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超過8次就算頻尿!頻尿定義、原因、症狀、治療與飲食

1天超過8次就算頻尿!頻尿定義、原因、症狀、治療與飲食

你也許聽過有人笑說經常跑廁所尿尿的人是「膀胱無力」,但事實上,導致「頻尿」的原因可不只膀胱無力而已。喝太多水、吃到或喝到利尿的食物,甚至有些泌尿道疾病或膀胱疾病都會導致頻尿,一起來認識頻尿的定義、常見原因、治療方式以及飲食控制吧!

頻尿的定義

根據國際尿控協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的資料,頻尿指的是24小時內排尿8次以上;若夜間睡眠期間需上廁所超過1次,則屬夜尿(Nocturia )症狀。然而,若於白天飲用較多咖啡或茶水,也可能導致排尿次數超過8次,因此只要非長期性或未對生活產生影響,通常毋須接受治療。

頻尿合併以下症狀請盡快就醫

若除頻尿外,身體沒有其他不適,則可持續觀察症狀是否會隨生活習慣調整而改善,但有時頻尿僅是泌尿系統相關疾病的表現形式之一,患者還可能出現如下症狀: 血尿 尿液顏色偏紅或偏棕色 排尿疼痛 腰痛、下腹部痛 排尿困難或是尿不乾淨 急尿 發高燒

此時應立即前往醫院接受專業檢查,找出導致排尿異常與其他合併症狀的原因,及早進行治療。 5大常見頻尿原因

可能造成頻尿原因如下:

感染、疾病或是膀胱受傷 外力因素導致排尿次數增加 組織的肌肉、神經變化影響膀胱功能 特定癌症治療副作用(延伸閱讀:膀胱癌) 藥物或飲料增加排尿量 懷孕

其他可能引發頻尿的疾病與危險因子

除了頻尿,病患也可能經歷其他症狀,如尿尿時疼痛、急尿、排尿困難、無法控制膀胱、尿液顏色異常等症狀。會引起頻尿的疾病或身體狀況包含: 膀胱脫垂(Cystocele) 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膀胱結石(Bladder stones)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 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延伸閱讀:認識膀胱炎:原因、症狀、治療、檢查、預防) 腎臟感染,急性腎盂腎炎(Acute Pyelonephritis, APN) 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 前列腺炎(Prostatitis,或稱攝護腺炎)(同場加映:攝護腺健康評估量表:了解症狀嚴重程度與保養方式) 放射治療(Radiation therapy)影響到骨盆和下腹部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陰道炎(Vaginitis) 精神問題:個性容易緊張焦慮或壓力大時, 可能會使自律神經失調,進而造成頻尿,但如果休息或睡著症狀便會消失,這類病人以小孩及職業婦女最常見。 神經問題:腦中風、阿茲海默症(或老人癡呆症)、脊髓損傷或是末梢神經炎等疾病,都有可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礙。

頻尿的檢查方法

出現頻尿症狀而去就醫後,醫師會要求病患做檢查,以便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頻尿,以便應用正確的治療。這些檢查可能為: 尿液檢查 超音波

視情況需求可能會進行下列檢查: 尿液細胞學檢查 電腦斷層攝影(CT) 膀胱鏡 細菌感染引發的頻尿症狀需透過抗生素治療。 頻尿的治療方法

治療頻尿可以分為藥物、導尿訓練及心理建設等的基本原則,但一定要針對引起的原因治療,例如: 由泌尿道感染所引發的頻尿大多好發於女性患者,主要治療方法為抗生素治療並搭配泌尿道鎮痛劑減輕疼痛,患者應多喝水促進排尿,避免細菌於尿道孳生。 膀胱容量小或是過於敏感,必須減少攝取的水份,養成定時小便習慣,也可能要加上使用膀胱過動症藥物、抗組織胺、抗發炎藥、抗凝血劑、三環抗鬱症、解痙劑、止痛劑等藥物。 若頻尿原因是由其它疾病引起,如糖尿病、腎臟病等,則以治療原有的疾病為主。 如果是懷孕生產引起的頻尿,醫師會建議患者多做凱格爾運動,每天執行2~3組,每組20次,至少要連續做3個月。(推薦閱讀:產後陰道鬆弛不要來~凱格爾運動做起來) 頻尿少喝咖啡、茶飲 攝取益生菌有助預防感染

頻尿的人最好不要喝含咖啡因或酒精等利尿或刺激性的飲料,或是吃瓜果類等利尿的食物,避免排尿的次數過多。另外,女性則可以常喝無糖優酪乳或優格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或攝取蔓越莓中的前花青素皆有助降低私密處細菌感染,引發頻尿的風險。(同場加映:益生菌及益生元對健康的好處是什麼?)

【推薦閱讀】 泌尿健康 尿失禁與其他泌尿問題

個性如何看大頭貼就知道!教你從7種頭貼看5種人格特質

自我形象的呈現是一門學問,尤其是社群軟體的大頭照,從照片風格就可看出個人的人格特質。

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從6萬6千位推特(Twitter)用戶的大頭照與貼文中進行研究,歸納出7類大頭貼及5種對應的人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以下《Hello健康》為你介紹各類大頭照及人格特質,快來看看你的頭貼是不是正如研究所說吧! 你是什麼人從頭貼就知道,從7種頭貼看5種人格特質

該研究所歸納出的5種人格特質如下,以下為大家一一分析:

外向性格者(Extraversion) 經驗開放性格者(Openness to Experience) 親和性格者(Agreeableness) 神經質性格者(Neuroticism) 自律性格者(Conscientiousness)

1. 大頭貼裡是一群人的大合照

放一群人合照的照片作為大頭照的人,通常性格外向,熱愛社交活動和人接觸。對他們而言,用合照當頭貼很正常。

這類人的照片顏色和背景通常很鮮豔,且照片會展現出年輕、陽光的氛圍,因此較不容易從這類人看到較靜態、文靜氛圍的照片。 2. 大頭貼走在時尚尖端,追求美感和獨特性

大頭照很時尚的人,屬於經驗開放性格者,與一般人擁有不同的審美觀,對於不熟悉事物的接收度很高,所以不難發現其大頭照和其他照片的選擇都很獨特。

這類人可以說是美學、知識與跳脫規範的綜合體,他們很注重照片的對比度和銳利度,且情緒容易因自身的審美觀而轉換。當這類人受到負面情緒影響時,甚至會比情緒不穩定性者更不願見人。 3. 大頭貼柔美朦朧

