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不穿內褲沒問題!方便性感又舒服

女生不穿內褲沒問題!方便性感又舒服

女生們有沒有想過不穿內褲會怎麼樣?或許有人認為沒什麼,但有人就覺得這個行為很淫蕩。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了解一下,不穿內褲有哪些好處!

避免下體成細菌溫床

如果妳的生殖器受不了刺激,醫師可能會建議妳不要穿內褲,以減少搔癢等不適的感覺。這是因為過緊、過貼的內褲,會讓原本就很潮濕的下體更悶、更不透氣,變成細菌的溫床。因此除了不穿內褲,褲子不要穿得過緊也很重要。

避免內褲痕顯現出來

內褲痕從褲子或裙子裡透出來,真的很討厭,但不穿內褲的話,就完全不用煩惱這個問題。此外,有時候褲子因為少了內褲的厚度,穿起來也會比較舒適。不過要小心,如果不穿內褲的話,穿緊身褲時,陰唇的形狀會比較容易顯現。

為性感程度加分

穿情趣內褲會讓人覺得自己很性感,但如果不想花錢,就什麼都別穿!就算大家都不知道妳現在沒穿內褲,但光是只有自己或伴侶知道這個小祕密的感覺,就可以讓人倍感sexy喔! 方便就是最好的原因

有沒有遇過內褲穿完,但來不及洗和晾的經驗?與其把髒內褲拿來反穿,或買不環保的免洗內褲,還不如不要穿比較方便!

結紮後免反悔!輸精管結紮逆轉手術

有時候我們恨不得有部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改變當時的行為,像是在結紮之後卻又想要生小孩。這也是為什麼有醫師不願意替沒有子嗣或是年輕人做結紮手術的原因,因為世上雖然有後悔藥可以吃,但是價錢可不便宜,以下就帶您了解結紮之後如何重拾生育能力,以及逆轉結紮手術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有辦法重新接回輸精管嗎

男性結紮之後,仍然有辦法利用輸精管與輸精管吻合術(Vasovasostomy),重新接回輸精管,恢復生育能力,成功率高達9成,只是手術的花費比起結紮更高,約介於30000~50000新台幣之間。另外,還有一種輸精管副睪吻合術(Vasoepididymostomy),這種方式是將輸精管直接連結到副睪,也就是儲存精子的地方。但是這種手術難度較高,通常會在進行手術時,在陰囊切開一個小口,將打結的輸精管剪開,觀察管內液體,假如管內液體中沒有精子存在,可能代表精子有堵塞的情況,這時才會選擇輸精管副睪吻合術,這也代表著躺在手術台上的人,並不會知道醫師是用哪種方式完成輸精管結紮逆轉手術(Vasectomy reversal)。

接回輸精管後,生育能力能回復多少,取決於結紮時間的長短,時間愈長,則生育力愈低。話雖如此,對於真的想要小孩的父母來說,不管低不低,只要恢復生育能力就有希望。

輸精管結紮逆轉手術風險及術後注意事項

跟結紮手術一樣,傷口感染和陰囊疼痛都是術後可能發生、但機率不高的併發症。值得一提的是,結紮逆轉手術有可能造成陰囊血腫(Hematoma),也就是陰囊裡面出血,積聚在組織裡面造成陰囊腫大,雖然機率不高,但若發現有這種情況,請立即尋求醫師的診斷與治療。以下提供3點手術後的注意事項: 在手術完成後2天內,最好避免傷口碰水,減少傷口感染發炎的機率。 手術後6~8週內,減少或避免從事跑步、打球、騎腳踏車等運動,以免拉扯到陰囊,影響到輸精管的癒合情況。 一般來說,術後一個月內不建議從事性行為或自慰,或者也可以直接詢問醫師何時才能「開工」。

