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吃藥該補吃?視每日服藥次數而定

忘記吃藥該補吃?視每日服藥次數而定

相信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有過類似經驗,感冒藥上面寫三餐飯後吃,但有時候突然工作一忙、睡太晚、少吃一餐或是藥沒帶出門,可能就忘記要吃藥這件事。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應該馬上補吃?還是應該等下一餐再吃呢?在此本文將為大家解惑,提供忘記吃藥的補救方法。

忘1次沒大礙  常常忘就危險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才1餐沒吃又不會怎樣。沒錯,1餐沒吃藥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會習慣性地遺忘,不把吃藥這件事放在心上。而三不五時就忘記吃藥,所造成的後果可不榮小覷,否則可能產生以下問題:

更難治癒:忘記吃藥可能會延長治療時間,因為沒有遵循療程服藥,會給細菌或病毒喘息的空窗期,並產生抗藥性,然後就會變得愈來愈難以對付。 藥效無法發揮:含有止痛成分的藥物,如果未在規定的時間吃藥,可能會無法發揮最佳功效。例如等到傷口或症狀痛到不行才吃的藥,效果就可能需要打個折扣。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建議的止痛藥服藥時機,是在疼痛感產生時就服用。 產生戒斷症狀(Withdrawal effect):某些藥物,例如抗憂鬱藥物,如果突然中斷服藥,可能會產生戒斷症狀,包括頭痛、焦慮,以及睡眠和情緒問題。 提高併發症機率:隨便停止或忽略服用血壓藥,會提高罹患心臟病(Heart attack)和中風的機率,產生其他併發症的風險也會提升。

忘了吃藥怎麼辦?

你可能會想,上面洋洋灑灑提了4種忘記服藥可能產生的問題,那不是很明顯忘記吃藥就要馬上補吃嗎?但這個答案並不完全正確。藥需不需要補吃,其實取決於藥物的性質,由於藥物種類繁多,以下將提供2個大原則,幫助大家判斷藥是否需要補吃。

超過應服藥時間少於2小時:可以直接補吃沒關係,因為2小時內的延遲,對大部分的藥物來說不會構成吸收問題。唯一會產生問題的是,與下一次服藥時間間隔縮短,可能會導致副作用加強。即便如此,補吃的重要性,還是大於副作用可能帶來的不適。 超過應服藥時間2小時以上:補吃與否取決於醫師訂定的服藥頻率。 需每日服用1~2次的藥:除了胰島素藥物以外,其他幾乎都可以馬上補吃,但是再次服藥的間隔時間要抓久一點,不能只隔幾個小時。 需每日服用3次以上的藥:Let it go吧!等到下個規定時間服藥即可。什麼?你說如果下一餐又忘記怎麼辦?那你可能要考慮設鬧鐘,或是吃點銀杏來幫助自己記得吃藥。

溫泉魚療不安全!不可不知的3大風險

溫泉魚療(Fish pedicure,或稱足部魚療)源自土耳其和中東一帶國家,台灣在數十年前突然開始流行起來,至今仍吸引很多人想要嘗試。它是藉由一種叫淡紅墨頭(Garra rufa)的小魚,來達到去除表層死皮的效果,幫助治療乾癬(Psoriasis)、濕疹(Eczema)等皮膚疾病,但是它卻存在一些健康的風險。

溫泉魚療看似無害,但對人和魚來說,仍有潛在風險,尤其因為療程所造成的傷害可能太細微,或很難被察覺,症狀也許要過幾個月才會出現。對此,部分美國和歐洲地區已勒令禁止此治療,以下列出溫泉魚療的3大風險。

1. 溫泉魚療恐引發傳染病

雖然溫泉魚療所使用的淡紅墨頭並無牙齒,但若長時間吸附在一處,仍然有可能會破壞人的皮膚,引發細菌傳染。若店家重複使用水和魚,可能造成更大的病菌感染風險,包含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乙型鏈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roup B Streptococcus簡稱GBS)。有的時候,魚在去除角質層的過程,也會影響指甲板(Nail plate)的幹細胞,導致指甲長不出來。