放這類大頭照的人通常是親和性格者,人格特質是追求社會良善與和諧,也是5種人格特質中最具正能量氛圍的人,相較於自律性格者,親和者的照片會帶有柔光及模糊的效果,而其運用的色彩也會更為鮮豔。 4. 大頭貼裡有可愛的毛小孩

研究發現選用貓為大頭照者,偏向經驗開放性的特質,而以狗為大頭照者,則較為外向、自律與親和性。不同的寵物象徵不同的人格特質,好比說貓給人的印象是乖巧和敏感,狗則是有活力、愛交際。

5. 大頭照講究光線、顏色及比例

這類人多屬於自律性格者,對大頭照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們想呈現給大眾開心又自然的畫面,而且照片的品質和比例必須是好的。這類人非常看重自我紀律和秩序,他們也會隨著身處的社會規範和價值,而改變照片的風格。 6. 大頭照看不到完整的臉

這類人多屬於神經質性格者,通常敏感度很高,對於上傳自拍照很抗拒,所以通常相簿裡不會有跟人的合照,有的可能只是不需要露臉的圖片。

這類人很容易被負面情緒影響,並缺乏安全感,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神情往往憂傷痛苦。遇到要露臉的情況,他們可能會用眼鏡或其他配件,去掩飾臉上的瑕疵,例如痘疤、黑眼圈等。 7. 動不動就換大頭照

經常更新大頭照者,通常很自戀,他們覺得只有透過頻繁地換大頭照,才能吸引眾人的目光。

這類人以女生為主,且大多喜歡拍出時尚雜誌風的照片,她們尤其喜愛有魅力及戲劇性的拍照手法,藉由不斷努力更新自己在社群網站的狀態,來達到自我崇拜的滿足感。

網路成癮了?4方法「社群排毒」一下

每當Line、臉書(Facebook)和IG(Instagram) 全球大當機,就會令不少網友瀕臨崩潰,不斷在網路上發出求救訊息。這或許可以讓我們停下手指,思考自己是否對網路或社群成癮了,若是,建議要「社群排毒」一下了。

過去5年,愈來愈多研究評估,如果過度使用社群網站,恐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庫斯博士(Dr. Kuss)就表示,少數人使用社群,可能關係到某些心理狀況,包括焦慮,憂鬱,孤獨,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成癮。另外,現今智慧型手機幾乎人手一支,隨時都能滑滑社群網站,若您發現自己太習慣投入社群,或者擔心自己忽略掉什麼資訊,您可能正在展現「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 FOMO)這個現象,是怎麼產生的。

如果現在開始,社群從生活中徹底消失,您會感到憂鬱、不自在,或是失去生活重心呢? 我們可從以下的生活習慣,簡單觀察自己是否成為網路或社群成癮的高風險者,但實際心理健康狀況,仍應由專業心理醫師診斷。

網路成癮的6點自我檢查

時不時想到社群,也花很多時間去使用它。 愈來愈渴望使用社群。 想透過社群,來逃避心煩的事情。 一直想減少使用社群的時間,卻從沒成功過。 如果不使用社群,會感到焦慮不安。 使用社群太頻繁,對工作或學業已有負面影響。

如果以上6點都符合,就或許是網路成癮的高風險者,當然,任何確切的諮詢與診斷,都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醫師協助,以上問題僅供簡單參考。若您只符合以上幾項,或許您只是太習慣使用社群網站,不妨跟著以下「社群排毒」的4個簡單方法,從此更健康地使用社群網站。

關掉社群訊息提醒:許多人聽到社群訊息通知「叮」一聲的魔音誘惑,會忍不住去摸手機點開螢幕,時常在工作開會時無法專注投入,所以趕緊關掉魔音吧,讓腦袋隨時保持清醒。 規範社群的使用時間:別時時刻刻盯著社群網站的內容不放,現在就規定自己每隔30分鐘~1小時才能點開社群網站1次,並且每次觀看時間最多不超過3分鐘,以免不小心又沉迷其中。 用餐別滑社群:用餐還在滑著手機,連對面坐著誰都不曉得嗎?今後規定自己吃飯不用社群,讓自己盡情享受美食,也能全神貫注與另一伴談心。 睡覺時遠離手機:社群網站容易讓人克制不住一滑再滑,即使睡覺前心想:看5分鐘就好、12點前要睡,但真正入睡時間動不動就超過凌晨1點了,因此睡覺前請勇敢把手機擺在離床伸手無法觸及的地方,並趕快關燈就寢吧!

這一切都取決於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我們腦內的多巴胺系統與預期和動機有關,多巴胺讓您感覺自己想要什麼,並將其轉變為一種尋求獎勵的心態。不幸的是,社群網站的某些特性會濫用我們的多巴胺系統,所以社群網站成癮是一種心理成癮,和網路遊戲成癮一樣,開始排毒很容易,困難的是堅持下去。排毒需要多長時間?大多數專家認為大約3個月或更久,取決於您上癮的時間和程度。

女生私密處構造、清潔重點公開!私密處保養5原則一次看

市面上推出的私密處清潔露、噴霧等洗潔用品不勝枚舉,究竟私密處該如何清潔?又有何清潔保養的方法?《Hello健康》教各位水水們如何照顧自己的「妹妹」,一次公開不藏私清潔法!

