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代價有多痛?小孩學舞蹈的傷害與風險

芭蕾代價有多痛?小孩學舞蹈的傷害與風險

芭蕾結合了運動和藝術,同時也是展現自我的絕佳管道,在舞台上墊著腳尖優雅地舞動身體,可能是很多小孩從小的憧憬與夢想;但輕盈優美的芭蕾舞蹈表演背後,所要承擔的疼痛可不少。本文將帶你了解芭蕾的訓練過程中,可能帶給身體的傷害及風險。

(同場加映:愛運動也要小心!5種常見的運動傷害) 九成舞蹈者有運動傷害

舞蹈是一種高負擔的身體運動,尤其像芭蕾這種需要精確技術動作、肢體柔軟度、平衡感、耐力等元素的舞蹈,更是容易造成肌肉和骨骼的壓力。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州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Colorado)的資料,有高達 90% 的舞蹈者都在職業生涯中經歷運動傷害,尤其常見於 8~12 歲的女生,以及 8~14 歲的男生,因為此成長階段正是小孩骨骼最脆弱的時候。

我們一般認知為舞蹈要從小練起,讓肌肉能更快適應舞蹈動作的柔軟度,但事實上,處在發育期(或稱成長激進期)中的孩子擁有更快的骨骼發展速度,因此可能造成韌帶緊繃和肌肉無力感,造成他們容易失去肢體協調,也就更頻繁會出現受傷和骨折的情況。

(同場加映:怎麼一直受傷?小孩外傷的處理方法)

過早練習芭雷易使孩子受傷

另外,由於舞蹈者需要花好幾個小時做相同的動作,如果再加上休息時間太短、節食導致營養不足,以及體重過輕等不良因素,可能大大提高孩子在跳舞中受傷的風險。以芭蕾舞為例,過早的技術練習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和傷害,像是腳尖踮立(En pointe,呈足尖站立姿勢)及髖關節外旋(Turn out,俗稱外開,指兩腿朝相反方向對外扭轉),欲嘗試這兩種高難度舞步前,請務必慎重考量自身或孩子的肢體能力,一旦做不好恐傷及後背和腳。

(同場加映:乳酸堆積惹的禍?這才是肌肉痠痛的原因

舞蹈者要非常清楚自己身體的狀況,千萬不要在受傷狀態繼續硬撐練舞。肌肉痠痛是跳舞後正常的疼痛反應,它通常會持續數天;不過,如果發現在練舞前就出現肌肉痠痛,且痛感愈來愈顯著,以至於你必須透過調整姿勢來減緩疼痛,或是出現半夜痛醒的狀況,請找專業醫師求助。

(同場加映:熱療還是冷療?治肌肉痠痛、傷痛不一樣) 跳舞最常扭傷

常見的舞蹈傷害有很多,部位包括足部和足踝、膝蓋、背部、臀部、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其中踝關節扭傷(Ankle sprain)屬最常見的創傷性損傷(Traumatic injury),這可能是因為腳踝的不對稱性、不正確著地,或鞋子不合腳,導致該部位韌帶被過度拉扯而撕裂。

(同場加映:踝關節骨折手術

一旦腳踝扭傷了,請先以冰敷應急處理,並停止活動該肌肉,以防止它再次拉傷,待過幾天覺得好點了,可以改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同場加映:受傷後要冰敷還熱敷?這樣分辨就對了) 有氧運動加強舞蹈耐力

很多舞蹈者缺乏有氧運動,因此交叉訓練與核心訓練是不錯的選擇,像是皮拉提斯(Pilates)和訓練平衡感的瑜伽動作,進而提高心跳率及維持體力。

建議以一週三到四次有氧運動為標準,一次半小時,不僅加強舞蹈耐力,也能避免關節過度操勞。至於練習舞蹈的時間,盡量一天不要超過五小時,若感覺身體累了,請記得休息。

(同場加映:瑜伽7大好處~增肌減脂開心甩掉憂鬱)