不過血體液傳染病(Blood-borne infectious disease),像是肝炎(Hepatitis)和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或稱愛滋病毒)透過魚療傳染機率極低,除了病毒難以在水中或魚體存活外,病毒量也相當微小。

一般來說,建議患有糖尿病(Diabetes)、免疫系統欠佳,以及皮膚受傷的人,都請暫時避免溫泉魚療,避免細菌感染的風險。 2. 商家恐改用便宜長齒魚

消費者要小心,有的商家為節省成本,會改用較便宜的請請魚(Chin Chin),因其外型像似淡紅墨頭,不知情的顧客真的會分不出來。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顯示,這種魚會長牙齒,所以它更會造成皮膚受傷,並引發細菌感染。

因此,在決定將雙腳浸泡在魚療中前,請先確保店家遵守基本的衛生程序,如完整的濾水系統,或紫外線殺菌(Ultraviolet sterilization),這2種都能大幅度降低細菌感染。此外,泡腳前後都要檢查有無傷口,並且記得將雙腳清洗乾淨。 3. 溫泉魚療是一種動物虐待

當我們在快樂地享受泡腳,水中的小魚兒卻可能一點也不快樂,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店家通常會讓它們先餓一段時間,因為死皮是這些魚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吃的食物。換句話說,人類為了要讓自己的腳變光滑漂亮,正在虐待小魚吃「垃圾」。

隨著足部魚療的需求愈來愈大,我們會需要把這些魚兒從自然生態中擄來,導致生物鏈的不平衡,同時強迫它們適應新的環境,有的在運送過程中就死了,有的則是因為接觸腳上的化學成分而中毒,像是防曬乳和潤滑液。

性別影響藥效?藥物代謝這樣被影響

科學研究顯示性別在藥物代謝是重要的影響因子,因此會造成男性和女性之間藥效的不同,這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沒想到性別竟然會影響到藥的效力,功能及副作用。因此本文將為您完整介紹,生理上的不同與藥效有什麼關係。

女性生理與藥物作用

除了體重以外,女性的其他生理因素也可能影響身體對藥物的代謝。其中一項是過多的體脂肪;因為女性的體脂肪比男性高,因此脂溶性藥物在女性體內的作用會和男性不一樣。抗憂鬱藥物也是,因為抗焦慮藥物和精神病藥物都屬於脂溶性藥物。根據研究,某些抗憂鬱藥和抗精神病藥對女性的療效更好,儘管科學家並不確定其中的原理。不過,女性也必須承受更明顯的藥物副作用,包括性慾低下。畢竟男性可以使用威而鋼(Viagra)來加強性慾,但女人不行。

另一個差別在於消化過程。女性產生的胃酸通常比男人少,所以消化食物的速度會比較慢。當她們服用適用於酸性環境的藥物,例如:抗黴菌藥物(Ketoconazole),得到的治療效果通常沒有男性好。同樣地,當女性需要空腹服用的藥物時,她們得在飯後花更長的時間等待食物消化。 雌激素對藥物的作用

藥物作用也會受到體內荷爾蒙分泌的影響。在月經來及更年期時,女性荷爾蒙濃度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雌激素也會干擾肝臟分解藥物,即使服用的藥物在安全劑量範圍內,如果肝臟不能有效分解代謝藥物,則血液中藥物的濃度也會過高。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需要靠腎臟分解代謝的藥物上。研究顯示,對於抗癌藥物如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又稱胺甲喋呤),女性的代謝速率比男性慢了13~17%。 女性使用心臟病藥的效果

心臟病藥物對女性的藥效也不同。低劑量的阿斯匹靈(Aspirin)會增加出血機率,對降低女性心臟病(Heart Attack)發作的風險並沒有幫助。另外,使用β-阻斷劑對女性控制高血壓(Hypertension)的效用不好,再次發生的機率較高。建議女性服用較低劑量的血液稀釋劑華法林(Warfarin)來治療高血壓。美國家庭醫師協會(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也建議女性一週內所服用的華法林劑量應比男性少2.5~4.5毫克。

