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下去直到成功!4方法訓練你的毅力,不再輕言放棄

堅持下去直到成功!4方法訓練你的毅力,不再輕言放棄

你是個有毅力的人嗎?許多人堅信,成功是經由反覆不斷地嘗試,即使失敗或遇到瓶頸也永不放棄,最終得到的結果。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無懼挑戰和挫折,選擇擁抱、接受或解決它,並在過程中獲得成長及激勵自己的力量,而能堅持朝目標邁進。

然而,要持續保持熱忱、堅持下去直到成功實非易事。《Hello健康》為你整理出4大保持毅力的小撇步,幫助大家每一次掙扎中,都能再次激起我們內心對夢想的熱情和飢渴,帶你我到達理想的目標! 1. 毅力可訓練 面對挫折適時停下腳步走更遠

毅力並非與生俱來的才能,即便你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也可透過訓練加強你的毅力;你可以試著訂定一項渴望的獲得東西或想達成的目標,當你在努力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時,雖然可能會因擔心無法達成目標而感到焦慮或氣憤,這時可適著透過運動、聽音樂、閱讀等方式,紓解心中的壓力,避免持續陷在負面情緒中或繼續埋頭苦幹,反而容易於下次面臨困難時而放棄。

當遇到瓶頸,或事情已經發展到您無法改變的情況時,請專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同時也可多與共事者交流彼此的想法、虛心請教,從不同的視角看待事物,有時便能找到目前困境的突破口。(同場加映:生活不只是工作!遊戲人生健康自信

2. 堅持是為了不後悔,樂於助人拓人脈

切勿輕看自己所做的每個決定和行動,你可能就是某人心坎裡的榜樣和偶像。其實,我們都有突破自我的無限潛力,只是可能還未被發掘而已。

即使你所努力的方向不見得受他人認同,目前也尚未有明顯成果,甚至產生想放棄的念頭時,只要沒辦法說服自己,並肯定將來會為此後悔,那麼便應該繼續堅持下去。

與其期待在過程中受人幫助、遇見伯樂,不妨換個角度,保持樂於助人的行為,不僅有助拓展人脈,幫助你達成目標,甚至也能帶給周遭的人正能量,吸引更多與你價值觀相同的人與你並肩作戰。

(同場加映:其實你怪美的~別讓自卑綁架人生) 3. 堅持需要承諾推動

動機是產生毅力的火花,但隨著挑戰愈來愈艱難,這股熱情終將耗盡,但承諾則能使它繼續延燒,激勵我們不輕易放棄,並持續對現況不滿足,進而催逼自己繼續往前走。

想想當初是否有對任何人事物做出承諾,或是在設定目標時,就許下承諾幫助自己下定決心,都能幫助你繼續堅持下去。

遇到困難時,我們可能會出現情緒,而影響了表現或是決心,面對眼前的挑戰,我們在保有毅力的同時,也應多多思考,調適自己的心態,嘗試其它方式來打開眼前的結。

(同場加映:7招穩固愛情~讓您不再相愛容易相處難

4. 保持生活平衡 適時自省找回初衷

適時的自我覺察是保持毅力、通往成功的潤滑劑,在滿腔熱忱、勇往直前時,仍應保持生活平衡,別因為堅持而放棄社交,身邊的人看見你對生活如此抱有熱情和期待,也許他們也會燃起鬥志追求更卓越的自己。成功不只關乎自己的成就,而是跟同伴一起成長,肩並肩跨越任何生命障礙。

在堅持努力的過程中,請不時地問自己:我心裡的動機是什麼、我的信念是什麼、我擅長和不擅長什麼、是什麼造就今天的我。幫助自己重新整理思緒,找回初衷,亦有助於避免在努力的道路上走偏。

膝蓋韌帶受傷怎麼辦?認識膝蓋韌帶作用,教你3招預防韌帶拉傷

打籃球時,許多精彩運球和假動作過人,都仰賴基本功的鍛鍊,而為了順利達成華麗的腳步切換,膝蓋與小腿之間的平衡與方位轉換,皆有賴將骨頭連結在一起的韌帶(Ligament)。

然而,若在運動過程中不小心發生碰撞或摔倒,亦可能傷害到脆弱的膝蓋韌帶,導致韌帶發炎或斷裂,若未妥善接受治療、照護及復健,甚至可能留下永久性的傷害,影響未來運動表現與關節活動度。

究竟膝蓋韌帶受傷該如何處理?又該如何預防運動傷害?本文將為您介紹常見膝部韌帶的分類與作用,並提供膝蓋韌帶受傷的治療,以及預防運動導致韌帶傷害的3個小技巧。 膝蓋韌帶有哪些?

