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擱打囝仔!揭露體罰的6種不良影響

麥擱打囝仔!揭露體罰的6種不良影響

身為亞洲人的我們,對於打罵教育是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父母親那一輩,小孩不打不成器的觀念深植於幾乎每位家長或師長的心中,但是社會在走、改變要有,如今社會提倡愛的教育,認為體罰不適合做為教育小孩的方式,本文將為您介紹體罰的6種不良影響。

1. 治標不治本

相信大部分的家長再打小孩時,都是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並且知道下次不能再犯,但是,體罰無法讓小孩了解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對,他們只會知道做這件事時,會有棍子來招呼,因此,體罰雖然可以在當下制止小孩的錯誤行為,對於導正錯誤行為以及形塑正確是非觀念卻幫不上忙。 2. 使用暴力最方便?

小孩在受到體罰教育時,他們所接受到的訊息是,如果想要讓事情如自己所願,或是想要別人聽自己的命令,使用暴力是最有效的方式,當家長習慣使用體罰來教訓小孩時,聽到小孩在學校用暴力霸凌其他同學時也不用感到太意外。 3. 損害親子關係

長期使用體罰來教育小孩,小孩可能表面上會服從,但是對於家長的信賴以及親暱感會降低,如果他們有什麼心事或者遇到困難,比起告訴父母,他們會更傾向跟朋友傾訴,因為他們對父母感到恐懼,小孩可能擔心跟父母說了什麼事,可能又要挨棍子。此外,隨著小孩年紀的增長,他們可能會試著逃離家長的控制,甚至也用暴力行為反抗父母。 4. 制約效應不管用

制約效應主要的概念在於,受制約目標做出某種行為後,利用獎勵或懲罰的方式來控制其做出行為的意願。不過獎勵或懲罰都得在行為進行當下施行,才能有效建立制約,制約效應常被作為訓練動物的方法,讓動物知道聽到命令,便要執行什麼樣的行為。然而,當您因小孩做出某項行為而體罰他後,您不可能無時無時刻在孩子身邊看著他,因此也就無法達成制約效應的條件,所以小孩會知道,只要進行這項行為時不被父母看到,他就不會被處罰,制約效應也就無法成立,同時,小孩也無法理解他的行為是錯誤的。

5. 影響大腦發育

根據科學導向(Science Direct)的研究顯示,長期受到體罰的孩子,大腦的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的皮質量會降低,也影響了智商的成長。 6. 對體罰產生依賴

由於體罰能夠迅速制止小孩當下的錯誤行為,不必再多費唇舌對小孩講道理,可說是相當「省事」的管教方法,對於平時工作繁忙的父母來說,累積整天的壓力和情緒,很容易在處理小孩調皮搗蛋的行為中爆炸,轉而使用體罰來便宜行事,久而久之,便可能會對體罰產生依賴,因為使用體罰不僅快速制止小孩不當行為,也抒發了體內積累的不滿,即便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把不是小孩所應該承受的情緒,發洩在他們身上。

大人吵架小孩剉~衝突正常但要懂傾聽

在家難免發生爭執,有時是因為累了、壓力太大,或一時失去耐心;能引發戰火的事情也很多,財務問題、職涯規劃、家務大小事、小孩教養等等,生氣吵架是正常的,但大人起爭執時,要怎麼樣才能避免對小孩造成傷害呢?

衝突場景通常像這樣…

和伴侶發生衝突時,若雙方都能冷靜下來,並理性討論問題,那就最好不過了。但有時候,情緒可能很難一時平復,於是爭就愈演愈烈,最終陷入充滿負面能量的漩渦之中。有些人可能會在這時候哭泣、大吼大叫、表現得像個小孩一樣,也有人會因為怒火沖天而脫口說出違心之論,甚至大鬧分手離婚。 小孩對父母吵架的看法

當小孩看到大人失控動怒,可能會感到不安、難過,並哭泣,有些小孩還會因此發生睡眠障礙、拒絕上學,或變得整天只像跟朋友泡在一起。若大人的爭端與小孩有關,就會讓小孩們認為會吵架都是他們的錯,並活在害怕失去這個家的恐懼中。 還是忍不住吵架了怎麼辦?

