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泌尿道感染發燒怎麼辦?4大寶寶泌尿感染原因、症狀解說

嬰兒泌尿道感染發燒怎麼辦?4大寶寶泌尿感染原因、症狀解說

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問題之一,由於症狀不明顯,不少家長在心焦之餘也容易忽略。《Hello健康》帶您了解嬰兒泌尿道感染時有何症狀,哪些原因會造成寶寶泌尿道感染,以及如何加以預防。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4大原因

泌尿道感染並非只有成人才會發生,當大人一時不察,其實寶寶更容易出現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因細菌性感染而引發的泌尿道感染,這也是寶寶發燒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2個月~2歲的嬰幼兒,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約5%左右,由於症狀不具特異性、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而延遲就醫。

引起寶寶泌尿道感染的主因,大多是腸內的革蘭氏陰性菌所為,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常經由會陰上行而感染尿道。

引起嬰兒泌尿道感染的4大原因:

衛生不良:寶寶排泄後沒有仔細清潔或勤換尿布、便後清潔方式不正確、憋尿、飲水量少都會增加感染機會。 免疫系統未成熟:由於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整,泌尿道感染時很容易併發敗血症,且1歲以前的男嬰比例高於女嬰。不過女生的尿道短、較靠近肛門,1歲以後感染機率也大為提高。 先天結構異常:先天性的泌尿道狹窄和膀胱輸尿管逆流,則是較常見的先天泌尿道異常。 尿路阻塞:如腎結石、腎腫瘤。

嬰兒泌尿道感染症狀不明顯

一旦寶寶泌尿道受感染,即會出現常見的症狀如:發燒、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各年齡層的嬰幼兒則會出現以下不同症狀: 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發燒、食慾減弱、活動力低、呼吸變快,嚴重時會有敗血症的症狀,如躁動不安、發抖、昏睡。 嬰幼兒(出生1個月至2歲幼兒):主要以發燒為主,有些會出現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生長緩慢、延遲性黃疸情況。 兒童(2歲以上的幼兒):出現成人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狀,像是發燒、頻尿、排尿疼痛、血尿。

不少小孩的泌尿道感染都會以發燒為表徵,加上還不太會以言語或其他方式表達疼痛,若遇到發燒且已排除腸胃道、呼吸道的症狀時,可先釐清是否為泌尿道發炎。 如何診斷寶寶泌尿道感染?

若寶寶疑似有泌尿道感染跡象,醫師大多會透過下列方法檢查: 尿液檢查:若尿液檢查發現白血球數目加大於30/uL,即為膿尿,需進一步做尿液細菌培養。 腎臟超音波檢查:了解腎臟大小、外形是否有水腎,也可以檢查膀胱是否有異常。 腎核子掃描:檢查兩側腎臟的功能,以及是否有結疤、異位。 逆行性膀胱尿道攝影:檢查尿液是否有從膀胱逆流到輸尿管或腎臟。

不憋尿多喝水防泌尿感染!泌尿系統的保養照顧

泌尿道感染指的是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受到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的侵犯,因無法適時排除,而可能引起的感染;細菌感染最為普遍,其中尤其常見的是大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當這些細菌或微生物由尿道侵入,人體可能會出現頻尿、尿急、灼熱感、疼痛等症狀。本文將告訴你如何保護泌尿系統,從生活及飲食建立習慣,以維持泌尿系統的健康。

嬰兒泌尿道感染的治療方法

若確定寶寶為泌尿道感染,以下為治療方法: 為避免併發敗血症,醫師大多會建議以靜脈注射或口服抗生素為治療方法,完整療程約需1~2周 若已發生較嚴重的腎臟發炎,療程則需治療近3周 若是寶寶被診斷為先天性的泌尿道異常,則依嚴重程度需接受長期的預防性抗生素治療,或透過外科手術進行矯正,以免因反覆感染而併發其他風險。

預防嬰兒泌尿道感染從居家照護做起

為了不讓感染再次發生,提醒父母們不妨自下列4點做起,照顧嬰幼兒的泌尿健康: 定期回診:透過定期的尿液檢查以確保治療有效。 勤換尿布:避免細菌滋生,降低寶寶泌尿道感染的機會。 教導小孩多喝水、勿憋尿。 保持嬰幼兒會陰部的清潔與乾爽。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腸套疊3大症狀父母須注意!寶寶腸套疊原因與治療

