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醜化歧視的肥胖~胖小孩的心理健康

被醜化歧視的肥胖~胖小孩的心理健康

肥胖是現代小孩愈來愈常見的問題,有些胖小孩仍然很樂觀開朗,但並不是每個小孩都這麼想。如果您的小孩過胖,除了健康問題要注意,小孩也可能面臨情緒和心理的問題。

社會普遍將肥胖醜化

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覺得瘦一點比較好,所以體重過重的小孩,有時會遇到被社會醜化所產生的心理問題。他們可能會認為大人比較不喜歡他們,並使自己的健康和自信因此受影響。

自尊心低在學校被欺負

肥胖的小孩在學校可能會較不受歡迎,交朋友比較困難,或常被欺負、冷落。與學校其他身普通或偏瘦的同儕相比,也可能使他們討厭自己的身體,並使自尊心過低。對自己感到羞恥的心情,有時也會使他們的課業表現變差。 容易憂鬱沒有歸屬感

受到肥胖帶來的負面、混亂情緒影響,如果無法排解和舒緩,小孩可能會覺得不被這個世界接納,沒有歸屬感,並陷入憂鬱寂寞的心境,無法從孤立的憂傷中走出來。

情緒失控變得更愛吃

心靈受傷而無從求助的小孩,有時會產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偏執行為,例如透過大吃緩和不滿的情緒,特別是吃很多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儘管身邊已經有大人告訴他們要少吃,他們可能還是無法克制,因為這個行為已經變成能讓他們快速獲取短暫快樂的來源。 肥胖會受到歧視

一些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很多人會歧視肥胖的人。有專家甚至指出,外表肥胖、體重過重的人,較不容易獲得知名大學的入學許可,或在知名公司任職。除此之外,體重過重的人,在尋找伴侶的時候也會比較困難。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現在年輕人在幹嘛?求嗨行為有這些

抽菸喝酒已經過時了,想找樂子求刺激,現在的年輕人可比以前更猛更瘋。一起來看看現在國外的年輕人都拿什麼來嗨,除了注意不要讓自己的小孩有這些行為,也小心別被嚇一跳!

可能拿來吸食的東西

Twix特趣巧克力

特趣巧克力這種含牛奶糖餅乾成分的巧克力棒,不只是受歡迎的點心,也可以被拿來助興。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影片說明怎麼吸食這種糖果,雖然沒有明確證據指出特趣巧克力真的有讓人嗨起來的能力,但家長仍然應要留意這種行為。

家庭日常用品

膠水、清潔液或其他許多看似無害的家庭日常用品,都可以當成讓人嗨的吸食劑。但是吸入這些用品的氣體,會引發致命性的腦傷、心臟衰竭或肺栓塞。

硝酸鹽

硝酸鹽(Nitrites)是一種吸入後能激發性慾的東西,但會造成初次使用者的腦損傷,還可能增加性病的傳染,例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及肝炎(Hepatitis)。 可能拿來亂喝的東西

咳嗽糖漿

咳嗽糖漿有很高的成癮性,特別是和酒精混和之後,且會讓心律和呼吸變慢。有些人甚至會從肛門攝取咳嗽糖漿,但這個方法可能導致具致命的中毒危險。

乾洗手液

乾洗手中的酒精含量高,喝了可能會導致中毒、痙攣、昏迷甚至死亡。 可能會亂舔亂吃的東西

肉豆蔻

肉豆蔻精(Myristicin,又稱桃紅黴素),是一種存在於肉豆蔻中的化合物,可以引發幻覺,讓人感覺很嗨,但可能會導致心悸、噁心、頭暈、疲勞及焦慮。

蟾蜍

國外有人會瘋到撿地上的蟾蜍來舔,而舔蟾蜍之所以會讓人嗨,是因為牠們身上有會讓人興奮的化學因子,也就是5甲氧基N(5-methoxy-N)和二甲基色胺(N-dimethyltryptamine,又稱DMT N-DMT)。這些物質進入體內後,能產生類似血清素促進劑(Serotonin agonis )的效果,釋放令人愉快的物質。最後舔蟾蜍的結果是,雖然會嗨,但也可能因中毒而死。

