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如果爸媽正想替寶寶換嬰兒配方奶,你們心中可能有幾個疑問,例如該選哪一種成分,牛奶還是豆奶?一般品牌的配方奶就可以了嗎?哪一個牌子才是最好的?寶寶有特殊的需求該如何挑?以下為你們整理幾項嬰兒配方奶的種類與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3 種主要的配方奶

所有的嬰兒配方奶都受到法律的規範,配方奶主要有三種:

牛奶蛋白配方奶:牛奶蛋白配方奶與母乳成分最相似,也因此是最常見的嬰兒配方奶,當牛乳被作為嬰兒配方奶時,營養素含量會經過調整以讓寶寶更好消化。大部分的寶寶都能適應牛奶蛋白配方奶,但萬一你們的孩子對牛奶過敏,爸媽可能會需要選擇其他類型的嬰兒配方奶。 大豆蛋白配方奶:豆奶為基底的配方奶是給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最佳的選擇,若爸媽想挑選動物蛋白以外的來源,大豆配方奶是很好的選擇。 水解蛋白配方奶:對前述牛奶和大豆配方奶都過敏寶寶,則可以選擇水解蛋白配方奶。這類配方奶的部分或全部的水解蛋白質分子比牛奶和大豆配方奶更小,由於寶寶對牛奶、大豆奶蛋白過敏,水解蛋白配方奶可避免過敏反應,恰好符合這些寶寶的蛋白質需求。(推薦閱讀: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3 種特殊需求的配方奶

除了一般的配方奶,也有特別為早產或有特殊醫療需求的寶寶所設計的專用配方奶,現在各種類型的配方奶都有,寶寶的小兒科醫師或營養專家皆能提供專業的建議。 新生兒配方奶:新生兒配方奶易於消化,是專為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所設計,在寶寶能吃固態食物前,都可以喝這類的奶粉。很多廠商都有生產新生兒配方奶,除非你心中已有既定的理想品牌,建議可以跟醫師討論最適合寶寶的牌子。(同場加映:寶寶吃優格的好時機!新手爸媽看過來) 酪蛋白嬰兒配方奶:相較於新生兒配方奶,這類型的配方奶比較難消化,所以適合在為寶寶從配方奶轉換固態食物的過度期使用,雖然有些人認為酪蛋白配方奶能帶給寶寶更長時間的飽足感,但實際上並無寶寶喝酪蛋白奶會比較不餓的證明。 羊乳配方奶:與牛奶配方奶類似,羊奶配方奶採用與牛奶蛋白配方奶相同的營養標準製成。羊奶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乳糖(Lactose)的成分較低,比一般牛奶多了 13% 的質、25% 的維生素B6、47% 的維生素 A 及 134% 的鉀。

3 種型態的配方奶

前述的六種配方奶,各個製造商都有生產以下三種型態,提供媽媽們選擇最適合寶寶的配方奶:

奶粉狀配方奶:奶粉狀配方奶價格最實惠,每一匙奶粉都必須用水沖泡。 濃縮配方奶:這類型的配方奶也必須用水沖泡。 即食配方奶:即用型配方奶最方便,因為不需另外用水沖泡,但價格也最貴。

提醒各位爸媽,在為寶寶沖泡配方奶前,請記得先洗手,並參考沖泡說明及保存方法。(推薦閱讀:什麼是配方奶?配方奶沖泡的注意事項與挑選

寶寶牛奶過敏怎麼挑奶粉?牛奶、豆製配方奶型態一次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建議,寶寶最好在出生的前六個月都只喝母乳,但若媽媽有分泌乳汁的困難,配方奶也是很好的母乳替代品。至於奶粉要怎麼挑選呢?請繼續看下去。(推薦閱讀:鮮奶、奶粉與配方奶:了解營養價值與優缺點

奶粉配方主要分牛奶和黃豆

牛奶製的奶粉:大多數的奶粉都是牛奶蛋白質的改良品,這種配方的味道和母乳較接近,比較能讓寶寶適應。此外,這種奶粉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也比較好,是奶粉的首選。如果可以,建議父母挑選有機的產品。因為營養價值不但不會減少,也比較不會有抗生素。

黃豆製的奶粉:用黃豆蛋白質做成的奶粉,是僅次於牛奶第二常見的奶粉,對六個月以下,且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或對乳製品過敏的寶寶比較好。 寶寶對奶粉成分過敏怎辦?