腸套疊( Intussusception )是寶寶常見的腹腔疾病之一,當寶寶開始間歇性哭鬧、煩躁不安時,千萬別輕忽;特別是並非每個寶寶症狀都很明顯,因此父母們需要特別注意;《Hello健康》帶您一起了解嬰兒腸套疊的常見症狀,以及如何治療才能讓寶寶健康。

發生腸套疊的原因

所謂的腸套疊,就是近端的腸子滑進遠端的腸套中,像是套杯子般疊在一起;有時小腸會套進大腸,或是大腸套入小腸;較為常見的,則是盲腸附近的小腸套大腸。

一旦腸子被套入其他腸子後,腸繫膜的血管會受到擠壓,腸壁的血液循環被阻斷,讓靜脈與淋巴液回流受阻後,造成淋巴外滲,切斷整個腸壁的血液供應,腸壁會壞死,需動手術將腸道切除。

目前醫界對於腸套疊的成因尚不清楚,但腸套疊好發於春夏交接、初冬時期,這兩段時間剛好是腸胃炎盛行的時候,可能與腹瀉、病毒感染有關。 寶寶有腹痛、血便要注意!腸套疊的症狀

3歲以下的嬰幼兒較容易發生腸套疊,當寶寶出現以下3大症狀及表徵時,家長們務必要提高警覺: 腹痛:痙攣性的腹痛,發作時,寶寶的腳甚至會彎曲至腹部。 嘔吐:初期發作時會吐奶,若腸子未恢復至原本位置,寶寶會開始吐出黃綠色的膽汁 血便:形狀似草莓果醬的血便,是腸黏膜出血以及腸黏液所混合而成。

不過,並非每個寶寶都會出現明顯症狀,有些嬰兒只是顯得焦慮不安,所以有些家長可能會因此忽略。

其實,腸套疊不只出現在嬰兒,成人也會發生,不過,兩者發生原因不完全一樣。成人罹患腸套疊,通常有較明顯的病灶,如癌症或腫瘤;寶寶的腸套疊大部分是沒有任何病徵,為原發性腸套疊(primary Intussusception),通常為病毒感染所引起。

腸套疊延遲就醫會有什麼後果?

要診斷是否出現腸套疊,醫師除了依據上述症狀診斷之外,還會以下列方式安排進一步檢查: 超音波檢查:橫切面的腸套疊,在超音波下,如同心圓標靶,外環厚度約0.6公分:斜切時,性狀類似腎臟 觸診:在寶寶右上腹部摸到如香腸狀的塊狀物 肛診:手套可能會沾到血便。

有些家長不了解腸套疊,萬一延遲就醫,可能導致以下後果:

腸道組織可能會缺血 黏膜壞死出血 導致腸壁穿孔破裂 可能造成腹膜炎。 腸套疊的治療

醫師會視寶寶的嚴重程度進行不同的治療,常見方法如下:

灌腸復位:從直腸灌入鋇劑、空氣、水(或生理食鹽水),腸阻塞的部分會被液體推開,慢慢回到正確位置。灌腸復位較不適合已經併發腹膜炎或視疑似腸道破裂的寶寶,且若失敗時,必須進行開刀治療。 開刀手術:灌腸復位失敗時需要開刀,以腹腔鏡機械將腸道復位。 抗生素治療:進行治療之前就有腹膜炎的寶寶,醫師會給予抗生素、放置鼻胃管,等症狀穩定後再做評估。 腸套疊治療後仍有10%的機率復發

寶寶接受治療後,若腸道功能恢復正常,便能出院回家休息;此時,應盡量避免讓寶寶攝取刺激性或冰冷的食物,應改以好消化的食物替代;父母也須注意寶寶是否復發;有統計指出,以灌腸復位的寶寶約有10%機率會復發;手術切掉腸段的寶寶則是2~5%的機率。

卵巢有水泡、囊腫?卵巢水瘤原因、症狀及治療一次答

有些女性明明沒有懷孕、身體不胖,肚子卻很大,或是規律運動、飲食健康,體重卻遲遲沒有下降,最後在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卵巢長水瘤。為什麼會長水瘤?水瘤和卵巢水泡、囊腫一樣嗎?該如何治療水瘤?《Hello健康》一次解答。

卵巢有水泡、囊腫?認識卵巢水瘤

卵巢的腫瘤有很多種形態,纖維瘤、畸胎瘤、子宮內膜狀囊腺瘤這些都是屬於良性腫瘤,而最常見的腫瘤是所謂的「功能性囊腫」,也就是濾泡囊腫和黃體囊腫,這類型的腫瘤佔了80%,而水瘤就屬於這種類型。

