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功效、用途詳解:打玻尿酸安全嗎?分子大小功效差異?

玻尿酸功效、用途詳解:打玻尿酸安全嗎?分子大小功效差異?

玻尿酸應用層面廣泛,舉凡醫美、手術治療、保濕保養品、化妝品、營養品(口服玻尿酸、飲料)皆可使用。

究竟玻尿酸是什麼,竟可應用於多種產品及治療,本文將為你介紹玻尿酸的功效、用途、種類,快跟著《Hello健康》一同了解玻尿酸的諸多功效吧!

玻尿酸功效有哪些?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HA)又稱透明質酸,是種無色無味的膠狀物,具有高度保水性、黏彈性與潤滑作用,廣泛存於動物組織與人體組織中,例如雞冠、牛眼水晶體,以及人體結締組織與真皮層組織內。

結締組織位於骨骼、軟骨與韌帶等處,由於玻尿酸的膠狀特性,因此可在關節處擔任潤滑角色,避免軟骨磨損及退化;在皮膚真皮層(皮膚表皮下的第2層皮膚組織)時,玻尿酸則負責維持水分及彈性。

隨著用途不同,玻尿酸的來源也不大相同,過去醫學上所使用的玻尿酸皆來自動物,現在則多為微生物或化學方式萃取,以降低感染及過敏機率。部分口服玻尿酸維持著動物萃取的作法,來源為雞冠,其它口服玻尿酸則以流行鏈球菌、益生菌等菌種發酵生成。

玻尿酸用途功效廣泛

玻尿酸最初應用於醫療時,主要用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隨後才發現其優異的保濕鎖水能力,並應用於化妝品上,但因皮膚吸收效果有限,保濕作用不大,之後又轉為注射進體內,達到保濕或填充功效,即現在醫美所提供的注射玻尿酸服務。

下為玻尿酸的應用範圍:

醫療:眼睛外科手術、關節內注射液、傷口癒合及外科手術防黏劑 保養品、化妝品:精華液、乳霜、化妝水、面膜 醫美:微整形(豐唇、墊下巴、隆鼻樑)、除皺、拉提 口服營養品:口服錠、液態飲品或含糖飲料 打玻尿酸安全嗎?

由於玻尿酸與皮膚組織有高度相容性,可完全被人體分解、吸收,不會殘留於體內,且當原本施打玻尿酸的部位逐漸分解時,皮膚組織會結合水分取代原本體積,不會讓部位凹陷、萎縮,因此十分適合用於短期(半年~1年)快速型塑及改善外觀。 玻尿酸分子大小的功效差異

玻尿酸具備優異的吸水能力,每一分子的玻尿酸約能攜帶500~1000倍的水分,若以口服、塗抹或注射方式吸收進皮膚,則可幫肌膚留住水分,濕潤角質層,達到鎖水保濕的功效。

不同分子大小的玻尿酸應用範圍不同,口服玻尿酸多為小分子玻尿酸,人體吸收率佳,醫美微整形則多使用較慢分解、支撐性較好的大分子玻尿酸,但依據用途及產品不同,醫美也經常使用中分子與小分子玻尿酸。

下為醫美各分子玻尿酸的效期及用途的介紹,由於不同院所的產品與用法不同,各診所針對分子大小的定義也有所差異,在此僅供參考:

小分子玻尿酸(效果約6個月):適用眼周與表面淺層的皺紋,如淚溝、臉部拉提。 中分子玻尿酸(效果約6~9個月):適用中層皺紋,如抬頭紋、豐唇。 大分子玻尿酸(效果約12個月):適用於深層皺紋及臉型修飾,如蘋果肌、法令紋、墊下巴或隆鼻樑。

在保養品及化妝品方面,各分子大小之產品的功效也所差異(分子大小單位為道爾頓):

大分子玻尿酸(約180萬~220萬):在肌膚表面形成一道屏障,減少水份蒸發。 中分子玻尿酸(約50萬~數十萬):柔軟角質層,維持角質層屏障功能。 小分子玻尿酸(約幾千~萬):加強角質層內的保水能力,改善肌膚乾燥問題。 玻尿酸用途好多種,該怎麼選才好?

玻尿酸用途雖廣、種類繁多,但各類玻尿酸產品及注射服務的性質、功效皆不同,若希望得到立即且顯著的肌膚改善,或希望改變外觀,但又害怕動刀、填充後不滿意整形效果,便可考慮赴醫美診所諮詢專業醫師,依據自身需求規劃玻尿酸的注射類型與劑量。

玻尿酸保養品、化妝品適用於平時即會化妝或保養皮膚,注重皮膚保溼狀況者,口服玻尿酸的性質如同食用膠原蛋白,藉由攝入玻尿酸減緩流失速度,適合希望加倍皮膚保溼效果、皮膚易有乾燥問題者。

卵巢癌的治療與復發:標靶藥物與化療副作用有哪些?