止痛藥和安眠藥

止痛藥的療效也會因為性別不同,產生的副作用也不同。 2002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女性使用解熱鎮痛抗發炎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與高血壓風險升高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每月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超過22天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了86%,而服用乙醯胺酚的人患高血壓的機率則是2倍。

女性代謝安眠藥的速率也慢。曾有報導說,由於女性新陳代謝速率慢,前一天睡前曾服用安眠藥的女性,到了第2天仍會昏沉沉,幾乎無法開車。 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因此在2013年建議女性服用的安眠藥劑量,只需要男性使用量的一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甲殼素助減肥防蛀牙?研究結果這樣說

幾丁聚醣(Chitosan)俗稱甲殼素,是一種從甲殼類動物(如蝦蟹等)的殼中,所取出的一種物質,因為普遍認為甲殼素能改善健康,而被廣泛製作成保健食品,且該類產品被宣稱能阻斷身體吸收脂肪,不怕變胖,是許多人減肥時的依賴品。但甲殼素是否真的益健康且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以下用科學研究結果來為大家解惑。

迷思1:甲殼素能減肥?

雖然曾有研究人員回顧過去15項關於甲殼素減肥效果的臨床試驗,服用甲殼素的受試者們,和服用安慰劑(不含甲殼素)的受試者相比,似乎減去更多體重,而且膽固醇值和血壓的表現都改善了。然而,該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這些實驗的設定品質不夠好,且其他高品質實驗的結果,也指出甲殼素對體重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

此外,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報導指出,甲殼素可能對減肥沒效,該研究作者表示,綜觀一些評論和眾多數據分析,發現沒有任何證據可證明,沒有任何特定的膳食補充品有絕對的減肥功效,包括甲殼素與知名的飲品瑪黛茶(Yerba mate)等。 迷思2:甲殼素幫助牙齒健康?

早期的研究指出,使用含甲殼素的漱口水2週,有助於預防牙菌斑的形成,並減少牙周病的機率,但實際上,並沒有可信的數據證明這些產品可預防蛀牙。其實,無論口腔清潔產品是否含甲殼素,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刷牙習慣,並使用牙線清潔牙縫,才能有效防蛀牙,維持牙齒健康。

迷思3:甲殼素能治克隆氏症?

曾有研究指出,同時服用甲殼素與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也就是維生素C),可能有助於改善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的症狀,這是一種腸道發炎的疾病,但目前還缺乏更多研究結果來證明其真實性。 甲殼素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甲殼素可能會導致胃部出現輕度不適、便祕或脹氣,而懷孕和哺乳的女性,最好避免服用甲殼素,或先諮詢專業醫師,避免擅自服用。此外,對海鮮過敏的人也須注意,因為甲殼素是取自蝦、蟹等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可能會因此產生過敏反應。

5.1勞動節快樂!放鬆紓壓平衡身心

勞動節的由來與制定

每年的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除了台灣,很多國家也都在這天慶祝,感謝勞工的付出與辛勞。另外,由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訂定的「世界勞動安全與健康日」(World Da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則是4月28日,目的為喚起國際對職業災害和疾病的預防意識,也是聯合國的國際節日之一。

勞動節與台灣勞工職災數據

隨著社會進步、競爭力高,現代人的工時長、壓力大,除了有害健康,工作場所的安全與衛生,有些可能也不符標準。在台灣,根據勞動部勞保局給付勞保的統計人次,在2017年因工死亡的人數為522人,職業傷亡和失能的共50387人,且該數據還不包含職業病。另外,上下班交通事故是職災死亡的最大宗,佔全體職災死亡比率34%,其比例目前仍持續攀升。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資料,全球勞工每年約230萬人死於職業災害,或因工作引起的疾病。(推薦閱讀:了解並預防過勞死~自我檢測與高風險群) 台灣勞動現況