有些醫師或超音波師會稱水瘤為水泡或囊腫,但其實它們皆指卵巢水瘤。

水瘤在超音波下呈現的內容物是澄澈的液體,並分為良性與惡性:

良性:沒有中膈、沒有腹水、直徑在5~6公分以內,且沒有實心,不太需要開刀便會自行消失。 惡性:水瘤太大、有實心、卵巢2側都有長水瘤,必須要考慮可能是惡性腫瘤。

(延伸閱讀:認識卵巢癌:死亡率高、早期症狀不明顯) 為什麼會長水瘤?卵巢水瘤原因

有些女性認為長水瘤可能是飲食不健康或生活作息不正常所引起,但其實是跟排卵有關。每個月排卵時會有些液體聚集在發育中的卵細胞,而卵細胞與液體結合起來會成為濾泡,當濾泡破裂時會排出卵子;沒有排出卵子則會變成水瘤。(推薦閱讀:排卵期這樣算!掌握黃金受孕期和避孕時間

水瘤通常在下次月經來前或三個月內就會自行消失,若沒有生長到太大,不需要太擔心,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卵巢水瘤有哪些症狀?肚子會變大嗎?

長水瘤是否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這得要看水瘤的大小,若水瘤體積很小如碗豆一般,基本上不太會有症狀,但有些女性的水瘤較大,會出現症狀、不舒服的機率也高出許多。長水瘤時可能會出現下列的症狀:

疼痛、有壓迫感 月經週期紊亂 腹部變大、有異物感 性行為會疼痛

至於水瘤會不會影響懷孕,答案是不會,因為水瘤是正常的卵巢組織和液體,引起不孕的比例不大。

子宮水瘤如何改善?

水瘤基本上都是良性,多數時候會自行消失,不過還是有些人會擔心,以下提供3個改善建議:

飲食:沒有所謂特定的卵巢水瘤飲食,盡量避免刺激性食物,遵循健康飲食、規定運動。(延伸閱讀:卵巢癌飲食怎麼吃?) 治療:沒有特定的藥物能治療水瘤,通常都是自行吸收,若腫瘤大到會影響日常生活時,才需要開刀將水瘤切除。 開刀:若水瘤大於6公分時,需要開刀切除。不過是否要動手術除了從水瘤大小來判斷之外,症狀嚴重程度、是否有破掉,或是影響日常生活,都是動手術的考量點。

目前沒有確切的預防、治療方式,水瘤的成因也尚不清楚,因此建議各位女性定期到醫院追蹤、觀察卵巢狀況,若有惡性腫瘤時,也能及早治療。

變胖就是內分泌失調?了解背後的8大徵狀與3種疾病

長痘痘或月經不順就是內分泌失調嗎?內分泌失調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改善及解決內分泌失調呢?《Hello健康》為您一次說明。

內分泌失調是什麼?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是由許多腺體所組成,如腦垂腺、甲狀腺、腎上腺、胰島、卵巢和睪丸等,這些腺體會分泌荷爾蒙,透過血液順利進入器官,維持身體正常功能運作,若有不平衡就會讓身體出現異常症狀。

內分泌失調算疾病嗎?其實不算,身體內的內分泌調節都是相互牽連影響的,其作用在於讓身體穩定、協調生理功能並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腳色。 內分泌失調症狀:長痘痘、月經不規律

若內分泌失調,可能會有下列徵狀:

食慾異常好或是異常差 月經不規律 失眠、睡不好 心情憂鬱、焦慮 體重異常增加或是變輕 掉髮量變多 性慾減退 消化不良、便秘

若發現體重增加或長痘痘合併上列多數徵狀,可能就是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若未能即時控制,可能會罹患下列疾病: 甲狀腺疾病 多囊性卵巢 糖尿病

影響女性內分泌失調的3大激素

以女性身體為例,內分泌的平衡代表了青春和健康,影響內分泌的激素有下列3種: 雌激素

表現女性的第二性徵,幫助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發育成熟,會讓肌膚更光滑有彈性。分泌過少可能會導致不孕,分泌過多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延伸閱讀:子宮內膜癌的症狀與治療) 黃體素

黃體素又稱助孕激素,能幫助子宮內膜順利分化、剝落形成月經;分泌過少會有排卵期出血的問題,分泌過多可能有水腫、肥胖等徵狀。 雄激素

女性體內有少許的雄激素,可以刺激女性的性慾;若分泌過多,可能增加罹患多囊性卵巢的機率以及多毛症的困擾。

內分泌失調看什麼科才好? 怎麼改善?