人跟人之間相處,意見不同是正常的。重點是要能冷靜、學習傾聽,並試著在異中求同,而不動不動就引爆戰火。不要把小孩捲入紛爭,尤其是當吵的事情跟小孩有關時。爭吵後,雙方都應該道歉、和好,並讓小孩知道目前大家的關係沒有問題,意見不合不一定代表離婚或再也不愛對方了。當然沒有一個家庭是絕對完美的,可以讓小孩知道,有些事情就是得攤開來講,才能讓家中成員都比較好過。

這樣用才對!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

身為家長,什麼時候應該要教孩子認識金錢,並學習使用它、以及做好管理,來培養他們良好的金錢觀念,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從小讓孩子就認識基本的金錢概念,是生活裡重要的課題,因為孩子有了正確的金錢觀念,就可以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也學習了成長階段中,重要的一課。

了解金錢的意義

首先,讓孩子了解金錢是一個重要的工具,買東西都會用到錢,日常生活也因為金錢流通,變得簡單、方便。另外,讓孩子知道,金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從樹上長出來,而是要靠自己努力、辛勤工作,才能賺到錢,而且絕對不能用不正當的手段,如:犯罪,得到金錢。而賺到錢之後,就要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

教孩子如何在預算內運用金錢

您可以給孩子一筆小金額的預算,讓他們試著學習如何在預算內,自行運用、支配金錢。告知孩子,只要不超出預算的金額,他們可以用這些錢自由的買東西;但是要買什麼之前,先想清楚是不是自己必需要買的東西。透過這樣的作法,讓孩子有機會學到,當他們花太多錢的時候,超出預算是什麼結果。 耐心等待後價錢會便宜許多

您可以告訴孩子,有些他們很想要買的東西,往往在稍微多等待一陣子後,價錢會便宜許多。若孩子了解、而且學會這種節省金錢支出的作法,在未來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時,也可以減少花費,甚至有機會減少信用卡循環利息的風險。孩子學會做好金錢管理,便可以在有限預算內,充分自行運用可以支配的金錢。. 購物前先設定金額

帶孩子去購物、逛街前,請先告知孩子可以花費的金額。而且先讓孩子寫下來他們想要買的物品、要逛的店鋪,以及每樣東西的大概價格。這樣在購物時,孩子可以比較不同店家的商品價格差別,最後由他們自行做出最划算的決定。此外,逛街前要讓孩子列出購物清單,才能讓他們有效控制好金錢的使用,避免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購物前,家長要培養孩子規劃,只買需要的東西的習慣。

教孩子存夠了錢就能買東西

如果孩子想買某樣東西,但錢不夠,請您告訴他們要慢慢存錢,等到錢夠了之後,再帶他們去買;並在購買的時候,讓孩子自己付錢。這樣的作法,可以讓孩子學到,他們可以用存錢的方式買到想要的東西。東西買到後,他們也會更加珍惜、好好使用;相反的,如果是由家長主動買給孩子,那他們大多比較不會愛惜東西。 讓孩子做好金錢支出的記錄

您可以買一台筆記型電腦送給孩子,讓他們用電腦,做好金錢支出、使用的記錄。孩子自己了解他們把錢用在買哪些東西、花在哪一方面上,這是他們獲得金錢管理基本概念的第一步;對孩子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鼓勵孩子體會賺錢的辛苦

要讓孩子真正了解金錢的意義,讓孩子打工賺錢是很好的方法。孩子可以選擇在餐廳裡擔任服務生,或是利用暑假時,到賣場、商店擔任收銀員。當孩子真正投入工作時,他們就能實際領略到,賺錢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樣的體會,也能讓孩子下次要買東西之前,好好想清楚什麼是真正需要的。此外,工作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實際經驗。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父母看過來!教您與孩子談論身心障礙

有時候,學齡前的小朋友可能會對路上有人少一條腿或坐輪椅,會產生好奇和有疑問。小孩4歲時,可能會發現每個人說話、走路或吃飯的方式不太一樣。這個時候,孩子心裡可能會懷疑他是否也會變成那個樣子而與父母討論。因此,本文將介紹,如何與孩子談論身心障礙,並且讓他知道,儘管身體機能不同,仍然不可以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人。