止瀉劑

亂吃止瀉劑聽起來可能很好笑,但有些人覺得止瀉藥是一種興奮劑。而止瀉藥劑若服用過量,可能會引發生命危險。

暈車或暈船藥

吃這類藥物可能可以獲得短暫的幻覺,不過使用過量可能會導致暴力傾向,還可能會使記憶喪失。

可能插入體內的東西

有些人會讓棉條吸滿酒精(伏特加),然後把棉條插入陰道或直腸。不過酒精會灼傷敏感的陰道和直腸組織,也可能會導致結腸炎(Colitis)。 網路成癮(I-Dosing)

網路成癮跟物質無關,但年輕人能透過模仿網路影片和聆聽特定音樂,達到情緒高昂的目的。而過度觀看和聆聽,可能會對視力和聽力造成影響,也可能導致睡眠障礙。

小孩過敏...必知8種食物與3重點保護

多數父母認為他們能夠一手掌控孩子的飲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無法全權監督所有孩子吃下肚的食物。有些小孩對食物非常敏感,特定食物會使孩子過敏,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

從小教育孩子有關過敏食物

小孩在外參加露營或派對等活動時,旁人不太可能知道他們對哪些食物過敏,若孩子無法為自己發聲,情況可能會非常危險。教孩子跟給他們食物吃的大人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從小教育孩子關於過敏的事,並在吃東西前,詢問是否含有導致過敏的食材。

即使小孩可能年齡還太小,無法理解什麼是過敏,但仍要告訴孩子,哪些食物要避免去吃。等孩子更大一點時,就要教他們如何避免過敏原。

最常見的8種食物過敏原

嘗試新食物時,您應該注意是否會產生過敏反應,9成以上的過敏反應,跟下列8種食物有關:

牛奶 蛋 魚 貝類 花生 堅果(如核桃或杏仁) 大豆 小麥

教育孩子這3件事:

在陌生的環境時:教育小孩在外參加活動時,要讓負責活動的大人,知道自己當時的醫療狀況,可以使用寫著過敏原的手環或項鍊,如此一來,周遭的大人就能更加了解小孩的食物禁忌。 別人請吃東西時:您應該仔細地教導孩子,在食物入口前,一定要詢問該食物是否含有過敏原,若有人提供來路不明的食物,也要禮貌地拒絕,或是要求對方給予有關該食物成分的明確答案。 學習閱讀營養標示:含蛋成分的食物,不一定是以整顆雞蛋的方式呈現,有可能是溶菌酶(Lysozyme)、美乃滋(Mayonnaise)、白蛋白(Albumin)、卵白蛋白(Ovalbumin)、蛋白糖霜(Meringue)、蛋白粉(Meringue powder)或魚漿(Surimi)。只要孩子能閱讀並辨識某些名詞,便能讓孩子知道,怎麼避開可能的過敏原。

請記得告訴孩子,對食物過敏並不可恥,這只代表他們必須對吃進去的東西要更小心,確保自己的安全與健康。

家是避風港!讓小孩多愛家透過5方法

我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其中,家就像每個人的避風港,對於孩子們來說更是如此,除了在學校的8小時以外,有些孩子還得在下課後參加才藝或是補習班,因此,打造一個能溫暖和諧的家庭,對於維持小孩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是很重要的,本文將介紹5種讓孩子與家庭關係更加緊密的方式,透過親情的羈絆,支持在生活踉蹌的小孩。

1. 家庭用餐增感情

在忙碌平日,有多少機會能一家人坐下來,分享自己的大小事呢?善用居家用膳的時間也許是個好主意,父母也可以透過機會,了解小孩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或是跟朋友玩了什麼遊戲等。不過要注意,邊吃飯邊用手機可是大忌,別讓「科技冷漠」剝奪家人間聯絡感情的機會。此外,根據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資源(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顯示,家人們一同用餐也可以增加對蔬菜或水果的攝取,避免外食常有的營養不均問題。 2. 老少攜手去踏青

