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虛寂寞覺得冷?造成孤單5原因

空虛寂寞覺得冷?造成孤單5原因

回到自己一個人的房間,你是否也會常常陷入「空虛寂寞覺得冷」的孤單心境?人在經歷了一整天的忙碌生活後,當突然進入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時,往往會覺得失落和難過,而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外向的人身上。在人的一生中,誰也沒法逃過孤獨感,以下舉出人會覺得孤單的五個可能原因。

1. 缺少深度連結和親密時刻

一個擁有很多朋友的人,可能仍會覺得孤單,因為人都渴望親密的連結,關係是需要經營的,朋友的多寡不能定義一個人孤單與否。當遇到困難時,身邊有人陪著一起面對,讓自己不會感到孤單,這就是有深度的關係,我們都需要這樣的朋友。

對內向的人來說,比起跟很多的人哈拉小聊,他們更重視親密時刻,找兩三位好朋友一起分享深聊。大群體往往沒辦法給予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而小群體因為人不多,彼此就能聊得更深入,滿足人對親密關係的渴望。

(同場加映:與亞斯伯格症相處:戀愛關係如何維持)

2. 不適合的朋友圈

人在一個與自己合不來的圈子中,短期內可能不是問題,但長期下來就會變得很辛苦,處於這個圈子時,會覺得莫名的孤單。漸漸地,會發現話不投機,好像自己並不屬於這裡,可能是因為個性不合、興趣不同、價值觀偏差等等因素。

因此,請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硬撐著不走,若不及早處理,它可能會影響你的交友圈與生活,有的人甚至還會遭到歧視或霸凌。 3. 防衛心太強

另有一種孤單,叫做靠實力孤單,也許不是別人不想找你聊天,而是你的防衛心太強,在人前常常亮出「請勿打擾」的警示牌,不給別人與你建立關係的機會。

在社交對話中,我們需要跟對方有眼神交流與互動,專注地聽別人說話,同時肢體語言也要表現出對別人的談話感興趣,這樣對方才會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納,彼此也能更進一步地認識。

(同場加映:眼神接觸表露誠懇!積極傾聽的3原則) 4. 太頻繁使用社群網站

社群網站雖然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它畢竟不是面對面的連結,過於頻繁地使用社群只會造成反效果,讓人感到更孤單,尤其當看見認識的朋友們聚會合照,卻沒有自己,心中難免會有被遺忘的失落感。

如果你很容易覺得孤單,建議減少使用社群的時間,善用下班後或週末的時間,多跟朋友及家人共處。

5. 因工作犧牲人際互動

有的工作雖然薪水可觀,但卻要犧牲與人相處的時間,可能是工作性質的關係,也有可能是工時過長,沒時間好好陪家人,長久下來就會讓人既倦怠又孤單,像是工程師和研究員這類的職業。

若你很容易陷入孤單和沮喪,可以選擇高人際互動的工作,其他方式還包括用心經營每一段關係、積極參與義工或團體活動、養成好的運動習慣,以及時時抱著感恩的心。

小孩總踮腳尖?剖析原因與改善方法

一般來說,學步期小孩踮著腳尖走路屬正常,父母無需過於擔心,因為這個階段他們還在學習走路,尤其是 12~14 個月大的孩子,再過三到六個月,大多已經能平腳踩地行走活動了。若發現小孩滿三歲仍是踮著腳走路,爸爸媽媽就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健康隱患,以下列出其可能原因與改善方法。

跟腱過短是踮腳主因

寶寶的腳跟和腳趾因為長期縮在母胎中,所以造成連結小腿後肌和腳跟骨頭的跟腱變得很緊,在寶寶出生之後,為使雙腳能平踏在地上,並正常地走路,孩子需要一段時間活動與拉筋,來幫助肌腱完整成長。在極少數情況下,肌腱可能沒有發展完全,導致孩子跟腱過短、腳跟沒辦法碰到地板,便需要踮腳尖以利行走。