膝關節(Knee joint)是幫助維持人體直立與移動的重要部位,一旦膝關節嚴重受損,我們不是得坐輪椅,就是只能拄著拐杖行走。

膝關節主要由股骨(Femur)、脛骨(Tibia)、髕骨(Patella)以及腓骨(Fibula)組成,而為了將這4根骨頭連在一起,我們需要4條強健又有彈性的韌帶,分別為外側副韌帶(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前十字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以及後十字韌帶(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以下介紹它們各自的主要功用:

外側、內側副韌帶:以右腿為例,外側側韌帶位於膝蓋右側,左側則為內側側韌帶,兩者共同維持關節的穩定以及橫向移動。 前後十字韌帶:十字韌帶位於脛骨與股骨之間,兩者前後交錯呈現X形,與副韌帶相反,十字韌帶主要負責控制前後移動,肩負著連結股骨與脛骨的任務,少了它的幫忙,脛骨便會滑脫。此外,您可能也有耳聞過前十字韌帶撕裂這個鼎鼎大名的運動傷害,膝部劇烈且快速的扭轉是造成十字韌帶斷裂的主因。

為什麼韌帶會受傷、斷裂?

韌帶相較於肌腱(連接骨頭與肌肉的組織)的彈性較差,因此容易在遭受突如其來的劇烈撞擊或衝擊時發生受損,而其中又以前十字韌帶(ACL)斷裂或受損最為常見。

十字韌帶斷裂好發於球類運動過程,例如打籃球時爭搶籃板,落地後膝蓋遭受衝擊的同時,又迅速轉移方向移動,可能會過度扭轉膝蓋並造成韌帶撕裂。

此外,許多機車騎士發生車禍時,也可能因膝蓋側邊遭受車輛撞擊,造成內側副韌帶(MCL)斷裂。 膝蓋韌帶拉傷分3級!輕者發炎,重則斷裂

當膝蓋遭受側向撞擊,發生扭傷時,則韌帶可能會依受損程度分為以下3種情況: 韌帶發炎或輕微受損:當韌帶發生輕微拉傷,或膝蓋長期承受過度壓力而發生退化,便可能出現疼痛及發炎症狀,好發於家庭主婦、清潔人員、搬家工人或年長者。(延伸閱讀:什麼是女僕膝?膝蓋滑囊腫脹發炎所致) 韌帶撕裂傷:韌帶組織有部分撕裂,患者可能會在當下聽到「啪」的斷裂聲,並伴隨劇烈疼痛,膝蓋處亦會出現血腫現象。 韌帶斷裂:韌帶完全斷裂,患者需透過手術重建韌帶並搭配復健治療。

若你發現膝蓋有腫脹、疼痛或於活動時出現卡住的情形,請盡快就醫接受檢查及治療。

膝蓋韌帶受傷的治療方法

針對輕、中度韌帶損傷或韌帶發炎,通常可透過熱療或電療,減緩發炎反應,促進韌帶組織自行修復,或採用局部類固醇注射的方式,搭配消炎止痛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另外,患者亦可與醫師討論,自費採用「增生療法」,透過將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注射至患部,以幫助韌帶修復,縮短傷後恢復期。

然而,若膝蓋韌帶已完全斷裂,則需接受膝關節韌帶重建手術,透過自體或異體移植的方式,截取其它部位的韌帶或肌腱,如髕骨韌帶、股四頭肌肌腱或後腿肌腱,以重建斷裂韌帶,或使用人工材料重建,但其穩定度則較差。

3招避免運動傷害,降低膝蓋韌帶拉傷風險

韌帶雖有一定的彈性,但還是屬於相對脆弱的部位,一旦韌帶發生斷裂等情形,除了需要透過手術重建之外,術後的復健過程相當漫長,不做治療雖然仍能維持行動,但是骨頭容易有脫臼與磨損的問題,需要透過護膝或強健的肌肉,來避免半月板(Meniscus)磨損。

除了韌帶以外,運動傷害可能影響的部位還有包括肌腱、肌肉甚至骨頭。因此最好在運動前中後做好以下3點,讓運動傷害的機率降到最低。 運動前暖身:暖身可以喚醒身體的肌肉,讓它們準備好進入運動狀態,建議可以嘗試動態暖身來獲得更好的熱身效果。 運動後伸展:在激烈的運動之後,肌肉會呈現膨脹緊繃的狀態,此時利用拉筋來幫助肌肉放鬆,可以避免隔日的肌肉痠痛等問題。 循序漸進:除比賽情況外,運動時最好能夠先從緩和再進入激烈,例如重量訓練時,可以先選擇輕重量,待身體適應後,再加重到訓練重量。此外,運動時也應以安全為最高守則,以籃球為例:避免不必要肢體碰撞及負擔較大的腳步動作,可以減少發生運動傷害的風險。

下面一大包恐是陰囊水腫!為什麼陰囊會積水?原因有這些

談及下半身,男人多半將注意力放在陰莖上,但是負責存放睪丸的陰囊健康也同樣不容忽視。若陰囊出現異常腫脹、兩邊大小不同,可得留意是否為「睾丸鞘膜積液」(Hydrocele)或稱陰囊水腫、陰囊積水。