了解女生私密處構造

學著清潔私密處之前,應先好好地認識陰部好朋友的構造。女性的私密處構造相當複雜,主要可分成陰蒂、大陰唇、小陰唇、尿道口以及陰道口,這些構成了「外陰部」,而市面上的私密處清潔產品也多著重於外陰部清潔為主。

如何洗淨陰部?女生私密處清潔術3招不NG 

許多女性常因流了整天汗或戶外活動後聞到異味、擔心陰部孳生細菌,而興起清潔私密處的念頭。在先天構造、情緒、壓力與生理期等各因素影響下,女性比起男性更易發生陰部感染或是發炎的情形,因此私密處是否該加強清潔、清潔頻率多高,也常是女性沒有說出口的疑問。(延伸閱讀:私處異味請看醫生!破除迷思保身心健康

然而當不正確或過度清潔,反而可能提高陰道感染的風險,由於女性的陰道內存有許多細菌,而以乳酸菌為主的好菌,有助維持私密處弱酸環境;陰道的酸鹼值約pH3.5~4.5,外陰部為pH5.5,減少壞菌侵入並預防黴菌孳生。

若受到過度的清潔,有可能會破壞好菌,讓壞菌趁虛而入,導致私密處搔癢、發炎、白帶增加。

其實私密處清潔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建立起以下的正確清潔觀念就能事半功倍!(推薦閱讀:清潔妹妹別過度!陰道灌洗恐發炎感染) 不要過度搓洗:私密處很脆弱,要是不注意力道,容易讓私密處受傷而增加感染風險,因此諸如以指甲摳抓、或輔助清潔用具刷洗都不建議。 溫水清潔最佳:以不會燙的溫水沖洗私密處外,切記勿以力道強勁的水柱大力沖洗陰道,以免破壞陰道菌叢環境,提高酸鹼值。 不要過度使用清潔產品:市面上的私密處清潔產品不應太常使用,像是市面常見的陰道灌洗劑、或標榜迷人香氣的即容易破壞陰部的好菌,而有敏感性肌膚的女性更是不能使用。

女生私密處保養5重點

除了洗澡時的清潔,平日的保養也很重要:

平日多喝水:由於女性的泌尿道與陰道距離相近,當陰道過於乾燥、或因酸鹼值改變而滋生細菌,就容易於泌尿道孶生、進而使陰道感染。但細菌可透過排尿將細菌沖出體外,降低發炎與感染的風險。 穿著寬鬆衣物、棉質內褲:習慣穿著緊身衣物容易造成私密處潮濕悶熱,並影響陰道之乳酸菌叢下降而失衡,進而引發陰道炎。 作息正常不熬夜:經常熬夜容易使免疫力低下,使私密處容易反覆發炎。 少吃刺激性食物:涼性、刺激性食物如酒精、咖啡、辣食與炸物等容易造成寒濕體質,增加私密處感染風險。 單一性伴侶:性行為容易帶來外部細菌、改變陰道原有的平衡外,多重性伴侶則易提高感染風險,建議性行為後可排空膀胱尿液並適度清潔私密處。

女生私密處不是粉色的有關係嗎?

不少廣告或明星近來也訴求私密處的顏色很重要;透過手術、產品以達到美白效果,讓愈來愈多女性也認為私密處應呈粉色才是美麗。

事實上,私密處顏色大多由基因遺傳而決定,有些女性天生粉嫩;有些則顏色較深,私密處顏色也會隨著荷爾蒙變化、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產生生變化。例如懷孕或生產後的婦女受雌激素的影響,私處與乳頭的顏色會變得較深,而常穿緊身褲,也可能因陰部長期摩擦導致黑色素沉澱,使顏色變得較暗沉。(推薦閱讀:怎麼樣都美!3種影響私密處顏色的主因)

然而,無論顏色是粉紅還是偏黑,陰部色澤皆不會影響陰道的正常功能或提高感染風險,因此《Hello健康》建議水水們接納自己原有的樣貌,勿因廣告誤導而對私密處顏色較深產生自責或自卑心理。

果蠅怎麼消滅?怕什麼味道?果蠅怎麼來的?9招有效消滅果蠅

只要天氣一變熱,家裡很容易就會有果蠅,而且有時用盡各種方法,果蠅還是不斷出現,在家中飛來飛去,非常惱人!

到底果蠅是怎麼來的?如何消滅果蠅?果蠅怕什麼味道?《Hello健康》一次為您解答! 果蠅是什麼?

台灣果蠅約有250種,身長約1.5~4mm,其中以果蠅屬(Drosophila)種類最常見,例如黑腹黃果蠅(學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果蠅喜愛水果發酵的氣味,所以經常在水果、果皮或果肉邊徘徊,並吸食成熟或腐爛水果的汁液。(延伸閱讀:夏天蟲蟲危機!9種家中常見昆蟲種類介紹) 果蠅卵、幼蟲長怎樣?果蠅壽命多長?

果蠅的生命周期分成4個階段: 卵:果蠅會在水果或腐敗食物產卵,大小約0.5mm,如同一個白點,肉眼難以發現。 幼蟲:果蠅卵約1天就會孵化,幼蟲呈灰白色,大小介於0.5~1.5mm之間。 蛹:幼蟲經過4~5天後,就會結蛹,進入4~5天的蛹期。 成蟲:羽化後的成蟲果蠅,約8小時就可能開始交配,並於1~2天產卵。

在理想環境中,果蠅從卵到成蟲最快只要9~10天,壽命則可長達1個月以上;換言之,果蠅的生存與繁殖能力都非常驚人,如果沒有從源頭(食物與生長環境)改善,只是使用殺蟲劑或除蟲餌劑,很難徹底根除。

果蠅怎麼來的?

果蠅的常見來源有3個: 從屋外帶入長有蟲卵的水果:果蠅可能於各種水果上產卵,或停留存有水果氣味的物品上,例如塑膠袋或水果盒,並經由人類帶進屋內。 從窗戶、門口飛入:果蠅的嗅覺系統敏銳,能從很遠的地方聞到發酵氣味,因此只要家中有置於空氣流通處的水果或未密封的腐敗食物,果蠅就可能循味從門窗飛入。 在屋內繁衍孳生:只要屋內有果蠅,且環境適合果蠅生長,果蠅就會在短時間內產卵、繁衍,形成蟲害。 為什麼家裡突然很多果蠅?果蠅最愛的5個地方 有很多水果和蔬菜的地方:例如水果籃、買菜籃或放置切開水果的盤子。 廚房水槽:廚房水槽經常有食物殘渣,而且環境潮溼、氣味強烈,容易吸引果蠅前來。 垃圾桶、廚餘桶:在屋內沒有水果的狀況下,有食物殘渣、汁液的垃圾桶,是果蠅第二愛去的地方。 寵物飼料碗、水碗:尤其是放置過久的濕食(罐頭)、鮮食。 有盆栽的陽台:特別是使用果皮、菜渣作為肥料的盆栽。 果蠅怕什麼味道?