另外,早產兒也有踮腳走路的風險,因為早產兒容易發生腦神經損傷,間接影響肌肉運作,造成畸形足(Club foot)、跟骨骨骺炎(Sever’s disease)等足部病變。如果再加上腦出血,則可能導致腦性麻痺,其中痙攣性腦性麻痺更會造成嚴重的肌肉僵硬,使走路變得困難,有的症狀也會過度拉緊跟腱,引致痙攣性半身麻痺(Spastic Hemiplegia)。

健康小孩也會習慣踮腳

有些孩童雖然可以腳掌平踩在地上走路,但卻習慣把腳尖踮起來,通常這些孩子可能有發展遲緩或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簡稱 ASD)的行為特徵,像是語言和社交能力遲緩。

(同場加映:寶寶學說話~注意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同場加映:孩子有自閉症類群障礙?4招改善溝通

話雖如此,健康的小孩也有可能有踮腳走路的情形,這被稱為自發性踮腳尖(Idiopathic toe walking),其原因仍有待研究,但往往是因為習慣或家族遺傳所影響,根據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的研究,約有 5% 的小孩在六歲前是踮著腳行走的。 訓練小腿肌告別踮腳

要糾正孩子的走路姿勢,主要著重在伸展小腿後側肌肉,以及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就能有效幫助腳掌正確觸地。其中最簡單的方法是練習從座位上站起、坐下,此動作適合未滿六歲的孩童,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坐在椅子上,然後雙手穩穩地抓住孩子的雙腳,確保他的腳根貼在地板上,接著請孩子進行站立與坐下的動作。

至於六歲以上的小孩,可以讓他自己用雙手壓住牆做小腿拉筋。首先,在身體直立且腳掌貼地的正常站立姿勢下,將其中一隻腳往前踏出,此時,另一隻腳的小腿肌肉如果出現輕微的緊繃或拉扯感,就代表動作正確。請維持這個動作持續 15~30 秒,然後再換腳進行,一隻腳反覆練習十次即可。其他矯正方法還有深蹲和腳跟走路等等。

(同場加映:孩子有發育性痛很正常!按摩拉筋可減輕症狀)

H7N9 流感

H7N9 流感的基本概念

H7N9 屬於一種亞型流感病毒 ,又稱禽流感(Bird flu),此種病毒有存在於鳥類身上,人類會因接觸帶病毒的鳥類感染,但通常不會人傳人。雖然很像其他的A型流感病毒,但 H7N9 還是有不同的病毒株。

H7N9 流感始於 2013 年 3 月底,中國開始出現人類和鳥類(家禽)遭受新型的 H7N9 病毒株感染的報導,在此之前,這種病毒並沒有在鳥類和人類身上被發現過。

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感染 H7N9 流感,但 60歲以上的老人更容易感染。目前可藉由降低風險因素來控制 H7N9 流感,所以請向醫師諮詢,以獲得更多專業資訊。

H7N9 流感的症狀

感染 H7N9 流感的八天內,相關症狀就會開始出現。在大多數病例中, H7N9 流感表現得跟一般流感一樣,症狀如下: 咳嗽 發燒 喉嚨痛 肌肉痠痛 頭痛 呼吸困難

有些人可能也會有噁心、嘔吐或腹瀉等症狀。甚至在少數病例中,有些病人會有結膜炎(Conjunctivitis)的症狀。

即早診斷與治療能夠防止病情惡化,也能夠預防緊急狀況發生,所以請盡早就醫。若有經歷任何上述症狀或有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才是上策。

H7N9 流感的原因

目前認為此種病毒是源自中國境內的鳥類(家禽)身上,並曾有人類遭感染的案例。現有證據皆指出,大多感染的人類都曾接觸過有感染的家禽或是環境。 H7N9 流感的風險因素

曾接觸過感染鳥類或是有鳥類羽毛、唾液和糞便的環境,都可能使人成為感染 H7N9 流感的高風險族群。目前在 H7N9 流感病例中,極少數出現人傳人的狀況,而除非病毒在人傳人的狀況變得非常普遍,否則遭鳥類感染還是最危險的罹病風險因素。

人傳人的傳播方式目前仍不清楚,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感染 H7N9 流感,受感染的病患平均年齡為 62 歲。近年來的研究指出,女性罹患禽流感類病毒(Bird flu)以及相關併發症的風險較高,但還不確定原因為何。 H7N9 流感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與醫師諮詢以獲更多資訊。

假如醫師懷疑患者可能有上述症狀,會建議做健康檢查和檢測。病毒檢測包含收集病患的呼吸道樣本(如:鼻、喉嚨、肺)以及抽血檢測。 如何治療 H7N9 流感?                       