患者若未及早接受治療,很可能影響睪丸功能,導致不孕,甚至提高癌症風險。《Hello健康》邀請到義大醫療吳振宇泌尿專科醫師,講解陰囊水腫的成因及症狀,幫助您掌握合適治療時機,保護好陰囊健康。

陰囊水腫症狀

患者除陰囊外觀腫脹外,也可能出現單側陰囊較大、疼痛等情形,而且通常早上陰囊水腫的狀況會比夜晚輕微。若積水較多,患者會感覺陰囊特別沉重,且可能會導致睪丸血流受阻,影響精子製造能力,導致不孕,或是引發睪丸萎縮。

陰囊水腫的就醫時機

建議家長平常幫孩童洗澡時,可觀察孩童的陰囊是否兩邊大小不同,而大多數新生兒陰囊水腫,若無併發疝氣,隨著鞘狀突的逐漸關閉,多半在1歲多會自行痊癒,否則才須進行手術。

另外,成人若發現自己有陰囊沉重、腫大或疼痛等症狀,也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陰囊水腫原因:先天、後天成因不同

依照出現症狀的患者年齡不同,陰囊水腫又可分為先天性以及後天性,造成原因如下: 先天性陰囊水腫

常見於新生兒,約80~94%的新生兒有程度不等的陰囊水腫,當睪丸從腹腔下降至陰囊時,會形成通道狀的鞘突。一般情況下,鞘突會自動關閉,但若未閉合完全,則腹腔積水便可能流入睪丸,形成陰囊水腫,出現陰囊一邊大一邊小的情形。若是鞘突開口過大,更會使腸子等器官落入陰囊,引發疝氣。(延伸閱讀:嬰兒第12週:注意寶寶疝氣 發展指標僅供參考

陰囊腫大:陰囊水腫VS疝氣

疝氣以及陰囊水腫患者皆有陰囊腫大的情形,為區分兩者,醫師可能使用超音波檢查,或使用手電筒照射陰囊。若是陰囊水腫,則會因內容物為水而透光;若為疝氣則較不透光。

後天性陰囊水腫

好發於成年人。大多數成人男性陰囊積水無明顯原因(idiopathic),其它可能原因為:陰囊遭受撞擊、放射治療、睪丸腫瘤、睪丸或副睪丸遭結核菌感染或發炎等。(延伸閱讀:副睪丸發炎「蛋蛋」痛?預防副睪丸炎,安全性行為很重要!

如何治療陰囊水腫?

陰囊手腫患者需透過外科手術,將陰囊內的積水清除,再依據引發原因進行後續治療。

醫師在處理新生兒的陰囊水腫時,大多透過外科手術從鼠蹊部進入,找到陰囊以及腹腔鞘狀通道並結紮,抽取陰囊內積水,再透過將鞘狀組織切除。

針對成人單純陰囊水腫的情況,醫師可進行陰囊積水切除術,將水囊打開、引流積液。若診斷時發現病患有睪丸炎或是睪丸腫瘤,則可能需另外進行其他手術治療。 手術後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在陰囊水腫手術後,建議患者依照以下注意事項,調整生活習慣,有助縮短恢復時間: 按時服藥 勿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 可正常活動,但避免劇烈運動、長時間開車 以沖澡代替泡澡 傷口通常不須拆線 穿著寬鬆褲子,以防傷口和褲子摩擦

術後請依照護理師指示照料傷口,而若在家中出現體溫高於38.5℃、傷口或腹部劇烈疼痛、出現紅腫、熱痛、異常分泌物或是陰囊血腫症狀,請盡速就醫回診。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寶貝袋」突然劇痛?5種睪丸痛原因,及早就醫保性福!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但對男人而言,睪丸忽然疼痛、紅腫,更是讓人擔憂且害怕的夢魘。

睪丸疼痛並非毫無來由,其實是身體正在發出警訊,若無及早治療,不僅是疼痛會愈加劇烈,甚至引發睪丸缺血、壞死,導致不孕。

Hello健康》與義大醫療吳振宇泌尿專科醫師,將會介紹最常見的5種睪丸痛成因,幫助各位男性釐清症狀,守護好自己「寶貝袋」的健康。 睪丸痛常見5原因:症狀、治療簡介

睪丸痛即「急性陰囊疼痛」,患者的單側或雙側的睪丸會有疼痛情形,痛楚可能會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偶爾會併發陰囊腫大、發燒、噁心等症狀。