工作環境不合標準的情況,常見於小型企業中,因資源少、工作量大,一人常負擔多項任務,或是家族企業、小型手作工業等,大多雇用親友和鄰居,甚至可能包含兒童、孕婦或老人等,除了勞工易超時工作之外,也可能未得到合理的待遇。根據估計,世界上還有2/3的勞工,其工作環境仍未達到國際勞工組織規定的最低標準。

工作生活要平衡、注意職業安全

預防職業災害,人人有責,辛苦的勞工們除了在勞動節和假日時,可在家好好休息之餘,平時也要多留意工作場所和工作的安全性,保護自己並為自己的權益發聲。所有國家的勞工健康與安全規範,如工作時數、環境衛生安全、工作內容等,都應該符合標準,勞工們不需要因任何原因,而捨棄自身權益向企業妥協。

另外,大家也可在工作時,簡單地維持健康和環境衛生,例如在工作場所記得勤洗手、定期清潔辦公用品,與生病的同事保持距離避免傳染,下班後可盡量做些放鬆、紓壓的活動,可幫助達到身心健康的平衡喔!(同場加映:壓力大怎麼辦?認識壓力和焦慮、教你7招實用減壓)

防疫優先!跨年急凍注意保暖,5個健康要點提醒

2020 是非常艱辛的一年,其中對世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COVID-19)的蔓延,目前疫情仍在全球持續延燒;台灣雖然相對穩定,但近日傳出的本土案例,以及英國新冠病毒突變的消息,也讓民眾人心惶惶,疫情指揮中心也在日前宣導並加強防疫措施,請民眾在跨年參加活動時一定得遵守防疫規範。

根據報導,入冬第一波寒流將於週三(30日)報到,在跨年當夜低溫更只剩 7~10 度,體感溫度甚至可達 3~5 度。面對急凍的跨年夜,不管您的跨年計畫是和三五好友開心出遊,還是和親朋好友宅在家,Hello健康在此都要提醒您幾點冬天容易出現的健康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健康開心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1. 體溫過低

人體體溫若低於 35 度,可能會有失溫危險,此時身體會顫抖、神智不清、疲倦與尿液偏多,如果沒有緊急給予照護,嚴重者恐怕有生命危險;此外,小孩和老人因為血液循環較弱,所以不管跨年在家或外出,都要特別留意他們的衣服夠不夠暖。(推薦閱讀:正常體溫37度?發燒體溫標準受部位影響

2. 心臟與心血管疾病

若你所在之處很寒冷,保暖不夠時,心臟為了讓身體暖和,會更用力工作跳動加速,血壓也會跟著飆升,容易誘發心臟病(Heart disease),而且即使氣溫只是稍稍低個2度,血管也會自然收縮,血液流通隨之變慢,容易造成堵塞,衍發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隨著年齡增加,體溫調節慢慢變弱,若還有高血壓(Hypertension)、高膽固醇(High cholesterol),以及心臟病等舊疾的長輩們,千萬注意多加件外套、戴上毛帽、手套等保暖用品 3. 氣喘發作

氣喘(Asthma)屬於慢性呼吸道阻塞肺病(Chronic Airway Obstruction, CAO),平時患者或許沒有特別症狀,但遇上感染、刺激物、過敏原或是氣候變化,就有可能發作。因此,除了冬天在室外要避免吸入冷空氣,注意保暖之外,在室內也別掉以輕心,因為塵蟎也是氣喘發作的重要元兇,所以,即使冬天冷冷好想偷懶,千萬別忘記打掃家裡,勤洗枕套床單,才能減少塵蟎滋長。

4. 防範新冠肺炎與流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表示,考量跨年晚會活動具有人潮擁擠、長時間且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的特性,故請民眾務必遵守活動期間之防疫規範。

除了防疫外,流感也千萬不能輕忽,根據疾病管制署指出,台灣流感(Flu)好發於冬季,自 12 月起漸入高峰,並且流感病毒主要藉由飛沫傳播,因此出入人潮集中的場所,像是醫院、跨年晚會要特別留意之外,長期待在室內的朋友們,也要關心周遭親友的身體狀況,記得請有感冒、咳嗽症狀的人戴上口罩,也要勤洗手、維持健康飲食、減少糖分攝取,才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有本錢抵禦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入侵。(同場加映:解密武漢肺炎: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入侵)