在患者出現病狀後的二天就得服藥,但許多流感病毒已經對下列抗病毒藥物產生抗藥性:金剛胺(Amantadine)、龜剛胺(Rimantadine)、奧司他偉(Oseltamivir,商品名:特敏福 Tamiflu)、札那米爾(Zanamivir,商品名:瑞樂沙 Relenza)。 H7N9 流感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提供二點降低以及預防 H7N9 流感的好方法:

目前預防 H7N9 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觸傳染源,尤其是鳥的唾液、黏液和糞便。這類病毒可經由人類的眼睛、鼻子、嘴巴甚至呼吸傳染給人類。 工作環境中有家禽或是要應付 H7N9 流感爆發的相關人員,都應遵循生物安全與感染控制措施,像是穿上防護裝備和多注意手部清潔。

若仍有任何問題,請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受傷後要冰敷還熱敷?這樣分辨就對了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受傷後到底該冰敷還是熱敷,還是兩種方法交替使用?以下透過介紹冰敷和熱敷的原理、效果,我們將讓大家一次看懂兩種方法的個別適用情形。 冰敷適急性傷害如跌倒撞傷

冰敷的功效原理:冰敷能減少局部血液循環,有麻痺、緩解疼痛、腫脹、發炎和出血的效果。 冰敷的適用症狀:冰敷適用於急性受傷後的 48 小時內,如跌倒、撞傷,以及過度伸展或收縮。當患部因為這些傷害而感到疼痛、發紅、發熱和腫脹時,冰敷可以稍微止痛、消腫和消炎。 不適合冰敷的症狀:冰敷不適合用於重大傷害,或關節炎(Arthritis)之類的慢性傷害。 冰敷的方式:將用冷水浸濕的毛巾稍微擰乾,即可冰敷。或者也可將裝袋的濕毛巾或水袋,放入冰箱 15 分鐘再使用。注意別直接將冰塊放在皮膚上,冰敷的時間也不要太長,每次最好不要超過 20 分鐘,以免凍傷。

(同場加映:休息冰敷按摩~8居家療法舒緩偏頭痛) 熱敷促循環  適慢性和疲勞傷害 熱敷的功效原理:熱敷可以促進局部血液流通,達到舒緩緊繃肌肉的效果。 熱敷的適用症狀:熱敷適用慢性或疲勞性的損傷,例如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的肌肉拉傷,或是大量運動後的肌肉痠痛。此外,熱敷也適用於肌肉痙攣,以及關節的僵硬和疼痛。 不適合熱敷的症狀:熱敷不適用於急性損傷,如跌倒、撞傷,並且不適合在這些傷害發生後的48小時內使用。 熱敷的方式:可用暖暖包,或用浸過熱水的毛巾熱敷患部。記得每次熱敷不應超過 20 分鐘,也不建議一邊睡覺一邊熱敷,以免燙傷。

(同場加映:落枕怎麼辦?秒懂脖子扭到原因和治療)

冰敷和熱敷的注意事項 有糖尿病(Diabetes)或有神經損傷的人,在冰、熱敷時都要格外小心。進行時建議用另一層毛巾,把冰敷或熱敷袋與皮膚隔開。 有開放性傷口,或皮膚對溫度變化有過敏反應的人,請不要冰敷或熱敷。

(同場加映:神經肌肉都要它~9種食物高鎂又健康)

性愛不再減少!4 招讓你愛愛次數往上加

性愛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但幫助維持了伴侶之間生理及情感的親密度,也能促進雙方的身體健康。因此,為了預防性愛的頻率愈來愈低,下列四招將有機會提升你少得可憐的性行為。

(同場加映:減壓提升免疫力!愛愛 7 大好處報你知)