小孩屁股三把火!大熱天幼童注意喝水和防曬

一轉眼又到了炎熱的夏天,或許你的寶寶也迎接他們的第一個夏天,各位新手爸媽注意了!嬰幼兒時期,小孩大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所以不像大人一樣可以維持恆定體溫(攝氏 37 度左右),而是會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因此本文為你介紹這些和「熱」直接相關的症狀,以及該如何照顧好孩子們。

嬰幼兒夏季熱

一般而言,三歲以下的嬰幼兒較容易出現夏季熱(Summer Fever),而且夏季熱有家族性傾向,假如爸媽以前有同樣的情形,新生兒就有較高的機率出現夏季熱,多數有夏季熱的寶寶每年會反覆發熱,直至三歲以後才逐漸正常。

在台灣,夏季熱發生的時間多在四月到十月,且以輕微發熱最為常見,一般不會超過攝氏 40℃ 以上,而且發熱的型式很獨特,寶寶會在清晨以後體溫開始上升,到了下午體溫就逐漸下降,如此週而復始。一般來說,室溫或外界氣溫超過攝氏 28℃ 以上,寶寶才會有夏季熱的現象;室溫如能控制在攝氏 25℃ 以下,寶寶的體溫就能降低。如果將寶寶安置在涼爽的地方,體溫能回到正常,就能更確定是夏季熱了;但若已控制室溫三、四天,寶寶的體溫還是沒有下降,就應該住院檢查。

嬰幼兒脫水

大人和嬰幼兒都有可能有脫水的現象,最佳解決方式就是多補充水分,但小寶寶要預防脫水的方式會不太一樣,不同年齡的處理方式如下:

0 到 6 個月:如果是親餵母乳的寶寶,在還沒開始吃固體食物前,還不需要另外喝水;但當天氣變熱,寶寶一天的哺乳次數可能會需要增加;若是用奶瓶餵奶,可以用奶瓶裝一點點煮過放涼的水給寶寶喝。 6 個月後:當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後,一定要記得放一杯水在旁邊;不過,寶寶第一年通常要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和水分來源。在天氣炎熱的狀況下,可以適度在用餐時間之外,讓寶寶喝點水、補充水分。 12 個月後:水、母乳或牛奶依然是寶寶的主要水分來源。但是夏天天氣一熱,可以給寶寶含著稀釋過的果汁冰棒,但請在吃完飯後給寶寶吃,也不要讓寶寶含太久,不然寶寶會蛀牙。請勿提供未稀釋的果汁給五歲以下的幼童。

(同場加映:小孩熱天脫水不能等~應對和預防措施

曬傷

小孩長時間在太陽底下玩耍,或是在溪邊海邊玩水,都很容易曬傷,所以一定要事先做好防曬。物理防曬如戴帽子或太陽眼鏡、撐陽傘、穿著深色、長袖、布料緊密的衣物防曬。至於防曬乳的部分,不建議未滿六個月的寶寶使用;若要擦防曬產品,記得要在曝曬日光前 15 分鐘,塗抹在所有外露的皮膚,並要塗抹足量、定時補擦才能達到標示的防護力。游泳、出汗都會減少防曬成份,應該擦乾皮膚後再重新塗抹。

(同場加映:避免寶寶曬傷!防曬配備全方位

較輕度的曬傷症狀包括皮膚泛紅疼痛、紅腫、輕微頭痛、發燒或出現水泡等;不過症狀不會立刻出現,通常在曝曬後四小時才開始出現。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大面積的曬傷,可能會因為皮膚表面受損,提高脫水的風險,也有機會伴隨頭痛噁心、嘔吐、高燒、暈眩、冷顫等症狀。如果曬傷了,可以在曬傷的地方塗抹蘆薈或沖冷水澡。