卵巢癌治療方法多因臨床分類而有區別,可分為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以及追蹤治療,究竟卵巢癌的手術治療方式為何?復發機率高嗎?《Hello健康》將為您進一步詳細介紹。(延伸閱讀:癌症治療簡介)

卵巢癌的手術治療

卵巢癌手術需動到的部位,主要包括:

卵巢切除 子宮切除 輸卵管切除 骨盆腔內的淋巴結切除 骨盆腔內的大網膜(Greater omentum)切除 腹水檢查 骨盆腔旁淋巴腺的採樣 動脈旁淋巴腺的採樣

上述手術可能會動到大腸或是小腸,所以在進行卵巢癌手術之前,患者必須先接受灌腸;如果癌細胞並無從卵巢轉移到它處的跡象,醫療團隊可能會依病患有無生小孩的意願,選擇進一步手術的方式:

打算生育的病友:想生小孩的話,可採取保守的治療方式,只切除有惡性腫瘤的一邊卵巢,同時施行大網膜切除及淋巴腺的取樣;另一側健康的卵巢以及子宮則可保留。 不打算生育的病友:若未來沒有生小孩的計畫,則可切除子宮及雙側卵巢,並切除大網膜切除,並在淋巴腺取樣。

什麼是大網膜?

大網膜是腹膜的一種,負責在體內連結與固定各個臟器。無論有沒有打算生育,都需要切除大網膜,這是因為肉眼看不清的癌細胞轉移,必須切下以病理組織診斷,並作為治療的依據。同理可證,淋巴腺的轉移,也無法由肉眼清楚斷定,所以有必要取出附近的淋巴結,施行組織病理檢查。

卵巢癌要不要化療?

在接受卵巢癌手術治療後,大部份患者仍須接受化學治療,以消滅體內殘存的癌細胞。傳統的化學治療,大約每 3~4 週一次,至少需要施行6次。約5成病人對化療會有副作用反應,包括: 影響肝臟、腎臟、神經和骨髓的功能 噁心、嘔吐 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不好,容易出血(延伸閱讀: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目前治療癌症的藥物不斷更新,可以使用的藥物種類不少,包括: 紫杉醇(Paclitaxel)合併卡伯拉丁注射液(Carboplatin) 紫杉醇合併順鉑(Cisplatin) 癌得星注射劑(Cyclophosphamide)

卵巢癌的追蹤治療與標靶藥物 

當卵巢癌療程結束後,病患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檢查;一般來說,每3個月應接受追蹤治療。包括:

病理學檢查 癌症指標血液的 CA-125 的抽血檢查 骨盆腔及腹部的電腦斷層和磁共振 剖腹探查手術

在化療之後,一般病人也會服用標靶藥物。

標靶藥物能夠抑制腫瘤基因,藉此殺死癌細胞;服用標靶藥物的好處是不會同時毀滅正常的細胞,也較不會像化療一樣帶來許多的副作用,大多數病人較能接受。常見的卵巢癌標靶藥物如下: Niraparib(截永樂) Bevacizumab(癌思婷) Olaparib(令癌莎)

不過,許多標靶藥物並無健保給付,價格昂貴,因此,病患在選擇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之前,須先與醫護團隊確認,是否可以申請健保給付。 卵巢癌的復發

卵巢癌在3年內復發的機率高達 7~8 成,須再接受化療,甚至可能得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手術。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癌一旦復發,後續再次復發的間隔會一次比一次短,假如治療後1年半復發,第二次復發可能就只隔1年,第三次復發可能只在間隔半年後。(延伸閱讀:認識癌症

利用標靶藥物配合化療,對癌細胞轉移或腫瘤的生長發展都有抑制的作用,很多晚期的病人得到很好控制,甚至能延長存活期五到十年,為卵巢癌患者帶來一線曙光。以下為延緩復發藥物: Liposomal doxorubicin Gemcitabine(吉西他濱) Topotecan(托普樂肯)

海帶芽、海帶的營養功效?差異在哪?海帶芽、昆布好處盤點

海帶、海帶芽(又名裙帶菜)及昆布等三種海藻都是台灣的常見菜色,由於顏色、味道相近,,許多人常無法區分,乾脆統稱海帶;實際上,它們雖然分屬不同海藻類別,卻都含有「褐藻糖膠」,可說是抗癌、預防慢性病的超級天然食品!

海帶芽、海帶、昆布的差異?

在介紹海帶的營養之前,《Hello健康》先為讀者們解釋海帶、海帶芽、昆布這三種海藻的差異。

海帶、海帶芽、昆布三種海藻皆屬於褐藻綱(Phaeophyceae)海帶目 (Laminariales),以生物學的定義來看,它們屬於非常相近的藻類,但在科、屬上它們又屬於不同的類別。 海帶芽(Undaria pinnatifida)

又稱裙帶菜,屬溫水性大型海藻,外型呈扁平羽狀 定義:褐藻綱 / 海帶目/ 翅藻科 / 裙帶菜屬 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屬冷水性海藻,成熟藻體卷曲 定義:褐藻綱 / 海帶目 / 海帶科/ 海帶屬 昆布(Saccharina japonica) 藻體呈黃橄欖綠,成熟藻體卷曲皺縮,呈不規則團狀 定義:褐藻綱 / 海帶目/ 海帶科 / 昆布屬

以生物學的分類系統來說,海帶、海帶芽、昆布屬於不同海藻,但在台灣多習慣將昆布視為乾燥後的海帶,因此把兩者當成同一種海藻。在日本方面,昆布一詞泛指不同種類的海帶,因此不適用於區分實際的物種。因此,從上述解釋來看,海帶、海帶芽、昆布似乎很相近,但又分屬不同種類。

海帶芽、海帶營養相似,只有些微不同

海藻類多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礦物質(碘、),每種海藻實際的含量和成分稍有不同,就如同大陸妹和美生菜都是萵苣家族,營養成分也不同,大陸妹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是美生菜的好幾倍。(延伸閱讀:你知道大陸妹其實比美生菜營養嗎?「福山萵苣」的營養及功效) 吃海帶芽、海帶的好處?

