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喜歡自己的性別!認識性別不安

小孩不喜歡自己的性別!認識性別不安

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又稱性別焦慮,代表無法對天生的生理性別產生認同感。很多會性別不安的人也是跨性別者(Transgender),然而儘管跨性別不是身體疾病,也不屬於精神疾病,患者仍不可避免地感到壓力或沮喪,因為他們可能為此經常受到霸凌、排斥或汙名化。小孩通常要在學校或家裡,因為性別認同的問題經歷極度困擾或障礙,才有可能把性別不安的狀況診斷出來。

性別不安的臨床症狀

對自己出生時的生理性別有認同困擾。 感覺自己被囚禁在別人的身體裡。 表現出另一個性別的行為特徵,或呈現出對另一個性別特性的強烈喜愛。 渴望改變自己的性別。 對自身的性器官感到不自在或厭惡。 強烈希望擁有另一個性別的特徴。

性別不安的風險因素

至今尚未有確切對性別不安的原因解釋,大部分時候性別認同被歸類為社會問題,因為即使在現代社會,跨性別的人仍普遍被視為少數,他們不只要試圖尋找自己的性別認同感,還常常要面對試著融入社會的壓力,或時時處於被汙名化、排斥和霸凌的風險中。

性別不安的診斷方式

診斷條件包括長時間(至少6個月),有持續無法認同自己生理性別或性特徵的困擾,且程度已經嚴重到會影響正常生活。診斷性別不安時,醫師需排除雙性人(Intersex)及其他可能影響性發育的情況。 性別不安的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可以緩和性別不安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因為過程中可以學習如何認同自己的性別,以及面對壓力的方法。 性別不安的其他風險

性別認同帶來的的衝突感經常會為當事人帶來極大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和小孩,因為他們很容易被霸凌或在社會中遭到排擠,並因此感到焦慮、沮喪,甚至容易依賴菸酒毒逃避現實,變成物質成癮。

小女生的生殖器創傷~流血過久請送醫

小女生的生殖器創傷,指的包含陰唇和陰道等部位的受傷。這種創傷通常都是由意外導致,有可能是瘀傷、腫脹及小切割傷等。雖然這些傷可能很快就會痊癒,但因為陰部非常敏感,又有充分的血液供應,就算只是小傷口,也能引發大量的出血。

生殖器創傷的類型

雖然小女生的生殖器很少有嚴重受傷的情況,但常見狀況有: 切割傷:這些小傷口通常很淺,且很快就會癒合。 瘀傷:陰唇的瘀傷及腫脹通常是源自於跨騎式傷害,一般也很快就會痊癒。 血管栓塞或血管瘤:陰脣流血可能會導致血管瘤;小血塊通常會自己消失,但大血塊可能就需要醫療協助,如引流。 陰道撕裂傷:症狀包含持續疼痛和流血,若有陰道撕裂傷,則代表情況非常嚴重,無論由什麼東西穿刺造成,都需要立刻安排檢查。 尿道受傷:尿道受傷並非由外傷引起,反而通常是因骨盆裂開而導致,症狀包括血尿及排尿困難。

什麼是跨騎式傷害?

當小女生從馬鞍型的物體上跌落,就會產生跨騎式傷害,常見的例子有玩遊樂設施、騎腳踏車、跨越圍籬等,都會導致外陰部瘀傷或小切割傷。而陰道和尿道因為被外陰唇保護,所以通常跨騎式傷害不會讓這兩個地方受傷。 居家護理輕微外陰部受傷 以無菌紗布直接壓迫患部,以治療輕微出血。 以肥皂及清水清洗患部5分鐘。 依照小孩的接受程度冰敷,以減少腫脹,但不要超過20分鐘。 依建議用量給予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以緩減疼痛。

什麼時候應該尋求緊急醫療協助?