1. 睡前請遠離手機

您的床只能用來睡覺及性愛,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都不應該出現在床上,因為它們可能會導致失眠(Insomnia),降低並破壞您的性慾。回想看看您是否曾經興緻高昂,可是您的伴侶卻放不下電腦。這種時候您要如何做才能讓對方的手從鍵盤上移到您身上?如果您真的想讓性生活並重返活力,請盡力將這些電子設備與床隔絕。 2. 避免藥物干擾性慾

為了盡情享受性愛但又不用擔心受孕,許多人選用口服避孕藥。但諷刺的是,避孕藥成分中的雌激素可能會抑制您分泌性荷爾蒙,使您對性興趣缺缺。除了避孕藥,某些治療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憂鬱症(Depression)、胃酸逆流及高血壓(Hypertension)的藥物也可能導致您性慾下降。如果您認為罪魁禍首就是藥物,請諮詢您的醫師。不要擅自行調整或停藥。醫師可能會視狀況而調整處方,降低藥物對您性慾的干擾。

(同場加映:沒性慾怎麼辦?10招找回活力免吃藥

3. 晚上休戰白天再戰

工作和家事可能使您精疲力盡。當您終於可以上床睡覺,早已經沒有精、氣、神去做愛做的事。您只希望好好睡一覺以補足隔天所需的能量。畢竟身體上的疲憊會殘害每個人的性慾,因此不如轉個念頭,其實性愛不一定非得在晚上。何不在早晨來場刺激又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性愛! 4. 對自己的身材有自信

肥胖或懷孕可能會讓對身材不滿意的伴侶抗拒性行為,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扭曲了人們對理想體型的認知,進而相信只有擁有模特兒般的身材才是完美的。但這一點都不是事實,實際上,伴侶並不會這麼重視胸圍或腰圍、臀圍等外在,不妨問問伴侶為什麽喜歡你,你會發現伴侶根本不在意那些事情,進而找回自信。不過,減重確實對健康有益,而身心狀況都更健康時,性慾也會直線上升。

(同場加映:提升性能力 6 運動學起來!有氧重訓讓你性慾大增

別再一招打天下!4 種經典愛愛體位學了嗎

一成不變的愛愛體位可是維持情趣的大敵喔!因此,伴侶做愛做的事的時候,不要再一招打天下了。本文將為您介紹4大經典且激情滿點的愛愛體位,讓您不再只擁有一技之長,藉由多方嘗試,開啟「性」福斜槓人生。

1. 傳教士體位(Missionary position)

傳教士體位大概是最常被使用的愛愛體位,而且從這個體位被延伸出來的姿勢也不少。這個姿勢大致為女方躺下,呈現雙腿張開、膝蓋微彎的姿勢;男方身體則是位在女方雙腿之間,用雙手或手肘支撐於床上,進行插入的動作。由於雙方是面對面的關係,採用傳教士體位可以在挺進的同時,邊親吻彼此,兩人之間的眼神交流也可以愛火燃燒的更加猛烈,不過這個動作對於G點的刺激可能相對的較少,建議女方可以拿一個枕頭墊在屁股底下,改變男方插入的角度,更容易摩擦陰道壁或G點達到高潮。

(同場加映:你是哪一種:陰道和外陰的 5 種形狀大揭密)

2. 女上男下(Woman on top)

女上男下的體位,又稱為騎乘位。是一個男方躺下,女方雙腳橫跨男方的姿勢;通常雙方會調整位置將陰莖放入陰道後,呈現坐在男方陰莖上方的姿勢,女上男下是少數由女方掌控愛愛的主導權的體位,女方可以依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擺動身體,但同時也相當要求核心肌群的出力,如果沒有固定的運動習慣,可能持續兩三分鐘便會聽到腹肌的哀號了。

相較於女方,男方不僅可以大大方方地偷懶,還能滿足視覺上的享受,很適合作為男方覺得體力不支時,稍作休息的體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女上男下不適合太過激烈,因為對於陰莖的彎折角度較大,如果一個不注意,女方整個身體的重量就可能壓迫到陰莖,造成陰莖骨折的慘烈後果。另外,有生小孩計畫的伴侶們也要注意,由於重力的關係,女上男下會增加受精的難度,不適合做為最後衝刺的體位。

3. 後背位(Rear entry, Doggy style)