海帶、海帶芽、昆布都屬於褐藻綱,都含有「褐藻糖膠」。近年來,有大量研究皆指出褐藻糖膠對人體的好處。

褐藻糖膠(Fucoidan)是自褐藻(也就是褐藻綱藻類)中的黏滑成分所萃取出的一種水溶性纖維,亦是具有特殊機能性的多醣體,含有豐富的L-岩藻醣(Fucose)、硫酸酯基團(Sulfate Ester Group)、半乳醣、甘露醣、木醣和醣醛酸等醣質。

目前褐藻糖膠的相關研究皆著眼在以下功效: 預防心血管疾病:可降低血脂,改善心臟機能,進而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維持腸胃機能:因胃黏膜和褐藻糖膠同樣含有硫酸基,可修復因胃潰瘍而受損的胃黏膜,維持腸胃健康。 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修復胰島細胞,調解血糖,同時調節免疫機能,減緩發炎現象。 抗癌:可誘導癌細胞凋亡,活化免疫作用,並抑制血管新生,防止癌細胞擴散及增值。

因此,食用含有褐藻糖膠的海帶、海帶芽、昆布,可說是對人體非常健康,是超級天然的保健食品。

海帶芽、海帶的3大好處 好處1:維持甲狀腺機能

碘為人體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其主要功用在於合成甲狀腺素。甲狀腺素可促進新陳代謝,防止身體虛胖水腫、疲累、頭髮乾枯、皮膚乾燥等甲狀腺低下常有的症狀。但碘攝取過量也會引發甲狀腺腫大和產生甲狀腺疾病,海帶、紫菜、海苔醬等高碘物質在日常生活中不宜過度補充。

尤其甲狀腺亢進患者,建議須減少高含碘食物的攝取。 好處2:維持腦部機能

碘除上述功能外,可幫助腦神經發育與成熟、身體發育,維持孕婦生產機能的重要關鍵。嚴重缺碘易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部發育不全,影響臟器及骨骼的發育,孕婦則有可能出現早產或流產的情形。 好處3: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

海帶因含有水溶性纖維,進入腸道後會與體內脂肪酸結合,有效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又稱壞膽固醇),並可減緩腸道消化速度,減少糖分吸收,避免飯後血糖急遽上升,幫助控制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延伸閱讀:先吃肉還是先吃菜?吃飯順序把握這原則,輕鬆減肥無負擔

胃脹氣8大原因!6大脹氣食物:脹氣不能吃什麼?

脹氣是人人都有的經驗,原因不外乎是飲食習慣不良,或吃太多產氣食物而引發脹氣。《Hello健康》為您說明脹氣原因、哪些飲食習慣也容易導致脹氣,並分享6大類的脹氣食物。

胃脹氣原因

脹氣代表腸胃中含有過多空氣,其實腸胃每天平均就會製造0.5~2公升的氣體,其來源主要是: 自嘴巴吞入的氣體 你所食用的食物在腸道所產生的氣體

由於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平時自口中吞入的氣量也不一樣,因此是否會引發脹氣與脹氣的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另外,在食物的選擇上,除了有部分食物易引發脹氣外,缺乏特定的酶也可能導致脹氣發生。 8大胃脹氣原因一次看

以下列出8點常見且容易使人吞入過多空氣的生活習慣,民眾不妨可自行檢視並避免下列行為,也許你會發現脹氣頻率大幅下降喔!

吃東西狼吞虎嚥,每一口吃得又多又急 一邊張口吃東西咀嚼,一邊和別人說話 常吃口香糖 喝飲料習慣用吸管(延伸閱讀:用吸管喝飲料!5方法抗牙齒酸蝕) 有頻繁吞口水的習慣 抽菸 配戴過鬆的假牙 缺乏規律運動的習慣,導致腸道蠕動緩慢,食物久未排出可能引發脹氣或便祕。 胃脹氣6大食物 1.豆類、根莖類

豆類因含有不易消化的寡糖,因此吃太多會容易讓腸道產生大量氣體。根莖類則是含有不易消化的多醣類,吃太多也會容易產氣。 豆類:豆干、豆腐、豆漿、大豆、豌豆、紅豆、綠豆等 根莖類:地瓜、芋頭、馬鈴薯、南瓜、玉米、山藥、糯米等

2.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也含有不易消化的多醣類,並且更含有硫的成分。放屁產生的難聞氣味便來自於硫,因此如果想要減少脹氣的機率,並避免即使沒有聲音,一聞就明白的臭屁,以下食物可考慮減量食用: 十字花科蔬菜:綠、白花椰菜、紅、白蘿蔔、高麗菜、青椒、洋蔥、小白菜、大白菜、蘆荀等