(同場加映: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照顧) 熱傷害

嬰幼童身體的體溫調節系統還沒發展成熟,加上嬰幼兒代謝率較高,必須依賴爸媽提供水分,調整所在環境的溫度。熱傷害可分為三類,分別為熱痙攣(Heat cramp)、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和熱中暑(Heat stroke)。 熱痙攣:在高溫濕熱的環境下,長時間活動而流太多汗,或是在休息時補充太多開水而非電解質,可能使體內的鈉、鉀離子濃度偏低,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會導致身體的骨骼肌不自主收縮,並造成肌肉疼痛,可以持續一到三分鐘。 熱衰竭:主要是因為流汗過多,卻沒有適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導致血液循環衰竭。常出現大量出汗、疲倦、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體溫會上升,但很少會達到 40°C。 熱中暑:最嚴重的熱傷害,大多是因為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而造成。主要分成兩種類型,分別為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和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而嬰幼兒多屬於傳統性中暑,指的是缺乏對於環境氣溫濕度改變的適應力而過熱中暑。

想避免小孩經歷熱傷害,記得讓他們多喝水,特別是大量活動之後,也可以沖沖冷水澡、穿著亮色寬鬆衣服,或是灑水在皮膚上。另外,早上 11 點到下午 3 點之間盡量避免曬太陽。

愛最大~帶孩子認識同性戀的4撇步

同性戀如今與「正常」還是「不正常」已經沒有關聯。因為同性關係與異性戀並沒有不同,都是為了愛存在的一段感情。因此,若是您的孩子對於同性戀感到好奇,身為父母的您應該要為孩子多做解釋,並且教導他們尊重每個人的性向是很重要的!下列將提供給各位家長4點小撇步,讓您在與孩子談論同性戀話題時,能夠保持中立的立場。

1. 導正觀念不一樣也一樣

您的孩子對同性戀不應該存在錯誤的觀念,而產生歧視,您應該向孩子解釋異性戀和同性戀之間並沒有什麼差異,且同性關係也不是一個令人厭惡的問題。事實上,許多國家同性婚姻都已經合法化,例如台灣、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瑞典、美國、英國等。

除此之外,孩子也應該認清同性戀是人的性向,而非一種可以傳染給其他人的疾病,與同性戀者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並不能使他們成為同性戀。 2. 學習尊重減少歧視

儘管許多異性戀或宗教人士仍然很難接受同性戀,但我們仍然要尊重他們的個人意見,畢竟這才是真正尊重的表現。當您的孩子學會尊重同性戀時,他也學會尊重他人的決定,並適應日益多樣化的世界。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更容易接觸LGBT社群的人們。現在的電影、音樂甚至在學校中,存在不少同性戀相關的元素。因此,年齡較大的孩子需要了解性別相關知識,避免因為知識不足,而去霸凌同性戀者。

3. 父母把持中立立場

不過在解說的過程中,請不要過度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免影響孩子對性向的理解。一個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您的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您對同性戀表示厭惡,您的孩子很可能沾染偏差觀念。因此,只需讓您的孩子知道兩個同性的人仍然可以墜入愛河,彼此扶持生活。別忘了,父母的主要工作是教孩子成為品行端正的人,而非只追隨父母的信念和觀點成長的人。 4. 了解孩子的看法

如果您是LGBT的支持者,並且您的孩子也和您的立場一致,那麼這是一個好兆頭。但是,如果您的孩子不接受同性戀,請循循善誘,並防止孩子有任何傷害同性戀者的意圖。

現在年輕人在幹嘛?求嗨行為有這些

抽菸喝酒已經過時了,想找樂子求刺激,現在的年輕人可比以前更猛更瘋。一起來看看現在國外的年輕人都拿什麼來嗨,除了注意不要讓自己的小孩有這些行為,也小心別被嚇一跳!

可能拿來吸食的東西

Twix特趣巧克力

特趣巧克力這種含牛奶糖餅乾成分的巧克力棒,不只是受歡迎的點心,也可以被拿來助興。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影片說明怎麼吸食這種糖果,雖然沒有明確證據指出特趣巧克力真的有讓人嗨起來的能力,但家長仍然應要留意這種行為。

家庭日常用品

膠水、清潔液或其他許多看似無害的家庭日常用品,都可以當成讓人嗨的吸食劑。但是吸入這些用品的氣體,會引發致命性的腦傷、心臟衰竭或肺栓塞。

硝酸鹽

硝酸鹽(Nitrites)是一種吸入後能激發性慾的東西,但會造成初次使用者的腦損傷,還可能增加性病的傳染,例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及肝炎(Hepatitis)。 可能拿來亂喝的東西