如何與孩子談論身心障礙

關於身心障礙的議題,您回答孩子的方式會建立他對這群人的看法,影響孩子往後如何對待身心障礙人士。下列是您應該做的5件事:

為第一次做好準備:孩子第一次發現身心障礙人士時,請立即與孩子展開談話。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正常的,並向他解釋剛剛看到的人事物。例如:那位女士使用手語是因為她無法說話。 用淺顯易懂的方法:請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直接回答,因為過長的答案,或拐彎抹角只會造成孩子混亂。若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請誠實面對,告訴孩子您真的不知道,但是您會先查資料再告訴他,盡力幫孩子找到他想知道的答案。 注意用字遣詞:留意您描述身心障礙人士的用詞,請避免使用過時的貶抑詞彙,如「智障」或「殘障」。此外,請顧及身心障礙人士的感受。例如:經過他們身邊時,不要說「別看了」或「繼續走」,因為這些話語可能使身心障礙人士感到受傷;與其說「自閉症兒童」,不如說「罹患自閉症的兒童」。除此之外,不要刻意將一般孩子視為「正常」兒童,這意味身心障礙者「不正常」。 記得強調共通點:嘗試找出孩子與身心障礙孩子間的共通點,可能是年紀一樣大、喜歡同一本書或愛吃同一個冰淇淋口味。向孩子說明那位小朋友也喜歡某件事,只是沒辦法用一樣的方式達成,這樣強調共通點是非常重要的。 教導孩子尊重:若您聽到孩子與身心障礙者說話時,使用「好笑」或「笨」等負面用語,請立即阻止。因為父母應該要讓孩子了解,這些霸凌及調戲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無法接受,而且是不對的行為。請父母要確保孩子了解這些無情的言論會傷害到別人。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孩子有自閉症類群障礙?4招改善溝通

有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的孩子與他人溝通時,容易會出現困難,而且雖然此病無法完全治癒,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協助孩子改善他們的溝通技巧。如果您的孩子有自閉症類群障礙,或是您對這個問題感到興趣,本文將為您一一介紹,並且詳細說明。

自閉症類群障礙常見溝通問題

如果您的孩子有自閉症類群障礙,他們可能時常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跟外界做連接,且當別人告訴他們事情時,他們因為有障礙而無法完全地理解,也無法很清楚告訴別人,他們的想法是什麼。除此之外,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的孩子,在非語言的溝通上也容易出現問題,如:會避免眼神接觸或無法控制自己的臉部表情,但是並不是全部有此障礙的孩子都會出現這些問題,畢竟每個人的溝通程度,還是會因人而異。

就像是有的孩子跟別人說話可以了解部分的內容、有些孩子則連發出字的音節都有困難、甚至有的孩子可以說話但無法完整表達,至於有些孩子,則有能力可以跟別人談論像職涯等的深度話題。 4招改善與此障礙的孩子溝通

因此,要如何與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的孩子溝通,下列幫您列出關於4點有用的技巧供您參考:

避免重複或死板的語言:您的孩子可能會不斷重複說聽到的話;他們在說話時,可能會使用沒有意義的字句,或是說出跟談話內容無關的東西,甚至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會用您的問題反問。他們也可能會用奇怪的聲音說話。另外,他們還會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做為談話的開始。 開啓他們有自信的話題:有此障礙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可能很出色,如:數學或美術。但他們無法跟別人進行正常的雙向對話。因此,建議可以用孩子們擅長的能力來作為開頭,使他們的對話能夠建立在信心上。 透過閱讀慢慢引導對話:這類型的孩子隨著時間慢慢長大,他們的語言能力可能會變得異常,但有些孩子在5歲時就能閱讀書籍或看報紙,但他們卻不了解書或報紙的內容是什麼。而有些患有此病的孩子,別人叫他們的名字時,他們不會回應。因此,可以透過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方式,透過內容來產生孩子有興趣的對話。 利用臉部表情加深溝通: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的孩子,會對透過他們的臉部表情傳達感受、出現困難。當他們與別人談話時,他們通常會避免與別人有眼神接觸,或是對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連看都不看一眼。因此,運用孩子的表情來了解他們的情緒,可以更加深與孩子溝通時的互動。