3. 高油及高熱量食物

富含大量脂肪的食物或油炸食物,會增加腸道消化的時間,因此使食物有更長的時間發酵,產生更多氣體。除了速食、鹹酥雞、天婦羅、洋芋片這類的油炸食物外,含有大量奶油、鮮奶油及糖分的甜點也需特別注意。 4.奶類

東方人的腸道較缺乏消化乳糖的乳糖酶,易有乳糖不耐症,只要一喝牛奶就會容易脹氣、腹瀉、腸胃不適,因此建議乳糖不適症者應避免食用牛奶及牛奶相關製品,改飲用豆漿補充蛋白質,而質則可由板豆腐中攝取。(延伸閱讀:豆漿蛋白質含量高!運動增肌就這樣喝) 5.碳酸類飲料

由加壓的二氧化碳所製成碳酸飲料蘊含大量氣體,喝太多除了容易打嗝外,也會引發脹氣。若想減少此類不適,建議少喝汽水、蘇打水(氣泡水)、或是含有蘇打水的調酒飲料,以果汁、紅白酒取代。

6.各類麵包

由於麵包屬於高糖食物,而且在製作過程中使用泡打粉或酵母透過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以讓麵糰變得蓬鬆、柔軟,但也代表食用時會吃下更多氣體,提高脹氣的發作機會。另外,患有麩質過敏的人群,也可能因食用麵包而導致腸道黏膜發炎、腫脹並產生過多氣體而引發脹氣。(推薦閱讀:大明星也被圈粉!「無麩質飲食」減肥法≠瘦身保證、無麩質是什麼你吃對了嗎

白頭髮可以黑回來嗎?白頭髮6大原因!吃什麼頭髮變黑?

許多人都會面臨白頭髮的困擾,無論是少年白、年紀大、壓力大、營養不均衡、孕婦營養不足或是罹患甲狀腺或自體免疫疾病,種種原因皆有可能導致白髮逐漸增多,頭髮停止長出黑髮,或甚至出現掉髮的問題。接下來《Hello健康》將介紹幫助預防白髮、重建黑髮的3大營養素及推薦食物攝取來源。

白頭髮6大原因

頭髮變白的原因很多,而且往往並非由單一原因造成。先釐清原因,再從原因著手改善生活及飲食,是讓頭髮變黑最有效且天然的方法。以下列出6大白髮主因:

老化:年紀增加會造成,身體循環逐漸老化,弱化養分運輸能力,導致黑色素細胞無法充分獲得養分以產生黑色素,而相較於皮膚之中的黑色素,老化對毛囊的黑色素影響更大。同樣是老化,毛囊黑色素細胞會漸漸全部停止運作,但皮膚的黑色素細胞卻只會減少1~2成。 基因:基因遺傳是造成白髮出現的主因之一。通常在學生時期就有白頭髮的人,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也高機率於年輕時出現白髮。 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足:維生素B群(主要為B12)、蛋白質、銅、鋅和鐵是生成濃密黑髮的關鍵營養素。營養不良的飲食習慣會使黑色素細胞與角質細胞缺少必需養份,進而長出白髮。 用腦過度、壓力過大:用腦過度會減緩頭皮血液流動,讓養分無法順利抵達頭髮,進而使黑色素細胞、角質細胞無法獲得充足養分。另外,長期壓力過大也會導致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分泌去甲基腎上腺素( Noradrenaline,又稱為正腎上腺素),抑制黑色素細胞的生成,使頭皮長出白髮。(延伸閱讀:壓力大怎麼辦?認識壓力和焦慮、教你7招放鬆紓壓) 抽菸:尼古丁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管流速變慢而影響養分輸送,嚴重時更可能導致禿頭。  疾病:甲狀腺功能失調、白斑(又稱作白癜風,一種色素疾病)、腦炎、肺結核皆有機率減少黑色素的生成,導致頭皮長出白髮。

白頭髮吃什麼?

除了減少壓力、戒菸、檢查疾病之外,採行健康且均衡的飲食方式也有助您保有烏黑秀髮。以下列出3大滋養頭髮的重要營養素: 1.蛋白質

毛髮的主要成分為角質蛋白,其中含有大量硫胺基酸,甘胺酸,酪胺酸。因此除了平常需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之外,也建議攝取含硫的蛋白質食物,促進角質蛋白生成,例如: 雞蛋 牛奶 豆類 肉類 魚類 2.維生素

維生素在頭髮保健、預防白髮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其中又以維生素B群最為重要。維生素B12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營養素,長期缺乏維生素B12會容易出現白髮,甚至掉髮情形,而維生素B2不足則會導致貧血,使毛囊受損並長出白髮;維生素B5 (泛酸) 亦具有頭髮保健的功能,可使白髮與禿頭的機率降低。

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包括 乳製品 動物內臟 瘦肉 蛋 全榖雜糧類(燕麥、糙米) 堅果種子類(核桃、花生) 深綠色蔬菜(菠菜、萵苣)

(推薦閱讀: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此外也可多加攝取富含維生素C與維生素E的食物。維生素C、E具備抗氧化能力,促進代謝反應,減少人體自由基濃度。維生素C的來源主要為蔬菜水果,例如: 蘋果 石榴 番茄 奇異果 芭樂