如果寶寶在喝了牛奶製的奶粉後出現過敏症狀,醫師會建議改喝黃豆製的奶粉,且不應飲用羊奶配方,因為羊奶的蛋白質成分和牛奶非常類似。寶寶對牛奶成分過敏的症狀有:

持續嘔吐 起紅疹 淚眼汪汪 咳嗽、鼻塞 腸胃不適 體重不太增加

但若媽媽無法哺乳,牛奶和黃豆的奶粉也都不適合寶寶,醫師就會建議水解蛋白配方奶(Protein hydrolysate formulas)。這種配方奶中的部分或全部蛋白質,都已經分解(或稱水解)為小分子,因此寶寶可以好好吸收,並不會產生不適。這種特殊配方奶,通常也會添加額外的營養,也適合出生體重過低,或早產的寶寶。(同場加映:嬰兒常見消化問題有哪些?小撇步教爸媽幫寶寶緩解

除奶粉狀外  配方奶還有 2 種型態

不同型式的配方奶營養價值大致相同,並無優劣之分,只要照喜好和預算挑選即可。

奶粉狀配方奶:奶粉狀配方奶價格最實惠,每一匙奶粉都必須用水沖泡。 濃縮配方奶:這類型的配方奶也必須用水沖泡。 即食配方奶:即用型配方奶相對方便,因為不需另外用水沖泡,但價格也最貴。

懷孕第28週:減輕水腫 暫緩美容治療

寶寶的成長狀況

現在,您的寶寶大小就像一顆大茄子,重約1公斤,從頭到腳的身長是38公分。

在您下次產檢時,醫師可能會告訴您寶寶在子宮內的姿勢。處於臀位(頭上腳下,頭朝上靠近子宮的上端)的嬰兒,可能需要以剖腹產分娩,但寶寶還有2個月的時間可以改變姿勢,所以如果現在處於臀位,請不要擔心,大多數的嬰兒會自行更換位置。

寶寶大腦的褶皺和凹槽,繼續發育和擴張。此外,寶寶還會繼續添加一層層的脂肪,並持續生長。 身體與生活的改變

醫師可能會在懷孕初期,為您做些驗血檢查。檢查中將測量Rh因子,這是在大多數人的紅血球細胞中會發現的物質,如果您的Rh是陰性,但您的寶寶Rh是陽性,表示可能會有健康問題,如黃疸(Jaundice)和貧血(Anemia)。醫師可以透過為您接種疫苗,來預防這些問題,在28週時,它稱為Rh免疫球蛋白,在分娩後會再次接種。 我該注意些什麼?

您的肚子不是唯一在懷孕時變大的器官,腳踝和腳也會水腫,特別是在一天結束時。這些水腫是無害的,但穿鞋和戴手錶時,會不舒服,戒指也可能變得更緊,很難從手指上取下來。別擔心,因為腳踝,腳和手的輕微水腫,是正常的,這是因為懷孕期間,身體內增加了需要的液體。

事實上,75%的女性在懷孕期間的某個階段,都會水腫,通常在第28週左右。當天氣變暖,或者久坐、久站後,腫脹會變得更糟。事實上,躺個一整晚或幾個小時後,它可能就會消失了。您可以採用以下方法來減少水腫: 讓腿和臀部休息 坐的時候抬起腿 定時躺下休息 穿舒適的衣服 經常運動 多喝水,聽來違反直覺,但卻是真的,因為飲用的水越多,能留在體內的越少 試著穿彈性支撐襪以減少水腫

定期產檢

假如水腫惡化,您就必須立即去就醫。 伴隨有其他症狀時,過度水腫可能是子癇前症的徵兆。這些症狀可能包括體重增加、高血壓和尿液中的蛋白質。如果您的血壓和尿液是正常的(在產檢中測試),那就不必擔心。但若有上述其他症狀同時出現,請致電您的醫師。 我該進行哪些檢查?