如果手術不成功呢

如果輸精管在術後又產生堵塞的情況,就有可能再度變回結紮的情況。除了選擇再次進行結紮逆轉手術之外,利用體外人工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製作試管嬰兒,也是可以在結紮後再度生育的方式。不過,若是精子健康、沒有不孕症的困擾,不建議將試管嬰兒作為優先選擇,它高昂的手術費用,足夠做2、3次以上的結紮逆轉手術,而且成功率也較低。

男人增精DIY~提升睾固酮從生活做起

有生育計劃的老公們注意囉!除了要在意性能力之外,精子數量更是提升懷孕機率的要素唷!通常能影響製造精子的荷爾蒙,或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質,都可幫助提升男性睪固酮(Testosterone)的水平,有助於製造更多健康的精子,而好消息是,想改善精子品質和數量,可從飲食和作息開始做起,以下介紹5大增加精子數量的簡單守則:

1. 規律運動

研究指出,經常運動的男性,比不常活動的男性具有更高的睪固酮水平,和更好的精液品質。但請避免過度運動,可能反而會降低睪固酮水平,產生反效果。若平時攝取足夠的鋅(Zinc),就能稍微減緩這種情況。

2. 紓解壓力

壓力可能會降低性滿足感,並削弱生育能力。研究指出,長期的壓力會造成增加體內的皮質醇(cortisol),而這會使睪固酮的水平漸漸下降。不妨平時多走到戶外散步、冥想,或運動來減少壓力。 3. 戒菸戒毒少喝酒

研究指出,吸菸會使精子數量持續減少,而飲酒過量也可能會影響睪固酮的水平。除了酒精之外,服用大麻和古柯鹼(Cocaine)等毒品,也可能會減少精子生成。

4. 不使用某些處方藥

一些處方藥可能會減少健康精子的數量,但當停止服用該藥後,精子數量會漸漸恢復正常。暫時減少製造精子的藥物,如某些抗生素、抗雄性素藥物(Anti-androgens)、抗精神性藥物(Antipsychotics)、消炎藥等。 5. 足夠的維生素C和D

研究證實,攝取充足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有助於改善精液品質。一項針對男性不育症的研究發現,每天服用2次1,000毫克(mg)的維生素C補充劑兩個月後,可使精子活力提高92%,並且精子數量能提高100%以上。此外,而維生素D質,也是提升精子健康的重要營養素和礦物質。

手機別再放口袋!小心輻射讓您變空包彈

根據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研究顯示,若手機太接近男性的睪丸,可能會傷害男性的生育能力。其中的風險是因為,男性很常把手機放在口袋,並且用免手持的設備講電話,這個舉動雖然看起來時髦有架勢,但卻會讓睪丸暴露在電磁輻射的危險中,甚至太常使用藍牙裝置也會有潛在風險,。

手機的輻射如何影響男性生育力?

這份研究蒐集了32位男性的精液,並且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將輻射頻率為850赫茲的手機,放在離睪丸約2.5公分處的褲子口袋裡,維持通話模式一個小時。會選擇這樣的數據來測量是因為,一般美國製手機的輻射為850~900赫茲,所以決定採用850赫茲頻率輻射,而2.5公分的距離則是根據一般男性睪丸和褲子口袋的距離。

做這份研究的學者先前就已確定手機電磁輻射和精子品質受損的關聯,而這份新的研究則是證實了原因。暴露在電磁輻射中可能會導致更多自由基的受損,因此破壞精子的運動能力和存活率,小心成為空包彈。

然而,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也是值得注意的因素。因為,暴露在輻射中的精子,與未暴露的精子相比,DNA的破壞程度相差不大。不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實這些研究成果,以及更進一步確認,長距離的輻射對男性生殖力是否有影響,或是靜音、待機模式的手機是否也有相同破壞程度的輻射。

如何保護男性的生育力?