若發現自己有內分泌失調的徵狀,建議去醫院的內分泌科或婦產科就診;要了解內分泌失調背後的原因需要透過個人體質、病史、症狀,以及抽血檢驗才有辦法給予治療方針。醫師會針對各個疾病進行藥物治療外,也能透過飲食來改善內分泌失調的狀況: 黃色食物:南瓜、玉米、香蕉都是很好的食材,可以幫助代謝、增強荷爾蒙的分泌。 綠色食物:花椰菜、芹菜能強健腎、肝和脾臟,促進消化吸收,平衡內分泌系統。 和維生素B的食物:牛奶、奶酪、綠色蔬菜、雞肉、魚肉及蛋類等都有助於平衡內分泌系統。

除了飲食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作息規律、睡眠充足,以及保持愉悅的心情才是長久之道。

乳房紅腫、疼痛竟患乳腺炎!了解非哺乳期乳腺炎原因、症狀、治療

35多歲的蔡小姐乳房多日腫脹、疼痛,某日更突然發高燒,就醫診斷後才發現罹患非哺乳期乳腺炎。究竟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什麼?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治療處理?讓《Hello健康》帶您一起了解!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什麼?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又稱為慢性乳腺炎,由於乳房組織內水囊破裂,或因乳管內上皮細胞增生導致乳管分泌物留滯,而引發乳房組織發炎;發炎位置多為乳暈及乳房周圍,有時還會有乳房廔管產生,好發於20~40歲女性。

非哺乳期乳腺炎5大原因

女性可能會由於下列5種成因,而引發非哺乳期乳腺炎: 長期穿著過緊的內衣 過度勞累 患有糖尿病或自體免疫性疾病 乳房有外傷 遭非結合分枝桿菌或其他致病菌感染 抽菸(同場加映:壓力大來根菸好嗎?女性抽菸的動機與健康危害) 有乳腺炎病史

非哺乳期乳腺炎常見的2種類型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種類繁多,其中較為常見的類型包括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及周邊型乳腺炎: 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目前致病原因與病患乳房組織遭到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有關,病患的傷口經感染後會長出肉芽,也因此將它稱為「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周邊型乳腺炎

好發於糖尿病或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因患者接受自體免疫疾病時,常會使用類固醇等藥物,因而造成病患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周邊型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狀有哪些?

多數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只會於乳房的其中一側出現紅腫症狀,僅有少部分病患會於兩側同時出現,而下列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其他常見症狀: 乳房出現腫塊(推薦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乳房壓痛、腫脹 疲勞 發燒、畏寒 頭痛 噁心、嘔吐 全身無力

若病患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會出現乳汁淤積、流出膿瘍,甚至造成乳腺炎不斷復發。 如何診斷非哺乳期乳腺炎?

當你發現自己出現上述症狀,持續超過24小時仍無法改善,應盡快就醫檢查。醫師除了會替病人進行常規性的身體檢查外,還會透過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確定乳房內是否出現腫瘤、及早發現乳癌。 非哺乳期乳腺炎3種治療方法

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療方式及時間,需視病患的狀況而定,以下為常見的3種治療方式: 抗生素:若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狀較為輕微,醫師會藉由口服抗生素替病患治療,通常需要進行約10天的抗生素療程,症狀才會有明顯好轉。 針管抽吸:患者的乳房如出現小於5公分以下的膿瘍,則可透過針管抽吸,並搭配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 外科手術:如果病患乳房周圍反覆化膿或出現5公分以上的膿瘍,此時醫師才會經由外科手術將膿瘍引流出來,患者也因此會於乳房留下疤痕。

如何預防非哺乳期乳腺炎? 注意乳房的清潔:洗澡時應仔細清潔乳房周圍,以預防非哺乳期乳腺炎。 適當休息、多喝水:每日應睡每日至少睡滿8小時,並喝足1500~2000毫升的水,有助維持免疫機能穩定,有效排出體內毒素,預防非哺乳期乳腺炎。 戒菸:香菸內所含的尼古丁會造成乳暈下乳管組織壞死、感染或局部缺氧,提高乳腺發炎風險。 避免乳房出現傷口:應減少進行需要侵入乳房的手術,以預防傷口遭到細菌感染,而引發非哺乳期乳腺炎。

我的孩子還會需要我嗎?面對空巢期、這4件事提早準備更寬心

女性一生的角色多元,從女兒到從出嫁成為太太、媳婦,再轉變成母親或婆婆。到母親階段,女性幾乎將心力投注在下一代、工作與家庭上,因此當孩子成長獨立時,多數母親即面臨重心消失、無所適從的處境,又加上可能適逢更年期,若伴侶早逝、離異或獨居,除了生理不適之外,心裡的失落感與寂寞更可能導致憂鬱、空虛與悲傷等情緒。

台大醫學院臨床心理中心指出,此階段的心理變化即是所謂的「空巢期」。究竟該如何面對空巢期?心理又該如何調適?《Hello健康》為您深入說明。

什麼是空巢期?