這是由女方用雙手或手肘和膝蓋支撐身體,呈現跪趴的姿勢,男方則呈跪姿從女方背後進行插入的姿勢。後背位比較缺乏面對面的眼神交流,但是卻有一種像動物般交合,野性滿溢的快感,由於女方是背對男方的狀態,在看不到對方表情和動作的情況下,如果對方冷不防突然對您的敏感帶進攻,或是加大力道,這種突如其來的刺激快感,是許多女性愛用後背位的原因。 4. 側入式(Spooning)

側入式是女方可以採背對,或面對男方側躺的姿勢,男方也同樣側躺在女方身邊進行插入的體位。側入式對男女雙方來講都是較為省力的姿勢,大部分身體的重量不是由自己的手臂,而是靠著床鋪支撐,也因為如此,特別適合體重較重的男女採用,側入式跟傳教士體位一樣都很適合男方一邊挺進,一邊愛撫或刺激女方的敏感帶。此外,側入式也同樣適合在愛愛結束後,彼此依偎享受高潮後餘韻的姿勢。

(同場加映:性愛技巧篇-慢慢來還是狂抽猛送?速度與激情大哉問

H1N1流感(豬流感)

H1N1流感的定義

H1N1流感又稱為豬流感(Swine flu),為H1N1病毒所引起。在流感病毒中,H1N1病毒屬於較新的病毒株,其症狀都與一般流感(Influenza)相似。H1N1病毒源自於豬隻身上,但現在於流感季節時變為人傳人的流感病毒。雖然病毒還是會在豬隻間傳播,而且H1N1佑生豬流感,但人類不會因為吃到處理好且烹調好的豬肉食品而得H1N1流感。

這種大規模的流感是具傳染性的疾病,而且會在全球各地肆虐。首例人類感染H1N1的病例發生於2009年,當時因為H1N1疫情剛爆發而成為新的流感,各大媒體皆爭相報導寫成頭條新聞。 H1N1流感有多常見?

H1N1流感很常見,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會得H1N1,但是可以避免的,請與醫師討論以取得更多資訊。 H1N1流感的症狀

H1N1流感常見的症狀如下: 咳嗽 發燒 喉嚨痛 鼻塞、流鼻水 肌肉痠痛 頭痛 發冷 勞累 腹瀉 噁心、嘔吐

上述症狀和季節性流感的症狀很相似,H1N1像一般流感一樣會導致肺炎(Pneumonia)、肺部感染或其他呼吸道疾病,而且也可能讓氣喘(Asthma)和糖尿病(Diabetes)的病情更加重。本篇文章並未列出所有H1N1流感,若仍有疑慮,請向醫師諮詢。

什麼時候看醫師?

若有下列症狀,建議去醫院看診:

兒童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皮膚泛藍。 沒有喝足夠的水。 睡覺醒不來或沒有反應。 易怒,不想被抱。 類似流感的症狀有好轉,但伴隨發燒而且咳嗽變嚴重。 發燒、起疹。

成人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胸部或腹部疼痛或有壓力。 突然頭暈頭。 神智不清。 嚴重嘔吐或持續性嘔吐。 類似流感的症狀有好轉,但伴隨發燒而且咳嗽變嚴重。

H1N1流感的原因

H1N1是由流感病毒株引起,原本只在豬隻間傳播,但後來亦有人傳人的狀況,不過還是不會動物傳人,不像傷寒(Typhus)只會因為蝨子咬傷感染。H1N1屬於傳染性很強的流感,會經由人體的唾液和黏膜微粒傳播,傳播途徑如下: 打噴嚏。 咳嗽。 接觸被病菌汙染的表面後觸摸口鼻,如門把。 接觸紹感染的人。

H1N1潛伏期為7天,一般帶原者即使未出現任何症狀還是具傳染力,而小孩的潛伏期最長可達10天。 H1N1流感的風險因素

下列幾種類型的人被H1N1感染的風險較高: 65歲以上的老人。 5歲以下的孩童。 19歲以下而且長期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的年輕人。 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如愛滋病患。 孕婦。 患有慢性病者,如氣喘、心臟病(Heart disease)、糖尿病或是神經肌肉疾病。 住在安養院或是長期照護中心的人。 H1N1流感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以取得更多資訊。 如何診斷H1N1流感?