除了受到外力撞傷外,以下情形也可能造成急性陰囊疼痛。

1. 睪丸扭轉 主要成因:睪丸扭轉好發於新生兒以及12~18歲青少年,是最常見的急性陰囊疼痛成因。由於供應睪丸血液的精索發生扭轉,導致血液循環受迫,並引發睪丸疼痛、紅腫甚至睪丸壞死等症狀。 典型症狀:睪丸扭轉一般會出現陰囊突發性單側疼痛、睪丸縮入陰囊中、提睪肌反射消失或減弱、肉眼可見睪丸橫躺等移位,偶爾會併發發燒或噁心。建議患者出現睪丸疼痛症狀,便盡速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推薦閱讀:「蛋疼」不是開玩笑!5大睪丸扭轉症狀,6小時治療還有救!) 治療方式:醫生會先做睪丸探查手術,確認為睪丸扭轉後,便會實施睪丸復位治療,用手將移位的睪丸復位。若睪丸已經壞死,為避免壞死睪丸影響對側睪丸,會施行手術將壞死睪丸切除。

2. 腮腺炎併發睪丸炎 主要成因: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型疾病,可經口沫或直接接觸患者唾液而感染,造成患者腮腺、舌下腺或顎下腺發炎。不過約有20~30%機率可能併發病毒性睪丸炎,而引發腦膜炎的機率則極低。 典型症狀:患者會出現疲倦、發燒、喉嚨痛、腮腺腫大、疼痛或喉嚨痛。若是併發睪丸炎,大多會是單邊睪丸疼痛,而要是雙側腫痛,則有可能造成後續睪丸萎縮、精子製造能力下降而導致男性不孕。 治療方式:流行性腮腺炎目前並無特定治療方式,主要是透過喝水、多休息並控制發燒,透過人體免疫力自行抵禦病毒。

3. 急性睪丸炎、急性副睪丸炎

主要成因:急性睪丸炎常與急性副睪丸炎合併發生,大多是因泌尿道感染,導致細菌延輸精管或血液循環侵入副睪。主要成因多為性行為傳染、尿路感染或攝護腺炎導致。 典型症狀:此2種發炎症狀相似,患者皆可能出現陰囊腫痛脹大、尿道口流出膿狀分泌物、患者體溫上升甚至發燒、頻尿、尿急以及排尿疼痛等症狀。 治療方式:醫師會開立抗生素並搭配消炎、止痛藥物,請病人持續服用2~4週,通常副睪丸腫脹情形會逐漸緩解,於6週前痊癒。患者也可自行局部冰敷,將冰塊裝入塑膠袋再用毛巾包住,建議冷敷患處15分鐘,並休息30分鐘。(推薦閱讀:副睪丸炎副睪丸發炎「蛋蛋」痛?預防副睪丸炎,安全性行為很重要!

4. 疝氣 主要成因:疝氣在不同的位置發生有不同的名稱,最常發生在腹股溝,得稱腹股溝疝氣或鼠蹊部疝氣。疝氣患者腹內器官(絕大多數是腸子或大網膜)因常搬重物、長期便祕、因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等原因,造成腹內壓力上升而從腹股溝環脫出,掉入腹股溝、甚至陰囊內。 若患者平躺或可將腸子推回原位,便被稱為「可復位疝氣」;若無法歸位屬「嵌頓性疝氣」,而已經引發器官缺血、壞死則為「絞扼性疝氣」。 典型症狀:若是可復位疝氣,在站立時或腹部用力,患部會出現軟腫塊,躺下或放鬆便會消失,並不會疼痛。然而,嵌頓性疝氣或絞扼性疝氣患者的腫塊則無法推回,且會伴隨劇痛,若不盡速治療,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病或有致命風險。 治療方式:手術是疝氣唯一的治療方式,可分為「傳統自體組織修補」及使用「人工網膜做無張力修補」。目前多採無張力式修補手術,便是在疝氣缺損薄弱處,加入人工薄膜,修補並強化疝氣缺口。而依照進行方式,又可分為「傳統式外切手術」以及「新式微創腹腔鏡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EP)」 ,醫師會依照患者症狀評估,選擇不同方式治療。(延伸閱讀:腹股溝疝氣手術:人工網膜和自體組織修復哪個好?醫師疝氣治療經驗談)

5. 睪丸癌(較少由急性疼痛表現) 主要成因:睪丸癌常見於20~40歲男性,發生原因不明並不清楚,但有睪丸發育異常、隱睪症或是家族癌症病史者,則有較高風險罹患睪丸癌。 典型症狀:典型睪丸癌患者會出現無痛腫塊、陰囊腫大、觸摸睪丸會感到堅硬或異常突起物。但少部分患者則有發燒、發炎、腫痛等症狀。 治療方式:睪丸癌的治療方式包括,睪丸切除、放射線治療、化療等方式,醫師會評估患者病情單獨或混合使用。只要及早發現,睪丸癌的存活率相當高,第一期睪丸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0%。(延伸閱讀:這個月,你「自摸」了嗎?談睪丸癌自我檢測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小孩駝背怎麼辦?公開8種正確姿勢與方法,有效改善駝背動作

您的小孩有駝背現象嗎?調整姿勢單靠毅力真的很難,不管是站著、坐著,或躺著,我們都需要維持正確的姿勢,將後背和脊椎的負擔降至最低,避免肌肉痠痛及疲憊感,而且這樣也能幫助您的整體印象加分。姿勢調整愈早開始愈好,《Hello健康》以下將帶你了解8種正確姿勢步驟和方法,讓你有效改善小孩駝背問題!