咳嗽糖漿

咳嗽糖漿有很高的成癮性,特別是和酒精混和之後,且會讓心律和呼吸變慢。有些人甚至會從肛門攝取咳嗽糖漿,但這個方法可能導致具致命的中毒危險。

乾洗手液

乾洗手中的酒精含量高,喝了可能會導致中毒、痙攣、昏迷甚至死亡。 可能會亂舔亂吃的東西

肉豆蔻

肉豆蔻精(Myristicin,又稱桃紅黴素),是一種存在於肉豆蔻中的化合物,可以引發幻覺,讓人感覺很嗨,但可能會導致心悸、噁心、頭暈、疲勞及焦慮。

蟾蜍

國外有人會瘋到撿地上的蟾蜍來舔,而舔蟾蜍之所以會讓人嗨,是因為牠們身上有會讓人興奮的化學因子,也就是5甲氧基N(5-methoxy-N)和二甲基色胺(N-dimethyltryptamine,又稱DMT N-DMT)。這些物質進入體內後,能產生類似血清素促進劑(Serotonin agonis )的效果,釋放令人愉快的物質。最後舔蟾蜍的結果是,雖然會嗨,但也可能因中毒而死。

止瀉劑

亂吃止瀉劑聽起來可能很好笑,但有些人覺得止瀉藥是一種興奮劑。而止瀉藥劑若服用過量,可能會引發生命危險。

暈車或暈船藥

吃這類藥物可能可以獲得短暫的幻覺,不過使用過量可能會導致暴力傾向,還可能會使記憶喪失。

可能插入體內的東西

有些人會讓棉條吸滿酒精(伏特加),然後把棉條插入陰道或直腸。不過酒精會灼傷敏感的陰道和直腸組織,也可能會導致結腸炎(Colitis)。 網路成癮(I-Dosing)

網路成癮跟物質無關,但年輕人能透過模仿網路影片和聆聽特定音樂,達到情緒高昂的目的。而過度觀看和聆聽,可能會對視力和聽力造成影響,也可能導致睡眠障礙。

小孩是沙發馬鈴薯!幫他找朋友動起來

最近有一項的重大研究發現,每10位兒童,只有1位達到每天所需的運動量。換句話說,有90%的小孩屬於「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若您家中寶貝有這樣子的現象,各位父母要特別留意!因為懶惰的小孩,成年後可能會肥胖(Obesity)或患有心臟疾病(Heart diseases)。那麼,如果您的小孩碰巧常常久坐,應該怎麼辦?本文將告訴各位父母,如何把小孩拉開沙發,成為一位頭好壯壯的可愛青年。

找出發懶的原因很重要

小孩成為沙發馬鈴薯有多種原因,下列3種是最常見的:

當小孩發展出個人主義和開始獨立時,他們也會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些人甚至會全神貫注於學習,以至於不想離開自己的私人空間去運動。 體育可能不是一個硬性規定參加的活動,讓小孩有機會拒絕從是自己缺乏技能的活動。 進行體育活動的成本越來越高,這可能會阻礙某些家庭的小孩去運動的機會。

缺乏運動可能導致的後果

成為沙發馬鈴薯等於缺乏運動,是引發致命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過早死亡,或罹患慢性病、焦慮症(Anxiety)、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偏頭痛(Migraines)、乳癌(Breast cancer)、結腸癌(Colon cancer)、憂鬱症(Depression)、糖尿病(Diabetes)、痛風(Gout)和高血壓(Hypertension)等。 小孩久坐的解決方案

研究發現,父母在鼓勵小孩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對小孩的影響不大。研究人員將此歸咎於體育運動本身的關係,畢竟這是小孩個人生活的活動,而不是家庭活動的一部分,因此可能好說歹說,小孩還是興致缺缺。但是,仍然有一些方法可以讓小孩離開沙發,請參考下列5種方法,鼓勵小孩動動身體。