醫師會對患者進行液體採樣,醫師或護士可能會用棉花棒伸進鼻子或喉嚨採取樣本,接著將樣本送進實驗室分析,檢驗是否有H1N1特定的病毒。 如何治療H1N1流感?

大多數的H1N1病例無需服用藥物治療,除非已出現相關醫療併發症,否則還不需要就診。患者應該做的是嘗試減輕症狀,和避免將流感傳染給其他人。

目前有兩種適合治療H1N1的口服藥物,包括奧司他偉(Oseltamivir,商品名:特敏福 Tamiflu)和札那米爾(Zanamivir,商品名:瑞樂沙 Relenza) 。大多數病例無需服藥的原因是因為流感病毒會產生抗藥性,所以除非屬於可能會發病的高風險族群,否則一般健康的民眾即使得H1N1流感,都能靠自身抵抗力擊敗病毒。 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的生活模式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對抗H1N1流感: 睡眠充足能增強免疫力。 多喝水以預防脫水,喝湯或果汁則能補足身體流失的養分。 服用市售止痛藥可減緩頭痛或喉嚨痛等症狀。 用肥皂勤洗手,或是常用乾洗手清潔。 不隨意觸碰口鼻和眼睛,因為病毒會在手機等表面存活。 生病的話應請假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他人。 在H1N1流行季節少去人多的地方。

若仍有任何問題,請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

在智慧型手機問世之後,人們的生活都愈來愈倚賴它,包括工作、娛樂、交通和教育在內,都可以透過手機進行,這種使用手機的習慣,甚至也延伸到非清醒狀態的我們。想想看,您有多久沒使用過「鬧鐘」了?這裡所說的鬧鐘,指的是附有鬧鐘功能的時鐘,不管是傳統敲鈴式或是電子式的鬧鐘,好像都逐漸被手機所取代。因此,本文將告訴您,睡覺時手機放在身旁可能對健康產生哪些影響,也許您該在相處了一整天過後,跟手機保持一點距離,對您和您的智慧小夥伴都好。

3種將手機放在身邊當鬧鐘的壞處 1. 分心

手機當作鬧鐘最常見的負面影響,就是它除了鬧鐘功能外,還是一個無法與外界斷連的工具;如果我們使用傳統鬧鐘的話,時間設定好、開啟鬧鐘、電燈關掉,倒頭就睡,我們沒辦法用傳統鬧鐘瀏覽一下網站、看一下YouTube影片、滑一下FB或回一下Line;但是這些事情,我們都可以在手機上做到,時常一不注意,我們又多浪費了一堆時間在手機上,壓縮了睡眠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甚至會有「睡眠傳訊」的現象,指的是人在入睡後,手機接到訊息通知、發出音效或亮光,使人們無意識地拿起手機回覆訊息,而傳出去的訊息通常都是一串亂碼,完全沒有意義。這個情況看起來跟夢遊有些相似,不過通常發生在年輕人或學生等,花費較多時間在社群軟體的族群。若您有睡眠傳訊的狀況,可能需要考慮減少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別讓手機控制了自己的生活。 2. 光線

手機所發出的藍光會影響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使入睡所需的時間與難度提升。建議在睡前1~2個小時,不再使用手機或電腦等3C產品,改為進行其他靜態活動如:閱讀、冥想或寫日記,作為1天的結束,同時也能避免在使用手機的時候,繼續接受朋友圈的動態,畢竟,有時候睡覺的情緒可以輕易的被一則訊息破壞。 3. 健康疑慮

首先要先了解,手機所含的射頻輻射(Radiofrequency)為電磁波的一種。基本上,只要有使用到電的物品,在運作時都會產生電磁波,而手機所發出的射頻輻射,屬於對人體較無傷害的非游離輻射(Non-ionizing radiation)。雖然目前仍無明確的研究顯示,電磁波對人體的致癌機率有多少,造成癌症的機率多高;也無法肯定長期接觸射頻輻射,是否會危害人體健康,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已把手機所產生的電磁場列為可能致癌的因素之一。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1996年成立了國際電磁場研究計畫,持續了解電磁場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在研究明朗化之前,不建議在睡覺這種沒有必要使用手機狀況下。