4種身體的正確姿勢與步驟 1. 站姿

抬頭挺胸且下巴往內縮,眼睛要往前看,肩膀往後靠,縮肚並確保雙膝呈直線。站著時也別忘了深呼吸、讓肩膀放鬆,站久腳痠了可以將一隻腳放在較高的地方,像是踏在椅子或階梯上,然後再換另一隻腳。(同場加映:久站傷腳~足部舒緩與鞋墊挑選對策) 2. 坐姿

孩子若長期使用電腦,常會因為時間長了,而習慣性地往前傾或往後滑,但其實正確的坐姿應當是身體靠椅背,雙臂伸直放在桌上,雙膝和地面呈90°,腳平放在地上,並且不要翹腳。若手離鍵盤太遠,請把椅子拉近桌子,切勿身體往前傾,同時也要記得放鬆肩膀,建議每半小時站就起來走動,可以伸伸懶腰、活動背肌。(同場加映:坐有坐相!正確坐姿7點不再腰痠背痛)

3. 躺姿

躺著或睡覺時,頭部要用枕頭墊著,也要確保背部保持其既有的彎曲形狀,側躺則可將雙膝彎曲,中間夾著枕頭。 4. 抬東西時

想安全地抬起一樣物件,首先雙腳要張開,將物件貼近您的身體,且雙臂要呈彎曲,這樣才會使用到手臂的力量,而不會拉傷肩膀或後背。若物件在地面上,請務必彎下雙膝抬起,這才會用到腿的肌肉,而非後背肌肉;要將物件抬下來的話,同樣先確保雙膝彎曲了,再用肚子和腿的力量把物件接下。此外,要盡可能避免抬起高於您腰部的東西,以及超過您體重1/4的重量。

4種調整小孩好姿勢的方法 1. 不仰賴椅背

如果長期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久而久之,我們的後背肌肉就會習慣仰賴椅背,而忘記要用自身的力量挺直背部。因此,父母可以趁小孩還小,就訓練他坐在無椅背的凳子上,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即可,並且確保小孩的視線是往前看,而不是往下看。 2. 多蹲下來

對學齡前的小孩來說,蹲下來這個動作,能幫助他們的身體健康地伸展,而其訣竅是將膝蓋往外展開,並確保腳跟貼近地面,但它和健身的深蹲不同,所以父母請不要用錯方式。如果發現小孩蹲下來的時候,後背與臀部呈圓弧形、身體傾向膝蓋,請務必馬上糾正他,正確的蹲法應該是讓身體向外伸展、背部呈扁平。

3. 將食物送到嘴巴

這聽起來很理所當然的事,卻是不少父母忽略的,父母要訓練小孩將食物送往嘴巴,而不是將頭挨近食物吃,前者可以幫助孩子練習正確地吃飯,後者卻會導致圓背和脊椎萎縮的風險,兩者大不同。 4. 墊枕頭使用電子產品

若您的小孩會使用電腦、平板、手機等電子產品,建議父母可以教他們在電子產品下面墊枕頭或書本、或坐在椅子上再使用電子產品,重點就是,要確保孩子的視線能平視螢幕,而非低著頭看,如此可避免低頭族現象。(同場加映:小孩滑手機容易胖!預防兒童肥胖,從少用3C產品開始

小孩貧血怎麼辦?了解兒童貧血的原因、症狀及治療

當小孩貧血時,面色可能會略為蒼白,若無特別注意,便可能導致貧血惡化,造成孩子異常疲勞、食慾不振及生長遲緩等問題。

貧血在台灣是個普遍症狀,多數人皆因缺鐵而導致貧血,小孩也不例外。《Hello健康》向你說明為什麼小孩會貧血、小孩貧血的症狀、預防及治療。

為什麼小孩會貧血?

貧血(Anemia)指血管裡的紅血球數量過低,紅血球含有血紅素(Hemoglobin),能攜帶氧氣到身體組織裡。人體的組織與器官,需氧氣才能運作,因此貧血會使人感到疲憊與壓力。

如果小孩缺乏營養(鐵質)、患有遺傳疾病或特定疾病,或在生理期大量出血,都有可能會發生貧血的情形。

小孩貧血會有哪些症狀?

若孩子輕度貧血,不容易從外表看到任何症狀,但若孩子體內的紅血球數量太低、貧血嚴重,便可能會出現下列症狀,若發現請盡速就醫檢查。

膚色蒼白 煩躁不安 疲倦不已 食慾不振 舌頭痛 頭暈、頭痛 容易上氣不接下氣

小孩貧血會導致哪些問題?

貧血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導致學習、社交以及溝通上的困難,使小孩難以專心或集中注意力。若是缺鐵造成的貧血,身體處於低鐵的狀態下,可能會吸收過多的鉛,增加心臟的負荷,進而導致心臟衰竭。

如何預防小孩貧血?