建議您將手機放離睪丸愈遠愈好。專家認為,若男性將手機放在褲子口袋,並用免手持裝置1天講電話3~4小時,有很大的機率會不孕。此外,不僅手機該離睪丸遠點,筆記型電腦的電池熱度也可能會造成影響,還要多注意按摩浴缸、泡澡、毒素和抽菸的其他因素。

氧化壓力對精子造成的損害,可用抗氧化劑(Antioxidant)改善,例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E。若男性有不孕問題,但精子卻沒有異常狀況,醫師仍然會建議使用抗氧化劑來協助您改善狀況。此外,也請您正確解讀這些研究結果,因為研究成果雖然看起來非常的有權威,但目前的科學證據還是不足以確立無線裝置與身體損害之間的因果關係。因此,科學家還需更進一步的研究,也請您等待更多結果來證實這件事。

聽覺傷害

聽覺傷害的定義

聽覺傷害,通常是因為人體暴露在高分貝(dB)噪音環境下傷及內耳所導致。單一巨響或長時間暴露於低分貝聲音裡,也可能發生一樣的情形。由於耳膜能保護中耳或內耳,若有任何細微聲響,透過耳膜的震動,最後能傳遞到大腦接收聲音,因此,除了耳膜破裂或內耳受損,一些腦部損傷也可能造成聽覺傷害。另外,聽覺傷害也可能意味著聽力受損。 聽覺傷害有多常見

請和醫師討論,以了解更多資訊。 聽覺傷害的症狀

聽覺傷害常見的症狀,包括: 部分聽力受損:當身處高分貝環境中,聽力很可能漸漸惡化。 耳鳴:感覺耳朵有聲響出現

有些症狀可能沒列在上面,如果您對任何症狀有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聽覺傷害的病症因人而異,若有疑問,請諮詢醫師,了解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聽覺傷害的原因

聽覺傷害,是造成聽力受損的重要原因,而傷害內耳的原因包含: 耳邊的爆炸聲 耳邊的槍聲 長期處在巨響環境,例如:大聲的音樂或機械聲 聽覺傷害的風險因素

以下是增加風險的因素:

長期在大聲的工業設備旁工作 長期在高分貝環境中生活或工作 使用槍械(在射擊場工作等) 在巨響環境裡未使用耳塞

若人體持續暴露在超過85分貝的噪音裡,可能增加聽覺傷害的風險。或許,醫師會提供日常生活聲音的分貝表,例如,小型引擎的聲音一般為90分貝。因此,醫師會幫助分析您生活上應該避免待在那些地方太久。 聽覺傷害的診斷與治療

請注意,這裡提供的資訊,並不能取代專業醫師的專業診斷。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隨時與您的醫師諮詢。 聽覺傷害如何診斷

醫師會詢問您曾處在那些噪音,另外,醫師還會透過聽力檢查,來幫助診斷。在檢查裡,您會聽到許多聲音和音調,醫師會請您說明哪些聽得到,哪些聽不到。 聽覺傷害如何治療

聽力受損可能無法完全康復,治療的目的主要是避免耳朵受到更多傷害。另外,學習助聽器和唇語也能幫助患者溝通。 聽覺傷害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和應付聽覺傷害: 戴耳塞或耳罩,避免過大的音量傳入耳朵。 從事音量過大的活動,例如:槍械射擊、使用電鋸、騎重機或雪車。 避免長時間聽大聲的音樂。

若有任何疑問,請洽詢醫師以獲得最佳建議。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喉炎

喉炎的定義

喉炎(Laryngitis)是指喉部,也就是喉頭(Voice box)發炎的一種病症。喉頭裡有聲帶及2層組織黏膜,我們所發出的聲音即是由2層黏膜震動所形成,但當喉部發炎時,聲音就會變得沙啞或失聲;或是您應該也有經歷過喉部發炎帶來的呼吸困難和痛苦的咳嗽。

一般導致喉炎的原因是喉嚨的過度使用、刺激或感染。喉炎是暫時的病症,但也可能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若您的喉炎久病不癒,那很有可能是其他嚴重疾病的徵兆,請就醫檢查。

喉炎有多常見

喉炎相當常見,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必須一直說話的人,例如演講者或歌手;也好發於感冒或支氣管炎的人身上,但喉炎是可以預防的,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喉炎的症狀