當孩子逐漸長大、離家時,家中只剩父母或獨居的階段被稱為空巢期(Empty nest syndrome)。此時若未及早做好心理調適,許多女性或父母很可能出現悲傷、焦慮、沮喪、或憂鬱症等負面情緒外,反映在生理上亦會出現下列問題:

頭痛 全身痠痛 食慾不振 消化不良 胸悶 喘不過氣

當空巢期來臨,多數女性相較於男性而言所面臨的心理打擊普遍更嚴重,由於空巢期經常伴隨著更年期而來,不但要面對熱潮紅、盜汗、骨質疏鬆等生理變化,更要獨自接受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的事實。

由於女性經歷懷孕、哺乳等過程,而與孩子建立起較多數男性更親密的依存關係,部分女性更會選擇回歸家庭以全心照料子女,因此當母親對孩子付出的心力越多、時間越長時,預期此類母親日後面對空巢期的衝擊也將較其他母親愈巨大。(延伸閱讀:更年期要補女性荷爾蒙?補充營養的注意事項)

如何面對空巢期?

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部之廖俊惠醫師指出,當女性們即將進入空巢期時,應即早調整自我認知,並建議可自4大方向循序漸進調適,依舊能成為孩子離家後最堅強的後盾。 子女教養

教導孩子培養獨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空巢期時無謂的擔心,並積極建立與孩子間的正面溝通模式。由於不少亞洲女性傾向為孩子做好做滿的養育方式,反而容易養成子女的媽寶性格,即使離家也不易養成獨立面對問題的觀念。 生活規劃

提早規劃子女離家時的生活內容。參與課程、培養個人興趣、與朋友聯繫,重新找回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將有助於將對子女的重心轉移至自己的下半生。

正確心態

當子女離家,女性面對的就是配偶甚或獨居生活,此時心態應將空巢期的空虛感視為轉機,與伴侶或自己重啟過去因照顧子女而暫停的人生規劃,開啟人生下一階段的里程。 維持健康

唯有當體能與健康狀態保持一定活力時,方能邁向下一階段的人生安排,因此此時女性與伴侶應以更積極的態度照顧自身健康,定期安排檢查與運動,以免空巢期帶來的不只是心裡無法填補的空洞以外,還伴隨著因健康亮紅燈而難以面對的病痛。(你也想知道:減肥、掉髮、骨質流失?醫師解答6大女性常見營養問題

芭樂

芭樂的功效與好處

芭樂(或稱番石榴)適合改善以下症狀的患者:

腹絞痛 腹瀉 糖尿病(Diabetes) 咳嗽 白內障(Cataracts) 高血脂(High cholesterol) 心臟病(Heart disease) 癌症

芭樂營養成分、功效原理

目前尚未有足夠的確切研究,能明確指出芭樂作為藥用的功效原理,如果想知道更詳盡的資訊,請諮詢醫師。不過有些研究指出,芭樂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纖維,以及其他具抗氧化功效的物質;由於化學元素或化合物如果與氧結合,就會「氧化」,而抗氧化劑則可以減緩,甚至是阻擋氧化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另外,芭樂葉中也含具抗氧化等功效的化學物質,但是目前尚未確定,芭樂對於不同身體健康狀況之影響。 芭樂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如果遇到以下狀況,請先和醫師、藥師諮詢,以確定是否適合服用芭樂: 懷孕或哺乳中:如果正在懷孕或哺乳,您應該只服用醫師建議的藥物。(更多懷孕相關資訊請參考:懷孕專區)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括不須處方、自行購買的成藥或指示藥物。 對芭樂、其他藥物或任何其他中藥任何成分過敏。 有其他的疾病、缺陷或病症。 有其他類型的過敏,例如對食物、染劑、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使用芭樂(水果類)的規定沒有使用一般藥物的規定嚴格,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其安全性,使用前必須衡量服用芭樂的好處和風險,進一步資訊應洽詢草藥醫師或醫師。

食用芭樂安全嗎?