果蠅和其他蚊蟲一樣,不喜歡刺激性的味道,所以可藉由種植驅蟲植物或噴灑精油,達到基本的驅散功效,但若欲完全去除果蠅,仍需從食物、環境下手。

驅蟲植物、精油 羅勒 薄荷 香茅 檸檬 樟腦 薰衣草 尤加利

【延伸閱讀:防蚊液推薦哪一種?防小黑蚊成份這樣挑!兒童、嬰兒選用須知】 果蠅怎麼消滅?9方法有效根除果蠅

消滅果蠅的工作可分成兩部分,一是主動出擊,利用除蟲用品殺死果蠅,二是改善家中環境,讓果蠅無法繼續繁衍;如此一來,家中果蠅數目就會漸漸減少,直到根除。 3招消滅果蠅 果蠅餌劑:效果最佳、誘捕範圍廣,且可持續使用數週,適用於有很多果蠅的時候;在果蠅少的時候使用,需注意餌劑可能會吸引到屋外的果蠅。 果蠅殺蟲劑:效果立即,但無法大範圍使用,而且可能會汙染居家環境或食物。 自製果蠅捕食器:將洗碗精、其他清潔用品,以1:1的比例加入果醋,放置於果蠅多的地方,例如水槽或垃圾桶旁,適用於家中果蠅數目不多的時候。

預防果蠅孳生6重點 使用有蓋的垃圾桶、廚餘桶,並且最好每天清理丟棄,尤其是廚餘;這樣果蠅即使產卵,也無法在家中孵化。 每天清理廚房水槽的濾網,避免食物殘渣堆積。 飲料、啤酒喝完後要沖水、洗乾淨,才可丟到垃圾桶或資源回收桶。 三餐飯後都使用濕抹布擦拭桌子,擦去食物殘渣與汁液。 購買回來的水果,能水洗的都建議水洗,並將外包裝用的塑膠袋或包裝盒丟棄。 使用防果蠅的細網罩,將水果罩住。

零食點心不能碰?糖尿病友吃零食有撇步、3低零食不NG

罹患糖尿病,難道就代表一輩子要與零食點心絕緣,再也不能碰嗎?特別是在兩餐之間有點餓,或只想藉由零食小小療癒一番,糖友其實可以不必忍得那麼辛苦。高雄右昌聯合醫院營養師蕭承啓指出,市面上零食與點心選擇種類之多,其實糖尿病友吃零食有撇步,營養標示有技巧地篩選,或自製點心隨身攜帶,糖友嘴饞時一樣能享受吃的樂趣。

糖尿病友6大點心零食建議

在正餐外忍不住想吃點零食可說是人之常情,但是對於常有飢餓感或容易嘴饞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就有過游過甜的顧慮得擔心。然而,不見得所有零食點心都是地雷。根據高雄右昌聯合醫院蕭承啓營養師表示,糖尿病友首重控糖,因此只要經過篩選、GI值低於60以下的食物,家中不妨常備以下點心,或方便適量隨身攜帶以備嘴饞食用,就能安心開吃。(你也想知道: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 3低零食控糖最有力:低脂、低糖、低油

烘烤堅果或種子(注意非油炸) 方便隨身攜帶的水果如蘋果、香蕉等 不加糖的烘烤果乾或葡萄乾 全麥餅乾或麵包 低脂雞肉片 不加糖的低脂牛奶、優酪乳或優格

若能在家事先處理好並針對個人糖尿病指數後精算糖量、小包裝攜帶的話,不妨選擇新鮮蔬菜洗淨切碎,像是芹菜、胡蘿蔔和黃瓜,都可作為兼具營養和健康的零食,不僅能適時補充血糖,卻不會造成血糖飆升(Ref.2)。(推薦閱讀:GI值是什麼?升糖指數低有助減肥) 美食家糖友這樣吃好安心

對嗜吃美食的糖友來說,正餐之外若能吃到兼具賣相、美味與健康的點心,在與糖尿病抗戰的路上或許就能多一點正能量。蕭承啓營養師表示,其實如今有不少資訊可輔助糖友有效管控飲食,保持血糖穩定的同時還是能吃美食,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像是由美國農業部門(USDA)所成立的「我的餐盤廚房(My Plate Kitchen)」健康食譜網站,就值得糖友參考並嘗試自己動手做,或在諮詢營養師後替換部分食材。蕭承啓也自其中選出幾項適合糖友的點心食譜,並調整部分更適合糖友的食材成分,提供糖友們幾款在家也能安心吃出儀式感的美味選擇。 蘋果鮪魚三明治

材料:水煮鮪魚罐頭(需將罐頭內水份倒掉)、新鮮蘋果片、優酪乳、少許芥末醬與蜂蜜混合成醬料,與鮪魚肉拌勻作為內餡,搭配生菜葉夾入全麥麵包,就成為視覺與美味兼具的三明治,可當正餐亦可作為點心。如果要更健康一點,可免去麵包,將蘋果與生菜切丁,就是一餐豐盛的蔬果鮪魚沙拉。

烤薯條(或氣炸薯條)

不經過油炸的薯條,能避免吸取過多的油脂,透過烤箱烘烤或氣炸的薯條一樣很酥脆,若再搭配胡椒、五香粉、大蒜粉、洋蔥粉和鹽調味,容易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所以要注意份量,並記得下一餐的主食分量須配合減少,且不能天天食用。

無花果棒 

核桃、杏仁等堅果切碎後與燕麥混合,以150度烤箱烘烤約10分鐘,取出加入切碎的無花果乾,攪拌均勻後加入純正蜂蜜使其凝結成塊,然後平鋪壓緊於烤模中,入烤箱以150度烘烤20分鐘即成。

可於進烤箱前事先切好成為棒狀,亦可烤後分切,冷卻後即可食用。不過同樣要注意份量,由於蜂蜜含有糖分,每天食用份量僅能淺嚐即止。(你可以這樣吃:糖尿病血糖控制靠飲食!5個控糖撇步遠離糖尿病學會看懂食品標示將有助於管理糖尿病。 3大營養標示一次看懂不踩雷