常見的喉炎症狀是聲音變得低沉、沙啞,甚至可能失聲,以下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您的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喉嚨癢、失聲、乾咳、咽喉痛。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喉炎並非嚴重的疾病,並且可以使用居家療法治癒,但有些個案中,喉炎可能是其他嚴重疾病的徵兆,若您的喉炎合併有以下症狀,請就醫診治: 呼吸困難、咳血、高燒超過攝氏39.5度(華氏103度) 、喉嚨痛加劇、吞嚥困難

喉炎的原因

喉炎的成因視它是急性或慢性而定,常見的原因如下:

急性喉炎(Acute laryngitis)

病毒感染:感冒 (Colds)、支氣管炎 (Bronchitis)。

聲帶過度使用:大喊大叫、過度使用嗓音。

細菌感染:白喉 (Diphtheria)。

慢性喉炎(Chronic laryngitis)

吸入刺激物:化學煙霧、接觸過敏原。

吸菸。

慢性鼻竇炎(Chronic sinusitis)。

飲酒過量。

有些兒童喉炎是由於呼吸道阻塞或感染所導致,例如哮吼(Croup)或會厭炎(Epiglottitis),這些都是很嚴重的疾病,請儘速帶孩子就醫。

喉炎的風險因素

喉炎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支氣管炎和鼻竇炎(Sinusitis)。

吸入太多刺激物,如香菸、飲酒過量、胃酸或工作場所化學物刺激。

過度使用嗓音,如說太多話、說話音量大、喊叫或唱歌等。

喉炎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如何診斷喉炎

為準確診斷,您的醫師可能會檢視您的病歷及當下的身體狀況,此外,醫師可能會進行以下檢查:

醫師會將一個小鏡及照明器,伸入喉嚨檢查聲帶。

若您的醫師懷疑患部是腫瘤時,檢查將進行化驗是否含有癌細胞。

如何治療喉炎

急性喉炎的症狀通常會在一週左右自行消失,您可以透過居家自療或使用非處方藥物來緩解不適,例如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布洛芬 (Ibuprofen)、咳嗽糖漿(Cough syrups)或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或者少說話、改用手寫傳訊代替來讓聲帶休息。至於治療慢性喉炎,醫師可能會建議以下方式:

藥物只針對細菌感染的喉炎有效,而非病毒感染的喉炎。

藥物只能幫助緩和聲帶發炎,對於咳嗽等較嚴重的症狀則可能需要更多治療。

喉炎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幫助您預防喉炎發生:

讓聲帶休息,用寫紙條或發簡訊的方式轉達。

呼吸潮濕的空氣,您可以使用加濕器或煮開水後再吸一些蒸氣。

多喝水,避免喉部乾燥。 避免吸菸、喝酒。

吃喉片或用鹽水漱口。 避免使用解除充血劑,它會造成喉嚨乾燥。

避免壓低聲音勞損聲帶,例如竊竊私語。

謹遵醫師指示進行用藥或治療。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耳鳴又有異物感?可能是耳咽管出問題

您有曾有在飛機起降耳朵裡面感到疼痛,並且伴隨著類似鈴響的聲音在腦內環繞嗎?這種稱為「耳鳴」的狀況,對於部分人來說,可能比狹窄的經濟艙座位還要難以忍受。然而,引起耳鳴的原因以及與其高度相關的耳咽管(Eustachian Tube),聽起來卻有點陌生。以下將帶您來了解耳咽管的構造、功能與耳咽管功能喪失的治療方式。

耳咽管的功能是什麼

耳咽管是連結耳朵與靠近鼻腔出口的一條細窄管道,這條管道除了連結咽部之外,另一側則連接位於鼓膜(Tympanic membrane,又稱耳膜)之後的中耳(Middle ear)。

