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不是犧牲!教小孩接納別人的不同

包容不是犧牲!教小孩接納別人的不同

只要是生活在群體之中,我們都需要學習接納與包容,聯合國(UN)甚至將11月16日定為國際寬容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oleranc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局長奥德蕾阿祖萊(Audrey Azoulay)也指出,包容為人性的表現,是每個人都需要重視及應用在日常的核心價值觀,能使我們更堅強、更合一。而有孩子的父母,除了要趁孩子還小就教導他們包容的道理,自己也成為他們的學習的榜樣。

包容是接納而不是犧牲

當孩子剛接觸一個新的環境,像是來到不認識的親戚家或第1次上學,他們也許會因為別人跟自己不一樣,以及對眼前事物的不熟悉而產生排斥感,包含家庭背景、擅長與不擅長之事、禮貌態度、性向、價值觀等等都有關係。這時候,父母和老師的領導是關鍵,首先要讓孩子放鬆,然後用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不同的文化。我們可以教導小孩不用害怕別人跟自己不同,並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試著去接納、尊重他人時,也不要忘記包容對待他人並非意味犧牲自己,我們仍然可以保持自己所相信的理念,同時與不一樣的人打成一片。

從多元活動學習包容

父母可以要幫助他們認識和重視自己,透過參與多元的社交活動,像是運動、露營或安親班,都能學習與人互動,培養自信和安全感,並更懂得包容他人。此外,父母可以找機會跟孩子聊聊家庭和傳統文化,還有分享世界不同的節慶和習俗,以助他們打開對新事物的接納度。

敷衍是扼殺包容的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是教育孩子接納與包容的機會,父母並不需特別準備什麼教材,因為您本身就是他模仿的對象。父母在家或在外的言行舉止,小孩可能都看在眼裡、聽在耳裡,而且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快,請好好利用小孩還小的這段這段歲月灌輸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每當孩子問問題時,建議父母先暫停手邊的工作,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即使當下不知道答案,也要認真、誠實地告訴他您沒有答案。專心傾聽很重要,不僅能給予孩子肯定,同時也豎立溝通的好榜樣,讓他知道問問題是好的。父母在回答時也一定要專注看著對方,絕對不行敷衍了事,不然以後小孩遇到跟他理念不一的人,不但無法容忍,也不會想去理解。

一旦發現孩子無法包容別人,也會發表很不尊重他人的言論,父母請不要當作不知道,或是笑笑帶過。父母務必要點出孩子有傷害力的行為,並讓他們知道這樣是不對的。這種情形很常發生在遊戲中,父母應盡可能釐清孩子的行為動機,幫助塑造健康、正面社交技巧,以及同裡他人、包容他人的能力。

組成黃金戰隊!解決育兒衝突5撇步

父母的養育方式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建立好,因為您的教養方式,以及對孩子的期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和長大成人時的心境。不過通常伴侶會因個人經驗和價值觀而有不同的育兒方法,但是不同的養育方式有時候會造成兩人之間與孩子的衝突。當父母無法達成如何教育孩子的協議時,婚姻甚至可能會面臨困難,進而對孩子的成長構成阻礙。但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要父母同心協力,養育小孩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請參考本文提供的5個育兒撇步吧。

1. 了解自己的風格

育兒風格大概分成3個種類,摸清楚自己屬於哪一種風格,對教育孩子和伴侶間的溝通會更容易。

專制主義者:專制主義者會嚴格要求小孩,並訂下規則和說清楚犯錯後會導致的後果有哪些。 權威主義者:權威主義者也會訂下規則,和說清楚犯錯後會導致的後果,但會針對孩子的個性和需求而給予不一樣的彈性。 寬容主義者:寬容主義的父母沒有什麼規則,也對孩子很仁慈。 2. 溝通是最重要的事

跟另一半坐下來,好好談談你們對成為父母的願景、對成功父母的定義、想向孩子灌輸的價值觀,以及想幫助他們成為成功的成年人的方法。透過互相溝通,了解彼此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就可以幫助降低教育孩子時產生的衝突。