下列是醫師會進行的例行檢查: 測量體重與血壓 檢查尿液中的葡萄糖和蛋白質 檢查胎兒心率 通過外部觸診(從外部感覺)測量子宮的大小,以了解它與預產期的關係 測量底部位置的高度(子宮頂部) 檢查腿部靜脈曲張與手腳腫脹 血糖測試 貧血(Anemia)的驗血 接種白喉(Diphtheria)疫苗 曾有過以及異常的症狀 列出想與醫師討論的疑問或事項

孕期的健康須知 注射肉毒桿菌(Botox)

懷孕可能會導致您長出皺紋、妊娠紋,而覺得不舒服,所以可能想打肉毒桿菌來護膚,卻又擔心肉毒桿菌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目前尚無針對孕婦使用肉毒桿菌的研究,如果您打了肉毒桿菌後,發現懷孕了,那麼寶寶不太可能有任何風險。

研究表明,在臉上注射肉毒桿菌時,少量使用的藥物,並不會在整個身體內循環,因此它不會影響到您的寶寶。但由於缺乏數據,我們還是建議您,等到分娩後再做這些美容護膚。 穿高跟鞋

在懷孕期間穿高跟鞋(甚至是寬大的高跟鞋),其實不太好。因為體重增加,使得體形和重心發生變化,影響走路的方式,且沒那麼穩定。此外,韌帶在懷孕期間往往也會鬆弛,可能導致全身不穩定和肌肉拉傷。

懷孕期間跌倒,可能會對您和寶寶造成傷害,所以穿高跟鞋之前,請三思而後行。如果還是要穿高跟鞋,請考慮穿較低的高跟鞋。請記住,舒適性和安全性,比時尚來得更重要。

下週,您的寶寶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Hello Health Group 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慢性病族群堅果怎麼吃!3 原則教你這樣挑

堅果對慢性病的好處在許多研究中都有提及,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許多天然營養素,對多數慢性病都有益處,包含心血管疾病、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腎臟疾病和痛風(Gout)等,慢性病患者除了要注意均衡飲食、戒菸酒、多運動外,也要定期回診檢查。在飲食方面,雖然不同慢性病的飲食準則可能有所差異,但許多研究顯示,「堅果」在慢性病患的飲食中佔有一席之地,本文將介紹適合慢性病患的堅果飲食指南。

註:根據《美國營養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的研究,堅果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風險。

3 原則挑選堅果

想要健康吃堅果,挑選和食用上可以遵守以下三個原則:

選「原味」:選購原味或直接購買生的堅果、種子,才能吃到完整的營養,並減少攝取熱量、添加糖或鹽的機會。 吃「適量」:堅果種子類的油脂含量較高,每天適合的攝取量約為五顆腰果、五顆杏仁果或 10 顆花生。 巧「搭配」:較硬的堅果可敲碎、打成粉,或選擇較軟的芝麻、花生仁,搭配蔬菜、牛奶或優格一起吃,還可以補充纖維與質。

(同場加映:吃堅果也要看年齡!成人大推開心果、銀髮族吃腰果核桃) 慢性病堅果飲食份量與禁忌

根據衛生福利部提供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若沒有特殊重大疾病,建議一般人一天的堅果食用量可以採用下列準則,依喜好擇一食用。 7 公克的杏仁果、核桃仁 10 公克的開心果、南瓜子、葵花子、黑芝麻、白芝麻或腰果 13 公克的各式花生仁 15 公克的瓜子

有些慢性病需要遵守食用禁忌,所以不是所有的慢性病患都可以放心吃堅果。比方說,腎臟病患必須維持低磷鉀鈉的飲食習慣,堅果種子類的花生、瓜子、腰果、核桃、芝麻、松子、杏仁果、開心果、栗子、葵花子和山粉圓,都是屬於磷含量高的食物,對腎臟病患者來說負擔較大,建議避免食用;痛風、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尿酸鹽沉積過多所引起的泌尿道結石的病患,都需要遵循低普林飲食,而堅果是植物性脂肪,對痛風症、高尿酸血症患者來說,雖然堅果屬於中普林飲食,除非曾經吃堅果有發生急性痛風的症狀,不然一般不會限制堅果食用,但因為脂肪含量高的飲食可能會影響尿酸代謝,所以總脂肪量低的如腰果、南瓜子和杏仁,較適合他們食用。 糖尿病患的堅果飲食

糖尿病(Diabetes)病患在堅果食用上並沒有特別限制,包括芝麻、瓜子等種子類在內,花生、腰果、杏仁、核桃和開心果等所有堅果種子類都可以吃,是品質好的脂肪來源,但因為熱量高所以也不適合攝取過量。(推薦閱讀:認識糖尿病)