耳咽管可以幫助平衡耳內壓力以及排出中耳內的分泌物等液體,如同上述提到飛機起降所引起的耳鳴狀況,便是耳咽管沒有做好平衡耳內壓力的工作,導致耳內壓力與外界壓力相差過大,使得鼓膜凹陷產生疼痛,但這個症狀可以透過吞口水、咀嚼或打哈欠來改善。因為耳咽管會在進行這些動作時開啟,發揮平衡壓力的作用 耳咽管功能喪失原因

除了高度改變外,感冒、過敏和鼻竇炎(Sinusitis)也是可能造成耳咽管罷工的原因,因為它們所產生的鼻液可能會堵塞鼻咽管,或是因為咽部發炎,使得組織腫脹,讓管道變得更為狹窄。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放置不管,長期的疾病感染,可能引發如:中耳炎(Otitis media)、中耳炎合併積水(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等併發症。另外,以下3個族群的耳咽管特別容易出問題: 肥胖族群:脂肪沉積物可能會提高耳咽管堵塞的風險。 抽菸人士:抽菸或危害耳內纖毛(Cilia)阻擋異物入侵的功能,使得耳咽管更容易被黏液或細菌入侵。 兒童:兒童的耳咽管比成人來得更窄小,因此一旦感冒,鼻咽管相當容易堵塞。

耳咽管功能喪失的症狀與治療

耳咽管功能喪失的症狀除了耳鳴之外,患者也可能感到耳朵有堵塞感和疼痛感。一般來說,超過2個禮拜耳朵都還怪怪的,便建議要就診治療。另外,若是因為症狀而感到非常不適,除了打哈欠、吞口水之外,用手指捏住鼻子、閉緊嘴巴吐氣,可以幫助耳咽管擴張。以下為醫師可能採取作為治療耳咽管的方式: 耳滴劑與口服藥:抗生素(Antibiotic)和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可用耳滴劑或口服藥的方式,改善耳咽管感染或發炎的症狀。 中耳通氣管(Ear tubes):如果耳咽管堵塞的情況嚴重,醫師可能會考慮在鼓膜上開一個小口,放入耳管幫助平衡耳內外壓力,同時也能排出耳內積水(分泌物)。但是既然鼓膜上有孔洞,水當然也能從外側進去,因此不建議游泳,而洗澡的時候,可以戴耳塞或塞棉球避免水跑進耳朵內。

氣管食道瘻管

氣管食道瘻管的定義

氣管食道瘻管(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 fistula,TEF),是指連接食道與氣管處,有1或多個地方出現異常所造成的疾病,屬於先天疾病。胚胎的食道和氣管會在孕期3~6個星期間開始分離,如果分離不完全,就會產生瘻管;有可能是因為食道和氣管生長過快,或食道與氣管之間的組織壁有發育缺陷。

患有氣管食道瘻管的嬰兒吞嚥時,液體和口水會進入氣管,胃的內容物也可能逆流進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等其他疾病,且新生兒如果患有氣管食道瘻管,通常會伴隨其他先天缺陷的疾病。以下是3種常見的氣管食道瘻管類型: 大約85~90%的氣管食道瘻管,都屬於上端食道閉鎖的囊袋狀,下半部則與氣管互通相聯。下端氣管食道瘻管。

食道的上方直接與氣管相連,下方則形成囊袋。 一種很罕見,稱為H型氣管食道瘻管;患者的食道和氣管都很完整,但兩者之間會有通道相連。這是氣管食道瘻管最難診斷的類型,因為患者吃東西和呼吸都正常。 氣管食道瘻管有多常見?