3. 計劃要詳細且周全

育兒計畫愈詳細愈好,因為愈周全的計劃愈能降低育兒時的衝突。您可以強調在養育孩子時想要達成的重點有哪些,並列出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這樣在未來教育孩子時,就可以有依據地走向希望達成的路。 4. 組成堅定強壯的隊伍

針對孩子的教育方針,做父母的應該要同心協力面對,成為彼此最有力的隊友。例如一起討論需要解決的小問題,若遇到大問題,應該也要有能力一起面對,過關斬將為小孩的未來努力。

5. 別一吐為快但毀了一輩子

當您的養育方式與伴侶不同時,您可能會突然很緊張,而開始批評對方,或怒言相向,但這麼做對任何一方或小孩都沒有幫助。因此若意見不合時,請冷靜地談論想法上的不同,若仍然難以達成協議,則可以考慮尋求專家的幫助。

教小孩正念技巧!了解自己提升學習力

除了身體健康,小孩的心理健康也絕對不能忽視,尤其在忙碌又事事求快的現代社會,疏於對身心靈的照顧,往往會讓人在不經意之中累積許多負面的情緒和想法。為了提高自我照護心理健康的能力,建議讓小孩從小就學習保持正念(Mindfulness)的技巧。

正念的基本概念

正念就是隨時對當下的狀況保持清楚的感受,且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想法、情緒、感知和周遭一切事物,並不帶批判地認真感受每一個經歷。正念能讓人提高對自我行為和思想的認知,如果能夠培養這個能力,就能更從容地面對壓力和焦慮。 練習正念技巧的好處

當身心裡的壓力降低,血壓和慢性病帶來的疼痛就容易得到控制,睡眠品質也會變好,也因此,會特別建議有憂鬱症(Depression)、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和強迫症疾患(OCD)的人練習正念技巧。正念也有助於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因此有學習正念技巧的小孩,不但學習能力會變好,了解自己的思想如何運作後,也會變得更了解自己。 教小孩練習正念的5技巧 保持簡單:教小孩練習正念的時候,盡量教得愈簡單愈好,不要講太多抽象的概念。 不要期望太高:如果您期待練習正念能瞬間翻轉小孩對您的態度,那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正念雖然能幫助小孩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以及控制衝動的行為,但它不是萬靈丹,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不要強迫:如果小孩對練習正念沒興趣,對您的循循善誘完全沒反應,那就隨他去吧,不要強迫他一定要變成正念大師,畢竟正念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不要太在乎事情的結果。 以身作則:想教小孩正念,那您自己一定要先在生活中實現正念的理念。您可以從每天練習10分鐘的冥想開始,並盡量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不對事情過度強求的態度,忘記保持正念時也不要太苛責自己。 傾聽小孩的回饋:鼓勵小孩分享他的感受總是好的,了解他對正念有什麼看法,才能幫助您調整教導他練習正念的方式。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聖誕老人攏是假?如何回答小孩有方法

對很多孩子來說,聖誕節是一個充滿夢幻的一天,因為他們與曾經的你我一樣,對聖誕老公公送的禮物抱有很大的期待。而父母為了不想打破這個白色謊言,通常會持續於每一年的平安夜,偷偷預備好禮物給孩子,但隨著他們逐漸長大,聖誕老人不存在的真相也會有被發現的一天。因此爸爸媽媽到底該說或不說,以下將針對兩個立場的觀點做解釋。

激發孩子想像力 也可能有負面影響

您還記得自己是如何知道聖誕老人的真相嗎?有的父母純粹是想要透過這位白鬍子老公公的歡樂形象,來建立孩子的好品格,但白色謊話畢竟還是謊話,一不小心就可能影響其親子關係,進而誤導他們的價值觀。即使動機是對的,這種試圖操控孩子思想的教育方法是有風險的,因為一旦真相被揭穿,往往會帶來道德倫理上的衝擊,讓孩子認為說謊是可以的。