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一起出去玩啊!去哪裡並不是重點,而是享受家人間共同遊玩的樂趣,因此,沒有一定得出國或是去某些知名景點打卡,才算一個好旅行,一家人去附近騎騎腳踏車或是在公園散散步,也能讓家庭成員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別忘了在過程中拍個照片,記錄下家庭成員一起玩樂的瞬間,這些珍貴回憶都值得掛在牆上或櫃子上,除了能回味再三之外,也能記錄小孩的成長軌跡,當小孩漸漸長大後,每次看到這些照片都能回想與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與家人的感情也會緊緊相繫。 3. 家人付出請珍重

也許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久了,我們習慣對家人的付出感到理所當然:做飯、切水果、做家事等都很辛苦的。捫心自問,除了母親節之外,是否很久沒有對媽媽表達感謝了。當然,不只媽媽,家庭中的任何成員的付出都是出自於對家人的愛以及責任感;然而,這並不是一種義務,所以在家中創造有「愛」的氛圍,對彼此的付出都能表達感謝,小孩也能這種氛圍的感染下,與家人更緊密連結,減少予取予求的行為。 4. 請小孩幫忙做家事

做家事是身為家庭一分子的責任也是義務,要求小孩負擔部分家事可以讓他們了解家庭環境維護,是需要盡一份力的,有些家長會利用獎品,例如:零食或零用錢,當作做家事的誘因,但是可能會使孩子建立「沒有獎勵,不做家事」的觀念,一旦養成這種習慣後,便很難再改變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做家事也可以培養小孩獨立生活的能力,畢竟總有一天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家庭。

5. 聆聽小孩所需

小孩所需要的關心並不僅僅是課業上的,許多亞洲父母相當重視孩子的在校表現,而這些表現通常指的是課業成績,而非小孩的心情或交友狀況,比起用「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來起頭,「今天有什麼有趣的事情」會更容易讓孩子敞開心扉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當小孩在講述自己的事情時,專心的傾聽並且不要隨意打斷,發表自己的意見是很重要的,這樣的行為對於小孩來說,就像是他們的想法或感受不受到尊重。但是,如果小孩已經習慣將心事鎖在自己心裡,對父母閉口不談,只會點頭應聲,要改變小孩的想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持之以恆和友善的態度可能才是打開小孩緊閉心門的鑰匙。

家有迷妹~小孩有名人崇拜症候群怎辦

你家是否有正值青春期的小孩,把他們所崇拜的明星海報,大幅在房間裡貼得到處都是?或是幾乎把所有零用錢,都花在演唱會和周邊商品上呢?其實這是小孩成長過程中,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但若小孩對明星過於沉迷,那可能就患有名人崇拜症候群(Celebrity worship syndrom)。以下提供一些小撇步,希望父母能幫助小孩擺脫過度迷戀明星的現象。

名人崇拜症候群的定義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醫學院的心理學家詹姆士何藍(James Houran)指出,名人崇拜症候群是一種精神性的異常狀態,患者會對他所喜愛的明星,有強烈的個人崇拜。名人崇拜症候群不只青春期的小孩才會有,其他年齡層的人,如家庭主婦,也很常見。

名人崇拜症候群可以分為強烈個人型(Intense-personal),和瀕臨病態型(Borderline pathological)。它們常見的症狀都包括:不理性的自認為與明星之間,存在著奇怪的情感;個性上顯得較為神經質、緊張與情緒化,同時出現憂鬱、焦慮與壓力。這些症狀,會使父母很難與有名人崇拜症候群的小孩溝通,進而造成彼此關係的疏遠。 介入小孩對明星之愛的時機

小孩成長過程中,對明星感到興趣與著迷,是很普遍的。不過,如果小孩自認為他和明星有某種特別的關係,而且只要喜愛的名人叫他們做什麼,甚至是違法的事,他們也會照辦的話,就代表小孩已深深陷入瀕臨病態型的不健康狀況。這是名人崇拜症候群裡,最嚴重的崇拜成癮行為。當小孩有這種情況,或是不理會父母,便是該介入的時候。 幫助小孩脫離對明星的依戀