多數小孩皆因缺鐵或缺乏維生素導致貧血,尤其是母乳(母奶中富含鐵質)攝取不足的小孩,因此建議可藉由以下食物補足體質及其他維生素: 鐵質:魚肉、雞肉、牛肉、肝臟、蛋、豆子、燕麥、花生、葡萄乾、羽衣甘藍菠菜、杏桃。 葉酸(Folic acid):水果、青豆、深色綠葉蔬菜、花生、麵包、穀物或米飯。 維生素B12:肉、牛奶或奶製品,如乳酪、優格及豆漿。 維生素C:柑橘類水果如橘子、葡萄柚、辣椒、番茄、花椰菜、鳳梨草莓及甜瓜。

如何治療貧血?

醫師會依據貧血成因對症下藥,若是缺鐵,可藉由調整飲食及補充鐵劑來治療;若是失血造成,醫師可能會建議用荷爾蒙療法,改善月經不調。

若孩子患有維生素缺乏性貧血(Vitamin deficiency anemia),體內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可透過營養補充品或調整飲食治療。若孩子無法從食物中吸收維生素B12,便需注射維生素B12。

若貧血是由特定疾病造成,如鐮刀型貧血(Sickle cell anemia),醫師便可能會給予止痛藥、抗生素、輸血及葉酸補充劑來治療。

正確跑姿不受傷!10大跑步姿勢、技巧秒上手,別再用腳跟著地了!

運動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習慣,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每週運動5次以上,可有效幫助降低體脂,防止膽固醇超標,降低肥胖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然而,民眾平常運動時亦得小心運動傷害,即便深受廣大人群喜愛、簡單好上手的「慢跑」,一旦跑步姿勢錯誤,仍可能會對肌肉、韌帶或關節造成傷害。

究竟該如何掌握正確跑姿?《Hello健康》統整出10大要點,除了避免受傷,也能提升跑步的表現,讓大家跑得更輕鬆愉快。 建立正確慢跑姿勢,必知10大技巧

即便非專業跑者,確保跑步姿勢的正確性對於每位跑者皆十分重要,一旦跑姿錯誤,長期慢跑反而造成關節和韌帶傷害,甚至加劇老化,輕則讓人中斷運動計畫,嚴重可能受傷導致不能運動,反而得不償失。

以下就介紹10個基本跑步姿勢與慢跑技巧。

頭擺正、直視前方:保持頸部放鬆、微收下巴,直視前方約30~40公尺處,避免看著地上跑步,因為往下看會導致肩頸緊繃,帶給斜方肌過多壓力。 手肘呈90度自然擺動:跑步時,雙手應自然下放,手肘呈約90度配合身體擺動,自然地擺動能幫助身體平衡,穩定地前進。 放鬆肩膀、避免聳肩:跑步時聳肩可能導致肩膀緊繃,降低呼吸效率。建議在跑步時,將意念集中於雙腳,可避免雙手擺動過於用力或僵硬,避免聳肩。 腳跟觸地壓力大、中足觸地最安全:多數人跑步習慣後足先觸地,不過後足先落地的跑者,其實更容易出現重複性施力傷害(Repetitive Stress Injury)。英國跑步專家米切爾飛利浦(Mitchell Phillips)認為,對於非運動員的一般民眾而言,中足先觸地是最安全的跑姿。

另外,足部觸地時的位置,應該要在臀部的正下方,不應在臀部的前方,否則也易形成腳跟觸地。

身體微微前傾:跑步時,應該避免上半身過度前傾或後傾,以免增加臀部壓力。建議跑姿些微前傾,可避免足跟著地,降低受傷風險。 保持骨盆臀部穩定:跑者的骨盆應保持穩定朝前,避免翹著臀部或左右搖晃,維持正確姿勢可以避免下背和臀部的疼痛。 膝蓋勿抬太高:接觸地面時,膝蓋應保持微彎,以利吸收落地的衝擊;邁出步伐時,膝蓋應向前抬起,而非向上。 輕輕踩地勿跺腳:儘管跑步的動作看似輕鬆簡單,但當每步觸地時,我們其實是單腳承受著2.5~3倍體重,因此建議民眾跑步時,應保持步伐短且腳步放輕觸地,以免對膝關節造成過多壓力。 呼吸要深且規律:不論您是用鼻子或嘴巴呼吸,保持規律且足夠的呼吸量是提升耐力、提升慢跑距離的關鍵。初學者不妨嘗試2步呼吸1次,待適應後可視個人習慣加長呼吸間隔時間。 小步幅高步頻:步幅過大,可能更容易造成受傷,包括整個小腿、脛骨、腳掌和膝蓋痛的受傷機率都更高,因此,建議採取小步幅但高步頻的方式跑步,維持每分鐘約180次的步頻,可降低受傷風險。