如何在睡覺時脫離手機掌控

了解手機對睡眠的影響之後,您是否下定決心在睡覺的時候,不再將手機放在身旁了呢?改變一項習慣可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您不妨可以嘗試以下2種方式,避免手機妨礙您一夜好眠: 放得愈遠愈好:如果您沒辦法將手機置於臥房外,或是仍然希望把手機作為鬧鐘使用,您可以考慮在晚上睡覺時,將手機放在距離您最遠的位置上,並將手機關機或開啟飛航模式。這種方式除了能避免任何應用程式的通知、排除夜貓族朋友在半夜打擾您的清夢外,也能減少身體所吸收到的電磁波量。另外,將手機擺在遠處,可能也有助於改善賴床,因為許多人在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便是滑一下手機,看看有什麼新訊息需要回覆,而想達成這件事情,勢必就得起身去拿手機,無形中也減少了睡回籠覺或是不願起床的情況。 買個傳統鬧鐘:用傳統鬧鐘來代替手機吧!除了少了一個在睡前滑手機的理由外,傳統鬧鐘也比手機來得穩定,相信讀者們應該都有設定了手機鬧鐘後,不曉得是因為自動靜音、手機軟體更新或是自行關機等莫名其妙的理由,導致早上鬧鐘沒有準時響起。有時候,有著簡單的設計和單純目的傳統鬧鐘,比手機來得更加可靠。

對象不同影響大腦罪惡感!構成殺人動機3原因

我們偶爾會在新聞看到隨機傷人的報導,甚至無差別殺人事件也屢屢發生,而很多行兇者並非是重嫌犯,他們可能和你我一樣沒有任何犯案歷史,卻因為生活壓力、情感衝突等等原因,一氣之下竟能殺害素不相識的人。本文將剖析殺人時的大腦變化,以及引發殺機的原因,或許就如《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殺人犯的母親所言:「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 20 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同場加映:總是莫名暴怒生氣?檢視4種憤怒原因) 罪惡感影響大腦活動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隱藏性的暴力傾向,尤其容易在我們感覺到生命受到威脅時出現,它是一種危機處理反應;若當事人處於非常敏感的心理狀態,往往會讓情緒失控。你也許曾看過,有的人在極高的壓力下,毫無預警地就情緒大暴走;即使是看起來親切友善的好好先生,都會在受威脅刺激時,變得壓力和暴躁。

從腦部結構來看,傷人和殺人是會帶給行兇者罪惡感的。根據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心理學系所的研究,當人在動畫中模擬軍人殺平民時,腦部的眼眶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或稱前額葉基底區)和頂顳葉交界處(Temporoparietal junction)的活動會因為罪惡感出現而變得活躍。

此外,腦部的梭狀回(Fusiform gyrus)和舌回(Lingual gyrus)一樣會在殺人時變得活躍,兩者的差別在於,模擬殺平民的時候,梭狀回較為活躍,由於此部位負責臉部辨識,因此我們可以理解成受測者在殺害平民時,大腦也在分析受害者們的表情,也就是帶有「人性」在執行殺戮的過程;舌回則主要負責空間推理,當殺害對象為敵對軍人時,這個部位會特別活躍,可推斷在殺害敵對軍人時,大腦可能更傾向認為這屬於合理的行為。

雖然軍人與心理病態者的殺人動機並不一樣;但兩者在執行殺人行為時,同樣都會運用到上面所提的腦部區域。研究告訴我們,殺人時的大腦活動和道德觀互相纏繞影響,如果我們對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可能有助預防犯罪,心理學家和犯罪學家也許能事先發現並阻止可能有謀殺動機的人。

(同場加映:暴動如何形成與轉變?從心理學了解背後原因) 成為殺人犯 3 大原因

與其將罪全都怪在殺人犯身上,或許我們該思考的,是什麼造成他們走向這條毀滅性的道路,根據英國獨立教育慈善機構犯罪與司法研究中心(Centre for Crime and Justice Studies)的資料,連環殺人事件是過去約 400~500 年間出現的行為現象,且按照歷史的觀察,此行為可能和人類邁入現代社會有密切關係。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在每天的生活及競爭中不斷被否定和拒絕,他或許就會把心中的憤怒和不平向他人發洩,涉入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ing)的行為,輕則藥物濫用與自殘,重則可能選擇自殺,甚至殺人。