如果小孩著迷的程度不是很嚴重,只是出現一些徵兆,那可以先採取以下措施,避免小孩愈陷愈深: 確認小孩迷戀明星的動機,並不是因為對生活感到厭煩。 鼓勵小孩多參與新活動,如運動健身、參加學校社團等。 鼓勵小孩在閒暇時打工。 幫助小孩找到他們的優點、專長與興趣。 規範小孩使用網路的時間上限。 週末多帶小孩一起從事適合全家人的活動,如爬山、去戶外野餐。 在家賦予小孩更多挑戰、任務,轉移他們對明星的注意力。

最重要的事情是,多花時間坦率誠實地跟小孩溝通,讓小孩知道有仰慕對象是好事,但生活中還有其他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他探索與體驗,不要只把時間拿來關注別人。父母平常也應適當給予鼓勵和正面回饋,或在必要時求助心理諮商的協助,以幫助小孩建立自尊,這樣當小孩憂鬱或焦慮時,才不用依靠依戀明星來逃避現實。

保持孩子的口腔健康!父母一起跟著做

從小培養好的口腔照顧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在未來避免許多口腔的問題。父母可能會有疑問:什麼時候該開始帶孩子去看牙醫呢?什麼時候該開始幫孩子刷牙呢?大多數人感覺好像知道答案,但其實都不知道該如何正確保護孩子的牙齒。這篇文章會詳細介紹父母照顧孩子牙齒的必備知識。

什麼時候該開始照顧孩子的口腔健康

在孩子長牙前,就應該好好照顧孩子的口腔健康,而且,不能因為我們看不到孩子的牙齒,就忽略了孩子牙齒的保健。在懷胎的第2~3個月,孩子的牙齒其實已經開始形成了,等到出生的時候,孩子可能早就有高達20顆的牙齒,有些看得到、有些看不到。因此,全面性的照顧是很重要的,以下為照顧小小牙齒的6個實用技巧:

在孩子開始長牙前,父母應該用乾淨、柔軟的布擦拭牙齦,以去除不好的細菌。 在孩子長牙後,父母應該用嬰兒專用的牙刷和牙膏幫孩子刷牙。 在孩子的牙齒長出,且並排後,請用牙線清牙縫。 孩子2歲後,就要開始學漱口。 3歲以上的孩子,牙膏的量可用豆子大小的份量。 6歲以下的孩子,刷牙時應有大人看著,因為孩子通常會把牙膏吞下。

兒童牙齒的常見問題

1. 孩子蛀牙

為了預防孩子蛀牙,請用柔軟的布輕輕幫孩子清理牙齒、請只給孩子喝配方奶或母奶,避免給孩子喝含糖飲料,例如果汁。

2. 緊急狀況

父母有可能會碰到以下狀況: 牙齒撞掉:請將掉落的牙齒放在孩子的嘴中或牛奶中,以保持濕潤,然後迅速去看牙醫。 牙齒裂開:請馬上用溫水漱口,並在臉上冰敷以減輕腫脹。 咬到舌頭:若孩子咬到舌頭或嘴唇,請清潔咬到的地方,然後冰敷。 牙線清潔:若食物卡在牙縫,請用牙線清潔,不可以使用尖銳的物品。

3. 吸允手指

吸允手指是孩子很常見的行為,大多數的孩子4歲就會停止這個習慣,然而若孩子長出恆齒後還是持續吸手指,可能會影響到牙齒的排列。若您很擔心孩子的這個習慣,請諮詢牙科醫師;孩子的牙齒還可能會出現其他的狀況,因此請務必維持孩子的口腔健康,以防牙齒受到更多損傷。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愛最大~帶孩子認識同性戀的4撇步

同性戀如今與「正常」還是「不正常」已經沒有關聯。因為同性關係與異性戀並沒有不同,都是為了愛存在的一段感情。因此,若是您的孩子對於同性戀感到好奇,身為父母的您應該要為孩子多做解釋,並且教導他們尊重每個人的性向是很重要的!下列將提供給各位家長4點小撇步,讓您在與孩子談論同性戀話題時,能夠保持中立的立場。