維生素E則可由植物油,例如葵花油與胡麻油或堅果中攝取。

3.礦物質

不同的礦物質對於毛髮生長的幫助不同,以下依各項礦物質介紹作用及推薦食物: 銅:幫助頭皮長回白髮最關鍵的成分。銅可提升人體對酪胺酸(Tyrosine)的吸收效率,進而產生毛髮和皮膚顏色所需的黑色素。含銅食物有海產類(如牡蠣、龍蝦)、堅果種子類(腰果、芝麻)、蔬菜類(乾香菇、芥菜)。 鐵:抗氧化,改善貧血。舉凡動物內臟、肉類(尤其紅肉)、蔬菜類(菠菜羽衣甘藍)皆含有豐富鐵質。 鋅:輔助蛋白質合成,並具抗氧化、強化免疫等益處,含鋅食物如海產類中的牡蠣、蟹、貝類、堅果種子類(南瓜子、葵瓜子)及瘦肉。 碘:與毛髮、皮膚、牙齒及指甲的保健相關,能協助白血球殺死細菌及病毒,碘攝取不足將提高甲狀腺功能低下的風險。含碘食物包括海藻類(如海帶、海苔)、海產類(鱈魚、龍蝦)等。  鉻:參與核酸代謝及胺基酸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富含鉻的食物有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洋蔥、綠花椰菜)、牛肉、動物肝臟及啤酒酵母。  錳:與蛋白質合成、代謝,與甲狀腺及性腺分泌皆有關聯,可從全穀雜糧類、豆類(鷹嘴豆、黃豆)、堅果種子類(松仁、榛果)以及蔬菜類(辣椒、)中攝取。

骨齡是什麼?骨齡落後、超前長不高?認識骨齡的功用、檢查方法

近年愈來愈多父母會帶孩子去照骨齡,想知道兒童身高成長是正常、還是落後。究竟骨齡是什麼?為何能預測兒童身高?骨齡超前、落後又代表哪些意思?《Hello健康》為您深入說明。

骨齡是什麼?

醫學上,判斷兒童的發育狀況有2大標準,一是兒童的實際年齡,二是骨齡。骨齡(Bone age)顧名思義指骨骼的年齡,也就是骨骼發展的成熟度,通常用來與兒童的實際年齡做比較,評估以下項目:

影響生長發育的疾病 生長激素不足 性早熟 甲狀腺亢進或低下 營養不良

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 初經時間點 身高成長狀況

為什麼骨齡能判斷兒童發育狀況?

嬰兒剛出生時,身體的許多骨頭都會以軟骨的形式存在,但隨著小孩的年紀漸漸增加,骨頭的密度逐漸上升、變硬,開始在X光上顯示骨頭的輪廓與形狀。由於人類的骨骼變化,能透過年紀進行預測,例如幾歲時骨骼的形狀、大小及位置通常呈何種樣子,因此骨齡就成為評估發育狀況的良好依據。

依據愛群兒童成長診所黃世綱醫師在兒童成長候診室網站指出,醫師使用X光照片判斷骨齡時,主要藉由以下3個重點評估: 骨骼出現的時間與位置 骨骼形狀與大小的變化 與周邊骨頭的關聯性

骨齡X光怎麼照?誰來照?

測骨齡通常會使用兒童的「左手掌」,其原因有3: 手骨數量多,能得到豐富的參考依據。 左手通常是非慣用手,較不容易因受傷而影響判讀。 手離身體重要器官較遠,受到的輻射影響較少。

骨齡X光與一般X光無異,同樣由醫院放射科醫師負責,其步驟如下:

取下兒童左手與左手腕的配戴物品,將袖子拉過手腕。 為兒童與陪同者的生殖器與甲狀腺做適當防護 將兒童左手平放在X光片上,手指呈扇狀,中指與手臂呈直線,手掌和手腕則與X光片完整平貼。 放射科醫師拍攝手掌X光。

照完X光後,若在大型醫院受檢,放射科醫師會先做初步判讀,並撰寫報告,隨後兒科醫師則可能再對照骨齡圖譜或使用AI人性系統輔助判讀。

測骨齡看哪科?

照骨齡可掛小兒內分泌科(兒童內分泌科)。

什麼時候需要照骨齡?

有鑑於骨齡可評估兒童身高發育狀況、預測未來的身高,許多特別在意身高的父母,只要覺得小孩比別人矮,或是希望小孩可以長更高,就會帶小孩去測骨齡,但並不是所有小孩都需要照骨齡,骨齡落後也未必代表兒童長不高。(延伸閱讀:肥胖使女生青春期提早~原因與預防

通常以下2種情況才需要照骨齡:

發育太慢 女孩13歲仍未出現第二性徵 男孩14歲仍未出現第二性徵 青春期前,身高每年未長足4~6公分 在生長曲線圖中,身高百分比位於第97位之後

發育太快 女孩未滿8歲就出現第二性徵 男孩未滿9歲就出現第二性徵 青春期前,身高一年長超過6公分 在生長曲線圖中,身高百分比位於第3位之前

骨齡落後、超前未必矮,生長曲線更重要!