5. 皮膚乾癢

冬天許多人會出現皮膚乾癢的狀況,不僅搔癢難耐,忍不住抓抓後,還皮屑紛飛,特別困擾,因此建議這些朋友冬天定期擦乳液,讓皮膚保溼,清潔皮膚請用溫水,避免過燙的水溫。另外,雖然愛乾淨很好,但對冬天的皮膚來說,過度清潔可是會受不了的,因此,別用夏天的標準來清潔皮膚,適度就好,清潔過後,也請記得做好保濕,仔細呵護皮膚,皮膚才會水給你看。

吃薑黃消炎止痛好處多!還能緩解經前症候群

對女性而言,生理期(Menstruation)充滿挑戰,有些女生生理期間僅有輕微的症狀或甚至沒有症狀;某些女生則因生理期造成的不適而苦不堪言,疼到倒在地上痛不欲生。但生理期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並非經血本身,還包括了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帶來的不適,像是情緒起伏、煩躁、背痛、脹氣、身體痠痛、胃部相關等症狀。

雖然女性將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和經前症候群視為身體自然的機能,但這不代表就不需要醫療照護。當然,治療不是為了預防生理期和經前症候群的發生,而是要降低不適症狀。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便經常被用緩解生理期造成的不適。除了藥物,家庭療法也能發揮功效,像是以熱水袋熱敷腹部。其中,而最有科學根據的方法就是薑黃

薑黃(turmeric)是一種在印度和亞洲料理中常見的香料,由於其富含黃色素(Curcuminoids),因此呈現出漂亮的鮮黃色。黃色素為薑黃天然的抗氧化劑(Antioxidants),含有最多薑黃色素的成分為薑黃素(Curcumin)。薑黃素在藥學領域中有多種用途,以下為能夠減緩生理期不適的一些方式。 緩解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是在生理期來臨前會發生的多種生理與心理症狀。有經前症候群的女性,會在生理期前感到煩躁、情緒起伏、憂鬱、暴怒或有頭痛、脹氣、肌肉痠痛、背痛和一些近似流感的症狀。一份臨床研究顯示女性在經期來臨前使用薑黃素能夠有效降低經前症候群。

研究表示薑黃素有消炎的功效,能減輕經前症候群造成的疼痛。同時,薑黃素有抗憂鬱的特性,能夠控制大腦的化學物質以緩和情緒,此種功效已在動物研究中被證實。在人體內,薑黃素能夠影響一種稱為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蛋白質,此種蛋白質為造成經前症候群的其中一個原因。

(同場加映:腹脹水腫睡不著~經前症候群6招破解)

對抗疼痛 緩解痙攣

薑黃素的消炎功效,能夠抑制環氧合酶(COX enzyme)、脂氧合酶(LOX enzyme)及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等。這兩種酶都與痛覺有關且能造成發炎,而前列腺素則是一種會引發子宮收縮的荷爾蒙,過量會引發疼痛。薑黃素同時還能抑制免疫細胞移動到生殖系統,降低發炎。

女性最常抱怨生理期有痛痙及腹痛的問題,薑黃素除了能抗消炎,降低疼痛,還能預防肌肉痙攣、子宮及腸子的收縮。

(同場加映:月經來不舒服!經痛原因與5方法緩解) 降低脹氣及其他胃部症狀

薑黃不同於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它能夠降低疼痛卻不引發胃部症狀,一些研究指出薑黃對消化疾病也有鎮定的功效。其他薑黃素的醫療功效包括:

抗消炎 抗氧化 抗微生物

(同場加映:老是脹氣不舒服 7種方式預防並減緩) 預防感染及中毒

生理期讓身體處在較虛弱的狀態,因此容易受黴菌感染。薑黃為一種抗微生物及抗黴菌劑,能夠預防細菌及黴菌的感染。使用衛生棉條的女性,如果放置過久沒有替換,就容易引發感染,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 食用方法與用量

