。 不要晚歸,太陽下山就返家:避免在一年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招致厄運。 避免晚睡:以免影響自身陽氣,不利來年運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成人疫苗有哪些?9大成人疫苗費用、多久打一次、接種對象

施打流感、肺炎等疫苗,可不限於兒童、老人等免疫力較弱的族群;事實上,成人接種疫苗也可顯著降低因感冒、壓力或是天氣變化導致免疫力下降的染病風險。

根據《Hello Health》集團日前於台灣地區進行的疫苗問券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僅有近5%對於成人應接種的疫苗種類有概念並略知一二,顯示至今恐怕仍有高達9成以上的民眾,還搞不清楚自己該接種的疫苗項目有哪些。

當你做好預防接種,便能自體內建立起完整的防護力,進而預防或降低重症機率。也因光建議成人需接種的疫苗種類繁多,接種時程、須知也不盡相同,因此《Hello健康》整理出9種建議成人施打的疫苗、接種時間、費用及接種須知,幫助你輕鬆擬定疫苗接種計畫!

成人疫苗有9種,打哪些一次看

根據衛福部,建議19~64歲的成人可以施打以下9種疫苗,其中又可分為「建議接種疫苗」及「如有風險,可以施打的疫苗」:

建議接種疫苗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 季節性流感疫苗 A型肝炎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 帶狀皰疹疫苗 如有風險,可以施打的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B型肝炎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 日本腦炎疫苗

成人優先接種這5種疫苗

考量到幼兒預防接種時間已久,以及部分成人未接受過預防接種或遺忘接種劑次。建議成人疫苗施打可優先鎖定以下5類疫苗,《Hello健康》已將不同疫苗的特點、費用與接種時程分別列出,供您參考: 1.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和疫苗 疫苗簡介:又可分為「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及「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Td主要用於6歲以上的小孩,做為預防白喉和破傷風的輔助免疫。Tdap則用於青少年或成人的追加接種或補種,除增加施打者對於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抵抗力,也降低百日咳傳染至幼童,導致嚴重併發症風險。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 (1)未接種此類疫苗或接種史不清者:建議施打3劑Td,前2劑至少間隔4週,第3劑和第2劑至少間隔6個月。可以Tdap取代其中任1劑Td,但不建議超過1劑。 (2)於幼年完成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者接種者:建議每隔10年接種1劑Td疫苗,以維持保護力。 費用: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Tdap)混合疫苗為1,500~1,900元/劑;破傷風、減量白喉(Td)混合疫苗為250~500元/劑。(皆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接種部位出現紅腫、疼痛,或是食慾不振、嘔吐、發燒等,皆屬正常現象,數日後即可康復,請勿揉、抓注射部位。若是數日後並未改善,甚至化膿,請盡速就醫。 注意事項:若是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或正發燒患者,應於醫師判斷病情穩定再行接種。而過去曾注射含百日咳、破傷風類毒素疫苗,出現不良反應者,則須注射前告知醫師。

2. 季節性流感疫苗 疫苗簡介:流感疫苗為死病毒製成的不活化疫苗,施打後並不會因此罹患流感。現行在國內主要分為三價流感疫苗以及四價流感疫苗。四價疫苗相較三價疫苗多1種B型疫苗株,效力更好,目前公費疫苗為四價流感疫苗。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建議所有成人每年施打1劑。 費用:成人大多為自費,價格約至270~450元不等(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但若為50歲以上、高風險慢性病患、重大疾病,則能以公費施打。 接種可能反應: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少部分發生立即性過敏反應,建議施打完30分鐘內待在醫院觀察反應,確認身體無恙再離開。 注意事項:若是對蛋或蛋白過敏者,應事先告訴醫師,並在施打後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另外,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則須加壓注射部位超過2分鐘,觀察是否有血腫或是持續出血。(延伸閱讀:感冒不能打流感疫苗?打過1次就免打?破解流感疫苗5大迷思!) 3. A型肝炎疫苗 疫苗簡介:A型肝炎疫苗可有效預防A型肝炎。目前國內3間疫苗廠牌,研發的皆為不活化疫苗,注射後並不會因此罹患A型肝炎。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無論成人或是兒童皆是2劑。2劑間隔至少6個月~12月,接種完第1劑便有95%的保護力,2劑接種完可建立長達20年的抗體效力。 費用:1,130~2,200元/劑(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注射部位可能會疼痛、紅腫、出現熱感,或有輕微發燒、倦怠等症狀,通常於2~3天恢復。若症狀持續惡化並未改善,請盡速就醫。 注意事項:若是發燒或正患有中重性急症的患者,則須待症狀改善再行注射。(延伸閱讀:A肝疫苗有3種,這6類人快去打!盤點A型肝炎傳染途徑與疫苗副作用)