選擇一項可以與他們一起玩的運動,小孩起初可能會感到不自在,但是至少您正在與他們共享這個經驗,一起活動。或者,您可以選擇一些可以在家練習的動作,例如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 密切注意小孩,並用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鼓勵他們。 重新調整小孩的食物比例,並在必要時減少攝取的分量。 給小孩找個一起運動的朋友 減少小孩在電視或電腦前花費的時間

Hello Health Group 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父母必修課!學齡前兒童飲食這樣吃

孩子吃的健康身體當然就能擁有最佳狀態!尤其是學齡前到就讀幼兒園期間,您的孩子應該要盡量和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用餐,而且要為學齡前兒童提供一個舒適的用餐環境,並提供他們足夠的營養,以及幫助他們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各位父母又有哪些細節要注意呢?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爲學齡前兒童準備食物的技巧。

學齡前兒童應該怎麼吃

您的學齡前寶貝應該已經會使用餐具自己吃東西,也能夠嘗試更多種類的食物,因此您應該提供他們更多樣的選擇,例如:新的食材、餐盤上的不同顏色、和不同口味的食物。請各位父母盡可能地提供孩子秀色可餐的食物來吸引您的孩子,尤其要讓孩子吃多樣化的食材,如穀類、蔬菜、水果、牛奶和肉。 學齡前兒童應攝取的食物種類

您的孩子想吃多少就給吃多少食物,只要不要過量都可以接受;若是他們的口味換了,也都屬於正常範圍,畢竟小孩也是人,他們不會喜歡也不需要一直吃同樣的東西。下列將列出幾種食物以及份量,讓您可以在準備餐點上有更多變化,也顧及到營養。

穀類:1天6份

1片麵包 4-6片餅乾 ½ 杯的米、義大利麵或麥片 ½ 個麵包、馬芬或貝果

水果和蔬菜:1天至少5份 ½ 杯已煮熟或切條狀、塊狀的生鮮蔬果 ½~1個的小水果/蔬菜 ½杯果汁

牛奶:1天至少3份 ¾杯的牛奶或優格 21.3克起司

肉:每天2份

1~3 湯匙的瘦肉、雞肉或魚肉 4~5 湯匙的豆類或豌豆 1顆蛋

脂肪:每天3~4份 1茶匙人造奶油、奶油或食用油

但為孩子準備食物時,也請家長特別注意一些容易噎到的食物,如:整顆葡萄、大片肉、雞肉、熱狗、糖果等;和小卻硬的食物,如:堅果、種籽、爆米花、薯片;以及黏稠的食物,如:花生醬、棉花糖。也請父母記得將食物切成小塊,並在孩子進食時留在一旁觀察。若是您的孩子對某些食物過敏,請留意奶、蛋、花生及其他堅果類、黃豆、麥、魚類或貝殼類等常見引起過敏的食材。 3招避免小孩挑食 一次只試一種新食物:請記得孩子可能要嘗試10次以上才會接受一種新的食物,在吃飯的最一開始、孩子最餓的時候給他試吃新食物,這樣他們可能更容易接受。 準備至少一樣喜歡的食物:如果孩子吃膩某些食物,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您可以隨時提供其他食物來增加豐富度,但如果您的孩子對某類的食物嚴重挑食超過2週,請諮詢您的醫師。 別強迫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建議家長能夠提供他們多樣的選擇,這樣他們才有空間發現自己的偏好。

孩子有過重的問題怎麼辦

如果孩子有過重問題,首先需要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孩子過重的原因,此外,請記得在孩子進入身體增長突飛猛進的階段前,他們都會先長胖,以下有幾個避免孩子過重的建議: 3餐和點心定食定量,這樣做可以幫助您的孩子過度飢餓而導致飲食過量。 當孩子滿2歲後,您可以提供低脂食物,如低脂鮮乳、起司和瘦肉。 多運動。 餐點減量。