若有下列症狀,應立即叫救護車: 陰道出血 陰部流血超過10分鐘 大量失血,或因大量出血而昏倒 認為小孩的傷勢嚴重 因為被物體刺穿而導致受傷 有開放性傷口,需要縫合 排尿時疼痛、排尿困難、血尿 下體嚴重疼痛 受傷的小孩年齡小於1歲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學讀書寫字和算數後~小孩能力正常嗎

學習新知識對大腦的發展很重要,為了幫小孩安排最好的學習計劃,家長必須了解小孩在什麼階段,適合學習哪些東西。因此在這篇文章,我們要為大家介紹小孩適合開始學習,讀書寫字和算數的時間,以及他們的學習能力是否正常。

小孩適合在4歲開始學識字

爸媽最早在小孩4歲,就可以開始教他們認識簡單的國字了,也可以教他們認識注音或英文字母。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小孩最初會在從上幼稚園到升小學二年級期間學習閱讀,但如果沒有家長或老師指導,他們可能會學不來,並會出現以下閱讀困難的徵兆: 看字看很慢。 用錯誤的發音念注音或國字。 一直忘記以前學過的字怎麼念。 8歲後還不會自己看書。 很容易把形或音不同,但相似的文字搞混。 看到字的時候不會念出來,只會盯著字看,然後用猜的。 常錯字連篇,寫字時會少或多一筆。 10歲時還無法理解故事書裡的情節,也說不出裡面有什麼角色。

若發現小孩有以上閱讀問題,請尋求老師等專業人員的協助,為小孩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

學寫字前要先會閱讀

識字和寫字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技能,要會寫字,首先就要會認字,所以通常有閱讀困難的小孩,也都會有寫字、寫作困難,並出現以下現象: 一年級的時候,看不懂自己寫的東西。 10歲時,還不能寫出一篇內容能讓人理解的小故事。 13歲時,還不會用正確的文法、文字、標點符號寫複雜的句子或文章,也不會用電腦打字、寫東西、查資料。

檢視小孩的算數能力

相較於學習閱讀寫字,每個小孩學算數的進展差距比較大,但家長還是能透過以下事項,確認小孩的數學能力是否正常:

1. 小孩10歲時,若還做不到下列事項,則代表他的算數能力可能低於正常: 不會數東西 不會看時間 不能理解不同單位之間的差別 不能分辨形狀的不同 連個位數或十位數的數字都無法加減乘除

2. 小孩13歲時,若還做不到下列事項,也代表他的算數能力可能低於正常: 無法進行需要多道算式的演算 沒有基本的度量衡和百分比概念

不過,就算小孩在應該的時間還達不到正常的學習標準,並不代表小孩真的就有什麼障礙或心理問題,有可能只是他沒有得到良好、有效的教育,請家長多方嘗試,並諮詢專業人員的意見。

學步期兒童便祕常見!父母別慌這麼做

便祕(Constipation)是學步期兒童最常見的問題,恐會影響小孩的消化系統,造成身體吸收、新陳代謝的負面影響。

什麼是便祕?

便祕是任何年齡都很常見的疾病,身體有便祕時,表示體內腸道蠕動變慢、變差,或是比平常的蠕動次數減少許多。若糞便累積在體內,在腸道會滯留比較久,變得更堅硬、乾燥,導致排便困難。 學步期兒童為什麼會便祕

學步期兒童會便祕有很多原因,如果高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等攝取量不足,就可能會便祕。另一個可能原因是,小孩喝水不足,或是牛奶喝過量。有時候,則因為生病導致胃口變差,進食狀況不佳,也會造成便祕。如果您的孩子有便祕,請不用過於擔心,因為學步期兒童偶爾有便祕是很常見的。不過如果小孩便祕超過2星期以上,恐為慢性便祕。有這種情況,請您立即帶孩子去看小兒科醫師。 學步期兒童便祕有哪些症狀

如果小孩有便祕,他們排便時會感到很不舒服,便祕時間愈久,痛苦程度愈強烈。請您也要留意,小孩恐因為便祕會伴隨出現的其他症狀,如:

噁心、嘔吐 胃痛 沒有食慾 變得任性、古怪 排便時,會哭鬧、大吼大叫 不想上廁所

學步期兒童便祕如何治療

增加小孩纖維的攝取量:讓他們吃大量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或木瓜,對治療便祕很有幫助。您可以每天讓您的孩子吃香蕉或木瓜,舒緩他們身體不適。 請多喝水:為了讓小孩的糞便變得較為柔軟,要增加他們液體飲用量,尤其是要多喝水,多鼓勵小孩,每天除了牛奶外,至少要喝1公升的液體。 多陪小孩去運動:多鼓勵小孩每天要規律運動,幫助身體血液循環、腸道蠕動。 按摩小孩的胃部:最佳按摩位置是胃部左側,肚臍下方3指寬的地方。按摩時,請用您的手指輕柔、力道均勻按壓。 避免讓小孩服用致便祕的藥物:包括:高劑量的鐵補充劑,或舒緩疼痛的麻醉藥。 諮詢醫師:如果小孩進食狀況不佳,或是有血便的情形,請帶他去看醫師。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孩子在跟空氣講話?幻想朋友這樣處理

相信許多家長都目睹過孩子和看不見的朋友聊天,有時甚至還和他們玩在一起。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這不是正常的現象,想馬上帶孩子做心理輔導,但父母其實不用著急或擔心,因為您的小孩有一個幻想朋友,其實是正常的現象。

幻想朋友只是童年的一部分

研究證實,2歲半的孩子擁有幻想朋友是一種心理現象,但此舉超出了醫學專業領域能夠解釋的範圍。這些看不見的朋友可以是您孩子已經認識的人、故事書或電視中的角色,也可能純粹來自孩子的想像力。目前,兒童發展專家仍在爭論幻想朋友對兒童的影響,有些人認為這種情況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病,但另一些人並不覺得這對學齡前的兒童有任何影響。

為什麼孩子需要幻想朋友

每天晚上睡前為小孩讀的童話故事,都可能變成他們頭腦發揮想像力的材料。孩子可以透過想像力認識新朋友,進一步欣賞故事中出現的角色。這些幻想的朋友,也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內心世界,例如個人喜好和焦慮的心理。

與沒有幻想朋友的孩子相比,多項研究指出,常跟幻想朋友對話的孩子,可能會有較好的語言技能、記憶力、以及應對挑戰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如何與幻想朋友打交道

父母應該要接受孩子幻想朋友的存在,若不願意,那麼這位朋友就可能會停留更久。所以若是想要孩子遠離幻想朋友,可以幫助他得到其他同儕陪伴,這樣他很快就會逐漸擺脫這位看不見的友人。

如果您的孩子一直堅持與這位朋友溝通,並常常假借幻想朋友的名義來發表意見,您可以要求他們以第一人稱溝通,要他們說「我覺得…」,而不是「他說…」。

此外,您可以鼓勵孩子為看不見的朋友做事,例如:開門或整理床鋪,藉此趁機提高他們的生活技能。有時,孩子也可能會弄亂他們的房間,並責怪幻想朋友,但請不要生氣並立即責罵他們,而是應說明幻想朋友無法為他們收拾善後,所以他們要負責清理。

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您認為小孩可能是由於創傷或不愉快的事件,而創造幻想朋友,那就應聯繫兒童心理學家或社工輔導員尋求幫助。

給媽媽的哺乳飲食指南:吃這些讓寶寶頭好壯壯

哺乳時期的飲食很重要,尤其是在分泌母乳的初期 2~3 週,需要大量的熱量。根據研究,餵母乳的媽媽,在前六個月的每日熱量需求,比一般女性多約 478 大卡,而六個月後,因為寶寶漸漸可攝取其他食物,熱量需求即可減少。以下將替哺乳媽媽們介紹需重視攝取的關鍵營養:

哺乳飲食的營養元素

蛋白質:正在發育中的寶寶,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對細胞的製造、維持運作和修復都很重要,所以媽媽們需要攝取大量的蛋白質,來滿足寶寶的需要,一般來說,媽媽每天需要的蛋白質約 54 克,但有些人可能需要 67 克以上。富含蛋白質食材如瘦肉、雞蛋、乳製品、豆類和豆製品、堅果等。 葉酸(Folate):它是一種維生素B,對寶寶的健康和成長發育很重要。媽媽們每天需要約 450 微克(μg)葉酸,但有些人可能需要 500 微克或更多,食材可從葉菜類、全穀物、豌豆和堅果、酪梨及酵母萃取物中來攝取。 碘(Iodine):它能影響甲狀腺激素(Thyroid hormone)的產生,攝取適量的碘,可幫助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媽媽們每天需要 190 微克的碘,有些人甚至需要 270 微克,可以從海鮮、鮮奶、蔬菜等食物中取得。 鋅(Zine):它能幫助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媽媽們每天需要十毫克鋅,但有些人可能每天需要 12 毫克以上。含鋅的食材如全麥穀物、鮮奶、海鮮、豆類和豆製品及堅果等。 維生素A:它可幫助抵抗感染,媽媽們每天需要 800 微克維生素A,但有些人可能需要高達 1100 微克以上。富含維生素A 的食材如鮮奶、起司、雞蛋、富含脂肪的魚、菠菜、綠花椰菜、橘黃色蔬果如南瓜等、胡蘿蔔、芒果等。 維生素B6:它有助於紅血球細胞的代謝和形成,媽媽們每天平均需要 1.7 毫克(mg)的維生素B6,但有些人可能需要兩毫克或更多。如瘦肉、內臟、魚肉、全穀物、抱子甘藍、青豌豆等食材中,都含有維生素B6。 水分充足:哺乳會容易感覺口渴,因此媽媽們每天需要喝至少 700 毫升(ml)的液體,來補充因餵母乳而流失的水分。飲料最好選擇白開水、牛奶、果汁等,避免酒精飲料和減少咖啡因攝取(如茶、咖啡和可樂等)。

(同場加映:哺乳好處多!8優點媽媽寶寶齊受惠

正確哺乳飲食的建議

對哺乳初期的媽媽們來說,可能會感覺辛苦,若覺得維持營養的飲食很困難,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協助,為了維持均衡和健康的飲食,以及充足的水分,建議可以少量多餐每天吃 5~6 小餐,而非三頓大餐。最後,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請媽媽們記得將上述的食物及營養,適當加在飲食中喔!(同場加映:母親哺乳飲食很重要!6招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語氣冷靜堅定~出門不發飆也能管小孩

您是否看過父母在公共場合嚴厲地責罵小孩?不管是誰,看到這一幕想必都覺得這是一個尷尬的景象。但是如果真的必須在公開場合教育小孩失控的行為,下列提供10個小技巧,能讓您在不尷尬的情況下教導小孩什麼是正確的行為。

1. 帶小孩逃離案發現場

當小孩出門時不乖,請趕快找個安靜的地方,把小孩帶過去,離開案發現場,這樣才能減少與小孩對話的摩擦,並避免其他人造成騷動。小孩發脾氣時,常常會對抗父母,把他帶離案發現場,可以不讓您因當眾教育失敗,而使自己的信心受損。

2. 控制心中的憤怒

提醒自己,這是一個教育小孩的好機會。當他們犯錯時,通常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自己的行為,這時候請父母控制心中的憤怒,避免在公共場合對小孩大吼大叫。 3. 使用堅定不憤怒的語氣

教訓他們時不要語帶憤怒,但要保持語氣的堅定,可以讓小孩知道他們的行為現在並不恰當,而且是錯誤的。許多父母發現使用低沉的聲音,或者直接保持安靜時,效果反而更好。對許多小孩來說,這種語氣代表爸媽已經不開心了,因此無論他們正在做什麼,都有嚇阻的功能。 4. 運用大人的智慧回應

沒有一種答案可以讓所有人都接受,因此您的回應必須針對小孩的個性以及行為而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小孩,在大人溫柔冷靜地跟他們講道理時,會較有反應,有些小孩,則需要大人直接而減短地告訴他們哪裡不對。 5. 給小孩冷靜的時間

每個人情緒起伏時,總是需要時間冷靜,小孩當然也一樣。父母給予小孩時間冷靜時,他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反思自己的行為。 6. 管理您賦予小孩的特權

對年紀較大的小孩,有時可以透過剝奪他們的特權來教導他們。父母可以先列出自己賦予小孩的特權,例如:看電視的時間、吃甜點的時間、參加課外活動的機會等。透過這種管理方式,可以讓小孩了解,若不遵守規定,或者無理取鬧,那麼平時享有的歡樂時光,可能就會一去不返。 7. 在家加強紀律教育