赤腳跑步容易受傷,挑雙跑鞋最實在

近年喜歡赤腳跑步的跑者愈來愈多,但多是用來當作提升成績的方式,不過,赤腳跑步易引發阿基里斯腱和後足跟疼痛,因此仍不建議民眾輕易嘗試。

不如挑選一雙較輕、穩定性高的跑鞋跑步,如果足弓較高,建議選擇避震性佳的跑鞋,如果足弓較平,那足弓的支撐性便是挑鞋的重點。(同場加映:鞋子掰掰!腳踏實地赤腳跑步從這開始)

小孩滑手機容易胖!預防兒童肥胖,從少用3C產品開始

研究指出,長期使用3C產品被視為導致兒童肥胖(Obesity)的重要因素,相較於節食、降低熱量,少用3C產品的減重效果更好。

因此無論孩子是否過胖,父母皆可以減少幼童看電視和用電腦的時間,以達到預防肥胖及控制體重的目的。《Hello健康》教你如何訂定3C產品的使用規則,減少孩子3C成癮,建立健康體態。

比起不讓小孩滑手機,訂定規則更有用

一般而言,多數父母都會為孩子的課業、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訂定一些規則,這些規則的重點不在於控制孩子,而是將孩子導向更好方向,讓孩子可以健康、獨立,在未來能夠獨當一面,不再需要父母關心。

相較於禁止孩子使用3C產品,訂定3C產品的使用規則更有助於縮短使用時間、避免3C成癮。在實行上,父母需以身作則,帶頭減少使用時間,如此一來孩子才不會心生不平,覺得不滿及壓迫。

9規定幫助孩子減少使用3C產品

在家多放置不插電的益智遊戲、書籍。 在家中設置3C產品停用區或停用時間,如餐桌上不能用、晚餐時間禁止滑手機等。 寫作業時不能使用3C產品。 建立每日或每週的3C使用時間限制,如每天只能用1小時。 使用可計算及監控3C使用時間的app軟體。 要求孩子晚上睡覺時將3C產品放在寢室外充電。 不將3C產品放於孩子臥房內。 限制您個人使用3C產品的時間,成為孩子的榜樣。 做其他事情時,不要同步播放電視或手機影片。

5招讓孩子安全使用3C產品

部分遊戲、影片或程式可能涵蓋色情或暴力內容,因此對孩子的成長有害,讀者可採取以下7種方法,避免孩子網路迷失、接收錯誤或不健康的資訊。(同場加映:11歲就看過A片!小孩過早接觸色情內容有5大負面影響) 下載遊戲前,家長應先檢查遊戲內容。 盡量讓孩子在身邊使用3C產品,方便確認觀賞及遊玩的內容。 與孩子建立討論遊戲和app的習慣,不僅教導孩子辨別合適的內容,也從孩子口中得知接觸的資訊。 與孩子一起使用3C產品。 與孩子一同觀賞節目時,討論觀看內容,教導電視節目所播放的事物。

請記得,即使採取上述措施,孩子仍可能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接觸不健康的內容,建議平時即需教導孩子如何辨別是非,在接觸相關內容時關閉影片、程式,並於事後告知在何處(網站或平台)接觸這類資訊。

小孩睡覺牙齒嘎嘎響!了解睡覺磨牙的常見原因與解決方法

一般人都會認為睡覺會磨牙,是因為壓力大所致,因此不少爸媽發現小孩睡覺時磨牙,會以為他們是不是有說不出口的壓力,而感到十分擔心。其實小孩磨牙的情形相當常見,研究顯示,約有6%~50%兒童會於睡覺時磨牙,但此問題通常在小孩長大後就會消失。

究竟為何小孩會磨牙?而磨牙會對他們造成哪些影響?又可透過何種方法解決孩子的磨牙問題?《Hello健康》以下將為各位爸媽一一解惑! 為什麼小孩睡覺會磨牙?常見原因有這些

造成磨牙的原因繁多,在某些個案中,小孩會磨牙是因為上下排齒列不整;有些小孩則會透過磨牙來減緩耳痛、長牙或肌肉痠痛的不適感,但上述的這些情形,通常等到小孩長大後自然就會好了。

此外,造成小孩磨牙的原因可能是壓力、焦慮等心理因素;若小孩在學校跟人吵架、擔心考試成績、患有過動症、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等疾病或服用特定藥物,也可能會使其於深層睡眠時,出現磨牙或咬緊下顎的狀況。(延伸閱讀:小孩晚睡容易長不高?這時段入睡是關鍵!7大晚睡常見問題一次看)

磨牙對小孩的影響

若小孩太常磨牙,就可能會出現頭痛、耳痛、琺瑯質磨損、牙齒斷裂、牙齒對溫度變得更敏感、嚴重臉部疼痛、上下顎相關疾病等症狀。

如何診斷孩子磨牙?