堅果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比一般加工過的反式脂肪類食物,或動物性油脂來得好,也比較可以預防心血管的病變。此外,堅果內也有許多營養素,如維生素 B、維生素 E 與亞麻油酸,而亞麻油酸為人體的必需脂肪酸,但是堅果攝取過多可能會有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危險,所以一日建議攝取一份就好,例如:南瓜子一匙半(以免洗湯匙為標準)、開心果一匙。(推薦閱讀:糖尿病控血糖這樣食堅果!2種控糖料理自己動手做 ) 高血脂與高血壓病患的堅果飲食

高血脂(Hyperlipidemia)或高血壓(Hypertension)的病患可以每天吃大約一匙未加工過的堅果,例如花生、核桃、杏仁果、開心果、葵瓜子、腰果、松子、瓜子、芝麻等,在挑選堅果上,高血壓的患者需要鉀,所以開心果、南瓜子、腰果較適合食用;高血脂的患者的話,比較適合飽和脂肪最低的堅果,如杏仁、開心果、核桃。因為這些堅果的植物固醇分子,會與動物性膽固醇在人體中競爭,幫助減少動物性膽固醇的吸收,另外,植物固醇在人體的吸收率只有 10% 至 15%,因此這些堅果還可以降低血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同場加映:降低膽固醇~這5種食物吃下去就對了)

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季刊 57 期,提供了一道堅果美食「義式堅果冷麵」,屬於低碳飲食,適合高血壓的病患,在家料理。製作步驟如下: 先將麵條煮熟後撈起,放入冷開水和冰塊冰鎮,瀝乾後備用。 洗淨雞胸肉,煮熟後一樣放入冷開水和冰塊冰鎮,冷卻後撕成細絲。 小黃瓜洗淨後刨絲,冰鎮備用;番茄洗淨後切片;綜合堅果約八公克,可用果汁機打成粉。 將橄欖油、白酒醋和堅果粉混均勻,製成堅果油醋醬。 麵裝在盤子,上面鋪小黃瓜絲、雞肉絲和番茄,再淋上堅果油醋醬,如果還想要多一點風味,可以灑少許鹽、起司粉或香料粉等。

抗發炎護血管!運動族群堅果就吃這3種

如果你熱愛運動或是個健身愛好者,你肯定會想了解有哪些天然食物能幫助身體健康或運動表現,如果有稍微做一點研究的話,相信你一定知道堅果有益健康。不少人推薦在運動前後吃堅果補充熱量,但究竟堅果到底有沒有這麼好呢?本文將帶你一起了解堅果對於運動族群的幫助。

堅果對運動的 2 大幫助

1. 堅果有益心血管健康

這也許是最多人聽過吃堅果的好處。不管是否有運動的習慣,維持心血管的健康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研究發現,堅果內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有助於降低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以下簡稱 LDL,俗稱壞膽固醇),如果血液中含有過多的 LDL ,它們會與其他物質結合,形成斑塊堆積於管壁,可能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同場加映:吃蛋擔心膽固醇過高?帶你破除膽固醇迷思)

尤其對於馬拉松跑者來說,長時間的跑動本來就會對心臟造成很大的負荷,保持良好的心血管狀態,可以減少運動過程中出現心肌梗塞等突發性心臟症狀的機會。

2. 抗發炎遠離鐵腿

瑞典厄勒布魯大學(Örebro Universitet)的研究發現,血液中的發炎反應指標 —— 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以下簡稱 CRP)的升高,可能是導致老年人肌肉量下降的根本原因,CRP 會干擾肌肉細胞中的蛋白質合成,影響肌肉生長。而堅果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當中,包含 Omega-3 脂肪酸,也就是我們常聽到魚油的主要成分,其中所含的 DHA 與 EPA,有助於抑制人體發炎反應之外,降低 CRP 。

(同場加映:肌肉隨年齡流失!預防肌少症3招一起做

不只如此,堅果含有的維生素 E 也有助增強細胞保護力。舉例來說,重訓就是透過破壞肌肉細胞,讓新生肌肉變得更加強韌,破壞肌肉細胞與發炎反應有關,在這樣的細胞破壞與新生的代謝循環中,維生素 E 的抗發炎效果,有助減緩運動痠痛並加快恢復速度。 運動族的堅果吃法

根據運動種類不同,在堅果食用時機上也有差異,像重訓的人比較需要瞬間的爆發力,在運動前半到一小時,就適合吃點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而相較之下堅果的幫助並不大。由於堅果有助延緩消化,讓能量能以緩慢但持久的方式供給,所以選擇跑步或馬拉松的人會比較適合在運動前吃堅果。

運動族群在堅果的挑選上,推薦選擇杏仁、核桃和南瓜子這三種維生素 E 含量較高的堅果種子。 健身族堅果食譜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惑,如果一天只能吃五顆堅果,這樣連點心都稱不上吧?當然,對於有在運動的人來說,每天所需的熱量也較多,所以何不讓堅果跟其他食物一起搭配呢?