如果單純當水果食用,芭樂是相當安全的食物,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資訊,足以證實芭樂作為藥物使用時的安全性。 特別注意事項與安全警告

孕期或哺乳期間:雖然芭樂是很安全的食物,但若入藥並大量食用,目前尚未有足夠的資訊能確保其安全性。如果您正在懷孕或親餵寶寶,在更多確切研究產出前,直接食用芭樂即可,切忌擅自服用芭樂製成品。 芭樂建議用量 芭樂一天可以吃幾顆

芭樂適合的使用量因人而異,取決於個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多吃不見得有益,請和醫師討論,以了解最適合自己的用量。 芭樂製成品的類型

芭樂製成的藥品主要有以下類型: 400 毫克(mg)的膠囊 茶包 結合其他營養素的膠囊

角膜塑型片是什麼?解析角膜塑型術功效、優缺點及後遺症

台灣近視人口超過1300萬人,多數人不是持續戴眼鏡,就是選擇雷射手術治療;現今,除了這兩個選項外,還可考慮角膜塑型片。本文《Hello健康》帶您了解角膜塑型術(Orthokeratology, Ortho-k)的作用、好處、缺點及後遺症。

角膜塑型片是什麼?認識角膜塑型術

近視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光線進入眼睛後,成像於視網膜(Retina)前而非視網膜上,這種情形可能來自於眼睛本身的軸距變大或是角膜的屈光度過大。

角膜塑型術主要是透過儀器檢測角膜,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近視度數和角膜形狀,製作出專屬的角膜塑型片。它在外型上類似硬式隱形眼鏡,但是並不是要人戴著它活動,主要使用方式是在晚上入睡前配戴,並在睡眠過程中加壓角膜,以達到改變屈光度的目的,使醒來後就算不戴眼鏡,也擁有正常的視力。

如何使用角膜塑型片?

確定使用角膜塑型術後,醫師會使用儀器紀錄角膜的形狀,接著便會針對個人製作專屬的角膜塑型片,為了確保患者能夠適應,通常都會提供試戴服務,擁有屬於自己的角膜塑型片後,也別忘了下列5項使用注意事項,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並延長角膜塑型片的壽命: 雙手洗乾淨再碰觸塑型片。 戴上塑型片前,檢查有無灰塵及破損。 將使用過的塑型片取下後,將其置於手掌,並使用塑型片清潔液,輕輕搓洗20秒,之後用清潔液沖洗乾淨,再放入鏡盒內 將塑型片戴上後,請將鏡盒洗淨並晾乾。 鏡盒內的塑型片清潔液,若已浸潤過塑型片,記得更換,不要重複使用。

成人也能戴?了解角膜塑型片的優點

此手術最明顯的優勢,在於控制並延緩近視的加深,但是這項功用只能用於視力還在發育的兒童身上,對於成人來說,角膜塑型片只能提供暫時性恢復正常視力的功用,對於減輕近視度數並沒有什麼幫助。

即便如此,成人使用角膜塑型片的好處還是不少,以運動取向來說,戴眼鏡運動不僅容易眼鏡滑落,也很容易因為碰撞造成眼鏡損壞,甚至使眼睛受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許多人轉而選擇配戴軟式隱形眼鏡,但是由於覆蓋眼球的面積較大,透氧率較低,久戴可能會造成眼睛不適,甚至引發乾眼症。若使用角膜塑型片,只要睡眠充足,在白天視力通常都能維持在不錯的水準,也就省去的戴眼鏡的麻煩。

為了脫離眼鏡一族,也有些人會選擇進行雷射近視手術,即便這類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進行手術仍然有其風險存在,而且關於會不會造成老年出現其它併發症,對視力造成影響,目前仍有爭議,而角膜塑型術便成為在白天可以完全以裸視,保持活動無礙的唯一選擇。 角膜塑型術的缺點、後遺症

既然角膜塑型片這麼好用,那為什麼配戴的人數卻沒有想像中多呢?主要可能源自於下列原因:

感染風險:在抑制學童近視度數增長上,角膜塑型片的確能夠提供不錯的效果,但是角膜塑型片並非日拋隱形眼鏡,每次使用前與使用後的清潔,是相當重要的。對於小朋友來說,要建立並保持這種習慣,有其難度在。由於角膜塑型片一戴就是一整個晚上,比起在白天配戴隱形眼鏡,少了頻繁的眨眼與眼球活動,一旦發生細菌感染,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這也是許多家長,在考慮使用角膜塑型片時,會抱有的疑慮。 價格昂貴:錢總是在考慮各種治療方式時,不能迴避的重點之一,角膜塑型片的價格通常萬把塊跑不掉,對於學生或小資族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這還不包含清潔液等其他耗材的價格,對於想省錢的人來說,想必配副一兩千塊的眼鏡,才是最符合CP值的方式吧! 麻煩:一開始使用角膜塑型片時,視力可能不會達到正常水準,每個人情況不同,但通常需要數天至數週的時間,才能完全發揮效果,而我們都不會為這種不上不下的視力,準備專屬的眼鏡,因此可能需要時間適應。另外,為了白天的視力保持正常,每天的睡眠時間都必須保持規律,對於作息不正常、三不五時熬夜的人來說,可能會面臨一天都還沒過完一半,視力就退回原地的問題。