與其他的童話故事一樣,聖誕老人的存在或許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並透過與事實相反的思考(Counterfactual Thinking,又稱反事實思維),來訓練其批判性思考和推理能力。但考量到它會造成的負面影響,那麼要做為孩子的教材,也許就不太適合了。請父母別擔心,真誠地告訴孩子們真相,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孩子有能力在虛幻中找尋樂趣,就像是角色扮演和扮家家酒,雖然知道是假的,他們仍是樂在其中。

孩子長大自然會分辨真假

孩子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會漸漸摸索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儘管父母什麼也沒說,等到7~8歲,他們自然會明白好謊與壞謊的分別,並知道聖誕老人只是美麗的童話故事。一個健康的兒童發育,幻想佔有重要的位置,尤其在5~8歲之間,孩子會花很多的時間沉浸在自我幻想,但隨著與周遭的人有更多的互動,包含透過媒體認識身處的世界,他們不再是將知識照單全收而已,而是慢慢懂得質疑和分辨其真假。

父母要注意,請依照孩子個別的狀況,給予他聽得懂的答案,當孩子正努力想要了解背後的真相時,建議爸爸媽媽敞開心房為他們揭開謎底,千萬不要為避免尷尬而繼續欺騙下去,這只會讓他們更加焦慮。在選擇跟小孩溝通時,儘量以正面的口吻肯定他,鼓勵他珍惜這份童年回憶,像是寫聖誕卡片、交換禮物,以及其他慶祝聖誕節的方式,重點是要讓孩子相信童話也可以很美麗。

小孩罵髒話怎辦?教他表達感受的方法

小孩跟大人一樣,會用髒話表達憤怒與挫折。有時候小孩講髒話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剛學會那個字,想用用看。然而,不論孩子說髒話的目的是什麼,家長都應教他們髒話不能隨便亂用,和對別人罵髒話的後果。發現自己的小孩會講三字經亂罵人怎麼辦?不要緊張,參考以下建議應對您的小孩吧。

注意自己的用字遣詞

有時家長在小孩身邊,可能會不經意地把不雅字眼說溜嘴,造就壞榜樣,導致孩子在不同場合模仿,所以平時請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不希望小孩養成罵髒話的習慣,自己就要收斂一下。

保持嚴肅認真的態度

有時小孩說髒話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好笑,但如果想指正他們,請您態度保持嚴肅、認真,因為如果您偷笑,會讓孩子誤以為他們可以用講髒話娛樂大家,反而會刺激他們繼續一直講。

給他們替代髒話的詞語

如果孩子用髒話表達憤怒或挫折,家長可以教他們直接大聲說出「我真的生氣了」,或「我覺得很挫折」,而不是用三字經等髒話字眼。如果孩子會自己創造一些難聽的字眼,您可以告訴他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不需要解釋太多,只要強調這些字眼讓人聽了不太舒服即可。 切忌不要反應過度

聽到孩子說髒話時,請不要對他們生氣,因為如果您過度反應,孩子可能會以為講髒話可以吸引您的注意。如果您已告誡孩子,但他仍然繼續罵髒話,您可能就需要對孩子採取處罰。請您用平靜的口氣和嚴肅的態度,跟他說他的行為已經超出可容許的範圍,必需接受處罰,而且處罰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何時給小孩手機?考慮7風險與8撇步

現在的小孩,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習慣擁有手機。跟大多數家長想法一樣,您可能也有疑問,不知小孩是否已經準備好使用手機了。很多父母認為,要給孩子手機,安全是首要的考慮因素,相信爸媽都希望能隨時隨地與孩子聯絡,當然,也要孩子任何時候都可以聯絡到家長。舉個最好的例子就是,萬一孩子遇到需要緊急醫療照護的狀況時,若小孩隨身有手機,跟家長或外界聯絡與求助時,就會方便許多。

小孩有手機的7點可能風險

在您決定買手機給孩子之前,請先考慮以下7點可能的風險:

1. 當小孩有了手機之後,很容易會上網瀏覽一些對他們年紀而言,可能不是很合適的網站,這些網站可能含有暴力、與性愛相關的內容等。

2. 孩子可能會發生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問題,因為有智慧型手機的小孩,通常都會因為玩遊戲、跟朋友傳訊息等行為,導致很晚才睡甚至熬夜睡眠不足。