4.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疫苗簡介:HPV疫苗為不活化疫苗,可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預防7~9成子宮頸癌發生。現行HPV疫苗,可分為保蓓(二價)Cervarix、嘉喜(四價)Gardasil、嘉喜(九價)Gardasil。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依照疫苗不同,施打時程有所分別: (1)施打二價HPV疫苗:45歲前女性施打3劑,1、2劑間隔1個月;2、3劑間隔5個月。 (2)施打四價HPV疫苗:45歲前女性、26前男性施打3劑,1、2劑間隔2個月;2、3劑間隔4個月。 (3)施打九價HPV疫苗:45前男、女性施打3劑,1、2劑間隔2個月;2、3劑間隔4個月。 費用:保蓓二價約3,000~3500元/劑;嘉喜四價約3,000~3,500元/劑;嘉喜九價約5,000~6,000元/劑。 接種可能反應: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局部注射部位疼痛感、輕微腫脹、發癢及發紅現象,可以冰敷緩解。小機率會全身發燒,建議注射完留院觀察30分鐘,再離開醫院。 注意事項:HPV疫苗僅能預防部分病毒,降低罹患子宮頸癌風險,故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延伸閱讀:子宮頸癌疫苗愈早施打效果愈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5. 帶狀皰疹疫苗 疫苗簡介:帶狀皰疹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讓毒性降低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進入人體,使人產生抗體。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50歲以上未曾接種,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皆建議施打1劑。 費用:6000元/劑。 接種可能反應:接種部位出現發紅、疼痛或腫脹等局部反應,或頭痛、手臂或腿部疼痛。 注意事項:接種前曾服用特定抗病毒藥物,需待接種後14天,才能重新服用藥物。另外患有嚴重免疫系統缺失者,則禁止施打此疫苗。(延伸閱讀:「皮蛇」上身OMG!帶狀皰疹要打疫苗嗎?帶狀皰疹怎麼吃?預防皮蛇看過來!)

高感染風險者建議打這4種成人疫苗

若近期有感染風險,如:必須前往疾病盛行國家或工作場域易接觸特定致病原者,則建議接種以下4種疫苗: 1.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疫苗簡介: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又稱MMR疫苗,能夠預防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屬活性減毒疫苗,預防效力達95%。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建議成人施打2劑,間隔4週再施打第2劑。若是有計畫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則應施打1劑後再啟程。 費用:280~500元/劑(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局部反應較少,偶爾會出現疹子、咳嗽、鼻炎、發燒、關節痛、關節炎等副作用。 注意事項:而若是曾輸血、使用血液製品、有血小板低下症或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病史者或接受結核菌素測驗者,則需事先告知醫師。另外,若對「蛋」中蛋白質起過敏反應,則不能接種。 2. B型肝炎疫苗 疫苗簡介:B型肝炎疫苗為不活化疫苗,接種後能使人體產生B肝表面抗體,並預防B型肝炎。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若未曾施打疫苗,且不含B肝抗體者,建議按照「0~1~6原則」施打3劑; 經檢查B肝表面抗體陰性者,應施打1劑確認免疫效力,若仍為陰性,則應遵照「0~1~6原則」施打 費用:250~500元/劑(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大多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僅有不到1%會出現發燒。 注意事項:發燒及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若曾於接種此疫苗後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則禁止接種。(延伸閱讀:小時候打過B肝疫苗就OK?這些人補打更保險!B型肝炎疫苗成分、副作用、常見問題大解惑