孩子出門得體!公共場合表現佳靠4招

有什麼比當父母更令人興奮的呢?但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有好的言行舉止可不容易,尤其每位父母都至少有一次因為孩子的舉止感到羞愧的經驗。更嚴重的是,孩子的脫序不僅在家中發生,還可能在公共場所引爆。因此,這裡有以下4點可幫助您解決此問題

1. 適當地給予懲罰

當孩子的言行舉止不佳時,請父母保持冷靜,並施予些懲罰,例如:停止吃晚飯、馬上回房間等小處罰。這是為了確保您的孩子可以理解,什麼應該做和什麼不應該做。請各位父母注意,想要成為好父母,賞罰分明也是教育的一部份。

2. 傾聽孩子的想法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當然很煩人,但是讓他們哭出來,把情緒發洩並傾聽他的想法是很重要的。若有這類的事情發生,您應該帶孩子到隱密一些的地方,例如:商店的角落,然後鼓勵他說出現在的心情,或說出使他情緒低落的原因。

做出這些行為時,請與您的孩子眼神相交,並且試著有溫暖的肢體接觸,如:將您的手臂放在他身上,然後緩和地等待孩子冷靜,並說出自己的想法。某方面來說,這也是對孩子限制的一種方法,而且能夠快速地幫助他們恢復穩定。

3. 懲罰時間要堅定

要使孩子學會好的言行舉止,這個方法無非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得先選擇一個安全、無干擾的地方,並且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能靜下心。您應該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設定的時間,並在時間內堅持自己的立場。若是您限制孩子在5分鐘內不能離開椅子,但他還是從椅子上站起來或到處扭動,那麼就冷靜地將懲罰時間重新設定。如果您在車上,那麼可以把音樂關掉,給孩子一個安靜的懲罰空間!久而久之,孩子會知道父母是來真的,也會學習到被限制時間的過程中,要好好遵守本分。 4. 讓孩子為過錯負責

針對孩子不當的行為,父母應給予相對應的懲罰。例如,當他們把食物扔在地板上時,請他們自己清理地板上的食物;亂潑水,就要把濕的地方擦乾淨。之後父母可以向孩子們解釋,他們做了錯誤的行為,就必須善後。

重要的是要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管教,使他們的行為能夠得到全面性地發展。或許,您的孩子只是遵循強烈本能,而做了不洽當的行為,但身為父母,必須秉持公正與一致的態度去面對,那麼您的孩子在未來就會減少脫序的行為。

不喜歡小孩的朋友?強行阻止是沒用的

父母大多都有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的小孩的本能。而當小孩開始有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活動時,父母可能不會喜歡所有小孩的朋友。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當父母不喜歡小孩的朋友時,所該採取的態度。

小孩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當您不喜歡小孩的朋友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問自己為什麼不喜歡,思考讓您產生反感的原因,畢竟您也可能無法忍受伴侶的所有朋友。父母要讓小孩有選擇朋友的權力,而且一旦您嘗試了解小孩的朋友,您甚至可能會開始喜歡他們。

父母應該這麼做

不要太早告訴小孩您不喜歡他們的朋友,尤其是面對青少年,因為他們很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會理您。父母也不能期望小孩因為您,就乖乖地不再跟朋友來往,強行反對只可能導致您和小孩發生衝突。

父母應耐心、鎮定地與小孩溝通,聽聽小孩喜歡那個朋友的原因,並記得情緒性的責罵絕不是個好主意。如果小孩的朋友為他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可能可以試著與對方父母或學校老師溝通,讓大家一起解決。或者父母可以鼓勵小孩參加別的活動,讓他遠離對他影響不好的朋友。

小孩交到壞朋友的話

小孩可能會因為交到壞朋友而闖禍,但請不要怪他們,也不要阻止讓他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反之,請先向小孩解釋您不同意他和朋友的行為的原因,並期待小孩能理解。如果小孩和朋友仍堅持惹麻煩,那您就需要訂下嚴格的規距。

隨和害羞還是活潑?辨別小孩個性特徵

從小孩出生到現在,或許您已經觀察到他的一些性格特徵了,許多研究也列出一些供家長觀察、判斷小孩個性的指標。以下介紹3種不同個性的小孩,您家的寶貝是屬於哪一種呢?