1. 導正觀念不一樣也一樣

您的孩子對同性戀不應該存在錯誤的觀念,而產生歧視,您應該向孩子解釋異性戀和同性戀之間並沒有什麼差異,且同性關係也不是一個令人厭惡的問題。事實上,許多國家同性婚姻都已經合法化,例如台灣、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瑞典、美國、英國等。

除此之外,孩子也應該認清同性戀是人的性向,而非一種可以傳染給其他人的疾病,與同性戀者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並不能使他們成為同性戀。 2. 學習尊重減少歧視

儘管許多異性戀或宗教人士仍然很難接受同性戀,但我們仍然要尊重他們的個人意見,畢竟這才是真正尊重的表現。當您的孩子學會尊重同性戀時,他也學會尊重他人的決定,並適應日益多樣化的世界。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更容易接觸LGBT社群的人們。現在的電影、音樂甚至在學校中,存在不少同性戀相關的元素。因此,年齡較大的孩子需要了解性別相關知識,避免因為知識不足,而去霸凌同性戀者。

3. 父母把持中立立場

不過在解說的過程中,請不要過度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免影響孩子對性向的理解。一個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您的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您對同性戀表示厭惡,您的孩子很可能沾染偏差觀念。因此,只需讓您的孩子知道兩個同性的人仍然可以墜入愛河,彼此扶持生活。別忘了,父母的主要工作是教孩子成為品行端正的人,而非只追隨父母的信念和觀點成長的人。 4. 了解孩子的看法

如果您是LGBT的支持者,並且您的孩子也和您的立場一致,那麼這是一個好兆頭。但是,如果您的孩子不接受同性戀,請循循善誘,並防止孩子有任何傷害同性戀者的意圖。

托兒所新鮮人!6招讓午覺睡得更安穩

幼兒在托兒所不容易好好睡覺的情況,是很普遍的現象。這可能是因為他們與父母親分開感到不安或難過,或是他們對新環境還沒有完全適應所導致。長期而言,兒童在托兒所如果不能好好的睡覺,會對健康產生影響。為了要改善情況,父母親應該與托兒所的老師、托育人員溝通,共同找出解決的方法。以下列出6招一些對父母親有幫助的小撇步。

1. 養成孩子固定時間睡覺

如果要讓孩子習慣在固定時間睡午覺,在您將寶貝送去托兒所之前的一段時間,就先讓他們在家裡養成固定時間就午睡的習慣。如:托兒所的午睡時間是中午12點開始,您可以讓孩子在家裡時間快到時,就去午睡。當孩子漸漸習慣這個作息,接近中午12點時,他就會有睡意。培養孩子固定時間就睡覺,對他們更容易入睡是有幫助的。 2. 漸近式陪伴的幫助午睡

期待您的寶貝剛到托兒所的前幾天就好好午睡,似乎不太可能。有的家長會在午睡時去看看寶貝,讓孩子多些安全感,但這樣的作法卻會影響孩子作息。因為,若家長有一天沒有去看孩子,他們會因為等待爸媽而不睡覺。比較妥當的方法是,利用上課的時間探望、陪伴孩子1小時,午睡時間到了之前,家長就離開托兒所,讓孩子跟著其他小朋友一起午睡。 3. 尋求托兒所的老師協助

家長可以請托兒所的老師多協助、關心、撫慰孩子的心情。孩子剛到托兒所的新環境,家長要讓他們認識老師,並主動告知孩子睡前的一些習性,如:喜歡聆聽睡前小故事,在家時旁邊會有人陪伴哄著入睡,或是有人會唸故事書等。家長可以請托兒所的老師,試著採取相同作法,這樣將有助於孩子在托兒所時,感到放鬆而更容易入睡。

4. 讓孩子帶熟悉的玩具陪伴午睡

有些孩子睡覺時,會抱著可愛動物造型,或是卡通圖案的填充玩具入睡。如果您的孩子在家睡覺時習慣有填充玩具陪伴,那去托兒所時,也讓他們帶著。因為剛上托兒所的孩子,有熟悉的填充玩具伴隨,他們在午睡時會更有安全感,睡得更安穩。 5. 為孩子尋找合適的托兒所