小孩想賴皮不睡?父母快用這5招化解

每到上床就寢的時間,小孩總是會拖拖拉拉,似乎很不情願地去睡覺。此時,他們便使出拖延手段,例如:問一堆問題,向爸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表達反對、抗議的想法,甚至還會哭鬧和發脾氣。然而,如果父母沒有堅持立場,讓小孩準時睡覺,小孩隔天很可能因為睡不飽,顯得精神不濟,反倒影響課堂的學習。因此,家長們要如何化解小孩的賴皮,讓他們準時上床睡覺呢,請看以下的小撇步。

1. 規定就寢時間別放任

要讓小孩準時睡覺前,家長要記得規定就寢時間,這樣便能讓小孩維持固定的生理時鐘;當時間到了,就會想睡覺。另外,您也得告訴小孩,擁有充足良好的睡眠,對於健康成長,是相當關鍵的。若規定了就寢時間後,就請確實做到,不要有例外的情況。

2. 小孩務必遵守規則

要求小孩睡覺時遵守一些規則,如:除了要上廁所之外,睡覺時請盡量別離開臥室。睡覺時間到了,也請小孩不要大吼大叫,或大聲喧嘩,如果小孩有什麼要求,在上床就寢前就要處理完成。當您擁抱孩子,給他們深吻祝福有美好的夢之後,就讓他們好好的準備入睡。請記得,小孩要確實遵守規則,不要讓他們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3. 讓小孩自己入睡

就寢時間一到,請讓小孩自己在臥室裡睡覺,不要打擾他們;這樣孩子才能自然而然的入睡。另外,如果小孩單獨在臥室裡睡覺感到害怕,父母可以告訴他,每15分鐘您會悄悄地來看他是否睡得安穩,讓他放心。

4. 睡前別忘舒緩一下

您可以建議小孩在睡覺前,做些放鬆的活動,例如:洗熱水澡,說床邊故事給小孩聽,或是跟他們一起祈禱。讓小孩習慣睡前做舒緩的活動,有助於他們養成時間到就睡覺的好習慣。但請避免從事較激烈的運動,例如:在外面奔跑、玩耍等,此外,也避免讓小孩看電視,或玩手機太久。 5. 鼓勵小孩養成早睡

如果小孩都能做到早睡早起,請給他們正面的鼓勵,或許,父母可以考慮給他們貼紙做為獎勵。當他們累積幾張貼紙後,您可以給他們更好的獎勵,如:帶他們去動物園走走,這樣更能激勵他們願意在晚上準時就寢。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要送孩子去學才藝嗎?小孩上才藝課的優缺點和建議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校放學後,都會讓他們去上一些才藝課,如:珠心算、游泳、芭蕾舞、足球等。畢竟家長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其他小孩有更多才能,這樣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家長是否曾經仔細想過,對孩子期望過高,是否會造成孩子更多負擔?下列,將為家長分析,上才藝課對孩子的優缺點,及造成的影響。

孩子上才藝課的5優點

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新事物。 讓孩子從才藝課中,學會日常生活重要的技能,如:變得更獨立、更具有責任感、更有效的做好時間管理等。 讓孩子從與更多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體驗真實生活。 讓孩子對生命感到更加的熱誠、更有希望。 減少孩子投入不正當活動的機會,如:賭博、曠課、抽菸。

才藝課可能為孩子帶來的6缺點

當然,每件事都是一體兩面。當孩子投入很多時間上才藝課時,也可能為他們帶來負面效果。 過多的才藝課,可能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為了銜接不同課程,他們得勿勿忙忙趕時間。 孩子因為必需要上很多才藝課所感受的壓力、焦慮,可能會導致他們心理健康受到影響,感到憂鬱。 孩子可能因為表現無法符合父母親的期望,讓他們的心情大受影響。 由於必需要上才藝課,造成孩子沒有足夠時間,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可能會顯得情緒低落。 孩子因為上才藝課,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隨著減少。