蕭承啓建議,如果糖友們實在沒有時間自製點心,不妨開始學習看懂市售商品的營養標示。當閱讀營養標示時,由於每種商品包裝不同,部分還會一大包中有分裝成數小包,不一定1包就等於1份,因此可先看每一份量及總共含有幾份;

或是計算飲品糖量時可以每100毫升含糖量的單位為比較,看出哪一款的精緻糖含量較低,精準控管血糖的正常值。接著可看每份的熱量及營養素含量,最後再將食用的份數乘上每份的熱量及營養素,就可算出總共吃進多少碳水化合物或糖量等。

他以下列最常見的3大類食物為例:

碳水化合物:1份碳水化合物為15克。如果是吃點心,建議選擇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份的食品;若是正餐,則選擇含3~4份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糖: 表示在碳水化合物中精製糖的含量。建議糖友應選擇無添加精緻糖的食品,通常會於包裝上標示。 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食品能延緩餐後血糖上升,對於糖友們是較佳的選擇。一天建議攝取量約25~35克。

當學會看懂營養標示後,也建議應和自己的營養師討論來制定最適合自身血糖狀況的購物清單,日後就能定期於居家日常補充適合糖尿病患的零食;即使外出時臨時採買,也不易踩到高糖飲食的地雷,也就能安然避開過度飢餓或缺乏選擇而胡亂進食的風險。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最新FMD飲食法:吃了不會胖!突破減肥停滯期,燃脂又不挨餓

作者:宋晏仁醫師

斷食時常常會覺得餓得特別快、三不五時胃痛還會找上門!最痛苦的是斷了半天還沒瘦到!?這世界上有沒有吃了等於沒吃的完美減肥法呢?現在斷食有另一種不一樣的選擇了。

FMD飲食是什麼?

全新的減重策略「模擬斷食」又稱為「擬斷食」,英文名稱是:FMD(Fasting Mimicking Diet)。這是一種騙過你的生理和腦袋的飲食技巧,讓人覺得有吃到東西、不會覺得那麼飢餓,又不會導致進食後續產生的肥胖、老化效應。推薦給想要斷食卻耐不住飢餓感,希望體力改善、避免老化、提升專注力的朋友們試試。 FMD飲食法的由來

FMD飲食法是由幾位學者共同原創,其中一位代表學者Valter Longo,目前是南加州大學的老化研究中心主任。他發現一套飲食方法可以模擬斷食,能夠避免人們斷食中產生的飢餓感,對於人類老化的機制有很大的突破和貢獻。(延伸閱讀:什麼是斷食?認識4種間歇性斷食法輕鬆減肥

FMD飲食、斷食的原理 根本就是餓瘦的嗎?

有人會覺得「FMD飲食」跟「斷食」根本就都是餓瘦的,但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 

的確斷食過程中不免會感到飢餓,而斷食就是在運用這段沒有進食的時間讓體內的「血糖」與「胰島素」降低,在這樣的狀態下人體中的「升糖素」才有機會分解身上的脂肪作為能源,產生平衡血糖的作用。

為了解決斷食過程中產生的飢餓感,擬斷食會讓我們在斷食期間透過補充流質食物及營養棒等盡量不去補充碳水化合物的方式,避免產生過多肝醣及後續脂肪的產生。透過咀嚼這些「物質」,騙過生理和腦袋降低飢餓感的產生。(延伸閱讀:吃多「超加工食品」小心肥胖、三高找上門!把握3原則遠離加工食品

FMD飲食的功效

功效1:讓細胞自噬(Autophagy)

 在細胞自噬的單字中,Auto表示「自己」,Phagy在拉丁文裡代表「吃」,Autophagy顧名思義是self-eating「自己吃掉自己」的意思。那這個機制在分子生物學上已經有了很多的研究,也曾得到諾貝爾獎。

一般來說細胞自己吃掉自己就是細胞老化之後會開始更新,把舊細胞內已經損壞的部分重新清除再合成新的胞器,和回春的概念相似。 功效2:改變代謝機制

透過斷食的原理降低身體吸收的熱量,讓體內胰島素的波盪變少。在減重的過程中有幾個常見的發現,代謝指標在斷食期間很快會有所變化,血壓、血糖和血脂肪也不例外,尤其是三酸甘油脂下降的幅度更大。同步還能達到能量使用的轉換,原本依賴醣作為能量的習慣,會漸漸改變成用酮體、脂肪進行代謝,以達到身體的能量需求。 功效3: 專注力提升

人類平時很依賴消耗醣類去獲取能量,若我們慢慢習慣用酮體、脂肪代謝來達到我們的能量需求,那身體狀況會有所不同。

研究發現當酮體的濃度跟葡萄糖的濃度一樣時,身體會選擇使用酮體當作能源,而身體使用酮體當作能源時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氧化代謝物,因為活性氧族比較少能使神經傳導變得更加敏捷、迅速、清晰,腦袋更清楚了做事效率跟著提高、工作的表現也更佳。

FMD飲食常見Q&A 所有人都可以嘗試FMD飲食嗎?糖尿病患者可以嘗試嗎?

答案是可以的喔!其實FMD飲食跟原來一般嘗試的斷食法是一樣的,但還是建議有代謝型疾病的人,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諮詢! FMD飲食策略跟吃代餐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兩者的模式是不一樣的喔!代餐是每餐熱量的控制,傳統限制熱量的方法還是以攝取碳水化合物為主,以纖維去填充我們的肚子,但當恢復到原來的飲食模式就很容易失效。FMD飲食法則是不補充肝醣(碳水化合物儲存在體內的一種形式),並在斷食過程中去刺激肝醣燃燒、耗盡,透過細胞自噬的原理使身體主要能量來源變成脂肪以及酮體。

 總結來說,FMD飲食法就是不補充肝醣,另外補充流質營養品讓身體習慣使用酮體當作能源,如果沒有辦法克服斷食的飢餓感,或許可以考慮FMD擬斷食。快把這項減肥新策略收藏起來吧!