為什麼會近視?近視原理、原因及7大治療方法一次懂

看電視保持適當距離、看書燈光明亮、用電腦滑手機一段時間就要休息,這些用眼習慣都是為了避免近視(Myopia)發生或加深。《Hello健康》為您講解近視原因,並介紹現行的各種治療方法。

為什麼會近視?近視原理解說

當我們的雙眼看遠處景物會出現模糊、不清楚的清況時,就有很大的機會是近視造成的,其原因來自光線進入眼睛後的折射角度異常,導致應該聚焦於視網膜上的成像,聚焦到了視網膜前方。

這種異常可能由2種因素產生,分別為屈光性近視與軸性近視,前者主因是角膜與水晶體的屈光度過大;軸性近視則是因為眼球前後距離拉長,使得成像無法聚焦於視網膜,而大多數的近視,都屬於軸性近視。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指出,大多數的近視患者分布於東亞,包含:台灣、中國、南韓和日本,這些地區近半數的人都有近視的情況。

3大可能的近視原因 1.遺傳

如果雙親都有近視,那小孩也有近視的機率會比常人高許多。據統計,可能引發近視的基因超過150種,雖然並不是只要帶有其中一種就一定會近視,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身體所帶有的致近視基因愈多,那罹患近視的機會也愈高。

這也許能解釋許多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某些人用眼習慣也很糟,但是他卻沒有近視?」其主因很可能就來自於基因的影響,使得某些人的眼睛特別健康,有些則特別脆弱。 2.不良用眼習慣

除了先天的基因條件,後天的用眼習慣也會決定一個人會多快近視,以及近視的嚴重程度。就像體重一樣,有些人吸收好,沒怎麼吃,體重還是會持續上升,而有些人明明也是一樣規律三餐,體重卻怎麼樣都上不來。

長時間看電視、打電玩,或是用不當的姿勢看書,都會增加近視的發生機率,而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便是預防近視的最佳方式。 3.環境影響

部分研究指出,常常待在家中不出門,可能也會提高近視的發生機率,其原因來自接受太陽照射,可以增加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分祕,減低眼軸的生長;而眼睛前後距離愈長,近視就愈嚴重。

如何治療近視?雷射或戴眼鏡?7種治療方法一次看

愈早發現近視症狀,及早進行相關治療,便能愈有效抑制近視惡化。由於幼稚園到小學階段是近視的好發時期,當孩子反應自己看東西變模糊,或是您發現孩子常常瞇著眼睛,請盡早帶孩子就診進行診斷,以保護孩子的視力,以下提供7種治療近視的方式: 1.散瞳劑(Mydriatic):

散瞳劑有短效和長效2種,前者對於視力矯正較無幫助,主要在驗光時使用。在近視尚淺的情況下,醫師大多會先使用含有低劑量(約0.01%)阿托平(Atropine)的長效散瞳劑,延緩近視的惡化速度,但同時也需要矯正用眼習慣,否則視力依然會繼續退化,最後變成眼鏡一族。 2.眼鏡

當近視度數逐漸加深,便可能需要配戴眼鏡,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畢竟總不能一直瞇著眼睛。眼鏡的種類與樣式繁多,但是重點在於度數要準,否則配戴度數不準的眼鏡,反而會使近視惡化的速度加快。 3.隱形眼鏡

許多人不喜歡戴眼鏡的拘束感,或基於審美的考量,可能會選擇隱形眼鏡,但是如果清潔工作沒做好,會容易引發感染。隱形眼鏡的種類相當多,除了分成硬式和軟式外,還包含日拋、月拋、年拋等不同類型,使用何種隱形眼鏡端看每個人的需求而定,或者可以詢求眼科醫師的建議。 4.角膜塑型

透過每天配戴角膜塑型片數個小時,可以暫時改變角膜形狀,達到矯正視力的目的。角膜塑型片通常都是在晚上睡覺時配戴,這樣白天活動便不需要戴眼鏡,但是這種方式沒辦法永久治療近視,一旦停止使用,視力依然會回到原本的狀態。