3. 使用手機,也可能讓孩子沉迷於社群網站,或陷入網路霸凌的風險。

4. 擁有手機的小孩,社交能力可能變差。如果小孩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與朋友聯絡、回覆訊息,瀏覽社群網站,同時意謂著他們將減少很多與朋友面對面接觸交流的機會。

5. 有些父母過度保護小孩,希望任何時候都能聯絡到孩子、與孩子溝通,以確保孩子不會有任何潛在的危險,家長可能認為,孩子會跟不熟識或不對的人,透露個人訊息,因此希望能隨時掌握孩子的行蹤。

6. 可能會提高小孩過度依賴手機的風險。如果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您就給孩子手機,那麼您可能會因為各種事情與原因,而有接不完的電話。

7. 使用手機的相關費用,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素。購買手機後,還需要搭配上網與通話的方案,這是您每個月都得支付的開銷。

2個重點評估孩子是否該有手機

如果孩子已經準備好要擁有自己的手機時,請您跟他們坐下來好好談談,去了解孩子將如何妥善使用手機,以下有2個談話重點供參考:

1. 對大多數小孩來說,平均在12~13歲時,擁有自己的第1支手機。孩子的父母,應是決定孩子是否能擁有手機的人,而不是由祖父母或朋友決定。請爸媽先想想,孩子是否有正確判斷事情的能力,以及孩子以前自己做決定的紀錄是否良好。

2. 問問您的孩子想要手機的原因,是否想用通訊軟體聯絡朋友,還是打算花時間使用臉書,又或者只因為朋友都有他們自己的手機,所以您的孩子也想要有自己的。

請您評估孩子對於使用手機,是否已有足夠的心智成熟度與認知能力,您可以從他們以往表現出的負責任行為和態度,去預測他們未來使用手機的情況,例如:孩子總是準時寫完功課,主動自發地收拾自己的房間。有些孩子在年紀很小時,使用手機就能表現出很負責任的態度;但有些孩子,可能到了高中才懂得負責任的作法。如果孩子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擁有手機可能會讓他們的時間管理變得更糟糕。

8個小撇步讓小孩安全用手機 給孩子基本款的手機,而不是智慧型手機。 設立瀏覽手機螢幕的時間限制。 請不要讓小孩下載遊戲的應用程式。 您在使用自己的手機時,也請做孩子的好榜樣。 告訴小孩,您會小心監督他們使用手機的過程。 讓孩子了解色情簡訊的陷阱與風險,以及如何封鎖檢舉垃圾簡訊。 上床就寢前1小時,請您將孩子的手機收起來,並放在臥室外充電。 運用一些家長可以控制、管理的應用程式,限制孩子談話、傳送訊息的對象,以及孩子可以瀏覽的網站。

重複學習法:助孩子腦部建立神經連結

從小到大,我們都是透過「重複」的學習方式,掌握各種生活技能,且練習愈多次,熟練度更高,進而提升自信心。別小看每天的床邊故事,它不僅能提升速度和流暢性,並同時加強腦部的連結和自信。美國著名勵志演講者吉格.金克拉(Zig Ziglar)也表示:「重複是學習之母、行動之父,如同建築師一般層層建立成就。(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learning, the father of action, which makes it the architect of accomplishment.)」本文將解釋重複學習對小孩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同場加映:孩子總是不能專注?教父母4個小撇步

腦神經連結促重複式學習

根據澳洲昆士蘭州政府兒童早期教育和護理(Queensland Govern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的資料,小孩的腦部發展在五歲以前是黃金時期,這段期間,孩子的腦細胞會受新環境因子的刺激,使神經結彼此連繫,以此作為學習的基礎。於腦部建立神經連結的過程中,常用的神經結就會被保存,沒有用的就會被淘汰,因此重複學習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比起成熟的小孩,幼小的孩童需要更長的學習時間,好比說,他們可能要重複學好幾遍,才能記起東西的名稱。透過重複學習,孩子就能逐步吸收新的知識,並溫習已經掌握的知識。另外,重複學習還能激發理解力,讓孩子去效仿,最明顯的例子為重複唸出你所朗讀的詞句,或是把它用筆寫下來。(同場加映:學齡期孩子怎麼教?正面積極學這6招) 兒童三階段適用方法