原文出處:吃了等於沒吃!用FMD擬斷食突破減肥停滯期,燃脂又不挨餓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健康》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泡芙人減肥必看!3大方法:胖肚子、體脂高一起有效解決!

作者:宋晏仁醫師

泡芙人是什麼?

有些人減重減了半天的確體重掉了、也感覺四肢好像變小了、但是胸部也跟著小了……最哀傷的是就一個肚子大大的卡在那邊!

雖然「泡芙人」這名稱好像很可愛,但體態真的太不可愛了!到底泡芙人是怎麼誕生的?該怎麼擺脫泡芙人的狀態?今天就為各位深受困擾的「泡芙人」好好解惑!

不少人認為肥胖與體重控制的唯一定律就是熱量,好像只要減少吃進去的熱量,增加消耗的熱量那麼體重自然就會減少,但卻沒有考慮到荷爾蒙的作用,「明明體重已經降下來了但是體態卻不好看」、「即使是 BMI21、BMI19 的人也可能在肚子的部分堆積一塊肥肉」……這樣的狀態就不是單純靠熱量控制可以解決的問題。 泡芙人的隱形成因:壓力荷爾蒙

在 211 飲食法以及 FLC 精準控醣燃脂計畫中,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透過了解荷爾蒙能進一步分析脂肪在身體堆積的部位,而最常見的荷爾蒙、也是造成腹部脂肪堆積的就是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

在臨床上發現打類固醇、用類固醇治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時,體態上都會產生月亮臉、水牛肩、中央性肥胖等狀況。而人造合成的藥品類固醇與人體本身腎上腺素所產生的皮質醇,都屬於類固醇的荷爾蒙,對身上的脂肪堆積皆有類似的效應。

當人長期處在壓力之下,就等於慢性給自己打了類固醇。

壓力會給身體什麼樣的訊號?

首先是要節能、減少活動,身體更會想辦法把脂肪儲存起來,儲存的位置也選擇「腹部」這特別的部位。首先它是最容易被保護的安全部位,像是遇到危險的第一個反應,通常是蜷曲身體使腹部被保護著,因此類固醇或腎上皮質醇會在壓力產生時於腹部堆積脂肪作為保護作用。

壓力會帶來的第二個生理訊號,就是降低身體的活動,並且使肌肉、蛋白質反而變成轉換能量的來源,達到保護脂肪的目的,肌肉也會慢慢減少。綜合這兩個壓力荷爾蒙所導致的身體自然反應,漸漸地造就了四肢纖細+肚子大大的泡芙人。 泡芙人原因:4大壓力來源 壓力來源1:生活壓力

壓力的來源不見得是像考試、工作這類直接明顯能感覺到的壓力,壓力其實來自非常多面向,包括對經濟財務的焦慮、人際間的關係、職場上的升遷……或者對未來的盼望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壓力。 壓力來源2:隱性壓力

在沒有察覺到的生活習慣中,也會不自覺產生壓力,例如現代人最習慣的滑手機動作就可能會帶來非常大的精神壓力。

因為處在不斷接收資訊的狀態,而接收的資訊卻大半是沒有用處的,所以腦袋必須針對資訊進行過濾。當我們很入迷地在看手機上的內容,無形中卻造成很多的壓力。

長時間地僵持在同個姿勢也產生對身體的壓迫,這些壓力都會造成一般人所不知道的壓力荷爾蒙。 壓力來源3:慢性疾病壓力

疾病本身它就是一個壓力,譬如有代謝性的疾病,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狼瘡、僵直性脊椎炎……這些慢性的發炎也是一種壓力。

壓力來源4:食物偏斜壓力

吃錯東西也是一種壓力!吃自己喜歡的東西看似是享受,但有一些食物本身就是壓力的代名詞!

就如同在「初日の糖毒勒戒所」社團中提到的飲食調整大重點,會造成胰島素阻抗與胰島素飆升的澱粉類、高醣食物,都使身體慢性發炎且處在壓力下的重要因子。

泡芙人減肥3大方法 1. 找出壓力源

因為壓力的來源很多元,且有些是不自覺的,所以減壓關鍵的第一步要先找出壓力的來源,靜下心來重新檢視自己生活上的不同面向,確認壓力來源之後,才能知道接下來可以繼續前進的方向。

而壓力的來源也可能不只一個,或許同時有兩三種壓力源影響身心狀態但卻不自知。 2. 嘗試改善或放下壓力源

雖然可能很想逃避、不想面對,但找到壓力產生的原因後請務必想辦法著手改善,或許是沉迷3C、太晚睡……等都可以漸進式改變生活習慣。

或是像人際關係這種不一定能夠改善的壓力源,那至少能夠做到轉念且放下原本的擔心、焦躁等負面想法,讓壓力離開你的身體才有機會把壓力舒緩。 3. 養成運動習慣

不少人認為運動會造成自身的壓力,但運動其實是紓解壓力的好方法,關鍵差異在於「能力所及」!

如果過度運動、或是在身體能力還不足時,就去做超乎能力以外強度的運動,那的確是一種壓力。對許多不運動、肌肉開始萎縮的人而言,除了飲食調整上必須要達到足量蛋白質攝取之外,還需要計畫性地透過適度運動和訓練,把蛋白質變成肌肉。可以從訓練大肌群、核心肌群開始鍛鍊,更建議把握循序漸進、在身體能力能夠應付範圍內安排個人的運動規劃。

運動本身不僅具有非常強的降低胰島素阻抗效果,在運動醫學早已經發現,有氧運動可以刺激腦內啡的形成,使人感到愉悅並幫助壓力荷爾蒙得到紓解。找回因壓力荷爾蒙而流失的肌肉、改變胰島素阻抗、減少壓力,運動可說是一舉三得!(延伸閱讀:減肥該選有氧或重量訓練?醫師教你擺脫迷思 最好成效這樣做)

體重明明掉下來了卻留著一個小肚子,這次終於好好地解答造成泡芙人的原因,原來是來自「壓力性肥胖」,也同步分享實用的解決方案,快收藏起來吧!