「0~1~6原則」:第1劑隔1個月施打第2劑,再間隔6個月施打第3劑

3. 肺炎鏈球菌疫苗  疫苗簡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分為2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內含13種血清型,能終生免疫,適用於小朋友和追加接種者;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內含23種血清型,產生抗體較迅速,主要適用於高危險群及65歲以上老人。(延伸閱讀:肺炎鏈球菌疫苗比一比!13價和23價疫苗成分、副作用、公費施打條件報你知)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若為18歲以上未滿65歲族群,總共施打3劑,建議施打時程可分為以下5種: (1)從未接種: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8週接種1劑PPV23,間隔5年再接種1劑PPV23

(2)曾接種1劑PPV23:間隔至少1年再接種1劑PCV13;與PCV13間隔至少8週,且與前一劑PPV23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第2劑PPV23。

(3)曾接種2劑PPV23:與前一劑PPV23間隔至少1年,再接種1劑PCV13。

(4)曾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8週,再接種1劑PPV23,5年後再接種1劑 PPV23。

(5)曾接種1劑PCV13和1劑PPV23:與前一劑PPV23間隔至少5年,才能再接種1劑PPV23。 費用: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費用約為3,000元/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為1,000元/劑(皆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副作用較低,少數人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極少會有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多於接種後2天康復,若症狀未改善,則須盡速就醫。 注意事項:若正在發燒或急性中重度疾病,建議等待病情穩定再行施打。 4. 日本腦炎疫苗 疫苗簡介:國內可供施打的日本腦炎疫苗可分為2種,「Vero細胞培養不活化疫苗」及「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目前自費疫苗多為「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若是出現免疫系統不全或經醫師評估後,才會施打「Vero細胞培養不活化疫苗」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僅須施打1劑;選擇「Vero細胞培養不活化疫苗」,則須施打3劑,第1、2劑間隔4週,隔年接種第3劑。 費用:3,000~4,000元/劑(不含掛號費、注射費等) 接種可能反應:施打減毒型疫苗,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人在3~7天內會出現輕微或中度全身無力、肌痛、易怒、食慾不振、發燒、頭痛等症狀;施打不活化疫苗者副作用較少,偶爾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發燒、倦怠感。 如症狀持續未改善,或出現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注意事項:若是正發燒或急性中重度疾病,則需等病情穩定再施打。欲接種減毒型疫苗者,須注意3個月內是否曾輸血、使用血液製品、高劑量全身性皮質類固醇者、接種其他減毒型疫苗,並向醫師事先告知以評估施打時間。(延伸閱讀:發燒別擔心!日本腦炎疫苗副作用、種類、禁忌一覽)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矽靈是什麼?優缺點大解密!「無矽靈洗髮精」真的比較好嗎?

近年來「矽靈會導致毛囊發炎、掉髮」的觀念盛行,導致「無矽靈」成為許多人選擇洗髮精的標準。究竟矽靈是什麼?有哪些優缺點?到底對人體好不好?無矽靈洗髮精又有哪些好處?《Hello健康》帶您一次了解!

矽靈是什麼?

矽靈(Silicone)又稱聚矽氧烷,是一種人工合成物質,含有矽、氧、烷等,相關化合物的英文名稱字尾通常帶有-cone或-siloxane,因無味、低刺激性及高安定性等特性,常添加於髮粧產品中。

矽靈約於40年代開始量產,因便宜、穩定及無毒的特性,很快就廣泛應用於醫學與工業上;到了70年代,矽靈開始用於化粧品產業,其用途包括止汗除臭劑、皮膚保養品及彩粧品;直到80年代解決了矽靈穩定懸浮的問題後,含矽靈的雙效(洗髮、潤髮)合一洗髮精才推出;時至今日,矽靈幾乎成為雙效合一洗髮精的代名詞。 矽靈優缺點有哪些? 矽靈優點 高耐熱:矽靈具有耐熱性,可減少頭髮在吹風機高溫下造成的傷害。 潤滑性:矽靈的表面張力低,且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可在頭髮上形成一層很薄的保護膜,讓頭髮變得柔順,市售護髮產品、臉部保養品多會添加矽靈,藉此鎖水、保濕,並保護肌膚。 鎖水性:矽靈的鎖水性除了用在洗髮與潤髮產品中,也被運用在敷料上,當有割傷、較深傷口使皮膚屏障受損時,便可用含有矽靈的敷料,在皮膚表層形成保護層、避免水分流失。 抗靜電:矽靈具抗靜電效果,可讓頭髮柔順好整理。