也許您家裡的青少年兒女很容易被手機綁架,或特別喜歡在電視上看體育比賽,這時候家長可以設定一個規定,強制他們必須要在時間內結束,並沒有任何通融的空間。不過教育時,請選擇您可以輕鬆實施紀律的項目進行。 8. 借助第三方幫忙

如果小孩不聽您的話,也許他們會聽別人的話。可以讓伴侶或其他家庭成員與小孩交談,他們可能可以為小孩提供不一樣的觀點,說不定無理取鬧的事情,馬上就解決了。 9. 開一場家庭會議

召開家庭會議,並制定一些基本規則,可以讓小孩清楚地知道,往後他們若是在外時行為不當,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在家等著他。 10. 維持一致性是關鍵

大多數的小孩通常會測試家長的底線至少1個星期,有時候甚至更久,因此家長的教育要堅持下去,才有辦法達到效果。若您一下就被小孩打動,那他們可能會發現您不是真的在生氣,反而會變本加厲。

Hello Health Group 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孩子打針像打仗?5招讓打針變簡單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至少需要接種16次的疫苗(Vaccine),雖然每一針都不會痛太久,但是家長看到心愛的寶貝因為恐懼而哭鬧時,想必心中也會百感交集。因此本文將為各位父母介紹5招簡單的撇步,讓您的寶寶每次打針時盡可能地降低哭鬧的機率。

1. 轉移注意力

發出可愛的聲音、輕輕搖擺、用心愛的毯子包起來、餵食奶嘴等行為,都可以安撫看到針頭而害怕的寶寶。只要您在寶寶即將打針時,發出可愛的聲音轉移寶寶注意力、在兒科醫師或護理師打完針後,快速地用布巾包裏住寶寶,然後輕搖他們,或者塞奶嘴進寶寶的嘴裡;這些行為都能夠讓寶寶盡快忘記剛才挨針的痛。 2. 使用輕微麻醉藥

若是您的孩子在3歲以上,那麼在接種疫苗前,噴上冷卻噴霧或塗上麻醉膏,可以讓孩子的手臂或腿輕微的麻醉,這樣他們比較感覺不到針刺的疼痛。 3. 用愛餵奶轉移疼痛

哺乳可以安撫情緒不穩定的寶寶,這招減緩疼痛的效果,甚至比使用麻醉要來得好。因此家長們可以試著在打針前為孩子哺乳,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是在打完針後馬上親餵。 4. 連續打針騙大腦

許多寶寶在2個月、4個月、6個月大時,需要1次打上3針以上。雖然同時打針(雙臂或雙腿各1針)聽起來會增強痛的感覺,但事實上卻會降低疼痛,這是因為同時在2處分別施打2針時,大腦會混亂。

記得在打疫苗前,不要給孩子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因為專家指出這種止痛藥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反應,因而降低疫苗的效果。請事先向醫師諮詢,如果您的寶寶痛到受不了,也許可以使用少許的止痛藥。 5. 提供一點甜頭

研究顯示,打針前提供一點糖水給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以減輕疼痛。糖水混合液可以降低嬰兒的疼痛值,或是促進天然止痛劑的產生。如果您的醫師允許的話,混合1/2茶匙的糖和2茶匙的水,在打針前2分鐘餵給嬰兒,或是將浸過糖水混合液的奶嘴給嬰兒吸吮。

最後,父母自己應該保持冷靜。如果您對疫苗有所擔憂的話,您的情緒也會感染給嬰兒,提高他們的不安,因此家長保持一顆安定的心是很重要的。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小孩吃素好嗎?切記包含這5種營養

為了改善體質與健康狀況,擺脫心臟病(Heart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肥胖等疾病,許多人選擇素食,而不吃肉類葷食。有些人吃素則是基於環保、信仰、文化或道德等原因。那麼年紀還小、不懂得選擇、身體健康的孩子,需要吃素嗎?素食是否適合孩子呢?

什麼是素食?