才藝課負擔過重的5徵兆 很容易生病。 容易感到疲倦、沒有什麼動力,幾乎快要筋疲力竭。 總是邊吃晚餐,邊寫功課、作業。 常常忘記一般孩子都想做的事,如:生日派對、跟堂兄弟姐妹玩耍,去探望爺爺奶奶。 有輕微的心理問題的徵兆。

6方法幫助孩子平衡才藝課與生活

孩子年紀還小,不應該讓他們太過於忙碌,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在上才藝課、日常生活間,取得平衡。下面提供一些小撇步:

限制孩子要上的才藝課數量:家長必需跟孩子好好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以及孩子真正想要學習的才藝課程。 了解孩子的優點與弱點:由於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唯一的,所以家長要找出孩子的興趣,並給予支持。如:孩子熱愛音樂,您可以考慮讓孩子去上鋼琴課,這樣對孩子而言,已經足夠,他們不需要再上其他才藝課。 設定屬於全家人共享的時光:您可以告訴全家人,星期日是專門保留給家裡每個人的時間,在這一天裡,孩子可以自己選擇要做的事情,盡情放鬆,玩得開心、快樂。 讓孩子每天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當孩子寫完功課、作業時,家長可以讓他們玩自己最喜歡的遊戲、玩具1小時。 動靜活動均衡:確認孩子從事的室內靜態活動、戶外動態活動,兩者之間是均衡的。 確保孩子睡眠充足:睡眠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最好讓孩子每天都能有8小時的睡眠。

依附教育:用愛養出滿足穩定的小孩

小孩要從小教育,而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有人喜歡用獎勵,有些人認為要訂規則,而依附教育(Attachment parenting)則是注重與小孩培養充滿關愛的親子關係,以助他們成為一個穩定、滿足、有安全感的人。若認同這個教育方式,不妨參考下幾個關於依附教育的原則:

親密觸碰培養依附感

肌膚接觸能穩定小孩的體溫、心跳,刺激身體釋放成長荷爾蒙,還能滿足他們對愛、安全感、肢體接觸等需求。摟抱、按摩、哺乳、洗澡,或是把小孩背在身上,都能達到親密觸碰的效果,培養親子之間的親密感。

注重睡眠確保健康

小孩有時可能無法一覺到天亮,肚子餓、作惡夢、長牙齒、寂寞、害怕、生病、太冷、太熱,都有可能讓他們睡到一半醒來。建議陪小孩一起睡,這樣他醒來時比較不會害怕或困惑,可以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有穩定的陪伴對象

如果無法全職陪伴小孩,可以找信賴的人擔主要照顧者,讓他有固定的陪伴對象。此外,也建議為小孩建立富有創意的日常作息,例如盡量帶小孩一起去運動,或參加各種活動。

解決問題而不一味懲罰

當他們做出負面行為時,如果小孩聽得懂並會講話,可以試著與他們溝通,了解讓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再由親子雙方共同努力,一起找出適當的解決方法。過程中不要體罰,因為這樣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照顧者應要會照顧自己

一位滿足的照顧者應擁有健康的日常生活,若能在工作、家庭、個人生活中取得平衡,才有餘力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與家人間的感情會更好。若每位家庭成員都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大家就會有更多心力好好照顧小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孩子教養分階段~0到3歲的育兒方法

身為家長,當孩子犯錯時,您是否曾經不知道怎樣處罰他,以及怎樣教育才是最適合的作法?本文將為各位爸媽提供一些方法,讓您了解什麼時候應該處罰孩子、什麼時候該柔性勸說,以及每個階段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方法。

1. 新生兒至8個月階段

專家指出,孩子還在嬰、幼兒階段時,家長就可以規範他們的行為,以避免種下偏差行為的種子。會鼓勵父母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嬰幼兒對於語言的認識很有限,而且也不會受到環境影響。父母在教養嬰幼兒時,可以採用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如:轉移孩子注意力、故意忽略不理他們,因為當孩子做錯時,這個技巧,可以幫助家長避免使用激烈、負面方式回應孩子。