大約每3000個新生兒中,會出現1個氣管食道瘻管案例,且男孩比女孩更常發生。研究結果也顯示,氣管食道瘻管發生機率,會隨著媽媽的年齡增加而提高。若有疑問,請與醫師討論進一步資訊。 氣管食道瘻管的症狀

氣管食道瘻管常見的症狀有: 嘴裡吐出白色泡泡。 餵食的時候,會有咳嗽或噎到的情形。 嘔吐。 皮膚呈藍色,尤其是在餵食的時候。 呼吸困難。 腹部飽滿,且又圓又大。

有些氣管食道瘻管的症狀並沒有列舉出來,如果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發現上面列舉的症狀或有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才能找出最適合的醫療方法。 氣管食道瘻管的原因

胎兒在子宮內成長時,身體的各種器官也隨之發展、成熟。氣管和食道在發展最初的階段,是屬於同一條管道的,但在受孕後的3~6個星期時,胎兒的氣管和食道間會形成組織壁,變成2個明顯的管道。如果這個分隔用的組織壁沒有適當形成,就會造成氣管食道瘻管。

氣管食道瘻管的風險因素

請諮詢醫師,以取得進一步資訊。 氣管食道瘻管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替代專業醫師囑咐,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氣管食道瘻管?

如果醫師從鼻孔插入鼻胃管,卻無法到達胃部,便可確診。使用不透射線導管則可以確認瘻管的確切類型、位置,同時拍攝食道影像。此外,X光可以呈現腸道裡的空氣狀況,如果瘻管太小,內視鏡通常會無法找到瘻管的位置。 氣管食道瘻管如何治療?

除了患有H型氣管食道瘻管的嬰兒之外,患有其他氣管食道瘻管的嬰兒,如果不接受氣管、食道分離與修護手術,就可能無法存活下來。一般有新生兒重症病房的醫院,都能為嬰兒進行氣管食道瘻管手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嬰兒因為早產、有其他先天缺陷疾病,或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可能就無法立即進行手術。

等待手術期間,如果嬰兒的身體狀況穩定,手術前的照護應專注在避免讓嬰兒患有吸入性肺炎,其他注意事項包括:

將嬰兒的頭部抬高,以避免胃裡的東西逆流或吸入肺部。 用吸痰器將嬰兒的黏液、唾液吸除,以避免被嬰兒吸入。 必要時,用鼻胃管餵食。 從嘴巴餵食嬰兒吃東西。

手術完成後,食道就會完全暢通,而且與氣管分離。如果食道兩端距離太長,醫師會先做近端食道造口術,之後再將大腸植到缺損處進行治療。 氣管食道瘻管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以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小孩熱天脫水不能等~應對和預防措施

人的體溫是受大腦的下視丘嚴格控制的,它是人體的恆溫器,為了維持正常運作,會把人體的核心溫度大約保持在37°C左右。而當體溫超過這個設定值,身體就會自動啟動散熱功能,例如使呼吸變快而淺短,或使皮膚表面的血液流量增加。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大部分的熱能都是經由皮膚表面散去的。當我們處在乾燥涼爽的環境中,散熱是件輕鬆容易的事,但在陽光直射、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散熱就會變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在悶熱的夏天,會有較多人罹患散熱相關疾病的原因。

有散熱問題風險的小孩

過去的想法普遍認為,小孩調節熱的能力比成人差,因此更容易罹患與熱相關的疾病。但其實只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大多數小孩的體溫調節能力和成人是一樣的。然而,無法自行調節體溫或有散熱困難的兒童,在高溫環境中會面臨生命危險。

尤其是嬰幼兒,因為身體表面的面積和身體的體積相比,表面所佔的比例較高,相對會從環境中吸收更多熱能;加上身體會在活動時變更熱、排出的汗水又少於成人,而且不但不會自己補充水分,大人也常忘了替他們補充,所以才會容易出現散熱問題。此外,屬於以下族群的兒童,也較容易會有散熱方面的問題:

發展遲緩或有發育障礙的兒童,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補充水分的自覺,口渴了也無法表達。 沒有自由行動能力的兒童。 患有糖尿病(Diabetes)、囊腫纖維化(Cystic fibrosis)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慢性疾病的兒童。 患有發燒、胃腸道感染或曬傷等急性疾病的兒童。 運動量大且有健康問題、不習慣處於高溫環境,或肥胖的兒童。 正在服用抗組織胺、利尿劑,或精神疾病等會降低人體調節體溫能力藥物的兒童。 過去曾產生散熱相關問題的兒童。