也許您的孩子在某家托兒所午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或是某家托兒所無法符合您的期待,那請您再多花點時間,為孩子找到合適的托兒所。

6. 尋求家庭其他成員的幫忙

如果您的孩子有其他兄弟姐妹,也可以請他們幫忙。當孩子獲得兄弟姐妹或其他家庭成員的幫助、支持,對於在托兒所睡覺一事,會覺得更是稀鬆平常。

我們都一樣~如何與孩子談論種族議題

即便孩子的年齡還小,不足以理解種族間的差異,但他們還是能發現生理上的不同。有時候,4歲大的小男孩可能會將自己的膚色與朋友比較,這個時候,家長不需感到訝異或驚恐不已。孩子只是單純用幼小的心靈,純真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因此,與孩子解釋種族的方式十分重要,這是孩子對此議題的第一印象,不要表現出尷尬的表情或沉默不已,這樣可能會使孩子留下負面印象。下列將為您介紹,如何跟孩子談論種族議題。

讓孩子認識不同膚色的人

在孩子知道「黑」、「白」代表膚色時,請先讓孩子處於多種族的環境。若您身邊的環境不許可,可以藉由其他資源,如書籍或藝術品。讓孩子理解,若身邊有來自不同種族的人是正常的。

讓孩子預期差異的存在

請告訴孩子人們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他留有一頭黑髮與黃皮膚,朋友可能是一頭金髮與白皮膚,不管如何,這些差別並不重要。 保持鎮靜

不要對種族議題有過度的反應,因為這可能會使孩子感到混亂,引發負面觀感。例如:若孩子對膚色有任何評論,請認真聆聽他想表達的意思,以及為什麼會這麼說。有時,他說的話並非我們想像的意思,如:「那個白人」可能指的是「那個穿白色制服的男人」。若孩子真的對種族議題發表意見,請不要過度恐慌,因為孩子可能只是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

據實回答

孩子對膚色提出質疑時,請據實回答。若孩子問:「為什麼小明的皮膚是棕色的,而我的是白色的呢?」而您回答他:「小明的皮膚是棕色,你的皮膚比較白,不過,你們都擁有相同的髮型,對不對?」不要試圖改變話題,若您這麼做,他會相信「一定有問題」,並對此更加好奇。 注意您的用字遣詞

家長應該避免使用種族來稱呼其他人,如「那個白人」或「這個黑人婦女」,因為孩子可能從中學到這種不禮貌的壞習慣。孩子還小時,經常通過模仿來學習。若想提及某人,請使用他的名字來稱呼,而不是用膚色當代表。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不喜歡小孩的朋友?強行阻止是沒用的

父母大多都有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的小孩的本能。而當小孩開始有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活動時,父母可能不會喜歡所有小孩的朋友。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當父母不喜歡小孩的朋友時,所該採取的態度。

小孩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當您不喜歡小孩的朋友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問自己為什麼不喜歡,思考讓您產生反感的原因,畢竟您也可能無法忍受伴侶的所有朋友。父母要讓小孩有選擇朋友的權力,而且一旦您嘗試了解小孩的朋友,您甚至可能會開始喜歡他們。

父母應該這麼做

不要太早告訴小孩您不喜歡他們的朋友,尤其是面對青少年,因為他們很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會理您。父母也不能期望小孩因為您,就乖乖地不再跟朋友來往,強行反對只可能導致您和小孩發生衝突。

父母應耐心、鎮定地與小孩溝通,聽聽小孩喜歡那個朋友的原因,並記得情緒性的責罵絕不是個好主意。如果小孩的朋友為他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可能可以試著與對方父母或學校老師溝通,讓大家一起解決。或者父母可以鼓勵小孩參加別的活動,讓他遠離對他影響不好的朋友。

小孩交到壞朋友的話

小孩可能會因為交到壞朋友而闖禍,但請不要怪他們,也不要阻止讓他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反之,請先向小孩解釋您不同意他和朋友的行為的原因,並期待小孩能理解。如果小孩和朋友仍堅持惹麻煩,那您就需要訂下嚴格的規距。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