1. 隨和好帶的小孩

大概有一半的小孩天生個性都很隨和,他們通常喜歡嘗試新事物、不容易生氣、什麼都吃,且對陌生人和新環境的接受度都很高。隨和的小孩很好帶,不像其他小孩需要很多關注。然而,這類小孩的缺點是不突出、沒有特色,或可能因為大人要忙著照顧其他小孩,而不小心被冷落。如果家裡有很多小孩,就算好帶的小孩不需要您多費心,也請爸媽不要忘了他們的存在。

2. 害羞慢熟的小孩

大概15%以上的小孩個性屬於慢熟、容易害羞的類型,而且這些特徵在小孩只有9個月大時,就觀察得出來。例如隨和的小孩看到陌生人的時候會笑,但害羞的小孩就會皺眉頭,或想把臉遮起來。害羞的小孩對陌生環境也比其他人敏感,他們不會馬上融入,而是會先從旁觀察,需要花較久的時間才能適應。

害羞小孩的優點是在學東西時會比較投入跟細心,做事情也比較會三思而後行。但面對批評時,他們可能較容易受傷,也會耿耿於懷很久,尤其是當他們在還小的時候,有不被家人或社會接受的經驗時。如果您的小孩個性害羞,面對變化時,家長務必要多給他們一點時間習慣。

3. 活潑外向的小孩

活潑外向的小孩總是看起來很開心、很有活力、很衝動、喜歡頂撞、激動,和很愛搞笑。他們想笑就大笑,想哭就大哭。有這樣的小孩,父母除了要讓他們自由表達,也要教他們健康抒發情緒的方法,或多讓他們去戶外玩,消耗他們的體力。如果他們常常講不聽,父母也要很有耐心且很堅定地教導他們。

看完以上3種個性,無論您發現自己的小孩是隨和、害羞還是活潑,都請記得沒有哪種個性是比較好的,也請不要嘗試改變他們。認真了解他們,教他們如何擁抱自己個性的優點,並面對自己的個性的缺點,才能讓小孩成為一個愛自己,勇於追求快樂的人。

小孩害羞怎克服?出外多練習點餐結帳

小孩害羞並不是因為他有問題,因為害羞的小孩反而心思細膩、具同理心,也比較會自己解決事情。很多人認為害羞的小孩討厭社交,不過事實上他們只是不善於社交、害怕給人帶來反感,並需要較久的時間跟大家打成一片。

小孩個性害羞的原因

根據統計,個性害羞的人大約佔了總人口的15~48%,雖然害羞的個性有可能是因為後天因素造成的,但大部分害羞的人都是天生的。如果小孩原本個性外向,卻突然變得很安靜、害羞,那很有可能是因為他經歷了某些事,才導致這樣的個性轉變。因此,相較於天生害羞的小孩,後來才突然變害羞的小孩,可能更需要專業協助。 幫小孩克服害羞的4方法

教他們破冰的技巧:例如:如何跟別人接觸、開啟對話的台詞,或如何判斷可以加入他人對話的時機。 對他們展現同理心:可以把自己以前如何克服害羞的故事說給小孩聽,讓他們知道您能理解他們的處境,並對未來抱有希望。 成為他們心中良好的模範:小孩很愛模仿父母,因此如果您待人友善大方,小孩也會設法模仿您的行為。 幫小孩克服害羞的生活:克服害羞是一件能靠練習,而變得熟能生巧的事。如果您的小孩很害羞,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讓他們練習以下事項:

接電話。 點餐。 結帳。 幫忙打電話給其他家人,或鼓勵他們打給他自己的朋友。 跟服務生要東西,並要說「請」和「謝謝」。

當害羞會造成困擾

除非害羞對小孩的生活造成影響,不然家長是不需要過度擔心。如果小孩因為害羞而產生以下4種問題,請尋求專業協助:

非常討厭上學。 交不到朋友。 很擔心自己的害羞問題。 畏懼參加社交活動,例如生日派對。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