對於想健身增加肌肉量的人來說,蛋白質的攝取尤為重要,除了攝取堅果之外,也可以搭配乳清蛋白補足蛋白質並增加飽足感。值得一提的是,有說法認為在運動後 30 分鐘攝取蛋白質才能最大化肌肉成長效益,但研究發現,其實並沒有顯著影響。若有滿足每日的總蛋白質需求量,在運動後盡快找時間補充,就算沒有 30 分鐘內馬上補充蛋白質,也不會讓你的訓練白費。

如果你喜歡一切從簡,在運動前後除了可以吃堅果外,也可以搭配一些碳水化合物如地瓜、香蕉,迅速補充、恢復體力,或是你想額外補充蛋白質,也可以搭配水煮蛋、希臘優格或豆漿一起食用。

除了作為點心之外,你也可以將堅果納入正餐,例如將堅果拌入你準備好的健身沙拉。此外,甜食愛好者也可以嘗試看看將堅果打碎做成「堅果鬆餅」,但最好還是避免搭配糖漿食用,以免吃進過量糖份。 (延伸閱讀:豆漿蛋白質含量高!運動增肌就這樣喝)

以下提供「乳清(牛奶)核桃麥片」和「堅果能量棒」兩種簡單方便的堅果食譜,不妨動手做做看吧!

水果糖分高吃太多恐傷身!掌握3點原則健康吃

大家都知道水果是營養豐富的好食物,但現在水果經過不斷改良,幾乎樣樣多汁又鮮甜,若不小心吃過量,可能弊多於利!以下就是如何吃水果,才健康不傷身的要點。

吃水果的好處有哪些

水果是許多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包括鉀、維他命C、葉酸和纖維。鉀可以降低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中風的風險、減少老年人腎結石的機率,並幫助減緩骨質流失;而葉酸,則是身體製造紅血球的必備營養素之一。

根據我國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飲食建議,一般成人每日應攝取2~4份水果,每份約介於80~120公克,但分量會視水果種類而不同。舉例來說,1~1/2個大碗的切塊水果、半截大根香蕉(約70公克)、45公克的榴槤,或1顆網球和棒球大小的水果,如蘋果、橘子、梨子和桃子,都等於1份水果。

水果糖分高不能吃太多

若以為水果健康就一直吃,甚至用拿它來代替蔬菜等其他食材,恐怕會導致營養不良。這是因為大部分的水果並不含鐵或鋅等,人類飲食中不可或缺的礦物質。只吃水果除了可能會使營養不均,吃太多也容易造成胃部不適,如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腹脹或腹瀉等症狀。

此外,水果吃太多往往會造成高血糖,若長期處於這個狀態,會增加糖尿病(Diabetes)的風險。(延伸閱讀:第二型糖尿病別怕吃水果!6種低GI水果這樣吃) 3點掌握健康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或有潛在血糖問題的人,吃水果時應特別謹慎選擇,並適量食用。最好先諮詢營養師,遵循建議的飲食方式攝取:

選低GI值不怕血糖飆高:台灣常見的香蕉、芒果和葡萄等,都屬於高GI值(升醣指數,Glycemic Index)的水果,因為其含糖量高,纖維量相對較少,會讓血糖快速上升。所以若想減肥或降低糖尿病的風險,建議選擇低 GI 和低糖的水果,如奇異果、芭樂和莓果。 搭配蛋白質吃水果:因為水果好消化,所以吃下後不久,通常很快就會再度感到飢餓。因此建議水果可以和優格或堅果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一起吃,這樣血糖比較不會突然飆高,飽足感也會維持較久。 水果份量先分好:將水果用容器分裝成1份的量,並放在冰箱儲存,不但方便食用,1次只吃1份也能避免攝取過量。