薑黃可以作為料理的香料,也被製成膠囊、酊劑,處方劑量如下所示:

薑黃粉:一次 400~600 毫克,一天服用 3 次 濃度 1:1 的薑黃液萃:一天 30~90 滴 比例 1:2 的酊劑:一次 15~30 滴,一天 4 次。酊劑為西方的「藥酒」,是用威士忌、伏特加和白蘭地等烈酒長時間浸泡草藥而得。

私處異味請看醫生!破除迷思保身心健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個經典名句出自黎巴嫩文豪紀伯倫(Gibran)的散文詩,也被紅極一時的電視劇用作劇名。然而,我們用這個看似邏輯相反的句型來談論女性好像也不為過。

「你的陰道不是你的陰道」!別以為這是故意用驚世駭俗的詞藻來吸睛,因為女性的生殖器不再屬於私領域,早已被企業大大地商業化了。上網搜尋「私密處清潔」,成千上百個品項讓你一時之間還滑不完。但是,「用專門的沐浴用品來清洗外陰對女性更好」,有醫學上的根據嗎?

並沒有。 私密處清潔是門好生意

如果沒有科學研究上的加持,那麼這個龐大的「私密處」產業是如何形成的?在美國執業的加拿大籍婦產科醫師,同時也是《陰道聖經》(The Vagina Bible)的作者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專欄作家,珍.剛特(Jen Gunter)醫師指出,全球健康產業的總產值高達 4.2 兆美元,想當然,各路廠商必定會用各式各樣的宣傳方式,諸如「清爽」、「嫩白」、「恢復緊實」等詞語來包裝外陰清潔商品。

若從反面的角度來思考這些商品的宣傳,不就透露出這樣的訊息:女性的下體若不經特別清潔劑的呵護與照料,就會不夠乾淨、帶有異味。不過這又是事實嗎?其實不然。

剛特醫師覺得這種行銷手法看似鼓吹女性愛自己,其實只是以男性的視角檢視女性的身體是否合乎他們對「芬芳女人香」的期待。剛特醫師甚至以「陰道羞辱」(Vagina shame)一詞來描述健康產業對女性生殖器的操作,利用女性對自己下體的不安與羞愧,趁機販售商品。剛特醫師的言論聽起來頗為激進,但其來有自。 陰道炎引發負面情緒

根據 2013 年澳洲的研究顯示。罹患細菌性陰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的患者,有五成會出現不正常的分泌物或是強烈的異味。在陰道發炎尚未痊癒之前,大部份的女性都會承受情緒上的折磨,覺得羞愧、骯髒、尷尬、苦惱。其中一位受訪者是這樣說的:

「……這讓我覺得自己好髒,讓我覺得……你知道就是……沒有那麼想發生性上面的……就是……跟我發生性關係。呃……這真的太尷尬了!我真的很討厭這樣子,這個就真的……啊,糟到不行。」

這段逐字稿顯示出女性對自己罹患細菌性陰道炎根本難以啟齒,心情上也煩躁無比,而且細菌性陰道炎最大影響,無疑是女性的性生活,因為她們非常擔心對方會注意到自己的異味。這份尷尬,夾雜著被性伴侶發現自己生病的恐懼,讓患者選擇避免如口交(Oral sex)等特定的性行為,或是乾脆拒絕行房。 (陰道分泌物扮演著維護陰部健康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判別其有無異狀吧:異味搔癢像起司…陰道分泌物感染預防) 陰道炎=自責=商機

別以為細菌性陰道炎帶來的「自我感覺不良好」是正常的!細菌性陰道炎的成因不少,很有可能是來自菸癮,或是使用陰道沖洗劑的後果,但是女性仍然會因此覺得羞愧,不潔,好像自己做錯了什麼。這樣的自我否定降低了自尊心,反而會讓我們誤判情勢。

資料顯示,受訪的女性都不會因為罹患了細菌性陰道炎,進而質疑伴侶的是否不忠,但其實細菌性陰道炎很有可能是被枕邊人傳染的。看來剛特醫師所提及的「陰道羞辱」果不其然讓女性面對下體的異味時,竟然大多以「自責」作為反應,而這種自責背後,可是有數不清的商機!