素食也有不同程度,依其食用的飲食類別,可分成以下3種類型: 蛋奶素食者(Lacto-ovo vegetarians):不吃魚、肉和家禽,他們的蛋白質來源,包括牛奶、優格、起司、蛋、豆類、堅果和蔬菜等。 奶素食者(Lacto-vegetarians):不吃魚、肉、家禽和蛋,他們的蛋白質來自於從牛奶、優格、起司、豆類和堅果等。 純素食者(Vegans):不吃魚、肉、家禽、蛋和乳製品,從豆類、堅果和黃豆類製品中,獲取蛋白質。純素飲食可能導致嚴重營養不良的問題,不適合正在發育,需要大量蛋白質的兒童。

素食兒童的5種必需品

牛奶:1歲以下的嬰兒必須持續喝奶。 固體食物:與醫師討論在孩子的飲食中,加入固體食物的適當時間。 纖維:注意纖維的攝取量,纖維過多會阻礙鋅、鐵或等礦物質的吸收。纖維素會使孩子長時間維持飽足感,使得他們感覺不到餓,反而少吃了原本生長發育所需的食物量。 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盡量多樣化,多吃幾種,建議每天吃2小份水果、3小份蔬菜。 油:大豆油和芥菜籽油是好油,含有豐富的亞麻酸,有益於大腦和神經組織發展,油也是能量活力的來源。 素食兒童的飲食

只要飲食計畫中含有足夠的必需營養素,即使是孩子也可以吃素,成為素食者。飲食的內容必須包括如下:

生長所需的蛋白質替代品,來自於乳製品、堅果、雞蛋、穀類或黃豆製品。 脂肪,來自肉類油脂之外的替代來源。 日常活動所需的基本熱量。 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B12維生素D和足夠的。另外還需要鐵質,來預防貧血(Anemia)等血液類疾病。 適當的食物組合,如果缺乏正確平衡的組合,食物中的營養素就不能被完整吸收利用。

最後,給孩子吃素時,請記得下列幾個重點: 充分了解營養素的替代品 提供多種食物讓孩子享用 巧妙地選擇食物 在點心中加入堅果、酪梨或乳製品,提供良好的生長能量來源 不需嚴格控制幼兒的飲食 根據個人需求或遵從醫師指示,服用營養補充品

兒童體溫過低?這2招讓家長沒煩惱

雖然體溫過低可能沒有像發燒那麼常聽到,但其實對小朋友來說也是很嚴重的問題;尤其是當孩子患有神經症狀或自律神經系統障礙,更是容易有體溫過低的狀況。因此要怎麼防止孩子發生體溫過低的危險,本文將為各位父母詳細介紹,一起呵護我們的心肝寶貝。

正常的體溫是多少 該如何測量

正常的體溫大約是攝氏37度,但會依據整天的活動程度而有所不同,如果體溫略高或略低都還算正常。而腋溫通會比口腔溫度低,因此若是想要得到最精確的結果,建議家長可以透過肛溫來取得較正確的體溫。 體溫過低會有危險嗎

如同上述所說,體溫若是略低於正常體溫,那麽情況並不是太危險,因為這樣的情況不會導致器官衰竭。家長應該要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低體溫才是重點,畢竟有些小朋友天生體溫就比同儕低。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體溫突然地下降則是身體的警訊,可能有嚴重的健康狀況如敗血症(Sepsis)或嚴重感染所導致。 體溫驟降快找醫師協助

如果小朋友的體溫掉到攝氏35度以下,應該盡快尋求醫療協助,因為體溫快速下降可能讓小朋友的器官也失去作用。請各位家長記得,一旦體溫掉到攝氏33.9度以下,大多體溫計就不能讀出精確數據,也要馬上將孩子送往急診做檢查。

小朋友體溫過低該怎麼辦

如果體溫依然持續很低,應該詢問兒科醫師的建議並遵照他們的指示。因為根據檢驗結果,醫師便能給孩子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在孩子的療程間保持正向與支持的態度很重要,要讓孩子知道他們之後會康復。下列2項為預防孩子體溫過低的小撇步。 改變飲食:營養均衡的飲食對體溫有正面的影響,若孩子是因為營養不良而體溫低,調整孩子的飲食內容可能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保持溫暖:建議讓體溫低的孩子穿溫暖的衣服和吃溫暖的食物,來使體溫升高。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