許多小孩會不自覺地磨牙,因此父母應該要多加注意小孩是否會在睡覺時,發出磨牙的聲音,或者在早上起床後,覺得下巴或臉很痠或是於咀嚼時感到疼痛。

若已經確定小孩會磨牙,且面部或口腔還會出現疼痛感,建議可盡快帶他去看牙醫。醫師除了會問診外,還會檢查孩子的牙齒是否有不正常的敏感反應,來確認主要造成磨牙的原因,進而提供有效的治療。 孩子磨牙的治療方法

雖然大部份的小孩長大後就不會磨牙了,但若有父母的細心觀察與定期看診,更可以隨時掌握病情。若牙醫發現小孩牙齒會痛或出現損傷,可能會提供孩子夜間防磨牙套,給小孩睡覺時配戴。

如何協助小孩睡前放輕鬆,度過磨牙期?

父母可於睡前,讓小孩洗個熱水澡、聽聽輕柔的音樂或說故事給小孩聽,以幫助小孩在睡前放鬆身心,緩解磨牙的症狀。(推薦閱讀: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磨牙時間長短與造成磨牙的原因有關,雖然大部份的小孩在乳牙掉光的時候就不會磨牙了,但有些人到青春期還是會磨牙。

另外,若小孩磨牙的是因為壓力,那就只有消除壓力才能解決磨牙的症狀了,可以詢問他們在煩惱什麼,並且與他們一起想出解決辦法,進而緩解他的壓力,但如果情況較為複雜,無法透過舒緩壓力的方式替小孩解決磨牙的問題,則應及早諮詢醫師。 磨牙難以預防!減緩壓力即可有效改善

磨牙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是小孩成長的自然反應。然而,壓力造成的磨牙症狀則可透過時常分享心事,來達到舒緩的效果。除此之外,家長也能定期為小孩安排檢查,確保牙齒沒有任何口腔疾病。(同場加映:有牙沒牙都要顧~兒童口腔照護須知

小孩暑假出遊準備不可少,除了防疫,這2件事也一定要做到!

對小孩子來說,暑假就是外出玩耍的好時機,隨著新冠疫情逐漸趨緩,國內漸漸邁入共存階段,不少父母蠢蠢欲動,準備趁暑假帶小孩外出露營、度假。

然而,台灣酷夏漫長,蚊蟲孳生快速,除了防疫外,父母亦需注意孩子的防曬、預防蚊蟲叮咬,才能確保小孩暑假玩得開心又安全。《Hello健康》向你分享暑假帶孩子出遊必做的2大基本功,防曬與預防蚊蟲叮咬的準備重點。 小孩暑假出遊必做2大基本功

1. 預防小孩曬傷

曬傷不只會痛,還會提高皮膚癌(Skin cancer)風險。美國皮膚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建議幫兒童擦SPF大於或等於30的防曬乳,避免皮膚受到紫外線UVA和UVB的傷害。

若小孩要去海邊玩耍,建議每2小時就要補擦1次,以防海水與沙子將防曬乳洗掉,無形間加快曬傷的速度。此外,無論何時出門,只要暴露於陽光下,都應做好以下防曬措施: 穿長袖衣服覆蓋皮膚,避免紫外線侵害。 每次出門前擦防曬乳。 若孩子曬傷,最好使用冰袋冰敷,擦蘆薈霜或凝膠來降溫,並視嚴重程度尋求醫師協助。

2. 預防蚊蟲叮咬

隨著盛夏到來,蚊蟲也跟著大量孳生,若小孩出外被蚊蟲叮咬,諸如:恙蟲、隱翅蟲等,可能造成皮膚紅腫、發癢,以及感染傳染病,如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因此,小孩出門遊玩時,務必叮嚀擦上防蚊液。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使用待乙妥(Diethyltoluamide, DEET)濃度低於10%的防蚊液,若濃度過高會對人體造成毒害。如果孩子尚未滿2個月,則不該使用含待乙妥的防蚊液。此外,幫小孩擦防蚊液時,應先將其塗抹在手上,再擦到小孩身上,並記得避開眼睛、耳朵、嘴巴及手等區域,也別讓小孩把手放到嘴巴裡。

小心蜜蜂螫咬

蜜蜂喜歡鮮豔的花朵,所以別讓小孩噴香水或穿著花卉圖案的衣服,並避免將容器或未經遮蓋的飲料放在室外,以免引蜂盤據。若發現有蜜蜂在小孩旁邊飛來飛去,請盡快將小孩抱到其他地方。

若小孩不小心被蜜蜂螫傷,建議先用鑷子將毒刺剔除,並使用肥皂與溫水清洗傷口,接著用布擦乾,並帶小孩至醫院看診。醫生可能會開立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藥物,以減少傷口腫脹。

另外,需特別注意的是,蜜蜂螫傷的傷口隔日腫脹情形會惡化,而且可能會持續一週之久。若小孩對蜜蜂過敏,很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暈眩、昏厥、嘴唇或舌頭腫脹等症狀,嚴重的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請盡速帶小孩赴醫院就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