5.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

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是最早出現的雷射近視手術,需要先將角膜上皮細胞刮除,再用雷射幫角膜重新塑形。此種方式屬於表層雷射近視手術,疼痛感較為強烈且恢復期長,但是對於運動員或是角膜較薄的人來說,此種手術方式可以保留較多的角膜厚度,也能避免因碰撞而造成角膜瓣移位的問題。 6.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

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因為疼痛度低、恢復時間快,且可治療高度近視,而成為最普遍流行的近視手術。手術時需要先利用板層刀或是雷射切割一部份角膜,製成角膜瓣之後,再使用雷射進行角膜塑型,最後再將角膜瓣蓋回。雖然與PRK一樣,都會切開角膜,但是LASIK會在切開、雷射完成後,將角膜蓋回,而不是直接刮除,所以癒合時間和疼痛感都較低、較短。 7.經上皮雷射屈光角膜削切術

經上皮雷射屈光角膜削切術(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TransPRK)是近年興起的PRK手術改良版,縮短了恢復期、降低了疼痛感,且不須製作角膜瓣,因此沒有角膜瓣移位的隱憂。

眼屎多到睜眼困難!這樣清潔避免感染

我們經常在早上起床洗臉時,發現眼角累積著不少眼屎,有些眼睛分泌物較多的人,甚至可能會有睜眼困難的問題。

究竟為什麼有眼屎?眼睛一直有分泌物怎麼辦?《Hello健康》帶您了解眼屎產生的原因、眼睛分泌物顏色所代表的意思,以及正確清潔眼屎的方法。

眼睛一直有分泌物?眼屎多的原因

為了維持功能正常運作,眼睛會分泌黏液和淚水滋潤跟保護眼球,在我們醒著的時候,每次的眨眼都會將多餘的黏液、灰塵、或是不小心掉進眼睛的睫毛,用淚水沖掉。當我們在睡覺的時候,雙眼仍舊會持續分泌黏液跟淚水,但少了頻繁的眨眼,這些液體就會混合死亡剝落的細胞,堆積在眼角或眼頭,成為我們所看到的眼屎。雖然眼屎會破壞您美麗的外表,也可能讓您感到些許不適,但是正因為有眼屎的存在,才代表雙眼運作正常,如果少了黏液和淚水持續分泌,我們的視力也會受到影響。 眼睛分泌物黃黃、白白的?從眼屎顏色看眼睛健康

人體的許多分泌物或排泄物,除了是在維持正常機能運作的方式,也是在傳達給我們關於健康的訊息。例如:大便的顏色呈現墨綠,可能代表體內的膽汁分泌過多;尿液的顏色過黃,代表水分攝取不足;出現綠色鼻涕的同時,通常已經罹患感冒。

眼屎也一樣,正常的眼屎顏色可能會偏向奶油色或白色,每個人的眼屎顏色及分泌量也會有所差異。通常眼屎量分泌較少的人,顏色會偏白;反之,當眼屎呈現綠色或黃色時,則可能代表眼睛有感染的情況。像是結膜炎(Conjunctivitis)或是眼瞼炎(Blepharitis),都可能造成眼睛的分泌物增加,並加深眼屎的顏色。尤其眼瞼炎,可能會使得眼瞼在睡覺時互相沾黏,並伴隨可觀的眼屎堆積於眼睛周圍,導致起床時有睜眼困難。

眼睛一直有分泌物怎麼辦?別用手指摳眼屎!

在我們發覺眼屎的存在後,通常第一反應便是直接用手將眼屎摳出,但是您可想過雙手上附著多少細菌嗎?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手機和鍵盤上的細菌,可能比馬桶蓋上的細菌還要多,對於許多人來說,睡前滑滑手機就像例行公事,如果您一早起床便用雙手搓揉眼睛,等於是直接將這些細菌送進眼睛,提高罹患急性結膜炎的機率。因此,清潔眼屎最好能使用乾淨的小毛巾,用溫水潤濕軟化眼屎後,再慢慢將其去除,會較不費力,特別是眼屎量較多且容易結塊的朋友。

當然,如果您人在外面不方面,或是覺得用手指清除眼屎比較方便,請記得在清除眼屎前,一定要先洗手,降低細菌或病毒感染的疑慮。如果您發現眼睛有紅腫、灼熱、疼痛、視線模糊、畏光等情況,請就診尋求治療,切勿因眼屎堆積感到不適,便一直用手去摳挖眼屎,以免加劇感染症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