男生通常較女生較晚進入青春期,所以除了骨齡、生長曲線外,醫師還會用第二性徵來評估生長狀況。不少男生國中時期比同儕矮,骨齡和青春期也比較晚,但到了高中仍持續長高。這種情況用骨齡判斷就會不準,應綜合考量青春期進展、青春期前每年身高是否有長足4~6公分。

相反地,骨齡超前也不代表小孩長不高。許多女孩都會出現性早熟與骨齡超前,但不一定要視為嚴重的問題,例如若有女孩胸部9歲發育或骨齡超前半年或1年,若在青春期前每年身高都有長足4~6公分,對未來身高就影響不大,僅需持續追蹤檢查即可。

兒童身高發展的參考重點,主要還是看成長速度是否穩定及生長曲線有無偏離正常軌道,相較之下,骨齡可視為輔助的參考工具。

爸媽看過來:寶貝需要做新生兒自費超音波嗎?專業醫教你這樣做!

【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家長常會問: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到底有沒有必要做呢?其實這個檢查比較像是「買保險」的行為;當生活有餘裕時,會想花錢多買點保險;但經濟拮据時,保險就變成可以犧牲的東西。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也是一樣,因為大部分孩子檢查的結果,幾乎都是正常或者輕微異常,只要追蹤即可。

新生兒心臟病風險有多高?

根據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吳美環研究,台灣每10萬名新生兒,約有1307位是有先天性心臟病(不包含開放性軟圓孔),機率約是1.3%。這樣的機率乍聽之下其實不低,等於每一百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新生兒是有先天性心臟病。

事實上,這些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是單純的先天性心臟病,以下共佔了1046位新生兒(約80%):

心房中膈缺損 心室中膈缺損 開放性動脈導管 肺動脈狹窄

心室中膈缺損怎麼辦?新生兒心室中膈缺損分4種,缺損大小影響自癒率

另外,比較嚴重、一定需要進行手術矯正的嚴重型先天性心臟病僅有141位,大約是0.1%。 嚴重型先天性心臟病的0.1%機率算高嗎?

實際上並沒有這麼高;透過「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發現孩子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其實比0.1%還要更低。

剛剛所說的統計,是「 盛行率」的統計,是反映整個群體的狀況。由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尤其是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多數會在出生後就出現「厲害」症狀,例如唇色發紺(發紫)、呼吸急促、心臟衰竭等,所以一出生後不久,就會被送到加護病房做檢查及照顧。

另一方面,現在產前的胎兒心臟超音波,也是越來越精準,許多先天性心臟病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會被診斷,出生之後馬上就會進行治療。

所以對於產前檢查正常、出生後完全沒有症狀的健康寶寶,藉由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來診斷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其實機率遠低於0.1%。 除了心臟超音波之外,其實新生兒都有做「危急性心臟病篩檢」喔!

寶寶出生之後,醫師會和爸爸媽媽說,孩子會進行很多很多新生兒篩檢項目喔!這些項目確實非常繁瑣,爸爸媽媽不可能記得起來;其中就有一項是「危急性心臟病篩檢」,這是透過測量新生兒的右上肢和下肢得到血氧濃度結果,如果差距過大或是血氧濃度太低,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台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發現,篩檢6387位新生兒中,篩檢有問題的寶寶有16位,其中5位最後被診斷是危急性心臟病。因此透過篩檢而找出危急性心臟病的機率大概是0.07%。 各項檢查之外,其實還有「醫生」啊!

不論是足月兒或者是早產兒,一定會有醫師幫孩子做基本的生理檢查,其中就包含心音聽診。先天性心臟病中,許多都會伴隨有心雜音。一般新生兒發現有心雜音時,就會需要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有心臟結構的異常。 層層保護之下,讓風險降到最低!

醫學令人討厭的地方【聽醫師的話】就是,我們可以說有心臟病的機會低於0.01%,但就是沒辦法說100%沒有心臟病,因為凡事都有例外。在層層保護之下,聽起來台灣的孩子在經過一連串的檢查之後,應該都不會有未發現的先天性心臟病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仍是有少數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在出生後檢查都正常,但在數個月後慢慢產生症狀,就診之後才發現是先天性心臟病。 透過自費的心臟超音波,可以讓未發現的心臟病機率降到更低。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要不要做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啊?我自己的孩子,我一定幫他做心臟超音波。畢竟超音波是非侵入的檢查,且提供的資訊很充足,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都可以透過心臟超音波診斷。算是性價比很高的一個檢查。

當然性價比是一回事,但還是需要考量經濟能力。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是一個「划算」但「非必要」的檢查。因為在台灣的孩子其實受到了層層保護,很多常規的篩檢、檢查可以抽絲剝繭,嚴重的心臟病抓出來。因此也不必為了沒有做新生兒的心臟超音波感到太過擔心。

心律不整忌吃食物:飲食怎麼改善?心跳過快不能吃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心臟不太舒服的感覺,通常以心悸概稱,而心律不整便是引發心悸現象的病狀之一。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繁多,而飲食便是十分常見的成因。

選擇健康的飲食方式可保護心血管功能;但若心臟不舒服仍維持相同的飲食習慣,反而可能愈心痛。《Hello健康》為大家整理出5大心律不整忌吃食物,與你一起保護心血管,跟心臟病say no!