2. 8~12個月階段

8個月大時,嬰兒已經開始會爬行了,這意謂家長應該要對孩子設立一些規範。嬰兒在這個階段,都會好奇地想要探索周遭事物,他們很有可能趁父母不注意時,從餐桌的桌腳,慢慢爬到浴室的浴缸旁,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充滿危險的。

因此,為了避免嬰兒受傷,專家建議,家長要將所有東西,放在他們拿不到的地方,只保留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在身旁陪伴他們就好。此外,父母可以對孩子發出稍微大聲、或具有小小驚嚇效果的「啊哈」回應聲,讓他們注意、並停止動作。只要父母對孩子重覆多做幾次後,他們就學會並知道要遵守規則。 3. 12~24個月階段

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開始要求孩子遵守一些基本規則,但是避免用粗暴、激烈的方式對待孩子。在某些需要認真對待的情況下,父母可以用和緩、平順語氣告訴孩子:「寶貝,這麼做並不妥當。」避免孩子受到驚嚇。另外,父母也可以請孩子先回到他們自己房間裡,或是取消他們的特權,讓孩子了解必需遵守規矩,否則會受到處罰。

此外,家長也要了解不同孩子有不同安撫方法;受到處罰時,有些孩子很快就會冷靜下來,而有些人則需要較多的耐心來教導他們,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的行為是不妥當的,這樣有助於孩子改善他們不恰當的行為。 4. 24~36個月階段

孩子在這階段大多會前往托兒所就讀,他們的社交圈也會跟著擴大,家長的教養方式也要隨著調整、改變。父母要多跟孩子溝通,讓他們了解要遵守的規則、以及原因,並讓孩子清楚知道,如果不服從規則,就會受到處罰。如:當孩子在幼兒園搶了別人的玩具時,父母要告訴孩子:「從別人手中拿走玩具是不對的,這麼做別的小朋友會傷心、難過,玩具要一起分享才會好玩。」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同時也建議家長,規範孩子遵守規則時,要盡量做到愈簡單愈好,因為如果太複雜,孩子是無法理解的。

權威式父母怎麼分?原來虎爸虎媽長這樣

一般會把僵化死板的教養風格稱為「獨裁式的教養風格」或「權威式教養風格」。獨裁的父母渴望孩子能守規矩且能飛黃騰達,然而這種嚴格的教養風格也意味著缺乏彈性。父母只會期待孩子達到他們的要求,並不會多加解釋自己的要求內容,儘管這種教育方式的好處無庸置疑,但是卻可能對孩子造成反效果。例如這樣教出來的孩子可能會自信心不足,因此,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權威式父母?本文將帶您剖析自己的教育方式。

權威式父母的特性

權威式父母會訂定明確的規則,而孩子則必須遵守這些規矩。這類型的父母要求非常高,同時認為沒有必要跟孩子多解釋自己的立場,他們認為孩子需要服從父母所說的內容,且沒有質疑或討論這些規則的空間。權威式父母沒有讓孩子有太多發揮創造力的機會。因為權威式父母很擅長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 control)自己的孩子。

權威式父母教出來的孩子

雖然權威式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多半很乖巧,但那只是因為他們很習慣別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以及該怎麼想。這些孩子可能從小就學會隱藏自己的感受,並知道怎麼逃過懲罰,而且在父母身邊時幾乎都會過於謹言慎行,除此之外,權威式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通常壓力也都很大。 孩子如何面對權威式父母

雖然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的要求無傷大雅,但是也有不服從父母的孩子。青少年可能會抗拒軍事化的管教,也有可能開始說謊,或表現出投機取巧或偷偷摸摸等行為,這些都是因為害怕家長知道他們的感覺或意見。另外也有些孩子會出現暴力行為或對他人展現出敵意。

權威式教養的反效果

權威式父母可以讓孩子服從,但長期下來卻可能造成反效果。根據積極育兒聯盟網站(Positive-Parenting-Ally.com)指出,嚴格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會缺乏自信。因為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常會有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思考也比較僵化。

由於從父母那裡接受到很多批評,因此這樣的孩子也比較會去批評自己的行為和評論其他人。他們容易屈服於同儕壓力也容易被霸凌。另外,在往後的人生中面對親密關係可能會有困難,也比較容易被虐待情感關係(Abusive relationships)影響。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