與散熱問題有關的常見疾病

大量出汗而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會導致脫水和熱痙攣。如果身體不能自行散熱,在極端狀況下,則可能會引發中暑,一種醫療緊急狀況。在烈日下進行長時間體育活動的兒童和青少年,最容易引發熱痙攣、熱衰竭或中暑。在其他狀況下,要考量的問題主要是脫水,一種當出汗或排尿所流失的水分,多於身體得到補充和吸收的水分時,所呈現的現象。對兒童而言,即使只流失體重2%的水分,也會影響身體自行調節溫度的能力,提高得到散熱相關疾病的風險。

脫水的症狀包括: 口乾舌燥 口渴 尿量稀少濃度高(尿液呈深褐色) 流不出眼淚 暴躁易怒或胡思亂想 無精打采 頭痛 頭暈 痙攣抽筋 發冷 體力不濟

嚴重脫水則會導致:

眼窩凹陷 寶寶頭蓋骨凹陷或柔軟 噁心或嘔吐 嗜睡或昏迷

小孩脫水的應對和預防

天氣熱或環境悶熱時,脫水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如果懷疑孩子出現脫水的現象,請先將他們帶至陰涼處,並幫他們補充大量的水或純果汁。如果他們還是不舒服,請帶他們去給醫師檢查。一旦孩子昏迷或反應遲鈍,一定要立刻就醫,否則處理不當,或繼續在烈日中長時間活動,就有可能會演變成熱痙攣、熱衰竭,或更嚴重的中暑。

為了防止脫水等因體溫太高所引起的健康狀況,請避免在上午10點~下午2點,這一天之中最熱的時段下於戶外活動。如果要在很熱的時候到戶外活動,請盡量待在陰涼處,並幫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以及讓他們穿淺色、輕便、寬鬆的衣物。

跨性別過渡期~父母陪伴孩子一起走過

當您的孩子無法確認與生俱來的性別時,他們可能就是所謂的跨性別者(Transgender),而跨性別的過程也是所謂的過渡期,只不過跨性別的過渡期並非一定要動變性手術,因為過渡期有很多形式跟步驟。本文將為您介紹跨性別的過渡期分了幾種模式,以及各自代表什麼意思。

社會過渡期

跨性別的過渡期可以從改變一個人的外在形象開始,您的孩子可能會想要有內心真正認同的性別的髮型和服裝,之後他們也可能想換一個名字或綽號。這些大部分的轉變都是從家裡開始,因此有您的支持,孩子就能夠真實地活出自己真正認同的性別。

醫學過渡期

對跨性別孩子來說,青春期是一段難熬的日子,因為身體開始釋出荷爾蒙,導致生理上開始發生轉變,也會讓您的孩子苦惱;這時請諮詢您的醫師給予孩子一些藥物(注射或口服)來抑制身體的性徵發育,這樣您的孩子就不會經歷青春期長鬍子、胸部變大或變聲的過程,不過一旦停藥,這些轉變就會開始發生。荷爾蒙抑制療法大多是安全的,也常被用來治療過早進入青春期的兒童。

性荷爾蒙過渡期

如果您的孩子希望他們的身體變成內心所認同的性別的外貿,他們可以逐漸增加服用雌激素 (Estrogen)或睪固酮(Testosterone)的量,他們或許需要終身服用荷爾蒙,缺點是醫師會較難掌控長期下這些荷爾蒙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荷爾蒙會導致您的孩子不孕,他們會需要在荷爾蒙治療前先凍精、凍卵,建議您與醫師謹慎討論這些治療的風險及如何預防。 變性手術

對跨性別的過渡期來說,變性手術是一大步,若您的孩子已經過了青春期,他們可能會想透過手術移除性器官或調整臉部外觀、聲音,大部分的跨性別青年或成年人都會希望自己的性徵與內心認同的性別一致,雖然建議在孩子滿18歲後再進行手術,但醫師也可能依據個案需求提前安排手術。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