頭髮毛躁原因

頭髮之所以會毛躁、打結,是因為洗髮精帶「負電荷」,因此就需要使用含「正電荷」的潤髮乳,讓正、負電荷相互抵銷,使頭髮柔順。

 

值得注意的是,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矽靈不會受到洗髮精及護髮乳的電荷影響,也不會跟皮脂混合,並可形成完整薄膜,降低頭髮靜電,使其柔順、好梳理又有光澤的同時,又不會明顯增加頭髮負擔;此外,市面上還有多孔性的矽粉,其孔隙可吸附油脂,讓添加其物的清洗或髮妝產品,具有控油效果。

矽靈缺點 過度滋潤:矽靈能夠在頭髮上形成保護膜,對於原本頭皮容易出油者,可能會使頭皮及頭髮油膩。 無矽靈洗髮精好處

無矽靈洗髮精的好處是更清爽蓬鬆,適合油性頭皮族群,較不易對頭皮產生負擔;然而,需要注意有無添加其他滋潤成分,因為有些無矽靈洗髮精為了維持柔順效果,會把鎖水滋潤的成分換成摩洛哥油、杏仁油等天然的精油,但使用此類型產品較容易長痘痘、粉刺,因此可視個人情況、需求與皮膚科醫師討論後,選擇適合的產品。 無矽靈洗髮精適合族群 油脂分泌旺盛 脂漏性皮膚炎患者 頭皮容易因悶熱、流汗或抵抗力低下而發炎 使用不合適的染、燙髮藥劑,引起頭皮嚴重過敏 適合短髮,髮質未因吹 、燙、染而乾燥受損

矽靈3大爭議與迷思

隨著矽靈開始廣泛用於雙效合一洗髮精的同時,各種負面的傳聞隨之出現,以下整理3大常見的矽靈傳聞與迷思: 1.含矽靈洗髮、護髮產品會殘留在頭皮,造成發炎、落髮

食藥署指出,目前已有研究證明,以含有矽靈洗劑洗頭後,雖有部分矽靈附著頭髮,但在使用約5次後其附著量就會達到平衡;而只要使用1次不含潤絲成分的一般洗髮產品清潔,大部分矽靈成分就可被清除。

頭皮容易發炎較可能是因為洗劑過於溫和,無法有效洗淨,並非矽靈引起;此外,矽靈無法為皮屑芽孢菌所使用,因此尚無引起脂漏性皮膚炎的科學依據。 2.含矽靈成分的化粧品會致癌

食藥署指出,目前國際期刊與科學研究,包括歐盟、美國及日本等國家的研究報告中,皆未發現矽靈對人體有顯著危害,也未發現矽靈會直接引起皮膚刺激,導致落髮或癌症等問題;因此,在現行法規的規範使用量下,其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3.矽靈無法自然被分解,對環境造成危害

有傳言指出,矽靈是合成的化合物,自然界無法分解,恐對環境造成危害等;對此,食藥署指出,根據北美洲1994年開始執行的「矽靈對於環境、健康及安全的之監測」,大致上證實矽靈對環境及健康的影響,是來自其生產中殘留的不純物,而非矽靈本身。

食藥署提醒,民眾無須過度擔心矽靈問題,只要選擇符合個人需求的產品,並充分清洗乾淨,就是最佳的基礎保養之道。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1

Hello健康》首位「駐站名醫」、糖尿病名醫游能俊行醫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 Part 1

Hello健康》為您專訪游能俊醫師,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迷思,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片為Part 1即第1至第3堂課;我們還有第4至第13堂課將陸續推出,敬請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切勿錯過!

《Hello健康》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延伸閱讀: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為何尿液白蛋白與腎臟病變有關係?如何避免淪入洗腎?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