就像有的人喜歡重複看連續劇中某一集的劇情,小孩同樣也喜歡聽父母讀某一個故事,甚至把它當作每天的流程,從某種層面來說,這種重複性活動能給他想要的安全感。面對孩子重複閱讀的要求,建議父母盡可能地給予他們自由選擇權,以下為兒童三階段的適用方法:

嬰兒期:可善用每天的活動做為重複式學習時間,像是在餵食或洗澡時,讓寶寶練習握東西,或唱兒歌。 學步期:這個階段的小孩非常喜歡重複做某件事,請父母給予孩子多點耐心,讓他反覆練習那一件事,當然偶爾也可以做點活動的小調整。 學齡前:此階段的小孩已經準備可以完成更複雜的技能了,父母可以讓孩子多方嘗試新的活動,同樣的,重複式學習仍是學習的關鍵,原則上,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活動,就讓他盡情地做。

溫馨提醒,在訓練小孩重複學習之外,常常跟他陪讀和說話也很重要,父母要記得,孩童時期的說故事時間會成為他美好童年的養分,以下舉出其他重複學習法。

在料理時教導數字,例:一顆蘋果、兩個碟子、三碗湯。 說故事中教導字彙。 鼓勵孩子在對話中運用所學的字彙。 在說故事中激發孩子創意,讓他們自己發想別的故事結局。 平常的休閒活動包含創意藝術,像是塗鴉和繪畫。 確保每天有規律的作息。 保有身體活動的時間。

(同場加映:做家事學獨立!教小孩學習生活技能

學齡期孩子怎麼教?正面積極學這6招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一定希望孩子擁有健康、美好的居家環境,然後開心快樂地成長,並養成正面、積極的形象。不過親子教養並沒有明確的規則與說明書,因此,怎樣才知自己教養學齡期孩子的方法是正確的呢?以下介紹六種方法供你參考。

1. 從小就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念小學之後,孩子的身體也會跟著產生許多變化,在這階段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注意均衡、營養且豐富的飲食。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記得敦促良好習慣的養成,因為,不好的習慣也可能從小就跟著養成。

過去高血壓(Hypertension)、膽固醇(Cholesterol)過高、糖尿病(Diabetes)等疾病,總被認為是年長者才會有的問題。事實上,兒童肥胖有逐年增加趨勢。如果孩子的體重過重,跟他說話時,請注意使用的字眼,千萬不要因為孩子肥胖而用言語羞辱他。然而,請不要忽略孩子過重的問題,因為父母更應該採取行動,幫助孩子減肥。 2. 讚美並指出孩子哪些事做得好

父母大多時候都認為,不斷嘮叨、挑剔,是在幫助孩子,但實際上,正面回應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大,因此,當孩子某些事情做得很好的時候,請多多讚美他。如果想讓您對孩子的鼓勵發揮更大的效果,那就請明確指出孩子做得很好的地方,而不是只有簡單說:「做得好」或「表現很棒」。 3. 做孩子的模範與好榜樣

好好檢視自己,確認自己是孩子的模範與好榜樣。你的行為舉止、一舉一動,都將是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所謂的「有樣學樣」,孩子就是你的鏡子,你怎麼做,他就會跟著照樣做。

你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例如是否抽菸、喝酒精類的飲料、使用毒品、面對壓力如何處理,以及對待朋友、家人等待人接物的方式,孩子時時刻刻都在看,都在跟著你學習。

4. 開放並正面直接回應性問題

有些孩子,最早在九歲時就開始進入青春期(Puberty)了。請直接跟孩子說明進入青春期後,身體會發生的變化,讓孩子先有心理準備是很重要的。對女孩而言,她應該了解月經(Menstruation)、體毛生長,乳房芽(Breast buds)的發育,指的是乳房、乳頭增高、乳暈變大等。