原文出處:泡芙人與它們的隱形產地!下腹脂肪囤積、肌肉流失…都是「壓力型肥胖」惹的禍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健康》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斷食4大好處、壞處!168、輕斷食哪種好:名醫宋晏仁推它

作者:宋晏仁醫師

斷食的完整名稱是間歇性斷食法(Intermittent Fasting),是指在進食期間有策略的正確飲食,而禁食期間則不能吃任何有熱量的東西,讓胰島素休息並提高升糖素以利分解脂肪。

本篇文章,由糖尿病權威、減肥名醫及暢銷書《終身瘦用211全平衡瘦身法》作者宋晏仁醫師來帶你了解斷食完整攻略及成功關鍵。 斷食5大好處

宋醫師親身執行了2年的168斷食,透過個人經驗及鑽研許多國內外文獻研究總結了斷食的5大好處! 燃燒脂肪 延年益壽 細胞更新(細胞自噬)修補作用 提升抗氧化能力 (抗衰老) 提升代謝能力

對斷食感到躍躍欲試了嗎? 在貿然進行前,先來對斷食有全面性的了解吧! 斷食法比較:168斷食、輕斷食,醫師推薦它!

常見的斷食法有168、186、1410和52輕斷食,而他們並不是分子分母的關係,而是將一天的24小時或一週7天的時間進行切割。

舉例來說,168是指16個小時「禁食」,8個小時「進食」;52輕斷食則是一個禮拜有2天減少食物的攝取,5天正常進食,但此方法通常較難有成效,若少吃的那2天食物選擇得不正確,仍然會讓胰島素上升。 

無論是哪個斷食法,原理都是在「禁食期間」讓胰島素下降、升糖素開始作用,進而消耗原本儲存的能量和脂肪。而在「進食期間」,必須正確的飲食,建議以正餐為主,餐與餐之間不要再吃東西。(延伸閱讀:什麼是斷食?認識4種間歇性斷食法輕鬆減肥) 如何斷食:斷食可以喝牛奶、拿鐵嗎?

很多人以為進食時間可以大吃特吃,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比起斷食,更重要的觀念是「食物的選擇不正確,不管用甚麼方法減肥都不會成功。」

那麼斷食期間該怎麼做呢? 1. 禁食時除了水、無糖的茶之外,最好任何食物都不要吃

任何含有熱量的食物或飲料都不能喝。很多人會問,那禁食期間可以吃保健品嗎?答案是可以。保健品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像礦物質和維生素,但保健品非必需品,若飲食均衡營養其實不用額外攝取哦! 2. 斷食進食時間的飲食,更要注重營養素比例均衡

211是最容易執行的均衡飲食法—即每餐中含有2份蔬菜,1份全榖和1份蛋白質。 3. 如果只吃2餐,也不用把原本3餐的份量塞進兩餐中

很多人在減重時,只以熱量需求來決定食物的份量和種類,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熱力學在探討「熱量」時,是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計算能量的進出,符合能量守恆的定律。但人體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身體本身會進行代謝作用消耗能量。所以人體並不適用於「熱力學」的理論,我們不能只以熱量需求來決定飲食習慣,因此就算一天只吃2餐,也不用把原本3餐的份量塞進兩餐中。

斷食壞處與副作用 1. 飲食失調

暴食、厭食等症狀稱為飲食失調,通常是指心態未調整,容易有補償心態(OS:16個小時沒吃餓好久,我要瘋狂大吃!)或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飲食習慣不夠了解。貿然進行斷食者比較可能發生這個副作用。但其實飲食失調不是只有斷食才會引起,若飲食內容不正確也有可能造成哦! 2. 頭痛

當胰島素上升時,除了會堆積脂肪還會留住體內的水分及鹽分,導致身體腫脹。因此當胰島素下降時,可能會因為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而引起頭痛。所以在採用斷食法時要特別注重水分的補充,每人每天應攝取「體重X 35 cc」以上的水分才行。 3. 胃痛、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的原因通常是吃錯食物,而不是斷食所導致。所以斷食法更應該注重食物的內容,才不會引起胃的問題。如果飲食正確還能改善原本脹氣、胃痛的問題呢! 4. 脾氣暴躁

雖然在禁食期間什麼都不能吃,但在進食期間一定要吃的正確、吃的飽。飽足感非常重要,也才能讓情緒穩定。同時也要跟身體對話,告訴自己現在是為了降低胰島素,喚起升糖素,打造更好的身材及改善健康。 

面對美食誘惑時,要建立正面心態。了解自己是有選擇的,而不是被強迫的。用正面的心態去看待減重更容易持之以恆! 5. 掉肌肉

採用間歇性斷食法並不會掉肌肉!斷食期間反而會促進我們的肌肉和胞器更新,進行人體細胞清理。細胞會藉由「自噬作用」清理內部的損傷,進行修復和更新;而粒線體則會進行「粒線體自噬」來維持高效能運作產生能量。 6. 睡眠品質變差

睡眠品質主要是受到心態的影響。如果戰戰兢兢或沒有準備好就貿然執行斷食,容易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因此採用斷食法前一定要先對斷食法和身體狀況有所了解,並做好心理準備。發生問題時及時請教醫生或營養師,才能真正的讓身體和心理更健康。

斷食常見問題 1. 斷食多久可以看到效果?

大概1到2個禮拜可以瘦1到3公斤,根據不同人的體質有不同的成果。但是不管採用什麼方法效果都是慢慢出現的,沒有一蹴可幾的辦法。減重要有耐心,不切實際的期待或是和別人比較反而會讓自己徒增煩惱。  2. 斷食需要固定時間執行嗎?

斷食法為一個飲食策略,必須照著計畫固定時間執行,按部就班才能真正達到目標! 3. 肚子餓時身體是否會先燃燒肌肉蛋白的能量呢?

不會!蛋白質是我們身體裡最差勁的能量來源,身體絕對不會先燃燒肌肉蛋白來產生能量。 4. 重訓後喝高蛋白粉,會造成胰島素升高,阻礙減脂的效果嗎?

不會。當你處於低血糖的狀態,「進食時間」吃進去的蛋白質會促進升糖素的上升。但建議大家直接利用食物補充蛋白質而不要喝蛋白粉,因為通常蛋白粉含有大量的糖粉,糖粉會讓胰島素快速上升。 5. 在斷食的進食時間運動,運動前後建議如何吃?