破解陰道保養迷思

剛特醫師以陰道微生物(Vaginal microbiome,又稱為陰道菌群)為例,形容陰道與這些菌群形成一種生態平衡,數百萬的細菌讓陰道保持如紅酒般的酸度。

剛特醫師強調:女性的陰道並非像朵嬌弱的小花,而是一台功能強大、自給自足的機器。女性的外陰與陰道擁有可分泌保護性油脂的肌膚、能抵擋灰塵與碎屑的陰毛與黏液,還有陰道菌群來捍衛健康,所以女人的私密處根本不是什麼弱不禁風的林黛玉,而是驍勇善戰的武士。我們應該用以下正確的方式對待: 1. 用潔淨的溫水洗就夠了

Hello健康團隊無論是從台灣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的衛教資訊上都發現,醫事人員強調女性的生殖器不可過度清洗,用潔淨的溫水即可,而且要避免使用肥皂或是清潔劑,更不能刻意沖洗陰道內部,這樣會破壞陰道菌群的平衡。(還在使用陰道灌洗用品嗎?請看:清潔妹妹別過度!陰道灌洗恐發炎感染)

2. 食物、薰蒸、除味用品都無法改變下體氣味

陰道氣味若有改變,取決於其中的陰道微生物。而會影響這些微生物的大都是跟陰道發炎相關的病症,所以吃特殊種類的食物,跟陰道的氣味一點關係也沒有。同理可證,不管是薰蒸陰道,還是塗抹什麼除味用品都效用不大,因為這些手法都無法改變陰道菌群的平衡。

試想,若吃了一卡車甜滋滋的釋迦,流下的汗水仍然是鹹的,那就不用太相信哪種外力可以讓下體聞起來香香的。(私處聞起來該是什麼味?其實陰道聞起來就應該是陰道,看看這篇文章來破除迷思吧:蒸陰道很時尚?但療效一點都不科學) 3. 有異味問醫師

世界上有太多人對女性下體聞起來要如何才「得體」給予過多的意見,基本上就是一種「指手畫腳」。如果陰道真的有異味,可能代表身體出了些狀況,務必尋找醫師諮詢,無須自己臆測而影響心情。如果你身體健康,仍然有人抱怨你的陰道不夠香,他很可能需要「陰道知識再教育」,就把本篇文章轉發給他吧!

小心!這4種生活習慣易導致陰道搔癢

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習慣,其實很容易導致陰道搔癢?本文將為您說明以下4種常見的習慣,您可能已養成了這些習慣而不自知,了解之後就能比對自己是否常發生陰道搔癢的狀況,並加以調整改善。

1. 吃太多甜食

除了直接食用含大量糖分的甜食外,米飯、麵條、麵包等主食,也可能是導致女性陰道產生異味、搔癢及其他酵母菌感染疾病的原因。另外,血糖過高也容易造成免疫系統潛在的併發症,免疫系統較差的女性因為身體的抵抗力差,會比正常健康的女性有更高機率罹患酵母感染疾病。

2. 壓力過大的生活型態

生活中的壓力過大,會帶來很多健康問題,包含免疫系統衰弱和陰道搔癢,畢竟免疫系統若脆弱就無法抵抗細菌,生活壓力大的女性,更容易罹患酵母菌感染疾病。想預防這些症狀並擺脫陰道搔癢問題,建議您應適度地降低自己的壓力,不妨找專家諮商聊聊,或者多運動例如瑜伽、慢跑、冥想等,都能幫助您紓壓。 3. 熬夜或睡眠不足