對男孩而言,他應該了解陰毛(Pubic hair)生長與聲音改變。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家長都不知道從哪方面著手跟孩子談論這些問題,有些家長認為學校老師會教導孩子這些知識,因此不需要跟孩子聊這些與性有關的話題,但這是孩子成長必須面對的問題,也常是父母教養孩子時可能犯的最大錯誤。 5. 請正視霸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在小學的環境梩,也可能會發生霸凌,如果你感覺孩子在學校受到霸凌了,請嚴肅地跟學校老師好好談談。

霸凌也會在網路上發生,也就是網路霸凌,現代的孩子常使用社群網站,或跟別人傳送即時訊息,這些都可能遇到霸凌的狀況。建議把家裡的電腦放在你能注意到的地方,孩子使用電腦時,請注意他使用臉書、Instagram等社群網站的情形,確保孩子的安全。 6. 別幫孩子安排太多課程與活動

父母可能會忍不住想幫孩子報名各種不同的課程、活動,豐富他的技能。但請你了解,太多的課程與活動,會對孩子造成反效果,讓他的學業功課表現變差。請父母在學校的課業與課外活動兩者之間,幫孩子取得適當平衡,這樣他就能開心快樂學習,並有傑出表現。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人的需求也不同,孩子應該參加多少課外活動,並沒有明確的標準。請認真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做出符合孩子期待的選擇。

小孩愛抱怨發牢騷~用幽默關心幫助他

孩子咳咳叫、賴皮、抱怨的行為,往往會令父母容易感到煩躁。值得注意的是,聰明的孩子都了解這麼做有時是很有用的手段。以下為各位家長們提供一些建議,幫助您應對愛抱怨賴皮的小孩。

孩子抱怨發牢騷的原因

孩子會抱並不表示他被寵壞、溺愛,如果輕鬆看待這件事,它其實只是一種類似哭鬧的行為。孩子有時候會因為疲憊、飢餓、無聊或身體不舒服而抱怨、發牢騷。此外,孩子也可能因為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而抱怨。

一般而言,3~6歲的孩子最常做出令家長感到煩躁的抱怨、耍賴行為。家長對孩子這種負面行為如何反應,會影響孩子抱怨的時間長短;換句話說,父母的反應是決定小孩抱怨會持續多久的關鍵。如果孩子抱怨後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那以後他就會持續這麼做。

家長應該採取的措施

錄影並做成記錄

當孩子開始抱怨,您可以把它錄下來留影,待他回復正常後,也請您錄影存證。當孩子心情比較好時,找個適當的時間點將2段影片給他看,並指出孩子在抱怨、發牢騷與正常時候,有2種不同的說話口氣。您可以根據經驗告訴孩子,當他對別人抱怨時,別人會對他有什麼反應。

讓自己冷靜下來

當孩子開始抱怨時,請不要生氣或用難聽的綽號叫他、笑他, 因餵這麼做會傷到孩子感受,有時還會導致負面的心理問題發生。

不要跟孩子妥協

讓孩子知道,只有他用正常口氣跟您說話,才會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直到孩子願意恢復正常態度前,請您保持冷靜,避免跟孩子眼神接觸,或對他有所回應。當孩子不再抱怨,再有限度滿地足他的請求,並告訴他為什麼他的要求無法完全獲得滿足。如:孩子吵著要吃糖果,您可以告訴他糖果吃多了對牙齒不好,如果他要吃堅果的話可以。

轉移孩子注意力

如果您已經跟孩子說明但沒有什麼效果,您可以轉移話題,或者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孩子的心情和行為可能因為父母真誠地摟抱立刻改善許多。

發揮幽默感

您可以試著假裝不知道誰在抱怨,例如問您的孩子是否聽到有人躲在桌子底下發牢騷?另外,您可以試著逗孩子笑,扭轉他的態度。不過,如果孩子不喜歡被逗弄,請您試試別的方法。