唱歌燒聲很困擾!5個必知保護聲音方法

一用力唱歌就燒聲?聲音象徵一個人的身分和情緒,更是人與人初次見面的第二印象,不管您是不是歌手,會不會飆高音,聲音都需要花時間去保養和照顧,以下是5個正確保護聲音的方法,讓您不再聲音沙啞、喉嚨破音。

1. 了解自己的音域,做好基本功

首先,要學習聆聽自己的聲音,熟悉您能駕馭的唱歌音域,不要一味模仿專業歌手的聲音技巧,而傷了聲帶,若察覺聲帶有刺痛感,請馬上停止,換一首適合自己音域的歌,以不造成聲帶負擔為前提去唱歌,才能保護聲帶。

對歌手而言,紀律和練習是關鍵,平常就要做好基本功,磨練唱歌技巧,這樣才能唱得更持久,更響亮。 2. 姿勢要端正,臉部要放鬆

唱歌前,可以先用鼻子吸氣,然後嘴巴吐氣,藉此暖和周遭的空氣,讓吸進來的空氣得到滋潤;唱歌時,姿勢要保持端正,呼吸要正常,會使用的肌肉群包括聲帶,及其輔助肌肉、橫膈膜、腹部肋間肌。

此外,需要留意唱歌時的臉部肌肉,必須是放鬆的,包含頸部及下巴的肌肉,不然它會造成聲帶和喉嚨的緊張,聲音就更難出來了。 3. 記得發音熱身,睡眠運動不可少

發音練習是唱歌很重要的一環,這樣做能預備聲帶和橫膈膜熱身,才能發出你想要的聲音,但若發現聲帶出現乾澀或腫脹的情況,請閉口休息觀察幾天。為避免在唱歌時傷了聲帶,建議可以這樣做: 深吸一口氣,接著吐氣(發出S的聲音),在吸和吐的過程中,肩膀和胸部都要拉低並放鬆。當下巴慢慢放鬆時,按摩臉頰下方的肌肉。 做嘴唇上下顫音的運動,這能讓嘴巴四周的肌肉壓力得到放鬆。 練習舌頭顫音的發聲,以不同的音調發出R的聲音,再換oos和ees的發音,重複一樣的動作。 發出蜂鳴和汽笛聲可以提升響亮度,輕哼卻能微震鼻子下方和嘴唇,預備進入歌的前奏。

好的睡眠就會有好的聲音,而對聲音工作者而言,疲勞絕對不是好事,生病更會帶來疲勞、鼻塞、喉嚨痛等症狀,導致聲帶無法正常發揮其效用。因此,建議每天找時間讓聲音休息,才能幫助降低聲帶和喉嚨的負擔。

除了聲音的保養,規律的運動習慣也很重要,它能強化橫膈膜和氣管,游泳與瑜伽更能刺激腦內啡(Endorphin)的分泌,提升心血管及呼吸力量。 4. 多喝水、不抽菸、避免辛辣食物

想要好聲音就要多喝水,以一天8~10杯白開水為標準,因為水能滋潤聲帶的保護膜,避免因乾澀而引起紅腫的搔癢感。此外,抽菸對聲帶傷害很大,菸蒂的尼古丁(Nicotine)會導致聲帶黏液分泌過多,不僅影響聲音品質,還會造成咳嗽和喉嚨痛,長期下去更會延伸聲帶粗儣等聲音問題。

均衡飲食是保護聲音的關鍵,要保持身體酸鹼性的平衡,盡可能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碳酸飲料,因為胃酸逆流(Acid reflux)症狀會刺激喉嚨,影響聲帶的健康。 5. 不要用喊的,常清喉嚨小心聲音沙啞

在吵雜喧鬧的環境中,我們往往會提高聲量,甚至用喊叫,來蓋過周遭的吵鬧聲,其實這都會加重聲帶的負擔及傷害。當我們做出傷害聲帶的行為,像是大聲說話和尖叫,它會使聲帶用力地拍打在一起,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紅腫,甚至演變成聲帶小結。