心律不整忌吃5大食物 1.酒精

提到心律不整,最常出現的頭號敵人就是酒精。無數研究報告指出酒精會導致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的其中一種症狀),導致患者脈搏速度不正常、呼吸困難。因此如果你有疑似心律不整的症狀,即應儘早減少酒精的攝取。 2.咖啡因(茶、咖啡、能量飲料)

咖啡因、尼古丁(香菸)和其他興奮劑,會增加心臟跳動的速率,甚至引發嚴重心律不整。對於已經診斷出患有心律不整的患者,許多醫生會建議患者避免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如茶、咖啡、能量飲料等。(延伸閱讀:心頭小鹿亂撞砰砰跳?心跳次數多少才正常?一次看懂「有心人」正常心跳範圍)

3.含有高飽和、反式脂肪的食物

食用過多的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會增加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臟相關疾病的罹患風險。諸如奶油、起司、紅肉皆含有大量飽和脂肪,而反式脂肪則常見於零食(餅乾或洋芋片)或各種油炸食品之中。

4.高鈉食品

長期由食物中攝取過量的鈉容易引發高血壓,並可能進一步造成心律不整。多數的加工及冷凍食品皆含有大量的鹽來方便保存、增加風味。因此應盡可能食用生鮮食品,或選擇食用鈉含量較低的食物。 5.高糖食品

研究報告指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出現心律不整的機率比一般人多40%,主要是由於血液中血糖所導致,建議盡量少喝含糖飲料,少吃甜食,降低肥胖與糖尿病風險。若你已經是糖尿患者,則需要注意整體糖分吸收,酌量分配含糖食物食用份量,以免造成血糖波動過大,加劇糖尿病或其它併發症狀。(延伸閱讀: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心律不整飲食怎麼改善?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建議民眾可透過以下簡單列表,作為改善心律不整的日常飲食指南: 1.心律不整多吃這些食物 蔬菜 全穀食物 橄欖油 水果 豆類

2.心律不整多吃無害,對身體各有益處

魚類 雞肉 堅果 蛋 乳製品 3.心律不整要忌吃 加工食品 含糖食物 高油脂食物 精緻澱粉

心律不整常見原因:加工、高糖食物

有些特定食物會為心臟帶來負面影響,並且顯著提高心律不整的機率,像是食用過多加工食品,例如速食、超商食品,或含糖量過高的飲料、餅乾及蛋糕,都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為身體健康帶來其他負面影響,如體重過重、糖尿病、認知能力衰退或癌症等。以下為大家說明5種應該盡量減少攝取的食物。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心臟不太舒服的感覺,通常以心悸概稱,而心律不整便是引發心悸現象的病狀之一。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繁多,而飲食便是十分常見的成因。

毛豆熱量、營養功效:蛋白質含量?吃多缺點?一天吃多少?

毛豆是許多醫師、營養師推薦的食物,富含蛋白質、低熱量的它不只適合減肥,也有助於健身,《Hello健康》帶您認識毛豆熱量、營養功效,以及挑選與保存方法。

毛豆5大營養功效:低熱量、高蛋白質

雖然毛豆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大豆,但營養價值卻完全不輸黃豆和黑豆2位兄弟。儘管黃豆和黑豆的蛋白質及纖維量比毛豆高,但在相同的克數下,它們的熱量也是毛豆的2~3倍,可見毛豆對身體較無負擔,食用後又具飽足感,更適合有減肥及健身需求的人群。

每100克毛豆含有116卡熱量、14.6g蛋白質,比雞蛋的熱量更低、蛋白質更高(100克的雞蛋熱量為139卡、蛋白質為12.9g),素有「植物肉」之美譽。除此之外,毛豆還蘊含下列營養成分: 膳食纖維: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縮短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並可與腸道膽酸結合,有效降低膽固醇。 維生素C:減緩身體老化,提高人體免疫力,降低感冒機率,同時提升皮膚細胞修復的速度,幫助傷口癒合。 大豆異黃酮:減少體內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避免血管硬化阻塞,保護心血管。 卵磷脂:幫助脂肪與血液混和,加速代謝膽固醇,降低血栓或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保護神經,強化記憶力,預防老人癡呆及思覺失調症。 胺基酸:降低運動疲勞,減緩運動後的肌肉痠痛,刺激肌肉生長,有助於控制體重、強化減脂效果。

毛豆吃多缺點?毛豆一天吃多少?

毛豆吃多容易脹氣,一天建議食用分量為200克,最多不超過500克。

毛豆、黃豆及黑豆的差異

毛豆和黃豆、黑豆都屬於「大豆」家族,只因為生長成熟程度的不同,造成外型及營養成份改變,因而有了不同命名。(延伸閱讀:豆漿:大豆歷史、品種與營養介紹

一般我們常吃的大豆為豆莢裡的種子。大豆花謝之後就會長出豆莢、發育種子。隨著種子成熟、豆莢飽滿,此時採收下來的綠色豆莢就是「毛豆」;如果繼續生長,豆莢的顏色就會漸漸變成咖啡色,慢慢成熟,內部種子的顏色也會跟著改變。若是黃色種子,那就是「黃豆」;若種子為黑色,即為「黑豆」。