預防孩子抱怨的方法

多關心孩子

小孩說話時,請仔細聆聽。如果您剛好在忙別的事情,請儘快回應他的要求,不要讓孩子等候太久。

不要讓孩子覺得無聊

為孩子找些不同活動和課程讓他參與,因餵當孩子感到無聊時,就很容易會抱怨、發牢騷。

孩子需要時請多幫助他

有時候孩子不懂得如何用說或其他適當行為表達感受,因而用抱怨、發牢騷的行為表達。如果您注意到孩子出現過度失望或挫折的情況,請您立刻幫助他。您可以用他懂的字眼安慰、支持他,提供他需要的協助,或是鼓勵他再接再厲。

請支持孩子的基本需求

需求與需要是不同的2件事,需求是必要的,而需要則是因慾望而想要,請您不要讓孩子因為缺乏基本需求而受苦,例如過度飢餓或勞累。

扮家家酒很重要!想像遊戲助孩子成長

小時候,我們可能都有玩過想像遊戲和扮家家酒,但有些父母對學前教育非常重視,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犧牲孩子進行這類想像遊戲(Imaginative play,又稱假想或裝扮遊戲)的時間,並用各種才藝課程填滿他們的生活。雖然父母的立意良好,但在不知不覺中,可能影響小孩的情緒發展,甚至造成焦慮、憂鬱、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障礙。以下列出想像遊戲的重要性和好處,玩樂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重要過程,有助孩子建立健全的心靈以面對未來挑戰。

透過想像遊戲 認識自己和世界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小朋友可以自由探索,了解自己的情緒與心理,從而認識自己與世界,根據澳洲昆士蘭州衛生局(Queensland Health)的資料,所謂的想像遊戲,指的是人參與創造一個虛擬世界或故事情境,且於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玩法,像是從獨自遊玩,到需要跟別人玩的平行遊戲(Parallel play),以及合作遊戲(Cooperative play)等等。

想像遊戲運用腦中所創造的視覺影像,不會被現實世界的框架所限制,因此有助孩子發想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其他看待事物的角度,或刺激批判性思考。同時,它也在建造身體的情緒反應與健全的學習過程。舉例來說,女生在幫洋娃娃梳理頭髮時,可以充分展現出身為一個照顧者需要有的同理心。

2種想像遊戲 奠定社交發展基礎

想像遊戲主要可分成兩種,一種為假想遊戲(Fantasy play);另一種為社會戲劇遊戲(Sociodramatic play)。前者通常出現在學齡前期,這時小孩開始跟其他同儕有互動,並接觸到更多玩具和其他資源。孩子進行假想遊戲時,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他們會反覆告訴別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這顯示出孩子還沒辦法完全融入角色;後者則是完全投入在角色情境中,並且他們能夠模仿故事線的人物,好比說,做出超人或英雄的招牌動作。

這兩種遊戲都對小孩的社交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透過裝扮和假想,即使是幻想朋友(Imaginary friend),也能建立人際關係所需的要素,包含同理、合作精神和懂得感恩等等。而比起假想遊戲,社會戲劇遊戲能發揮更大的效果,因為它著重於情感的訓練,像是照顧病人和緊急搜救等,這些情節能訓練孩子正確地表達關心,同時避免負面情緒行為,若從小就養成管理情緒的習慣,長大後就更懂得與人相處之道。(同場加映:孩子在跟空氣講話?幻想朋友這樣處理

假想行為助孩子成長 父母無須擔心

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的假想行為會造成不好的心理影響,但其實這是多慮了。想像遊戲不但不會傷害孩子,對其成長過程更有加分的效果,且多數孩子到了3~5歲,就會分辨所接收的資訊是真是假。

父母也可以嘗試用好玩的情境考驗孩子,透過書本、電影、遊戲等教材,激發不同的故事情境,並多聆聽和參與他們的世界。小孩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們可以把虛擬的故事應用在生活中,所以當下次看見孩子在跟自己玩時,不妨多給予他們一些時間、空間及鼓勵,孩子擁有的豐富想像力絕對會讓您大呼精彩!

Exit mobile version