如果您需要在外演講,請事先準備好麥克風和擴音器。另外,不要養成清喉嚨的習慣,因為太頻繁會造成聲音沙啞,可以試試喝口水,或吞口水潤喉,必要時請諮詢醫師意見。

維生素 D 比母乳多!配方奶的8大好處

大家常說餵母乳對寶寶是最好的,但很多媽媽可能因為個人因素或其他原因,被醫師建議不要餵母奶,改餵寶寶配方奶。其實,配方奶不僅方便,對媽媽和寶寶的好處可能比我們想像的多喔!以下為你介紹配方奶的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餵寶寶配方奶的 8 大好處 1. 配方奶可能讓寶寶更快樂

一項研究針對三百位三個月大的寶寶進行觀察,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比較常微笑也比較少發脾氣。 2. 配方奶可讓寶寶長比較快

有研究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成長速度比喝母奶的寶寶還快,專家認為,這是因為配方奶所含的蛋白質比母乳還多的關係。(推薦閱讀: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健康成長?解讀寶寶的行為模式

3. 配方奶可幫助延長餵母乳的時間

研究發現,出生後喝母乳的寶寶,如果有搭配使用配方奶的話,有 79% 可以喝母乳到寶寶三個月大,而沒有使用配方奶只餵母乳的話,則只有 42% 可以餵母乳到寶寶三個月大,也就是說,若有配方奶的輔助,可以延長哺餵母乳的時間。(想換奶或混合餵看這篇!母奶與配方奶的銜接與替換) 4. 配方奶的維生素 D 比母乳多

配方奶所含的維生素 D 比母乳更多,所以喝配方奶的寶寶的骨骼,可能會比只喝母奶的寶寶更強健。(常見的配方奶營養素還有哪些,請看:核苷酸:配方奶仿母乳的添加成分) 5. 多種品牌選擇多樣

和母乳不同,配方奶有許多品牌,成分雖然大同小異,但是價格可能會有些差異,所以媽媽們可以根據預算或其他需求來選購配方奶。

6 . 大豆、水解蛋白配方也都可以

雖然大多數寶寶都喝牛奶蛋白配方奶,但大豆配方奶也很不錯,它是以大豆做基底的配方奶,適合給對牛奶過敏或是吃素家庭的寶寶,只是唯一可能讓媽媽擔心的是,黃豆所含的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可能會導致寶寶性早熟,根據研究結果,其實沒有影響。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 JAMA)發表的研究,發現在嬰兒時期喝大豆配方奶的成年人身上,並沒有任何長期的影響。(推薦閱讀: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7. 喝配方奶跟喝母乳差不多

根據科學統計,喝配方奶的寶寶和只喝母乳的寶寶並沒有太多差別。根據該研究,採用了一千多對有血緣的兄弟姊妹,並將每一對分成喝配方奶和喝母奶二種組別,最後衡量二組寶寶的健康和智力,發現這二組寶寶在各項表現中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8. 配方奶不需要退冰和加熱

大多數餵母乳的媽媽會預先擠好母乳,並且冰在冰箱保存,要餵寶寶的時候要先拿出來加熱,如果加熱方式不對還可能使母乳營養流失,然而餵配方奶的話,通常只需要加入溫水就好了。 配方奶可能有的缺點

配方奶並不是沒有缺點,研究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較可能有肥胖問題,因為配方奶富含營養,雖然有助成長發育,但也可能因此容易讓寶寶過重,另外,也可能是因為用奶瓶喝奶會比從媽媽的乳頭吸奶容易,所以寶寶容易喝過量。

除了過重問題,喝配方奶的寶寶也可能比較容易生病,因為配方奶不像母乳含珍貴的抗體,可以提升寶寶的免疫力。研究指出,喝配方奶的寶寶,只有 14% 在一歲前完全沒生過病。

配方奶跟母乳各有優缺點,媽媽們不妨依自身狀況和需求做選擇和搭配,並和醫師討論選擇餵奶的方式。

親餵母乳或泡配方奶粉?母乳與配方奶各有好處

對新手媽媽來說,與寶寶相關的大事之一就是要決定餵寶寶母乳還是配方奶。這是一個要依據個人考量和醫療建議做的決定,但無論最後如何選擇,都一定會有其他人對你發表「高見」,所以媽媽和愛管媽媽的人要記得:只要是媽媽的決定,就是對她自己和寶寶正確的選擇。以下分別是母乳和配方奶的優點,兩個都各有好處。

親餵母乳好處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簡稱 AAP)建議寶寶出生後的前六個月都哺餵母乳,因為母乳是嬰兒最佳的營養來源,好處很多:

提供寶寶天然抗體,幫助對抗病毒和細菌,如耳朵感染之類的疾病。研究也顯示,喝母乳的寶寶比喝奶粉的寶寶對疫苗的反應更佳。 母乳比奶粉更容易消化,所以喝母乳的寶寶比較少便祕或腹脹。 母乳能預防寶寶在一歲前發生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簡稱 SIDS),研究指出餵母乳可降低 1/2 嬰兒猝死症的案例風險。 母乳能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有些研究指出喝母乳長大的兒童有較高的 IQ 表現。 餵母乳可以幫助孩子在數年長大後,減少過重、氣喘(Asthma)、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高膽固醇、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白血病(Leukemia)以及淋巴癌(Lymphoma)的風險。 餵母乳對媽媽也有好處,餵母乳可以降低罹患乳癌(Breast cancer)、糖尿病(Diabetes)、心臟病(Heart disease)、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和卵巢癌(Ovarian cancer)的發生率。 餵母乳是了解寶寶最好的方法,很多人親餵母乳的主因,就是為了與寶寶建立情感連結。

配方奶粉好處

餵寶寶母乳雖然是最理想狀況,但餵配方奶其實也有不少優點,如下:

奶粉較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泡給寶寶喝。 餵配方奶的話,就不需要將擠乳的時間列入每天的待辦事項,媽媽也比較可以放手讓保母、伴侶等其他家人去餵寶寶。 奶粉因為不像母乳那麼好消化,所以喝奶粉的寶寶較不需要頻繁餵食,特別是剛出生的頭幾個月。 餵配方奶的媽媽產後就不需要再擔心飲食會影響寶寶了,可以偶爾小酌,也不用害怕吃到可能會讓寶寶過敏的食物。

無論如何選擇餵寶寶的方式,母乳與配方奶兩者擇一或混合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吃飽、吃營養,並受到良好的愛與照顧。(推薦閱讀:想換奶或混合餵看這篇!母奶與配方奶的銜接與替換

母乳要餵到什麼時候?斷奶時間和斷奶方法快筆記

媽媽決定要親餵母乳是個對媽媽寶寶都健康的決定(同場加映:哺乳好處多!8優點媽媽寶寶齊受惠),但是要哺乳多久才適合斷奶呢?斷奶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件可以立即、想做就做的事情,媽媽或寶寶都可能是促成斷奶的人,想瞭解適合停止哺乳、斷奶的時機,以及斷奶該如何進行,請繼續看下去。

依斷奶時間調整餵養方式

待寶寶可以好好吞嚥、消化更多食物後,就可以一邊哺乳,一邊逐步給予合適的副食品。有些國家的媽媽會哺乳到寶寶兩歳以上,大部分媽媽只會哺乳至寶寶滿周歲前,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建議,至少在寶寶六個月大前盡量都只餵母乳,但是每位媽媽和寶寶的情況和身體都不同,最終何時斷奶是媽媽的個人決定,並沒有什麼強制規定或是最佳的斷奶時機,不過以下是幾個不同斷奶時機的注意事項:

6 個月前:若不得不在寶寶六個月前停止餵母乳,請記得找營養充足的配方奶替代。(建議閱讀:親餵母乳或泡配方奶粉?母乳與配方奶各有好處) 6~12 個月:寶寶可以在這個階段開始嘗試一般的食物,但剛開始吃副食品時,目的是要讓他們學習吞嚥,並讓消化系統適應固體食物,寶寶主要的營養來源還是來自於母乳;若想停止哺乳,則要以奶粉替代。 1 歳後:一歲後斷奶的話,寶寶可以開始透過適合嬰幼兒的食品或一些乳製品作為主食,但如果情況允許,持續哺乳也是沒問題的。

斷奶方法:幫寶寶把斷奶分成兩階段

媽媽們可依下列步驟,幫助寶寶度過斷奶的過程:

斷奶第一階段:餵完母乳後,再給寶寶吃一點嬰兒食品,或其他適合寶寶的食物。鼓勵寶寶嚐嚐味道,感受食物的質地。 斷奶第二階段:觀察寶寶的便便,只要没有拉肚子或消化不良,就可以再試餵寶寶更多元的食物。一段時間後,就可在每次餵母乳前,先給寶寶吃些適合嬰幼兒的食物。(推薦閱讀:哺乳媽媽如何斷奶?抓準斷奶時機、循序漸進並注意鐵質補充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