我們可以把毛豆想成大豆家族的「年輕人」,因為還沒完全成熟,毛還沒長齊,所以叫做毛豆。

毛豆挑選方法

在購買完整的毛豆豆莢時,可挑選顏色翠綠、茸毛明顯茂密、飽滿結實且不易裂開的豆莢。如直接購買毛豆仁,則可挑選顏色嫩綠,豆粒飽滿潤澤,沒有奇怪異味的豆仁。必需注意的是,如果豆筴撥開時,豆粒已經和豆筴分離,就代表毛豆已經不新鮮了,應避免購買,以免於保存不久即腐壞。 毛豆保存方法

新鮮毛豆可放進保鮮袋保存,在冰箱中保存3~5天。若未馬上食用,可先將毛豆稍微汆燙,冷卻後分裝在保鮮袋之中,放置於冷凍庫保存。冷凍的毛豆在解凍後即可直接食用,不需要另外微波加熱。

(圖片授權:達志影響)

止汗劑推薦哪一種?有副作用?體香膏差異?挑選5大重點

流汗是為了排除體熱、調節體溫,雖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人難免還是會因為異味,或濕透的腋下和背部而感到困擾。

究竟為什麼會有汗臭味?止汗劑要如何挑選?使用上有哪些注意事項?《Hello健康》一次為您說明清楚。

汗臭味、狐臭原因?

人體的汗腺分兩種,一種是小汗腺,分布在手掌、腳底、面部,排出無色、無謂的汗液,屬於弱酸性液體;另一種是大汗腺,分佈在腋下、陰部、乳頭等周圍,會分泌黏稠乳黃色的液體,這樣的液體蛋白質含量很高,當被皮膚表面的細菌分解,就會產生異味,所以並不是汗本身有臭味,而是細菌分解蛋白質所產生的酸味。 止汗劑、體香膏、止汗噴霧的差異?

其實市面上標榜具有止汗功效的產品,含有的成分都大同小異,只是劑型與使用方式不同。止汗劑是透過鋁鹽(Aluminium salts)造成汗腺暫時堵塞,達到抑制出汗的效果,通常停用後就會恢復原來的出汗狀況。

常見的止汗劑類型包含:

滾珠液 固狀劑 噴霧劑 粉末狀 乳霜劑

目前食藥署共核准5種止汗制臭劑成分,以下是各類合理的劑量: 氯化羥鋁(Aluminum Chlorohydrate):用在止汗制臭,限量 25% 。 鋁鋯複合鹽類(Aluminum Zirconium salts):用在止汗制臭,限量 20% 。 氯化鋁(Aluminum Chloride):用在止汗制臭,限量 15% 。 倍半氯化羥鋁(Aluminum sesquichlorohydrate)及其衍生物:用在止汗制臭,限量 25% 。 矽酸鋁鋅銀銨(Ammonium Silver Zinc Aluminum Silicate):用在抗菌、制臭,限量 5~10%。

止汗制臭劑只能緩解出汗狀況,如果是多汗症的患者,應尋求專業醫師幫助;此外,使用止汗制臭劑後,如造成肌膚刺痛應馬上停止使用,並立即就醫診治。

止汗劑5大挑選及使用重點

許多人都認為止汗劑要一直補擦才有用,但過度塗抹是會刺激皮膚的,在肌膚容易出汗的情況下補擦也沒什麼用。平時在購買與使用止汗劑時,可以遵循以下5點: 認字號:購買時,看清楚產品外包裝是否有衛生福利部核准的含藥化粧品許可證字號,例如衛部(署)粧製字第○○○○○○號、衛部(署)粧輸字第○○○○○○號及衛部(署)粧陸輸字第○○○○○○號。 避開傷口:使用前要檢查肌膚狀況,如果除毛、刮毛後,或是肌膚有傷口、發炎等情形,就先不要使用。 乾爽時用:使用止汗制臭劑的最佳時機,是睡前或者是在肌膚乾燥時,要避免在大量流汗、運動散熱後,或是刮毛除毛後立刻使用。 限局部:使用時不可以全身塗抹,應該要塗抹局部就好,用於腋下等容易出汗的部位。 不過度使用:止汗爽身產品與常見的保濕化粧品、防曬劑不同,應視情況適量使用,以避免肌膚刺激。

另外,如果是使用噴霧劑的止汗制臭劑,要保持適當距離,避免吸入或噴灑到臉部及口腔等部位,使用後但還沒完全乾燥時,千萬不要靠近火源,以避免皮膚灼傷。 止汗劑有副作用嗎?會導致癌症?

除了正確挑選、使用止汗劑,有些關於止汗劑的迷思還是要特別注意: 網路上流傳可以擦生等中藥材,消除腋下臭味,但磨擦和外物刺激,恐怕只會增加肌膚受傷的機率,真正可以避免腋下臭味的方法,就是保持腋下肌膚乾燥,長時間異味仍然不散的話,建議就醫治療。 有些網路謠傳認為止汗除臭劑含有矽靈,用多會致癌,然而,根據美國化妝品協會的報告表示,矽靈因其分子大,並不會透過肌膚被吸收。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簡稱 NCI)與美國食藥署也沒有實證顯示止汗制臭劑與乳癌之間的關聯。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