運動前後不用特別補充,按照原本規劃的飲食規劃就行! 6. 如果不攝取澱粉,蛋白質跟蔬菜的比例要增加嗎?

基本上希望蔬菜能占飲食的一半,蔬菜裡的纖維質對於腸道的健康非常重要且含有非常多的水溶性維生素。這些水溶性維生素也存在於一些生的肉類中,像生牛肉就含有非常多的維生素C,也可以適量攝取。 7. 168斷食不吃早餐一星期,覺得晚上容易心悸、心跳加跳,請問是正常的嗎?

這不是正常的情況喔!如果有發生這些情況建議盡快尋求醫生的協助。 8. 不吃早餐會增加罹患膽結石的風險嗎?

答案是:錯!

沒有進食時,膽囊膨脹而膽汁會增加,完全不會有膽汁濃縮的問題。

9. 禁食期間,可以喝檸檬水、零卡可樂嗎?會不會造成血糖上升?

非進食期間只能喝沒有熱量的水、無糖茶及無糖咖啡喔!如果攝取檸檬水仍會造成血糖的上升。零卡可樂雖然不會讓血糖上升,但是其中的甜味卻會讓你無法脫離對糖的依賴。 10. 斷食結束後會不會復胖?

如果斷食結束後又回復以前不正確的飲食很容易復胖,但如果有繼續用正確的方式飲食,就能維持體重或繼續減重喔! 11. 太瘦想增肥可以斷食嗎?

瘦的人除非有其他健康的意圖,不然其實不需要採用斷食法。瘦的原因有很多,建議還是先詢問醫生的意見,才能找出真正適合自己身體的療法喔! 12. 斷食的時候如何補充電解質呢?

可以去超市購買海鹽,加在水裡喝或是拿來炒菜。加在水裡喝建議一茶匙搭配2000cc的水。 醫師建議

斷食法是很有效率的減肥方法,但因為每個人的天生體質、飲食習慣還有體態目標都不一樣,最好能先尋求醫生和營養師的協助,評估個人狀況,再規劃飲食內容。 

尤其是容易低血糖者、糖尿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在採用斷食法之前,建議務必要先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斷食法有全面的了解,評估適合後再開始進行,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又能達到減肥瘦身的目標!

原始出處:斷食4大好處、壞處、方法!168、輕斷食哪種好:名醫宋晏仁推它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健康》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減重女注意!蛋白質攝取不足「恐難瘦」半數女性吃不夠

作者:宋晏仁醫師

明明想減重卻減到掉頭髮、皮膚變差,脂肪還像個釘子戶賴在身上不走!為什麼?就是因為蛋白質吃不夠。

在減重過程中,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問題,來看看究竟蛋白質要怎麼吃,應該吃多少才能事半功倍達成目標。

蛋白質攝取不足1:掉髮、骨鬆

蛋白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對減肥中的人來說更是重要。市立聯合醫院曾對國內女性做過統計,30到39歲這個區間的女性,大概有53%是肌肉不足的。

很多人以為骨質問題只和老人或更年期的女性有關,但其實蛋白質本身就是骨頭的原料。當人體攝取蛋白質後,會刺激IGF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的一個因子,它在腎臟跟腸道都有幫助、磷吸收的作用。20~30歲正是儲存骨本的黃金時段,雖然之後也可以儲存,但效果就沒有這麼好,偏偏這又是女性最常減重的階段,若沒有吃夠蛋白質,未來便多增了一個骨鬆的風險;另外,減重減到一直掉頭髮,其實就是蛋白質吃不夠。

蛋白質攝取不足2:不斷想進食

有一個理論叫做蛋白質槓桿假說:Protein leverage hypothesis。它的概念是,若蛋白質攝取不足則不會有飽足感,為了達到蛋白質的滿足量會不斷的進食,從這個角度來看便會過食。

美國有一位奈曼醫師(Dr. Ted Naiman)曾說,在他二十年臨床執業的過程中,沒有看過一個人的蛋白質是吃足夠的,大部分都是吃得太少。若從蛋白質的建構來看,影響肥胖症最大的原因是蛋白質的量。蛋白質攝取不足飽足感就差,骨骼肌肉變少,相對脂肪比例當然偏高,蛋白質的攝取,會直接影響到你和肥胖的關係。(延伸閱讀:飲食障礙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所以避免掉頭髮、皮膚變差,最終還是要把蛋白質的比例拉高。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飲食法或是比例是適合所有人,大原則還是希望蛋白質的比例要被保障,碳水化合物則限制在範圍內,脂肪就看每個人的需要。如此一來應該就是好吃又健康,不會輕易發胖。

蛋白質攝取量計算

減重一天要吃多少蛋白質?建議每公斤體重乘以0.9克的蛋白質,以60公斤的人為例,最少要攝取54克的蛋白質。無論是減重或維持體能,盡量要攝取到這個克數,每公斤甚至可以到1.2-1.6以上。

延伸閱讀:

蛋白質攝取過多會胖嗎?

大家對蛋白質有非常多的迷思,例如:吃多的話到底會不會胖?會不會發胖其實很難回答。

如果一天攝取的蛋白質為體重的公斤*3.5~4克,再加上其他的東西,還是會胖。可是回到身體機制來說,若真的吃到1公斤3.5公克蛋白質,估計也吃不了太多東西,因為蛋白質很容易飽。其中又牽涉到每個人的反應不同。 也有人問可不可以吃蛋白粉?

人類是一個雜食性的動物,選擇的食物範圍越廣越好,只挑一種食物來吃,一定會出問題。原型食物不但有蛋白質,同時也有碳水合併油脂。如果單純只用蛋白粉來攝取,它的碳水跟脂肪是少的,這可能利於減重,但卻少了其他的礦物質跟營養素。建議蛋白粉還是以補充就好,千萬不能取代主食。

原來蛋白質對減重的影響這麼大,了解蛋白質要吃多少後,是不是對減重更有幫助了呢?加油吧!

原文出處:50% 的女生這個營養素都吃不夠!原來減重不能缺少蛋白質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健康》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