人體在睡眠時會進行自我修復,以便讓身體保持最佳的狀態,如果女性因某些因素熬夜或有睡眠障礙,那麼免疫系統可能會變得脆弱,而提高了陰道感染而搔癢的發生率。同樣地,如果睡眠不足(建議每天有8小時的充足睡眠),那麼身體健康也會惡化。

陰道搔癢令人很不舒服,但其實它發生的原因只是一些單純的生活不良習慣,只要調整這些行為,就能輕易擺脫陰道搔癢的困擾。當然,如果搔癢的症狀惡化或復發情況太頻繁,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請就醫以獲得進一步的診斷、建議及治療。 4. 使用女性清潔用品

陰道內部的自然機制已有良好的自我潔淨功能,使用女性清潔用品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為陰道內有很多好菌能維持酸鹼平衡,這些好菌能夠擊退那些滋生酵母菌的壞菌。因此若使用人工產品,反而會改變陰道內的天然環境,洗掉陰道內的分泌物、去除了好菌,也同時刺激了陰道周遭的皮膚,而最終導致陰道搔癢。

所有的女性用品,無論如何標榜著純天然、含香精或無香精、含酒精或不含酒精,其實仍可能導致陰道搔癢,這些產品包括女性私密處噴霧、乳霜、香皂、殺精劑(Topical contraceptives)、泡泡皂、洗衣精、蜜蠟、軟膏、香氛衛生紙以及衣物柔軟精等。

內褲穿太緊!小心發生陰道念珠菌感染

高達四分之三的女性,一生中至少都發生過一次陰道酵母菌(Yeast)感染,也稱為陰道念珠菌症(Vaginal candidiasis),它是一種真菌。有趣的是,其中一個可能的感染原因,竟然是因為穿了太緊的內褲!

內褲太緊可能導致陰道念珠菌感染

陰道酵母菌感染並不是性傳染疾病,陰道內本來就含有好菌與壞菌,而健康的陰道其菌叢生態會是平衡的。 大部分的陰道酵母菌感染,都是因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或念珠菌(Candida)所引起,當這個菌種在陰道內大量繁殖時,就是一種酵母菌感染。

穿著非棉製、髒汙或過緊的內褲,都可能引發念珠菌大量繁殖,因為這類型的內褲會塑造出溫暖潮濕的環境,正好就是念珠菌最愛的環境,因此開始失控大量繁殖。 其他可能導致陰道念珠菌感染的因素

若您有以下的情形,則感染陰道念珠菌的機率較高: 罹患糖尿病(Diabetes)且血糖未能有效控制。 正在懷孕中。 肥胖或過重。 使用雌激素含量高的避孕藥。 因疾病導致免疫系統較弱,例如愛滋病(HIV)。 服用某些藥物例如抗生素,會影響陰道內酸鹼或菌種環境平衡。 壓力大。 睡眠不足。 正值生理期。

陰道念珠菌感染有哪些症狀?

發生陰道念珠菌感染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很輕微或很嚴重:

陰道內或外陰部周圍強烈搔癢。 陰道出現水狀、白色黏稠、濃厚的異常分泌物,但沒有異味。 解尿時疼痛。 陰道紅腫且有灼熱感。 性交疼痛。

如何避免陰道念珠菌感染?

避免陰道念珠菌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穿裙子不穿內褲,如果您覺得這樣穿太害羞了,建議您可以換穿裙裝就好,但內褲應選擇無染料、無漂白的純棉內褲,以及透氣材質的衣物,但別穿緊身的內褲、褲子或牛仔褲,這類的衣物較容易對陰部產生刺激,且悶著容易高濕高溫。

另外,每天要換穿 1~2 次內褲,也可以嘗試睡覺時不穿內褲,若穿著內褲睡覺,也請換上一件乾淨的。內褲應徹底清潔並以日曬晾乾,如果沒有辦法曝曬陽光,可以在穿之前先熨過。

陰道念珠菌感染是女性常見的疾病,原因很可能只是因為穿了太緊的內褲、正在使用某些藥物或其他健康問題的併發症,若您認為自己疑似有陰道念珠菌感染,請儘速就醫治療。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