(同場加映:尋短並非本意?6點剖析自殺者的內心世界

沒有人生來就想傷人或殺人,多關心身邊的朋友,或許你就可以避免下一起殺人事件的發生。以下舉出三個誘發殺機的可能原因: 冷漠關係的社會:科技先進化與人潮遷移,為各個地區帶來更多的新面孔,加上網路的匿名言論,人與人的相處也比以往更冷淡,甚至鄰居之間也不會有任何交集。因為互不認識,猜疑和不信任更容易挑起爭端,悄悄將殺人惡念植入心中。 大眾媒體與名人效應:媒體非常有利於資訊傳播,但同時也是把雙面刃,像是隔三差五的殺人新聞,甚至是對連環謀殺案的系列報導,都可能會讓閱聽人將「殺人」視為一件稀鬆平常或甚至是可以「做」的,再加上現代社會想出名、爆紅的人如過江之鯽,有時候媒體對於重大謀殺案的報導,讓犯罪者的曝光率甚至可跟明星相比,這不免會讓某些人為了想「出人頭地」,享受成名的感覺而殺人。

(同場加映:家有迷妹~小孩有名人崇拜症候群怎辦) 邊緣化的社會:一個受邊緣化的社會,意味著其社會階級的差異性很大,階級高的鄙視階級低的,甚至不把對方當做人看。此思想雖已過時並逐漸淘汰,但在貧富差距很大的社會中,它仍是存在的,而殺人犯亦會把這等人當做殺害目標,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對方死了,也不會有人會為此悼念。

開放式辦公室的優劣?氣氛活潑但易傳染病菌

對辦公室上班族而言,擁有好的工作環境非常重要,它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間接也保障人身心的健康;相反的,一個空間品質差的工作環境亦徒增焦慮氛圍,容易讓員工因壓力而分心,工作表現當然就會降低。本文舉出工作空間對員工健康的影響,特指開放式設計辦公室(Open plan office)的好處和壞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同場加映:無法久待大樓辦公室?你可能中了病態建築症候群

開放式辦公讓員工活躍

一般來說,上班族的工作空間可分成三種空間模式:私人辦公室、高牆隔間辦公區(也叫蜂窩辦公)以及開放式辦公區。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醫學院暨地方、幸福感與績效系所的研究,比起高牆隔間辦公區,開放式辦公區的員工擁有較低的壓力,而且他們也會比其他兩種辦公空間的員工來得更活躍。

由於開放式辦公區採低間隔板或無間隔板,來分配工作空間,所以若員工需要講電話,或開會討論時,可能就得移動到別處,以免造成鄰近同事的干擾。如此一來,就能讓員工有活動身體的機會,避免一整天都坐著不動的健康問題。

(同場加映:辦公久坐身體卡~7種小物運動舒展

病菌傳播也相當開放

不過,開放式設計辦公也不盡然全是優點,因為同事之間的辦公空間少有阻隔,可能會提高病菌傳播的風險,根據丹麥國家工作環境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for the Working Environment,簡稱 NRCWE)的研究,開放式辦公空間通常會多於六人,比起蜂窩辦公,開放辦公空間的員工的病假機率高達 62% ,當然,人數多寡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雖然蜂窩辦公限制了同事之間的工作相處機會,但因為大家各自有專屬自己的個人空間,所以身體和病菌散播的風險也會降低。要注意的細菌傳播途徑包括近距離對話、電腦和手機螢幕、個人資料及文件夾、個人用品和包包、辦公桌、辦公電話、門把、影印機、電梯按鈕、辦公室的冰箱及共用櫥櫃。

總而言之,不管你所處在的辦公空間是哪一種,都要確保身心是健康的,建議不要長時間坐在位子上,多點走動活動身體。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與環境整潔,尤其針對共用的設施和物件更要提高警惕,免得把細菌都帶到自己身上來。

(同場加映:1分鐘一定鬆!辦公室裡的伸展操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